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个要渡我的和尚弯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眼睁睁的看着女孩横飞出去,额头就要撞上坚硬的墙面,小孩的身体那么小,这狠狠撞一下必然要头破血流,有些人都闭上眼,不忍心去看即将发生的惨剧。
  池罔蹙起眉头。
  没有人看清池罔是如何动的,他本该在官道的另一侧,此时身体却仿佛突然凭空出现在墙前,双手伸出去,稳稳当当的接住了小女孩。
  围观的众人不仅有些错愕。
  这个性子冷淡的小大夫,不是都走在官路上,从道路另一边离开了吗?
  他是怎么出现在这里的?
  难道是刚才眼花了,其实他一直没走远?
  池罔不发一言,正要将孩子递还给男子,却发现此时自己怀里的小女孩,模样很不对劲。
  小女孩三四岁左右的模样,正是娇嫩像一朵花一样的年纪,此时看起来却嘴唇干裂,闭着的眼睛下带着一圈乌黑,脸色是不健康的蜡黄,露在外面的脸上长了一层黄斑,只一看便知是生了重病。
  跌在地上的男子早已爬了起来,立刻到池罔身边,看到自己的女儿无恙,向池罔一个劲儿的鞠躬道谢:“谢谢你,谢谢你!要不是你接住了我的女儿,她……她……”
  都说男子有泪不轻弹,可是这抱着女儿的男人,竟然眼里流下泪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小女孩在池罔的怀里睁开眼睛,虚弱地咳嗽起来。
  周围的路人本也围过来,想看看小女孩有没有摔伤。可是他们在看到小孩脸上的黄斑、听到她的咳嗽声后,一个个立刻脸色大变。
  一个镇民厉声询问:“你们是哪儿来的?这孩子是怎么回事儿?怎么一副得了瘟疫的样子?”
  那男人脸色一变,惊慌失措地从池罔手里抢回自己的孩子,拔腿就要跑。
  可是他没跑几步,就被人拦住了。
  带着老父亲的农夫撞到了这对父女,本来就害怕此事不能善了,此时被这样一打岔,顿时露出恐惧的表情:“瘟疫!是瘟疫!”
  “大兄弟,你快走吧。这男人带着孩子,八成是从北边逃过来的。你老父受伤体弱,可别再被传染上了瘟疫,赶快送老爷子去萱草堂吧!”
  那农夫一听,正好借着这个台阶下,立刻就跑了。
  只有被众人围住的父亲,绝望地抱禁了怀里的女儿,他低着头,将自己的脸紧紧贴在女孩的脸上,试图遮住众人厌恶的视线。
  附近的人怒目而视:“快去报官!有北方得了瘟疫的人,逃到咱们这边来了!”
  男子浑身颤抖:“没有,不是瘟疫,我的女儿……就是普通的着凉发热——干什么拦我?让我们走、你让我们走!”
  他穿了一身白色麻衣,正是一副披麻戴孝的模样,他这副装扮异于常人,于是很快就被人注意到了:“这明显是家里刚死了人的样子,怎么看都怎么不对吧?”
  “现在为了这瘟疫的事,官府已经做了隔离,北边的船都不许上岸。你这是偷着跑过来了,可我们南边没有瘟疫,你带着病人来,要害了我们南边所有人吗?”
  镇上的人看着这对父女如临大敌,个个同仇敌忾,立刻就有人去了官府叫人。
  吏役很快就赶到了,手持长矛,直接横在男子身前:“你跟我们走一趟,不许接触人群!”
  女孩父亲无助地哀求道:“求求你们!先救救我的女儿!我无所谓,要杀要剐都随你们,但先让我把我的女儿送到医馆!”
  那吏役一脸晦气道:“走走走,你和你的女儿都不能接触人群!如今奉皇帝圣旨,按照仲朝瘟疫时法,所有可疑患者,必须要立刻进行特殊隔离!你别再外面待着了,若真是瘟疫,你快点跟我走,别传染给无辜的人。”
  男子当场跪下,给几位吏役磕头,泪流不止:“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吧!你们行行好,她还这么小,她才三岁啊!”
  那吏役拿着长矛赶人:“你也行行好,我也是有婆娘孩子的,全家上下这么多张嘴,就指望我一个。我要是得了瘟疫,我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别磨蹭了,快点跟我们走,到了隔离区,自然有大夫给你治!”
  男子神情绝望:“哪有大夫会来救我们?北边设立了那么多隔离区,说是请大夫,可是那些大夫连自己都救不了!我娘子被送了进去,我独自带着女儿,日等夜等,十天后,我等不下去了,我……我……”
  说到这里,男人抱着女儿崩溃大哭:“我在元港城的隔离区外找到了她的尸体!隔离区外面有个尸坑,我看着我娘子的尸身被扔进去,一把火都烧了……我保不住我娘子的尸身,只能带着女儿向南逃,我好不容易才出来的!你们不能送我回去!我什么都没了……就只有她,我就只有她了!”
  众人大哗:“果然是北边来的!”
  “北边的疫情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池罔淡淡道:“今年官路上都见不到人,原来是渡口封禁的原因吗?”
  池罔刚才救下小女孩后就一直沉默,此时突然说话,倒是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走出人群,看着男子怀里的孩子:“我是大夫,把她给我看看。”
  瘫在地上的男人仿佛在一瞬间抓到了救命稻草,黯淡的眼眸里爆发出惊人的亮度,他眼中含泪,死死盯着池罔,仿佛盯着自己最后的希望,全身不住发抖。
  吏役立刻拦住他:“别靠近他们!这瘟疫传染性极强,北边都死了好多人了,你不要命了?”
  “无妨。”池罔眉目冷淡,自顾自地向这对父女走过去。
  他轻轻低喃:“反正我是怎样……都死不了的。”
  他确实是死不了的。
  但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不用付出代价,就能平白获得的馈赠。
  他必须去救人,这就是他交出去的代价。
  而且……他只能救治濒死之人,但凡能多喘一口气的,他都不能多看第二眼。


第3章 
  兰善堂的大门被“嘭”地一声推开,两个吏役迎面走了进来。
  大堂里的坐堂大夫和病人们,被这声音齐齐吓了一跳,一个看起来管事模样的胖大夫,正在柜台后打着算盘算账,听到这样大的动静,顿时十分不满。
  他抬头,正想打发了冒冒失失闯进来的病人,却发现是两个吏役打扮的官府人士,立刻换上了另一张脸,殷勤道:“您两位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可是有什么需要的?”
  吏役并没有和管事的胖大夫说话,反而闪到两侧,让后面的人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穿着灰衣,背着一个巨大药箱的小大夫,旁边跟着一个十分憔悴、双眼通红的男人,怀里紧紧的抱着一个小孩子。
  吏役开口,便是语惊四座:“清个场吧,这位小大夫说能治瘟疫。”
  胖大夫骤然变色:“什么?可是北方传过来的瘟疫? ”
  兰善堂中的大夫和病人齐齐惊呼,反应过来后,客人们连钱都没付,就从兰善堂里跑了出去,嘴里还说着:“快走快走,快去对面的医馆,别在这里了,被传染了瘟疫可就完了!”
  吏役已把病人送到医馆,完全不想在这里多待,毕竟每待一刻,就是多一份染病的风险,也顺势躲了出去。
  北方的瘟疫,一直是开春以来百姓们讨论的焦点,南边的人早就听说,人若是染上北边的瘟疫,是绝对救不回来的。
  朝廷的太医没少往南边派遣,就没有听说过有人想出过有效的治疗方案。反而随着瘟疫的猖獗,皇宫下达了的隔离疫病源的政策。
  这也说明,这瘟疫到目前为止,医者仍是束手无策。
  所以隔离策令的执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坚决果断。
  由朝廷出面,正式断绝了南北往来,不准任何北方人从南方的渡口上岸。同时为了防止患瘟疫者偷偷潜入,更是派了军队在岸边巡查,不允许任何人偷渡。
  南北隔绝,是过去的七百年里从来都不曾发生过的,而这次瘟疫却逼得朝廷出面进行干预,足见此次疫病的可怕。
  这政策十分无情,却十分有效。瘟疫终于停在了江对面,并没有在南边得到传播蔓延。
  这让在南边生活的人们,在这危机四伏的时节,感到一丝慰藉和安心。
  他们无法想象,当瘟疫传播到南边,如今安逸的生活,在瘟疫到来后,将会变成怎样可怕的炼狱。
  而此时,众人避之如蛇蝎的北地瘟疫,却已活生生的出在身边。
  胖大夫面部扭曲:“清出去,快清出去!我们这里不收得了瘟疫的病人!”
  池罔闻言,蹙起了好看的眉毛:“国家瘟疫当头,你身为医者,居然把登上门求救的病人赶出去?”
  胖大夫眼神中充满恐惧:“我不过就是一个镇上的小管事大夫,坐坐诊治治小病,又哪有妙手回春的医术?瘟疫爆发之时,兰善堂就得到了朝廷征召,组织了南边医术最精湛的大夫过去,可是现在呢?”
  “直到现在,这些大夫一个都没回来!官老爷呀,你把瘟疫带到我们这里,我们也没人能治得好,不过就是多死几个人罢了,你又何苦拖着我们下水!我们南边的兰善堂,早就说了不接北地来的瘟疫!出去出去,你快给我出去!”
  说着,胖大夫就拿来角落的扫把,作势要赶这对父女出去:“你是对面萱草堂派来的吧?本来就把我们兰善堂的生意抢了大半,如今还搞了得了瘟疫的来,把我们的客人都赶去了对面萱草堂,你们现在可满意了?”
  男人抱紧了怀里的女儿,眼睛通红的躲着胖大夫扫帚,也不敢还手,眼中满是绝望。
  胖大夫越想越气,使劲的用扫帚拍着男子,试图把这不祥的扫帚星给拍出去,可是他刚刚打了一下,扫帚就被背着药箱的小大夫一脚给踩住了。
  胖大夫叫道:“你算什么东西?给我让开!”
  面前的人看起来伶伶瘦瘦的一个年轻人,脚下却稳如泰山,管事大夫使出吃奶的劲,都没能把扫帚拽出来。
  池罔脚下轻轻一动,踩断了扫帚,“医术不精,误人性命,倒理直气壮地成了你见死不救的理由?”
  那胖大夫终于感觉到了几分不对。
  池罔冷冷道:“兰善堂本就该是行医救人的地方,你倒是跟我说说,是什么时候订了这种见死不救的规矩? ”
  胖大夫眼睛一瞪,正想开口反驳,但他扫到池罔的眼神,一时竟把那些张口就来的借口,都忘了个干干净净。
  这些年经营医馆,见过南北各路的病人,算得上是阅人无数的胖大夫,此时看着面前这个年纪轻轻的小大夫,居然有点头皮发麻。
  小大夫有一双深邃又漂亮的眼睛,盯着一个人看的时候,仿佛能直直地穿透伪装,看到所有你想隐藏于人前的真实。
  “我多年归隐,竟不知短短几年间,传承七百多年的兰善堂,居然也出了你这样败坏声名的医者。”
  池罔脸上的云淡风轻消失了,他脸色难得的凝重起来,显然是这件事让他十分不满。
  他在大堂里点了一个从胖大夫开始说话,面上就露出羞愧之色的女大夫,对她说:“你跟我来,我需要一位帮手。”
  几百年间,这家兰善堂也经过几次大动,池罔依着百年前对这件店铺的格局记忆,轻松找到了自己要去的方向。
  他进了一个隔间,将背上把药箱放下了,冷淡的命令道:“这个隔间我用,这人我治了。 ”
  胖大夫终于意识到不妥:“你是哪儿的呀?又不是我们兰善堂的大夫,跑到我们这儿来,用我们的地盘,还这么理所应当的? ”
  可是人家没听他叨逼,已经进去了。胖大夫生怕自己也染上瘟疫,是一点也不愿意跟进去的,他看了看门可罗雀的兰善堂,干脆关门大吉,自己也跑了。
  年轻的女大夫没有借机逃走,她跟在池罔身后,帮助池罔铺好干净的白床单,示意女孩的父亲把小女儿放在床上。
  女大夫打来了热水,只是略一犹豫,就挽起袖子,毛巾沾湿热水,亲自为小女孩擦拭身上湿透的冷汗。
  池罔把小女孩的衣袖挽上去,摸着她细瘦伶仃的手腕,面色沉静道:“脉弱无力,肢体热甚,热入血室,血行不通。她年纪太小,就算用虎狼之药强行把疫毒发出来,她也扛不住。”
  “当以外力之法,缓以引导……”池罔沉思片刻,看了女大夫一眼,突然问:“她得了瘟疫,你就不害怕吗?”
  女大夫手一顿,下一刻,却没有退缩,“怕……但是我记得兰善堂祖师——善娘子的遗训:医者闻道,当专以救人为心。以他人疾苦,为己身同感同受,勿问贵贱,勿惧生死。我……的确害怕,但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不能退。”
  “你叫什么名字?”
  “阿淼。”
  池罔点点头,“阿淼,记下我接下来要用的药。”
  小女孩眉心发黑,即使是昏迷也能从表情看得出来,她此时十分难受,池罔摸了摸她的额头,略作沉吟,“雄黄三两,雌黄二两,矾石、鬼箭各一两半,羚羊角二两,捣为散。”
  阿淼点头,一丝不苟的记下池罔点到的药材。
  “烧温酒,备火针。”
  阿淼拿着记下来的药单,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池罔转过身,对着孩子父亲说:“你最好到外面等着,如果不愿出去,就在边上看着,不要说话。”
  女孩的父亲看着池罔云淡风轻,就像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但父女连心,男子紧张地不住发抖,他想听从安排地向后退去,却还是上前抓住了池罔的衣袖,问道:“您……能不能治好我的女儿?”
  池罔微微一笑,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这是一个安抚的动作。
  男子看着池罔,缓缓放开了自己的手。
  兰善堂已经没有人了,阿淼在大堂内跑动的脚步声,便格外的清晰。
  她拿来了池罔需要的药材。
  “您刚才说的药材,我已经全都捣好了。”阿淼额头上有汗水,显然是十分忙碌,一刻都没有躲懒,“用的是高粱酒,已经在炉子上温着了。”
  池罔点点头:“你去帮里面的小女孩换件衣服。”
  阿淼立刻照做,女孩的父亲也记着池罔的吩咐,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生怕打扰了他们。
  池罔走出房间,阿淼身为医者,明白了池罔的意思,小姑娘虽年幼,但毕竟男女有别,池罔自觉回避了。
  她将小姑娘的衣服脱下来后,为她擦拭身体,将她小小的身体翻了过来,又用一张白色布巾将她的身体罩住,用白色细带缠好,就成了一件临时的病人服。
  她刚刚做完一切,池罔就敲了敲门,“准备好了吗?”
  阿淼立刻道:“好了,我这就为您去拿温酒和火盆。”
  “不用,我已经拿来了。”池罔一手推开门,另一只手提着烧红的火盆,同时这只小臂上还托着一壶酒,稳稳当当纹丝不动地端了进来。
  阿淼看呆了,这小大夫看起来年纪比自己还小一点,细细瘦瘦的一个大男孩,手上却这么有劲?
  池罔若无其事地把酒放下,指挥道:“用温酒化开药散,为小姑娘摩擦脊椎和手臂。”
  阿淼连忙照做,池罔则从自己的药箱取出一套砭针,放入火盆里烧。
  他的手握着砭针的另一端,时刻感受砭针的温度。
  小姑娘仍然是昏迷不醒,阿淼用温酒混着药散摩擦她的身体,她皮肤发黄,手脚、脸上起了骇人的黄斑,即使是用了药酒,也只是在这层黄下,微微的发出了一点血色。
  药酒上身,小姑娘身上微微发了些汗,阿淼用布巾一擦,发现那汗水竟然是黄色的。
  蹲在火盆前的池罔将砭针取了下来,阿淼见状,立刻到一边侍候。
  砭针在加热后很是烫手,池罔白皙的手握着砭针,被烫红了也一声不吭。
  他把昏迷的小姑娘扶了起来,交给阿淼固定了位置,拉开盖着小姑娘的长巾,露出她上半截的脊背。
  秉持着非礼勿视的自律守礼,池罔只看了一眼,当即就移开视线,凭着记忆下了针,精准无误地扎入了脊柱上第一节 上的大椎穴、第二节下的陶道穴。
  阿淼瞪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池罔施针。
  这个年轻的大夫,居然会用砭针?
  用砭针行火针之术,是兰善堂最早几代大夫所创的,如今过了七百多年,这套针法几乎已经失传。
  真正敢用起来治病的,那都是得下过好些年苦功夫、天分奇高、又得到祖师医术传承的医者,才能用来治人。
  砭针一道不易钻研,一个失误,那就不是救人,而是杀人了。
  阿淼只在传说中听过,却还是第一次在现实中,看见同行施针。
  这位小大夫虽然年轻,但敢用砭针,怕已跻身当世一流医者的境地,不容人小觑。
  阿淼偷偷在暗自里学着,她能记住针入多深,也能看到池罔用的是直刺法,但是她却不知道随着砭针刺入时,池罔往里面注入了旁人看不到的东西。
  他细长的手指摸向小女孩的后脑勺,摸了摸确定了位置,又拿了一根砭针,刺入了后脑的风池穴。
  一直昏迷的小姑娘,手指微微地抖了一下。
  池罔拉出她的左手和右手手臂,把自己浩瀚的内力从触碰的皮肤处,注入了小姑娘的手厥阴心包经。然后他毫不迟疑的双手同时下针,精准的扎入了左手和右手手肘外侧的曲泽穴。
  针扎入女孩的手臂,池罔双手握住砭针,深深地陷进了细细嫩嫩的皮肤里,针体轻轻颤动。
  阿淼目不转睛的看着,但是不知道的是,池罔这一套功夫,她只能学个表面。
  因为池罔不仅是一位医者,他还是一位武林高手。
  百年前,江湖百晓生曾说过,池罔是最会治江湖伤的大夫。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池罔习武,对所有脉息间的内力流动运转,都了如指掌。
  旁的人有这等武功的,没人会去当大夫。而当大夫的,又没有人有这个机缘,将武功练到池罔这个程度。
  能力不足,眼界受限,便自然看不到池罔所能看到的境界,复制不了他的医法。
  这个小姑娘不是江湖伤,但是她耽误太久,疫毒已经沉入五脏六腑,就是神医也救无可救。
  身体健壮的成年人或许还可用虎狼药拼死一搏,求上天一线生机,但这女孩年纪太小,用上虎狼药身体根本扛不住,直接就会要了她的命。
  别的大夫救不了,但是池罔能救。
  池罔可以熟练地引出自己的内力,控制在一个非常温和却浑厚的力度,和缓地洗涤小姑娘的经脉。
  他于行医一道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对五脏六腑都知之甚熟,这让他可以在不伤害小姑娘的情况下,引导着她体内疫毒的流动,先将毒素从脏腑内抽出,再选体表一点进行挤压,将疫毒排出体外。
  片刻后,女孩双手肘外侧的曲泽穴,缓缓流出了发黑的鲜血。
  阿淼立刻拿来干净的布巾,轻轻蘸取黑血。
  待黑血流净,小姑娘体内毒素除了大半,池罔才拔出了所有的砭针。
  女孩立刻开始出汗,她身上流出一层又一层的黄色汗水,阿淼连忙上前擦拭,可是女孩出汗速度太快,她竟然忙不过来,得到了允许后,孩子的父亲立刻上前一同帮忙。
  那男子都有些语无伦次:“大夫、大夫,怎么会这样?”
  池罔轻轻道:“她已无大碍,不用慌张。阿淼,我说副药方子,给她煎药内服。”
  摸着小姑娘脉息的阿淼,此时已经惊呆了。
  北地瘟疫救无可救,她虽然一直听说,但到底从未亲眼见过、亲手诊过。
  刚刚送进来的时候,她是摸过小姑娘的脉的,脉悬无根,沉涩不起,那是元气衰竭、病邪入体的征象,这样的脉象,她只在将死之人的身上见过,根本就是无药可救的。
  摸着这样的脉,阿淼还在想:怪不得瘟疫无法医治,这样厉害的疫病,怎么可能有人治得好?
  而此时小姑娘的脉虽然极为虚弱,但却已迸发生机,就像是在她眼前生生换了另一个人的脉,这让她无法相信,却又不得不相信。
  “阿淼?”
  以为自己见证了一场神迹的女大夫终于回过神,激动地满脸通红,立刻抓过纸笔,记下了池罔新开的药方,跑出去抓药。
  看着女大夫的反应,女孩的父亲才敢轻轻地去碰了碰女儿,发现这才一会功夫,女儿身上的黄色已经开始褪去,被汗水排出了体外。
  女孩的体温也逐渐下降,父亲这才终于敢相信,自己的女儿真的获救了。
  男人愣了许久,才突然反应过来似的一瞬间涕泪横流,他看着站在边上的池罔,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谢意。
  他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夫,你救了我女儿,不止是救了她的命,也是救了我的命!我娘子若是在天上看见我们平安,也会瞑目了!”
  就在此时,一个没有声调起伏的冰冷的女声,十分突兀地在池罔的耳边响了起来。
  “你成功救治一位濒死人类,审核通过,已记入总数。”
  眼前的男子仍然自顾自地说着话,仿佛完全没有听到这个突兀的声音,在近在咫尺的地方骤然响起。
  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地方,已经发生了几百年,池罔早已见怪不怪。
  男子悲喜交集,哭得甚是狼狈。池罔却盯着男子的眉心,那眉心有一点几不可见的黑影。
  池罔屏息凝神,拓展自己的五感。男子五脏六腑间的声音律动,都在池罔这里变得清晰可闻。
  他果然发现了男子的异样。
  池罔微不可见的叹了口气。
  他只是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父亲,小心的回去抱起了女儿,双眼含着悲哀的泪光,小声地叫着女儿的小名,抱着她无声恸哭。
  冰冷的女声再次开口:“尉迟望,请自觉遵守规矩。若你救治了不符合濒死条件的人,你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这一次,我将永久性抽取你一半的力量,作为屡次再犯的惩戒。”
  池罔眯着双眼,深深吸了一口气。
  作者有话要说:  有读者问这个系统为什么这么凶?她的存在和主线有关哦~
  稍安勿躁~后面会有我方高萌辅助登场~
  ————————————————
  引用:
  1。 文中兰善堂祖师的遗训,化用于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召请,急去无迟,可止求药,宜即发付,勿问贵贱,勿择贫富,专以救人为心。 ——宋·张杲《医说》
  2。 “热入血室,血行不通”化用于
  明·张景岳《妇人规》
  3。 文中药方出自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
  4。 施针步骤出自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之十三性集·杂证谟》
  5。 对于脉象的描述,化用于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作者埃佐不懂医,文里涉及的中医相关知识都是照葫芦画瓢,不可当真的(^…^)


第4章 
  兰善堂已关张大吉,大堂里依然有着众人初闻瘟疫、惊慌失措逃出去时留下的满地狼藉。大堂门窗紧闭,房间里的光线偏暗,显得暗暗沉沉的,令人昏昏欲睡。
  池罔放下思绪,推开了一扇窗,放进了一些光亮,果然看到了兰善堂对面开着一家医馆。
  不同于冷冷清清的兰善堂,这家医馆门口甚至有迎人的小童,病人大夫人来人往,生意好不红火。
  “萱草堂?”池罔沉吟道,“不过百年而已,兰善堂居然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别人家的药馆都开到对面、欺负到家门口来了,也毫无还击之力?”
  随即池罔想到了这家兰善堂的掌柜大夫,不禁摇了摇头。
  若现在都是这样的大夫,也难怪会日渐式微。
  隔间里的父亲守着他的女儿,阿淼在后院煎药,这么大一间医馆,一时竟没有一个人。
  池罔熟门熟路的走到了掌柜大夫的柜台后,随手拿出了几本最近记录的医案,开始翻看。
  阿淼已在后院生了火,药锅里煎上了药,此时惦记着屋子里的池罔,连忙匆匆洗了手进来,为池罔沏了一杯好茶,毕恭毕敬地递了过去,“老师,您忙了这许久,也是怪我粗心,竟然都忘了给您倒杯茶润润嗓子。”
  池罔道谢接过茶,却望着窗外的萱草堂,“对面这医馆,开了多长时间了?”
  看到选草堂门口的热闹,阿淼有些黯然,“对面这家,开了三年了。差不多是四五年前,萱草堂像一阵春风一样,突然就在南边大规模地开了起来。而且每当萱草堂开新店,就特别喜欢从我们兰善堂挖人过去,而且开店店址专挑兰善堂对面,从不回避。”
  “他们有最好的医师,卖的药材还便宜,我们降一钱,他们就降两钱,不少兰善堂都被他们挤兑得关门了。”
  池罔点了点头,继续看着医案,也没有说什么。
  见他这个反应,阿淼不禁有些拿不准,便问:“老师,您是兰善堂的大夫吗?”
  池罔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是。”
  “那我该如何称呼您?”
  一目十行地翻过手中的医案,池罔看着这些药方,对这件兰善堂的医者水平,心中有了个大致的了解。随口回答:“我姓池。”
  听到这话,“噗通”一声,女大夫居然原地摔了一跤。
  原地摔跤也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池罔不禁有些奇怪地去看她。阿淼看起来却是无比激动,居然连脸色都变了,她又转头去看池罔的药箱,眼睛里闪着光。
  池罔背着的药箱,有许多个装药的格子,每个小格子的拉环上,都刻着一只蝴蝶,做工十分别出心裁,每只蝴蝶,形态都各有不同,没有任何一只蝴蝶的模样是重复的。
  并不十分的贵重,却十足的精巧。
  年轻男子,蝴蝶药箱,都符合了传说中池姓神医的特征。
  “我的天,您是池家人……”女大夫激动道:“池家子弟只要学成出世,到兰善堂行医,都一定是当世医圣……”
  本来就十足恭敬的阿淼,此刻仿佛见到了观音菩萨,就差把池罔供起来,上柱香拜一拜了。
  见她这个反应,池罔不免也愣了一下。
  池罔借兰善堂行医几百年,行事一直非常低调,虽然到处都有他的传说,但他每隔一些年就会消失,将自己的踪迹藏得很好,怎么说,都不至于到这么有名的程度吧?
  医圣世家子弟的解释,倒是可以接受,虽然姓池的自始至终就他自己一个,但为了避免多生事端,长生不老之事总是需要做些掩饰。
  眼看着面前的女大夫高兴得要疯了,池罔决定换个话题:“我看了你的医案,你今年多大了?”
  “二、二十一岁。”
  池罔来了点兴趣:“二十一岁就有这个程度,学医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你是怎么想到走上这条路的?”
  “我学医,就是想成为祖师爷‘善娘子’一样的女医者。”
  这是池罔第二次,听到阿淼称呼兰善堂祖师为“善娘子”。之前他们忙着救人,池罔没来得及细问,此时便想仔细聊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