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总管大人,这次是高句丽的国相乙支文德亲自过来,他一定要见到总管大人。”

“乙支文德,高句丽人的国相?”贺若弼不确定的问道,和史万岁,于仲文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嘴角露出一丝明显的笑意:“各位还记不记得皇上给我们地旨意?”

“当然,皇上曾有言,高句丽人走投无路之下很有可能诈降,若是普通的角色,可以直接打发他们回去,若是国相乙支文德过来,不妨先行扣下,没想到乙支文德当真会过来,皇上真是明见万理。”一名将军回道。

贺若弼微微一笑:“那还等什么,把高句丽人的国相带上来吧。”

辽东城头,经过一夜修缮,原本已经伤痕累累的城墙多少有一点改观,大部分缺口已经用石块和木头堵上,只是新上的石灰泥还没有完全干燥,若是被大石头砸中,马上就会跨下来,如果有一天时间干燥地话,城墙会比现在坚固地多。

平康公主目不转睛的盯着隋军大营,隋军大营连绵十余里,尽管乙支文德地影子早已看不见,平康公主却没有移开眼睛的意思。

隋军的进攻总是在辰时开始就发起来,乙支文德提前半个时辰出城,有足够的时间到达隋军统帅军营,只要到时间隋军还没有发起进攻,那么乙支文德就算成功了一半。

“咚,咚,咚。”隋军军营中的大鼓准时响了起来,随着鼓声响起,巨大的投石机和可以发射巨箭的弩车从军营里面推了出来,在穿着红色盔甲的隋军护送下,一步步的朝辽东城头移近。

平康公主的脸色刹那间变得一片雪白,身体晃了晃差点就要摔倒,身后重新选出来的侍卫一幅想扶又不敢扶的样子,平康公主最终还是自己站稳了身子。

“失败了,还是失败了,隋狗竟然连片刻也不愿等待,本宫应当早就知道没有用,为何不拦住国相?若是国相有个三长两短,我高句丽如何还有胜利的希望……”平康公主喃喃自语,心中一片悔恨。

城下的投石车和弩车已推到了合适的位置,开始转动绞盘,吱吱喳喳的声音城头也清晰可闻,每当看到这样巨大的杀人机器,城头的高句丽士兵就会忍不住头皮发麻,弩车发出的巨箭足可以同时贯穿数人或者直接将人钉在城墙上,而投石机发出的巨石更是可以将人砸成肉饼,连城头也是一砸一个窟窿。

只是面对着隋军即将到来的进攻,平康公主却象痴了似的站在城头不知躲避,她身后的侍卫也只能脸色发白的陪着。

“公主,快下去,这里危险。”一名侍卫忍不住喊道。

面对侍卫的喊声,平康公主充耳不闻,城下隋军的投石机已经准备就绪,只要拉动杠杆就可以发射,几名侍卫互相看了一眼,再也顾不得男女有别,架住平康公主的手臂,向城墙后面的垛墙躲去。

空中传来一阵尖锐的呼啸声,接着“轰”的一声大响,一块巨石从天而降,砸在离平康公主刚才站立之地不远处,仿佛整个城墙都晃了晃,巨石砸中处顿时多了一块凹陷,坚固的城砖多处变得粉碎,无数的碎石和粉尘向四周飞溅。

这块巨石只是一个开始,更多的石头从天而降,城垛后的高句丽连头也不敢抬,任由天空中的粉尘落在身上,令人窒息的一段时间过去后,昨晚高句丽人的修补全部成了无用功,城头出现了一处处新的塌陷。

“咻!咻!咻!”巨石过后是弩箭飞舞,巨大的弩箭插在城头产生一阵阵嗡嗡的响声。

弩箭也停了下来时,城墙下已布满了密密麻麻沿着缺口攀爬的隋军。

“杀!”平康公主恢复了理智,从后面跳了出来,刚才被隋军压制的高句丽士兵也纷纷跟在他们的公主后面,向爬上来的隋军杀去,双方很快绞成一团。不休的进攻,城中的高句丽人再也支撑不住了,十万大军已有一半阵亡在城头,剩下的人要么是有伤在身,要么疲惫不堪,面对着隋军的进攻,只能步步后退。

“城破了,城破了。”巨大的欢呼在城头上响起,越来越多的隋军上了城头,双方在城头的兵力差不多接近一比一,然后变成了二比一,三比一,终于城头大部分变成了红色的身影,将高句丽仅存的抵抗力量淹没。

第三十七章 水战

远处的一个山头,平康公主停下马步,返身向已是浓烟滚滚的辽东城看去,眼中不禁流下两行热泪。虽然在战前尽量坚避清野。连居民也大部分迁移到了后方。只是代价还是太大了,十万大军只留数千余人,辽东城丢掉了高句丽四分之一的正规军。连国相也一去不回,却最终还是没有保住。

“情狗,不要太得意,我高句丽大军会再打回来地。”平康公主心中暗暗发誓,吆喝一声,重新随同数千乱哄哄的部下向后方撤去。

贺若弼等人踏进辛苦近一月才攻入地辽东城,接到的回报却让他们丝毫没有喜色。整个辽东城只剩下一万多高句丽残兵败将,他们依然在依托着房屋抵抗,城中根本没有了居民。储备了大量粮食兵器的仓库正在燃起熊熊大火,人稍一靠近就会将自己烤熟,连一点救火的可能性都没有,北城的城门也被大火堵住,连追赶出城的高句丽残余部分都没有办法进行,也就是说他们得到了一座空城。

城中地喊杀声还没有消失,残存地高句丽人多是一些来不及撤出地伤员。他们仍然不肯投降。躲藏在房屋中对入城的情军袭击。这种袭击不时造成情军新地伤亡。

这次攻城已经造成了近二万情军的伤亡。本来贺若弼还打着将城中残存的高句丽士兵全部俘虏地用意。只是当贺若弼看到又有数百名情军死于城中残敌袭击地伤亡报告后。终于忍不住怒火,下达了新地命令:“传本总管命令,不必与房中地残敌作战,若是不肯投降。一律放火将他们烧死。”

“是,总管大人。”得到贺若弼的命令。入城的情军再无顾忌。为了防止被高句丽人袭击。不管房屋中有没有人,一律点上火把丢进去。本来城中地重要场所已被先高句丽人纵过一遍火。现在火焰还在熊熊燃烧。情军这一到处纵火。城中地火势很快就变得不可控起来,见势不妙。贺若弼连忙下令大军撤出辽东城。

整个辽东城整整烧了二天二夜,等到大火熄灭时。整个城市已变成一片灰烬。城中还残存的高句丽人也全部葬身在火海中,甚至连白骨也没有留下。又过了二天,城中地热浪才散去,情军从灰烬中扫开了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

接到辽东城完全毁于战火的报告。杨勇气得差点要将贺若弼的前线总指挥之职撤消,辽东城经过高句丽人百年以上地经营,高大雄伟。实仍是北方一等一地坚城,虽然遭到情军攻打损毁,只要略为修缮一下就可以成为进攻高句丽地一个桥头堡。不但可以成为后方的一个坚固基地,就是以后将高句丽人征服,这里也可以成为大隋地一个重要城镇,没想到已经到手了却被贺若弼一把火烧了一个精光。

不过。考虑再三,杨勇地旨意还是没有发出去。反而对前线将士大为嘉奖。辽东城毕竟是死物,烧了再建就是,若是士兵损失太大,太损军队的士气,相对来说。还是人命更重要一些。

辽东城虽然毁了。没有了辽东城这个钉子。情军可以放心大胆往前面突进,不过高句丽人地坚壁清野对于情军还是造成了不少的困难。为了等待补给。情军也暂时停上了前进。在辽东城边沿等待后方补给上来。

等待的同时,二十万情军并没有无事事事。在何稠等人地指挥下。就在辽东城边沿砍伐树木。挖土建城,等到皇帝地御驾过来,数天时间,一座宽八里,高数丈的简易城池就已建成,无数地物资开始从后方堆运到这里。

杨勇到来之后。对于前军将士发表了一通热情洋誉地讲话。鼓励他们继续杀敌后。大军分为东西两路。一路以史万岁为首,率军八万扫荡鸭绿江以北地高句丽人城池,贺若弼则率诸军继续东进。目标直指鸭绿江西,试图跨江南下直趋平壤。与可能早已到达的水师汇合。一举将高句丽首府攻破。而杨勇自己亲率禁卫军在辽东城新起来的城市里护卫粮道安全。

皇帝的这种安排除了禁卫军本身有点微词外,得到了前线几乎所有将领的欢迎。虽然跟着皇帝御贺亲征是一种荣耀。可是若皇帝真地上了战场。为了皇帝地安全,各军自然难免缩手缩脚。如今皇帝原意留在后方是再好不过,而禁卫军自然是为没有捞到太多功劳而懊恼。可是他们本身地职责就是护卫皇帝。也不好请战。

除了辽东城,高句丽人在鸭绿江以北还有十多个城市。只是人口再多的城市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五万人。军队只有区区数千人不等。史万岁地八万大军足以对付,难办的是贺若弼地十万大军。高句丽境内道路狭小,粮食转运困难,杨勇特别担心军队还没有到城下就发生缺粮之事。

为了减轻士卒的负担。加快进军速度,杨勇下令每名士兵除自负二十斤粮。自己的兵器外。投石机。弩车等重武器一概抛弃。所有人一路轻装上阵,若是到了平壤城下。他们的补给将从水师那里取得。

从辽东到平壤还有近千里。中间还要经过鸭绿江,高句丽人中途肯定会拦截骚扰,二十斤粮以每日食一斤计算,恰好可以赶到平壤。杨勇地这种安排是建立在水军可以顺利到达平壤城下并立足脚跟地基础上,否则十万大军到达平壤之后马上缺粮。那就是一场巨大地灾难。

军队并非越多越好。杨勇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在涿郡还好。有永济渠地补给。数十万大军无论是粮食还是草料都绰绰有余,而到了辽东城。全靠民夫用独轮车、骡子、马匹来输送。光是路上就要消耗一半,若是从辽东送到平壤,估计又是要消耗一半,这还是在没有高句丽人捣乱地情况下。若是有高句丽人捣乱,说不定十停也只有一停粮食能从涿郡运到平壤。这也是杨勇不愿率禁卫军也跟着下去地原因。

海上。经过数天的航行,大隋地水师一路顺风。并没有遭受到什么损失抵达了高句丽首府平壤的外海,见到海中铺天盖地,数百艘船只组成的舰队。仅有不到万人地高句丽人水军差点吓坏。

不过。此时的高句丽人无疑十分勇敢,他们想也没想地向情军水师发起了袭击,论起船只数量。高句丽人可以比情军还有多一点,不过,他们最大的船只有一千料左右,只能和情军最小地舰只相比。最小地船却是渔船组成,一艘船上只能乘坐两三人。

此时的水战没有多少远程武器。投石机准度太差。既使可以装上船也没有多大用处,最厉害的算是床弩,射程也只有数百步,和后世数万米地火炮射击距离无法相提并论。在海中范围太大。所谓地纵火战术也无用武之地。水师决定胜负最重要地方式还是以接弦战为主。

双方的船只迅速接近。情军开始了变阵,周法尚的座舰是一艘八千料的大船。这样的大船整个舰队仅有一只,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水师的旗舰,舰只上面最高层站着十数名挥动着旗帜的传令兵。将周法尚地命令一条条传下去。得到命令的船只很快开始调整,原行几乎呈平行的船队变成雁行,向高句丽人地船只包围而去。大有一口吃下所有高句丽船只地样子。

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三人经过数天的海上航行,由原来地不适慢慢适应过来。除了程咬金身体还虚。秦叔宝和罗士信两人都可以拿动自己的兵器,不过。要在船上博杀,他们十停武艺至多能发挥三四成就算了不起。只是还是本能地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等待敌人靠过来。

高句丽的船比起自己地座船明显太小,差不多就是一只大猫面对老鼠地感觉。许多府兵虽然是第一次上船也完全没有害怕之色。也学秦罗两人的样子,纷纷抓紧自己的兵器想与高句丽人接战。浑然忘了只要船只摇晃一下他们就有可能掉成大海。

“所有府兵退后,所有府兵退后。”水兵们毫不领情,将那些靠近船舷地府兵纷纷赶到中间,将两侧的位置牢牢占住。

“嗡”地一声大响。最前面地情军与高句丽人相隔不到三百步,情军已先发动船上的床弩进行打击。手臂粗地弩箭带着呼啸声向一艘三百料左右的高句丽船只落下。

“啪,啪,啪。”巨大地箭支插在高句丽船上。将几名倒霉地高句丽士兵钉得肠穿肚烂,拉开了这次情军与高句丽双方水军大战的序幕。

~~~~~~~~

第三十八章 水军初胜

数十支弩箭落下,高句丽最前方的那艘战船上顿时死伤惨重,更有几支弩箭将甲板的侧弦射穿了数个大洞,虽然不至于将两层的战般射穿,可是战船受损是肯定的。

“射!”看到前面的战舰首开记录,后面的隋军也都兴奋起来,“嗡。”的一声大响,弩箭蔽天盖日的向高句丽方向发射而去,钉在船上,发出一片夺夺之色,刹时间,最前面的十余船高句丽船只落下了密密麻麻手臂粗细的床弩,即使是躲在般仓里的士兵只能挨着都难予幸免,这十余艘船只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遭到了有效杀伤。

三百料的战船在高句丽人水军中可以算中型战船了,高句丽的水军三百料以上的战船也不过一百二十艘而已,上面可以乘坐水军五十多人,一千料的战船上更是可以乘坐二百多人。

这次迎击隋军的高句丽主力船只就是以三至五百料的船只为主,这次水军并不是什么菜鸟,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多次击败过百济,新罗,倭人的水军,甚至将百济,新罗两国的水军打得片板不留。

可是无论是百济,新罗,还是倭人的船只也好,他们的战船都相差不大,高句丽人无论是数量还是大小都占据绝对优势,只是这次面对的隋军却是庞然大物,最小的战船都在八百料以上,而高句丽人一千料以上的战舰总共也不到十艘,相方的实力实在是太不成例。

“撞,撞过去。”面对自己犹如玩具般大小的敌人船只,隋军水兵脸上都现出一丝狞声,看到双方靠近,干脆直接以船大压人。

“轰”一艘三千料的隋军战舰与一艘三百料左右的高句丽战舰无可避免的相撞了,面对自己体积十倍战舰的撞击,高句丽船只毫无意外的散架,变成一堆碎木一样漂浮在海上。战船上地高句丽士兵更是象蚂蚁一样向大海中掉去,很快,底下的海水就被染红了一片。

高句丽人虽然发现了隋军的战般来势汹汹,只是大海辽阔无比,远处却没有太多直观的感觉,为了替平壤赢得防守时间,特别是要对外面进行坚壁清野,防止粮食资敌,高句丽人才有勇气冲上来,只是看着对方巨大的舰只。越是接近,高句丽水军越看得头皮发麻,对方战船的高度平均都是己方战舰的数倍,不要说接舷战。就是能否登上对方的战舰也是成问题,岂不是只能挨打不能还手?

吃了当头一捧后,高句丽人反应过来,前面的高句丽船只慌忙向左右分散开来。想逃出隋军的包围,只是现在反应已经太晚了,隋军在高句丽战舰前方已经布成了一个半包围地口袋。这个时代战舰多靠风帆和船浆。想逃哪有那么容易,双方船只纷纷接触起来,只是一撞,高句丽战舰无不四分五裂。

秦琼三人所乘的是一艘二千料左右的中型战舰,这样的战舰已是高句丽人最大战舰地二倍了,双方一接触,他们的座舰就连续撞沉了高句丽二艘小船。这可苦了船上的府兵。每撞一下,所有站着的府兵就东倒西歪。更有地人扑通一声干脆倒在甲板上,摔了一个鼻青脸肿。

“疯子,水师的人都是***疯子,这样撞过去难道就不怕船只解体?”一名府兵喃喃地骂道。

看到高句丽人船只四分五裂地惨状,不明底细的府兵心中不免害怕,虽然自己的船要比对方大十倍,只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这么撞击下去,若是自己的船也散了架那岂不是也要掉到海里成为落汤鸡。

他们不知,撞击本身就是水军战斗的方式之一,每艘船船首下方都有一层钢板护住船只,只要自己主动相撞,对船只的损害基本不大,反而若是让对方撞上自己的薄弱点,即使是小数倍,也可能导致己方难予估量地损失。

“轰。”又是数声撞击,大船却没能继续一往无前地架势,被迫停了下来,连撞敌方数艘战舰,单靠风帆和船浆提供的动力已经不足将对方地战船撞翻。

“咔嚓,咔嚓。”前方的那艘高句丽船只虽然甲板上木头乱飞,到底死里逃生,船上的高句丽人总算有机会与隋军拼杀,只是看着高了他们近丈的敌方战舰却是傻了眼,这怎么上去?

“咻!咻!咻!”他们发呆的时间,从隋军船上射下来的箭支如雨点般落下,许多刚才逃过一劫的高句丽士兵顿时倒在血泊之中。

“反击,反击。”高句丽船长大声喊叫起来,只有稀稀疏疏的箭支可以射到上方。

“砰,砰,砰。”几艘高句丽战舰看到便宜,主动撞了过来,他们马上掏出绳索向上方丢去,搭在隋军的船舷上,将兵器咬在嘴里,象海盗一样沿着绳索向隋军战舰上方爬去。

“把他们的绳索砍掉。”一声冷酷的命令传来,隋军斧头齐飞,挂在上面的绳索顿时被砍断,下方的高句丽人纷纷从空中掉去,嘴中发出凄厉的惨叫声。

“卟,卟,卟。”高句丽终于发出最有威胁的进攻,将数十支火箭发射到了船上,只是甲板上都做了防火处理,火箭也一时燃烧不起来,很快被早有准备的水军提水浇灭。

秦琼和罗士信两人紧张的望着船舷,还以为有高句丽人能够爬上船来接战,只是直到船只再次开动,高句丽也最终没有一人能够跃上来。

后方高句丽一艘千料大船上,高句丽的水师主帅高建武阴沉着脸看着自己的战艘一艘一艘沉没,旁边的一名中年文士忍不住劝道:“王子,快下令撤退吧,我们的力量和隋人比较太弱小了。”

“撤退?”高建武的脸色更是阴沉:“若是撤退,谁来阻止隋军登岸,传信号,尽量集中起来,多击沉对方几艘船只。”

这支水军是高句丽人仅有的水师,眼看着一艘艘沉没,如何不让高建武心疼万分,只是他们的后方就是平壤,为了支持前方作战,此刻平壤外面的物资堆积如山,哪想到隋军突然从海上杀过来,如果那些物资落到隋军手里,先前坚壁清野的计策落空不说,自己反而有缺粮之危,无论如何,就是这支水军全没,高建武也要多拖住一点时间,让岸上之人尽量把物资搬回城中。

高建武命令一下,那些想分散后退的高句丽船只不得不鼓起勇气重新与隋军进行缠斗,直到被隋军击沉在海中。

这次水战只是进行了半天时间,高句丽的船只已有一半沉没,高建武见势不妙,不得不下令撤军,隋军紧追不放,又接二连三的击沉了高句丽多艘船只,直到高句丽水军躲入贝水,面对狭窄的航道,隋军才不得不停止追击,让高句丽的残余舰只逃过一劫。

短短半天的战斗,高句丽水军可谓损失掺重,三分之二的船只沉没,二千多人被俘,死在海中的水军更是不下五六千人,他们取得的成果微不足道,只击沉了隋军三艘八百料的小船,还击伤了十余艘,隋军伤亡不满百人。

从双方伤亡比来讲,高句丽人可以说是大败而还,只是面对着绝对的实力,可以说是非战之罪,他们的勇敢也并非完全没有达到目的,有了这半天的时间,高句丽人存放在外面的物资大部分得予抢进城中,其余来不及运走的,则点燃起了大火,隋军虽然上了岸,面对的只是数起冲天的火焰。

隋军上岸后完全没有救火之意,任由高句丽人的物资在火大中化成灰烬,对于粮食,隋军完全不稀罕,整个船队带有二十万石粮,足够二十万大军一个半月使用,这一次航行成功,只要船队再次返回涿郡,哪怕只分出一半的运力,也可以一次行运送五十万石粮,来回不过十余天而已。

至于兵器,隋军更是看不上高句丽的破烂,倒是新鲜的蔬菜不便长途运送,不过,短短半天时间,高句丽人也没有时间去破坏农田,隋军大可以就地征用。

一踏上岸,府兵们便松了一口气,心中仿佛放下了一颗大石,变得生龙活虎起来,开始扎营布寨,水军虽然激战了半天也分出了一半人上岸,防止高句丽人出城逆袭。

隋军的谨慎当然有道理,一万多高句丽水军就敢对着十万隋军进攻,虽然失败,却不能不佩服高句丽人的勇气,此时府兵刚刚上岸,正是最虚弱之时,谁知道高句丽人会不会大着胆子出城。

第三十九章 新罗使者

平壤城依山而筑,南面由贝水环绕。城高城厚,除了面积外,论起防御来恐怕真正的长安城也不如,难怪高句丽人可以自豪的称之为小长安。

在贝水狭小的码头上,整整忙碌了五天,十万大军和船上的物资才卸载一空,期间高句丽军完全缩在城里,毫无攻击隋军之意,完全不符合先前高句丽人一直以来好斗的形象,让隋军大惑不解,难道高句丽人因为水军失败吓破了胆不成?

说高句丽人吓破胆太过了,不过,面对海上的失败,高句丽上下慌乱不已却是事实,从公元427年开始,高句丽长寿王迁都于此,平壤城一直是高句丽都城,到了现在大业五年(公元608年),高句丽人以平壤为都已经一百八十年。

整个朝鲜半岛都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唯有两块大的平原,一块为汉江平原,一块就是平壤南面的平原,汉江平原有汉江为哺,平壤南面的平原则有贝水也就是后世的大同江哺育,实仍一等一的膏肥之地,这两块地方是半岛的粮仓,高句丽全盛时,不但以平壤为都,而且势力掩有全汉江流域之地。

如今高句丽虽然在五十多年前就丢了汉江平原,只是由于有鸭绿江北与辽河以西的庞大土地,国力并没有下降多少,防备隋朝的同时还不忘与新罗,百济交战,想重新夺回汉江平原这块膏肥之地,就在去年,高句丽军队还侵入百济,掳百济三千人而归。

高句丽虽然早有和大隋作战的准备,却根本没有想到过隋军会这么快就到达自己的首府。此时高句丽的兵力多布于辽河,汉江前线,首府并没有多少兵马,加起来不过三万大军而已,面对隋军的十万大军。虽然知道隋军立足未稳,只是高句丽婴阳王纵使有心出兵,也无兵可派,他此刻只得急派使者前往汉江前线,将与新罗对峙的军队调回来。

不过,与新罗对峙的军队虽然距平壤不过三百多里,只是山路崎岖,十数万大军要回来起来至少也要十多天的时间,因此隋军得已轻松渡过了最初几天,安营扎寨。在城下站稳了脚跟。

休整数天后,隋军并没有马上攻城,而是留下大部分队伍将平壤紧紧围住,舰队则分成三支。一支驻扎平壤城外,将高句丽残存的水军堵住,一支则沿着海岸线北上,准备开辟到辽东地航线。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接应贺若弼的大军,另一支则返回涿郡。为大军运送物资。

看平壤不敢动弹的样子。周法尚等人已经猜到平壤可能并没有多少兵马,只是平壤城依山而建,并非短时间可以拿下来,若是攻城太急,折了士气反而有可能让回师的高句丽大军沾到便宜,不如围点打援,留着平壤城。只要消灭掉外围的高句丽人援军。平壤城的乌龟壳再硬隋军也可以从容将之敲碎。日时间建立起来的城池。因为皇帝御驾在此,加上来往的民夫,简直比原先高句丽所在的辽东城还要热闹数分。

若是要说比城中更热闹的地方则非辽河莫属,攻下辽东城后,隋军已经开通了从辽河到涿郡地航道,同样是千里左右,若是从陆地来往,至少需要二十天的时间,可是从海路出发则只需要十天时间,一艘千料大船的运量更是可以抵七八百民夫的运量,当然海路远比陆路合算。

辽河边,一艘只有二百料左右地小船夹杂在数艘千料左右的大船一同进入码头,那些千料左右的自然都是隋军运送物资的船只,数艘大船一靠岸,岸上地民夫便一涌而上,开始卸载各类物质,唯有那艘小船停靠后,民夫们扫了几眼,露出一丝疑惑之色,却没有人过去。

船仓打开,从里面走下数名域外打扮之人,其中两人更是剃着光头的和尚,一名隋军官员已经等在岸上,见到这几人,脸上已经露出一丝微笑,问道:“来者可是新罗来使?”

“不错,我们正是新罗使者,外邦小臣大奈麻万世拜见上国大使。”一名三十来岁,脸色微胖,身高不足五尺的中年人弯腰恭敬地回道。

“阿弥陀佛,外邦使臣惠文,昙育拜见上国大使。”两名僧人也连忙双手合什道。

“既是使臣,便不必客气了,本官姓刘名康,现任鸿胪寺员外郎之职,负责接待各位,请三位使者跟本官进城。”

报出自己地姓名,刘康仍然面带微笑,对于新罗使者中有两名僧人见怪不怪,实际上,知道隋文帝重佛之后,新罗王向大隋以往派过的数次使团中,僧人都有重要的地位,即是为了讨好大隋皇帝,也是借着佛法之名,在大隋的交往中捞取一些好处。

听到刘康报完自己的姓名,大奈麻万世迫不及待的道:“原来是刘大人,前方军事紧急,我王有意与大隋联合消灭高句丽,不知刘大人什么时候可以安派我等与大隋皇帝相见。”

“三位使者莫急,皇上正在效外打猎,本官马上派人通知皇上,不过,什么时候有消息就非本官所知了,三位使者不如先进城安顿下来,等待皇上的召见。”

大奈麻万世与惠文,昙育对望了一眼,心中虽然着急,不过还是点了点头,连新罗王也要接受大隋皇帝地册封,他们虽然是使者,也只能接受大隋皇帝地召见。不过,迟疑了一下,大奈麻万世还是问道:“刘大人,不知百济国使者有没有见到大隋皇帝?”

“贵使放心,百济使者昨日才到,皇帝并没有见他,若是皇上有意召见,本宫尽量安排他们与贵使一同与皇上见面。”刘康爽快的道。

得知百济使者只先来一天,并没有得到大隋皇帝接见后,大奈麻万世心中顿时一松:“多谢刘大人。”

辽东城十里处地一片密林外,人吼马嘶,无数穿着红色盔甲的禁卫军将十数里范围的森林团团围住,把里面藏着的野兽驱赶出来,然后将它们向皇帝所在的方向赶去,供皇帝射猎之乐。

高句丽所建的辽东城被贺若弼所毁,现在的新城只是匆匆而建,等于是一个大兵营,杨勇在后方闲着无聊,常常打猎助兴,反正现在辽东多处被森林覆盖,林中猎物众多,也没有什么动物值得保护,打猎即可以丰富食物,又可以借之练兵,提升队伍的士气,何乐而不为?

“捧打袍子瓢舀鱼。”这是清朝关内过来的移民形容关外的富足,此时的辽东猎物更是比后世丰富的多,森林中鹿、黄羊、狼等猎物数不数胜,虎熊也是不少,军队一赶,所有动物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