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唐传奇-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亨手一松,裴冕的奏折落在了地上。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二 渔阳鼙鼓动起来 第一百零九章 擒王
至德二年八月,韦皇后薨,帝哀痛之极,群臣劝慰良久,方才进食,这时裴冕进言:“国不可一日无母,现崔贵妃已有身孕,可立为后。”
但韦见素和李泌皆反对,崔贵妃尚年青,不能母仪天下,而张淑妃已有子越王,可立为后,帝然之,遂立张淑妃为后,史称张皇后。至德二年十月,韦见素献其最幼的族妹于帝,李亨纳之,封为韦德妃,又受兵部尚书李麟之荐,封韦见素妹夫张均为大理寺卿。赵王李郁罢相,闲置在家,李亨便让其管太庙,为李氏宗族之长。
至德二年九月,唐军于新店大败叛军,斩敌十五万,崔乾佑和安庆绪逃回洛阳,李月不误军机,顺势包围了洛阳,至德二年十二月,安庆绪见洛阳难保只得放弃,领不到五万残军逃至邺郡,只剩一座孤城。唐军终于光复了洛阳,消息传到长安,举国欢庆,李亨大喜,厚赏三军,封李月为驃骑大将军,领五千户,京内赐美宅两座,至德三年一月,崔贵妃产下一子,取名李稠,封颍川王,此时韦德妃、钱昭仪也先后怀孕,李亨遂改元为乾元,以示庆贺多喜临门。
小雨淅沥的下了几个星期,虽然此时已是盛夏,但这场连绵的雨却是几十年来少见,奉命驻扎在的安邑县附近鱼脊岭的五千唐军,因连日阴雨,官兵的被褥都已发霉,不少人还感冒生了病,李抱玉遂和荔非元礼商量,是否换一个干燥点的地方,荔非元礼也有点感冒,他便对李抱玉说道:“这个鸟天气,我还平生头一遭遇到,派出去找地方的斥候们,有没有回来?”
“大部分都回来了,只有去北面的斥候没有回来。”
“我觉得索性取了安邑县得了,何苦在野外受这个鸟罪!”
“大帅的将令你敢不听!”
“我才不在乎呢!违了令,先杀的是你。”说到这,荔非元礼咧嘴笑了起来。
李抱玉又好气又好笑,拿荔非元礼没有办法。
这时,一阵马蹄声远远传来。
“斥候回来了!” 李抱玉和荔非元礼对望一眼,一起向帐外走去。
“如何?找到了合适的驻营地吗?”不等斥候开口,荔非元礼便抢先问道。
“禀报将军,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但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情报。”
“什么情报?” 李抱玉沉声问道。
“我们在安邑县附近,发现一支军队从东向西开去,这支军队约二万人,奇怪的是这支军队仪仗极多,不象是寻常的军队。”
两人都沉默思了,突然李抱玉问道:“这些仪仗的颜色是什么?”
“主要是杏黄色。”
“安庆绪!” 李抱玉和荔非元礼异口同声的叫起来。
“只能是他,否则谁敢用帝王的黄色。” 荔非元礼兴奋的说道。
这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李抱玉脑海里不可抑制地疯长起来,他来回走了几步,对荔非元礼说道:“走!到大帐去,我有事和你商量。”
“抱玉兄的意思是阻击安庆绪的归路?”
“是!现在我们是一支奇兵,敌人并没有发现,如果是奇袭,以五千对两万并不一定是劣势,况且,如果我们得手,势必会影响崔乾佑的战略部署,为大帅赢得胜机。”
“那要不要向大帅汇报?”
“当然要,也不知安庆绪何时归来,应该还有时间,先观察几天再说!”
此时在唐军的帅帐内,郭子仪正在和李光弼办理交接手续,李月在一旁监交,很快,简单的交接手续便完成了。李月又安排一桌酒席算作替郭子仪饯行和李光弼的接风,喝了几杯酒后,李光弼终于忍不住说道:“迎春老弟,这次朝廷处罚你,似乎你并不在意?”
李月笑笑说道:“我在杀崔众的时候,就已经权衡过了,仅免去兵部尚书,比我想的要轻了很多。”
“可你父亲也因此罢相!” 郭子仪也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李月闻言脸色一黯,良久,他才轻轻说道:“父亲年事已高,就让他歇息一下吧!”
郭子仪心里暗暗一叹,知道李月言不由衷,便不再提此事,转了一个话题问道:“迎春和家人分别已快两年了吧!什么时候把她们接回长安呢?”
“只是中原不安定,怕路上有失,前日得家书,含烟生了病,更不便远行,所以想等这次会战结束后,再把她们接回长安。”
“迎春老弟,可皇上为什么要封你为剑南节度使呢?”李光弼心中依旧在想着朝廷之事。
李月淡淡一笑道:“以光弼兄之智,难道想不透皇上的心思吗?”
“难道真的打算要调迎春去打巴蜀吗?区区李琮,派我手下一名大将足矣!有必要让迎春去吗?一个安庆绪,一个史思明都是极难对付之人,这一点难道皇上不明白吗?”
“光弼!不要擅评皇上。”郭子仪脸一沉,对李光弼说道。
“或许对于皇上来说,巴蜀的李琮要比安庆绪重要得多,帝王之心,非我等军人能度,来!喝酒。”
李月岔开话题,向二位劝酒,虽说是喝酒,但军内严禁饮酒,故以茶替代。
当天夜里,郭子仪便带领二万朔方军及大将仆固怀恩和白孝德北行而去。
夜里,李月正和李光弼会商军务,突然听见王元楷的声音:“大帅,有紧急军报!”
“进来!”
王元楷现在是李月的亲兵统领,另一名统领莫言借给郭子仪一同北上了,想凭借他在回纥军中赫赫威名能在将来发挥作用。
王元楷进来后,递给李月一管鸽信,随即行个军礼离去。
李月拆开信,端详了其中的内容,不禁面露喜色,对李光弼说道:“安庆绪已经来好久了,就在敌营之中,抱玉他们想在安庆绪的归途时截杀。”
“这会不会是崔乾佑之计?以诱我军。”李光弼沉思了一下答道。
“我想应该不会,这次朝廷之事,极有可能和安庆绪的到来有关,不过抱玉之计若能实现,倒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你说呢?”
“我看可行!而且我觉得此时洛阳必然空虚,不如趁势袭之。”
“也对!来人,让方剑将军速到我大帐来。”
不一会儿,方剑大步进来,多年的军旅生涯,已将当年的富家子弟锤炼成了一名百战将军,他走近李月身边,单膝跪下沉声说道:“末将参见大帅和李副帅!”
“方剑,你的太清道练得如何了?”
“禀大帅,我在前年就突破第四层了,后来便一直没有进展。”
李月点点头道:“突破第四层就可以堪称顶尖高手了,我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你可领五十名会武功的高手,带十只火药桶,绕道去安邑县附近的鱼脊岭和李抱玉汇合,听命于他,并替我带一封信去。”
“末将尊令!”方剑返身离去。
“为何不多带点兵?”旁边的李光弼问道。
“崔乾佑已布下层层哨卡,兵多了会引起他的注意。”
二天后,方剑率领五十名高手,翻山越岭找到了唐军,李抱玉和荔非元礼见方剑来,大喜过望,他们打开李月的信,见上面只有八个字,“截击贼首,东袭洛阳。”
李抱玉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此战的关键就是引安庆绪返回,从安邑到洛阳有两百里,我们骑兵一天便可赶到,我是这样想的,荔非和方剑将军一起来参谋参谋!”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二 渔阳鼙鼓动起来 第一百一十章 决战
东都洛阳,这个仅次于长安的大都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之所以被各朝各代看中,是因其在战略地理上有中原图大之势,得洛阳,也就得了中原,当然也因为它无纵深防御,所以屡屡被战火摧毁,又屡次重建。
在本朝,高宗和则天皇帝都非常喜欢洛阳,长期在这里生活,被封为东都,和长安一样,它也设有各级官衙,只是比长安低了一级。安禄山本人也非常喜欢洛阳,攻下洛阳后,便决定定都于此,也正是这样,丧失了最佳战机,被李月所乘,重新在潼关布防。
大燕国之军,主要分为三块,一是洛阳驻军,约十万,另外就是范阳的留守部队,也是十万左右,再就是分布各地的零星部队,约五、六万。太原战役后,史思明占领范阳,把十万留守军队纳入囊中,
崔乾佑又带走二十万大军,加上这次安庆绪西行,现在洛阳几乎就是一座空城,仅五千守军,由大将蔡希德率领。
这日,蔡希德突然得报南面五十里处发现一支骑兵,约五千骑,不知是何处部队,蔡希德大惊,现大军都被派往新店,连皇上也去了,偌大洛阳城,仅五千军,如何应对?
但蔡希德也是用兵大将,他立刻发信到前线,催安庆绪马上返回。又将城外民众全部迁入城内,吊桥高挂,又布下疑兵,似乎有数万军守城。
所来骑兵正是李抱玉一军,他们脱去军服,扮做马匪,绕道南面佯攻洛阳。李抱玉也知道,自己一来兵少,二来无任何攻城器械,就想攻下高大坚固的东都洛阳,实在是不太可能。所以他的目的就是佯攻,把安庆绪引回来。李抱玉军驻扎在城外,为迷惑敌军,军营里整天乱哄哄的样子,城上的蔡希德看在眼里,并不理睬,尽管有手下请战,皆被蔡希德所拒,倘若中了敌军的诱兵之计,那洛阳可就可能不保。
过了两天,李抱玉终于得报,安庆绪东归,遂领五千骑兵向南撤去,绕道返回安邑。安邑县县令石纹现已投降大唐,前来联系的是唐将方剑,为防万一,他并没有将计划告诉石纹,直到李抱玉率军返回后,才由李抱玉把计划告诉了石纹。
石纹也是进士出身,他虽闻此大事,但却并不慌乱,只是担忧安邑县民众的安全,在和大家商议后,最后拟出了一个方案。
安庆绪在得知洛阳被不明身份的骑兵偷袭后,不禁又惊又怒,遂决定立刻返京,崔乾佑担心其安全,欲增兵护送,但安庆绪断然拒绝,若能战两万军者,我军早就腹背受敌而败。
崔乾佑还是不放心,派大量斥候在沿途搜查,最后确实没有异样,才放安庆绪回京,这时崔乾佑也发现了唐军的变化,有军队北上,唐廷的消息,他也得知了,虽然没有能把李月调走,但唐军的军心也多少受到了影响。雨一直下个不停,但崔乾佑已命己军暗暗准备,就等最好的时机出击唐军。
安庆绪一行走得并不快,他这几天也因连日的阴雨感冒了,几十年硬朗的身体,在登基后倒变得赢弱起来,想想这几个月的放荡生活,安庆绪心中不禁一热,他此时非常渴望回到后宫。
“传朕旨意,今夜不再驻扎,直接过安邑县。”
车仗又行了一个时辰,再走三里,就是安邑县城了。这时,有人来报:“安邑县县令石纹在路旁接驾。”
安庆绪挥挥手道:“不用见了,命他给士兵准备一些干粮便是。”
说完便将石纹等人晾在一旁,车仗继续前行。埋伏在城头的方剑远远的看见浩大的车仗已经靠近,他便命令手下将火药桶准备好。安庆绪的銮驾在队伍的中间,由数十辆一模一样的十六驾马车组成,眼看着浩浩荡荡的敌军开进了城内,安邑是个小县,城内百姓仅一万多人,所有的百姓都已被疏散到城外,因为皇帝的路过,家家均关门闭户,只有一些由方剑手下扮成的衙役在路上来回巡视。
方剑见中间的銮驾已上了吊桥,他不知道哪一辆坐有安庆绪,便低低一声命令:“点火!”
只见十个火药桶从城楼上抛了下来,顿时一阵猛烈爆炸,将护城河上的吊桥炸得粉碎,由于新式火药已用尽,李月军中的都是老火药,威力逊色了很多,尽管如此,还是将几十驾马车惊得大乱,安庆绪在数百名亲兵的拼死护卫下,从车中出来,骑马沿东门向城外冲去,刚出东门,突然喊杀声大作,无数唐军铁骑从四面八方杀来,安庆绪无奈,只得重新退回城内。李抱玉等并不急于攻城,而是向滞留在城外的一万多叛军发起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由于没有指挥,安庆绪的仪仗军很快便崩溃,四散奔逃。
安庆绪心中叫苦不迭,忙命人紧急向崔乾佑求援,自己把已进城的七千兵力集中起来,准备随时突围,李抱玉在击溃城外的敌军后,又借助方剑的内应,当夜便攻下了北门,杀进城来。安邑城内顿时火光冲天,两军开始了艰苦的巷战。
安庆绪见无法回洛阳,只得在数千亲卫的死命护卫下,开了南门,向崔乾佑驻军方向逃去,唐军紧追不舍,双方且战且走,慢慢的安庆绪手下只剩下两千多人,而唐军也剩下三千多骑。
随着残军的不断逃回,皇上被截杀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大营,叛军开始人心惶惶,崔乾佑得知皇上被唐军重军伏击,现生死不明,不禁大惊失色,遂命大将安太清,率三万骑兵,火速去救援安庆绪,又命营内严禁谈论此事。
安太清刚走,早等待多时的李月见叛军已有了异动,知道必是李抱玉开始行动,遂一声令下,前军和中军的十万大军向叛军大营杀去,不到一千步时,随来的投掷机猛然向叛军大营投掷了数百只火药桶,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天空,叛军大营前的防御工事被炸得七零八落,崔乾佑也不慌张,指挥大军迎战唐军,双方在狭长的平原上混战在了一起,数十万人大混战的场面极为壮观,也极其惨烈,天地也为之变色。此时唐军的两万朔方军主力已随郭子仪北上,又有近十万军为半年内新招募的农民,无论组织及战力,都要逊于叛军,再加上崔乾佑指挥有方,用兵如神,所以不是趁叛军军心不稳,鹿死谁手,也未为可知。
唐军布蝎阵攻击对方,左军李嗣业和王难得率领二万军为左钳;右军由王思礼和李若幽也率领二万军为右钳;中军则由李光弼率领荔非守瑜及白孝德率五万军为主力。而那支最可怕的蝎尾,自然是李月和他的一万铁骑军担任。
李月亲率一万铁骑军,在敌阵中纵横杀戮,一次一次冲击敌军的中军,但崔乾佑凭借兵多,以密集的盾阵和枪阵竟抵住了唐军铁骑的犀利进攻,两军平分秋色,战成了胶着状态。
这一仗一直杀到天黑,双方都损失惨重,唐军的后军也被迫投入,这时两军士兵的体力都已透支殆尽,双方全凭一股士气在苦苦支撑,谁也无法撤退,谁先撤退就意味着溃败。
李月的铁骑军已攻破了敌军的左翼,亲自射死了敌军大将安元焕,重新转攻中军,但崔乾佑的三万核心中军也是精兵中的精兵,训练多年,尽管铁骑军的进攻猛烈,但始终不能攻破,看着敌军强大的战力,李月心中暗叫侥幸,没想到叛军的战斗力竟如此强大,崔乾佑确实调度有方,堪称名帅,这次郭子仪带走两万朔方精锐,而李光弼却空手而来,若不是李抱玉等奇袭安庆绪导致叛军军心不稳以及分走部分军队,那今天他李月极可能就要饮恨沙场了。
就在天即将黑尽的时候,突然东面尘土飞扬,一支唐军猛然杀来,直插崔乾佑后背,来的正是李抱玉等率领的三千多铁骑,他们见有大军来接应安庆绪,便抛下安庆绪,直接杀奔战场而来,这三千骑兵虽不多,但在两军都精疲力竭之时,无异于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尤其是方剑,勇猛无比,竟将敌军高高的帅旗砍倒。
随着敌军帅旗的倒下,唐军士气猛涨,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唐军倾斜,首先崩溃的是叛军的后军和前军,前军大将薛嵩领二万军欲击溃李月的铁骑,不料反被包围,随着帅旗的倒下,他的军中开始有士卒逃跑,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大规模的溃逃终于发生,薛嵩喝令不止,最后自己也被李月亲手挑杀。
十几万大军在前军和后军溃逃的影响下,终于被唐军击溃,只见漫山遍野都是逃跑的叛军,唐军顺势追杀,除了崔乾佑在两万精兵的护卫下和安庆绪一起逃脱外,连前去支援安庆绪的三万叛军在内,共十五万大军被唐军所歼,降者不计其数,但这一役,唐军也付出了近四万人的代价,大将荔非守瑜也不幸阵亡。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二 渔阳鼙鼓动起来 第一百一十一章 精忠
至德二年九月,唐军于新店大败叛军,斩敌十五万,崔乾佑和安庆绪败回洛阳,李月乘胜前进,包围了洛阳,为最大限度的歼灭敌军和减少洛阳损失,李月决定实施围城打援战术,只留东门不围,每日只派一万军攻城,以疲惫敌军。
就在唐军和叛军在新店大战之时,在荆北也进行着一场惨烈的时间追逐战,襄阳太守张巡和南阳太守鲁灵至上任以来,便面临着叛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叛将田乾真自安庆绪登基后,更是加紧了进攻,企图割据荆州自立。
苦撑数月后,先是南阳失守,太守鲁灵阵亡,张巡因救南阳失利,被困于雍丘,此时襄阳只有五千义军,由许远率领。雍丘再失守,叛军便可长驱直入,进占荆北。雍丘县令叫令狐潮,此人和张巡为同科进士出身,极为热衷官禄,只因身材矮小,一直不被吏部提拔。田乾真攻下南阳后,遂以南阳太守一职诱引令狐潮,令狐潮最终经不住诱惑,答应献雍丘,此时张巡正从南阳退回的途中,离雍丘县不到三里,虽然令狐潮决定降贼,但其手下百人皆坚决不肯投降,令狐潮大怒,命将众人绑至衙外斩首,就在这时,田乾真派五百人来接收雍丘,正在北门外叫门,令狐潮只得放下众人前去应酬,行刑刀斧手乘机割断众人绳索,放众人逃生,但众人皆不愿逃走,这时张巡已到西门叩门,众人遂赶到西门放张巡入城,令狐潮见势不妙,仓皇逃走。
田乾真对投降的令狐潮深为器重,在一番深谈后,他发现令狐潮确实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身材矮小,这在大唐的选官制度中是一大障碍,所以多年不得重用,田乾真当即封令狐潮为南阳太守,命他率三万叛军攻克雍丘。
张巡手下只有三千义军,另外还有几员大将,南霁云、雷万春、姚闫等都是他从吴昊手中借来的铁骑军将领。面对数万敌军的进攻,张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粮食和物资的奇缺,城内的粮食已统一分配,妇孺、老人每日可得粮半勺,士兵及青壮每日可得粮一勺,按这个标准,可维持二个月,但物资的缺乏却让守城更加艰难。
令狐潮率三万人向雍丘杀来,将东、西、北门团团围住,只留南门不围,他知道雍丘的大半粮食都被虢王李巨调走,再加上自己的家眷还在城内,所以令狐潮企图以高压姿态逼张巡弃城。但张巡一方面作坚壁备战准备,另一方面却派大将雷万春率一千人,趁夜潜出南门,绕到令狐潮后方,此时令狐潮的粮船刚到,却无人防守,雷万春大喜,乘机夺取了粮盐千斛,其余皆放火烧掉。令狐潮得报暗暗跌足不已,只得将南门也围住,不再放唐军逃离。
这天夜里,雾气弥漫,有叛军突然发现城墙上隐隐有数千人正缚绳而下,急向令狐潮报告,令狐潮怕唐军偷袭,命万箭齐发,待到天明时,叛军才发现,数千人竟全是稻草人。是夜,又有数千人沿墙而下,令狐潮再命放箭,如此二回,唐军已得箭数十万支。又过一夜,唐军再有数千人沿墙而下,令狐潮气极反笑:
“张巡敢三欺我否?”遂命众军不要理会,不料一刻钟后,前营突然喊杀震天,火光四起,叛军惊慌失措,纷纷弃营而逃,令狐潮也被部将拥走,这一战,唐军斩敌过万,将叛军杀退有十余里,唐军夺得粮食辎重无数。
田乾真得报大怒,立刻撤掉令狐潮,另派大将尹子奇再领兵三万,加上败军,共五万大军,再攻雍丘,尹子奇身经百战,远远强过文官出身的令狐潮,他一到雍丘便立刻发现了唐军的最大弱点,那就是兵力太少。遂立刻命令攻城,一连五十多天,昼夜不停的鏖战,张巡已将城内所有的人都动员起来守城,城墙上出现了无数的老叟妇孺,硬是用血肉之躯,死死挡住了叛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城,等叛军停止攻成时,全城已减员大半,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部战死,就连令狐潮的父亲也战死在城墙之上。
面对叛军疯狂的进攻,张巡知道再不想办法,可能就支持不下去了。这日激战正酣,张巡和南霁云躲在城垛之后,见城下数十名敌将正在巡视,本来是想让南霁云施冷箭射杀敌军主将的,但却不知主将是其中的哪一个,这时张巡想出一计,命手下削数十支草篙代箭,射向敌军。叛军得箭大喜,这就意味着城内箭矢将尽,一名军士拾箭急忙上前向正在巡战的尹子奇报告,城上的张巡见了,命南霁云立刻射杀尹子奇,只听一声弓弦响过,一支狼牙箭如流星般向尹子奇射去,尹子奇没有防备,一箭正中其左目,尹子奇大叫一声,跌下马来,被手下抢回大营,叛军见主将落马,攻势不由受挫,张巡怎会放过这个机会,命雷万春等三十六将骑上剩的三十几匹战马,打开城门向正在攻城的叛军杀去,虽然只有三十六人,但却气势骇人,再加上主将生死不明,叛军竟无心恋战,纷纷败回大营。三十六将斩敌上千,才返回城中,雍丘城上顿时欢声大作,士气高涨。
但张巡知道这只是一次侥幸,若再无援军,雍丘甚至襄阳城破只是迟早的事,趁敌军暂息攻城,张巡便派南霁云领三十骑冲出重围,向屯兵临淮贺兰进明求援,待南霁云冲出重围时,手下皆已阵亡,只剩他孤身一人,南霁云打马狂奔八百余里,三日后当夜幕降临时,又饥又累的南霁云终于赶到了临淮,当他到达贺兰进明的官衙时,却被守卫士兵阻拦,死活不肯放入。南霁云大怒,拔剑欲杀守门士兵,这时里面走出一名中年人,见状喝道:“住手!你是何人?敢在这里放肆!”
南霁云想起这次的任务,不由低调说道:“襄阳太守张巡属下中郎将南霁云求见贺兰大人。”
“我就是贺兰进明,你有何事?”这位中年人正是是贺兰进明,今天是其母今年的第二次做寿,来贺的宾客实在太多,需要连办五天才行,今天是第一天,他刚忙里偷闲,出来透口气,不料正碰见南霁云。
“张大人被围雍丘已有三月,现已兵尽粮绝,特恳求大人发兵相助!”
“张大人之事我已听说,可是我奉朝廷之命守临淮,没有圣旨,不敢擅离啊!”
“可是雍丘城内已经粮绝,连鼠雀均已食尽,再不救援,恐怕全城都要饿死了,雍丘一失,襄阳难保啊!”说到这里,南霁云虎目含泪,跪了下来:“求大人发兵!”
贺兰进明沉默了一下问道:“南将军离开雍丘多久了?”
“已经三日了。”
“你离开时已经断粮,现在又过了三日,我估计雍丘已经失馅了,发兵也没用,不如这样,南将军就在我手下做个郎将吧!你看如何?”
就在这时,旁边突然传来许多脚步声,“在这!在这!贺兰兄临阵脱逃,当罚酒三杯!”十几个衣裳光鲜的绅士官员把贺兰进明围住,后面还跟着几个妖艳的女子。
“哪里是逃酒,我只是出来透透气,你们不信,拿酒来!”
一名浓艳女子上前,斟了一杯酒,媚声说道:“大人一定要喝三杯,方是男儿本色。”
“好!好!三杯就三杯!”贺兰进明淫笑一声,顺势摸了那女子一把,旁边人一起哄笑,那女子连声娇叫不依。
南霁云“腾!”的站了起来,愤声说道:“前方将士为保家为国,忍饥挨饿奋勇杀敌,你们却在这里花天酒地见死不救,真是连畜生都不如!”
贺兰进明见南霁云手握剑柄,气势骇人,不由有些害怕,“你想做什么?”
南霁云惨笑一声,拔剑出来,剁下自己一截小指说道:“我辜负了张大人的期盼,没有能请到救兵,现留一指为证,非我不力,实在是有人见死不救!”说完转身愤然离去。
贺兰进明望着南霁云的背影,脸色阴沉,手指用力,将酒杯捏得粉碎。
雍丘城外,由于尹子奇中箭受伤,田乾真又用起令狐潮,命他率二万军将雍丘死死围住,只待唐军饿死城破,而自己亲率三万人绕过雍丘,直取襄阳。
张巡在城楼上见叛军大队向南而去,知道必是去取襄阳,他知道此时情况万分紧急,而自己只剩不到二千人,还有八千多城内百姓,且大半是妇女,去求救兵的南霁云至今没有任何消息。
雍丘城内已经粮绝多日了,鼠雀均已捉光,士兵们已开始煮牛皮铠甲充饥,甚至已经有夜里值勤的士兵在偷吃尸体了,张巡也听说了,他并不过问,面对临愿饿死,也不投降的将士们,他能说什么呢?叛军为瓦解唐军的斗志,在阵前杀猪宰牛,抛洒馒头、面饼,可几日来却没有一人开城投降。在万般无奈之下,张巡只得命将城内尸体上的肉都割下来,充作军粮。
这天清晨,唐军在在绝望中迎来了新的一天,一千多唐军在城楼上或坐或卧,静静的等待着死神的来临,张巡正在房内写着最后的绝笔书:
“非臣不尽力,数月来孤城奋战,以三千义军杀贼数万,将士百姓捉鼠虫、煮铠甲、食同类,只为了不让贼军饮马荆江,然天不佑我,援军不至,城破已在眼前,臣有负圣恩,惟有一死谢罪,……。”
写到这里,已经虚弱到极点的张巡长叹一声,又抽出一张纸,准备给李月留言,刚提笔写了两句,突然,砚台里面的墨汁微微有了波动,很快,砚台也颤动起来,“这是这么回事?” 张巡丢下笔,让人将他抬到城墙上去。
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这种震动,城墙上的唐军纷纷站起来,向远方望去,隐隐的一条黑线出现在天尽头,黑线越来越近,已经有人看清了。
“骑兵!是骑兵!我们的援军来了!”
“我们的援军来了!”
“我们的援军来了!”
城墙上欢声如雷,所有的唐军都相拥着喜极而泣,是啊!没有什么比在绝望中看到的希望更宝贵了。
张巡抢到城头,向远方望去,果然是骑兵,他不禁喃喃地说道:“是铁骑军,只有大将军的铁骑军才有这样的气势!”心中的弦蓦地一松,张巡眼前一黑,倒在城墙之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第二部 中唐旧事 卷二 渔阳鼙鼓动起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救亡
南霁云黯然离开了临淮,他不敢返回雍丘,思量再三,决定去邓州向李希烈借兵,临行时,张巡也给他说过,李希烈性如豺狼,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找他,可各处希望皆已断绝,南霁云已经无计可施。
第二天傍晚时,南霁云来到一渡口处,只要过了河,前方便是李希烈的地盘了。渡口处已聚了不少人,看样子大多是逃难的百姓,南霁云倚在一棵树前,就着清水吃着面饼,这是他在临淮的市镇上买的。
“村长,听说邓州那边的税很重啊!入境每人就要交一百文,这样我们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
“顾不上这么多了,现在到处都在打仗,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南霁云听他们口音象关中一带人,不禁上前问道:“这位老伯,听你们的口音象是关中一带人,怎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