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鬼火如灯秋似海-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同一时间,沈顺清和陈灿一头栽进报社资料室。关于花明村的记载极少,只有与产业园有关的报道中才会提到名字。
沈顺清搁下报纸:“看来要再去一趟。”
上次被拒门外,这次两人没有去产业园,而是特意选了中午下班时间,把车远远停在一边,步行绕进村里打听。
他们沿着田埂晃悠,看到村民陆续各自回屋。沈顺清说着‘跟上’就朝人群跑去,可刚搭上话,村民各个神色怪异,极不耐烦地走开,还有个壮实的中年人推了沈顺清一把。
“之前听说从城里来了记者就是你们吧?”
趁人群走散,有个年轻小伙子偷偷跑回来:“村支书和景总汇报过了,支书说再有记者就先跟他联系,不要擅自回答问题。现在好些人看到你们,估摸着给支书打电话了,你们有事还是找村支书吧!”
陈灿一听,气得不轻:“你们怎么把人当贼防呢!”
小伙子也来了气:谁知道你们这些记者是来干嘛的?好心告诉你还凶,滚滚滚。
陈灿还要理据力争,突然被按住肩膀,沈顺清扬手指着某个方向——一个毛孩往远处跑去,竟然是虎子。
怎么又跑出来了?
这是要跑去哪儿?

…………………………………………………………………………………………………………………………

两人不再管那小伙子,拔腿跟上虎子,一路跟到芙水河边,见虎子蹲在河边,正捡小石头往河里扔。
陈灿走过去,揉了揉虎子脑袋:怎么跑这儿来了?
虎子虽傻,但记得这个救过他的大哥哥,笑嘻嘻地指着芙水河说:“臭水沟,黑丘丘!掉下去,摔破头!”
陈灿朝沈顺清看去,沈顺清蹲下来,问:“这是臭水沟?”
虎子傻乎乎点头,一个劲儿往河里扔石头。河水与上次所见一样,浊兮兮、沾着腐物,虽不算清澈,但也称不上臭水沟。
虎子突然抱住陈灿的腿,嘴里嚷着:“掉下去,摔破头!”说完仰起头、撩起一小撮刘海,额头竟然有一道食指长的口子,已经结痂,凝成深红色的疤。
两人大惊,面面相觑。
陈灿模仿小孩的语气奶声奶气问:“脑袋怎么啦?”
虎子说,掉下去,摔破头。
两人望着河面心思翻涌,刚想追问,背后传来哒哒脚步声。罗大爷呼哧呼哧跑来,喘着粗气,一边说你们怎么又来了,一边说这娃儿一没看紧就往这河边跑。

“我们见虎子一个人,担心出事就跟来了。”沈顺清抱起虎子:“今天村民好像不太友善?”
罗大爷瞅着左右没人才说:“村里很久没来外人,你们来后村支书就跟上头说了这事,上头说有记者来就向上汇报,谁让你们身份特殊,都说防火防盗防记者嘛。”
结合之前小伙子说的,沈顺清猜想这‘上头’应该是景青禾。罗大爷曾说景青禾就像这村的皇帝,看来确实如此。
沈顺清哑口无言,陈灿趁机问:“虎子之前落水烧坏脑袋,是不是掉进这河?”
罗大爷棱两可嗯嗯啊啊应声,抱过虎子往回走,也催他们快走。

林间霎时恢复安静,陈灿挠头:“现在怎么办?”
沈顺清蹲下,学着虎子捡石头往河里扔,一颗、两颗,咚咚相继沉入河底……他猛地站起来,眉毛一挑:“我就不信邪了,我下去看看。”
“下河?”陈灿叫。
“我怀疑河里有出水口。”沈顺清指着河底:“上次我们看过土壤是湿的,说明很可能有地下水,既然地面看不出,就到水下看。而且你看这河河道平整,周围没有碎石也没有枝桠,虎子的脑袋是在哪儿磕的?总不能是被泥划破的吧。”
“这大冬天的……”陈灿慌了,这河水看着就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沈顺清嘟囔,脱了羽绒服塞在陈灿手里。“咱们得抓紧时间,这次只是向上汇报,下次咱们来的时候就未必能靠近这村了。”
沈顺清脱了毛衣鞋袜光脚踩在地上,一边哆嗦一边念叨‘只能回去时车里暖气开足点了’,说完往水里一扎,跳了下去。

“沈哥?!”
陈灿没拦住,沈顺清已跳下河,溅起的水花一圈圈晕开,陈灿觉得像自己下河一样浑身冰冷,他抱着衣服紧张兮兮地盯着河面,没想到沈顺清有勇气在大冬天里跳河找线索,想起曾埋怨‘记者什么都干不了’,心里泛起一股悔意说不出话来。
沈顺清憋足气一口气沉下去,这河水不干净,一睁眼就有脏东西往眼球上贴,他只好闭着眼贴着河岸用手去摸,摸到有泥土松动的地方就伸手去抠,就这样凭感觉往前,也不知过了多久,猛地一个踉跄,一股水流把手指往土里带。
摸上去像是一个漩涡,河水小幅度灌进去又流出来,用手指往里捅,触摸到一截拳头粗的硬质管道。
原来真有出水口。
一睁眼——
还不止一处。

…………………………………………………………………

沈顺清从水里钻出,才知游了百米多,陈灿见他上岸忙把衣服递过来。
“怎么样?”
内衣已经湿透,沈顺清索性脱了直接套上毛衣和羽绒服,又捡来几根枯枝插在土里,冻得口齿都不灵光了:“冷死……先走,回车上再说。”
两人快步跑回,竟发现周支书叼着烟站在他车旁边,地上散落三四节烟头,应该站这儿有一段时间了。沈顺清冻得脸上发青,发梢的水成股流下,手里还抱着湿淋淋的内衣,支书一愣:“这是怎么了?”
沈顺清说,跌了一跤,滚沟里了。
这是实打实的睁眼说瞎话,外衣鞋子都是干的,算哪门子的‘滚沟里了’。周支书就一乡村莽夫,遇到沈顺清这信口胡说,硬是回不上嘴,“这,这……”这了半天也没下文,最后急红了眼:“你们这到底是在做什么呀?”
沈顺清嚷着冻死了,溜上车把暖气调到最大。
“十四年前死的义华女员工,你们真没听说点什么?”
村支书扔了烟:“你们要是打听这事,那是真不知道,咱们也不认识这员工,能知道多少啊。”
沈顺清意味深长哦了声:“那您以为我们打听什么,这村里还有别的事情值得打听?”
支书连忙摆手:“这,这……没有,没有。”

水下确实有数个拳头大小的管道,但没排水排污,就是一空管,可谁会花心挖土辟道只埋空管?何况产业园就在芙水河上方,事情不该这么简单。
沈顺清在水里受了凉,强撑着把车开回城区,下高速后觉得头晕,无奈陈灿不会开车,只好打电话让曲霆来。
直到曲霆带来毛毯和衣物,沈顺清到后座换上,体温才回升了点。他裹着毛毯躺下:“你能弄到监控探头吗?无线、防水,最好能红外夜视。”
陈灿狐疑地往后看,只听曲霆说:可以让王海弄。
那弄几个来。沈顺清说着又昏昏欲睡,不知不觉合上眼。

醒来已是深夜,他舒舒服服躺在自家床上,曲霆贴在身旁,腿上撑着笔记本像在处理工作,沈顺清凑上去,头搁在他肩膀上。
“醒了?要不要吃点东西?”曲霆伸手贴上他额头,还好,不烫。
沈顺清嗲声嗲气地说好,心想该不是曲霆把他抱回来的吧?他好像裹着毛毯在车里睡着了,怎么醒来就到家了?
这一路不知道有没有被人看见。
两人同居有段日子了,同进同出也不止一回,邻里虽然面上不说,私下指不定谈论着。沈顺清从家里搬出来就是受了非议,对闲言闲语还心怀芥蒂,胡思乱想间见曲霆端了粥来,热乎乎地冒着气,心里那点小疙瘩就被这热气蒸平了。
管他呢,沈顺清想。
反正跟定这人了。

第三十六章
小少爷要进义华的消息瞬间传遍集团上下。
为了腾出办公室,清洁工放下手头上的活,优先为小少爷服务,祁阳等得无聊,便跟着景青禾进了总经理室。办公室明亮宽敞,红木桌上文件堆积成山,但摆放有序,没有杂物,另一边是成排的书柜,罗列着书和标注上年代的档案盒,书柜下有一墨绿的保险箱,保险箱上空无一物。
“我听说,当年产业园应该是我爸和景叔一起打拼,后来‘那人’跑国外去学画去了。”祁阳摸着保险箱的一角。
“小少爷的父亲……”景青禾停顿:“只是另有志向而已。”
好好的家族生意不扛,折腾什么艺术,祁阳啧了声,又说:“那我来帮景叔打理产业园。”
景青禾笑着回应:“小少爷有心学习自然是好。”
“我要产业园的资料,从开工到现在的。”
景青禾轻轻笑出声,从书柜里取出一摞盒子。“早期的资料现在怕是找不到了,不如先看近些年的年报。”
祁阳凑上前,神秘兮兮:“听说产业园开工那天死了人?”
“听谁说的?”
“有这么点印象,小时候听人说过?现在聊起才想起来,也不知道记得准不准确。”
景青禾沉声道:“是有一个员工死了,不过跟咱们没啥关系,是煤气中毒死的。”
祁阳哦了声,又听人说办公室打理干净了,便抱着一沓资料走了。

祁阳没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敲开人事经理的门。经理是中年女性,工作几十年也知道这是小少爷得罪不得。
“我要一份义华老员工的名单,从化工厂一直工作到现在的。”祁阳说。
经理干练,很快调出档案打印名单,祁阳一看十来个名字,没一个认识,眼珠一转:“这里面哪些是景青禾派系的?”
“这……”经理傻了眼。
“说吧,我也不干别的,就和叔伯们混个脸熟。这里就你我,你不说去没人知道。”
经理管人事多年,看得出这小少爷虽然口气狂妄,但非等闲之辈,指了几个名字。
“剩下的呢?”
“剩下的……”经理压低声音:“和您父亲关系比较好。”

“我爸?”
父亲和景叔不合,祁阳多少知道一点,印象中有段时间父亲和景叔的关系确实很古怪。以往每逢春节,景叔来拜年,父亲都热情相待,唯独有一年父亲铁着脸,细想来就是那年夏天,父亲就出国了,但祁阳那时年幼,又听说父亲是不想继承家业才出国并没多想。
让祁阳吃惊的不是义华上下都知道祁、景不合,而是——
“他们和我爸还有联系?”

…………………………………………………………………………………

当晚,祁阳订了包间宴请名单上和父亲关系密切的叔伯们,落座一看,不少是熟面孔,逢年过节时常到他家做客,是他以前贪玩不上心,人和名字对不上号。
“爷爷年纪大了,父亲又不在身边,我以前不懂事,但今后爷爷挑在肩上的担子,总该由我接下来。以后还要向叔叔伯伯们学习。”
祁阳举杯,情礼兼到,立马在老员工心里刷了一波好感度。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就拉开了,说起了祁云和景青禾的矛盾。
“产业园构想提起时,两人关系还很挺好,一同着手这个项目,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祁总坚决反对,还闹到祁董那儿去了。”
“我猜可能和资金有关。”
有人插话,旁边有人点头表示同意。
“产业园投资太大,那几年刚好化工行业不景气,咱们义华也岌岌可危。建产业园等于破釜沉舟,当时公司上下都说‘搞不清这产业园究竟是起死回生的良药,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猜祁总不敢赌,后来董事长拍板这个项目一定要上马,祁总才放弃了。祁总出国后,产业园交给景总打理。现在看来,是景总赌对了,产业园两年就把钱赚回来了。”
祁阳又问:“我爸出国的时候我还小,只听说他对家族生意没兴趣,除此之外,各位叔伯还知道些别的什么吗?”
“这……”有人试探:“是不是产业园在他的反对下依旧开工,信心受挫?”
餐桌下七嘴八舌没个定论,祁阳只好换了话题:“听说义华曾经有位女员工叫杜晓菁。”
“知道知道,义华出了名的‘又美又能干’,往后入职的女员工就没比得上她的。”
“是啊,身为前台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每天早上咱们到公司时,她就站在台前跟咱们打招呼,到下班时又目送所有员工下班离开才走。”
“产业园开工前,杜晓菁有什么奇怪的举动或者惹上什么事吗?”
“这话是?”众人不解,凑在一起议论开来,祁阳啜了口红酒,又尝了小片西湖醋鱼,才听有人说,“印象中没什么大事”。
祁阳搁下筷子:“有人告诉我杜晓菁的死亡时间是下午2点之后,我打听到各位叔伯当天是在下午1点赶到厂里坐车,而这个时间杜晓菁还在家中,既然大家都说她敬业,那以她的工作态度,这事儿会不会有什么蹊跷?”
顿时鸦雀无声,喝酒的放下酒杯、吃菜的赶紧咽下肚,面面相觑。
“我们只知道杜晓菁‘出了事’,没听说死亡时间,小少爷这是哪儿听说的?”
“这个不能多说,”祁阳挥手:“她死之前有没有什么人接触过?或者可能拿到公司的档案袋之类?”

“需要用档案袋封装的都是重要文件,除非有人交给她,不然杜晓菁没这个权限。”
说话的人叫王良,50来岁,面相朴实,人也内向,从开席到现在就说了这么一句。祁阳记得他是土建工程部的副主管,心想十多年老员工,临近退休还是副职,多半与他沉闷的性格有关。
不过这个王良说的,倒是和曲霆说的对得上,杜晓菁手上有一份档案袋确实蹊跷。
“开工前期有哪些重要文件?”祁阳问。
“那就多了,规划、报价单、重要的合同。”
有人抢着应声,王良便不说话了。
“现在还看得到这些吗?”
“有些在档案室,还有些就要问景总和董事长了。”那人说。
祁阳问得差不多了,一席人就放开了边吃边聊,相互吹捧奉承,祁阳总觉得漏了什么,一时又想不起来,摇着红酒杯晃了半天。
许久,他一拍大腿——
“你们和我爸还有联系吗?”

席间顿时安静,酒不喝了话也不聊了,各个揣测着问题的深意。
虽说祁云离开义华,但毕竟是祁家人,小少爷这时候问起他们和他父亲的关系——
说有联系,那是骗人;说没联系,岂不是显得他们虚情假意,活脱脱的人走茶凉?
众人闷着头互看左右,像揣摩圣意的朝臣,不敢多话。
单纯如祁阳,不懂官场这些,只觉得祁云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出国后就像忘了这个家一样,若有人和父亲还有联系,就想随口打听打听。没想到刚问出口,就跟秋风扫落叶一样唰地冷场了,他疑惑不解地挨个瞄过去,只有王良跟他眼神对上了。

宴席散后,祁阳也有点儿累,他以为自己会和父亲一样,向往自由,但一脚踏进义华后,对着成摞的文件,捧起酒杯说场面话,除了比游手好闲时辛苦,倒也没有什么不自在。
本以为会很排斥的事情,一旦决心去做,反而没想象中难接受。
尤其是当晚,他接到一个陌生来电,有些话令他在意——

“祁小少爷,我是王良。”
“您今天问到杜晓菁,那时人太多,有些话我没说。”王良说,“杜晓菁管着全公司的人的考勤,那时候不像现在有刷卡门禁,就是在前台放一打卡机,上下班时候杜晓菁见你来了就找出你的卡,你在打卡机上一刷再交给她。”
祁阳坐起身:“王伯伯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每天上班谁来了谁没来,下班谁走了谁没走她都知道,再加上她来得早走得晚,”电话那头压低了声音:“或许公司的某些小事,她比别人知道得多些。”
“小事?”
“小少爷若想知道可以问问祁总。”
“我爸?”祁阳想起席上王良欲言又止的眼神,“王伯伯您是不是跟我爸还有联系?”
“二十年前我就是一个给厂里送货的司机,得祁总赏识才能进入义华。这么多年,祁总的恩情我还是记得的,偶尔也会发消息聊上几句。”
十多年来,祁云回国次数寥寥可数,祁阳还当他在国外乐不思蜀,没想到倒是跟员工有联系。祁阳心里憋闷,一口气不上不下堵得慌。
“祁总还是很关心董事长和小少爷,也很关心义华的。”王良说。

关心?祁阳不信,十多年来他和爷爷相依为命,父亲偶尔回来也是不咸不淡,匆匆待上几日就走,父子俩感情寡淡,说什么关心,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祁阳从卧室走出,看到祁敬义房间灯还亮着,祁敬义躺在床上正捧着一本《围棋定式》。
“爷爷,爸爸和你联系过吗?”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祁敬义合上书。
“只是想到他出国十多年了,我这车祸差点命都没了也没听他问一声,还是不是我老子啊?”
“你爸对你确实有亏欠,这点我承认,但你爸是个不服管的性子,”祁敬义叹气:“或许他还在生我的气,他要在国外就由他去吧。”
祁阳在床边坐下:“是不是当初建产业园时,我爸反对,你和景叔坚持要做,所以我爸生气?可这需要怄气这么多年?”而且现在看来,祁云的反对是错的,总不是因为自己错了没脸回来吧。
祁敬义眯起眼,把书放在一边,“谁跟你说的?”
“我想跟景叔学公司项目管理,产业园是他经手的,我就了解了些。”
“让你学管理,不是让你打听八卦,产业园项目你别插手,让景青禾去做。”祁敬义不悦,话音里带着强势。
“为什么?”
“不为什么,祁家还有别的项目,你随便挑一个。”
“可景叔都答应了,还让我看年报呢!”
“那是因为他!!”祁敬义重重把书一磕,咚的一声,宣告着主人的怒气。
“他什么?”
祁敬义站起身,把书放回书柜,又抓住祁阳的手,缓了口气:“阳阳,你有心学习爷爷很高兴,但这事你别插手,听爷爷的,以后这义华交到你手上,有些事你就会懂了。”
这话一出,祁阳本还想打听杜晓菁的事也说不出口了。
到底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而且不能知道的?

数日后,王海来了林城,送来五个监控探头。
许久不见,王海还是那般痞气模样,穿着金色的棉袄,背面绣着一朵蓝色的龙缠牡丹花。沈顺清想起曲霆以前也是这般打扮,噗地一声笑出声来,又打电话叫来陈灿。
见到王海,陈灿眉头立马拧成一团,片区拆迁那会儿,他和王海表面和气,但私下一个探一个防,他不是王海对手,每次套话都被轻易绕了回去。陈灿年轻气傲,看到这人就不爽,碍于沈顺清在场才勉强打招呼。
“虽然弄到摄像头,但我和陈灿太显眼了,这‘三进村’……”沈顺清翻看着说明书,村民防着他们,好不容易弄来的摄像头不能被人发现了。
王海抓起摄像头掂了两下:“这事我擅长!见不得人的事我最拿手了!”
曲霆和陈灿脸色霎时变得铁青,陈灿抿着嘴,曲霆一巴掌拍在王海后脑勺上。
“就你话多。”

沈顺清闷笑,画了花明村和芙水河的位置,“有几处我插了树枝做了记号,如果没有被人发现,你就直接下水把摄像头装了,如果找不到就沿着河岸找旋涡,出水口不止一处,你看情形装就行。”
“行,全都装在水下?”
“也不全是,要留两个。”沈顺清搁下说明书:“一个装在能照到产业园大门的地方,一个装在河面上,这就需要你随机应变,能不能架在附近的树上或者周围哪栋房屋上。”
王海机灵,三两天就搞定了。唯一不足的是,花明村地市偏僻,摄像头又埋在水下,网络信号差,监控画面无法实时传回来,而电池只能坚持10天,需要10天后把摄像头全部收回,取出存储卡才知道究竟拍了什么。

十天后会什么发生?
没人知道。

………………………………………………………………

日子按部就班地过。
祁阳到资料室翻找当年的档案,发现王良也在。
“王伯伯你也在?”
“小少爷,我来找点东西,这就走。”王良搁下手上的册子,冲祁阳点头。
王良走后,祁阳拿起他刚看的册子,是产业园的规划书。
规划厚厚一本,两百来页。从项目占地、功能分区到一期建哪些厂房、二期修几个高炉都写得清清楚楚,除了专业的容积率一类数据不太好理解,祁阳一个外行勉强能看懂,他来了兴趣,连翻好几页,遇到不懂的他就去问景青禾。
景青禾从抽屉里拿出一副金丝眼镜戴上,凑近密密麻麻的小字。眼镜框上锈迹斑驳,看上去很古老了。
“景叔您戴眼镜啊?”
“偶尔看东西时戴一戴。”
“您这镜框都锈了,我给您换一副吧。”
景青禾摘下眼镜,轻轻捏着镜腿:“不用了,大学时候一位老教授送的,有感情,舍不得扔。”
祁阳才发现,不只是眼镜,从钢笔、笔筒到订书机都看上去用了好些年了,除了公司统一配备的桌椅电脑外,景青禾的私有物品都很老旧。
“想不到景叔还挺长情的。”祁阳拿起一支铅笔在指尖转着。
景青禾笑:“念旧罢了。”

同一时间,林城早报社。陈灿惦记着花明村的事,盯着开机画面半小时没动。
沈顺清站在他身后:“电脑坏了?”
“不是,王海他……”陈灿倏地站起来,却被沈顺清按住肩膀压下去。
“等消息就好,别急。”沈顺清弯腰,在他耳边小声说:“我记得你要考公务员,工作这边我找个理由让赵老师少安排点活儿给你,你安心看书备考,前途重要。”
陈灿嗯了声,又听赵博文喊‘小沈来一趟’,沈顺清拍拍他的肩膀,向赵博文走去。

赵博文瞅了眼神秘兮兮的两人,把沈顺清拉到一边:“刚接到通知,明天起上头要派人来审样。”
“审样?”
沈顺清瞪圆眼睛,所谓‘审样’就是每天排版后的报样经专人看过后再送印刷厂。说白了,来把住最后一道关,报社若想弄点‘负面新闻’,等不到印成白纸黑字,当场就被‘斩’了。但这些年地方媒体都被管得死死的,老实得很,很少有小动作,审样也不流行了,怎么突然又来了?
赵博文环顾左右:“是不是和你有关?”
“不知道啊,有内部消息没?”
“突然来审样也太奇怪了,”赵博文说:“我看你最近老盯着义华的陈年报道,是不是在查什么?”
查是在查,可还没查出来呢。他和陈灿两次到花明村,这事村民向景青禾汇报过,但景青禾既没联系他也没有任何探口风的举动,如果审样和他有关,那是绕过他,直接和上面通过气了?
但这也很奇怪,之前环城片区改造这十亿级的项目上头也发个封口的消息,这要多大的事才能慌到要来审样?
沈顺清愈发不安,只盼王海那边能查出实实在在的东西。

王海换了粗麻布衣,乔装成卖菜的在集镇上打听消息,有时‘热心地’帮村民挑菜回家,名曰送货上门,实则借机盯着园区外的动静,好在摄像头一直安安稳稳藏在树里。
十天后,王海兴冲冲地搬着笔记本找到沈顺清。
还真拍到了‘实实在在的东西’!

10天,240小时的画面,并非都有看头。
蹊跷在晚上。
深夜,伸手不见五指,山里的鸟兽都睡了,花明村的人反而比白天清醒。
村民像定时的机械,打着手电筒从屋里走出,十人、二十人、五十人……全部涌到产业园,他们空着手进去,背着水泥袋、抬着塑料桶出来,还有一辆小型卡车从园里开出,后车厢上是巨大的黑色箱子,箱子尾部捆着一根手腕粗的橡皮管,卡车压过硬实干枯的农田,向远处行驶。从园区出来的人分成了两波,一拨抬着塑料桶跟在卡车后面,一拨背着水泥袋往另一个方向走。
产业园外的摄像头就拍到这些,更远的地方没法拍进去,但这些画面是重复的,也就是每天晚上,村民们就会集结,重复画面上的动作,沈顺清根据拍摄时长推测,村民活动时间应该是每天凌晨4点左右。

“沈记,你再看看这个。”王海点开另一段视频。
画面依旧从高处拍摄,是藏在芙水河上方的摄像头,从产业园出来的车和一波村民出现在画面中——
他们把桶里的液体倾倒在芙水河中,液体是奶白色与灰色夹杂,带着温度,在寒冬里冒出热气。卡车停在河边,车身一头翘起,司机跳下车,解开绑在箱子尾的橡皮管,管子半截伸入河中,成股的水顺着管道流到河里,和桶里的水一样,灰白色,甚至颜色更深。
沈顺清心中窜起两个字——排污。
化工厂里的污水被存储起来,用最原始的方式,人工扛着背着排到河里。
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这些污水没有在芙水河里停留,而是被高处的水流冲刷着带到了下游,晚上的芙水河水流湍急,速度明显高于白天。排污画面大约持续了30分钟,天色渐明的时候,村民们扛着桶作鸟兽散了。

“水下的摄像头呢?”沈顺清问。
“在这里。”王海继续切换视频。
和河面一样,水下的管道哗哗往外冒水,水管很细,水流因而呈细长状。上游水一来,就混在河水里被冲走了。
水管排水的时间和村民们‘劳动’的时间一样,只有约30分钟。30分钟一过,水管就不再放水,和沈顺清当天潜下河所见一样,成了摆设。
“往后拉,看白天的画面。”沈顺清说。
陈灿拖着进度条,直到天色微亮,水管依旧没动静,但上游的水还在往下冲,大约到清晨六七点,水势才减弱,水流渐渐平缓,变成沈顺清与陈灿白天所见的样子。
到晚上,画面又一次重复,日夜循环交替。

“这上游哪儿来的水?”陈灿问。
沈顺清想了想:“或许是拦河筑坝,芙水河河道狭窄,可以在上头弄个简易的土坝,白天截流夜间放水,但这只是我的猜测,毕竟没拍到也不好说。”他看向王海:“你能不能顺着河道往上游看看?”
王海拍胸`脯答应。
众人又看了其他摄像头白天监控的画面,花明村白日里安静沉稳,村民面色如常地到园区上班,看上去规规矩矩,晚上却是另一番画面,鬼鬼祟祟,一涌而上又迅速散去,像成群的蝙蝠。
沈顺清双手交叉撑在脑后,望着天花板;曲霆、王海、陈灿各个面色凝重,连飞在半空的曲飞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乖巧地坐在沙发上。
沈顺清重重叹了口气,对王海说:“另外,还有一拨人背着袋子往另一个方向去了,我们没拍到,这也要麻烦你。”
王海连说没问题,合上电脑。
陈灿站起来:“难道一整个村子都在偷偷做这事?”

花明村一百来号人,从画面上来看,两拨人加起来差不多四五十人,但画面是从高处俯拍,看不清相貌,没法判断这些人是固定每天活动,还是‘轮班’。
如果是固定的,花明村至少有一半的人参与排污。
如果不固定,那就很可能全村都涉及了。
但沈顺清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村民在夜间用倾倒的方式处理产业园生产的废水,这些废水经过冲刷汇聚到下游更宽的河道,被河水稀释,无声无息的与下游河水融合。
但这些显而易见的画面背后,潜藏着更黑暗的东西——
芙水河是林江的分支,而林江是林城的供水水源,林江上游分布着大大小小水库,水库与自来水厂相连,而自来水厂将水输送到全城一百多万户居民家中。
所以,这种‘夜间活动’……持续多久了?
整个林城的用水——
安全吗?

…………………………………………………………………………

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其他人一声不吭,视线集中在他身上,空气静得像停止流动。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