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娱乐初唐-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竞拍后,继续跟进的人已经很少了。只剩下三五个忠实的竞拍者,但此时第一份盐田的价格也被炒到了一个让李恪眼热的程度:十万两银子。这其实是李好的心里的底价,而不是标底【。52dzs。】的那个五万两的起底价。李好已经估算过了那一份盐田一年的产量,刨去各种开支一年收几万两银子完全不在话下。现在这样的价钱这些竟拍者两三年时间就能收回成本完全赢利。这样算来的话自己似乎还有点不划算,因为他们的标期是十年。李好觉得他们挣五年的时间已经非常够了,想来那些人也自己估算过了,所以现在还有人在观望。
李好打开折扇扇了扇平息了自己内心的燥热,看了看还在坚持的竞拍者:六号桌上坐的是两个年轻男子还在悠闲的喝茶,看来还能坚持一会儿;十五号和二十三号桌上各坐了一个老者,其中一个正在用手绢擦汗,看来是坚持不住了,另一个更有意思。每次只加价五十两,看来没有什么潜力,但实际一直紧咬不放。这是个聪明人啊。
李好的视线找上自己安排的两个托使眼色叫他们继续起价,李恪在一边紧张的冒汗了,在他心底这个价格完全可以接受了,没想到李好却不满足,还要继续加价,到时流拍怎么办?这可是他们第一次搞拍卖啊。所以后面的竟拍。李恪的心紧张的要命,但是现场因为多了两个人加入竟拍立刻又激烈起来。最后以二十万五十两银子被二十三号老者拍中让李恪放下高悬的心情长吁了一口气对李好说道:“兄弟,你这玩的是心跳啊。”
李好笑了笑没吭声,他对这个价钱不算很满意,不过想着这是古代,杭州还在待开发中才作罢的,要不然他还的叫那两托继续加点的。因为有了先例,而且竟拍到手的人还是熟人,更因为那老者先拿到了赠品,盐田的规划建设参考书,根据那份参考书的建议老者只要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根本不需另外设计什么的了。老者是从扬州被邀请过来的,他竟拍到手后扬州的那帮商人全部爆发了,所以后面的盐田的竟拍都完成的很好,扬州的商人和杭州的商人还有大唐商会的人基本是平分的,李好和李恪两人自己也各拍了一份,还有道家在杭州分部的人在李好的建议下也拍了一份。这些都是稳定的收入,再说为杭州发展做贡献顺便自己也挣点这是应该的了,而且又没与民夺利。
接着出台的才是真正的重头戏,那就是佐度岛上的金矿,扣去最大的金山不准开采外,其他的几个小的都拿了出来拍卖的。这个没有实际考察,只有沙盘图和样矿在手,但是凭李好这个大唐财神的身份担保就已经足够了,更何况还有一个实权的大唐王爷一起做保呢。在了解清楚这几个金矿的位置和情况后,整个厅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竟拍热潮,这可不比那些盐田,这个可是实打实的金子,而且大概产量也标了出来的,这些人不抢的火热才怪。
李恪在一边已经麻木了,他现在只会傻傻的看着那些竟价一次比一次的高,然后抢拍到的人兴高采烈的样子。总体来说因为这是大唐境内第一次出现竟拍这活,所以实际这次竟拍的价钱都是偏低的,反正每个拍中的人都还有很大的利润或者也可以转手加钱卖给别人。不过这也是李好愿意见到的,如果把价钱拉的太高风险就太大,商人也就没多少钱挣这是李好不愿意看到的。还是那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啊。不过经过这次拍卖会后大唐的商人们又知道大唐的财神搞出来一个新鲜的玩意出来了,那就是交易拍卖会。(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章 啷哩个啷,修湖去
整个杭州的大开发的资金经过这次竟拍后,筹集的金额已经完全有多了,西湖那边的开发李好用自己的家产出资然后换取周围那片土地和西湖清理后多出来的田地,李恪和杭州府这边竟然还被李好骗过,认为李好是在自己掏钱为南方的发展做贡献,所以还给多了不少土地给李好。'
不过过了一年多点李恪和杭州府就把肠子都后悔掉光了,李好太奸诈了,西湖边上原本大部分土地都是无主之地。被李好全部收了后加上他把西湖开发出来大部分风景区了,然后弄几篇不错的诗歌往大唐娱乐周刊一发,这西湖美景整个大唐都知道了,然后这里的地价就开始噌噌的往上升价了,而且随着西湖的名声越来越大,这里的地的价钱只会越来越高的,而且你想买还不一定买的到,所以李恪才会后悔万分啊,幸好李好还给他留了点地,要不然他只有吐血了。
当然这只是后话,现在的情况是李好和李恪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后就开始上海那边船厂和码头的建设,然后就是用俘虏先开始修西湖的基础结构,等过了农忙的时候就开始大规模的修西湖的堤坝和钱瑭的海塘,争取在开春之前把这些工程的主体完成,来年再慢慢修筑其他的地方。
李好从自家的产业里面筹集一笔巨大的资金,先用这笔钱收购西湖的地产。大多都集中在即将开工的“堤坝”附近,那里现在还是农田。又是一些杭州商人的地盘,或者荒田,收购起来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以平价购买土地。再加上杭州府衙和李恪的放手,李好筹集的那笔钱收购这些后竟然还有剩,他甚至还购买了几个湖中小岛地作为地产。
李好略微估算了一把这些现在还是农田地的地产收购费用不过是几十万两银子而已。但若是等到那两条“堤坝”一旦修成种上杨柳等植物美化一下,再加上整个西湖的美景全部被整弄出来以后,那这里的地产将会成倍翻番,毕竟历史上的“苏堤春晓”可是西湖十景之首,到时他要是便宜的出卖这些地产。他的姓就要横过来写了!
接着海外收集的俘虏也有了几万人了。加上南方这边的府兵,现在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李好让李恪请来了府衙之中专管水利地官员,推荐了几个治水的技术官员。让他们来进行规划疏浚西湖修建湖堤。李好知道后世的“苏堤”和“白堤”是用疏浚西湖的淤泥构筑的。所以放开了条件让他们干。只要在他所划定的范围内在总计划中用淤泥修筑湖堤即可,其他地事情就不管了。
为了赶工期,秋收一过。李好就吸收了数万名百姓来疏浚西湖,并且还为参与施工的百姓开出了优厚的报酬,饭菜也是供应的非常好。工程进度进展的非常快,李好布置好全局工作之后,便躲到府上和自己的女人们斯混在一起,或者给他新收的弟子们教教学,时常便装到杭州的大小名吃去解解馋虫。
但另一边的李恪就郁闷死了,兴修水利这么大工程还有钱塘江的土塘以及那边的码头,看着几十万人声势浩大的到处搞建设,他忙的连地都没沾过了,如果不是李好之前送过来不少的弟子和自己带出来的官员能帮忙,李恪觉得自己真顶不住了,可李好居然还能那么潇洒的玩,这让李恪情何以堪啊?貌似自己还是堂堂吴王呢。
所以李恪不时的也跑去李好那里打下秋风以抚平自己受伤的心灵,然后坚决的要求李好必须把西湖的工程帮他承担过去,自己现在忙的连和自己小妾亲热的时间都没有了。李好一听这原因差点喷了,好吧,是自己不对,自己做的太过分了,那有领导忙的脚不沾地的自己玩的那么悠闲的?这思想不对,就算做做样子也要做做样子嘛,这样下去领导不有意见才怪的,所以李好二话不说就把修西湖的工程自己扛下来了。
不就是修个西湖嘛,有什么呢?所以啷哩个啷,李好修西湖去了,当然还带着他新收的那些弟子们,武月也跟在队伍中。李好一直觉得光学没用的,有些东西联系实际才是硬道理。华夏那么多的教育家里面李好只佩服一个人,那就是鬼谷子先生老王同志,这家伙自己不仅博学多才,就算再生僻的东西他也能用个略懂来说说,而更夸张的是他的弟子,就连记名弟子都是大牛,还跨行业跨专业的,这样的人的衣钵居然没人继承下来真是太可惜了。李好甚至怀疑这家伙是不是和自己一样也是穿越过去的,要不然咋那么厉害?说起来是往脸上贴金,李好现在自己的几个弟子在大唐来说也算崭露头角了,过了多少年过去自己会不会也得到一个和老王一样的评价呢?
白堤其实在小白同志之前就是存在的,历史考证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唐之前就修好的,只是年代久了有点破败,李好设计的这条白堤就是在原来的地方加固然后延长而已,所以这条堤坝的工程是进展最快的了。苏堤不一样,整条堤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堤身用疏浚挖出的葑草和湖泥堆筑而成。堤体为南北走向,南起南屏山北麓、北至北山,纵贯湖面,距湖西岸约500米,距湖东岸约2300米,把湖面分为西小东大的两部分。堤有6桥相接,现长2797米,堤宽30…40米,高出湖面一米。是跨湖连通南北两岸的唯一通道,穿越了整个西湖水域,所以这条湖的工程最大,李好加入进来的时候正是所有人在奋力修这条堤坝的时候。李好负责整个工程,但是他可没那么傻把所有的事全拉自己头上,他把整个工程分成若干个块,然后每块指定负责的人,自己就管这些人听取进度和提供需要去好了。
苏堤为观赏全湖景观的最佳地带,所以李好自然需要把这个堤装点漂亮才行的,堤坝修成后将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有六座单孔半圆拱桥,自南而北依次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这名字都是根据原历史而来,没有改动一点,只是原本是石拱桥,现在改成水泥和石混合的拱桥,这样修建的速度就会快了很多,再加上堤坝大量的使用水泥的原因在入冬之前修好是完全可以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雁丘塔
李好带着他的弟子们不时出现在修桥的现场或者不时出现在堤坝上,然后由李好给他们解说这些工程该怎么进行,需要涉及到那些学科什么的,反正就是让他们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不单是儒学,什么学科都有他重要的一面。让李好想不到的是这批弟子里面竟然还有一个真正的商业天才,这个孩子是个孤儿,是李好在途中收留的。
收留的时候还没发现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就是感觉他不太爱说话,很喜欢听李好讲故事和看书。但是一路走来,李好才发现这孩子的商业天赋真的很吓人,李好甚至有时会觉得他是不是某个现代人魂穿过来的,小孩今年十岁,没有名字。按照之前的先例他还是让李好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李小成。现在他跟着李好后面就问出了一个之前李恪都没看出的问题:“先生把周围的土地全部收购起来,是不是准备等西湖修好以后大卖的?”
李好正看着这西湖水利工程修的热火朝天而出神呢,这工程修好以后杭州城周围的饮水问题也能解决了,只要铺上水泥水管从西湖引水过去就可以了。周围的农田也可以直接修水渠过去,周围原来有些贫瘠的田地用从湖里清除来的淤泥一中和也就成了良田了。为此李好还准备把自己在长安城从事农业研究的弟子调两个过来然后再从江南这边召集一些高手过来,到时这边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南方农业技术的地方。来促进南方的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李小成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的把沉思中的李好惊到了,李好好奇的问他为什么会这样问。李小成沉思了会说道:“这杭州城离西湖如此近,那边饮水还诸多不不便。这里把西湖修好以后。周围一切都十分便利还有悠美的风景,那些富人到时肯定想在这边修建庄园,可这些现在全部被先生收购了,他们想修的话只能从先生手里高价购买了。”
李好一听分析,高兴的摸了下他的头感慨到这孩子眼光还真不错啊,以后自己的生意又多了一个上好的职业经理了。李好从怀里掏出一张西湖水利工程的图纸展开,把周围的孩子全部招了过来。然后用一根筷子权当指挥棒在上面指点说道:“这便是西湖的大致形状,这便是此次工程的重点——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堤坝!这两堤一旦完工,不仅疏浚了西湖还创造一处绝佳的风景。我将会在这两堤上遍植花木。大家想象周围的农田地价是否会受到影响?估计到时那些富商都会想在此购地建房吧?!此番作为便可以使这几万多亩农田和旁边的闲地身价倍增,莫说投进去的几十万两银子,就是再扔进去几十万两银子,相信我的投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的!所以作为一个好的生意人一定要有长远的目光。在别人没看到之前就要看到。这样挣钱就非常快了。”
周围的弟子们能够听懂李好话里面的意思的人不多,但是他们都记住了先生最后说的一句话:“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凡事眼光要看长远才好。”李好带着孩子们一路指点一路游玩着,走着走着,才发现已经走过了工程地,跑到山边来了。巧合的是竟然碰上了家里的几个女人和李恪一家也在游玩,还有李恪这家伙也在里面,他不是去那两处工地忙去了?李恪苦笑着指了指人群中一个年纪较大的女人和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这是他的什么长辈过来江南,所以在这作陪了。李好暗笑。原来是做三*陪了,现在人都走到一起了李好也懒得回头了,算是陪他们走上一段吧。
突然前面传来孩子们的惊叫声,李好以为出了什么事情,立刻往前面赶去。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孩子们碰到一个捕雁人在设网捕雁,捕得一只,但另一只脱网而逃。谁知脱网之雁没有飞走,反而悲鸣不止,盘旋不肯离去,然后竟投地自杀而死!这些孩子们才惊呼不已,这时李恪的那位长辈和那些女性也闻声赶了过来,看了这一幕感叹不已,有心肠软的女性竟然还抹起了眼泪。
李好听后心绪难平,这一幕原本要多年后才被一个番人的学子去并洲赶考时才碰上的,没想着此刻在这西湖边让自己碰上了。怀着难言的感慨向猎人买下这两只死雁,把它们合葬在西湖岸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至于那番人赶考的学子谁知道这个历史中他还会不会存在呢。李好写的是《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江南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一词吟完周围一片安静,良久才见李恪的那位长辈和李恪拼命的拍手叫好“好词,这词必成传世之作,这雁丘也将因为这雁丘词闻名天下啊。”周围的女人一个个深深的被这词感动了。李好猛然想起,是啊,自己何不在这雁丘旁边兴建一塔,待自己这词闻名天下后,这里不就是又多了一处觉好的旅游胜地?李好向李恪的这位长辈行了个礼然后由李恪将两人介绍了一番。
李恪的这位长辈李好在长安的时候并没见过,但是那位长辈对李好好象很熟悉一般,大大的夸了李好一番后意味深长的看了李好一眼后就含笑未语。李好知道人家是有自己的事情要办,所以聊了会就带着那些孩子们先告辞了。不过李恪的长辈这个时候从长安来杭州他到底想干吗?或者说是李二想干吗?难道不允许李恪这样搞下去了?李好在心中猜想着,毕竟这个时候从长安来人,还是李家的宗室,肯定是有事情的,总不能跑这么远只是为了看下李恪然后在杭州转转就完了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二章 越走越远的理想
李恪的长辈在杭州呆了几天就走了,李恪送走人后立刻又要赶往工地区,没来得及和李好说下他长辈过来的情况,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李好只能一直在猜测那人过来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就这样到了初冬,整个西湖的水利工程全部完成了,还包括周围的饮水和灌溉水利工程。当整个杭州飘起了雪花的时候,李好已经和他府上的人还有李恪一家人在西湖上面泛舟赏雪了。另外两处,钱塘的的土塘工程全完成了,剩下些小地方开春前慢慢修就好了。上海那边码头的经济开发区也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主体工程,剩下的工程也只能靠慢慢来了。当然这中间也有李好推出不少的半现代化的机械还有一些建议的功劳的,不仅省力还加快了工程的建设。
李好他们在西湖边上靠了岸,准备踏雪寻梅什么的,说实在话李好可不喜欢这么冷的天跑外面来赏雪什么的,这完全是得瑟嘛。但是架不住李恪有这风*骚劲,家里的女人竟然也觉得踏雪赏梅是件雅事,还有收养的那些小家伙们在武月这个大姐头的带领下在雪地里面玩的十分的撒欢。李好在后面磨磨蹭蹭的,被李恪一路说了好几次了,不过走上一段后倒也不觉得很冷了。两人走在最后,周围都没什么人,说话自然方便了,李好知道李恪肯定是有话跟自己说的。
两人埋头沉默的走了会李恪才幽幽的问道:“不知道太白兄心中有什么理想呢?”
李好愣住了,他怀疑的看着李恪。这娃脑子是不是这段时间忙的烧坏了?这大冷天的下着雪还跟自己谈理想?理想这玩意是啥?哥早戒了。
看着李好狐疑的看向自己,李恪有点苦笑的自言自语道:“这个问题说起来感觉自己好幼稚,从小到大我就被身边的人灌输要低调,因为我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是天下最坏的暴君,所以我这辈子注定与皇位无缘。然后渐渐的长大了我自己也慢慢明白这个问题,所以我放纵,贪玩好色,尽量让自己从不关注那个问题,让周围的人都明白我不是个做皇帝的料也无志于皇位。那时我的理想好简单,好好孝敬母亲。和好兄弟。然后就是混吃等死一辈子。只是没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就算这样了,在别人眼里依然是威胁啊。
后来你帮我想了个办法来到这南方,说心里话。我也没想过给自己捞足资本去争夺皇位的。刚来的时候我也只是当着离开长安就没那么压抑了。只是后来给你逼着搞民生工程。同百姓接触的越多我觉得自己以前太渣了,想法太自私了,所以这时我的理想就是想按照你的方法慢慢的帮助这长江之南的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家家幸福安康。直到你从长安降职后自己跑到我这来,我疑惑了,明明你是真的为这大唐百姓着想,明明是为了我李家天下着想,为什么我们李家的朝廷却容不下你?
后来我明白了,其实我们两都是一样的处境,我们都没想过威胁别人,我们想的根本就和威胁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存在就是威胁了别人的利益,所以才让人容不下。所以我想自然我们做不做都威胁别人了,那就只有斗争到底了,所以那时我就想到了要自己做皇帝,然后那天就和你说了,现在看来自己和当初的理想越走越远了。其实在那之前我一直都没想过我要自己做皇帝这个问题,你相信吗?”
李好看着望向自己李恪有点苦笑,这个东西怎么说呢,自己根本就没法回答,因为把李恪拉到南方来就是自己出的主意。不过李恪没想过当皇帝这个从原历史中能看出来一点,这娃一直就是被人抓小把柄的典型,而且死的时候完全是被长孙同志直接闯进府里抓的,如果他有野心的话,长孙老同志就不能那么轻松的把李恪一家全部干掉了。
李好没有回答李恪那个相不相信的问题,这个问题他也不想违心回答,当初他出主意让李恪来南方的目的就是有让李恪表现的抢眼而展现出能争夺皇位的资格的意思的。在他心中与其让李治那家伙做皇帝还不如让李恪做了,毕竟李恪这人在兄弟这块就做的比李治好,比较重亲情,李治不行。这家伙为了色*欲连扶他上位的舅舅都干掉了,更不要论那些被杀掉的兄妹了。
不过说起理想,李好也是一把眼泪一把辛酸啊。“你知道的,当初刚来大唐时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做什么官,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想过做官。我来大唐时,那时的理想好简单,就是搞下夜总会啊,办个报纸啊,把天下的美女弄到一起搞个歌唱比赛啊,模特比赛啊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欣赏。再搞下足球比赛什么的,然后做点小生意,挣点钱,然后娶多几房老婆,搞点小发明,然后办下什么没钱勿扰的现场相亲会造福大唐的未婚男女什么的。结果现在成了啥样了?
一冲动就去做了官,再一冲动就跑去西征了,跳上跳下,不是废除奴隶制度就是到处搞修马路计划,原本只是想帮助下那些孤儿结果到后来还做了好几个学校的祭酒。然后不是搞经济开发区就是搞农业高新区搞到最后竟然还把自己搞的只有跑路了,这算什么事情?我的理想也一样啊,越走越远了。现在想想我们两也算同病相怜了,都是连最初的理想都会跑丢的人啊。
想想自己现在被撸官了还感觉自己还有好多事情没做一样,忙完这个忙那个,计划这个打算那个的,我突然明白了,我醒悟了。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在这样是因为我们都放不下,放不下这天下的百姓,放不下这个国家,所以我们把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抗,所以我们变成了现在这样,所以说我们想多了。”
两人大冬天的站在这雪地里把理想一晒,都是一把辛酸泪,两人居然都是把自己的理想跑偏了的人啊。李好说的没错,两人都是放不下这天下,放不下天下百姓,但是李恪说的也没错,既然放不下那就不如一起拼一把吧。(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三章 李二想干什么
都已经到这地步了,两人也明白自己的处境,都是出头的鸟,拼一把还有希望,不拼就只有等着被宰了。两人相视苦笑,然后瞬间又爆发出不屈的意志,那就一起战斗吧。李恪想和李好说的还有一些东西的,这是他约李好出来赏雪的主要目的了。
“前些日子来的长辈是我们李氏宗族的族老,族长是皇上。这位族老是父皇最忠实的支持者,从父皇还未上位就一直支持父皇的,他这次过来是父皇授意他过来的。有看看我在干什么的目的也给我带来了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消息,所以我们两人先合计下。”
李好一听知道重点来了,自己一直在猜测的问题应该就要揭晓了,那老头过来果然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的,他是代李二来视察工作的,现在居然还有李二的口谕?
“父皇说允许我在南方掌兵,并把宗族在南方军团的人调拨了一些给我掌管。这些都是暗里进行的,不能惊动朝廷的。”李恪苦笑着把剩下的继续说完。
李好一听心里一惊,允许李恪在南方掌兵?这什么意思?虽说现在李恪在南方是绝对的权威,军队虽然不属他管,但是他却能完全指挥的了。但这不代表李恪就能掌兵了,这完全是两码事,前面是基于李恪在南方很有权威,深得军队那些人的信任而已。后者完全就是李二授权李恪了,这些军队就算不信服也得听李恪的命令。要不然就是反对皇帝反对大唐了。现在朝廷所有的皇子里面也只有太子掌了六宫卫而已,李二让李恪暗地里掌控南方的军权,难道是想让李恪做太子了?李好想到这里心热切起来,他有点激动的看向李恪,发现李恪的神色似乎没有自己看见的那种激动,难道还有变故?
李恪脸上还是苦笑:“有要求的,南方这边的政策会给予宽松的环境,但是三年内南方必须完全稳定下来,南方的经济发展需要超过北方才行。另外王玄策也会重新回到南方,总领南方军事。”
李好想了下。这根本就不算难。南方现在基本就稳定下来了,到时再拉网式的把那些捣乱的民族拉出来清理一下就能达标了。南方的经济发展超过北方也不是难事,常规手段可能会比北方弱点,那里是老发展区。但是还有非常规手段啊。象南太平洋上的那些地方。都是矿产丰富人又傻的地方,到时直接抢杀过去就好了。不仅能解决人力建设不足的问题,那里的各种矿产都是钱和资源啊。
只是李二给的是宗族的将领。这些人的忠心不是忠于李恪的,而是听李二的命令支持李恪的,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反咬一口?李好心里盘算着,反正是要争皇位的,必须给自己这边积累些资本了。到时还不如让李家的那些族人继续在军队掌权,把军队里面一些没有根基的人全部调派出去另外训练军队了。只是不知道当初叫李恪组练海军的时候,他有没有筛选过一遍,如果海军可靠的话就直接拉人去流求岛上训练新军了,那才是自己最可靠的力量。
只是李二给的这些好象完全成了成全李恪一样,这让李好迷惑了,李二应该没这么好相与的。他自己就是弑兄夺位,名不正言不顺的,所以他最怕的也就是这个。现在太子还在,他自己也好健康,为什么就如此放松李恪的监督?他不怕李恪到时得不到皇位造反?
不过李恪现在显然没有继续谈论这个话题的意思,他只是把这一切告诉李好,两人心里都有个底。最终的还是要等王玄策来南方后,加上李恪自己的班底,大家一起商量个对策了。李恪是对他的父亲有心理阴影,李好这人完全就不是什么玩政治的料,两人在这里讨论是讨论不出来什么效果的,搞经济发展,搞技术找李好还差不多。
这次游玩后,李恪和李好两人的关系又加深了一分,由之前的朋友变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基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去努力奋斗。李好开始每天拿着他那份贴身的地图盯着看,他的任务就是抓住一切机会,想尽一切办法让南方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其他的他想搞也有心无力,军队方面留给王玄策去处理,政事李恪和他幕僚们自己去搞定。同时李好也修书一封去长安,把自己那些要毕业的弟子全部邀请到南方来工作,这边现在还是急需人才。另外李好还把李恪的事情隐约的和武妹妹说了,他不擅长阴谋手段,但是自己可是还有一个高手呢,这个政治智商不下于李二呢,阴谋手段也玩的炉火纯青的,让她参考下肯定能给自己一个不错的建议的。李恪的小孩除了几个小的尚留在长安,已经需要入学的全部接到南方来了,到时直接入李好在杭州兴办的学校去入学,这个是李恪特意向李二请求的,也算试探下李二什么态度吧。只是李二很爽快的就同意了,搞的这边两人更加摸不透李二什么意思了。
鉴于李二说会放松南方这边的政策,李好在西湖的修建工作完成后不久就在西湖的旁边,自己宅院不远处大兴土木,开始修建他在南方传播思想的地方。办了一家集中级,高级于一起的学院,叫西湖书院,旁边还兴建了大唐境内的第二所女子学校。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