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初唐-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入学条件办好了,就等着九月一号开学了。九月一号是个好日子,这一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通过考试的所有新国子监的学子们全部聚集到学校的大操场上迎接他们学院的祭酒大唐第一才子李好的讲话。

这是必须的,因为今天还是新国子监建成的第一次开学,原本是要邀请李二还有大唐朝廷的官员过来指导工作的,不过人家李二觉得没这个必要,你们自己看着办就好了。这大唐朝廷每天还有很多事要忙的,到时有时间了会去你们学校视察工作的。

李好穿越前只是一名教师,属于站在下面看着学生然后鼓掌的那类,现在却成了校长,属于站在台上讲话的那位心情难免有点小激动。带着全校师生祭摆了天地,敬了三清和各位先贤,然后宣读了新国子监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校规就散会正式开学。

至于那种站在台上讲那么一两个小时的训话让他见鬼去吧,时间就是生命,与其浪费在这里废话,还不如回去多睡上一会儿。

所有的新生都会有专门的辅导员带领他们去领取自己的教材,然后找到自己的校舍安排好,接着就是第一天的新国子监一日游。

这里有建的高高的教学楼,干净明亮的教室,窗子都是玻璃的,教室里面的桌椅都是新的。然后还有图书馆,里面收藏了不少李好从宫里收集过来的书籍重新刊印的,当然也有李好写的《三国演义》和《封神演义》,还有他的诗词。

接着就是不少的试验室,这让新生们好奇不已,试验室是什么东西?怎么这么多?里面好象还摆着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这边的辅导员自然会一一和他们解释清楚。走过试验室就是他们刚才开会的操场,这里可以踢蹴鞠,还可以练习击剑骑射等活动,那边还有一个很大的泳池用以给学生们学习游泳的。

在学校里面转了一圈后,把该知道的都了解一番后,所有的学生都累的不轻,回到校舍后就想躺着睡觉了。

新国子监已经建好的占地两千多亩,建筑面积五十万平方米,待修建面积尚未统计。根据李好的计划是准备把靠山这一片全部划到新国子监里面去的,总面积预计为一万亩。到时还将修建亭台花园供学生休息讨论学习的,校内还将开通多路免费公交路线,方便学生上课出行,毕竟面积太大了。

看到躺在床上不想动的学生们,辅导员微微一笑,交代他们他们学校的作息制度以及等下记得去吃饭,然后顺便提醒他们一句“晚上好好休息,接下来一个月就比较辛苦了,祭酒有下达指示,新进来的学员第一学期都要进行一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关上门出去了。

☆、第八十二章 开学了2(文)

军事训练?什么东西?为什么新学员进来后要搞一个月这东西呢?所有同宿舍的学员这个晚上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没人知道军事训练是什么东西,估计有可能和士兵操练一样。最后讨论累了,所有的新生带着对自己的未来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天微亮,学校里就响起了起床的军号声,这是仿后世的军号,效果基本一致。吹军号的不是李好,这是他教了一个学校的辅助员起来吹的,他自己此刻正在长安城搂着寡*妇睡大觉呢。

因为忙碌了几天无比的辛苦,也因为他还要准备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开学,很多军士的手续需要来长安找兵部才能办理的。另外军事学院的开学仪式作为第一祭酒的李二必须要参加的,到时他会带着群臣过去检阅,这个也是需要准备的。所以新国子监开学仪式一完成,他就把管理丢给另一个祭酒接手自己回长安去了,该交代的事情已经交代清楚了,也没太多的东西需要操心的。

只要过段时间把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开学仪式办完以后他就会相对轻松了,李二给他配置的副手都是大唐的治政能手,所以他不用担心会出什么岔子,每天只要骑着马在三个地方转一圈就好了。而且他已经自己掏钱在经济开发区那里给自己修了一个小别墅在那,到时一切走向正规后就搬那边常住去了,每个月回个长安城三四次就好了。

而此刻新国子监的学员们却给那个什么军事训练折腾的苦不堪言,心里在画圈圈诅咒搞这个军事训练出来的李好了。那些训练的教官都是在职军人,经过了李好的重新指点后他们对新生的训练内容其实和后世的新兵训练科目差不多,不过却要在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强度自然就高了。

训练的科目有内务的整理、队列、战术、投弹、骑马射箭、卫生战场救护、止血包扎、行军拉练、体能五公里。这些内容强度提高不关李好的事情的,他设置的时候其实没这么强等级的。但是人家大唐的将军和军士说了,咱大唐的人的体质都不错,如果按照李好提的那些后世的新生训练那是娘们干的活,要想给这些新生们一个难忘的教训,提高他们对战争的认识,那就得提高训练强度,所以才有了上面加强的科目。

那个投弹也不是李好说错了,而是真的投弹。炸弹这个东西已经在道教的努力下研发了出来,只不过不是触发式爆炸的,而是引线点火投掷式的。威力基本差不多,就是分量大了点,傻大粗的原始应用。新生们他们演练的是投跟真实的炸弹重量差不多的东西,炸弹这玩意将是以后大唐军队必备的战斗武器。现在道教正在加紧时间研究它的二代不用点火的触发式炸弹,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到时将极大的提高投掷炸弹的安全和应用性。

这些是军队里面的事情,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新生才会深入的学习它们,新国子监的人只要了解下就好了。当一天的训练结束后,新生们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到宿舍时已经什么都不想干了,只想倒头就睡。这时那些辅导员又笑眯眯的出现了,叮嘱他们需要注意什么,给他们一些药品擦用,晚饭必须要吃,因为半夜可能还有紧急集合。

紧急集合?这又是什么东西?不过在体验了一次军事训练的强度后,他们知道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连忙拖着沉重的身子跑去吃了晚饭,然后就这样合衣躺在床上等待着那个什么紧急集合了。他们的衣服都是学校统一发的,每人两套,这是新生训练服装,后面还有正式上课的校装。

之所以不敢脱衣服和钻被子里睡觉是因为那该死的内务整理,如果等下集合的时候被教官发现自己没有穿戴整齐,床上也没整理好,那自己就悲剧了。还得罚跑,中午还有可能不准吃饭。这该死的学校,看来自己被那个大唐第一才子坑了,花钱来买罪受。可是想要退出这个学校又丢不起那个脸啊,因为那该死的魔鬼教官说了,现在退出的人将会在大唐周刊登报的,到时脸丢全国去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啊。

在经过几天的高强度训练后,新生们终于习惯了这种训练,再也没有刚开始的那种苦不堪言了,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被他们诅咒的大唐第一才子的李好同志此刻正在天然居宴请刚从南方匆匆赶过来的王玄策,他是李好叫来进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学习镀金的,放在南方锻炼一段时间已经让小王同志成熟稳重了不少。

只是李恪可不太愿意放手王玄策过来,小王同志现在可是他的得力助手,南方那边修路修水利的苦力都是小王同志帮他搞定,把王玄策放走了谁来给他弄苦力?李好写了几次信跟他讲清楚王玄策只是过来进修镀金,毕业后还是会回原工作地的。但是进修后职位将会得到提升,还会进入圣上的眼里,以后前途无量的。在不耽误王玄策的前途下李恪只好放了手,但是却一点也不吃亏的叫李好派了两个他手下已经毕业的弟子过去协助,以人换人。

陪同王玄策一起参加宴会的还有另外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李好派人根据模糊的历史资料找了过来的。所幸李好的运气不算很差,给他派的人轻易的就找寻到了。一个是薛礼薛仁贵,这个人就不多介绍了,大家都认识,找也比较好找,唐朝的史料还有演义里面对他的介绍太多了,这是一个帅才。随他过来长安的还有他的老婆和小孩,都被李好安排好了,他也是李好找来进军事学院学习镀金的。

另一个人就比较生僻了,找的时候也费了不少功夫。这个人和小王同志一样,也是一个牛人。席君买,生卒年不祥,初唐着名将领。善使枪棒,弓马娴熟,能开六石强弓。贞观十五年(641年),席君买领兵以一百二十人平定了吐谷浑之乱。文人小说下载

一百二十人平定了一个胡族叛乱够猛了吧。吐谷浑,那可是和突厥这些人常一起混道上的家伙哦。虽然曾经被大唐破过一次,但是虎倒威犹在,最后居然被小席同志领着一百二十人就平了,这可没什么水分的,所以小席的勇猛大家应该知道了。他也是李好找来进军事学院学习镀金的,所以家属全部也被接了过来安排好了。

而李好派人找到席君买并带到自己眼前的时候,似乎还有点不敢相信这么容易就找到了,几番确认无误后才相信自己眼前的这位就是了,看起来年纪和王玄策差不多,但是要显得高大威猛一点,这是位猛将兄。

凑巧的是三人进京的时间都在同一天,所以李好就把他们全部请到了天然居搓上一顿联络下感情。这三人可是李好把大唐皇家军事学院打响名头的三张王牌啊,有这三人在手,他根本就不用愁皇家军事学院出不了成绩。

☆、第八十三章 开学了3(文)

在宴会上李好跟他们三人讲了自己对他们的安排,三人都没什么意见。毕竟李好和他们原本素不相识,只是听闻他们的能力就派人把他们请了过来安排好送入军事学院进修,毕业以后的前程也是能预料到的。这比他们自己在军队里挣扎容易多了,只要有战功,以后的前途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李好对于他们乃是知遇之恩,加上三人原本也是喜欢军旅生涯自然也就没有反对之意了。

在长安城呆了几天李好先李二一天去了皇家军事学院,而王玄策他们在喝酒的第二天就被送去了军事学院,他们还需要参加一些开学仪式的校庆队列培训。军事学院的生源比新国子监好办的多,大部分来自军队系统自己推荐的优秀后备人才。这里提供的吃住等待遇也比新国子监好,而且是全免费的。

当然有功勋的人也可以推荐自家优秀的子弟进入,但是名额有限且年纪必须在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至于年纪超过二十五的,到时军事学院会根据情况办个短期培训班什么的,现在没有。李好是凭着自己第而祭酒的身份推荐了王玄策,薛仁贵和席君买三人的。

皇家军事学院第一期的招生名额是两千人,这是李好压缩过的,之前李二给的名额是三千人,但是考虑到教学力量和学校规模李好适当的削减了一些。军队里面推荐一千五百人,剩下的名单留给各家推荐了,这是李二照顾那些为他卖过命的兄弟们的后代们的。

贞观十一年九月八日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李二带着他的群臣们乘着四轮马车在他的卫兵的保护下往大唐皇家军事学院浩浩荡荡而去,而与军事学院一山之隔的新国子监却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军事学院与长安城之间还有一条专用的道路,便于军事学院的人能在长安城发生情况时及时的赶往长安城,平时是禁止通行的。

虽然军事学院与新国子监只有一山之隔,但是两者之间都是被隔绝的,除了一条有人把守的道路可以通往军事学院,其他地方都被封锁了。那条有人把守的路是只允许军事学院相关的人员才能出入的,平常人等需远离。就连军事学院的学生的亲属探亲也不能进入校区,只能在一边的休息区等待传侯。这条路也是军事学院的学生们放假的时候出去经济开发区买些日用品的路,与长安城的那条专路是同一个入口进校区的。

李二带着大路人马浩浩荡荡的通过专用道来到了皇家军事学院的门口,李好已经站在门口等候多时了。放眼看去入口的大门边立着两根石柱,,石柱下面是两只石狮子,上面的横匾上是李二亲自题的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名称。门口还有专门的人员站岗的,负责出入人员的登记的。

不过那是针对学院和一般进出学校的人,至于李二的队伍就不在此列了,他们是直接进去的。穿过大门,一个挥剑骑着战马的石雕人象跃然而来,后面还有一个扶着犁的大唐百姓石雕,旁边是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校训:“用大唐的剑为大唐犁取土地”。相比新国子监门口的那个古朴的巨石上面雕刻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有气势多了。

李二在石雕人像旁停留了片刻,才满意的微笑离开。这是李好同他汇报过的,依他的身型雕刻出来的。看着这副跃马扬剑的骑士李二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征战岁月里去了,这雕刻很让他满意,旁边的校训也很有气势。

穿过学校的门口两边就有专门的仪仗队欢迎李二他们,仪仗队用的是李好发明的打击乐器和军号等乐器。这个仪仗队搞的这一出吸引了不少目光,就连李二看了这个仪仗队都陷入了短暂的失神状态,估计他是在琢磨着是否把这个引进到朝廷欢迎外宾去,让那些番夷见识下天朝上国的气势。

出了仪仗队后有专门的人带领他们往校阅台去,这里李二将带领所有过来的人祭拜天地,敬完三清然后主持大唐军事学院的开学仪式,顺便检阅一下军事学院的学员组成的仪仗方队,骑兵方队,步兵方队的。这些都是李好整出来的新鲜玩意,不仅给李二他们带来惊奇还带来一些深思,好象这些东西在大唐朝廷也可以举行的,看来得找个时间和那位高人好好探讨下这个事情了。

李二在军事学院享受了一顿学院餐后才满意的带着他的群臣回长安去了,顺道还参观了正在兴建第二期的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一期的规模和兴建速度,还有现在的繁荣程度又给了大唐朝廷的精英们一番震惊后,他们才感慨破深的回长安城去了,者位高人果然不简单啊。

剩下的事情就全是李好的事情了,皇家军事学院同样有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不过内容除了内务整理,纪律,以及医护是一样的,其他的强度都加了一倍有多,这几乎与后世的特种兵的训练强度差不多了。与新国子监的新生不同的是,这里的学员没有一个叫苦的,都是咬牙完成了任务。当然也有相对轻松的完成任务的,如王玄策,席君买还有薛仁贵,还有几个其他的学员。

皇家军事学院暂时只有骑兵,步兵,侦察兵以及投弹兵和土木作业和军事指挥学等几个兵种科目,这跟时代的条件限制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只要把架子搭起来,保持与时俱进的心态,军事学院一直办下去以后这里的科目就会越来越多,学员也会越来越多的,这个是不容否定的。

同样皇家军事学院的教师们的档次也不是新国子监能比的,如常驻特级教师李靖,李绩,秦琼等,还有客任教师。这些都是大唐经过百战的将军们,他们过来做教师,这让那些从部队里面推荐过来的刺头和那些世家弟子个个成为了乖宝宝,心甘情愿的在各种折磨般的新生训练中度过了这一个月。

两个学院的休息制度都采取道教的新纪元休息法,每个月有几个星期,每个星期的礼拜天群体在道教主教的带领下礼拜后休息一天。其他时间在大唐规定的假日里依然有休息,而且传统的中秋,清明,重阳端午都有假日。与传统的学院不一样的是每年还有暑假和寒假,取消了之前的那种放假法。

☆、第八十四章 战争的阴影1(文)

就在两个学院和经济开发区都走向了正规的时候,一封加急的口谕从长安城传给了李好。吐蕃入侵吐谷浑,并和大唐发生了军事冲突,因为之前李好在李靖他们面前的预言,所以李二急招李好入朝商讨这个事情。

李好从记忆中翻出这段历史中的吐蕃和大唐西边的情况出来:唐贞观三年(629年),当那个乡下干部,错了,松赞干布届满13岁的时候,统一的吐蕃王朝遭到沉重的打击,父王朗日松赞被人毒死。与此同时,他的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一起举兵叛变,工布、达波、娘波等地尽为叛乱者所据。

不仅如此,西部的羊同部落乘势入侵,雅鲁藏布江北的苏毗旧贵族也图谋“复国”,这些势力纷纷向吐蕃进兵发难。乡下干部继承父位,成为吐蕃第33代赞普的重任。其依靠新兴势力,征集了万余人,组成了一支精锐的队伍。经过3年征战。平定了内部叛乱,稳定了局势,再次恢复了吐蕃的统一。

贞观六年,松赞干布率部众渡过雅鲁藏布江,把都城由泽当迁到逻些(今拉萨)。从而摆脱了吐蕃贵族的羁绊和对生命的威胁;同时将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归一,便于军队的指挥和控制,对发展专制王权和巩固奴隶制度有重大意义。

吐蕃迁都以后,松赞干布制定丁一系列兼并周边诸羌的战略方针,旨在统一高原。他首先把进攻目标放在苏毗、羊同两个王国。苏毗,本西羌族,户2万,地处吐蕃北部,散居在青海玉树等处,区域辽阔,农牧兼营,盛产良马。

羊同,又称羌塘,位吐蕃西部,“东西千里,胜兵八九万,辫发毡裘,畜牧为业,”且盛产与吐蕃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故松赞干布亲领兵丁反复征讨,终于灭其部众。松赞干布灭掉这两个王国后,不仅消除了来自西、北部方向的威胁,而且有利于吐蕃兵员、军粮和马匹的补充,使之得到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为吐蕃王国的发展强大提供了物质保障

完成西藏的统一之后,松赞干布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建立了完备的、以赞普为中心、高度集权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同时,还制定法律、税制,任用贤明的大臣,采取许多措施鼓励百姓学习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发展农牧业生产,使吐蕃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迅速呈现中兴之势。

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他派出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到印度求学,终于创制出本民族的文字——藏文。这里有一个渊源就能看出,这吐蕃根本就是化外之民,连文字都是学的番夷的。典型的养不熟的白眼狼,所以应该彻底灭绝为好。

松州战役之前,吐蕃先出兵击败了吐谷浑、党项和白兰诸羌;吐蕃与吐谷浑的基本情况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新旧唐书吐蕃传和西域传对它们有详细的记载。党项与白兰的情况,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党项在吐谷浑以南,由很多部落组成,其中拓拔部最强。贞观三年,党项细封部归降大唐,唐朝在其地设置羁糜州轨州,拜其首领为刺史。此后,除拓跋部之外的党项诸部纷纷归顺唐朝,唐朝又相继设立崌、奉、严、远等羁糜州,对其加以控制。

贞观九年唐军击败吐谷浑后,拓跋部在唐朝的招抚下,也前来归降,唐朝在其地设立了懿、嵯、麟、可等三十二个羁糜州。以上羁糜州大多隶属于松州都督府。白兰与党项临近,“武德六年,使者入朝”,“胜兵万人,勇战斗,善作兵,俗与党项同。”

关于出兵的原因,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成是吐蕃请婚遭拒、使者恶意挑拨,如《资治通鉴》就记载道,“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赞遂发兵击吐谷浑。”

实际上,当时的吐蕃,正处于扩张时期,唐旄、苏毗和羊同等与吐蕃相邻的部落都遭到了吐蕃的进攻,征服吐谷浑也是吐蕃对外扩张行动的一部分。请婚遭拒及使者挑拨,只是借口和导火索而已。

唐朝当时为什么不答应吐蕃的请婚要求呢?李好认为,太宗时期,唐朝在消灭**后,国势日盛,威震四海,因此,唐朝一般是在周边势力向其表示臣服之时,为加强关系才对其赐婚,将弘化公主嫁到吐谷浑就是典型的例子。

而吐蕃当时并未明确向唐朝表示臣服,此时赐婚,对唐朝没有实际意义。打垮吐谷浑后,吐蕃又乘胜折向东南,击破了党项及白兰诸羌,“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这是吹牛的,当时的吐蕃应该没有这么多兵力的,根据乡下干部的说辞是“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以此来看,当时吐蕃的主力部队大约也就是四五万人。

不过你看乡下干部那口气,我带人来提亲,你给不给?不给我就杀过去抢你国家杀了你再夺你女儿。说实话李好不知道历史上李二有没看到这句话,如果看到了还把文成送过去,李好就有点怀疑大唐朝廷那些精英是不是都脑袋进水了?

唐朝这边的兵力和作战准备都有详细记载的: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从这里看出,唐军不必多说,史书明确记载为步骑5万。

双方交战的过程感觉有点儿戏,松州之战初,因为大唐准备不足,先败,原本附属的不少小族全部背叛投了吐蕃。这里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些胡人不是安抚的了的,那吐浑谷李二还许配了一个宗室公主过去,后来还不是一样叛乱?所以李好之前提的那些意见估计这次上朝的时候又得和李二辩论辩论一下了。

吐蕃围困松州十余日不下,这时唐朝的大部队来了,牛进达作为唐军的先锋,率军首先与吐蕃军交战。“吐蕃攻城十余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余级”。然后吐蕃就软了,乡下干部连忙派使者请和,并退出大唐疆土,随后再派使者入唐请婚,李二同意了,把文成公主许配给他。

☆、第八十五章 战争的阴影2(文)

吐蕃那么快就服软李好认为有那么几点原因,首先,松赞干布此次进攻松州,原本就不是要抢占唐朝的多少土地,而是强迫唐朝赐婚,唐朝不但不赐婚,反而发重兵前来应战,首战告捷。如果松赞干布不撤军,双方继续厮杀,他的目的就更加无法实现,而且可能损失惨重。

第二,吐蕃国内局势并不稳定,多年征战,连兵不息,新征服的各部落也需要时间去逐渐安抚,松赞干布的大臣也因此劝他退兵,“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以吐蕃主力与唐军决战,过于冒险。

第三,在这次交锋中,唐军展示了自己的作战能力,让吐蕃吃到了苦头。当时唐军主力部队还未到位,但仅仅是牛进达的先锋部队就以奇袭的方式取得了斩首千余级的胜利,显示了强悍的战斗力,从气势上压倒了吐蕃。

而唐朝在获胜之后,为何没有乘胜追击呢?李好认为,主要原因也有那么几点:

首先,吐蕃快速退兵并遣使谢罪,使得唐军不必继续追击。唐朝对其周边势力,并不是都要赶尽杀绝,只要使其臣服于唐朝,就算达到目的,吐谷浑就是明证。说实话,李好对大唐的这个战略非常郁闷,就因为这个政策,唐朝后来更是连年卷入胡人叛乱的战争之中,这些人咋就记吃不记打呢?

第二,当时的李二对吐蕃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吐蕃是新兴势力,此前与唐朝也没有什么交往,此次接战后又快速撤军,对当时的唐朝威胁也不大,因此,李二当时对它并未特别关注。当时,李二较为关注的,还是北方的薛延陀、西北的西突厥和东北的高句丽。

松州之战后,吐蕃获得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提高了自己在周边势力中的威望,同时,文成公主入藏,将先进的汉文化带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也为后代的称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这是眼前和长远都得到了实惠。

而唐朝获得的利益却是眼前的,主要有两方面:吐蕃从吐谷浑和党项撤军,唐朝恢复对上述诸部的控制。然后贞观十二年的时候,唐朝虽然消灭了**,打垮了吐谷浑,但是,边境仍有安全隐患。继**之后,薛延陀称雄漠北,胜兵二十万,对唐朝的北方边境重新构成威胁。此外,西突厥势力虽然有所衰弱,但仍称雄西域。唐朝与吐蕃的二十年和平,使得唐朝得以集中精力,对北方和西北用兵,并取得重大胜利,而不必过于担心吐蕃在西线的掣肘。

这些都是一时的利益,从长远来看:李二和他的朝廷却是给大唐埋下了一个大大的隐患,他们还间接帮助了这个隐患发展壮大,为后来的吐蕃入长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叫住什么,叫自掘坟墓吧,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李好来了。如果他还不能改变这个历史,那么就只能说是天亡大唐了。

李好跟着小黄门上了朝,前面的位置都坐满人了,他也不挑找了最后面的位置坐下随便听听这大唐的朝廷讲些什么内容,顺便观察下这朝廷的人对吐蕃那边的战事什么感受。

大唐朝廷的官员们在干吗呢?他们脸上看不出什么因为吐蕃的战事问题而出现紧张的情绪,正好整以暇地和李二讨论今年长安附近的粮食收成情况,因为红薯和土豆在这片地区的普遍推广,所以效果看的见,丰收也是在望了。李二听了心情大好,和群臣们再次讨论一些问题后就把话题转向了吐蕃的战事上去了。

不过当那份战报被念给所有的大臣听的时候,除了上次在老房家里和李好一起吹过的人似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其他大臣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只是听听就完了,竟然没有半点表示。

在原历史上,没有李好的书房讲话,估计满朝的大臣都没人关注过这件事,所以导致后来的吐蕃入侵的时候,基本是长驱直入。一直到了松州府,才被这座城池挡住了入侵的脚步,被唐朝出兵的部队赶上,然后遭遇了一次大败才退兵。

书房讲话的那几个人还在深思,这时有大臣把吐蕃出兵吐谷浑的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朝廷说了出来,当即就有官员表示既然是因为求婚的原因,那就不如许配一个公主过去就好了,这样省了双方兵戈相见,但是认同的人不多,李二也不置可否。李好站在后边听了想骂人,后来想想自己现在都站最后了就不出这个风头了。

原历史是吐蕃和大唐打过一场后吐蕃跑来大唐求亲,李二才把文成公主许配过去的。现在李二还没把眼光放在吐蕃身上的,他的眼光被突厥和高丽吸引住了。如果不是李好送的世界地图告诉他吐蕃的版图有多大,估计他直接把吐蕃当成那个疙瘩里冒出的小股胡人部落了,那松赞干布在他眼中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