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振大明-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这些人显然也早有了准备,一见到有人攻来,他们并没有慌乱,手中也多了一把把兵器,挡住了数十人的进攻。同一时间地,外面也传来了阵阵的喊杀之声,兵变已经彻底爆发了。只是多尔衮的面上却是一阵阵的后悔,因为他看到在帐门前有一人正在慢慢地退出去,而他的身边,多是宫中最厉害的侍卫,不用看脸,就可以知道此人的身份了——皇太极。自己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帐中那些正白旗的伏兵因为没有想到对方会有所准备,所以反而守制于人。即便此时多尔衮已经从床上一跃而起,加入了战斗,却也无法改变局面了。当机立断之下,多尔衮只得率人往帐后突去。坚实的牛皮帐壁被一刀划破,数十人且战且走地退到了帐外,却看到了让他们更觉心惊的场景。
无数的金国士兵已经围住了整个军营,而那些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多尔衮麾下将士已经放下了兵器,至于那些受命要发动兵变的人,则在数倍于己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精兵的围剿下苦苦支撑,但显然是快要撑不下去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精妙的计划会失败?”多尔衮看着这一切,心里大声地问着苍天。但这个时候已经不能计较原因了,他现在最应该做的还是赶快突围出去。可在数万大军的包围下,这三千来人已经被分割了开来,根本无法形成合力,自然不可能杀出去了。多尔衮的亲信一一被杀,最终,他和最后的一百多名亲信被围在了垓心,动弹不得。
皇太极在一众侍卫的陪同下这时才出现,他看着自己这个弟弟,眼里满是杀气:“多尔衮,你阴谋叛乱,现在被本汗所围,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若是你有半点悔意,现在丢下武器,束手就擒,我还可以看在兄弟一场,以及你所立下的功劳的份上饶你一命。”
多尔衮看着周围的情况,知道已没了侥幸,长叹一声道:“时也命也,事已至此,我还要这条命做什么!”说着拿着刀再次冲了上去。
就在他往前冲的刹那,他看到了在皇太极身边站着的那个原来以为早就死去了的人——范文程。看到他那卑微的模样,一切都了然了,为什么自己这一次的行动会失败,为什么皇太极会早有准备,原来这个自己最信任,并且帮着自己策划一切的人居然早就反戈了。
“一个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可以把祖宗都背弃了的人,我居然还会信他。我实在是太愚蠢了!”这是多尔衮临死前的最后一个念头,随着他的前冲,密集的羽箭已经把他射成了一只刺猬。而其他的正白旗的金兵也都无一幸免,全部被杀。
看着这么多大金国的军士被自己下令杀死,皇太极也是一脸的黯然,虽然他知道这是最保险的办法。只有一边的范文程却是面不改色,他知道经此一事,自己在大金朝中的地位就会再次得到提升,虽然不能和多尔衮得政相比,但终究是有所进步了,而且这也是最安全的法子了。
“睿王爷,在荣华富贵和死亡之间,我只有这样选择了,你也应该明白我的苦衷的。”看着死不瞑目的多尔衮被抬上来验明正身,范文程心里说道。
第607章 离辽东
多尔衮的阴谋夺位之举终于因为范文程的密告,以及皇太极当机立断的出手而宣告失败,连他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但是金国朝廷却并没有随着此事的终结而归于平静,因为多尔衮之事而受连累的人还是很多的。
最先被皇太极下令逮捕的就是与多尔衮最是亲密的多铎。这个多尔衮的坚定支持者其实早在多尔衮回来之前就知道了他的心思,也在府中聚集了一些能为自己所用的人马,打算一旦多尔衮事成,他就率着这些人直扑皇宫,将那里的重要物件和人员都掌控住。可没有想到他才一出门,就被早等在外面的正黄旗的精锐所围,一场厮杀下来,多铎被生擒,而他的那些随从等就死了大半,其他的都被活捉,等候大汗的处置。
另外,金国还有不少曾与多尔衮有着不错关系的官员,虽然他们都不曾知道多尔衮有着反心的事情,更不知道他居然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杀大汗,可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精神,皇太极还是对这些人下了手,许多人及其亲属都被投进了大牢之中,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严重的惩处。这也是皇太极在担心了这么久后,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恐惧而做出的最后的警告,警告那些依然对自己做大汗有着很深成见的人,让他们知道现在大金究竟是什么人的天下。
金国上下很快就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被捉去的人会是哪个。而一些手中尚有兵权的皇太极的兄弟更是不敢大意,他们都留在了有着自己最能信任人马保护的府邸之中,什么人都不能让他们出来。一夜之间,金国仿佛又回到了数年前,皇太极初登汗位的时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八旗兵马已成一团散沙,除了被歼灭了大半,其他被看押起来的正白旗和皇太极能调用的正黄、镶黄两旗之外,其他五旗都紧守门户,怀疑着外面的每一个人。金国的十多万大军在接连的失败和内乱之后,终于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如之前的大金那样对大明有着极大的威胁了。
而金国的百姓也为眼下的紧张态势所惊,没有人敢再出现于帐篷和房屋的外面,只等着朝廷传下令来,宣告一切太平。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担心着这一切的,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眼下的局面还是很满意的,他们很快就放飞了一只只的鸽子,将金国内乱的消息送到了南边的大明,告诉他们这将是一个绝好的攻打金国的机会。
唐枫在七月初的时候就知道了金国内乱的事情,这也让他对接下来的事情充满了信心。现在辽东的明军因为刚刚取得了一场大胜,自然是士气如虹的,而金国内部却出了如此内乱,正是他们一鼓作气,将这一直以来威胁着自己的敌人连根拔去的好机会。
但是在不久之后,唐枫的兴奋之感却消失了,因为朝廷传来了一道旨意,命辽东守军不得妄动,紧守各处关隘就好。朝廷,居然没有一点想趁着金国乱起的当口消灭这个敌人的意思,这是唐枫怎么都不会想到的。
可是在冷静下来之后,唐枫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显然朝廷也是有着它自己的难处的。大明现在也正饱受着天灾的侵袭,根本就拿不出足够的钱粮来支持大军攻打金国,能在辽东遇到袭击的时候调拨出一大批的粮草辎重来做支援,已经是朝廷的最大努力了。想通了这一点,唐枫便不再埋怨,只是命辽东守军对各处城池进行加固,同时操练那些新征入伍的军士,让他们早日能够成为象原来的辽东军一样能和金军一较高下的精兵。
而在辽东又待了大半个月后,于临近七月底的时候,朝廷又下了一道旨意,命唐枫及原来属于京师三大营中神机营的一众将士返回京城。同时来的还有朝廷对辽东守军的封赏,以犒劳他们在金军入侵时所做的一切贡献。
对于自己将要回京的事实,唐枫是早有准备的。他身为侯爷,万不可能在辽东一直镇守,更不要提之前金人在北京用下的离间之计了。现在强敌已退,他这个临时的蓟辽总督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所以在接到圣旨后两天,他就安排好了一切,然后带着关正杰及神机营剩下的千许精兵离开了宁远往北京而去。
不过在他离开之前,还是对辽东进行了一番布置。先是和满桂以及祖大寿等辽东军中的老人进行了深谈,让他们放弃以前的成见,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才能保得辽东的长远太平和安全。同时,又把孙传庭、左良玉等一干年轻有为的将领给留了下来。一方面这些人需要在边关进行锻炼,以及在这里立功得到升赏,另一方面辽东也的确需要这些年轻而有活力,又有着一定头脑的人来对原来只知硬拼的军队得到提升。
对于唐枫安排下来的这几个人,辽东的一众将领是并不排斥的。除了唐枫的威信在其中起了作用外,这几人在几场大战中也还算英勇,武将们虽然也喜欢论资排辈,但心胸方面比一些小鸡肚肠的文臣却要大得多了,自然会给这些年轻将领们一个出头机会的。
另外,却有一人让唐枫有些为难了一阵,那就是随着他一起来的现在已属于神机营千总的司马钧毅。这个大汉早在北京那样的地方呆得腻味了,现在能回辽东,说什么都不肯再回去了。在这个浑人的一再坚持之下,唐枫只得同意了他的所求,把他留了下来,至于如何向朝廷交代,想必一个小小千总的调动应该还不是什么问题。
在处理完了一切交接事务后,唐枫这才正式离开。在他离开宁远的时候,不光是军中那些将士们,就连普通百姓也将他送出了城外五里。大家都很清楚,若不是安平侯的及时赶到,临阵用兵,只怕宁远甚至是更南的一些所在都会遭难,对这个救了大家的英雄,百姓们还是表达出了他们最大的敬意。
北京城,已经华灯初上的时分了,随着今年收成的好转,以及辽东战事的节节胜利,百姓们的脸上也重新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一些勾栏酒肆的生意也红火了起来。现在又到了接近中秋的时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象偎翠楼这样的销金窟更是客似云来,许多有名头的客人来了也未必会有雅间让他们消遣。
而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间上等的客房却一直只为一个人所开,那就是锦衣卫的提督骆大人。虽然他现在手上的权力已大不如前,但寻常的商家却还是不敢开罪了这个密探的头子,所以今天他带了朋友来到这里的时候,老鸨和龟公还是谄笑着将他们迎了进去。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天的骆提督并没有叫相熟的姑娘做陪,只是让人准备下了一桌上好的酒菜,就不让人进来打扰他们了。虽然楼里的人都觉着有些奇怪,可是这样的大人物要做什么却不是他们能够过问的,只得唯唯称是地下去了。
这个和骆养性一同前来的人正是吕岸,只是他穿了一身寻常的武人服色以避人耳目罢了。在几个月前他们在金人设计陷害唐枫时就联在了一起,现在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两人自然要在唐枫赶回京城之前再设计出一个对付他的办法来了。
其实早在唐枫将被诏回京城的消息为他们所知后,两人之间就频繁地见面了,只是一直都没能达成共识。现在听说唐枫将在一两日内到京,这两人知道再也不能拖了,才选择掩人耳目地在这种风月场所见面,商议怎么应对。
“吕大人,现在你我已经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我实话实说,现在我手中的人马不过几百,要想夺回锦衣卫的大权还是不足的,不知道你有什么没有亮出来的底牌没有?”骆养性开门见山地说道。
吕岸喝了一口酒,淡淡的笑意挂在脸上,并没有立刻开口。其实他的心里却是后悔死了,自己当初就不该走错了那一步的,现在使得自己和唐枫间没了转圜的余地。谁能想到皇帝对他的信任会到如此地步,居然连可能的不臣之心都不能动其地位分毫。现在想必唐枫已经知道自己在那次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了,自然不会再信任自己了。
看着吕岸不言不语的模样,骆养性心里一阵冷笑:“怎么,你还打算重新投向安平侯吗?你不要忘了,为了对付他,你在锦衣卫中也做下了不少的事情,许多不肯忠于你的人都被铲除了,只要他一回来查上一下,一切就无可遁迹了。”
“我自然知道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面对对方的这种几近于威胁的话语,吕岸也是有些不满的。在收敛了一下心中的怒意之后,他才道:“可是皇上对他的信任你也是看到了,以我们的实力如何能对付得了他呢?”
“这一点我已经有过了深思熟虑。的确,从之前的事情上来看,唐枫深受皇帝的信任,即便朝野传着如此大逆的话语,皇帝也没有下旨让他回来。但你真的就以为皇帝对他就没有半点的疑心吗?我可是听说这一次是他的两个夫人进了宫去甘愿当那人质,才使得皇帝重新信了他的。不过这种信任,只怕也是在迫于形势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吧,当时金人还在辽东,他又是守边主帅,自然不能随便调换了。现在金人一退,他不就被一纸诏书调回京来了吗,你以为皇上对他就真的那么信任吗?”骆养性冷笑了一声道。
“这……”吕岸倒还真没去细计较这些事情,现在得他这么一提点,也看出了其中的奥妙。的确,若不是皇帝对唐枫还是怀着戒备之心的,他不可能这么快就被调回来,而且听说现在的金国还发生着内乱,正是趁机出兵的好机会呢。
“你说的不错,看来是吕某有些太过担心了。只是即便如此,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依旧不是他的对手啊。要知道他可是刚刚又立下了大功的,这可足以反驳之前所谓的他有不臣之心的言论了。难道我们还能用之前的方法对付他吗?”吕岸还是有些为难地道。
“这个方法当然行不通了,而且以我们的身份想要真的对付堂堂的安平侯也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骆养性顿了一顿,细听周围发现的确没人在外偷听之后,才继续说道:“我们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而不是要置他于死地,所以我们只要他从此无法干涉我锦衣卫内部的事情便可,其他的就由皇上来定了。”
“你的意思是……”吕岸微微一愣,显然还没想通其中的不同。
“他不是侯爷的身份吗?现在外敌已退,他作为朝中勋爵,以祖宗的定规,是不是应该把担任的官职都卸下来了呢?当然,这一点不用我们来说,朝中的那些大人们就会上章进言的,他们也是巴不得看着这个侯爷游离于朝事之外呢。”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不自觉地,吕岸已经被骆养性牵着鼻子走了。
“很简单,除了那些明面上的官职外,他不是还控制着我们锦衣卫的大权吗?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将他以前用的人给排挤了出去,另一方面,一起向皇上进言,把安平侯对我锦衣卫的把持之力,全部除去,这就需要你们南镇与我一起合作了。”
吕岸点头道:“这倒不难,唐枫在锦衣卫中的势力你我所知都很是充分,只要上了书,皇上一旦批准,我们就能行事了。”
“不错,不过这只是第一步而已,我们要想彻底夺回大权,却还需要再做一些事情。一旦失去了大权,唐枫怎都不会甘心的,所以我们需要联起手来一同与之一战,希望到时候吕兄能助我一臂之力啊。”
“事到如今,我自然会帮你的。那就如你所说的做吧,趁着他还没有进京,我们就先把锦衣卫里对你我有着威胁的人除去。”
就是这么一番谈话,两个锦衣卫的首脑人物完全站在了一起,他们开始了对锦衣卫内部将会妨碍到自己的人进行了清洗。一些原来还掌握着一定权力的千户等人,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被架空了,甚至被投进了牢里,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些原来没有出头可能的总旗、小旗和百户等中低层的锦衣卫武官。
只是这两人却还是小瞧了唐枫之前所做下的准备,就在他们于锦衣卫内部进行着清洗和换人的时候,一封封的密信已经被人送出了京去,来到了正往北京而来的唐枫手中。
进了八月的天气已经逐渐转凉,田里的庄稼也开始成熟,看着沿路一片丰收的场景,唐枫的心里也是满怀着喜悦的。他知道在近年来越来越冷的气候下,能够有一年的丰收对整个大明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事情,那将使许多还在饥荒中的百姓有了盼头,朝廷也终于能囤积一些粮食,为了以后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做准备。
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离开京城前所做的那些努力,不知道苏州作为开海禁的试点是否成功了,还有自己差人前去找寻的玉米、番薯等作物是否也都找到了。只要这些产量很大,又不占良田的作物能够在大明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明朝才能真正走出灭亡的阴霾,走出一条迥异的道路来。不然,即便金国就此沦落,大明也可能被来自民间的力量所推翻,到时候受苦的依然只会是无辜的百姓。
在回京的一路上,唐枫一直都在考虑着这些事情,但是当他收到京中亲信送来的一些关于锦衣卫近段时间异动的密报之后,便想起了自己尚有一件事情,两个人没有处理掉。那就是现在还担任着锦衣卫提督的骆养性,以及南镇抚司的吕岸。
这两人在唐枫被金人用反间计冤枉期间,不但没有帮忙查问,反而推波助澜,这一切唐枫可是清楚知道的。从那时候起,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除去这两人了。因为冒起得很是迅速,所以唐枫在朝中的根基还是很浅的,若是连最后的锦衣卫都的力量都得不到保证的话,他将彻底被边缘化。所以唐枫决定一回京城就趁着现在声望正隆,锦衣卫中还有许多唯自己马首是瞻的机会,将这两个首鼠两端的家伙从现在的位置上赶下去。
看着密信上所写的有关骆、吕二人开始频繁接触,不少锦衣卫中的老人为他们夺去大权的消息,唐枫的嘴边露出了一丝冷笑。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打击自己在锦衣卫中的地位了吗,那也太小瞧自己了。在自己担任锦衣卫同知的几年里,可是栽培了不少亲信的,只是因为自己后来的离职这些人才没有再出头,可现在随着那些老人的被弃,这些原来最多只是百户的人便有了出头的机会,现在是该把锦衣卫内部的人员重新梳理一次了。
“骆养性,既然上次你被我夺权之后依然还不能看清形势,想要继续和我为敌,那我就不会再因以前的情分而留手了。你将是我第一个对付的目标!”
第608章 回京 布局
八月初五,唐枫终于回到了北京城。因为这一次他又在辽东立下了大功,将来犯的金军打得狼狈退却,守住了宁远及以北的所有城池,这次回来朝廷自然要有所表示了。作为皇帝的崇祯便派了周延儒为首的一干朝中大臣来到了安定门外迎接凯旋而回的一千多名京营军士。安定门作为北京九门之一,正是出征将士得胜归来时必走的道路,对这些神机营的将士们来说,这还是第一遭有如此高规格的对待呢。
唐枫此时也已经披上了盔甲,骑在了马上,显得是那么的气宇不凡,更是让周围一同迎接他们的众多百姓感到了他的与众不同。不过毕竟这些迎出来的人多是朝中重臣,虽然唐枫有大功在身,身份也自不低,却也不敢真的太过托大,所以在见了那些人后,便只说了些场面话,就各自散去了。
唐枫则是直往皇宫前去交旨,他可算得上是半个钦差了,进京自当先见皇帝,先公后私。崇祯也很高兴地接见了唐枫,除了夸赞他为国立功之外,更多的是询问唐枫有关辽东军民的情况,以及这次战争的具体经过。对此,唐枫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并且也着重地点到了自己用反间计迫使多尔衮率军退却的事情,这让崇祯连连点头,认为唐枫能不战而退敌,比强攻更能扬我大明国威。
但在之后,崇祯就想到了前段日子在北京城发生的有人污蔑唐枫有不臣之心,要拥兵自重的传言。现在想来,当初若自己真的下旨叫回了唐枫,今天可就没有这么一场大胜了。这让崇祯觉着有些愧对唐枫,言语上就更加的亲切了。
不过对唐枫本人的封赏却并不能与他所立下的大功劳相匹配。除了一些金银器物的赏赐外,就只是加了一个太子少保的头衔。其实原来崇祯是想把唐枫的安平侯提为国公的,但是却遭到了朝中多数大臣的反对,一个才三十出头的人,短短几年里从一个白丁而出侯爵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如何能再把仅次于亲王的公爵之位给他呢?
对这一点,崇祯也并没有做多少的坚持。虽然心里对唐枫还是很信任的,可是那些对唐枫有拥兵自重,以及心怀不轨的说法还是在他的心里生了根,对唐枫也有了几分的提防。这样一来,对唐枫本人的封赏少了,可立了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最终只能把恩赏给了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克清为云骑尉,次子为恩骑尉。以两个散职代替了对唐枫的赏赐。
对这种恩赏,唐枫并没有太往心里去。和古人不同,唐枫看重的是实际的利益,无论是侯爵也好,国公也好,都只是勋爵而已,自己想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权力,既然两者都没有分别,那又何必非计较这些呢?
见唐枫对朝廷这样的安排没有半句怨言,崇祯反倒觉着有些不安了,又是好一阵的劝勉。唐枫也说了一番为人臣子就当为国效力的话后,这面圣交旨的事情也就做完了。不过在最后的时候,唐枫还是出于替朝廷的考虑说出了金国内乱的事情,请崇祯一定不能放过了眼下的大好机会,出兵金国。
对此崇祯却是一阵苦笑:“安平侯你有所不知,虽然今年我大明的收成比前两年要好了许多,但各地的百姓依然无法自给自足,再加上国库也很是空虚,实在是不能用兵了。”
唐枫也知道朝廷的苦处,不禁叹了口气。随即他又想到了之前自己在路上所在意的事情,问道:“陛下,不知几月下来,那苏州的港口贸易可有收获吗?”
提起此事,崇祯的脸色才有些好看了起来:“苏州每月都能为朝廷送来十数万的银子,正因为有他们的资助,一些地方的灾民才能妥善得到安置。安平侯之前所提的建议的确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啊。”
这样一说,唐枫也算是放心了。他最怕的就是朝廷里有些食古不化的人反对开海一事,最终使得苏州的事情不能做成。现在看来,或许是因为朝廷的确是缺银少粮的关系,没有人阻碍着这一切的发展,那等到当地的经济完全有了规模之后,那就不是几个保守的官员能够阻止得了了。而随着苏州的崛起,其他沿海的府县也会竞相模仿,到时候大明封闭了百年的海路就会重新畅通。当然,这不是眼下就能成形的,甚至不是他这辈子能看得到的了。
两君臣在说了这么一番话后,唐枫才告辞了退出宫去。几个月不见自己的妻儿,他也对他们很是想念,所以一出了皇宫,就快马赶回了安平侯府。
自从辽东大胜的消息传来之后,柳慧等人就被皇帝送回了侯府。因为他知道,这一切只是金人的一个阴谋,唐枫没有反意,当然没有把他的妻儿扣留为人质的必要了。今天一听说唐枫回来,阂府上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厨房里也早准备下了唐枫爱吃的饭菜。
随着门前下人们的一声大叫:“侯爷回来啦!”整个安平侯府就热闹了起来。唐绰儿一马当先地直往大门奔去,后面跟着两个屁颠屁颠的弟弟。三个小家伙已经很久没有见到爹爹了,自然最是开心了。在他们的身后,一帮子丫鬟紧紧跟随,生怕几个小主人摔着了。至于柳慧和大玉儿两个妻子,也是快步追了出来,虽然她们现在的身份不算低了,可还是如常人般难以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一见到三个儿女向自己扑来,唐枫心里也是一阵温暖,连忙低下了身子,将三人全都搂进了怀里。然后就是全家的一次欢喜的相聚了,他们互诉着离情,而身边三个孩子则不断地打闹着,更增添了天伦之乐的气氛。
用完了饭,安顿了三个孩子休息之后,唐枫才微笑着对两个妻子道:“这一次真是多亏了你们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做出了正确的举措,只怕我早就被朝廷勒令回京了。”
“相公你说的什么话,作为你的妻子,在需要帮助你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性命都可以给你,何况只是去皇宫住上几天呢?”柳慧忙笑道:“不过你最应该谢的还是玉儿妹妹,这个办法是她想出来的。”
大玉儿有些无奈地一笑道:“姐姐怎么把功劳都推给我呢,你不也做了许多事情吗?”
见两个妻子间能如此友好地相处,唐枫也是心怀大慰。他笑着站起了身来,然后很是正经地朝两个妻子各行了一礼道:“你们两个都帮了我很大的忙,唐枫能娶得两个贤妻实在是前世修来的福,就在这里给你们行礼算是道谢了。”两女见状忙站起了身子还礼,还真有相敬如宾的感觉了。
这一晚,整个安平侯府都沉浸在欢乐之中,就是外面的路人也能清晰地听到里面传来的笑声,这让受命看着安平侯府一举一动的几名锦衣卫的人浑身不自在。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觉察到,在这个夜里,一双闪着寒光眼睛也在盯着他们。
次日用过了饭后,唐枫正在陪儿女玩呢,解惑就走了过来,小声地道:“公子,果然如你所猜的那样,我们一回来,就被人盯上了。他们昨天晚上一整夜都在外面看着,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解惑不要为这么一点小事而生气,他们猖狂不了几天了。”唐枫呵呵一笑道:“锦衣卫是我能够在朝中立足的根本,他们既然想从我手中夺去大权,就别怪我下手无情了。熊辉那边你可派了人去知会了吗?”这个熊辉正是当初建德水患时那知县熊灿的弟弟,也是唐枫以前的亲随之一,后来被安排进了锦衣卫中当了一个百户。因为那次的事情,熊辉对唐枫可说是感恩戴德,自然是忠心耿耿了。
“张泰已经在进京之后就秘密地去联系这些人了。因为象白亮峰这样的老人被排挤,现在锦衣卫里掌权的都是一些原来的百户和总旗,他也是其中的一个。”
“那好,一等到时机成熟,就让他们动手拿人。”唐枫满意地一点头道:“还有,今天晚上你也辛苦一下,给那些言官们打个招呼吧。当初他们给我的效忠信我都还收着呢,是时候用一用他们了。”
“好的,虽然外面有着那么多的锦衣卫的人看着,但我还是能轻易离开的。若不是公子你不肯让我出手对付他们,昨天一个晚上这些人就成尸体了。”解惑点头道。
“你也二十出头了,就不要像以前那样好勇斗狠了,有些事情不是光靠着武力就能解决的。杀了他们,只会打草惊蛇,这次我要让骆养性和吕岸彻底从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下来,也好给别人一个警告,别看我现在不管事了,想动我还不是那么容易的。”
北镇抚司衙门里,听完了一切正常的报告之后,骆养性发出了一声满意的笑声:“看来唐枫也就这点本事了。我就知道,一旦我和南镇连在了一起,他一个侯爷想要动我们却是千难万难了。很好,就给我继续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朝中那些大人们上了书,彻底断了他的念想,他就无法再把手伸进来了。”
在他说这些话的时候,身边的一众刚被提拔起来的锦衣百户都纷纷点头称是,但其中却也有几人目光闪烁不定,显然是有着其他打算的。
张泰在随后就见到了熊辉,当听完对方的一番叙述之后,张泰轻声叹道:“原来都是兄弟,现在却要弄成反目成仇,骆养性实在是太过分了。既然他不仁,我们也不能再有任何的犹豫了,熊兄能控制多少人哪?”
“我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