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振大明-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那就依先生所言。先生为我大金受苦了,本王答应你,一定会为你报这个仇的!”多尔衮信誓旦旦地说道。
第603章 反间计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北京城中突然流传出了几句似通非通的童谣来,叫什么:大唐兴,东北方,日月分,天下亮。这情况很快就被有心人注意到了,然后就从字面意思里联系到了东北辽东那边的那个人。
对这样的谣言,朝廷中的官员们当然是不能真把它当大事的,即便很多人都想趁着这时候做点什么,可捕风捉影的事情还是不能拿到朝堂上说事的。可是没两天后,事情就更加的不同了,一些自称是从辽东逃难来的人更说出了一些让人不能不信的话来。
在北京城的一些茶馆之中,多是底层的百姓每日消遣和传播小道消息的所在,六月中旬的一天,这里也客似云来。这时候,两个人的谈话声却吸引了茶馆里的不少人注意。两人穿着半旧的短褂,看着就象是跑商的人,但他们口中所说的却不是生意上的事情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虽然说不是有意加大了嗓门,可周围的人还是能把他们的话听个清楚。
“大哥,原来你也是辽东逃兵难过来的啊?”
“可不咋的,那里的金人厉害啊,都好几个月了,咱老百姓真没活路了。怎么老弟,莫非你也是从辽东来的,想必你也和咱一样吧?”
“是啊,金人太凶狠了,俺们做生意的只要落在他们手上,不但货款都被收去,就连人也走不了。强壮的就被拉去当了兵,弱点的就当民夫,现在只有逃到这边来了。还是北京城好啊,安安份份的……”
“嘿,听说北京马上也不能安分了。你听说了吗,那金人因为一直取不下那宁远城,已经派了人去和那守城的将军叫什么唐枫的商量了,说是要封他一个大大的官儿,然后让他降了金国。听说那唐枫似乎是同意了,等谈好了条件,他就会开城投降金国了。可怜俺们辽东这么多的百姓,这次可要遭殃了。而且金人要是拿下了宁远,一定会再打过来的,这北京离着辽东才多少路程,这不一下就杀来了吗?”
“还有这样的事情?我听说的却是另一种说法。说是那金人眼看着宁远打不下来,就派了人去见唐枫,说是想和他联手。只要唐枫肯就此不打锦州的主意,他们就会帮着唐枫出兵打咱们中原,打下了中原江山之后,就以山海关为界,两方分了这天下。”
两人的这番说话落到了周围百姓的耳里,使得他们都为之变色。似乎也是觉察到了身边其他人的反应,那两人也不再说什么,会了钞后,就各自离开了茶馆。而这一切,都落在了某些有心人的耳里,他们也紧随着那两人出了茶馆,然后直往东安门外的那处寻常百姓都不敢轻易经过的所在走去。
锦衣卫北镇抚司,几个人凑在了一处,虽然是在房里,可说话的声音还是压得很低。“这么说事情或许是真的了?”骆养性眯着眼问身前的两人道。
“是的,这可是小的们从各处听来的消息,再加上前段时日里一直在传的那两句童谣,只怕那唐枫真要做什么大逆的事情了。”一名瘦高,看似普通劳力的人说道。
“不,不是只怕,是肯定!这个唐枫早就包藏了野心,这次他手上握着近十万大军的兵权,怎么可能不起异心呢?”骆养性眼里闪烁着怨恨的光芒道。在失去了对锦衣卫大部分的控制后,这个年轻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脸庞变得瘦削,看着更显阴鸷。
“大人说的是,大人说的是。”其他几名他的亲信都齐齐点头,随着骆养性的失权,这些人也没了以前的威风,自然也是对唐枫极其不满的。可还是有人不放心地道:“可是大人,现在以我们的实力怎么能把事情闹大呢?而且南镇那边……”
“放心吧,那个吕岸也不是安分的人,想必现在他也在打着什么主意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事情给彻底捅开了,到时候不光的南镇的那些人,就是朝廷里的那些大人们也会掺上一脚的。唐枫,这次看你还能怎么办!”
好事不出门,祸事传千里。原来只是在底层百姓间传播的谣言在一些有心人的鼓动下开始蔓延到了京城的各个阶层,就连朝中重臣也知道了唐枫将要生出不臣之心了。这下可把一些人给吓坏了,对朝中的文臣来说,最大的威胁除了阉宦当政外,就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了。而唐枫现在就握着大明最是精锐的十万辽东军,这如何能让他们心安呢?另外,之前他帮着阉党对付朝中大臣,后来又翻脸除了阉党,以及在山东连孔家子弟都敢杀的一件件事情都被大家想了起来,顿时这个唐枫就被众人都认定成了大明朝廷最大的威胁。
既然他是个威胁,以朝廷重臣自称的大人们当然不能坐视了,当即就有人开始不断上折子弹劾起了唐枫来。说他养敌自重,为了控制辽东大军的兵权而故意不出兵与敌一战的说法有之,说他或许和金人之间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已经勾结了这些外族,想要颠覆大明朝廷的言论也有。虽然都是些经不起推敲的揣测,但是却被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说着。
刚开始的时候,崇祯还不以为然。唐枫为朝中众臣所忌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和唐枫关系很是不错的皇帝对此都是置之不理。但是在一连数日都看到这样的奏章,而且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崇祯的疑心也开始生出来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君主,对朝中的官员,他谁都不敢彻底放心,唐枫虽然帮了他许多,但却也不能让他完全信任。
就在崇祯开始生疑的时候,锦衣卫的人更是突然拿出了一些他们查到的所谓的证据,上面有不少的辽东来的逃难百姓的言词,表明在如今战事有利的情况下,唐枫依然不肯出兵退敌,只是严守宁远,这分明就是在养敌自重了。看到这些情报后,崇祯心里的怀疑就更大了,可他也知道现在大敌当前,若是临时把唐枫调了回来,只怕宁远的战事会出现大变,又或是唐枫真与金人有着勾结,这样一搞,会把他彻底给逼反了。无论哪一条,都是崇祯所不想看到的,顿时他就陷入了挣扎之中。
事情也很快为居于家中的柳慧和大玉儿所知。柳慧在听说此事的时候只有担心,可大玉儿却一下就看出了这是一个对自己的夫君不利的阴谋。虽然不知道这个阴谋的主使是什么人,想要把唐枫扳倒的目的是显露无疑了。
“玉儿妹妹,相公他他被人说要造反,这究竟是不是真的?”柳慧毕竟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对眼下的这种情况可无法应付,而现在只有大玉儿能和她说说话了。
大玉儿思忖了一番后,咬牙道:“相公是一定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的,他对朝廷的忠心从他日常所言就能看出,他一定是遭人陷害。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他,要是再不做的话,恐怕相公那里就危险了。”
“那我们该怎么帮他呢?”柳慧一听这话,脸色反倒好看了些,毕竟造反可是大罪啊。
“现在只有让皇上相信,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不知道姐姐有没有胆量冒这个险?”
“只要能帮得上相公,我什么都不怕。”柳慧没有半点犹豫地说道。
“那我们这就进宫去,带上几个孩子一起去见皇上。只要我们肯留在那里作为人质,皇上应该会有些相信我们的诚意的。另外,我们要赶快派了人去给相公带信,把现在京城的情况告诉他,让他再向皇上解释。”大玉儿说道。
虽然知道自己等进宫或许会永远出不来,但为了自己的丈夫,两个女人还是没有半点犹豫地就赶去,同时侯府中的几名侍卫也被派去了辽东见唐枫。
以柳慧二女的身份,其实并不能见到崇祯,但是现在的崇祯正在为唐枫的事情感到难决,听说他的两个妻子求见,居然就准了。他想看看这两个女子来见自己所为何事,是不是为了替唐枫做遮掩。可是大玉儿的一番话,却让崇祯刮目相看,对唐枫的怀疑也少了许多。
“陛下,臣妾听说现在北京城内外都在传着安平侯有不臣之心的谣言,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以陛下的圣明一定不会相信,但是众口烁金,陛下也一定很是为难。臣妾此来就是想替陛下解此难题的,请陛下将臣妾及几名子女留在宫中看守,并向外公布,只要唐枫胆敢做出悖逆之事,就将臣妾都尽数处斩,这样必能平息言论。”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原来崇祯还担心把唐枫的妻子儿女软禁会激发什么矛盾呢,现在既然她们自己这么说了,显然是真的问心无愧了,所以便接受了两女的请求,将唐枫的两个妻子,三个孩子都留在了宫中,并传出了旨意,说之前的一切都是谣言,唐枫不可能背叛大明,并且自愿将妻子为质,以表明他的忠心。
两女做出的这一手的确有些打乱了朝中那些想借此对付唐枫的人的行动,皇帝既然已经下了这么一道旨意,作为臣下的当然无法再违背了,不然只会被冠上一个陷害重臣的罪名。而在这个时候,身在宁远的唐枫却已知道了现在北京城中所发生的一切。
在锦衣卫中,唐枫还是留了不少可信任的人监视一切的,所以当京城的这些谣言一起的时候,他就已经猜到是有人在背后想暗算自己了。可他也没料到事情的变化会如此迅速,短短几日之间,自己就成了朝廷大臣们的众矢之的,现在自己就算回京反驳,只怕都会越描越黑。同时他还掌握到了锦衣卫的一些举动,骆养性的落井下石和吕岸的不闻不问,都让他很是恼火。
看来自己做事还是不够果决,若是在那次将骆养性手上的权力收回的时候顺便一劳永逸地将之除去,就不会有今天的麻烦了。还有吕岸,自己给了他机会,他却再次让自己失望,看来在回去之后,也该把这个已变为潜在敌人的家伙除去了。不过现在这两人都不是问题,关键还在如何让皇帝信任自己。
对崇祯的性格,唐枫还是有着几分了解的。他多疑,又喜欢将大权揽在自己手上,若是照此下去,自己虽然极得他的信任,也会被他怀疑,甚至被罢免的危险。可自己现在回京却也不现实,金人在外虎视,自己一走军心必然下落,到时候要退他们就难了。还有就是即便回去,众口铄金下也未必能让皇帝相信自己,倒是身在辽东他们还不敢真个对自己不利呢。有一度,唐枫甚至生出了索性真个拥兵自重的打算,但随后却还是放弃了。
先不说辽东的兵马会不会听自己的,即便他们真肯为了自己与朝廷为敌,在金人就在城下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可能在失去朝廷的帮助下退敌。几条路都行不通,这让唐枫心下更是为难,倒是一些将领却是坚定地站在了他这一边。
经历了孙承宗、袁崇焕的几次被罢官职之后,辽东的将士们对朝廷里的那些只会攻讦自家大人的官员们是抱着极大成见的。现在唐枫又要以这莫须有的罪名步两位大人的后程没,这是那些将领们怎么都不可能接受的。有几名性子急,莽撞的人更是几次说出了大逆的话来,若不是有唐枫压着,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就在唐枫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时候,自己府上的侍卫便将两位夫人的书信送来了。看了两人信里所写的意思后,唐枫心中大为感动,没想到最后能帮自己的居然是两个妻子。如此看来,家有贤妻,夫无横祸的这句古语还是正确的。
少了这点担心,唐枫便开始寻思着那把自己有不臣之心的言论传播开来的人的真实身份了。从锦衣卫的探子那得来的消息看,这些言论最开始是起于民间,那就可以排除朝中那些和自己一直都着矛盾的大人们了。以这些人的手段和脾气,不会将事情通过百姓之口传播的,那毕竟是朝廷的体面,而且对民心的稳固也很是不利。那锦衣卫方面就成了唐枫着重怀疑的对象,可是在思索之下,他也否定了这个看法。
骆养性现在实力大损,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能量指使大批人来做这些事情,而且还不被人察觉。至于吕岸,他一直都被自己所监视着,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他依旧只是置身事外,只想着从中得利,还不敢真个和自己为敌。那会是什么人,又为的什么呢?
终于,唐枫想到了当日的范文程,在自己羞辱了他后,这人就曾露出了怨恨之色。现在想来,历史上的袁崇焕不就是因为金人的反间计而最终落得个千刀万剐的下场的吗?现在虽然人变了,但金人在久攻此城不下的情况下,一定会玩出什么把戏来的。
有了这种认识后,唐枫再往前找,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金人当然不可能在朝廷里有什么助力,所以他们才会将事情从民间先挑起来。而且这种在民间制造舆论,指出某名握有兵权的大将对朝廷怀有异心的做法也和自己曾看过的《三国演义》中的某些情节很是相似。以金人汉人兵法的陌生,以及将三国当成是最高机密的兵书这一条来看,的确很象是他们做下的。
不管是不是,唐枫都打算要反击了。对金人国内的情况,唐枫在早就混入其中的锦衣卫密探的报告下都掌握了,知道金人内部一直没有安定下来。虽然这次多尔衮带了八万大军征辽东,可皇太极对他也并不放心。既然如此,自己当然就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所以当即,唐枫就以信鸽给远在沈阳城的锦衣密探们发去了一道指令,让他们在当地放出风声去,说是睿亲王多尔衮心怀不轨,将在取下宁远后杀回金国夺取汗位。
另外,唐枫又命人取下了城头自己的旗号,并让将士们表现出懈怠的模样,以诱使金人上当。既然他们用了这个计策,就一定会时刻注意宁远城中的一切举动,这或许就是金人这几日来没有全力攻城的原因所在,他们在等着明军因唐枫的离开或是问罪而内部崩溃。到那个时候,他们再出大军攻城,自然就事半而功倍了。
既然对方怀着这样的目的,唐枫自然不会放过使他们大意的机会了。只要让他们错认为城中有变,多尔衮势必会全力攻城,而没有半点防备的他们,一定会中了自己的计策。
果然,在两日后,发现城中变化的金军开始了大规模的集结,剩余的六万多人开始在多尔衮的调动下,向着宁远发起最大的攻势了……
第604章 将计就计
在得到北京方面的人传来消息,说那离间唐枫和朝廷的计策得到顺利施行,而且现在京城中还有许多人帮着推波助澜后,多尔衮就时刻注意着宁远城头的变化。几日之后,宁远城果然大变了样,不但取下了原先高挂在明字大旗旁的安平侯和蓟辽总督的旗帜,而且那些守城的将士们看上去也变得心不在焉的,这让他认定了自己的反间计已成功,唐枫即便还没有离开宁远,也已丢了指挥大权。
机不可失,趁着明军现在因为唐枫被罢免一事而士气低落的时候,多尔衮就决定再次攻城。可是在调兵的时候,范文程却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王爷,虽然表面上看来明军确实已无斗志,可是也不能不防这是他们的一个陷阱哪。这个叫唐枫的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连臣这个使者都敢侮辱,难保他不是借此次的事情用计。”
多尔衮看了看远处的宁远城,沉思了一阵后道:“范先生说的是,这的确有可能是明军设下的一个陷阱,但是更可能是一个机会。以汉人的习惯来说,那些朝廷里的文官和皇帝对手握军权的武将向来是信不过的,宋时的岳飞,我们之前的对手孙承宗和袁崇焕不都是这样丢官或丢命的吗?现在这个唐枫还带了一个侯爷的身份,更容易为汉人当权者猜忌,所以我以为十有八九他是已经控制不了宁远的兵马了。”
范文程仔细想想,也觉得多尔衮说的在理,以汉人长久以来的表现,他们的确会做出阵前换帅的举措,而且这反间计还是自己所设,应该能成功。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依然难以完全安下来。
多尔衮看他这样,便又道:“先生,其实我这么决定也不全是因为明军的改变,其实我们也实在是拖不起了。我大金这些年来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连年的天灾使得牛羊锐减,而粮食方面也是少了许多,这次我们正是为了夺取明国的粮食和财富才进军的辽东。现在拖了这么久,不但没能给大金带来实际的好处,而且还耗费了大量的粮食,只怕我大金也快吃不消了。而且大汗派了你来,还有督战的意思,要是我一直没有进展的话,只怕大汗就会以作战不力的借口将我的军权夺去,到时候……”
范文程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个问题。取下锦州已过了一个多月,现在金军折损了这许多人马,却依然不能攻克宁远,朝中必然会有人出言表示不满的。现在既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不然或许会被人弹劾为贻误战机了。所以他只有点头道:“王爷所虑比臣更为全面,是臣孟浪了。不过在攻城的时候,还是应该小心为上。”
伴随着鼓声和号声,金军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宁远城的攻击。无数的人马推动着各种攻城的器械,如巨浪般冲到了宁远城下。宁远城的明军自然不会让他们轻易靠上来了,那些火炮再次开始了怒吼,无数冲在了前面的金人被打得人仰马翻,尸骨无存。但是在多尔衮的一声声命令下,金军却全然无惧,冒着漫天的炮火和箭矢不断杀上前去。
似乎一切真如多尔衮所料的那样,明军因为唐枫的事情而变得军心不稳了。虽然一些防御的手段依旧,可是却让金军很快就冲到了城墙之下,然后就是云梯、钩索等攀城的工具大展神危了。看到金军如此顺利冲到宁远城下,更是让多尔衮感到兴奋,他立刻传下了话来:“明军主帅已换,军心不稳,正是我大金勇士杀上城头,占领宁远的时候。有能登上城者,赏金万两,封万户。入城之后,可屠城三日,一切物品皆可自取!”对这座挡住了大金脚步达数年之久,更使自己父亲葬身的所在,多尔衮只想彻底地毁灭了它。
这命令一下,原来还留在后面的金军也等不住了,开始呐喊着向前冲去,他们要登上城,他们要抢夺这宁远城的一切。近六万大军,如决了堤的潮水般直向城墙涌来,似乎随时都能把宁远城坚固的城墙都给冲垮了。看到金军上下人人奋勇,留在后面的多尔衮大喜过忘,看来今天就能攻陷宁远城了。
城头上,唐枫冷笑地看着这一切,他等的就是现在,这个金军将全部人马都投入了战斗,没有半点保留的时机。在他的一点头后,更多的火炮被将士们推了出来,那是他从京城的神机营中带出来的轻便的火炮,同时还有数千的神机营将士拿着新制的火枪对准了下面不断汹涌而来的金军。
“砰砰砰砰……”一阵阵的枪声先炸响了,然后就是一门门的火炮也在之后轰响起来。这一次的炮击比刚才可要密集得多了,而且那道将金军分隔两边的城墙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火炮,自左右和身后对已经冲杀到城下的金人实行了轰击。
另外,对金军已经搭上了城头的云梯和钩索,将士们也展开了还击。早准备在旁的火油等物立刻就往那些攻城的器械上浇去,更有许多淋在了依旧还在继续往上攀爬的金军的身上。“呼——”数十根火把也在之后投下了城去,点燃了那些云梯边上的护栏,也点燃了还攀在其上的金军士卒。这些人发出了一阵阵的惨叫,从城墙上摔落下去,砸在了下面的自己人的身上,更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井然有序的防御措施不断地施展出来,将不断涌上的金军成批地杀死。而后面的金军遭到的攻击就更加厉害了,那些虽然比不得红夷火炮,可却大大强过大将军炮的大明新式火炮此番是真正建功了。在不断的轰隆声中,不单是那些金国的军士,就连在军中的那些攻城的器械也被轰得破碎不堪,而他们距离着宁远可还有着数里呢。
看到大军居然不断受挫,多尔衮的面上就露出了凝重之色,看明军如此有序的防御,这根本就不象之前城上所表露出来的模样啊。“难道我真的上当了?那唐枫其实并没有离开,之前的一切只是为了诱我大军全力攻城的假象而已吗?”一个他最不愿意承认的猜想在多尔衮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
而很快地,这个猜想就成了事实。城头的明军将士再次打出了唐枫蓟辽总督的旗号,这让城下已深知唐枫之名的金国将士的士气更是低落了几分。
无数的人死在了城下,可宁远城却依然固若金汤,看到这情况,多尔衮知道想要取下此城几乎是不可能了。他咬牙道:“汉人果然阴险,居然还用如此虚虚实实的手段来守城。”却全然忘了这是他自己先想用计别人才将计就计的。
“王爷,现在情况已然不利,我们不能再白白地让将士们在这里牺牲了,下令撤军吧。”身边的范文程也很是无奈地劝道,没想到这个唐枫居然如此难缠。
“退军吧!”多尔衮知道,这次已经彻底败了,自己一直以来的雄心壮志或许也将随着这一战的败绩而化为泡影。要知道这六万多人马中,有近半是他最得力的正白旗的人,原来还想着立功后为他们求封赏的,现在只求能多保存一些实力了。
可是明军却没有打算让金军就此轻易退走,虽然他们不敢追出城去打击金军,但是却有着能远程攻击金军的火炮。城头的近八十门火炮,无论是大将军炮这样的短距离利器,还是新造的火炮,又或是红夷火炮,都一齐将炮口对准了前面败退的金军。
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无数的金军被射出的大面积杀伤的铁钉等物射杀。更有不少人是被已经慌乱不堪的自己人所挤倒,然后成了人脚马蹄下的亡魂。直到连红夷火炮也无法再打中敌人,城头的炮声才终于停止,城下已经布满了金人的尸体,随便一看就知道足有一两万人倒在了宁远城下,而且逃走的金人也有不少是负伤无法再战的。这样一算,此次伤敌之数该在三万间,明军打了一个大大的胜仗。
看着金军彻底去远,唐枫才下令开城门,清理外面的战场。他所下的命令也很是简单,不要俘虏,只要看到有存活着的金人,就地格杀!这是为了给金人一个教训,叫他们今后不敢再轻言南犯,同时他也不想把本就不多的粮食留给敌人。
这正中了下面将士们的下怀,他们与金人之间的仇恨已经无可调和,自然希望是杀光这些敌人了。所以城下很快再次出现了血腥一幕,近千受了轻重伤,无力逃走的金军身首异处,只留下了一地的尸体,被明军将士们挖了坑,然后在其中焚烧了起来。
在检点缴获的时候,除了金军丢下的不少辎重和马匹被大家笑纳之外,明军将士们还将金人丢下的火炮运回了城去。这些从锦州辛苦运来,想要以之对付明军的利器,因为初战失利,就没有再为多尔衮所看重。而这次骤然的大败,更使得他们无暇去搬运这些沉重的武器,大家连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怎么可能再去顾这些呢。所以这些火炮便被明军重新夺回了手上,也算是一点小收获了。
“大人,现在建奴新败,我们是不是该出兵追击他们,顺便拿回锦州呢?”众将领此时已经信心大振,纷纷进言道。
唐枫对此却是一摇头道:“不,虽然金军败了,可他们在野外的战力依然远在我大明官军之上,而且即便我们真可一战,也没有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伤亡。另外,锦州城也不是随便就能攻下的,这次失败之后,建奴必会死守,我们无谓牺牲将士们的性命。”
“可是……锦州城对我辽东来说很是重要,现在依旧在建奴之手,只怕朝廷会怪罪啊。”满桂踌躇了一下后道。其实他还有另一层打算,锦州是在他手里丢掉的,当然希望能将之重新夺回来了,不然在军中他就会一直背负着这么一个负担。
对此,唐枫也能体会到他的想法,微微一笑之后,他才道:“满桂将军不用心急,这锦州会被我们重新夺回的,只是晚几日而已。”
“大人的意思是?”看唐枫笃定的模样,满桂心里也有了底,可一时却想不通他话里的意思。
唐枫伸了个懒腰后道:“放心吧,很快金人内部就会出现分裂,到时候他们自顾不暇,怎还会守着宁远呢?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地休息,整顿人马,一待机会出现,就重新夺回辽东的一切,说不定这次我们还能有更大的收获呢。”说完这话,唐枫便回住处休息去了,几日来压在他心头的重担终于可以卸下,他可以睡个好觉了。
率着残兵退出数十里后,多尔衮才下令停下来清点伤亡。一算之下,即便是他这样稳重的人,也是深受打击。八万大军出征辽东,现在只剩下了不过三万多人,而且还有不少是受了伤的,已经无力再战,现在看来宁远是已经不可能再取了。
“是本王一时糊涂,让那唐枫给算计了……”多尔衮深深地叹了口气:“范先生,现在我们该如何是好?”
“王爷,虽然攻打宁远未成,可我们终究还有锦州在手。明军一定不会放任锦州被我们所控制的,我们就退守锦州吧。或许用不了多少时候,我们就能在锦州城下重新夺回优势。”
“现在看来,也只好这样了。”多尔衮看了看身后那些全无斗志的将士们,无奈地说道。
在赶了两日的路,回到了锦州,金军上下才从失败中走出来,至少有了城池的保护,他们不必再担心明军突然从后杀来了。而多尔衮也立刻下令军士们对锦州的城池进行布防,只可惜这锦州城最好的守城器械火炮已经被金人自己取下运到了金国和丢在了宁远城外,这无形中减弱了锦州的防御能力。
虽然没了火炮这种守城的利器,可是这锦州城已经不是容易攻打的所在,再加上金人本就不善于使用火炮,所以对他们的防御来说倒也没有多少削减。
可是事情又一次出乎了多尔衮的预料,他们在锦州城时刻戒备了五天,却连一个明军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似乎明军已经不想再拿回锦州了,这让多尔衮和范文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莫非明军对攻下锦州没有信心吗?还是他又有了什么阴谋?在见识了唐枫的几次计谋之后,他们对这个人的印象已经和阴谋挂起了勾来。
然后在将近六月末的时候,一个从京城来,传达大汗意思的使者带来了让多尔衮他们最不想接到的命令,让多尔衮带兵回盛京。
虽然自己战败的消息送去了盛京,可多尔衮却不认为这会让大金朝廷下令夺去自己的军权。毕竟胜败乃是兵家常事,而且锦州和其北的大片土地和城池还在自己手中,怎么也不用退军吧?可是结果却成了这样,这让多尔衮大为不快,同时也难下决定,究竟是听命退军呢,还是抗命继续留在锦州。
若是继续留在这里,很有可能为皇太极创造借口,到时候他很可能断了自己的后勤,那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可若是回去,只怕多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