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振大明-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虽然已经饿得发昏,但是这一点确也是他们所担心的,大家都拿眼看向了王二。显然,这里的人都把他当作头领了,要看他怎么说。王二低头看了看干裂的地,抬头看看发红的天,终于一咬牙道:“饿死是死,被他杀死也是死,咱们拼了。现在只有拿到了粮食,咱们才能真个活下来,走,想要活下来的,都跟我走!”
一声招呼,呼啦一下十多名青年就都跟着他站了起来,然后一齐往县城方向而去。
澄成县只不过是个小县,这里的县令其实也没多少油水可捞,但自从这个叫张斗耀的知县上任之后,一切就变了。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胆子,无论是上交朝廷的税赋,还是修缮河道,或是道路的银两,他都能从中拿到自己的好处,而且县里还被他巧立名目地立了许多的税,甚至连婚嫁这样的事情都要收税,从而他就被人称为了张扒皮。
这一次陕西大灾荒,这澄成县自然也逃不过,虽然如此,可作为县令的张斗耀却并没有停止他的敛财行为。先是照收税银,在发现百姓们真的交不起银子时,他就开始将手伸向了他们的土地,并将这些地卖给了当地的地主。是卖,一切都是张县令一手主导的,而不是当地的地主与之一起筹谋。
在这些该拿到的钱都到手后,张斗耀终于是无钱可收了,却不料这时候上司衙门却解来了赈灾的粮食。一见到粮食,张县令就双眼冒光,这哪是粮食,分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在现在这个颗粒皆无的时候,粮食的价格已经连涨数十倍,就是富户家里也没有多少的余粮,他当然不可能真将这些粮食分与当地的百姓了。
在将粮食偷偷放进了县衙之后,张斗耀就开始联系县里的那些富户,以每斗一两银子的高价向他们兜售。前面几日那些人都不肯这么买粮食,可在过了这半来个月后,这些富户家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接受这完全是抢劫式的粮价。
至于有人说他的不是,将一切都告到州里,张斗耀全然不惧。在州里,他可是有着自己的兄弟的,只要他一封信,那敢上告的人就没有好下场。至于在县里说什么怪话的人,张县令更是下手无情,很快就能让他们消失,在澄成这一亩三分地上,他就是天,就是法!
今天在用过了丰盛的午饭之后,张斗耀便舒适地躺在了书房之中,一边盘算着这次已经赚了多少钱,一面想着要不要再将粮价升一升。看来对那些富户还是太心慈手软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一斗一两五钱的价格应该是他们所能接受的,这样自己又能多赚不少了。自己能做到这个县令的位置容易吗?那可是几年前用了十万白银买来的功名,然后再等了几年,现在既然到了这个位置上,自然不能不把本和利息都给捞回来了。想到这里,张斗耀的脸上又一次现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年之后自己就要卸任了,当然得再赚上一笔大的了。
正当张县令美美地计划着将来时,突然前面传来了一阵吵闹之声,把他那似睡非睡的美妙感觉给打跑了。他心头火起,立刻道:“来人,外面出了什么事?”
“县尊大人,外面突然来了好些个刁民,他们说……说……”那下人一时不敢开口了。
“说什么了?有屁快给我放!”张斗耀伸脚踢了下人一下后骂道。
“是……他们说县尊大人您收到了朝廷赈济的粮食却不发给百姓,他们是来要个说法的。”那人只得大着胆子将话给说了出来。
“什么?好大的胆子!”一听居然是这事,张斗耀当即就从躺椅上腾地跳了起来:“居然敢说本官的不是,这等刁民绝对要重重地责罚!”
县衙门前,王二等人正对着那拦住自己去路的衙役们大声喝骂:“明明衙门里有无数的粮食,可张扒皮他却是不肯拿出来。乡亲们,他这是想把大家都逼上了死路啊,我们今天一定要讨一个说法!”在他们的挑动之下,县衙门前已经聚集了许多的人,大家都站在那里,眼里冒着火,却没有做声的。其实县城里的人更是早知道了这事情,只是慑于张斗耀的淫威,无人敢伸张而已。但是今天事情却被这么几个年轻人给挑开了。
就当周围的百姓渐渐因为王二的鼓动而开始有些心动的时候,衙门里突然奔出了十多名手持铁链、棍棒的衙役,然后张斗耀张县令也慢慢地走了出来。一见到县衙门前的情况,张斗耀的心里也是一阵发紧,但他还是冷笑了一声道:“大胆刁民,居然敢在县衙门前闹事,就不怕王法森严吗?来人,将他们给我拿下!”说着他手一指当先的王二等人。
几名衙役当即就要上前,可就当这个时候,王二却开口了,大声道:“慢着,张大人,你不问青红皂白就命人将我们拿下,可说不通啊。”
“哼,你们几人挑动百姓围住了县衙大门,这还没有过错吗?而且你们在说什么,当本官没有听见吗?来人,拿下!”
“我看谁敢!”王二心头也是火起:“我等草民皆因有事想见县尊大人,所以才赶来县里。只因门前的看守不肯让我们击鼓,这才与他们发生了争执,大人这可不能定我们的罪!”
“嗯?”这一点张斗耀却不知道,他看了一眼门前的手下,见他们点头之后,才道:“你们有什么冤屈啊?”
“大人,我澄成县里已经断粮数月,可是县衙里却有着朝廷拨发的数千石的粮食,大人为何不肯发与我们?”王二没有半分犹豫地就将问题说了出来。
“你……绝无此事,这不过是那些别有用心之徒的一派胡言,岂能作信!”张斗耀虽然心里恨死了眼前的几人,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却不好真的动手。刚才在里面他已经发现这里的情况有些不妙,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事情给先压下来,然后再寻机会处理这几个胆敢和自己为难的刁民。
“是吗?大人你这也只是一面之辞,若是想让我等心服,可敢让我们进去一搜啊?”王二此时已豁了出去,又大声说道。他的这一提议,顿时引来了其他人的赞同,一时间衙门前的众人都发出了叫好之声。
“……这里乃是县衙重地,岂能让你等草民随便进出!还有你,聚众生事,与官府对抗已经是大罪,现在还敢口出此言,真当本官不敢办你吗?”心里虽然发了慌,但是对百姓心理极有把握的张斗耀却依然声色俱厉地呵斥道,他知道自己只要顶住了,这些百姓就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只要大人你肯让我们的人进去搜一搜,只要里面确实没有我们所说的朝廷的赈灾粮食,小人甘愿受罚!”王二依旧没有半点妥协,直看着张斗耀。
“你……来人,将此人给我拿下,他竟敢在衙门前聚众生事,见了本县令依然口出不逊之言,实在是不能饶恕!”恼羞成怒之下,张斗耀已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即下令道。
几名衙役领命上前,其中一人抖着铁链直往王二的头颈处套来。王二却并没有甘心受缚,在这铁链临头的一瞬间错步躲了开去:“小的不服,大人不给我等一个合理的说法,我等不会罢休的。”
“你……”张斗耀心头火更盛,但随即他想到了一点,森然道:“大胆刁民竟敢拒捕,你想造反不成!”这是他以为最有杀伤力的话,只要将这人定为了反贼,那将他杀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而且其他人也不敢再以此借口生事。
但是这一点却正好提醒了王二,他们已经到了饿死的边缘,既然都是一死,自己为什么就不能为了生存而搏上一搏呢?一旦有了主意,王二便突然高声道:“兄弟们,乡亲们,这个张扒皮为官之后盘剥我们也就罢了,现在更是将朝廷给我们的赈济粮也给私吞了,他这不是想把我们向死里逼吗?既然都是一死,我们就不能反抗吗?他欺压得我们也都够了,这次更不会放过了我们,上吧,把他杀了,抢了里面的粮食!”
“你……”张斗耀闻言惊怒交加,就在他和手下的衙役都愣怔住的时候,王二殃及夺过了身边一人手中的棍子,直往张斗耀打去。压抑了许久的怒火在这一刻被他给彻底激发了,那些一直以来都敢怒而不敢言的百姓们,在已经看不到任何希望,就快要饿死的情况下,被他这么一挑动之后,再也忍耐不住了,纷纷喝骂着冲了上去。
“啪!”张斗耀的脑袋被棍子重重打中,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清醒过来,知道事情不妙急忙往衙门里避去。而身边的那些衙役也都失了神,纷纷被百姓追打,往里逃去。
百姓们已被怒火夺去了理智,高叫着:“杀死贪官!”的口号,直往县衙门里冲,但凡有阻拦自己的东西,都被愤怒的人群打得粉碎。
张斗耀急急往内避去,但是王二和几名伙伴却没打算放过了他。在这些人里,王二是最冷静的,他知道这次的事情已闹大了,自己看来已坐实了造反的罪名,那就索性拼了。而要想将更多的人拉到自己这边,就必须绝了大家的后路。绝后路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杀官了。
追着张斗耀过了前堂,来到后堂,王二等几人才追上了他的脚步。张县令看到这几个刁民居然还追赶着自己,心里就更慌了,色厉内荏地道:“你……你们想做什么?”
“杀!”没有过多的废话,王二高喊了一声,就抡圆了手了棍子直往张斗耀的身上砸去,他只来得及避上一避,就被棍子砸倒在地。然后数人的手脚就直往这个贪官的身上招呼,不到一会,张斗耀就没了声息。
“不好,二哥,我们真的打死了他!”发泄了一通之后,这些人才知道事情不好了。王二看了大家一眼:“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了。我们反正是死,不如就反了吧!”
大明崇祯四年十一月,陕西澄成县爆发了起义,县令张斗耀被众人所杀,撼动大明社稷的第一次起义终于出现了……
第572章 问计
北京城,虽然才刚进十一月。但是这天气已经很是寒冷,只一晚上的工夫,外面已是天寒地冻,所以在宫里议事的殿中摆满了取暖的火盆,饶是如此,在这里的君臣的心依旧如那外面寒冷的天气一般,凉凉的。
“户部,现在国库之中尚有多少余银哪?”崇祯叹了口气后又问道。就在适才,兵部官员上报说因为寒冷之故,辽东那边的金人再次蠢蠢欲动,虽然两年前他们受到了足够的教训,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今年就不会再来寻事。或许他们不再图中原,但是从边境的百姓手上抢夺粮食等生活品也是大明所不能忍受的。
可是国内连绵的灾祸却已经使辽东的军饷有三月不曾到数了,这使得那里的军心开始不稳,如今的辽东守将满桂更是连上几道折子请饷,这才有崇祯询问户部一事。户部的官员全都露出了无奈之色,最终才有尚书候恂上前奏道:“启奏陛下,今年因各地灾祸不断,直到九十月间才收到了各地的税银,共计五十六万七千三百两,但是为了赈济各地的灾民,国库却拨出了五十万九千两银子,再加上一些其他开销,现在库里存银已不足三万了。”
“什么?”崇祯闻言眉头紧紧地锁了起来,其实他也知道这几年间国库进的银子越发的少,而出去的却多,却没想到已到如此捉襟见肘的地步了。“朕还想着拨付一些银两用来赈济闹饥荒的陕西各县百姓呢,这点银子连辽东的军费都远远不够,这可如何是好?”
殿上众臣自内阁官员以下全都闭口不言,他们比皇帝更清楚现在大明遇到的财政难题,甚至连他们今年的俸禄都未必能如数到手呢。见大家都现出了苦相,崇祯心里就更加不快了:“怎么,你们一个个的都无法替朕分忧吗?”
“请皇上恕罪,臣等已命人前往那些未曾受灾的地方收粮和银子了,但是那些地方却也交不出太多的银子来,只怕今年这军费……”说到这里,候恂又住了口,因为他发现皇帝的面色更加的难看了。
这时一名在刑部队伍里的官员走了出来,恭声道:“陛下,臣刘懋有本奏。”
“嗯?”对这个刘懋,崇祯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只知道他是个干实事的人,莫非他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想到又是伸手要钱的,崇祯心里就再是一紧,但还是道:“准奏。”
“陛下,我大明这次是遇到了百年难遇的灾难,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都与我大为不利,我们唯一可做的就只有借助人和了。”没想到刘懋却不是来提问题的,却是来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这让崇祯精神为之一振,仔细听他把话说下去:“现在我们大明最缺的就是银子,而各地能交上来的税赋却很不够,要用的却极多,如此情况下我们只有想办法少花一些银子了。臣以为我大明有许多官府的人员都太多了,是该适当的削减一些人员了。”
此言一出,殿上群臣都有些变色了,这话虽然说的笼统,但是大家都感觉到了威胁,是不是要动自己这里的人了,甚至是动到自己头上了。被众人拿眼看着,刘懋不禁有些紧张了起来,但是这是他好不容易才想到的办法,还指望着借此博取皇帝的信任呢,他当然不会退缩了:“比如那些各地的驿站里的驿卒就是数量太多了,不但占了我朝廷许多的钱粮,而且还是地方上的一个隐患,以臣之见,该当先将这些人削减了。”
“各位卿家,你们以为如何啊?”皇帝对这一点所知也很是有限,就开口问道。
见他提到的事情与自己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那些官员心里才松了一口气,见皇帝过问,他们便都道:“刘懋所言也有着几分道理。财政之道,就在开源节流四字之上,既然我大明的税赋已无法可增,那在节流上动下手也是可以的。而且诚如他所说的,现在驿站中的确有着太多的驿卒,削减一些也能省出不少的银子。”
“好,既然如此,朕就准了此奏,现在就下令将各地的驿站人员削减一半。还有,陕西一地的驿卒就只留三成吧,只要够日常的公务就够了,省下的银子就交由当地的官府去接济受难的百姓吧。”
“皇上仁德没,实在是万民之福!”刘懋忙跪下说道。其他的官员也都纷纷反应了过来,跪地赞道。直到这个时候,皇帝的脸上才露了些许的笑意。
虽然许多事情都没有处理掉,但总算是开了个好头,再加上时已近午,崇祯就宣布散朝。回到了后宫,早有内侍准备下了午餐,崇祯性喜简朴,用饭也不浪费,只三五只菜,一碗饭就打发了。哟内个过了饭,正当皇帝想要消息片刻,然后批阅奏章的时候,一名内侍却急急地奔了进来:“皇上,有陕西来的急奏!”
“快快呈上来。”一听说是自己一直牵挂在心的陕西方面的急奏,崇祯当然不敢怠慢,也不消息了,接过了奏章就看了起来。看了前面几行字,原来因为刚刚解决了一点事情的高兴劲儿就从崇祯的心里消散去了。陕西居然有人杀官造反,而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使得崇祯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深深地皱了起来:“这可如何是好?”
安平侯府,唐枫在将一份密信扔在桌案上后,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起身走动了起来。现在的他已年过三十,也蓄起了须,做了两年侯爷身上更多了几分沉稳和贵气,比之以前的锋芒毕露大有不同。但是在看到这封密信之后,他的眼里还是露出了丝丝的杀机:“真是该杀啊,这些赃官在如此时候还是只想着捞钱,也难怪当地的百姓要造反了。可是,这事情我不是早吩咐了当地的锦衣卫去盯着了吗?一旦有官员贪污赈灾银两,他们就要忌刻上报,怎么直到事态到了这一步才有急信送来?”在看了看那封密信最后的署名后,唐枫了然地点了点头,他嘴角扬了起来,原来这信虽然是北镇抚司送来的,但他却记得很清楚,这个叫贾丙的乃是吕岸的心腹之一。唐枫当即对外面道:“来人,去把吕大人给我叫来。”
他所说的吕大人当然是吕岸了,在这两年里,他也立了一些功劳,现在已经从锦衣卫指挥佥事升为了南镇抚司的指挥,几乎可以和骆养性这个北镇平起平坐了。当然,这当中也有不少是唐枫在背后帮了忙,他知道自己想要控制住锦衣卫这股力量,就不能让任何一个人独揽大权,这样自己才能从中得到他们的效忠。
让人去请吕岸之后,唐枫才强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再看起了那封密信。上面写着如今陕西一地乱民的情况,在王二等在澄成县造反杀官之后不久,府谷王嘉胤、宜川王佐挂也纷纷响应,这三者却并不能让唐枫太当回事,让他感到心惊的是后面的一个人的名字,安塞高迎祥也在其后起义,并自称为闯王。
虽然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好些年了,前世的记忆也磨灭的快所剩无几了,但是对这个名字,这个称号唐枫却还是记忆深刻的。高迎祥,闯王,虽然他不是真正将大明王朝颠覆的人,但其在明末农民军中的名声也是极响的,在他死后,另一个闯王就攻入了北京,崇祯上吊在煤山,然后大明就此灭亡。
原来以为自己已改变了一切,历史将不会再如常而行,却没想到最终还是避不了,就连那个造反的人,也没有换换名字。“高迎祥……闯王……难道我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会白费吗?就因为天灾,原来或有中兴之望的大明就要灭了吗?不,我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在我的面前出现,既然我还记得一些历史,就让我尽我自己的所能来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吧!”在家里安住了两年之后,唐枫再一次生出了要做一番大事的心愿,他已决定,在见过了吕岸,问明白一些事情之后,就进宫去见皇上。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仆人来到了书房门前,禀报道:“老爷,外面有人求见,他说自己是宫里的人。”
“哦?”唐枫一怔,,莫非皇帝在知道了此事之后也心生难处,所以来让自己进宫相商吗?他当即不敢怠慢,起身道:“走,带我去见见他。”
外堂之中,一人负手站立,看着那并没有多少改变的厅堂布置,他微微点了点头,心里的一丝忧虑似乎也少了一些。就在这个时候,唐枫快步走了出来:“可是皇上命你宣我入宫的吗?皇上……”就在这么询问的时候,唐枫却吃惊地看清楚了那个自己认为是来传口谕的人的模样,他居然就是当今大明天子,崇祯本人!
“臣唐枫参见陛下,迎接来迟,还请皇上恕罪。”很快地,唐枫反应了过来,跪下行礼道。
“快快起来,朕突然而来,也没有表明身份,你何罪之有?”崇祯笑着虚扶了一把。
“不知皇上御驾驾临,所为何事啊?”在请皇帝上座之后,唐枫才奇怪地问道。的确,作为一国之君,崇祯日理万机,可不会跑出来游玩的,何况现在还是如此时候。
崇祯脸上的笑容因为唐枫的这个问题而慢慢敛去,半晌之后,他才说道:“记得朕还是信王的时候,一旦遇到了什么难决之事,总喜欢在这府中的后花园里走走,不知今日你可愿意陪朕去那里走上一走啊?”
“这是臣的大幸!”唐枫不假思索地道,他看得出来皇帝满怀着心事,又不想被其他人在旁听了,便想到了这个法子:“自臣获皇上恩赐住进府里之后,一切都不曾变动,想必陛下依旧能从这里找到过往的影子的。”
“如此甚好。”崇祯微一点头,便起身熟悉地往后园而去。唐枫以及皇帝的一些随侍之人紧随其后,唐枫更是向外面的仆从打了个眼色,命他们赶快去后面准备一下,要是里面有自己的家人在的话,便让她们赶快避开。
在这两年的逍遥日子里,唐枫和他的两个妻子柳慧、大玉儿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多了许多,这就使得两人又添了子嗣,除了绰儿之外,唐枫现在还有两子一女,一子一女是柳慧所生,而另一个儿子则是大玉儿所生。他的长子便是当初怀在柳慧腹中的骨肉,现在已有两岁,长得虎头虎脑,很是可爱,便取了个小名叫做虎儿,大名却叫唐克清,另一个女儿才在襁褓之中,取名唐环儿,而那大玉儿所生的儿子则取名唐克满,两个儿子名字里的意思,除了纪念那个前世的自己外,便怀着保明抗清之意了。
往日里没事的时候,柳慧两女就会带了儿女来到园中嬉戏,虽然现在天气寒冷,但是唐枫却不敢怠慢松懈,毕竟来的乃是皇帝。还好,今天柳慧她们并没有到后园来,这里很是安静,这让唐枫安下了心来。
跟在崇祯的背后,唐枫发现他看四周景致的时候满是怀念之情,心里也有些感慨,这一下就过了五年了,五年前的他一定想不到自己会有这么一日吧?崇祯突然在一棵松树前站住了脚步,伸手摸了一下它道:“朕记得这棵树乃是朕亲手种下的,如今它也已经如此茁壮了。”
“陛下……其实我大明的江山在您的治理之下,也是能如这树一般茁壮成长的。”
“是吗?什么时候你唐逸之也学会了敷衍朕了?”崇祯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回头对跟在后面的侍从道:“你们退到一边去,朕要和安平侯说说话儿。”
待到几丈方圆之中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崇祯才开口道:“虽然你不在朝中任职,只是一个逍遥事外的侯爷,但是若说你真的对我大明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恐怕朕是不会相信的。何况此番在各地的灾祸满朝皆知,而陕西一事更是如此严重。”
“皇上恕罪,臣不敢瞒皇上,这一切臣皆有所闻。”见崇祯直看着自己,唐枫也不敢再推搪说自己不知道了,便老实地回答道:“臣也在为我大明如今的窘境担心,奈何却是有心无力,臣只是一个闲散的侯爵而已。”
“这也不是你的心里话,”崇祯看着唐枫好半天后才摇头道:“当初你不过是锦衣卫的一个同知,上面还有指挥使和佥事呢,你不照样做下了那么大的事情吗?怎么现在却会对此不敢有什么想法了呢?朕今日来见你,就是想问问你可有什么办法解当下之难的,你就不要再虚言推脱了。朕知道你还是有着一些见识和手段的。”
皇帝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唐枫便也不好再装傻了,他叹息地苦笑了一下:“什么都瞒不过圣上啊,不错,臣也一直在关注着朝廷内外的事情,想必近几年不断的天灾使得皇上很是头疼吧?”
“是啊,连绵的灾祸已经让我大明的国库开始空虚了,今年不单是地方上要用钱赈灾,就是辽东也需要大量的军费,可是朕却是真的没有银子了。这次陕西发生了大饥荒,朕更是将内库的银子都拿了出去,现在连宫里的用度都捉襟见肘了。今日早朝之上,有人虽然提出了裁撤地方驿驿卒的办法来为朝廷省下一些银两,但朕却知道这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听皇帝这么说话,唐枫心下也有些感动,身为一国之君,能从自己的用度里克扣出银子来,这也只有真心为国的皇帝才能做出来了。想想那清朝的慈禧老太太吧,为了自己的一个生日,以及建个颐和园就把建水师的军费给挪用了去,这简直就是鲜明的对比。这使得唐枫更坚定地想要保住大明的信念了。不过在听皇帝说起早朝时的决定时,唐枫还是有些无奈地笑了,那些驿卒能费多少银子了,那些大人们居然会想出这么个破主意。
不过这终也是省了一点银子,他也不好说什么,便轻叹了声道:“陛下所虑甚是,这的确是杯水车薪,根本济不了多少事。其实在看到我大明国内连年灾祸的时候,臣就在想着该怎么为陛下分担了。现在却想出了两个方案。”
“哦?快说来听听。”一听唐枫居然早有了办法,崇祯连忙问道,心里却有些不满,怎么直到现在他才跟自己说呢。
唐枫的话却让他明白了这当中的缘故:“臣这两个方案都与祖宗的体制相悖,所以不是陛下问计于臣的话,臣是不敢真个说出来的。还请皇上在听完之后莫怪我。”
“成了,朕赦你无罪便是,有什么便说吧。”
“臣遵旨。臣想到,要想国库充盈只有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而臣的想法便是这两方面的。开源方面其实几年前臣就在陛下面前提过,那就是开海禁!”唐枫一面说着,一面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第573章 唐枫的计划
“开海禁?”果然崇祯在听到这个提议后,脸色就是一变,显然对这个祖宗定下的规矩,他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话既然已经开始说了,唐枫就没有半途而废的想法,虽然皇帝的脸上看上去有些吃惊,可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看法:“不错,就是开海禁!陛下,在我大明之外,尚有着许多的西方国家,那里的百姓也一心向往着我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物品,在这些年来,虽然我大明只有几处地方通海,可是通过走私,他们还是得到了这些物品,从而对它们赞不绝口。只要我大明肯和他们真正的互通有无,那些国家所拥有的财富就能从海洋上不断地送到我们这里,而朝廷就可以从中抽税,得到充足的银两了。”
“这……”皇帝虽然对外面的世界所知很是有限,但却也知道唐枫说的是真的,在以前他就听说过一些佛郎机人来到广东等地经商的事情,只是随着朝廷的腐败,这现象却已经少了许多,这的确有着极大的诱惑力,毕竟那可是真金白银啊。但是,祖宗的成规,却还是让崇祯心生犹豫:“太祖时定下的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只怕不是朕能取笑的啊。”
唐枫看出了崇祯的犹豫,劝道:“陛下,虽然我大明有过禁令,但那些禁令颁布的时候可没想到今时今日会出现如此情况啊。若是朝廷不能再从这些地方获得银两的话,只怕就连这江山社稷都有危险了……”说到这里,唐枫才惊觉自己失言了,好在崇祯心里为难,并没有仔细听唐枫的话,所以他急忙又说道:“何况即便朝廷有禁令,可象苏州等沿海的城市他们的百姓还是在偷偷地贩卖着东西去海外诸国,而且他们还不用交任何的税银。可若是朝廷准许了他们这行为的话,我们就能从中抽取足够的好处了。”
崇祯想到现在国库里的情况,心里着实是有些动了,他怎么也还不到三十,有时候也是有些不守规矩的,只是因为没人在他面前说这话,才使得他一直没有这方面想法的。“难道只有这一个办法可行了吗?”最终崇祯却还是不能作出决定。
唐枫知道此事事关国策,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敲定的,便不再劝说,而是提出了第二个办法:“其实除了开源之外,尚有节流的办法可行。”
“你且说来听听。”崇祯当即不再理会那个让他为难的开海禁的问题了,如果能有其他的途径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此等祖宗成规还是不去碰的好。但他却忘了一点,在唐枫提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就曾说过,自己是因为这两点都有悖大明成规才不敢提的,那这第二点当然也不会那么容易接受了。
“皇上以为我大明朝廷一年的开销之中,哪一处是最大的,也是最没有必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