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振大明-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自己手中掌握了足够的权力,多尔衮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兄长皇太极从汗位上踢下来。这是在当初于父亲临死前他所见到的四哥所做出的榜样,只要能成事,能成大事,什么亲情,什么原则都是可以踩在脚下的。
现在多尔衮就要为了自己进一步取得大权而努力,他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带着人马将蒙人从金国的土地上扫出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要紧的却是得到大汗的首肯,让他带了兵去与蒙古军一战。
“大汗,你的身体可好些了吗?”在皇太极的面前,多尔衮永远是那么的有礼,此时他就半跪在皇太极的床前小声地问道。
“咳咳咳咳……”在咳了好一会后,皇太极才艰难地道:“汉人有句话说得很对,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虽然经过太医用药好了一些,可是想大好却也没那么容易。而且现在我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我大金的局势,若是那些人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不休,我们可就再难挡住蒙古人了。”|
“大汗不要忧心,您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养好了身子,外面的事情就交给兄弟们去做吧。”
“哼,交给他们?他们所做的还不是与其他人一样?只知道向我要兵权,只想着拉帮届伙,他们什么时候为我大金的安危考虑过?”
“大汗,臣弟知道你一心在为我大金的局势为难,臣弟此来就是想为大汗您分担一下的。”多尔衮一面说着,一面暗地里打量着自己兄长的面色,发现他并没有怀疑,便继续道:“现在的蒙人已经越发地嚣张了,若不能及早打退了他们,我大金的损失就大了。依着臣弟的意思,我们还是该派出一支精兵去对付他们!”
“现在那些人我都不能用啊……”说到这里,皇太极似乎知道了多尔衮的意思,看着他道:“你想带兵为我分忧?”
“是的,还请大汗能够给臣弟这个机会。”多尔衮没有半点犹豫地回答道。
看了他半晌之后,皇太极最终点头道:“当初在明军夹击之下你显出了很是了得的带兵之能,的确是我大金难得的将才。好吧,这一次我就把大金的安危交给你了!”
第565章 多尔衮崛起
夜幕低垂,在离着金国新都沈阳城不过数十里的上榆林堡生活的一些金国的百姓们已经开始准备晚饭了。忙碌了一天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好好地享受一天最为舒坦的时间,在用了饭后,男人便能搂着他们的妻妾睡下了。
这里的堡城与那被明军所控制地的堡城有所不同,在明人控制的堡城,因为时时要防着蒙人或是金人的袭击,那里少有普通的百姓,多驻扎的是军队。可在这金国境内,却因为生活的需要,将这原来只是军事要塞的所在变成了寻常百姓聚居的所在,而这上榆林堡更因为其离沈阳这样的大城较近而有着数百户的人家,其中有女真人,也有汉人。在这里,汉人的地位虽然比女真人要低上一些,但是安土重迁的他们并没有想过离开,而且金人在有些手艺或是耕种的问题上也需要他们的帮助,所以双方也能安然相处。
虽然这里的人知道有蒙古人已经侵入到了自己国家的境内,但他们却也对自己国中的那些勇士们很有信心,在得知各旗人马已经开始调动之后,他们便不再担心那些蒙古人会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了,毕竟这里可是在大金新都的附近啊。
可就在这么一个恬淡、安详,人们舒适地坐下来准备度过自己一日里最开心时刻的夜晚,一阵地皮的阵颤打破了这些人的美好愿望。先发现这一切的是那一只只蹲在各家门前的牧羊犬,伴随着犬只们的大声吠叫,人们也感受到了地面的异动,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以为地龙翻身了。但是随后这些人便骇然发现那是一大群的战马的马蹄敲打在地面上的动静。
所有的男人都拿着帐中或是简陋的房屋中的武器奔了出去,虽然这里的人并不是军人,可他们却也是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他们在骑射上的功夫并不比一般的骑兵弱上多少。可是当他们出来看向黑暗之中,发现那带着漫天的雪花和尘土而来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蒙古骑兵的时候,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呼喝声中,当先的上百名蒙古骑兵已经冲到了上榆林堡的城下。正如上面所说的,这里的堡城主要是为了让百姓聚居,更方便大家互通有无而已,所以这里的城墙根本无法与明军精心修筑用来御敌的高墙厚壁相比,这里的城墙甚至可以被称作土篱笆,只有不到半丈的高度,对那些蒙古骑兵的健马来说根本就不算障碍。
那数百匹战马一下就跃过了“城墙”,来到了还在发着呆的堡中居民的面前,所有蒙古骑兵的脸上都露出了贪婪而嗜血的光芒,也不多说什么,他们手中的刀已经划过了一道弧线,直取离着自己最近的那个人的身体。
“啊——!”临死前的惨叫声划过了上榆林堡的上空,惊醒了后面的那些人,他们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有那已经拿了弓箭的人纷纷弯弓向来犯的敌人射出了复仇的利箭。但是这却只能引来蒙古骑兵更凶更狠的攻击,他们的箭雨也瓢泼一般地射向了距离远些的金国百姓,这些人便纷纷中箭而倒,前面距离近的人则被不断冲前的战马撞倒,或是被刀割断了喉咙。整个上榆林堡顿时就化作了人间地狱,不过一个时辰,这里就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口,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蒙古人抢去了,而拿不走的,则被他们放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这只是整个金国各处堡城所遇到的蒙古人袭击的缩影,在这次侵入金国之后,蒙古人对金人的聚居地就发起了这样全无人性的攻击。其实这也不能怪他们做事绝,在前年金军入侵蒙古草原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对待着蒙古的牧民的,这或许就是报应了。
看着那在寒风中熊熊燃烧的上榆林堡,这次作为袭击首领的囊切瓦哈哈大笑了起来:“是该让那些女真的家伙见识我们成吉思汗子孙的厉害了,这一次我们不但要将他们的百姓都杀光,而且还要杀到沈阳城去,去把那里的财富都给劫了来,到时候我们蒙古就能重返过往的荣光,成就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的风光!”
就当下面的骑兵深受此话的鼓舞而嗬嗬大叫的时候,在他们左边一片原来还很是平静的黑暗中传来了一阵如雷的马蹄声,以及慑人心魄的喊杀:“杀啊,杀了这些蒙古人!”数千名全副武装的金国骑兵突然就这么杀到了蒙古人的跟前。
囊切瓦吃惊地看着已经来到自己所率军队跟前的金国军队,完全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永远都不可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因为就在他怔忡愣神的工夫里,数十支利箭已经朝着他所在的方向射来,将他和身边一些护卫连人带马射成了刺猬。
其他的蒙古人直到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纷纷拿起了弓来想和金军作战,但奈何他们因为要抢掠这堡中财物的缘故已经不成队形了,很难再有大的杀伤,而敌人却是整齐划一地对他们发起了进攻。另外,因为抢了不少的东西,这些骑兵的马上也载满了财物,骑兵的机动自然是大大地降低,这样一来想要闪避对面射来的箭就更难了。所以不过一个照面,就有数百名蒙古骑兵被金人的第一轮突袭给射杀在地。
“杀啊!”金人的进攻没有一点的停滞,伴随着这一声声的大吼,数千名金国骑兵已经冲杀到了蒙古人的跟前,手中的马刀带着死亡的气息扑向了那些刚刚才杀完人的凶手。这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在失去了自家的首领,又是在猝然遇袭的情况下,这些蒙古人完全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战力,不过一个多时辰,这支上千人的蒙古军队就被消灭干净了。
“什么?我们这几次派去的数路人马都有去无回?”这次带着人马杀到金国境内的蒙古将领克拉里。悉撒简直不敢相信地大声喊道。他受了几个主要部落的首领的嘱托带了这么多的人马杀到金国,为的就是成就一番大事的,可谁想不但主力前进的道路为金军所阻,连分出去劫掠和杀戮的人马也不见了踪影,怎能不叫他失态呢?
“是的,看来金人应该是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应对了,而我们派出去的那五支千人队伍只怕是全部被杀了!”另一名将领塞德班也面色沉重地道。
“这可如何是好?那可是五千人马啊!我们到现在还离着沈阳有几十里的距离,面前又有一支金军挡道,要是不能有更大的收获,我们怎么向各位族长交代?”
“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尽快与那支金军一战了!我们在兵力上还是占着优势的,而且金国内部最近传出了许多不谐的声音,又有之前的杀进明国的失败,我们未必便会输了他们。”满脸是胡子,几乎已经连他长什么样子都看不清楚的将领萨默达尔在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现在看来,我们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了,只有击败眼前挡道的那支金军,再取下了沈阳,把金国完全搞乱,才能对各位族长有一个交代。好,今天夜里我们就对那里的金兵发起突袭,这一次我要他们全部去死!”悉撒咬牙切齿地道,因为这五支千人队里有一路的首领囊切瓦是他的妻弟,是他派他去抢掠一些财物的,可没成想反而害了囊切瓦的性命,这让悉撒更是难以忍受。
在蒙古大军对面不远处,驻扎着一支只有三万人的金国军队,他们便是由多尔衮和多铎率领的来与蒙古军一战,并将之驱逐出大金国境的人马了。除了他们已经拿到手的两万正白旗的精兵外,尚有一些从其他各旗抽调出来的精干之兵,总共达三万五千之人。只是那五千人马已经被他们派去四处截杀蒙古军去了,所以现在这里只有三万人马。
“多尔衮,刚得到消息,我们的那支人马刚刚在前面的上榆林堡歼灭了第五支蒙古的队伍。”多铎一进帐中就大声道:“不过那上榆林村的人因为你的意思而全死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有战争就必然会有牺牲。这些人死总好过我们的精兵死在蒙古人的手里,只有当他们抢掠成功,戒备之心大减的时候,他们才会为我们所趁。现在不很好吗?我们付出了一些老弱,却将蒙古人的精锐歼灭了足有五千之众,可我们兵马的折损却不过千人。”多尔衮面色淡然地道,全无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的样子,这让多铎都在心里暗自发寒。
过了半晌之后,多尔衮才道:“我想他们也应该察觉到自己派出的劫掠队伍出事了吧?若我的蒙古的主将,在知道我们有了应对之后势必不会再派人送死了,而他也必然会有所行动!传令下去,从今天夜里开始,全军都给我警醒一点,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都给我第一时间准备战斗!”
夜深沉,一队队的蒙古骑兵在黑暗中向前行去,现在他们的人都没有骑在马上,而是牵着马向前,因为在离他们不到五里的所在就是他们的目标了。再又行了里许之后,随着一声令下,那些骑兵才翻身上了战马,然后便将刀紧握在了手里,在头前一人的一声低喝之下,所有人就如离弦之箭般射了出去。
马蹄踏在地上,很快声音就被一直在监听地面动静的金人发现了,在多尔衮得知有敌来犯后,他急忙下达了作战的命令,却是让开了中路,放蒙军进来,而在两边埋下了八成的人马,罗网在这一瞬间就布好了。
“杀!”随着一声声的喊叫,数千蒙古骑兵一头就冲进了金军营中,箭射刀砍之下,很快就扫清了障碍。眼见得一切如此的顺利,后面的蒙古军队也忍不住了,纷纷策动着胯下的战马,直往金军营中冲杀而来,他们要将这支胆敢阻止自己前进的敌军尽数消灭。
“杀啊……冲啊……”近两万人已经杀进了金军大营,但是情况却让他们惊住了,这里的敌人并没有他们所想的那么多,难道金人在知道自己的进攻后都逃跑了吗?就当这些人都傻眼地看着空空的金营的时候,两边传出了响彻天地的号角之声。在这号角声响起的同时,在金营两边同时杀出了无数的金军,他们老实不客气地往这些已经落入陷阱的蒙古人放出了利箭。
蒙古人此时还没有从震惊中走出来呢,就发现自己被人包围了。而在这小小的营地里突然挤入了两万多骑兵,顿时就显得拥挤不堪,蒙古骑兵想要闪避或是用盾牌、兵器招架都很难,而挤作一团的他们却给了金人可以轻易射中他们的机会,虽然是在夜里,但金人的乱箭却几乎能做到箭无虚发,无数的蒙古人中箭从马上摔下,被已经乱成一团的自己人的马儿踩成了肉泥。
蒙古人慌了,他们开始不顾一切地往后退却,但这样一来又将原来还想着上前帮他们的后续的自己人的阵形给冲乱了。正指挥着人马作进一步袭击的多尔衮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了,在他的一声令下之后,原来只是以射箭为主的金军策动了战马冲杀了上去。
蒙古军的军心已然彻底地乱了,他们只知道各自为战,甚至连战都无法战,这兵力上的优势现在反而成了累赘,他们不光是被金人所杀,更多的是自相践踏而死。而在这情况下,蒙古大军来自不同部落的弊端也体现了出来,眼见得自己的亲人朋友被其他部落的人害死,一些已经红了眼的人就不再顾那么多了,开始对着自己的同伴发起了进攻。
眼见得形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悉撒只得下令撤退,只有先退才能保存住这点兵力,不然的话,只怕这五万大军就要葬送在这里了。早没有了战意的蒙古大军一听撤退的信号,就再也顾不上其他了,纷纷拼命地将马掉转方向,然后不管不顾地向前冲去。还不曾陷入到金军包围里的人还好一些,他们还能从容地转头,可那些深陷其中的蒙古人可就惨了,将背后卖与敌人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饶是如此,蒙古人还是争先恐后地掉头往回跑,只希望自己的同伴能为自己挡下那致命的一击,蒙古军就此全线崩溃!
一夜的厮杀之后,满地的都是蒙古军的尸体,金军已经停止了追击,虽然这是一个绝好地将蒙古人全歼的机会,可多尔衮却没有这么做,他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一战,已经将蒙古来犯之敌杀得大败了,他们已经无法再对大金有任何的威胁,现在他们只会想着退回自己的草原之中。而一旦他们回去,几个部落间相互的指责就会出现,到时候草原上各部落就会产生矛盾。而留着这些人马,就会使得各部落之间无法和平共处,这对已经受了重创的金国来说的确是一件好事。
当然,除了这一点外,还有一点是多尔衮为自己考虑的,只有外敌未靖的情况下,自己手里的兵权才能一直保存着。只有手里有兵,他才能慢慢地将势力坐大,最后达成所愿。当然,这一点现在却还看不到希望,但他相信总有一日,自己的想法能够实现,自己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来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蒙古人被杀退离开了金国,这次带兵取得重大成功的多尔衮兄弟成了金人心目中的英雄。联系前年抵挡明军的入侵,上次又断后成功的两次表现,金国的军中已经将多尔衮视为了战神,认为只要有他在,大金必然能有再次崛起的一天。
而这一切的言论都被一直在宫里养病的皇太极所关注着,他听着内侍向自己禀报着各处衙门的官员和普通百姓对多尔衮的赞誉之辞,嘴边露出了一丝冷笑:“看来我的确是有些小瞧了这个弟弟了。在不过两年的时间里,他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长为了一个我大金的英雄,他的确有着过人的本事。可是他的目的只是如此吗?听说这一次为了对付蒙古人,他将一些堡城的百姓作为了诱饵,而在眼看着能取得全歼敌人机会的时候,他又选择了放敌离开,这一切都说明他有一些事情是在隐瞒着我的。多尔衮啊多尔衮,看来我得对你多加小心了,别到时候被你在背后插了一刀!”
虽然心里已经起了提防,但是现在的多尔衮却不是皇太极轻易能对付的了,不但不能对他有什么动作,就是他那正白旗的军权也拿不回来了,因为那支军队已经唯多尔衮的命是从,若是强自收权的话,金国必将再起一阵波澜,这是皇太极不想看到的。
多尔衮的羽翼渐渐丰满,他在金国内部也开始崭露头角……
第566章 宰桑的对策
蒙古草原,科尔沁部,在最大的那座牛皮帐篷之中,宰桑。布和与一众族中的长老面色凝重地相对而坐着,他们的心情与外面那恶劣的天气一般,感到了彻骨的寒冷,虽然在这帐中点着许多的火盆,其热度更胜春天。
就在一日之前,他们知道了征讨金国的大军被人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的噩耗。现在这些人可就开始有了深深的恐惧和担忧了,深怕金军会趁着这个时候再次出兵攻击他们,而自己这边又刚刚和明廷有了矛盾,只怕他们不会再出兵相助了。
明明是刚在明国吃了大败仗的,宰桑怎么也想不通他们怎么就能在士气低落,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将草原的数万勇士给打败呢?虽然这个时候的蒙古骑兵已经无法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汗时的横扫大地的骑兵相比了,但他们却也坚信这五万大军的战力不在金军之下,可现在却……一想到即将面临的困局,宰桑的后背再一次感到了寒意。
“族长,金人原就与我们为敌,这次他们还不找到了借口吗?听说现在一些部落已经暗中和金人勾结了,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族群和地盘,甚至想将一切的罪责都推到了我们科尔沁部的头上。我们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必须想出一个应对之法啊。”族中长老卓可布道。
宰桑还没说话,另一名掌着一些大权的长老博突术也附和地道:“这一次出征金国,我科尔沁动用的兵力是最多的,自然我们的损失也是最大的,要是这个时候一些其他部落的人为了讨好金人而对我们出兵的话,只怕我们真的是难以抵挡了。族长,我们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向外求援了。我以为,当向明国求救了。”
“向明国求救?你说得轻巧!也不知道前几日里是什么人叫嚣着要与明国划清界限的?说什么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不能被那些把我们从中原赶出来的汉人当成上官。现在却突然又想到向他们求救了!”宰桑在心里暗自冷笑道,面上却依然是一片沉重:“此番只怕是很难去和明人说这话了。他们前段日子送来了责问的书信,言我们蒙古诸部不守承诺,放任金人入侵中原,他们的皇帝和大臣都对我们的不作为很是不满。可是我们过了这么多天都没有一点表示,你以为明国的人会看不穿我们的心思吗?”
“这个……”博突术面上闪过了一丝尴尬,当初在接到明廷的书信时,他的反应是最激烈的。其实何止是他,就连其他在科尔沁部有着地位的人也对这次明廷的斥责不以为然。因为他们相信这一次是蒙古各族再次得到崛起的最好机会,只要将金国彻底压了下去,蒙古草原上的他们就能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到那时自然不用再卖明国的面子了。说不定在过上几年之后,自己还能入主中原呢。
可谁能想到这明明是能取胜的一战却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现在他们又在为自己的安危考虑了。而且这一次除了金国的威胁,那些原来就对科尔沁部独占鳌头的地位不满的大部落也会对他们有威胁,这是科尔沁部的人最担心的了。
虽然心里对他们的前倨后恭很是不满,但终究是一个部落的人,他们的利益与自己这个族长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说了那话之后,宰桑还是将心里的不满收了起来,认真地想了想后道:“现在我们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一就是向明国求助,希望他们能看在之前的情分上再次帮助我们。其实我们也是有话可说的,他们问责的书信一到,我们便出兵攻打金国,便是对他们最好的答复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走这么一条路,还有一条路当然是和其他部落一样,去和金人谈谈了。我们科尔沁部这一次虽然受了不小的损伤,但是其他各部也有着伤亡,总的来看我们依然是各部落中最强大的,只要我们能表现得足够恭顺,那些金人自然也乐得让我们继续保持眼前的局面了。当然,这一条路却是在前一条路没能走通的情况下才能走的。金人与我们的仇恨已经越结越大,即便现在他们肯饶了我们,也只是为形势所迫,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大军就会再入我草原。不知几位意下如何?”
“族长的想法是很不错的,不过我却有一点不能明白,明廷经上次之事后必然会对我们有所不满和不信任,我们又凭的什么再让他们重新相信我们的诚意呢?”卓可布看了看四周的那些人,见他们不开口,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这一个问题正是在座的诸人都一直有着担虑的,明人向来瞧不起自己,现在情况一定会更糟了。
在轻叹了一口气后,宰桑道:“这个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现在唯一能表达我科尔沁部诚意的只有和大明和亲了。”
“和亲?族长大人,大明可是向来没有将女儿嫁与他处的风俗的,他们在这情况下怎么还肯与我们和亲呢?”众人纷纷摇头道。
“不是我们娶大明的公主,而是我们将族中的女子嫁与大明的天子!”宰桑这一句话,直让帐中的众人更为吃惊,这也是蒙古人极少有的示弱的手段了。可是细想一下,到了眼下这个局面,的确只有尽量放低自己的姿态这一条路可走了。但是随即那些家中有着女儿的族中权贵们就又开始犯起了思量,有那目光深远的,就想着自己该把哪个女儿献去明国,有那心疼自己女儿的则在筹谋着怎么推了此事。
正当大家都各有计较的时候,宰桑又开口了:“我身为科尔沁一族之长,这个主意也是我所出的,所以我该表下态。我的那几个女儿里,只有大玉儿无论是样貌还是才学都是族中的翘楚,所以我想让她和亲去明国。至于其他的一些陪嫁,就需要各位长老从家中挑选出适合的人选了。”
一听族长的话,大家的面色各异。大玉儿的确是科尔沁部落上的一支雪莲花,是每个少年的梦中情人,知道她居然要被送去大明和亲,不知道会有多少科尔沁的少年们要为之失望了。但是现在这个时候权贵们却没有多往这方面想,他们想到的是这必然是宰桑为了巩固自己在族中的地位而想出的策略,一旦他的女儿真为大明天子所喜,那他在科尔沁甚至是蒙古草原上的地位就更上一层楼了。真不愧是草原上的智者啊,能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扩展自己的影响力。可大家也知道在整个部落里的确没有比大玉儿更优秀,更适合送与大明的人了,在沉默了一阵后,大家就都表示了赞同。
然后便是其他的一些有着想法的权贵纷纷献出自己的女儿,作为大玉儿的陪嫁,一同送去大明,帐中的气氛很快就缓和了下来。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主动提出和亲的想法,并且很快就把大玉儿定为和亲的主要人选的宰桑直到送他们出帐时依然心里没有底。对自己这个女儿的性子他是太了解了,没有人能逼她做不想做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她还没有成婚的原因了。现在自己却要让她嫁到千里之外的大明去,她会答应吗?
迈着沉重的步伐,宰桑来到了女儿所住的帐外,小声地问道:“大玉儿,你在里面吗?”
“爹爹进来吧。”大玉儿在见到自己的父亲的那张满是忧虑的脸后就关切地问道:“爹爹,怎么和那些长老们也商量不出办法吗?”
“不,我们已经商量出办法来了,不过却要有一个人的同意。”宰桑一面说着,一面小心地观察着女儿的神情。
“是什么人有这么大的本事啊?”大玉儿看着宰桑的表情,似乎猜到了什么,面色也有些凝重了起来,给父亲倒上了一碗羊奶后又道:“你先说说是什么法子吧。”
喝了一口羊奶,宰桑却没有立刻回答她的问题,而是问道:“大玉儿,你今年已经十五了吧?可有了意中人吗?”
大玉儿面上闪过了一丝红晕,却没有回话。宰桑似乎沉浸在了自己的想法中,完全没有看到女儿的异样,继续道:“在我们草原上,到了你这个年龄许多人都成为别人的娘亲了,可你却一直没有中意的对象。所以……所以……”
见宰桑吞吞吐吐的模样,大玉儿叹了一口气道:“所以你就要把我嫁去大明是吧?”
“你知道了?”宰桑吃惊地看着自己这个聪慧的女儿,脸上更是尴尬。
“现在我们的确只有这么一条路可以走了,而看遍整个科尔沁,也只有我是最合适的人选。”大玉儿平静地道:“为了我们科尔沁部,女儿愿意为爹爹你分担这重任!”
送走了宰桑,靠在帐中的大玉儿却没了之前的果敢,面色有些凄楚,口里喃喃地道:“枫哥哥,请原谅玉儿吧,我不能实践我们之前的约定了,我还会嫁给你们的皇帝……”说着这话的同时,她的眼中也流出了两行清泪……
第567章 坏消息
和草原上的蒙古人的忐忑不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明百姓们的欢欣,尤其是北京城中百姓们的高兴的心情。就在年前,金人突然出现在了城下着实把他们吓得够呛,可是转眼间金军就被大明的将士们杀得狼狈而走,这让原来的年节气氛就更浓了许多,而在大家心目中带着大军突出城外,把金人从北京城赶出了山海关的唐枫唐大人自然就是最大的英雄了。
而后面朝廷作出的决定也说明了他们的看法没有错,在过了年后,朝廷就传出了旨意,封唐枫为安平侯,更是将当今圣上的潜邸赐给了他,这是多么大的恩宠啊,不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官员能被破格封侯吗?这一下北京城里的百姓中间的谈资就又多了一样,人们纷纷传说唐枫唐大人,不,现在该叫平安侯了,他根本就是武曲星下凡。
而朝廷中的各方势力的反应和百姓们的津津乐道就有些不同了,他们通过这一次的事情看出了另外一点,那就是皇上对这个唐枫的重视,这才一年工夫,他就从锦衣卫同知变为白身,现在又一跃成为了侯爷,这还不够说明此人在皇帝心目中地位的吗?何况那原来的信王府也成了他的私宅,这可不光是封赏了,更是皇帝对他的一种表态。所以朝同一些官员就不自觉地开始靠向了唐枫,尤其是在他真正升任侯爵和乔迁双喜临门的时候,更是有大半在京城的官员前来恭贺。
当然,也有人并不是怀着想巴结或附庸唐枫的心思来给他庆贺的,这些人在一年的接触里已经看透了高高在上的崇祯帝的心思,知道他最是看重的就是皇权,最容忍不得有人敢对自己的皇权有威胁,所以他们是想着通过这次的事情使皇帝对唐枫有着戒心。
但是事实却让这些人失望了,在被封为安平侯后,唐枫就不再参合到任何的政事之中,就连想找他的把柄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