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振大明-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阉党的纷纷落马,使得朝野之人无不拍手称快,更有人以为崇祯乃是中兴我大明的英主,将其与唐玄宗和汉武帝相提并论。而崇祯此时也的确是有着中兴大明,想要在自己的手上将这已经满目创痍的帝国重新纳入正轨的打算。

几日来,除了偶尔关注一下这些阉党官员的罪名及处置之外,崇祯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治国之上。每日里都要批阅奏章到二更以后,而每天的早朝却从来不辍,这一切看在唐枫的眼里很是钦服。他自认若是换个位置的话,自己是断没有这么大的毅力来整日泡在繁重枯燥的国事之中的。

除了严惩阉党官员之外,皇帝也有善举,比如对之前的冤假错案,他都命有司衙门重新审理,而以前因为得罪阉党而被入罪的官员和庶民也都被放了出来。另外因为有人的进言,虽然不知民间疾苦的皇帝却也知道了如今百姓日子的难过,以及阉党在时的盘剥。于是在思索了一阵之后,皇帝终于再下一道旨意,减免天下各地的钱粮,既是贺新帝登基之喜,也是为了还以前阉党所犯下的罪行。反正经过这一次次的抄没家产,如今的国库也得到了充盈,大可与民休养生息。

种种的一切,都昭示着一个信号:崇祯,将要做一个有为之君,将要和过去的一切完全断绝,为大明的将来做出自己应该做的一切。

皇帝的这一大赦天下的诏旨一下,天下受尽欺凌的百姓都是欢欣鼓舞,原来因为交税不能如数的百姓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了,而那些因为某些不正当的原因而入狱的人们也得以出狱,一时间人人称颂,人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而唐枫,这个帮着皇帝斗倒了整个阉党,将魏忠贤等奸佞一个个送入绝路的锦衣卫同知也被知道或不知道的人传得人尽皆知,都说他乃是大明朝的希望所在。

第十一卷  江南锄贼

第463章    新的开始

既然皇帝发下了明旨要拨乱反正,各地的衙门自然不敢怠慢了,那些因为得罪了当地的权势人物而被关进牢里的人很快就全被放了出来,而边远之地,多是充军发配之人集结的地方,也是一样。西南、西北等边疆地方的官府也开始仔细查找,看有没有是受阉党牵连的人在这里服役,这一找在云南的某处破败的军营里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个人。

已经在云南边远之地充军有好几年的汪德道很快就被人查出了他的身份,原来他就是当年和阉党为敌多时,最后却落得个身死下场的汪文言家里所剩的最后的男丁了。当日里,汪德道是最先被定了罪的汪家之人,那时虽然阉党想要加重他的罪名,但因为东林党上下还都在位,所以只判了他个流刑,发配到了云南蛮荒之地。及后来汪家事发,他已经在发往云南的路上,又是一个小人物,阉党也就没再注意了,这才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

一知道了这事,当地官府不敢怠慢,急忙命人将他给带到了自己的面前,在好言宽慰了一番之后,才说出了要放他离开的话:“本官知道你是受冤枉的,不过朝廷里所做的决定,我一个小小的地方官也做不得主。好在如今皇上圣命,阉党已经彻底覆灭,从现在起,汪公子你已是自由之身了。”

“多谢大人,多些朝廷!”经过这几年苦楚的生活,原来飞扬跋扈的汪德道早就死去了,现在的他是一个让人看不透的人,虽然他的脸上布满了红色的烫伤伤疤,但是却不让人觉着难看。而他的双眼此时透露的只是欢喜,全无半点怨尤之色。

见他如此识得大体,那官员也是一阵欢喜:“好,汪公子能知道朝廷和本官的难处,那是太好了。只不知道公子有什么打算,若是没什么去处,就留在本官身边帮着打理一些公事吧?”因为知道此人的身份,或许有一日朝廷会因为他的家人之事而大加褒扬,所以那官员就很是热心地提出了建议。

“谢大人的好意,草民在云南多年久不回乡,既然已是自由之身,若不回乡看看怎么都说不过去的,还望大人能理解。”汪德道很是委婉地拒绝了对方的意思。

“既然如此本官也不再相留了,这里有一些盘缠,汪公子千里归乡总是需要的。”一包大概在五十两左右的白银推到了汪德道的身前。汪德道忙接过谢了,然后又道:“因为草民在此不闻外事,所以这阉党败亡的经过所知甚少,还望大人能给我介绍一二。”

“这个啊……好,本官就给你说说吧。”那官员也很久没有与人谈得这么投机了,就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其中当然有不少的演义成分,比如唐枫的功劳和所做的事情越发得突出了。那官员说得津津有味,却没发现在听到他说起唐枫之后,汪德道的眼中就闪过了几道杀机。

汪德道之所以要对方说阉党的覆灭经过,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想知道唐枫的下场。在汪德道想来,既然连魏忠贤都被杀了,那身为阉党一份子的唐枫不可能不死。为此他还有些觉得可惜呢,可惜自己不能亲手为父亲和叔父兄弟报仇了。但谁想这个唐枫不但没有因此而死,反而摇身一变成了倒阉的大功臣,这是让他怎么都不敢相信的。

“不过这样一来也好,这样我就能手刃此人,为我汪家死难的人报仇雪恨了!”在离开当地的官府之后,汪德道终于从刚才的吃惊中走了出来,对自己说道。“现在我面目全非,便是往日里的熟悉之人也认不得我,这也是上天给我报仇的绝好条件,我不能浪费了这个条件和机会,唐枫,我一定要砍下你的头颅来祭我的家人!”在踏上去京城的路时,汪德道对自己发下了这个誓言。

辽东的袁崇焕在正月二十四的时候,也知道了京里所发生的一切,他闻此事大喜,连连搓手道:“好,唐逸之不愧是唐逸之,不过几个月工夫,他就将阉党彻底从朝中给清了出去,这也让我了却了一桩心事了。当日我还以为他是一心求富贵的无耻之人,却不想他是所谋非小啊。好,阉党一除,我大明江山的内部就定了,那区区一个金国就无法再对我们有什么威胁了!”

身边的将领闻言也是随声附和,因为阉党的存在,不少将领立了功都被别人冒领了去,如今去了这些奸佞,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将领的心气一高,整个辽东的军心士气也就自然上去了,这时候他们都恨不能有那金人来攻打自己,也好在新帝的面前露露脸,立崇祯年的第一功。不过让他们失望的是,在这个金人最有可能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冬季里,北边的金人并没有对辽东发一兵一卒。莫非这个冬天金人的日子很好过吗?

当然不是,近些年来,北方冬季的天气是越发的寒冷了,虽然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这是地球自身出现的小冰川气候的表现,但是这天气越来越是恶劣却还是人所共知的。大明的百姓还好,更北边的金人可就惨了。他们一来并不是人人都有可以遮挡风雪的房屋,那帐篷也有无法挡住大风雪的,二来牛羊等牲畜也在这恶劣的天气下冻病而死,这使得金国上下都是一片愁云惨雾。

但是自从几番南侵都以失败告终,不但得不了好反而损兵折将之后,金国内部对再次南侵就有了极大的不赞同了。当然,这也是因为皇太极的汗位尚没有完全坐稳的缘故,若是他真的能做到他父亲那样有威信的话,也就没人反对南侵了。可惜他之前想着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提升自己威信的一次战争败了,所以现在的他也只能有怀柔的手段来统治金国。

既然无法南侵,而金国上下因为恶劣天气的损失又是极大的,金国就不得不再想一条出路了。终于在一些人的有意策动之下,金国群臣对皇太极提出了一个解眼下之急的办法——出兵攻打西边的蒙古各部落。

现在的蒙古早就不是当年鞑靼瓦剌称雄的时候了,一个个的小部落在草原上各自为战,甚至相互之间还有不少的战事。而几年前金人就在李成梁父子的帮助下打击过这些草原上的部落,更使得现在的蒙古草原无法与金人一战。另外,金人也已经知道了明廷和蒙古草原在暗地里的一些商贸活动,知道对方或许比自己更富,更有能力度过这个寒冬。

所以说挑上蒙古人来抢掠,从而保证自己能挨过这个冬季是很明智的选择。不过似乎是有意为难皇太极,这些金国的掌权者们都提到了必须要攻打一个蒙古部落——科尔沁部。他们的理由很是简单,一是当年的巴布海等就是在那里被人所杀,虽然事隔多年,但是金人并没有忘记这仇恨。二来科尔沁更是与明廷往来最是频繁的蒙古部落,无论是从他们所拥有的物资来打算,还是怕他们以后帮着汉人,金人都必须先铲除了他们。

这两个理由都很是充分,不过有一个理由是大家都明白的却没有说出来的,那就是科尔沁和皇太极是有着关系的。科尔沁族长的妹妹就是皇太极的妃子,若是金人现在攻击他们,就能让皇太极完全失去这个可能存在的外援。

皇太极虽然明白这一点,但是眼下的局面却由不得他不答应下面的人的这个请求。如今的金国有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自己这个大汗只能算是名义上的首领,若是因为自己的否定而使金国在这个冬天有什么大的损失的话,那些原来就不服自己登上汗位的人会趁机发难,到时候不单是自己,整个大金都会遭难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唯有听从下面的人的建议,亲自带兵前往蒙古草原,进攻在那的蒙古部落。

那些蒙古部落从来没有想到过金人会来攻击自己这些比他们更穷困的人,所以战斗一开始金人就是连下数个部落,从而打通了前往科尔沁部落的道路。

在打下这些部落之后,金人还真的抢到了不少的生活必须品,牛羊等活物也被他们赶回了自己的地盘。这样一来,金人的士气也就更盛了,他们相信以自己现在的兵锋之盛,想要一举拿下科尔沁这个蒙古草原上最富庶的部落也绝非难事。

这时候的科尔沁部落已经得知了金人的动向,看着他们进攻的路线,这些草原上的人很快就猜到了对方会杀到自己的跟前。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女人,科尔沁上下都动员了起来,虽然只有不过两万许的兵力,但是他们都是长生天的子孙,是不会甘心束手就戮的。

宰桑。布和在这些日子里也是坐立难安,他很清楚以科尔沁的兵力是不足以挡住金人的进攻的,他们也没有什么防御的工事,以寡敌众在草原这一马平川的地方能做到的真的很少。“我们该怎么办呢?万能的长生天哪,你能告诉你的子孙我们该怎么办吗?”宰桑。布和看着阴沉的天空大声问道。

这个时候,一个轻盈的身影走到了宰桑。布和的身边,正是他的女儿大玉儿。她也清楚现在自己部落所遇到的危难,在考虑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毅然提出了自己的主意。

PS:一年将尽,很久没叫叫的俺又要大声喊了:在2012到来之前,给俺票票和收藏去换张诺亚方舟的船票吧~~~~~~~~

第464章    新的开始(2)

看到自己最是疼爱和信任的女儿来到跟前,宰桑。布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即便是如此危难的时刻,他都不想自己的这个女儿担惊受怕。见父亲露出这笑容来,大玉儿反倒更觉心里不是滋味,同时也更坚定地要说出自己的看法:“父亲,这一次金人出兵六万多人,已经连破数个部落,看他们前进的方向,最终目标应该就是我们科尔沁啊。”

“嗯?”似乎是听出了女儿的话里有话,宰桑。布和转眼看向了她:“你可是有了什么办法能解眼下之危了吗?莫非你想学你的姑姑的那样,通过和女真人结亲来消弭这次的灾祸?”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悲愤之色。当年正是因为科尔沁无力自保,为了得到金人的帮助自己的妹妹才会远嫁给金国皇太极的,难道现在故事又要重演了吗?这让自认是成吉思汗后人的蒙古男儿很难接受。

不想大玉儿却是一摇头:“不,要是结亲能解我们部落的危难,我是不会在意的,但是金人这次明显是冲着咱们的财物来的,根本不可能因为我一人而改变他们的初衷。要是真的结亲就能起作用的话,在金国大汗的身边还有着姑姑呢,她也应该能劝阻住这一次战争了。”

“那……你有什么其他的办法?现在我们举族也不过三万战士,但女真人却是我们的一辈有余。现在我们的战士也已经不是那些女真人的敌手了,难道还有转机吗?”虽然口里说着这样丧气的话,但宰桑。布和的双眼还是满怀希冀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女儿,他很清楚大玉儿的智慧,有时候这个女儿比自己更适合当一族之长。

“单靠我们是赢不了女真大军的,我们要找援兵。”

“援兵?这谈何容易啊。现在的草原上的蒙古人已经不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大汗的年代了,就是鞑靼瓦剌当年的盛时也不复存在,我们怎么可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呢?这些一直觊觎着我们科尔沁丰沃的草原和财物的部落不趁机来攻击我们已经很好了。”

“不,女儿指的援兵并不是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大玉儿一摇头道。

“那还有什么人能来帮助我们?”宰桑。布和有些纳闷地说道。

“是汉人,父亲忘记了我们与他们的人曾订下的盟约了吗?这些年来,我们与汉人之间多有贸易上的往来,我们科尔沁能有今日的富足也多亏了和汉人通商缘故。现在我们受到了女真人的威胁,汉人也该帮助我们一下了。”大玉儿说出了自己的主意。

但是宰桑。布和却是连连摇头:“这个恐怕是不行的。一来汉人和我们虽然订了盟约,但那只是口头的,他们能和我们有所交易已经很好了,根本不可能为了我们和女真人为敌。二来,即便他们真的肯帮我们,真的出了兵,汉人有句话叫远水救不了近渴,当他们的人赶来的时候,我们科尔沁部落也已经被女真人给占领了。”

大玉儿微一簇眉,而后才说道:“父亲的顾虑虽然有一些道理,但是到了这个时候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赌上一把了。当日那个唐枫曾和饿我说过一番话,若是有我们双方能相互合作的话,金人便再难有所作为,现在金人全力攻我们,他们若想要今后不成为下一个科尔沁,应该不会拒绝我们的求助的。至于另外一点,我看过汉人的兵书上有写叫什么围魏救赵,明军根本不必派兵直接来草原,只要攻打女真的领土,就能顺利解了我们的困局了。”

“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但是该怎么说服汉人同意出兵帮我们呢?”

“这个就交给女儿吧。只要我们科尔沁的勇士们能在草原上挡住女真人的几次进攻,等到明军真的出兵的时候,金人就只有退兵而走了。我想事不宜迟,趁着现在女真人还没到我们的附近,形成包围之前,我们就该先出兵阻拦,而我也该赶去向汉人求助了。”

“好,那我们科尔沁的安危就全交给你了。”宰桑。布和在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这一日,在三十多名科尔沁部落中最英勇善战的战士的保护下,大玉儿离开了部落往南而去,她要前往辽东,寻找当日和自己有着约定,又与自己有着一夕之缘的男人——唐枫。可怜的大玉儿,因为双方之间没有任何联络方式的关系,直到现在尚不知道一直让她记挂在心的唐枫早就离开了辽东了。

《文》另外一方面,在宰桑。布和的授意下,族中最精锐的人马组成了十支千人的骑兵队伍,远离部落所在地,前往金军来的方向进行袭扰,希望能够起到延缓对方进攻自己的作用。

《人》这次金军直杀进草原的深处,可以说是长驱直入。那些蒙古草原上的部落,或是完全没有想到金人会攻来,或是在一听说金人大举进攻就吓破了胆子,只是象征地抵抗了一下,就让金人掠夺了自己的财物,杀了自己的人而去。这大大地增强了金军上下的士气,什么成吉思汗的子孙,什么黄金家族,现在在金人将士的眼里根本什么都不是。

《书》这一路的顺利,也让皇太极原来郁结的心情好了许多,虽然将要对付的是和自己有着不浅关系的科尔沁部,但和自己的汗位以及大金的未来比起来,他们就微不足道了。想到或许经这一次之后自己的地位也会有所巩固,皇太极就更希望能快些杀到科尔沁的领地了。

《屋》金军上下都弥漫着自以为是的想法,再加上一路突进没有敌手,军士们自然就有了骄纵之心,全不将任何的蒙古人放在心上。晚间扎营的时候,也是如外出游玩一般地草草布置几个人手,全不多加准备。当科尔沁部的突击队伍小心翼翼地接近金人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场景。

在知道了金人如此大意之后,这第一路正面发现金人行踪的科尔沁骑兵队长贺哲根心中大喜,当即就下令趁夜对金人的大营发起攻击。虽然他们只有一千人,但是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他们想要突袭一处营帐后再远走还是很容易的,即便对方兵力是自己的几十倍。

随着一声声的呼喝声响起,一千精骑如风一般地掠过了草原,直杀进了一座金军的军营。那营外守夜的金军将士都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被雪亮的弯刀割下了头颅。一千骑兵冲透了这一边的营帐,见人就杀,不过转眼间就已经斩杀了上百名金人将士。

等到被惊醒的金军各帐的军士们拿着兵器,骑上战马赶出来的时候,那些偷袭者已经逃得远远的了。金人想要追击,奈何双方的马上本领是半斤对八两,已经拉开了距离的敌人是很难追得上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先严守门户,等到进攻科尔沁部时再报这一箭之仇。

金人的噩梦从这个夜晚就开始了,只要他们稍有放松,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向,就会突然出现一支千许人的骑兵队伍向他们发起突袭。虽然之后的几次突袭所造成的伤害没有第一次那么的大,但是这却严重地影响了金军的士气,他们时时都要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一路蒙古骑兵。这也拖慢了金军进发的脚步,为了防止科尔沁人在半道上又设下什么埋伏,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向前进军,不敢再如前面一般只是一味求快了。

趁着金军的脚步被拖慢的时机,科尔沁人也在为之后的大战作着准备。虽然草原上没有任何的防御工事,但因为天气寒冷的关系,他们还是用沙石和坚冰造出了一座座坚固的城墙,虽然这些工事究竟有多大的用处还不知道,但是却已经让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安心不少了。

经过一路来吃尽苦头之后,金兵终于踏进了科尔沁部落的属地,但是他们原来想要进行的报复却并未能如愿,因为在他们面前出现的不是一片平坦的草原和连绵的蒙古包和牧民,而是一座座的坚墙,虽然那比不得明军的防御工事,但是却也足够让金人头疼的了。

不过一路来所积累的怒火终于胜过了谨慎小心,在只是草草地准备了一天之后,金军就对这些简陋的工事发起了进攻,他们要用敌人的生命和鲜血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和浇灭自己的怒火。但是科尔沁人却不会束手待毙的,一场大战就在草原上展开了。

在草原大战刚起的时候,在三十人护送下的大玉儿终于来到了大明的土地之上,她记得唐枫曾提到过宁远,就直往宁远而来。不过在他们来到宁远城外的时候,却被守城的军士给拦在了外面。因为他们的一身打扮怎么看都不是大明的子民,吃过金人奸细之亏的明军将士,怎么可能让这些可疑的人进到如此重镇之中呢?

第465章    进城之前

现在虽然不是与金国交战的时候,但是宁远作为辽东极重要的边防城池守备一样很是森严。每一个进出城门的人都要被仔细搜检,以防有心怀不轨的金人探子混进城去做出什么事情来。那些看着就不是大明百姓的人想要进城更是要被严加盘查,所以当大玉儿一行来到城门前时,一看他们的装束,就有军士上前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你们是哪里来的人,来我宁远所为何事?”说话间,因为看出他们有不少人,已经有更多的兵丁看了过来。

这些骑兵并没有怎么和明军接触过,也不懂得汉人的言语,见自己被人给拦了下来,后面的明军将士还直往自己这里看,顿时就有些紧张了,他们的手不自觉地就握上了腰间的刀柄。

“你们想做什么?”看到了他们的动作之后,为首的一名伍长急忙叫道。

看出了明军的担心,生怕他们会起什么误会,大玉儿忙用最纯正的汉话道:“这位军爷,我们不是奸细,只是有要事要进城去。”

“嗯?”见这个怎么看怎么不是汉族女子的人开口说了汉话,那伍长也是一愣,但随后又是一声冷笑:“谁不知道你们这是要进城去啊。至于你们是不是奸细,可不是你们自己能说了算的。你们身上可有路引啊?可有我辽东地方官府的身份证明啊?”

“这个却是没有。”大玉儿一摇头道,他们才刚刚从草原上出来,怎么可能有那些呢?

“既然什么都没有,我宁远城可就不能放你们进去了,谁知道你们是不是建奴的密探啊。”伍长说着一摆手道:“看你们还算规矩,就不为难你们了,你们赶快离开吧。”话虽然说得好听,其实是看着对方人强马壮的自己这点人手不够才会这么大方的。

“啊?你不准我们进城?”一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大玉儿可就有些不高兴了:“我们千里迢迢地来到宁远,正是为了给你们的唐大人带个消息的,若是这个消息唐大人听不到的话,他责怪起来可就只有你负责了。”到底是学过一些汉人的知识,她懂得如何利用人的弱点。

果然,听大玉儿这么一说,那原来就要回身的伍长脚下就是一顿,看向了她道:“什么消息?还有你所说的唐大人又是哪个?”

“怎么,你们宁远有许多姓唐的大人吗?”大玉儿并没有回答对方的第一个问题,而是直接拿出了唐枫做开路先锋:“我指的就是唐枫啊,他不是你们宁远城的其中一个守将吗?几年前,我还曾救过他的性命呢。”

“唐枫……唐大人……”那伍长露出了古怪的神色,半晌后才嗤笑道:“我就说你们这些人很是古怪吧,现在总算是露出马脚来了。唐枫唐大人并不在我宁远,也不在辽东。你想要找个进城的借口也找个好点的,居然找了这么一个错漏百出的借口。”若是换了几日前,以宁远守军已经有所改变的情况看未必人人知道唐枫,但现在随着京城倒阉的成功,唐枫已经被整个辽东的将士们广为传诵,还真没有不知道他是什么人的兵士。一听对方居然连唐枫在京城而不在辽东的情况都不知道,这让这名伍长更不能相信他们了。

“什么?他已经不在辽东了?”大玉儿闻言也是一惊,要是唐枫不在了,她就不知道该找什么人帮忙了。一想到自己的族人可能会就此被金人给屠杀了,大玉儿就是一阵焦急:“既然他不在,你就让我们去见见你们城里最大的那个吧,我们要重要的消息要说与他知道。”

“哈,你们还真是异想天开,已经露出了马脚还想着见我家大人。”那伍长一面说着,一面已经看到了有支百人数量的骑兵队伍巡视了过来,便忙向人打了个眼色,自己则后退了几步,然后才道:“不过只要你们束手就擒,或许我们袁大人是会让你们见他一面的。”

他的话音一落,已经得到传信的那队骑兵就以最快的速度奔了上,将那三十名蒙古骑兵围在了中间。一见这架势,众蒙古骑兵刷地就拔出了钢刀,满是敌意地看着那些明军将士。大玉儿一见双方就要动上手了,忙喊道:“不要动手,我们真的不是什么奸细,这次来真的是有一个重要的消息传与你们知道的。”说着又用蒙古的语言喝令那些骑兵收回钢刀。

虽然看出了他们没有反抗的意思,但是那些守军却不敢掉以轻心,依旧小心翼翼地看着那些人,同时也有那机灵的已经跑回城去,请上面的将领定夺了。

宁远城的指挥所中,袁崇焕正看着一幅如今辽东及金国的地图,身边则是祖大寿等几名部将。在几日之前,潜入到金国探听消息的探子就传来了消息,说是金人之所以不在如今这个时候发兵南侵是因为他们已经出兵去袭击蒙古人了。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就有人提出这是大明反击金人的好机会。不过,因为顾虑到这可能是金人故意设下的圈套,所以袁崇焕他们才会一直举棋不定。现在他看着这幅地图,就是想着自己能不能派一支军队打一处金人的城池试试。

正当袁崇焕看着地图,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出兵,如何见势不妙后退回来的时候,一名军士已经到了堂外喊道:“启禀袁大人,城门处来了几名形迹可疑的外族之人,口口声声地说要见唐大人,已经被我们的人围了起来。因为他们说有重要的消息传与大人,我等不敢专擅,特来请问大人的意思。”

“嗯?”袁崇焕被人打断了思路有些不快,但随后便听清楚了对方的话,便问道:“他们说要见本官?怎么还捎带上了什么唐大人了?”

“是这样的,他们开始时说是要见唐枫唐大人,因为小的们都知道唐大人已经久不在辽东的关系,所以才会看出他们的不妥,将他们围困了起来。他们这才改口说要见袁大人。”

“哦,这倒的确有些怪异了。若对方真是金人的奸细,怎么会犯下如此大的疏忽呢?走,带本官前去看看。”因为他们提到了唐枫,这让袁崇焕有些好奇。

待到袁崇焕来到城门处的时候,这里的气氛已经更加凝重了,那些明军的骑兵一个个的都不断地催马在那三十名蒙古骑士的周围打着转儿,在蒙古骑兵的附近还掉落了几把刀。却是在刚才,有几名大明的军士贪功冲了一下,却被这三十名科尔沁部中最精锐善战的骑兵给打得大败,连兵器都掉在了地上。好在这些蒙古人得了大玉儿的示意没有下重手,这些战败的人才没有受什么伤害,不过这也帮了他们自己,若是真下了杀手的话,只怕明军就可能以乱箭将这三十人射成刺猬了。

大玉儿看着周围的明军越来越是不善,心里也越发的紧张了,她也开始后悔了起来,在完全没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自己贸然前来,这下可就真的麻烦了。不过这个时候即便她想先离开怕也是不行了,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在这里,看这里的官员会不会出来相见。

袁崇焕出来看到这个情形,眉头就是一皱,他是为宁远的守军如此不济而感到懊恼,对方只得三十骑,就已经能给他们这么大威慑力了,要是来三万人的话,宁远城可就危险了。收敛了一下怒气之后,袁崇焕才拍马上前,来到了大玉儿等人的不远处才止步说道:“本官袁崇焕,便是这宁远城文武之首,你们有什么事情要说与我知道啊?”在他开口的时候,一些骁虎骑已经上前将他护在了身后。

大玉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