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悍神农-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瞬间的感动,好多年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了,这么多年来刘宇没有奢侈过,可是从来不差吃的,这个小朋友竟然把仅有的一碗粥给自己。
刘宇拿筷子在碗里哗啦了一下,这是一碗中等的粥,有小米和少量的黄豆,如果有主食喝这粥或许不错,可是如果没有主食喝这粥肯定不行,用不到半夜就饿了。。。。
第533章 真的贫困
“没有菜吗?”刘宇发现每人只有一大碗粥,其他的物件已经没了。
李清早的脸色也有些不好看,忙说:“平日里有咸菜的,今天吃完了,新的咸菜过几天才会来的。偶尔做的一些好吃的也是几个城里来的老师他们自己出的钱,主要是分给生病的孩子。”
刘宇默不作声,脸色有些阴沉。这些孩子们看样子都饿了,但是为数不少的孩子喝了一半还留下了一半,就不再喝了。
“为什么还要留一半啊?”刘宇忍不住问。
小学生虽然不懂事情,但是也感觉到事情有点对劲,看看校长不敢说话,这个胖校长平日里对他们还是很好的。
李清早无奈的说:“留下一半的那些孩子都是家里比较穷的,吃不起早饭的。原来他们都是把晚上的一顿饭吃了,要等到第二天中午吃一顿正餐,我怕这样孩子们饿坏了,所以就让他们留下了一半。”
刘宇有些无奈:“你的工作很到位啊?”
李清早的脸上立刻挂不住了,傻子都能听出了,这是上级领导对她这个校长不满意了。
“是,是我做的不到位。d衙门该拨付的钱都已经拨付了,中午一顿饭还是不错的,馒头、菜都有,偶尔还能吃上点鱼虾。只是这附近都是穷村子,种粮食虫害严重,好不容易熬到秋天,野兔野猪能把快收的粮食吃掉一半。一亩地也就是二百来斤的粮食。今年情况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数的农民都已经种上了土豆和红薯,收成比其他的强多了。只是毕竟是第一年,大多数的收成都要留下来作为种子。前段时间有个商行送来了五十个南瓜,给孩子们做早餐吃了五六天呢。你看看他们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咱们再去其他的教室。”刘宇说。
众人又在其他的几个教室转悠了一圈,低年级的孩子们就更加的惨了,都是小碗粥。有些孩子衣服破的厉害,流着清鼻涕,精神状态很差,这样的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能用心学习?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刘宇是不信。
“这里的情况怎么这么差,也太离谱了吧。”刘宇去过贵阳郡的那些深山里,虽然也贫困,但是饭总是可以吃饱的啊。学校里的孩子们不会挨饿,孩子们都这样,他们的家里什么样子可想而知了。
张学存的脑子里现在正在剧烈的斗争着,一边想着尽量别提这些贫困的事情,另外一种想法就是把锦州农村存在的大量问题和盘托出了,这样虽然风险比较大,但是说不定农村能获得大量的扶持,从此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呢。
张学存思考再三还,要知道他可是见过刘宇的直升机的,那玩意一飞什么地方看不到啊,更何况他很清楚地方上的这些情况瞒着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我就是实话实说吧。锦州的小学这里不是最差的,更偏僻的地方小学孩子们的裤子都是孩子们借来的。
客观情况总是很残酷,锦州人口不少,但是面积更大,自然形成的村子弊端很大,没有规划,很乱很小。耕地更为分散,这里一块那里一块的。四周都是大山和森林,野生动物多的要命,百姓们虽然从这些野生动物上获得了不少的利益,单也吃了很多的苦头。这点刘宇深有体会,在乱石山种庄稼的时候,尤其是到了要秋收的季节每隔不远都要派人看守着,不然来一群野猪,几亩地这一年就白忙活了。地方上还有一些豪强贵族,虽然不敢像以前那样欺压百姓,但是总有骚扰。
至于新推广的这些高产作物在锦州很适应,产量也比普通的作物高。可是总需要时间,如果彻底的解决百姓的温饱还需要三年时间。其实很多家庭里根本供养不起孩,哪怕是这些孩子每个月就带个十几斤二十斤的米呢,他们家里还指望他们放养放牛、拾柴火挖野菜呢。”
“他们家大人呢,指望个小孩干嘛?”刘宇的一个随员忍不住问。
张学存心理想到,果然是皇帝身边的人,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刘宇道:“连年战乱,农村是主要的兵源地,天下除了咱们不抓兵,还有谁不抓兵。当兵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回到家乡十不及一,孩子们只好干活了。”
“呵呵,我也只是一时没想起来,说道人口问题,冀州的青壮年也是很少的,多是女人和孩子。”那随员说。
张学存又道:“如今天下大势将定,相信用不了三五年的时间北方就能和南方建设的一样,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老弱病残皆有所养。”
刘宇点点头,又和李清早校长一起回到了办公室。
老师们刚刚忙活完,在厨房收拾了碗筷,这才在办公室里开始吃饭,加上李清早才五个老师,门口门房的一共老者是校工,负责打扫卫生和冬天烧炕等等。至于给孩子们烧火做饭就是老师课余时间另外安排几个值日的学生帮忙一起烧饭了。
四个老师正在吃饭,旁边是几个孩子,小脸通红,身体消瘦。
“其实刘先生不用太过担心学生们的营养问题,能他们的家长已经万分感激了。不上课的时候我会去附近的山上抓几只兔子回来给孩子们补身体。”李清早说。
刘宇点点头:“这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没想到这里的孩子们居然有人吃不上饭,饿着肚子上课。我在这里向李校长做个保证,五天的时间,给我五天的时间我回让锦州所有的孩子都能吃上晚饭、早饭。”
旁边张学存非常的高兴,看来自己冒险真是对了,提前把实话说出来。旁边随员小声说:“这,恐怕开支不小,还有就是公平问题。咱们午饭是所有小学生都免费的,晚饭和早饭怎么个供给法?全部供给还是只供给贫困的学生呢。”
“呵呵,这些让陆丞相来定吧。明天咱们再四处看看。北部的这几个州实在太贫困了。”。。。
第534章 再也不用挨饿了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刘宇把锦州贫困村子、了个遍,得出结论,锦州和冀州一样虽然自然条件好,但是由于常年战乱劳动力少,农业及其落后。平常年月还好,稍微的来上那么一点点的天灾**老百姓的日子就是雪上加霜。
三天后,锦州城第,非常的热闹,不仅仅有这个学校的学生老师,更有从附近赶来开会的学生代表和校长,就连附近的百姓也纷纷赶来了,两只表演舞狮子的队伍非常的卖力,从锦州城过来的五百手拿长刀大枪的官兵非常的威武,在四周的路上警戒着,但是并不让百姓回避。
学校门口,李清早校长今天特意穿了一件花格子的衣服,头梳理的很整齐,旁边是其他的学校的老师,旁边是部分学生的家长,大多是些老头老太的,估计都是这些小孩子的爷爷奶奶。
学生们虽然没有出来迎接,但是校门口这么吵估计他们也没有心思读书了。
李清早有些紧张,旁边几个学校的校长更加的紧张,一个校长弱弱的问:“那个,李校长,听说这次来的可是皇帝啊,是真的吗?咱们这穷山沟里,知府大人都很少来。”
另外一个校长不乐意了:“那是以前,自从今年咱们大齐加入大汉以来,知府大人为了推广高产粮食腿都跑细了,好不容易推广了不少的土豆和红薯,可惜管理不当,让野猪糟蹋了不少。”
“什么糟蹋,野猪也是咱们大汉的,你没见猎人们最近打的野猪多肥啊。”
李清早朝他们使眼色,立刻所有的校长都不说话了,不远处的队伍已经到了,先生精悍的骑兵,士兵一个个高大威武,马匹彪悍强壮。手里拿着步枪,身上背着长刀,上面的红色丝绸还迎风摆动,骑兵队伍两旁分开,战马静悄悄的站立,士兵目不斜视。
紧跟着是二十几匹打扮异常漂亮的马匹,当先一匹红色的汗血宝马,马上一人身穿龙袍,头戴皇冠,旁边都是些朝廷大员,有右丞相,户部尚书苏廷方,农业部尚书李永勤、教育部尚书唐小虎,至于锦州的知府就只有陪同的份了,后面跟着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马拉大车。
刘宇看着两旁的百姓,淡淡的朝锦州知府道:“这些都是你搞出来的吧。”
“这都是百姓们听闻陛下来了,自的过来欢迎的。”锦州知府小声的说。
刘宇笑道:“你这拍马屁的功夫还是没落下,以后少来了,还是想想怎么样把锦州治理好吧,你当官最应该负责的是百姓,而不是上官。”
很快队伍来到了学校门口,这种正式场合自然是避免不了三呼万岁的迎接,虽然刘宇极力主张,把跪礼废除了一部分,但是传统和文化的力量很大,这种正式场合,是无法废除这种礼节的。喊过一声免礼平身,但是百姓们都不敢起来,对于皇帝他们是又敬爱又怕,关于大汉皇帝刘宇的传说大家都听说过,可是从来没有见过。
刘宇等人下了马,来到李清早等十多位小学校长前面,刘宇双手一伸,说道:“李校长,众位校长都快起来吧,咱们去学校里谈。”
李清早听这声音怎么这么耳熟呢,大着胆子抬起头来,一看,大吃一惊:“啊,怎么是您,刘先生。”
“是我。”刘宇说。
“不不,是陛下。恕我失言了。”李清早怎么也没想到前几天来的那位刘先生居然会是当今天子,大汉皇帝,号称神农的刘宇。
“众位校长里面请,咱们有的见过面,有的没见过面,不过大家都不要紧张。这次过来是朕来检讨了。锦州尚有吃不上早饭晚饭的学童两万多人,这都是朕的过失,是朕和众位大臣没有治理好天下,让小小的孩童们跟着受苦了。”刘宇不段的朝四周拱手,以表示歉意。这下可不得了,不仅仅众位校长,就连四周刚刚站起来的百姓又从新跪下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天子是一国最高的权利象征,天子从来都是正确的,没想到皇帝过来一看,居然是先检讨,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就算是大家都清楚这是一种姿态,一种表演,可是又有哪个皇帝表演过呢。
刘宇赶忙再次让大家起来,大声的宣布道:“由于贫困小学生生活标准还没有定下来,暂时实行的是,每人每天早上一个鸡蛋、一碗粥、一个馒头、一小碟咸菜。中午是馒头或者米饭管够,蔬菜主要是当时季节常见的蔬菜,周吃两次肉菜,菜汤上要看到油。晚饭是每人粥管够,另外油炸咸鱼管够。”
静静悄悄的,刘宇宣布完之后似乎只听到了大家的呼吸声,没有人说话。当然更不会有人傻傻的出来质疑刘宇的话。
过了有一分钟,欢呼声四起,太好了,孩子终于不用挨饿。
刘宇又道:“这只是暂时的标准,国家免费办学这个策略是永远不会变,但是一日三餐全部包揽了,钱粮上有些吃不消。等候大家的高产农作物种好了,一天管三顿饭可能就会慢慢的没了。
一个舞龙的年轻人,看样子有二十来岁了,大声说道:“陛下,陛下。俺们乡下人没文化,但是都不傻,心理有本帐,朝廷把俺们当人看,俺们就把朝廷当爹娘供着。啥也别说了,陛下以后看俺们的表现吧,我二狗子别的本事没有砍柴火还是有一手的,今年冬天我会给一个小学提供全部的柴火。”
另外一个猎人摸样的人说:“我会经常把打到的兔子免费送给学校,让孩子们吃上兔子肉。”
“大家的做法都很好,朕也很支持,只是不要为了做善事耽误了你们的本职工作。最大的善事就是做好你们本身的工作。工作做好了给国家缴纳了赋税,国家才有更多的钱来为大家服务。”刘宇说。
孩子们听到了这个消息早就从教室里冲了出来,再也不用挨饿了。每天可以吃饱饭听课了,原来上学这么美好啊。。。。
第535章 知识的重要性
刘宇的一席话让大家非常的高兴,尤其是到场的几个乡绅富豪更是非常的高兴。随同的一个乡绅大着胆子问:“陛下,真的不会有强制的摊派,让我们做善事了吗?以往每到灾荒年月都会有衙门前来募捐,都是半强制的,不交不行。”
“以后不会了,而且正在制定的大汉律法规定朝廷各部门、地方各衙门都不得进行组织捐款,所有捐款都是民间慈善组织进行的,任何强制捐款按敲诈罪论处。只需交纳了规定的税款没有人能够动你们家的一分一毫,皇帝都不行。”刘宇郑重的说。
刘宇说的这话让旁边跟着的报社记者给停下来了,后来天下时报上刊发文章,说根据陛下透露,正在制定的大汉律法规定了私人财产崇高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剥夺他人合法财产。更不会有强制募捐行为发生。这消息一出,让本来还担心会被捐款的富豪们松了口气,让大汉的愈加容易的被全体国民所接受,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李清早校长在前面引路,把众人请进了学校,原本宽敞的学校忽然间拥堵了起来,办公室自然是不能进了,大家只好在操场上,那里安放了一些木头椅子,李清早校长接到通知知道皇帝来视察,闹心的一晚上都没睡着,连夜从几十里外把家里的几把太师椅、梨木的桌子般了过来。
接下来的事情比较程序话,像正常的大人物下来视察一样。刘宇讲了几句话,其他的人讲了几句话。最后才右丞相陆文机把每个学校应该得到的粮食、咸菜等等清单给了这些校长。这是首批三个月的物资,恐怕过年的时候学校也不放假了,因为部分孩子本身就是孤儿,回家去还不如在学校好呢。
这些批物资数量不小,以大汉目前物资储备还是有点费劲的,原本没和大齐合并之前物资可是相当的多,今年一年赈济北方灾民、耗费巨万。户部库房里的物资堆积成山,可是那是战略储备,首要供给军队和预备兽人入侵的物资。这批调运的物资都是刘宇自掏的腰包,从环宇大商行旗下调集的物资,大米一千万斤、咸菜、咸鱼、海带等等大批大批的物资。
前来凑热闹的一个伐木场的老板,叫做木通的大胖子跑过来凑热闹,这人嗓门也大,人也大胆,高声问道:“我叫木通,看树木卖钱的。那个唐尚书啊,你是管教育的,我有些不明白啊,能问你个问题吗?”
“呵呵,你问吧。”当年那个想出书,想出名的人,如今已经是非常的成熟,掌管着全国的教育工作,可谓是位高权重。
“也没啥,我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孩子们一定要读书呢。咱们大汉这么多的孩子,读书了自然不可能都去当官吧,那样遍地是官了。大部分的孩子还是要从学校里出来回到农村来,要么种地,要么养猪,或者像我一样天天砍树,卖树赚钱。”
唐尚书点点头:“这个问题问的好啊,咱们的报纸和收音机里天天都在宣传孩子们为什么要读书。今天我就再给大家说说,其实学校里进修的都是日常中用的东西,前人给咱们用文字和书本记录了大量的文化积累,都非常的有用。比如木老板,你砍伐木头是怎么卖的?”
木通道:“刚刚开始的时候论斤卖给家具厂,后来发觉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就是木料不一样,卖的价格自然就不一样。”
“这就对了,伐木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复杂的。树的品种不一样,他们的重量就不一样,用书本里的话就叫做密度。砍伐下来的木头要计算他的地径和长度,这样才能确定他够什么材料用。你如果你砍伐了一颗大树,能做船板或者大梁你自然不会当做普通的材料卖掉,这就是需要你对各种树木的材质和用途有一个了解,这也是学问,也是一种能力。再比如你卖十根木头,一根木头十个铜币,那十个多少钱?这又是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不知道你们那里谁在算账呢?”
木通挠挠头:“我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学过一些简单的算术,小的生意还是能算的。如果大量买卖就要请账房来算了。”
旁边众人大笑:“木老板,这回明白上学有啥用了吧。”
唐尚书继续说道:“学生们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学到的学问将是受用一生的,比如写信、比如算账,比如看日历看报纸,知道一些基本的学问。咱们贫困实际上很大的原因就是贫困,你们没有学问,你们不知道怎么做生意,就连种地都没有规划。只是出于天性随便的种,这样是难以获得大丰收的。”
唐尚书长的白白净净文质彬彬的,他这说老百姓种地不太会种地立刻有人反对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说:“谁说我们不会种地啊,我们知道春天播种,夏天锄草施肥,秋天收获。”
旁边李永勤过来说:“老人家,你说哪只是最基本东西,这也是学问,不过这都是你积累了很多年才懂的,娃儿们在课本上几天就学会了。我问你几个简单的问题,你种了大半辈子地了,冬天能种出青菜来吗?懂得春天怎么防控蝗虫吗?”李永勤那可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打官腔他不懂,不会,但是说到种地,可谓是头头道,短短几句话啪啪的一说,这老农登时心服口服。没别的,种地也有很高的技巧,自己几十年都没掌握的东西,让别人几句话给点破了。比如老农说他田里害虫多,每年都有。李永勤说,秋收后,地还未冻住的时候翻耕一遍,这样第二年害虫就会大大的减少。至于其他的什么大棚种植、温室栽培他们都给听天书一样,根本敢相信,但是恰恰这就是现实。在东面的辽东,那里就有着许多的温室,冬天照样种出蔬菜来。。。。
第536章 日落长安
锦州情况算是个特例,因为锦州地处边陲战之地民风彪悍历来是兵源之地,所以劳动力少。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和辽东那里同样的问题,受野兽的袭扰。锦州一带的村子大多都是地广人稀疏周都是茂密的树林,野兔、野羊、野鹿、野猪都会祸害庄稼,以至虎狼也都会祸害牲口和人畜。
刘宇和陆文机等等众人再锦州給小学生们送完了粮食,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调研。结合各方面的情况,锦州这一带农业农村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自然村合并,三五十户的村子在自愿的基础上五六村子个合并到一起,修建围墙,预防兽害。至于田地里参考西南农场的经验,在夏秋季节每隔不远就留下一个人看守着,既能更好的维护庄稼又能驱赶野猪等等大型的野兽。
第二是改变种植结构,在保持小麦和大豆播种量的同时,大力推广土豆、红薯和玉米。锦州黑土地异常的肥沃,一旦高产作物推广开来根本就不会缺少粮食。
第三是鼓励工商业,让锦州百姓能够在农闲的时候找一分零工,也算是提高了收入。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最少也要两年左右才会见效。只是有了西南和辽东开发成功的经验锦州这里也不算什么难以治理的地方。
至于冀州、豫州两个州也是贫困落后的地方,但是开发的时间长,土地资源丰富,村落形成的历史也较为久远,商业发达。只需要高产农作物推广开来当地百姓的生活将获得很大改善。
就在刘宇率领着一大帮文臣武将在锦州调查的时候,西北大秦帝国都城盛世长安城正弥漫在硝烟战火中。
长安城,大秦的国都,用巨大和繁华来描述这个城池丝毫不为过。四面城墙,长达八十于里,城墙高十六米,修有坚固的箭楼和塔楼。每面城墙有三座城门,共计十二座城门。城内人口多达三十余万,加上皇城驻军不下四十万人口。附近卫城更有数万兵丁,如此严密的防守,就算是最善于战斗的匈奴到了也只有望城兴叹的份了。虽然大战将近但是城里城外来来往往的商人依然很热闹。
皇城在长安城中的北部,可谓是城中城,修建的异常奢华,终究经历了数朝代的修整,其奢华程度远比神都城和青州城修建的皇宫。大秦帝国建立后又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进行了重建。
黄昏了,皇城笼罩在一片夕阳中。金碧灿烂的秦砖汗瓦在夕阳的余辉中愈加的灿烂。天慢慢的冷了,终究已经是十月份的天气了。街上的行人们开始准备回家了,因为大汉在攻打秦国,一到了晚上要实行宵禁的,谁也不愿意当作奸细当街砍头的。
咚咚,咚咚。皇城最高大的钟楼上面,那巨大的时钟敲响了,这是表面天快黑了的钟。秦国的钟比不了大汉帝国的钟,他们这里的钟都是人工敲的,没有什么准确的计时。原本大汉帝国生产的钟在秦国销售的很好,可是大秦极力反对汉货,弄的一些有钱人家买了一些好东西也能偷偷的用,不敢正大光明的拿出来展示。
未央宫,这里是整个皇宫最奢华的所在,这里是大秦皇帝,吕长平的居所。只是最近她很累。这个刘宇的同行,和刘宇有着本质的不同。打小她就出生在皇宫,亲眼目睹了一起又一起的宫廷争斗,对权力有着极大的野心。同时她的手腕也是异常的狠毒,不然也不会当上了大秦帝国的第四任女皇。在男权的时代,一个女人想当皇帝,那可是相当难的。
龙书案后面,吕长平读了一封又一封的奏折,手中的毛笔不时的批示着。这是她上任这几年来最大的考验。前几年刚刚好是个缓和,刘宇一统了大越,元气尚未恢复,暂时无实力北顾。但是现在国情不一样了。西部楼兰一带有兽人开始入侵,虽然大多数的朝廷大臣都不主张派兵出击,因为大秦国力下降的厉害,派出十多万的大军西征,留守的士兵就少了。他们以至说,楼兰、月氏、大宛等等都不是大汉国土,不用管兽人进攻了。
可是吕长平是何等的眼光,力排众议派出了大军西征,这是一个多么英名的决定,如果不管不顾兽人的进攻。以西部数个国家的实力根本无法对抗兽人,原本兽人远道而来,没有根基,现在占领了西部几个国家,获得大量的辎重和补给,那岂不是会把战火烧到大秦的国土上来。大秦这么多年够苦的了,十年前,大秦以一国之力对抗大越、大齐的两国联盟,战火纷纷,杀的昏天暗地的。虽然没有失败,但是国力耗损,士兵阵亡都很严峻,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妇女在种地了,原因无他,男人们战死了。
暮鼓敲响了,惊动了正在批阅奏折的吕长平,她抬起头看了看透过窗户射进来的夕阳余辉,低低的叹道:“又是一天啊。”
“陛下,请用茶。”旁边一个高挽发髻的丫鬟把一个精致的茶杯放到了桌子上面。杯子里茶香扑鼻,温度刚刚好。这是吕长平的习惯,批阅完奏折就要喝茶。
吕长平喝完茶,轻巧高挑的身躯一动,快速的站了起来。
“朕要洗浴,既可准备。”吕长平说道。
旁边的丫鬟有心提示要吃过饭才能洗浴的,可是思考了半天愣是没敢。傻子都知道陛下最近的心情很蹩脚。
未央宫里设备非常的齐全,旁边就是吕长平的休息室,那里开辟出来了一间巨大汤池。全部用各种精巧的石块磊成了野外的容貌,里面是热气腾腾的水气。这水可不是烧的水,而是温泉里的水。
吕长平在侍女们的扶持下来到了温泉旁边,悄然退去了宽大的衣衫,一对达到E级超级大白兔出现在空气中了,淡淡的体香在空气中传播。这就是大白兔奶糖的味道?。。。
第537章 兵进华阴县
两条细长圆润的长腿,又白又嫩,完全是手艺最高的工匠用汉白玉雕刻出来,恰恰又白里透红,美的让人心跳加快。一双秀美的脚丫,每一个脚趾都好像稀世的真品。吕长平也很满意身上这美丽的肌肤,双手从身上滑过。一寸一寸的。侍女已经把玫瑰花瓣洒满了汤池,热情缭绕着。吕长平轻抬美足美美的泡在了温泉里面,她是皇帝,可更是女人。没当皇帝之前总想着当皇帝,当了皇帝才发觉当皇帝的累,天下最累的工作,权力与义务并存。
吕长平闭眼假寐,惬意的享受着这份清闲。
未央宫外,一身戎装的御林军统领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陛下呢,急事。”御林军统领负责皇宫安全,他是接到大将军命令来給陛下传信的。
“陛下在没在书房,你稍等会吧。”
“这,这。这可怎么办?”刚才他是着急晕头了,现在一看时间立刻就明白了,现在正是陛下泡温泉的时候。御林军统领可是男的,男女有别,他可不敢闯,不然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你们去通知一下啊。”统领对门口的两个侍女说。
两个侍女哪里敢啊,这几天皇帝陛下心情很蹩脚,一旦激怒了那可是了不得的。
“稍等一会吧,陛下应该很快就出来了。”
正在这时候,门口传来一声严肃的声音:“慌慌张张成和体统,还是将军呢。就算天塌下来也要保持风度。”
“是,陛下教训的是。”御林军大统领赶忙行礼。
吕长平明显是刚刚洗浴完毕,头发还为干,立刻转身进了御书房,大统领弯着腰,低着头进来了。
“什么事情?”吕长平坐到了椅子上面,慢慢的问,她的心里早有预感,指定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天塌下来也要镇定,作为皇帝,她是大秦的主心骨,如果她乱了,那大秦完了。
“刚刚吕大元帅来报,说汉军前驱六万骑兵从并州出发,一路丝毫没有遭遇到任何的低于的,眼看就要到华阴县了。”
长平悄然的点点头,汉军的这六万大军把秦国东部的那些个土地城池几乎全部給占领完了,更为可气的是这六万人几乎没有任何的丧失。清理完长安周边的城池之后反而不着急了。就像一只猫,不断的围着老鼠转悠,就是不上来咬。
华阴县是长安城东面的门户,华阴县再丢,长安城就完全赤果果的暴露在汉军面前了。
“去吧,告诉吕大帅,朕相信他,让他放手打吧。”吕长平道。
林军大统领慢慢的退出去了。
华阴县城东面,汉军大营,这里是骑兵第二军团和骑兵第三军团六万大军集结的大营。这次灭秦刘宇一共只调集了两个骑兵军团,一个炮兵军团。还有空军第一军团。
真正出力的是洪山雄的第二骑兵军团和孙伏虎的第三骑兵军团,洪山雄为主帅,孙伏虎为副手。至于李大力的第一炮兵军团,因为火力太猛,只能殿后了。
骑兵军团大营里,严密防守的大帐篷内,洪山雄和孙伏虎看着沙盘,你看我,我看你的。几个参军也在那里嘀嘀咕咕的。
“秦军在这个小小的华阴县密布了不下于三万的士兵,恰恰又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让人琢磨不透啊。”孙伏虎叹惜道。
“是啊,他们防备森严,情报处的密探折了五六个了。咱们军中的探子也不过是远远的观察,空军侦察没有发觉什么异常,但是我就不相信了,如果没有防备他们会这么安祥的呆在华阴县城。一个巴掌大点的城池,真以为三万人就能防守住。”洪山雄说。
旁边参军提议:“申请空军协助,轰炸华阴县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