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伪君子-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围住女子的四人警惕地四下张望,确定了四周没有埋伏,只有女子一人之后,四人的心同时下沉。

不是猛龙不过江,这女子敢孤身一人找上门来,要么是这女人是傻子,主动送肉饲狼,要么是打心眼里瞧不上他们这几号货色,一手翻覆间便能将他们收拾了。

四人虽然脑子不大灵光,但至少颇有自知之明,扪心自问一下,觉得自己这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模样,但凡女人眼睛没瞎的话应该不会瞧上他们,那么眼前这个女人显然是来者不善了。

久经江湖风浪的四人眼里可没有男女之分,这种时候装绅士就是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了。

一句盘海底的江湖话都没说,黑脸汉子闷不出声,手里却挽出几朵绚丽的刀花儿,一道雪白的匹练无情向女子斩去。

女子咯咯一笑,不慌不忙往后退了一步,纤手轻抬之间,一支闪烁着冷幽寒光的利箭从袖中射出,一声闷哼之后,黑脸汉子挥出的那道刀光离女子不足一尺便戛然而止,钢刀落地,黑脸汉子痛得额头冷汗直冒,右手手腕却已被利箭射穿。

“你们真粗鲁,小女子只想借宿一晚,诸位好汉不答应也就罢了,为何如此不懂怜香惜玉,一个照面便打打杀杀呢……”

其余三人见大哥吃了亏,不由大怒,扬刀便待朝女子劈去,接着三人面色大变,他们忽然发现自己全身失去了力气,别说抬手,连刀都握不住,锵锵几声脆响,三人的刀已掉落在地。

四人脸色愈发苍白,脸上浮出一抹绝望。

果然不是猛龙不过江,仅仅一个照面,久经江湖风浪的他们竟全部着了道儿。

“这位……女英雄,我们四人自问与你无冤无仇,不知女英雄何故如此?”黑脸汉子捂着受伤的手腕咬牙问道。

女子依然笑得艳若桃花,可语气却带着几分比冰雪还冷的寒意。

“无冤无仇?咱们结的仇可大了……”

第671章 京师暗战(下)

刀俎在夜色里绽发寒光,鱼肉在雪地里奄奄待宰。

四人像四条死鱼瘫软在雪地里,绝望地注视着蒙面黑巾外露出的一双冰冷的眸子。

唐子禾的声音很遥远,如同地狱黄泉里飘出来。

“我知道你们是谁,北直隶文安县刘氏兄弟曾经聚众为盗,霸占官道山林近百里方圆,洗劫过往行客商旅,后来刘氏兄弟被杀,手下近二千响马一哄而散,各自谋生,若我没猜错的话,你们曾经便是刘氏兄弟的余孽,对吗?刘氏已死了近两年,你们倒真有出息,不仅干起了老本行,连刺客的活儿都接了,不但如此,居然敢刺杀当朝国公,果真是亡命之徒,刘氏兄弟能有你们这样的好手下,想必定能含笑九泉……”

黑脸汉子愈发惊疑,颤声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对我们的底细如此清楚?”

唐子禾咯咯笑道:“当然和你们一样是江湖人,蛇有蛇道,鼠有鼠道,江湖人自有江湖道,厂卫找不到你们,是因为他们不在江湖中,而我要找到你们,易如反掌。”

黑脸汉子忽然明白了什么,惊道:“你为秦堪而来?”

唐子禾叹道:“不然你以为我来请你们吃饭喝酒么?”

黑巾下的美眸忽然变得比刀更锋利,紧紧盯着黑脸汉子,唐子禾冷冷道:“我的脾气不大好,耐心更不好,所以我现在问什么话你们最好不假思索答出来,否则你们可就应了那句老话,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

一旁瘫软在地久不出声的刀疤脸冷笑道:“用些江湖旁门伎俩把咱们兄弟放倒算什么本事!兄弟们栽便栽了,要杀便杀……”

刷!

一道雪白的刀光掠过,又飞快窜回唐子禾袖中,快得连她那柄刀刃是何模样都没看清,而刀疤脸的脖颈处却多了一条红线,红线越裂越大,嘶嘶往外喷着殷红的鲜血,血滴落在雪地上犹自冒着热气,刀疤脸瞋目裂眦瞪着唐子禾,身躯摇晃几下,重重扑倒在地气绝而亡。

一言不合便取人性命,活着的三人惊呆了,傻傻注视着雪地上刀疤脸犹自垂死抽搐的身躯,一种比死亡更恐怖的绝望笼罩心头。

雪与血交映,形成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唐子禾捂嘴咯咯娇笑,眸子里看不出一丝火气和杀意,仿佛地上死的那个人与她丝毫关系一般。

“都说女人喜欢骗人,可我却不一样,我从不骗人。早说过我耐心很不好,为何你们就是不信呢?”唐子禾喃喃自语,蛇一般阴毒的目光却已盯在另两名汉子身上:“你们两个,是不是也要留几句狠话,撑一撑自己的面子?没关系,说吧。”

两名汉子面如土色,互视一眼,讷讷道:“我……我……”

唐子禾轻叹:“如果说不出撑面子的狠话也不打紧的,现在我问你们,你们当街刺杀宁国公是受何人指使?”

看着战战兢兢脸色苍白的三人,唐子禾的笑容愈发妖魅:“虽然我刚才在外面听到‘兵部曹大人’这几个字,但我还是希望各位好汉再说一次,说详细一点,这样比较有诚意,你们觉得呢?”

一名汉子硬着头皮咬牙道:“这位女……英雄,既然同是江湖人,所谓杀人不过头点地,你何必咄咄逼人太甚……”

刷!

话没说完,唐子禾袖中忽然又掠出一抹冷幽的白光,仿若流星般在那名汉子脖颈处划过,汉子圆睁两眼静默片刻,鲜血很快从脖颈处喷洒而出,随即重重扑倒在地。

活着的两名汉子显然没想到这位艳若桃李的女子竟如此心狠手辣,拿他们当鸡鸭一般说宰便宰,二人看着血泊中的两具尸首,瘫软无力的身躯情不自禁剧烈颤抖起来。

连杀两人的唐子禾似乎也不大喜欢充斥在空气里的浓浓血腥味,皱眉捂鼻退后了一步,一双勾魂的美眸斜睨着二人,笑道:“忘了告诉你们,我问话的时候喜欢直接听答案,不喜欢听废话,有人若拿废话搪塞我,我只好切断他的脖子让他闭嘴了,好吧,咱们忘了刚才不愉快的一幕,重新开始我问你们答的游戏,命只有一条,你们可别拿自己的性命当儿戏哦……”

活着的二人再也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心理压迫,终于崩溃了。

“我说!姑娘你问什么我说什么,求你别杀我……”

※※※

正德四年正月初四,浓浓的年味仍在空气中弥漫,天下百姓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天津东港却有八艘战舰悄无声息地下了海,每艘战舰上列装四十二门新式佛朗机火炮,舰体外的木制隔板打开,黑幽幽的洞口里探出数十个散发着淡淡杀意的炮口,狰狞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尽管四面楚歌,秦堪的意志仍被下面忠心的属下矢志不渝地执行着,八艘战舰正奉秦堪的指令,穿过渤海海湾,向孤悬于海外的若干海岛驶去,它们的目标,将直指倭寇藏身的每一处岛屿,以狮子搏兔之势发起一轮轮毁灭性的轰击。

船帆在海面上林立摇曳,新募的水军将士穿着整齐的盔甲,列队站在船舷内侧,朝着岸上的官员和工匠们不停挥手。

直到舰队缓缓消失在海平线的另一头,再也看不见一丝影子,穿着官袍的严嵩这才回头身,怅然叹息一声,疲累地朝押解他的刑部差役摆了摆手:“走吧,本官随你们去京师……”

一旁静静站着锦衣卫的千户常凤,他是被秦堪派驻在天津督建造船的心腹,这一年多以来他与严嵩无论公事还是私交皆相处颇为愉快,此刻见严嵩竟被朝中小人构陷,常凤不由怒目圆睁,道:“严大人,京中那些杂碎不知大人用心,你何必理会他们?陛下下旨拿你进京亦是情非之举,今日就算你不进京,相信陛下也不会对你怎样,老子索性担了干系把押解你的这几个混蛋宰了,看那帮杂碎敢对老子怎样!”

说完常凤刷的一声抽出腰刀,身后十余名锦衣校尉也同时拔出了刀直指刑部那几名差役。

几名押解严嵩的刑部差役吓得两脚一软,差点给常凤跪下,带着哭腔道:“这位大人您息怒,咱们几个也是受刑部大人所使,京师里大大小小的朝争咱们也见得多了,这些年有冤案,也有罪有应得,但不管是非黑白,却不关咱们的事呀。冤有头债有主,咱们只是吃皇粮当苦差的小喽啰,您杀了咱们也无济于事……”

严嵩微微一笑,摇摇手道:“常凤不得无理,他们也是上命所驱,身不由己,杀了他们又有何用?”

常凤急得一跺脚,道:“严大人,你若真被押去京师,进了刑部大狱,不知会遭多少罪,难道你甘心被整治得不成人样儿吗?”

严嵩笑道:“别忘了京师有秦公爷坐镇,有他在,必能保我周全,秦公爷……他是一个很奇特的人,虽然眼下四面楚歌,但我相信他一定有办法化解危噩……”

眼望着平静的海面,和东港一侧如火如荼的造船场景,严嵩语气渐渐加重,怆然道:“天下之大,为何却容不下一个胸怀坦荡抱负的人?强国富民,只差这一步了啊!”

※※※

京师皇宫。

司礼监仍坐落在宫中东面织造局一侧,红墙绿瓦的老房子显得分外破败,可它却左右着大明这个帝国大半的命运。

大清早,宫中园林传来啾啾鸟鸣,张永穿着蟒袍,踏着轻快的步子,颇有气势地走进了司礼监内,慢悠悠啜了一口小宦官奉上的香茗,惬意地舒了口气,坐在长炕上盘起腿,开始每日的奏疏批阅。

虽说是年节休沐之期,京中各大衙门皆已停摆,但司礼监却休息不得,司礼监掌印太监更休息不得,越是高位越是繁忙,忙得身不由己。

对张永来说,这或许便是幸福的烦恼吧。

最近的奏疏比较多,大臣们休沐在家显然也没闲着,从正月初一到今日,司礼监共收到近千份奏疏,奏疏的内容基本都是参劾,矛头直指向一个人,一个最受帝宠且权柄日重的人,秦堪。

看着满篇指责斥骂,张永不耐烦地合上,扔到一边,然后再打开一本,周而复始。

全是参劾,没有任何新意,这次文官们似乎吃了春药,不把秦堪弄死决不罢休,严嵩已被锁拿,正在押解进京的路上,刑部那些官员们这几日磨刀霍霍,满面狰狞地等待严嵩的到来,只要他进了刑部大狱,该招的不该招的,想让他招的,统统将会落在供纸上。

张永有些怅然,他察觉到这次秦堪的麻烦不小,而且看似已回天无力了。

张永终究不是刘瑾,他不像刘瑾那般寡情无义,曾经肩并肩的盟友如今眼看要被整治倒台,张永心中满不是滋味儿,大清早轻块的心情也仿佛蒙上了一层阴霾,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疏却再也看不下去了。

站起身,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张永正打算出去遛个弯儿,走到门口却迎面碰上一人,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督公戴义。

戴义堆着一脸和煦的笑容,与张永亲热地打了个招呼,张永笑着点点头,抬步便往外走,却不妨被戴义拉住,张永愕然瞧了他一眼,戴义歉意地笑了笑,然后挥退了司礼监内侍候的小宦官。

“张公公,有个事情奴婢得向您说一说……”

张永挑了挑稀疏的眉毛,淡淡道:“何事?”

“近日朝中文官群起而攻,内阁梁杨两位大学士装聋作哑,朝堂上喝骂撒泼吵个不休,那帮子文官越闹越不像话,张公公乃我大明内相,如此乱象您难道瞧得下去?”

张永皱起了眉,淡淡瞥了一眼戴义:“拐弯抹角的,你是想为秦公爷开脱奔走?”

戴义笑道:“奴婢哪有这个本事呀,秦公爷以往虽对奴婢关照颇多,但他终究是外臣,奴婢是内宦,再怎么亲热奴婢也觉着没在一条船上,更何况如今文官誓在必取秦公爷性命,秦公爷这条船似乎快沉了……”

“那你大清早的挑这事儿跟杂家说,到底何意?”

戴义呵呵笑道:“奴婢没别的意思,奴婢人轻言微,纵然想救秦公爷也没本事救,但张公公您不一样,您执掌大明内廷,一言而震天下,您若发句话……”

张永哼了一声,不阴不阳地道:“杂家若发句话,文官们顺便就连杂家一块儿收拾了,当初共抗刘瑾时秦公爷好歹多次帮杂家周全,杂家不是忘恩负义之辈,怎能不念着秦公爷的好?可是你别忘了当初内外廷合谋诛杀八虎时是何等的来势汹汹,后来计除刘瑾时,文官们是何等的凶神恶煞,杂家自当上司礼监掌印后一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内外事皆不敢擅专,你以为是为何?”

张永无奈叹气:“说到底,文官们不好招惹呀!这次他们将矛头对准秦公爷,杂家纵然想救也无能为力,待到过了上元节,宫中恢复朝会,他们必然发起凌厉一击,秦公爷眼看着陷入绝境,境况凶险异常,这会子谁若出手扶他,不但救不出人来,反而连自己都得搭进去……”

戴义笑道:“张公公明见万里,果然不愧是大明内相,不过奴婢倒是有个小小的想法,说出来还请公公莫见怪……”

“你有何想法?”

戴义压低了声音道:“张公公,咱们做太监的,说到底都是天家的奴才,奴才之喜者,皆陛下之喜也,奴才之所恶者,皆陛下之所恶也,陛下笑,咱们跟着笑,陛下怒,咱们跟着怒,奴才的步调若跟陛下不一致,怕是下场不妙……”

张永眉头越拧越紧:“你的意思是?”

“张公公,陛下……可不会眼睁睁看着秦公爷死,奴婢说句放肆的话,陛下哪怕豁出命去,也必保秦公爷周全,陛下是这般态度,咱们做奴才的此时若袖手旁观不闻不问,来日不管秦公爷是死是活,咱们的日子却肯定不大好过呀……”

第672章 阴差阳错

无论太监怎样得势,他的命运是跟皇帝紧密连在一起的,可以说太监的生死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间,特别是大明的太监,纵观上下近三百年,其间风光者不知凡几,然一旦得意过头,滋生骄纵,皇帝掸掸衣袖的功夫便能让他们从天堂瞬间跌进地狱,最有名的反面教材莫于过刘瑾刘公公。

而张永正是刘瑾的继任者,执掌司礼监这两年里,张永夹起尾巴做人,无论对朱厚照,对内阁,对朝臣,态度皆是谦逊有礼,手里握着奏疏批红权却从不敢乱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样子堪比刚过门的小媳妇儿,一位手握帝国大权的司礼监掌印,活得跟临刑犯人似的战战兢兢,不得不说张公公确实挺憋屈的,反过来说,当着猴子的面杀鸡,对这只猴子造成的心理阴影是非常巨大的,这只猴子没被吓疯已然算得上身残志坚了……

戴义的一番话令这位身残志坚的张永眼角直抽抽。

张永和秦堪的交情一直不错,所谓“不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大家都倒霉的时候,无论当初内外廷联手诛除八虎事件,还是二人定计诛刘瑾,秦堪和张永的配合都很有默契,然而如今秦堪掉水里,而张永却在岸上,能不能共患难还真不好说了。

清晨的一缕阳光照在张永脸上,白净无须的面孔却显得那么的阴晴不定。

“陛下……是何意思?”张永沉默许久后终于开口问道。

戴义笑道:“圣心只可察观,不可揣度。奴婢也只是瞎想想,张公公别见怪,只当是奴婢多嘴吧。”

张永盯着戴义的脸,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些许自己不知道的内情,戴义仍只是陪笑不语。

又过了许久,戴义笑道:“陛下虽没说什么,但张公公试想想,若秦公爷真被文官们扳倒了,陛下会有何反应?日后朝局会有何变化?陛下自然是伤心至极的,秦公爷与陛下的交情,那是早在东宫潜邸之时便已深厚无比。秦公爷若被文官们害死,陛下纵然一时救不得他,日后总会寻着由头拿文官们开刀,为秦公爷报仇的。洪武年间的空印案,郭桓案,胡蓝案,案案株连蔓引,十数万人头落地,哪一件案不是太祖爷借机发作,刻意为之?”

“当今陛下虽嬉乐玩闹,但性情敦厚仁慈,本不会做出这等事情,但若秦公爷被文官害了,再加上如今文官势大,君权羸弱,谁敢保证陛下不会性情大变,大开杀戒?那时若算起帐来,咱们在秦公爷落难之时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眼睁睁瞧着秦公爷落水不救,陛下会怎么想?就算陛下念在咱们是东宫旧人,有从龙之功而不杀咱们,但咱们手里的大权可就不知会不会被陛下收回了,太监手里若没了权力,跟死有何分别?”

张永听得眉尖一跳,背后顿时冒了一层冷汗。

他恋权,但不像刘瑾那样恋到疯狂的地步,但他不可无权,在这处处充满你死我活争斗的宫闱里,无权的滋味比死更可怕。

“你的意思是……帮秦公爷一把?”张永的语气有些不情愿。

戴义笑道:“奴婢刚才说过,奴才之喜者,皆陛下之喜也,张公公不妨反过来想想,若咱们这个时候伸手帮了秦公爷一把,这事迟早会传到陛下耳中,陛下是个重情之人,咱们义伸援手,帮秦公爷撑过了这一难,陛下会怎生看咱们?有了这份人情,将来咱们若不小心也落了难,秦公爷怎会袖手旁观?”

张永表情数变,鼻尖微微沁出了汗,显然对戴义这番话动了心,内心正在剧烈挣扎之中。

半晌之后,张永忽然抬眼瞧着戴义,狐疑道:“老戴啊,杂家记得你也不是什么义薄云天的人物,如今秦公爷落难,你跳出来如此热心帮他,所为何来?”

戴义叫屈道:“张公公您可看走眼了,奴婢真是义薄云天啊,奴婢的名字里可不就有个‘义’字吗……”

张永冷笑:“再装杂家可把你轰出去了。”

戴义将委屈的表情一收,忽然笑了起来,神秘兮兮从怀里摸出一张字条。

“奴婢罪该万死,有件事情忘了告诉公公,昨日秦公爷派人给奴婢送了张字条,他决定将海运的红利分给咱们半成……”

“半成?”张永脸色有些难看了:“秦堪这是羞辱杂家吗?一文不给好歹还算一份人情搁在那儿,给杂家半成算什么意思?”

戴义目瞪口呆瞧着他:“公公,您还嫌半成少了?您可知这半成每年能带来多少银子吗?数以百万呀!秦公爷给陛下都只分了三成,这三成足以堆满内库,堪比国库所入了,您还嫌少?”

听到这半成数以百万计,张永吃了一惊,接着转怒为喜,劈手夺过戴义手上的字条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将字条收进袖中,若有深意地瞧了戴义一眼。

戴义有颗七巧玲珑心,见状急忙笑道:“这半成当然主要是给张公公您的,奴婢得二,您得八,不知张公公意下如何?”

“甚好……”张永忽然坐直了身子,白净的脸上杀机毕露:“杂家与秦公爷可是铁打的交情,如今秦公爷落难,杂家怎能袖手旁观?这不是教天下人戳杂家的脊梁骨么?杂家今日倒想称称文官们的斤两!”

※※※

平静的海面上,八艘巨舰在微波中摇曳而行。

自永乐时期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国朝百余年再未进过海洋。万里海疆,数不清的宝藏,无数强国富民的机会,被朝廷一次又一次拒之门外,直到今日,代表大明上国的龙旗终于在海洋深处迎风飘扬。

首次出航并不顺利,八艘巨舰满载佛朗机炮和火药铁弹,每艘巨舰载员七百多人,他们接到的任务是秦堪从京师直接下达的,不惜一切代价将窝藏在离琉球国八重山郡最近的“与那国岛”的倭寇全部剿除,哪怕将与那国岛夷为平地。

然而出航后的第二天。舰队便遇到了一次罕见的大风浪,事实证明严嵩和锦衣卫辛苦搜罗来的造船工匠并非浪得虚名,舰队毫发无伤地经受住了这次风浪,可惜风浪过后却是连天大雾,舰队来不及欢庆便发现自己在海上迷失了方向。茫茫大海无垠无尽,领队的向导也根本无法辨别,而天津水师的将士们更是从未踏足过海洋,航海经验俱无,再加上给养即将耗尽,舰队上下慌张之中只能靠着直觉在海面上盲目行进。

舰队的旗舰是一艘大福船,用料三千余,当初造成下水之后,天津知府严嵩兴冲冲派人回京,请秦堪给这艘巨舰赐名,秦堪思索许久,用笔写下两个字送去天津,从此以后,这艘旗舰的名字便叫“止戈”。

以武扬威,威服止戈,德被苍生。

率领这只舰队的将领是一名参将,名叫杨德全,他本是辽东都司的游击将军,祖籍福建,从小便跟随父辈在水上讨生活,对船舰和水战的了解可谓行家,后来秦堪整顿辽东都司之后下令招募新兵,饱受倭寇荼毒的沿海渔民实在过不了日子,纷纷入了行伍,成为辽东边军,辽东都司总兵官叶近泉深知秦堪的布局谋划,刻意将这些从沿海招募来的渔民们聚集一处着重操练,杨德全便在众多渔民出身的边军将士中脱颖而出,受到叶近泉的重用,天津东港的止戈号下水的那一天,杨德全便被晋为参将,领天津水师提督,参与了大明水师的第一次出海首航。

杨德全的运气不算太好,海上航行风险太多,倭寇还不算太大的威胁,最要命的是那些看不见又无法预测的天灾,大雾,巨浪,飓风,暴雨,甚至海啸,这些天威足以令一支舰队全军覆没。

首航迷路,失去航向,杨德全这几日已急得头发白了一半,嘴边全是火泡儿,眼眶深陷像只困在笼子里的野兽,满腹怒气不知如何发泄。

三日后,迷雾终于散去,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这只多灾多难的舰队甲板上,海面顿时回荡着一阵阵欣喜的欢呼声,杨德全紧绷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杨将军,快看!前面有岛!”巨舰上的了望塔军士指着远处一座若隐若现的陆地惊呼。

杨德全心头一紧,急忙走到船头,眯着眼睛仔细瞧着远处只有一团小黑影的陆地。

“海图呢?拿海图来!咱们到哪里了?”杨德全暴喝。

舰上的向导讪笑着递过海图,这几日迷失方向,整支舰队如没头苍蝇似的一通乱闯,说来这位向导的责任不小,杨德全已给他甩了好几日脸子了。

“将军,咱们迷失航向三日,怕是离与那国岛很远了,前面那个岛屿……”向导的手指在海图上划拉,粗短的手指一节节往上游移,最终停在一块熟悉的地方。

向导不敢置信地揉揉眼睛,抬头眯着眼仔细盯着前方的黑影,迅速在两者之间做着比较,脸色越来越惊讶。

杨德全见他久不出声,不由怒从心头起,正打算一巴掌朝他后脑勺扇去时,向导终于惊愕开口了。

“将军,咱们……咱们恐怕不小心闯到日本主岛来了!这里,这里好像是日本的……长崎!”

“日本主岛?”杨德全愕然,静默半晌之后,满是沧桑的老脸渐渐变得欣喜莫名。

“他娘的,传老子将令,揭去炮衣,打开隔板,填药装弹,准备开战!”杨德全嘶声厉吼。

向导和舰上诸将大惊。

“将军万万不可!秦公爷给咱们的将令是诛剿倭寇,不是攻打日本啊……”

杨德全一瞪眼:“倭寇不就是日本人吗?老子打日本有什么错?”

“将军,这事做不得!日本乃我大明藩国,洪武年间太祖爷便有过旨意,日本为十五个不征国之一,将军若对长崎开炮,京师朝中怕是会掀起惊天巨浪,咱们都要吃军法的呀!”

杨德全大怒:“老子迷路三日,秦公爷的将令老子没完成,回去照样吃军法,左右都要吃军法,老子放几炮拖几个垫背的再说!你们全给老子闭嘴,谁再劝我,老子先让他吃一顿军法!来人,传我将令,准备炮击长崎!”

第673章 师出有名

大明立国一百余年,从洪武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倭寇之患从未断绝过,而大明立国之后却仍将日本列为十五个不征之国。

做这个决定当然不是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脑子被门夹了,尽管从历史流传下来的画像上看,朱老先生的头型确有被夹之嫌,——横着夹的。

列日本为不征之国,是因为那时的大明刚刚立国,日本又正处于南北朝的敏感时期,南朝的政治形势日趋恶化,从政治需要来说,对大明友好比交恶更划算,众所周知,日本这个民族的尿性是很不堪的,欺软怕硬已成了他们的本性,而刚刚立国的大明,其军队士气气贯长虹,论战力更是将征服了亚欧大陆的蒙古人打回了草原,面对如此强大的邻居,日本除了跪舔别无选择。

不能否认的是,日本人一旦跪舔了,无论姿势,力度和深浅,都是非常适度且愉悦的,这个属于天赋异禀,不管是男是女,他们天生似乎就懂得怎样令人舒服,至少当时太祖朱元璋就被跪舔得很舒服,于是忘情呻吟过后龙颜大悦,圣旨一下,日本被列为不征之国。

当然,太祖陛下也有他老人家的忌惮,日本虽是岛国,但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的,这事忽必烈干过两次,两次皆铩羽而归,朱元璋刚刚鼎定江山,大把的荣华富贵等着他去享受,征服日本这么无聊且冒险的事他是不会干的。

一百多年前太祖皇帝立下不征日本的规矩,今日日本长崎的岸边,却有八艘来自大明的战舰巡弋游走,虎视眈眈。

长崎本是日本的天然渔港,大明禁海而不止,私自与日本贸易的大明商人频繁来往,长崎便成了两国商贾装卸交易的码头,商人们的银子和物产大把大把在这个小城进出流动,百余年下来,长崎的繁华可想而知。

八艘巨舰像八只狰狞恐怖的怪兽,静静停泊在离长崎陆地不足十里的海面上,舰上代表大明的龙旗飘扬猎猎,无声中散发出迫人窒息的杀机。

正在附近海面打渔的日本渔民们起初很好奇,用料两三千的巨大舰船本就不多见,更何况大明禁海一百多年,日本的渔民根本没见过正式的大明战舰,那一面面高高飘扬的龙旗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

然而当舰船两侧的木制隔板打开,一门门黑色的炮管从舱洞里伸出,冷幽可怕的炮口径自对准了长崎岸边码头时,渔民们这才惊觉这八艘巨舰来者不善,于是纷纷吓得惊叫,拼命划着船朝长崎岸边疾驰而去,一边划船一边带着哭腔声嘶力竭地朝岸上的人们叫喊着什么。

战争的阴影,就这样突如其来地笼罩在这个繁华的小城。

……

参将兼天津水师提督杨德全赤红着双眼,冷冷瞪视着甲板上跪了一地的人群。

这些人皆是这支舰队的将领,此刻他们脸色苍白,分外难看。

日本自洪武年开始便是大明的十五个不征国之一,所谓“不征之国”,意思不仅仅是洪武年间不征,而是指大明皇帝不论传了多少代,都不得对日本动用武力,这一条已写进了《皇明祖训》,历代大明皇帝不得违反。

而今日,眼前这位五大三粗的鲁莽将领居然下令对长崎港开炮,一轮炮击下来,杨德全固然爽快了,但以后他们怎么办?京师的皇帝陛下和那些官老爷们还不得把他们活吃了?

“杨将军,倭寇是倭寇,日本是日本,二者不可混谈,咱们可以杀倭寇,但绝不可对长崎开炮,否则回了天津,咱们可吃罪不起啊!”一名将领跪在杨德全面前,语气万般无奈地恳求。

杨德全面若严霜,冷冷盯着这名将领:“你别跟老子讲什么大道理,老子只知道倭寇是日本人,日本人就该打,他们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