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私生子-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巨大的风雷之下,没被抄家的也是心惊胆战,寝食难安。
兔死狐悲之下,叛逃大宋的党项贵族一下子曾多起来,杨逸看了细作送回的一份份情报,笑得畅快无比:梁太后,干得不错!不过还得加把劲才行啊!
想当初一代女皇武则天,可是把李唐宗室差点干光了,才保住手中的权力嘀,如此成功的例子在前面摆着,你当以史为鉴啊!
“细封英哥怎么回事?形势这般有利,他去了好几天竟然还没点收获。”杨逸突然敲着桌子说道。
坐在对面的萧忆放下手上的文牍笑道:“大人不必心急,横山一带的羌人较为自立,受兴州这场清洗的影响较小,细封英哥想说服他们前来归附,只怕也不是一时能成的。”
杨逸摇了摇头说道:“萧先生所言虽然说种了一点,但也不尽然,横山诸羌虽未受兴州这场风暴波及,但他们投机的本性很浓,就像一蓬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西夏接连大败,元气大伤,而我大宋应付辽夏两面夹攻,还能反败为胜。按说横山诸羌此时当不难说服才是。”
听了杨逸的话,萧忆开始低头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接口道:“大人言之有理,僚下想来,横山诸羌一时不肯归附,主要还是各羌人头领担心归附后,无法保证自己手中的权力;神宗年间,对蕃兵实行统一编制管理,这虽然有利于朝廷的治理,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羌人首领的利益。他们甚至担心朝廷会进一步将他们的部族打散安置,使他们失去头人的特权,这也是有可能的。”
萧忆的话可谓是直指核心,杨逸非常认同,只是这种国策关系重大,不是他一个人能修改的;而且羌人归附后自治度太高,也不利于同化他们。大宋一旦虚弱时,他们又必将背叛。
萧忆见杨逸又苦思对策,忍不住劝道:“大人,凡事欲速则不达,咱们过于热忱,横山诸羌所提条件就会越高;即便赢得他们迅速归附,也不利于今后长治久安。
再者,横山是西夏一道不容放弃的心里屏障,若是此时大人诱使大量横山羌人来投,梁太后未必不会困兽犹斗,强行起兵来讨,如此一来,很可能再次掀起宋、辽、夏大战,于我大宋殊为不利。”
杨逸听了频频颔首,心里再次感谢老丈夫,给自己这么一个老成持重的幕僚。
既然不能急,他也就放开心怀,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子先过几天清闲日子再说。
有精盐和边贸的带着,环州市井间比以前繁华了不少,来往的商旅熙熙攘攘;另一方面,苏轼和杨逸这两大名人齐聚环州,使得许多文人士子纷纷慕名而来。
以苏、杨俩人现在的声望,不管得到谁的一声赞赏,都足以让这些士子受用不尽。
若是才学被俩人看上,加以推荐,那么更加是前途无量。
苏、杨二人分属不同阵营,慕名而来的文人士子也泾渭分明,聚到环州后,因观点不同时常会热烈的辩论。这种辩论在环州市井酒楼中随处可见。双方往往争得面红耳赤,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黄四娘的小馆子座落在西门不远处,馆子对面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溪边有青石板砌的埠头,可供附近的百姓平时汲水洗衣。
溪边几株枫树已半红,风景依稀如画。
黄四娘的馆子近一个月生意极为兴隆,倒不是馆子所处的环境优美的原因,据说以前她这馆子生意清淡,都快开不下去了!
赶巧前些天杨知州和苏学士从城外垂钓回来,进她馆子来歇会儿脚,见此间生意如此清淡;杨知州便笑道:“苏学士,你家做的东坡肉那可是一绝,何不传与这位店家,一来嘛,可解人之难,二来嘛,今后我也好有个解馋的地方。”
苏学士欣然答应了下来,从此苏四娘这馆子便多了一道名菜。
此事一传开,不得了!每天客人络绎不绝,那些来环州游学的书生听说后,更是趋之若鹜。
这不,今天馆子里又来了好些书生,为什么新法旧法的,争论正得劲呢!
黄四娘好不容易得些空闲,正在门前剥葱儿,隔壁那李家小娘子提着衣物出来,黄四娘笑吟吟地问道:“六娘又去城外洗衣裳呀?”
那位小娘子一张俏丽的脸儿顿时红了,羞涩地和黄四娘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出城而去。
坐在门边的一个书生不禁好奇地说道:“咦!我就奇怪了,对面小溪的埠头分明空着,可我坐这儿许久,却看到许多小娘子提着衣物往城外去,难不成这儿不准浣衣?”
黄四娘开心地笑道:“没有不准在这洗衣,平日她们都是在这洗衣裳的!”
本来一边渴酒,一边看溪边少女浣衣,多美的事啊!书生不免有些遗憾地追问道:“那为何今日她们要出城去浣衣呢?”
“客官所有不知,呵呵,今日杨知州和苏学士在河边垂钓呢!”
“果真?哎哎哎!各位兄台别争了,听到没有,苏学士与杨学士正在河边垂钓呢!赶紧!”
呼啦一下,桌上扔下许多银钱,店里的读书人便都不见了!
城外的白马川上,一叶扁舟随波荡漾,岸边一林红枫似火,红枫之上白云悠悠,一齐倒映在水面上,清江似染,水流不去!
王朝云青罗衣、八折裙,神态怡然地蹲在船尾的炉子边煮着鱼羹;旁边是身穿心字罗衣,腰扎墨绿长裙的清娘,手上拿着一丛盛开的小野菊,不时摘几朵丢到水面上,引来一些小鱼争夺跳跃。
船头俩人戴着竹笠,各持一根钓竿,船头的小几上有酒一壶,杯两盏。
两人不时饮上一口,望望山间红叶、天边白云,意态悠闲自在。
江边洗衣裳的小娘子越来越多,莺莺燕燕,水面上不时飘过一阵清脆的笑闹声1苏东坡突然笑道:“任之再坐上一会儿,恐怕满城的女子都要出来浣衣了!”
“人家可不是来冲我的,分明是冲着苏学士而来,我有证据!哈哈哈!”
杨逸一边把两个杯子斟满,一边朗吟道: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排踏破篟罗裙杨逸念到这,老苏为之干笑起来,这是他以前的一首旧作,描写的正是乡村少女们争相出门看苏东坡这位使君的情景。
苏东坡轻轻一叹道:“老夫老喽!”
杨逸笑道:“男人嘛!越老才越有味道,不信您问问……
杨逸本想说不信你问问你家小妾王朝云,却因这话过于轻薄连忙打住。但船尾的王朝云显然听到了两人的对答,脸色微微红了起来……
第二卷 第236章 一呜惊人李清照
姑娘们旋抹红妆,挤在棘篱前争看苏东坡,挤着踏着,篟罗裙都被踏破了!
杨逸有诗为证,苏东坡一时无可辩解,心里却甚是感慨。
诗词文章方面杨逸自然不及他,但加上赫赫战功,杨逸已经成为一颗无比耀眼的彗星。
更重要的一点时,杨逸年轻,年轻得让人忌妒,要说江边这些浣衣女非为杨逸,而是为他这个六旬老翁而来,未免有些牵强。
苏东坡长饮一杯,慨然而叹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杨逸从溪边那群浣衣女子身上收回目光,淡淡地笑道:“苏学士何须发此感慨,以苏学士之名,必是万世盛传,人生到此,夫复何求?”
苏东坡本是个胸怀旷放之人,闻之哈哈一笑,那丝感慨便随波而去,胸中只余浩渺烟波、红叶白云。
他一抚长须笑道:“秋光如许,任之可有佳作?”
杨逸答得干脆之极:“在苏学士面前,我坚决不作那班门弄斧之事!哈哈哈……
两人闲聊间,岸边拥来十几个年轻的士子,彼此犹豫了一下,其中一个出列,于水边长身作揖道:“学生农实秋,就学于石鼓书院,敢问船上可是苏学士和杨知州?”
随着他躬身作揖,他身后十来个士子也齐齐施礼,江风吹佛着他们的青衫,感觉异常飘逸而付有朝气,每个人脸上带着谨小慎微而又激动难抑的神情。
苏东坡望了杨逸一眼,含笑不语,杨逸玩世不恭地笑道:“我得感谢各位,将我与苏学士相提并论,让我这骨头都轻了四两啊!站在船头,大有欲乘风归去之感,哈哈哈……
杨逸如此打趣,苏东坡也不禁放声笑了起来,那叫农实秋的士子有些尴尬,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倒是不远处的浣衣女子们笑声响亮了许多。
杨逸接着有些为难地说道:“尔等也瞧见了,我与苏学士这儿只剩半壶酒,实在没法请诸位共饮,你们看……
杨逸这话虽然说得客气,却分明有逐客之意,水边的士子不免都大失所望,正要施礼离去,却听杨逸又说道:“苏学士两袖清风,没钱请客,不过苏学士向来乐于提携后进,我就经常得苏学士提携,原因嘛,是我经常请苏学士喝酒!哈哈哈……
“任之你……堂知州,如此玩世不恭……哈哈……苏东坡先是气得两眼上翻,接着又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模样甚为有趣。
那些士子却不管这些,大喜之下纷纷说道:“还请苏学士与杨知州屈尊前往平夏楼,学生等……
“什么平夏楼?俗!这儿秋风送爽,鸥鹭群飞,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可比当年的山阴兰亭景致差?”杨逸笑得就像引诱小红帽的狼外婆,“最后我得声明一下,你们请的是苏学士,不关我的事,我这嘛……不要我回避一下?”
“杨知州说笑了!还望苏学士与杨知州稍侯,学生这就去办些酒食前来!”那叫农实秋的士子生怕苏杨二人反悔似的,匆匆一揖连忙向城中飞奔而去。
除了其中几个跟他回城外,其他人站在水边,经杨逸这翻打趣,他们倒放松了许多,脸上神情却更为兴奋了;杨逸提起的兰亭旧事,那可是他们这读书人最难割舍的情结啊!
今日若能与苏东坡、杨逸饮于碧江边、红枫下,这等雅事已足以一生回味了!
农实秋几个行动惊人的快,杨逸他们才闲聊一会儿,他们已经雇车将酒菜拉出来了!倒也不是什么名贵佳肴,而是一些清雅的菜色,更多的是些果点小食,而酒却足足买了三十坛!
杨逸几人下得船来,一齐散坐在水边草石上,江波轻拍岸石,细沙上一鸿半爪点缀其间,下游少许,浣衣女们舍不得离去,不时殷殷张望过来!
众人且饮且淡,一众士子哪里肯放过向偶像请教学问的机会,你一言我一语,纵论诸家百子,细讨诗经史子集,凡问杨逸的,他多是将问题转给苏东坡,谁让他是文坛盟主,学术泰斗呢?
苏东坡才华那没得说,没人能问倒他,作答时往往是妙趣横生,精彩之极,就连杨逸也受益匪浅。
苏东坡被问多了,大概也感觉有些无趣,便抚须笑道:“老夫这儿有一上联,诸位来对下联如何?”
这等于是要考校众人了,十来个士子更是高兴,这是绝佳的机会,若自己的下联能得到苏、杨二人赞赏,那么从此必定名声鹊起,若能得到俩人推荐那就更不能说了。
众人纷纷拱手说道:“请苏大学士示下!”
苏东坡靠于青石之侧,秋色江波为背景,尽显洒脱清雅之态,他轻挥大袖吟道:
那堪吟白傅诗,琵琶人老,枫荻秋声,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宫繁华,他乡沦落。
这上联一出,江边顿时寂寂无声,唯余江波轻响,都知道苏东坡的对子肯定不好对,但这对子一出,还是让他们暗暗哀叹;这上联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浑然天成,意境深处,格调十分高雅,且满带着感怀身世之叹息。
若是对得不好,不但得不到赏识,反而徒惹人笑话。一群士子沉思暗叹,连旁边的清娘也蹙着一双蛾眉思索着。
杨逸看得十分有趣,不禁抻手捏捏她的小脸,少女不依的噘嘴横了他一眼,又低下螓首思索,那认真的小模样逗得杨逸呵呵笑了起来!
他的笑声引来了苏东坡的注意:“任之可是有了下联?”
杨逸见场中士子皆对不上,便也不再推辞,端酒在手长饮一杯后轻轻诵道:
此便是邯郸道,虽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缈江波。
这下联一出,水边顿时响起阵阵喝彩声、惊叹声,杨逸的下联借用了黄粱一梦的典故,抒发了功名宝贵如过眼云烟的豁达情怀;不但意境与上联完善衔接,而且还带有对苏东坡的劝慰之意,此联一出,士子们望向苏杨二人的目光更是热烈了。
最是清娘,一双眸子比星辰还亮,满是崇拜之意,别人怎么看杨逸无所谓,但清娘这么炽热的目光,着实让他无法消受他转头笑吟吟的地说道:“苏学士才情太高,咱们对得累,这样吧,我来出个简单点的上联,可好?”
“请杨知州示下!”还有机会,众人连忙出声答道。
这时环州城南的感恩寺恰有钟声悠悠传来,在水面上隐隐回荡,杨逸随即持杯吟道: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和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的确是无声不寂,场中一下子又没声了,书生们眉头都皱成了一团,这回轮到苏东坡呵呵而笑了,却听清娘忽然娇声道: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文峰峦色,有色皆空。
十几道目光一子下齐刷刷地向清娘望来,这下联对得好,对得妙,月对风,山对水,声对色,寂对空,妙不可言!
连苏东坡都不禁叫了声好!清娘倒有些不好意了,毕竟年纪还小些,一时再也不敢抬起头来。
杨逸揉了揉她的小脑袋笑道:“清娘不必拘束,大家坐而论文,随意就好!”
“嗯!”清娘轻应一声,脸上嫣红未退。
苏东坡与杨逸各出一联,众人都没对上来,便不好再出对了,话题又回到经学之上。
那农实秋突然问道:“学生听闻辽臣耶律俨曾分别问过苏大学士与杨知州同一问题:孟子以‘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皓皓之不可尚已。’颂扬孔子,夏阳比秋阳之光更为炽热,孟子为何不用夏阳而赞?杨知州答的是夏阳一味过烈,而秋阳既不失热烈,又不失谦和,正合儒学之道,是以孟子以秋阳颂扬孔子;而苏大学士答的是《孟子》一书用周历,所以孟子所谓秋阳,其实是指夏历中五、六月时之烈日。学生觉得杨知州与苏大学士所方都有理,不知当信哪位的,今日正好两位当面,可否请杨知州与苏大学士给学生解惑?”
苏东坡望了望杨逸,呵呵地笑了起来,农实秋这问题部问得是够尖锐的,不好答啊!
杨逸哈哈笑道:“论赏识我差苏学士十万八千里,自然是以苏学士答案为准,我当时并不知《孟子》一书用周历,不过随意戏耍契丹人,契丹人邯郸学步,诸位随便去一个,也能教他们俯首帖耳,哈哈哈……
真是这样吗?从耶律洪基和耶律等人流传到中原的诗文来看,显然契丹人并不像杨逸说的那么不学无术;杨逸能斗赢他们,这本身就说明了杨逸学问不凡,这会儿当众承认自己不知《孟子》一书用周历,倒让人对他的心胸更为佩服了。
江风阵阵吹来,那些浣衣女子走近了许多,一个二个侧耳倾听,如痴如醉,酒到多时,红颜红枫相交映,白云清波轻飘荡,让人心旷神怡。最后苏东坡提议,让在坐士子吟诵自己的即兴之作,这等于是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
众人依次起身,徐行吟诵,或是《洞歌仙》,或是《西江月》,各自随意,其中倒也有几首不错的词作,那个叫农实秋的士子便得到了苏东坡的称赞,让众人羡慕不已。
士子们吟诵之后,又向苏东坡和杨逸索词,这样的聚会,若是只有他们的词作,而没有苏杨二人的词作,未免美中不足。
苏东坡不必说,诗词一道对他来说那是信手拈来,皆成佳作。轮到杨逸时,他轻抚清娘的小脑袋笑道:“我这是江郎才尽了,就由我家清娘来代作一首吧,清娘!”
虽是即兴之作,但没什么限制,其实杨逸就算捡来一首,也不会差,但清娘喜欢这种以文会友的聚会,杨逸宁愿让她多玩一点,开心一点,清娘的笑,是最美的笑!
清娘果然并不怯场,婷婷而起,徐行几步而婉转轻吟道:
江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听了这词,众人怕是再也忘不了这个浸润着诗香墨韵的少女了,娉婷之姿,如花之妍,如叶之清,秋风拂动的衣裙,如云霓轻舞,绰然若仙……
第二卷 第237章 李清照的粉丝们
农实秋在江边文会中得了苏东坡称赞,一时名声鹊起,每日来客栈找他的探讨学问的读书人络绎不绝。
这天他起了个大早,叫来书童帮自己细心打扮起来,他本就英俊儒雅,精心打扮之后,更是风度翩翩、卓而不群,走在大街上必能引来多情的少女频频回眸。
清晨的光线还不是很好,铜镜里的影像有些模糊,农实秋还有些不放心,对书童说道:“阿墨,再仔细看一下,可还有何不妥之处?”
那书童见他如此郑重,暗暗好笑,嘴里答道:“公子,都妥当了,就凭公子这俊……
“好了,就赶紧走!”农秋实懒得听他鼓噪,抄起一把折扇,当先出门而去。
街上行人不多,农实秋一袭青衫无比飘逸,果然惹着一些早起汲水的小媳妇悄悄注目。这让他心情大好,安步当车向环州慈幼局行去,今天,总该赶在李才女前头了吧!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农实秋来到慈幼局门前时,已有二十多个书生先到,正围着屈凡问些什么,场面十分热烈;屈凡被挤在中间似乎立足都不稳,只听他嚷道:“诸位,别挤!别挤!听我说,我们慈幼的先生薪俸不多,而且已经……哟!谁踩了我的脚……
农实秋听到这,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妙,顾不得风度了,呼啦啦就往人堆里冲:“各位兄台,怎么回事?让让!让让……
“咦!农兄!您别挤啊!您后来的,排后边去吧!”
“没错!没错!子曰,当仁不让,这慈幼局的先生我是当定了!”
“要论先来后到,我是最先来的……
大伙七嘴八舌,农实秋挤着幞头都掉了,也没挤进去,心里暗叹:这都什么人啊!昨天来客栈求教时,个个彬彬有礼的,怎么转眼就翻脸不认人了呢?呃……对!给慈幼局当先生?
“屈大人,在下虽不敢说学富五车,但给孩子们当个先生绰绰有余……
“就你绰绰有余吗?屈大人,我知道慈幼局不容易,薪俸的事我随意……
“子曰,……
“子曰,我不要薪俸!”农实秋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挤到了屈凡面前,大义凛然的吼了一声,得意非凡!
这时突然有人嚷道:“哎哎,李才女来了!李才女来了!”
大家一听这话,呼啦一下都跑到台阶下翘首张望,刚刚还被挤得喘不过气的屈凡,突然变成了路边的烂柿子,无人问津。
街口那边,一个少女手拿书卷款款行来,晨风轻轻拂动她那一身墨绿色的衣裙,显得尤为轻盈婉约;蛾眉淡淡,双眸如秋光水色般醉人,颜如花研,神若风清,一双小巧的弓鞋踏过洒着露水的青石板道,那盈溢的动人韵味,就像是水墨画里走的丽人。
少女身边跟着一个丫环,手上提着装笔墨的小巧竹篮,后边还跟着一只“白狗”,就像守护仙子座下的灵犬。
“公子,公子,您的幞头!”书童阿墨终于有机会挤到农实秋面前,农实秋这才发觉,自己精心打扮了一早上形象怕是全毁了,接过幞头要戴上,却发看到上面多了个脚印,这是谁干的?我……
来不及了,他干脆把幞头塞回给书童,反正身边这帮家伙谁都好不到哪里去,他甩了甩额前的乱发,准备迎接心中的女神。
“小娘子,早!”
清娘走近,一帮书生纷纷长身作揖问好,那声音比排练过还整齐。
春妞儿见他们一个二个衣衫不整,帽歪鞋掉的,还努力做出一付彬彬有礼的样子,忍不住嘻嘻地笑出声来。
清娘红着俏脸儿,敛衽盈盈一福,算是给大家回了礼,然后跟屈凡打声招呼,便走进慈幼局去了。
众人的目光追随着她,直到里面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才回过神来!
农实秋这回抢了个先,一下子冲到屈凡面前说道:“屈大人,我在石鼓书院求学三年,宁可不要薪俸,可要给孩子们当先生……
“咦!农兄,你石鼓书院来的又如何?我还是岳麓书院来的呢!”
“我在白鹿洞书院的潜心求学四年,品学兼优,常得山长称赞!”
“我师从欧阳公……
“去去去!欧阳公仙逝时你恐怕还没出娘胎呢!什么师从欧阳公?别来糊弄人,我师从范文正公……
“兄台,你没糊弄人?范文正公仙逝都快五十年了,你今年贵庚啊?”
屈凡被挤得幞头也掉了,衣带也被扯开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裸奔了!
他大吼一声:“诸位误会了,我们慈幼局不招先生,只招洒扫的杂役!”
“唉!早说清楚嘛!”
“是你们没给我说话的机会!”
“唉!唉唉唉……场面一下子平静下来,各人唉声叹气,垂头丧脑的样子就像刚吃了一包耗子药。
清娘之美,美若天仙,清娘之才,才绝一时,江边文会上表现出来的才情,以及她的美貌一传十,十传百;她之前的那些词作也很快被这些无孔不入的书生挖了出来,让清娘迅速成了他们口中的天下第一才女!
若能进入慈幼局当先生,便有机会与天下第一才女朝夕相处,难怪他们方才争得不可开交。
但做洒扫的杂役吗?还真没几个人拉得下这个脸面,那岂不是斯文扫地?
“屈大人,你不用到别处找杂役了,这慈幼局的洒扫之事我包了!”农实秋再次抢先,大有唐伯虎追秋香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众人一下子回过味来!对啊!谁游学不带着个书童呢?洒扫之事自可让书童去做,自己到时还不是……
“哎哎哎……我一个,我洒扫最在行,在学院常被先生训扫地!屈大人要我吧!”
“咦!方才你不是说你品尝兼优,常得山长赞赏吗?”
“你管得着吗?这慈幼局的杂役我当定了!”
屈凡还有些想不明白,这慈幼局的杂役,怎么也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了呢?
这天杨逸来慈幼局给孩子们上医学课,进门就见农实秋和一个叫宋平的书生各拿一个扫帚,在院子里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落叶,杨逸不禁疑惑地问道:“二位才子,你们这是……
一见杨逸,二个十分尴尬,一边施礼一边讪讪地笑道:“杨学士您怎么来了?我们这是……曰,君子六艺……我们锻炼一下身体。”
杨逸笑吟吟地颔首道:“嗯!不错,曾经有个伟人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想必二位对此也深有体会,对了,二位若是不介意,可否再锻炼一下?”
“杨学士有何吩咐?”
“谈不上吩咐,就是我那马好久不洗刷了,二位能否……,二位若感觉为难的话,那就算了!”
“不不!我们这就去刷马!杨学士放心,我等一定把马刷得干干净净的。”
杨逸潇洒地打了个响指,给农实秋两人一个鼓励的微笑,便向学舍走去。
等杨逸的身影消失了,梁实秋二人顿时软倒在地,刷马?没干过啊!
宋平哼哭丧着脸问道:“农兄,怎么办?”
“还能怎么样?刷马去呗!否则让杨学士知道咱们来些目的,那可就惨了!”
俩人嘀咕一阵,无可奈何刷马去了!
杨逸公务缠身,难得前来上一回课,清娘立即结束了自己的课程,把时间让给杨逸,等杨逸一节课讲完,嘴碎的春妞儿上来笑道:“大官人,你看到院里那两个书生了吗?”
“看到了,怎么了?”
“嘻嘻,那两个书生与二十多人争抢,最后脱什么而出,成了慈幼局杂役!”
“脱什么而出?”杨逸这下更疑惑了,“咦,这慈幼局的杂役还有这么多人争夺?怕是屈凡开的薪俸太高了,这可不行!我得说说他去!”
“嘻嘻嘻……官人,人家不要薪俸哩!”
“不要薪俸?还有这好事?”杨逸说到这,突然看到清娘脸蛋红得快赶上海棠花了,恍惚间他似乎明白了什么!指指清娘,突然发出一阵暴笑声!
清娘捏着裙带,有些不安说道:“杨大哥,我……
“没事!清娘啊!哈哈哈……们家不正缺几个杂役吗?清娘你看……哈哈……
“杨大哥你最坏了!”清娘晃着他的手,不依地噘着小嘴儿!尽显少女娇嗔之态。
杨逸揉着她的小脑袋笑道:“清娘别担心,他们爱来就来,清娘你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杨大哥不会那么小心眼的!”
清娘一下子扑入他怀中,依恋地说道:“杨大哥真好!清娘才不理他们呢!”
“那倒也不必如此,和他们交流一下,对你还是有好处。不管如何,杨大哥都会相信你的。”
清娘甜甜地笑道:“才不呢,杨大哥学问比他们强多了,人家跟杨大哥交流就行了,再说了,还有苏大学士哪里呢!人家也能随时去的。”
“啊!”杨逸一时大惊失色,连连摆手道:“去不得!去不得,老苏家去不得!”
“嗯?为何去不得?”
“老苏他有前科!”
“有前科?”
“呃……之你跟老苏一交流,杨大哥我就要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二卷 第238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轩窗外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如鹅绒飞舞,屋顶瓦脊上已尽是积雪冰凌,北风吹来,院角的青松借着风势摇落一身的雪花,终于露出一丛绿色。
帘幕半卷着,晨曦渐渐染上窗格,把雪光反射到房内,香罗锦帐里暖意融融;十三娘甜睡方醒,香腮红扑扑的,她轻轻挪了挪身子,好让自己的粉背贴个郎更紧些。
杨逸从背后拥着她,一手在她隆起的小腹上轻柔地滑动,她披散的秀发有着淡淡的香味儿,让杨逸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官人别乱动,孩子还没睡醒呢,别吵着他。”十三娘柔婉的说了一声,捉住他那只手挪到了自己的胸前。
杨逸顺势握住她胸前那双玉兔,轻轻的把玩起来,玉兔温软如鸽,握在手中那美妙的感觉让人爱不释手。
十三娘俏脸儿更红了,却没有阻止他,她将头往后靠靠,依偎着他着说道:“官人还在想回京的事吗?”
昨天刚刚收到韩碧儿的信,信中提到刘皇后已多次表示想调杨逸回京,刘清菁是什么心思杨逸非常清楚。
本来赵捷一满月,她就要重提立储之事,杨逸其实对此并不怎么热衷,加上当时战事方摆,朝局未稳,而且赵似也刚登基不久,立储之事便被杨逸劝了下来。
“娘子不必多虑,我已经回信说清楚了,官人我此时岂能抛下娘子回京,总得咱们的孩子出生了再说。”杨逸说着将她抱得紧些,仿佛为了让她更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