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秦-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命令刚刚下达,前方就有斥候来报说又有一支人数在五万许间的秦兵从北边赶了过来。

看着虽然斗志旺盛,但其实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卒,项羽只得下令往南退去,同时他也不觉奇怪来的究竟是什么人。

第二百五十五章 再一次备战

蒙恬原来与章邯所率的军队距离并不是很远,但是在看到了有楚军驻扎休息过的痕迹的那片空地之后,他就发现了章邯带了人马以极快的速度向前追了上去。作为一个久经战场和政坛的人来说,蒙恬是很了解章邯的心中所想的,所以并没有也让军士们全速前进,而是远远地跟在了后面。在蒙恬想来,楚军已经是全无斗志了,即使能够鼓起勇气再战,以他们的兵力也是无法与章邯所带的五万人马相抗衡的,何况自己也跟在后面,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蒙恬怎么都想不到项羽居然会激发出楚军最大的力量,居然以两万残兵就与秦军五万打得难分难解,再加上突然出现的一支楚国援军,就使得章邯全军尽没。

蒙恬接到前方斥候送来的消息时,立刻就命全军以最快的速度赶上去驰援章邯所部,但是却只来得及将章邯和两三千人马救了出来,其他秦兵都已经战死当场了。而楚军在看到蒙恬带了大军赶来之后便也知机地撤退了。

见到章邯居然败得如此之惨,蒙恬便失去了追击楚人的信心,因为他不知道楚军是否在这里还埋伏有其他人马,而楚军的士气和斗志又因为这一次的大胜而很是高昂,所以蒙恬只能采取先稳定军心,寻找受伤未死的秦军士卒,安顿救治那些受了伤的人。这样就给楚军以从容后撤的机会。看到楚军撤了之后,蒙恬才派出几十骑追踪楚军而去,而他则带了大军跟在后面,并且派了斥候往泗水而去,向扶苏禀报此次失利的事情。

章邯遭逢此败被蒙恬所救之后便一直将自己单独关在一处,也不肯与人相见,直到蒙恬安排好一切前去见他才与他谈了一番。看着身上的伤口都未曾裹的章邯只是呆坐在地上,蒙恬不禁叹了口气:“章将军,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你也不必太过后悔,先将伤口包扎一下吧。”但是章邯却依旧是坐在那里没有回他的话。蒙恬便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章将军,章将军!”连喊了好几声,才将他叫得醒过神来。

见到蒙恬站在自己的面前,章邯跪了下来道:“蒙将军,章邯愧对你啊,更愧对皇上与我大秦的百姓,居然让五万大军在我手上伤亡殆尽。”

“事已至此,章将军就不要太过伤心了,此战即使是我追上了楚军,只怕也不是这些疯狂反扑的楚人的对手,你唯一犯下的错误就是与我失去了联系,从而使得自己孤军深入。但是我想皇上并不会因为这样而怪罪你的,你也不用太过担心。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如何为皇上的大军做好前锋的工作,为攻下九江城做好准备。”蒙恬安慰道。

“蒙将军……你还肯相信末将?”章邯问道。

“章将军带兵的本事可不是一战失利就不在了,现在我们还是占着优势的,只要用兵得法,将楚地收回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章将军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蒙恬说着又拍了拍章邯的肩膀以为鼓励。

“多谢蒙将军的信任,我不会让你和皇上失望的,我要用项羽的人头来洗刷自己的耻辱!”章邯的眼中露出了坚毅的神情,断然说道。

就这样,两人带了五万多人马紧追在楚军的后面向着九江郡而去,他们要作为攻打九江的先锋,不给楚军以任何可以喘息的机会。

项羽与项他坐在了一起,项羽在嗫嚅了一下之后才道:“你怎么会带了人马来到此地?难道你有了未卜先知的本事知道我会不敌秦军败退到那里吗?”

项他看到刚才自己说项羽能够激起全军的斗志从而大败秦军的事情项羽的脸色有些变化,就知道他有些想岔了,所以知道自己此时更不能说错话,不然以项羽高傲的性格必然不会领自己的情,于是他斟酌了一下之后才道:“倒不是我知道霸王你会失利,而是范先生对你主动出城与秦人一战有些不放心,所以便命我带了会稽城中的大半人马赶了来。原本范先生的意思是让我带兵前往泗水城的南面,一旦发现霸王那边有什么情况就让我出兵相助,这样就能起到奇兵的效果,杀秦人一个措手不及。不料秦人却在我们赶到之前就已经发起了最强的攻击,所以我才会带了人马出现在这里的。”

项羽这才明白这里怎么会出现一支人马了,但他心中却还是很纳闷,自己想要与秦军在城外一战的事情是在守了几日之后才让众军士知道的,而且之后很快就与秦人交上了手,会稽的范增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而且以自己下达命令的时间来算,范增即使在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项他带兵赶来,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到这里,所以项羽满是疑惑地问了出来。

项他道:“这是范先生从霸王将我楚国的大半马匹都调走这一点上看出来的。他说如果霸王只是带兵守泗水城的话,是不必用到骑兵的,只有出城与秦军一战,才能用到我们的骑兵。但是范先生还说若霸王真的出城与秦人一战,我们便没有了一点胜算,因为我大楚的骑兵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战力上都无法与秦人相比的,所以他才让我带了人马前来,以防泗水城有失。”

项羽这才明白了所有的事情,他苦笑道:“我真是后悔没有将范先生带来此地啊,若有他在旁规劝,我必不会贸然与秦人决战,或许结果就不是这样了。现在却是失去了泗水这座大城,使我楚国的门户大开,我真是无颜去见范先生哪。”

“但是霸王也不必灰心,想必秦人为了打这一仗也损失了不少人马,再加上昨日我们已经楮掉了追上来的一支秦兵,他们的伤亡也不会比我们小多少。只要霸王吸取这次的教训,在九江城一意坚守,秦人自然无法再对我们如何,而等到北边的匈奴人看到秦国内部空虚而出兵之时,他们必然会在兵力上捉襟见肘,从而退兵回去。到那时我们再挥师北向,就能报这一次的大仇了。”项他说道。

项羽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现在的确还不是丧气的时候,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与秦人一战,所以便将那失利暂时抛在了一边,和项他说起了如何在九江城据城坚守起来。

次日一早,项羽与项他二人便继续带了人马往九江而去,因为怕秦军趁势追来,所以他们命全军以最快的速度向前而去,有了一晚的好好休息,楚军士卒们的速度也就提高了不少,在几日之后便来到了九江城。几万楚军急急入城就开始布置防御措施,只等秦军前来。

两天之后,蒙恬二人便带着五万人马杀到了泗水城下,看着城中已经准备妥当的楚军,蒙恬最终只得命全军在城外十多里处驻扎了下来,静等扶苏的大军到来之后再做攻城的打算。而城中的楚军也因为上次出城作战失败的教训不再贸然出城来攻,所以九江城内外虽然有着近十万的人马,但却并没有发生一场战斗。

而这时关系着九江城命运的扶苏正将人马聚集起来,准备向九江而去。他之所以在这里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就是用来收服此地民心。前面如陈郡、东郡等地因为楚人对其也不够重视,所以秦军一至那里的百姓并没有多少的反抗,可是这泗水则不同了,因为此地从来就是楚人居住之所,所以扶苏想要让他们认可自己便难了些,需要做出大量的工作才可以。而且既然蒙恬派来的斥候带来了追杀楚军失败的消息,扶苏便知道自己想一口气将楚地占住的想法是不可能实现了,所以他索性就用了以前从上郡攻打咸阳的办法,稳扎稳打,先将攻下的城池打理好之后再向下一个目标挺进。

现在泗水城表面上已经完全受到了秦人的控制,虽然还有不少百姓对秦军怀有敌意,但是扶苏也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想办法,所以在看到情况好转之后,扶苏便留下两千人守在这里,自己则带着其余的人马继续往南而去。

走到半道上之时,蒙恬差来的人就遇上了扶苏他们,原来是蒙恬在九江城下等了几日也不见扶苏带兵过来,怕楚人会出城来攻而自己的这点人马未必够用就派了人前来请援。听了那人的话之后,扶苏的眉头就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想不到项羽经过那次失败之后居然也会死守不出了,若真是这样自己的人马要想攻下九江城怕是很难了,而自己可是还有一个大敌在北边等着的。扶苏叹了口气走到了帐外向北边望了过去。

就在这时,张良走了过来道:“皇上不必担心,臣有一计或可迫使项羽出城与我一战或是引军退到会稽城去。”

第二百五十六章 乱起萧墙

听到张良这么一说,扶苏立刻便看向了他,自己正在为还要连续攻打九江和会稽两座坚城而犯愁,若是能够少攻一座对秦军上下来说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子房有何妙计,便说出来吧。你这一计或能使数以万计的将士不必战死沙场啊。”

张良道:“其实从楚地传来的消息来看虽然项羽已经控制了楚国上下,但是其实楚国内部与他为敌的人应该还不在少数。特别是那楚王,也是因为兵马都在项羽的手中才不得以之下才会受他的摆布。但若是项羽在与我军交锋当中连连失利,那他在楚人中的威信便会大减,那些原来就与他有仇的人更会趁此机会在他的背后做一些手脚,到时他内部不稳,就不可能再死守九江了。他或会为了挽回自己在楚人心目中的威望而出城与我再战,想着一战而胜从而杜绝这传言,当然他也会带兵返回会稽,先将根基之地稳住。这样一来我们便不用强攻这九江城了。”

扶苏仔细地听了张良的话,过了半晌才道:“子房说的很对,这的确是一个可以使楚军无法死守九江城的好计策。而我们也不须什么人马,只要将这些消息通过信鸽传给在楚地的探子,由他们在那里传播便可,到那时整个会稽就会全部知晓项羽在泗水大败的消息了。”既然认为这是一个好计策,扶苏便立刻将彭洪叫了过来,让他即可传信给会稽以及其他各郡县的楚地探子,让他们将项羽大败的消息传播开去,同时更要说上一些危言耸听的话,务必要让楚地百姓感觉到威胁之大,让他们人心惶惶,这样对那些反项羽的人来说也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而扶苏他们的大军则是继续向九江进发,在与那里的蒙恬等人会合之后对这九江城以围困为主,以减少自身的损失,静等楚军内部的动乱的出现。

当扶苏带着大军赶到九江城下的时候,会稽郡中已经传开了一个消息:项羽带着人马与秦军交战于泗水城,一战下来不但泗水城被秦军取了下来,便是那十万楚军也有一大半丧生在泗水城外。项羽最只得带了几万残兵逃到了九江城中,死守不出,但是从情况来看这九江城怕也是守不了几日了。伴随着这个消息的还有坊间的一些更离谱的传闻,说是项羽已经有了投降秦人的打算,现在之所以在九江是在与秦人谈条件,一旦谈好了条件他就将楚军拱手送到秦人的手中……等等传闻,真假难辨,在会稽等地传得人尽皆知,百姓们已经开始很不安了,就连一些留在城中的楚军士卒也开始相信这些传闻了。

范增在第一次听到这个传闻的时候只是不屑地一笑,认为这不过是一些从泗水逃来的百姓因为心中害怕才传出来的话,但是随着谣言的版本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严重,范增终于看出了事态的不妙。“来人,速速去城中查一查,这些关于我军大败,九江也要不保的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最先传出来的。老夫一定要将这些人就地正法,以安我楚人之心。”范增下令道。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那传消息的人究竟是谁已经没有人能够搞的清楚了,反正百姓们都在传这些话,人人脸上都是惊惶之色,好象秦人已经杀到了会稽城下一般。

见根本无法从根源上寻找传言始作俑者,范增只得下令让士卒在城中宣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消息,比如虽然秦军取下了泗水城,但是他们的伤亡很大,而项羽虽然败退到了九江,但是靠着那里的高墙厚壁足可以抵抗秦人的进攻,秦军想要杀到会稽来并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纵然他说得再好,百姓们已经先入为主地相信了前面的话,再加上泗水被秦人所占也是一个事实,这就让他的解释变成了掩饰,城中百姓依旧是惊慌不已。

就在这个会稽里人心不稳的时候,几个久不曾有动作的人再一次聚到了一起,开始商量着如何在这乱局中再加上一把火,让这乱子更大一些,他们便是周勃、曹参和夏侯婴三人。

在刘邦带兵出去的时候,因为和屈斗有着同盟的关系,又为了能够在会稽城中留下自己的势力,所以便没有将这三人带去。这样一来在泗水城中范增猝然发难就只杀了刘邦和萧何二人,刘邦最忠心的三人却得以活了下来。后来项羽挟着大军来到会稽也只是将屈斗等一直与自己结仇的人给除去了,却并没有为难周勃他们几人。他们几人见情况已经这样了,也只能先自保,各自本本分分地在岗位上做着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羽等人也将他们三人给忘在了脑后,只当他们一心一意成了楚臣,或者是成了项羽的手下。可是这次的事情的出现却让他们三人觉得一个机会终于来到了。

三人以为了怕项羽的人怀疑,所以并不曾私下相见,但是三人间的联系还是不断的,现在有周勃提出要相见一下,其他二人便也不推辞,在一个晚上三人便相见于一家普通的会稽城的百姓家中。这家人以前也是刘邦的属下,只因为男主人受了伤不能再上战场了,刘邦才将他安顿在这里。而这人知道自己能够有这一天多得刘邦的提携,对他一直都是忠心耿耿。在为他们三人准备了一些酒水之后,那男主人就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外面为他们放风去了。

周勃为其他两人斟上了酒后道:“自从沛公命丧项羽之手,我们三人便不曾私下相见,想来你我当真是汗颜哪。作为沛公的生死兄弟,在他被项羽所害之后不但不能替他报仇,还要在仇人的帐下效力。”

曹参道:“这也是无奈之举,项羽在楚地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只以我们三人和那些忠于我们的士卒是无法与项羽一拼的,若不这样我们三人就活不到今日了。”

周勃将酒水洒在了地上道:“这第一杯酒就祭沛公和老萧的在天之灵吧,望他们能够助我们这次的事情能够成功。”其他两人也将杯中酒洒在了地上。

在沉默了一会之后,夏侯婴才道:“周勃,我们几人中除了老萧之外就数你最有计谋,你说一说这次我们该怎么办吧。”

周勃又为三人倒上了酒,这才说道:“两位想必也听说了那个传言了吧,项羽终于败在了秦人手上。虽然其中会有一些夸大的地方,我们不可尽信,但是一向不曾败过的项羽失败了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在会稽扰乱他后方的机会。”

“你的意思是我们在这里起事?让楚国内部也出现大乱,从而让身在九江的项羽失去后盾,从而完全败倒在秦人的手上?”曹参问道。

“这可太难了。”夏侯婴道,“自从沛公身死之后,原来忠于我们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我们可以动用的人马不过一两千,但是现在会稽忠于项羽的人马却远远大过这个数,我们一旦作乱,必然会被他的人除掉的。”

周勃摇头道:“一开始我也有过这样的打算,但是后来就将这个办法给否定了。其实我们一直忘了一个人,只要有他出面,即使城中还有十万大军,只要项羽不在这里就可以让他们都附首听命。”

“什么人?”曹参与夏侯婴同声问道,两人实在想不到有这么一个人。

“那就是一直被项羽软禁在宫中的楚王。虽然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不曾发布什么诏命了,但是他毕竟还是我楚国的大王。他一开口,城中的百姓自然会跟着他了,而那些士卒,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也必然会投向我们这边,到时候会稽就会在我们手中。”周勃说道。

夏侯婴二人一听眼睛一亮,他们的确已经将楚国还有一个大王的事情,现在经周勃一说才想起这个楚王其实也是一个很有用的棋子。于是便都同意了周勃的话,三人便又商量了一下细节,以及三人可以信任以及调动的人手。

当三人将一切都已经商讨完之后,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看着即将发亮的天空,三人再一次将酒水倒在了地上:“沛公,老萧,老樊,我们几人一同从泗水杀出来,但你们却都被项羽所害,现在我们就要趁着这个机会,在项羽的心腹要地插上一刀,让他也尝尝失败的滋味。还望你们三人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们。”说完这话,三人拜倒在地,阳光在这个时候照在了窗子上,窗棂的黑影投到了那跪在地上的三人的身上,显得斑斑驳驳。

在这个时候,身在九江的项羽也接到了会稽郡送来的消息,知道了那边已经要起乱子了。项羽看着城外的秦军,脑子里却满是会稽的事情,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回去,范增又能否帮他稳定后方。

第二百五十七章 等待

看着城外的秦军虽然在兵力上远胜于自己,在士气上更是挟胜而来,但是在种种有利的条件下这些秦军却并没有派人前来攻城,反倒是在离城十余里处驻扎了下来,这就让项羽心中的担忧更深了一层。看到秦人的举动,任何知道会稽那边出了事的人都会想到那边的事情是秦人做的手脚,他们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守在九江的楚军不能全力以战,甚至是为了巩固后方而带了人马回去。项羽心下对秦人的如此行为鄙夷到了极点,在他想来身为一个将领当以在战场之上杀敌为首要事情,不料秦人不但在战场上频施诡计,就连在其他地方也是阴谋不断。但是面对这个诡计,项羽却也是无法可破,现在他也陷入了两难的局面之中。

看到项他也走了过来,项羽便问道:“你认为我们是抛开会稽的乱局继续坚守在此为好还是趁着秦人没有攻上来的当口带了人马返回会稽平我后方为好?”从上一次大败的经验中,项羽终于学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应该采纳项他、范增等智谋深远之士的意见。

项他的眉头也是紧锁,如果此时秦人攻城正紧,恐怕项羽是不会提到回师的,但是秦人却偏偏只是驻扎在城外,也不见任何动作,显然就是在给他们压力,让他们退军,好让秦军能够兵不血刃地取下这九江。在盘算了良久之后,项他才开口道:“此时无论是守还是退,都有其利弊,而霸王应该选那弊小的做,这样对我楚国来说才是最好的办法。”

“那这两方面的弊究竟在哪?”项羽问道。

“若是守,则秦人未必能够轻易就攻进来,我楚地还有这九江可以抵御秦人,也可多守一段时日,说不定北边的匈奴人在不久之后便会出兵中原,我们的难题也就解了。但其弊端也很是明显,那就是在会稽的乱局可大可小,若只是限于百姓的不满和不安,以范大人的手段和威望还大可镇压得住,但是只怕会出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趁着这个时候做一些不利于霸王的事情,到时候我们后方出事,这九江城中的将士们可就没法再全力与秦人一战了。”项他说到这里就暂时停了下来,看向了项羽。

项羽听了他对守的看法之后,也想了一下才道:“也就是说若守,则我们很有可能因为后方的无恙和匈奴人的攻入而大败秦人,但同时也会因为后方的乱起而连会稽都守不住了?”

“不错,”项他道:“守的话,胜是大胜,败则会一败涂地。但若是退,那么有霸王的威名和大军在手,那些想要作乱的人自然不会得逞,我会稽也就安如磐石了,但是秦人却可以长驱直入到我会稽城下,到那时我们可守的就只剩下会稽一城,象东海等其他几郡并不是我楚人经营之地所以根本也不可能出兵来助,这会导致我们变成独守孤城。虽然会稽的城墙比这九江更高更厚,但是一座无援的城池在被敌人攻打了几日之后必然会让将士们失去坚守的信念,从而使秦人有机可趁。”

听了项他的分析,项羽发现自己并没有因为他的有一番话决定怎么做,反而更加迷茫了,因为两者的弊端都是那么的明显,都有可能使自己刚刚建立的政权被秦人摧毁。他呆呆地看了城外的秦军半晌,最终艰难地说道:“从你的话中我听出来两者间的弊端其实都差不多,那就是我楚国为秦所灭,但是其利却有大小之分。若我退回去,即使后面匈奴人当真攻入中原,我楚国上下怕也无法在秦后撤之后出兵追击了,那对我们的利只在能够守住会稽,就连这九江都未必能够夺回来。但是我们若坚守在此,则或许还有一战将秦人主力重创的好机会,两者相较却是守的利益更大一些啊。”项他点头同意了项羽的看法,但是他却没有提到若是守,一旦会稽真的大乱就只能全军覆没了。而且他们两人都没有如扶苏他们所想的那样提出出兵将秦人击退的想法,从上一次的大败后,项羽已经不敢一意孤行地想和秦人在正面一战了。

一席谈话,终于让项羽决定相信范增的能力和威望,留守在九江继续与秦人对峙。既然已经决定了下来,项羽也不耽搁,立刻就命人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远在会稽的范增,让他想办法一定要将那里的动乱平息。

城外的秦军大营,扶苏带了人马终于赶到了。蒙恬立刻带了下属的将领出营迎接,而章邯则是全身绑着绳索跟在了最后。扶苏见了蒙恬等将领之后,先是对他们能够理智地在离城十多里处安下营寨表示赞赏,然后再问起了如今九江城中的情况,对身处最后的章邯并不加理睬。蒙恬等人见皇帝没有表示,也不好将章邯叫来让他先说自己的过错而将正事先摆在一边。

看了一眼章邯后,蒙恬才道:“这几日末将接到皇上的旨意说已经用计使会稽出现乱局,要我等在此谨慎小心,末将便依着皇上的意思只是个人马留在此地日日操练,并没有派人马前去攻打城池。但是末将也派了几名斥候隐藏于城池边上探听消息,可到了今日城中楚军的防御依旧如故,并不见他们有任何出城来袭或是弃城退回会稽的打算。”

扶苏一听这话也不禁皱起了眉头,在他想来项羽怎么也会从弃城和出城这两条路中选上一条,不料楚人却是依旧守在城中。他看了一眼张良道:“你们说说看,这项羽打的是什么主意?难道他还不曾知道会稽已经要乱了的事情吗?”

张良还没有开口,韩信已经先说了自己的看法:“臣想楚人到现在不可能还不知道会稽的百姓已经被我们挑了起来,但是臣却不认为只靠那些百姓就能使项羽有害怕的感觉。或许他只要派出个千把人的队伍,就能镇压住百姓,这样一来他的后方自然无事,而他也可集中全力在此阻挡我们的去路。”

张良虽然是提出这个计策的人,但是对韩信的看法却也有着几分赞同:“韩将军所言也有几分道理。臣想出此计的时候的确只是想着让项羽知道而使他心忧会稽而不再计较这九江的存亡。可是却也忘记了若只是百姓心中慌乱,项羽的确只要一支小队便可稳住局势。不过臣还是认为如此好的一个机会在会稽城中的与项羽有隙之人会这么轻易放过,想必只是现在他们还没有动手而已,一旦他们动了手,项羽就会急急赶回去,到时候我们不但可以兵不血刃地取下九江,甚至还可趁着他仓皇还会稽的途中追杀于他,使其损失更多的人马,这对我们攻打会稽也是大有好处的。”

扶苏沉吟了半晌才开口:“以你之见楚人在会稽是必然会有一场大乱了?只是我们还要再等上几日才能见到项羽的变化?”

张良点头道:“不错,而且臣认为这一日不会太久了。项羽可以在楚人本来就有大王的情况下自称为霸王,并将楚王软禁,自己控制楚国的军政大权,靠的就是他向来战无不胜的功绩。但如今却被我们一战而败,他在楚人中的地位必然大跌,那些与他有隙的人自然会出来与他作对了。”

扶苏仔细再想了一下,最后才道:“子房所言甚是有理,既然我们已经等了这么些日子了,也不愁多等几天,就看看会稽是否会乱起来吧。”

其他将领见扶苏已经决定了这事情,自然不会再进言,而且他们对张良所说的话也有几分相信,就都领命去各自营中训练军士去了。

待到众将领都退了出去之后,扶苏才打眼看向了章邯:“章邯啊,你说让朕如何处置你呢?你与蒙恬一同出兵追击已经大败的楚军,蒙恬大军安然无事,可你却……你却让近五万人马都丧于楚人之手,你……”

章邯跪地磕头道:“臣知罪,是臣一时贪功才贸然带兵深入,致使大军被楚人所灭,臣愿意接受皇上的重惩,皇上可将臣当众发落,以儆效尤。”

扶苏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朕很明白你如此做的原因,毕竟你随朕才没几日,又是降将,自然认为论亲厚不如韩信与蒙恬等将领,所以才想着立下大功。但是朕虽然可以明白你的苦心却不能宽宥你的错误,毕竟这是五万人马,现在我大秦可没有几个五万人马啊。”扶苏一面说着一面走到了章邯跟前将他搀扶了起来,“但是这五万将士都已经死了,杀了你也无法将他们救回来,所以朕不打算杀你,只要你在日后攻城之时带着人马做先锋,务必将会稽取下来,这一点你能做到吗?”

“皇上……”想不到扶苏居然会这么轻易就饶过自己,章邯心下感动不已,“臣必效死为皇上攻下楚地,使我大秦一统天下!”

第二百五十八章 叛乱

会稽城因为这两天的谣言四起,百姓骚动而变得有些与往常不同。往常纵然是秦军攻来的消息不断地传来,百姓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并没有一点惊慌,因为他们相信有项羽这个楚国的战神在那里,秦人是没办法真的攻来的。但是这几日会稽城中随意走动的百姓却少了许多,很多人不是必要都只是留在家中,因为除了心中的害怕之外,城中各道之上也总会有几队士卒巡游,一旦有可疑之人就会被当成是秦人的奸细而抓起来。如此情况之下,所有人都认为还是留在家中比较妥当。

这一切也是在一时没有办法解决眼下的难题时范增所想出的无奈之举。这样一来,虽然会使城中的百姓对自己和项羽等人不满,但是却可以杜绝那些四处传播消息的人再说一些不利于楚人的话,从而使百姓更加心慌。而范增对项羽也有着很大的信心,相信他在后方安定,又不主动出击的情况下以九江城和那几万军队是足可守在那里不让秦军攻来的。而随着两军的胶着甚至是项羽获胜的消息传来后,一切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而破,到时会稽城就会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