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国自身的二十万人马再加上齐国的数万人马,那章邯在兵力上就已经远远逊色于楚国了,那到时候他必然会向胡亥求援,而一旦秦国的兵马都调去了楚国我们的机会也就到了。”蒙恬呵呵笑道,“现在我们只能期望齐楚两国的兵马在战斗力上不要差秦军太多而导致章邯不用搬救兵就能将他们尽数打败了。”
“我和韩信在楚国军中待过一些时日,这项梁的指挥可说是很高明的,而楚军虽然在装备上不如秦军,在训练上也与秦军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想来还不至于和秦军差得太多,这次在人数上又是秦军的两倍,所以我认为楚军肯定能够打败秦军,至不济也能够平分秋色。”扶苏很肯定地说道。
韩信接着道:“可惜项羽带着几万精锐去了九江,不然以他和那几万精锐的厉害,这章邯必然会败得更快。”
就在他们谈论着这些的时候,彭洪突然走了进来,他的手中还拿着一卷帛书:“皇子,这是刚从楚地送来的密信,你说了一旦有关于楚地的消息送来,不得迁延,所以。。。。。。”
扶苏笑道:“没事,本来我们商谈的事也不想瞒着你的。”一边说着,扶苏一边接过了那密信看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后,他的脸色有些变了:“恐怕楚地的战事会有所变化,我们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他。”
蒙恬忙上前接过了他手中的帛书看了起来,一会之后才道:“原来项羽也想着趁火打劫,居然在楚国的危难时刻还出兵取了东海郡,这一下楚地的形势就更加复杂了。”
“不,皇子的意思并不指这个,而是项羽一旦攻下了东海郡,恐怕在楚王的心目中他就完全成了乱臣贼子了,而一旦如此,楚王就会对项梁也产生怀疑,从而收回他的兵权,毕竟举国之兵都在一个自己不能完全放心的人手中,楚王是怎么也不能够安心的。”张良说道。
“这的确是楚王的第一反映,而一旦项梁不再带兵,那楚国上下就没有一名将领可以与章邯相抗衡了。”韩信对楚地的一切都比在场的众人要熟悉,所以他下的结论大家都是能够信服的。
“如果无人能与章邯相抗衡,那楚国的人马就算再多也不是秦军的对手,这么一来章邯就可不必向朝廷求援而只以十万人马就能灭楚了,那我们的算计就会全盘落空,又一次错过了攻下咸阳的大好机会。哎!”扶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但是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到了这时候,扶苏也是耗无办法了。
“现在只希望楚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做,但这却是百中无一的。”张良也叹息道。
一时间,本来充满了信心的一帮人都沉寂了下去,大堂之上陷入了安静。
齐国的行动完全被扶苏他们猜中了,在楚王命屈斗刘邦带着谕旨去将项梁叫回来的第二天,齐国的五万人马就来到了会稽郡。带兵的是齐国的上将军姜环,他也是现在齐王的其中一个兄弟。自从齐国再建之后,姜姓之人为了防止再有当年田氏代姜的事情出现就将大权全部抓在了自己手中,特别是有关国家兴亡的军权更是不敢让他姓之人掌管,只有丞相一职是由一个姓田的人担任,但他的实权也并不大。
姜环来到会稽之后,就将人马留在了城外,只身进城去见楚王。楚王看到齐国果然派了人马来援,也是十分欣喜,不但热烈地款待了姜环,还为齐人备下了不少的粮草辎重,以为抚军之用。姜环看到楚王如此盛情款待自己,还送了不少辎重,心中大是感激,但还是面有愧色地道:“大王,我齐国本就人马不多,再加上前些日子的大战,所以能够派出来的只剩下这五万人马,还望大王不要嫌弃。”
“寡人知道,寡人看到贵国能派大军来援助我楚国已经是意外之喜了,怎还会嫌弃你们呢?将军打算什么时候赶赴泗水郡呢?”楚王问道。
“事不宜迟,兵贵神速,末将认为我军在此休息一日,明天一早就前往泗水郡吧。不知现在在前方指挥战斗的是哪为将军啊?”姜环不经意的一个问题正好打在了楚王的心上。
楚王过了好一会儿才道:“是由前将军刘邦带兵抵抗暴秦。希望姜将军能够与他衷诚合作,将秦人赶离我楚地。”
“末将在齐国时曾听说楚国要论将领当属项梁将军最为厉害,而那日攻打我齐国的项羽将军也是一个用兵的好手,怎么大王不让这两位将军带兵呢?”姜环是一个实诚人,并没有发现楚王的脸色因为自己的话题而显得很是难看,只是自顾自地问道。
“这。。。。。。”楚王有些尴尬了,但随即他便道:“只因为项梁将军得了急病,所以无法带军出征,至于项羽,那是不提也罢。”
姜环就算神经再大条也已经看出楚王并不想谈这个话题,他也略显紧张,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忙站起身来道:“那末将就回军营去了,明日一早便出兵泗水郡。”
看到姜环终于离开了,楚王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不知道再这么下去,自己该怎么面对这个从齐国来的将领的问题,他总不能实话实说,说自己对项梁有怀疑吧,不然恐怕会被这个齐将笑歪了嘴。一旦他回到齐国将事情说出去,楚国的颜面就无处放了。
次日一早,齐国的五万人马也离开了会稽往泗水而去。因为兵马中的大部分是步卒,所以齐军的性军速度并不快,而且姜环也得了齐王的命令,要让楚国和秦国先拼上几场之后自己再出手,这样才能保证齐国受到最大的利益。
在齐军离着泗水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刘邦和屈斗已经带着人赶到了泗水城,将楚王的谕旨交到了项梁的手中。项梁看了那谕旨后道:“大王为何要临阵换将,他难道不知如今我们已和秦军大战了好几场了吗,要是因为更换将领而使军心动摇,被秦人有隙可趁,那我大楚可就危险了。还望两位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说着紧紧盯着屈斗。
屈斗被他看得有些发毛了,但还是强硬地道:“这是大王的谕旨,你有什么想不通的大可在回会稽之后当面问大王。当日你也不是临阵换将,将宋义换走的吗,现在将你换了有何不妥?至于你所说的军心和大败,我想我军身在城内,粮草充足,可不会因为一个将领的更换而使军心动摇的。项将军也不必为这些事情担心了,还是收拾好东西回会稽去吧。”说着他的面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项梁不知道楚王为什么会突然召自己回去,但是王命难违,在不得以之下,他也只得听从这到谕旨:“好,还希望刘将军能够比我做得更好,早日将秦军击败,我就在会稽城中静候佳音了。”项梁说着就将代表主将的令符和令剑交到了刘邦的手上,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大堂。
刘邦二人看到项梁如此轻易地就将军权交了出来,心中的一块大石总算是落了地,接下来就要看刘邦的本领了,看他能否击败秦军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毒计
项梁离开大堂之后走到了范增的住处,将楚王命他交出军权的事情对范增说了。范增用手捻着几根胡须,苦笑道:“将军,其实我早就知道大王必然会将你的军权收走的。”
“这是为何?”项梁很是奇怪地问道,难道这范增有了未卜先知的能耐?
“因为我在几日之前就已经接到了一份消息,说是项羽小将军已经领兵将东海郡给占了,这如何不使大王对你有所怀疑呢?”
项梁脸色猛地一变:“你是说羽儿他居然在我大楚的危亡关头还去攻打东海郡?他实在是太不晓事了,怎么说他也是我大楚的人啊,这么做岂不是帮了秦人的大忙吗?你怎么知道了这消息也不早日通知我啊?”项梁的话里有几分对项羽的责备也有几分对范增的埋怨。
“将军你要随时关注城外的秦军动向,我也不想打扰你,使你分心,所以虽然知道了小将军的行为也没有告诉你。”范增叹道,“但想不到大王的动作居然如此之快,我还没有想出应对之法他就命人来换将军的位置了,哎!”
“如今大王命刘邦为这二十万大军的主帅,而我就要回会稽郡去了,也不知这刘邦能否抵敌得住秦人的进攻,我当真是放心不下啊。”项梁满脸的担忧道。
就在项梁担忧之际,几名将领也已经找来了,其中一人说道:“项将军,听说大王要将你召回会稽郡去,而由刘邦前将军为主帅可有此事?”他们都是在这几次防御战中甚得项梁的重用,而立下了不少战功,同时也对项梁的指挥很是信服的人。
项梁点头道:“你们的消息得到的还真快,不错,大王的谕旨已经下达了,我明日就要离开泗水往会稽而去,希望你们能够如这些日子一般与秦军大战,莫要丢了我大楚将士的威风。”项梁一面说着一面轻轻地拍着几名将领的肩膀。
众将领突然跪倒在地道:“将军万不能离开泗水郡啊,虽然我等并没有跟随刘邦打过仗,但我们知道他再怎么善战也不会如项将军一般能料敌先机,将我泗水郡守得固若金汤,将军乃是我大楚的第一名将,若你离我们而去,这泗水郡可就真的守不住了。”
项梁也知道他们说的在理,这刘邦到底在战场上有多厉害自己还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当日自己攻打刘邦占着的泗水郡时发现他手下的士卒的战斗力并不强大,如果是因为刘邦个人的原因而导致他带的兵普遍不强的话,那自己一旦离开泗水恐怕这二十万人马可就要断送在刘邦手上了,同时楚国也就危险了。想到这里,项梁还真不敢轻易离开泗水郡了,他拿眼看向几名将领道:“我知道刘邦未必能够守住泗水郡,但是大王的谕旨我也不敢违抗啊。”
范增突然笑道:“那在谕旨中可提到让将军几时离开泗水赶往会稽呢?“
“这倒没有,只说是让我交出军权之后回会稽述职。”项梁这话才一出口就笑了,“依范先生的意思我可以多拖上几日了?”
“不错,反正谕旨上只说让你交出兵权,现在将军已经将剑符都交了出去,并没有违抗旨意,但将军却可以在此地多留上几日,这却不是刘邦、屈斗二人所能够决定的了。”
“好,我我就依先生所言,留在这泗水城中看看情况再说吧。”项梁一下就打定了主意。既然打定了主意,项梁便不再打算回会稽去,转而往大堂而去。
大堂之上刘邦与屈斗二人刚刚放下心头的大石,在谈论着如何将大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突然看到项梁去而复返,两人都有些惊讶,屈斗便问道:“大将军可还有什么事吗?”
项梁道:“本将军还是决定不立刻赶回会稽,这泗水郡如今可是我大楚的门户了,万不可失,所以本将军决定在此协助刘将军共抗秦军,不知刘将军意下如何?”
虽然项梁是用商量的语气在和刘邦说话,但其实刘邦二人已经感觉到他已经定下了主意,于是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后,刘邦道:“既然项将军是为我大楚着想,那末将也不好推辞,但是正所谓军中必须有一个主将,不知项将军你留下来是作为主帅呢还是其他的?”说着刘邦便紧紧地看着项梁,生怕他说出自己还要当主帅。
项梁笑道:“在下既然将剑符都交了出来,这军中自然是以刘将军为主了,我只是在一边帮着出出主意罢了。”
刘邦一听项梁愿意这样,当然不再反对,道:“那我就多谢项将军的鼎力相助了。”
屈斗也在一边道:“既然这样,那本尹便先回会稽去,本来我的任务就是宣读谕旨和陪同将军回会稽,但军事紧迫,想来大王也不会太过介意的。”
项梁看这两人都这么好说话,还当两人也以大局为重,不再因政争而与自己对着干了,心下感动,手一拱便离开了大堂。
待项梁离开之后,刘邦看着屈斗道:“大人刚才为何给我打眼色,让我同意项梁留下来呢?我们的目的本来不就是将他调回会稽去吗?”
“现在我改变主意了。这次借项羽的事情最多只能将他的军权削弱一些,并不能完全将项梁扳倒,而回会稽之后大王还是会重新重用他。但他留在此地,刘将军你便可以想办法对付他了,而且刚才他也说了一切会听从你的吩咐,总会让你找到一个机会的。”屈斗虽然没有把话完全点明,但刘邦已经知道他是想让自己借秦人的手把项梁除了。刘邦想起了自己的兄弟樊哙就是因为项梁的攻打而丧命的,于是便点了点头。在项梁还在想着如何对付秦军的入侵的时候,他的背后已经有两双杀气腾腾的眼睛在盯着他了。
东海郡中,项羽已经完全将所有的人都收服了,特别是龙且,在见识了项羽的本事之后对他是十分敬服,项羽就这样得到了一个有勇有谋且忠心不二的下属。看到这东海郡已经完全被自己控制了,项羽便决定带着人马返回九江郡,毕竟在他眼中这东海郡太过于偏僻,不是自己一展身手的地方,何况自己还想着有朝一日掌握楚国的大权呢。
这一日,项羽已经将人马全数整束好,便将东海郡托付给龙且,自己则带着这两万多人马往九江郡而去。一路之上行军速度倒也不慢,不久之后就回到了九江郡,他一进城便看到项他在城内等着自己,不觉有些奇怪,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城中的事都安排好了吗?如何在此等我?”
项他一脸的严肃道:“将军,就在你带着人马去东海的三日后,我们便收到了一个消息,楚王改换了将领,由项梁将军带兵抗秦,如今你攻下了东海郡,恐怕会对他不利啊。”
“什么?你怎么不派人来告诉我啊,这可如何是好?楚王虽然并非什么昏君,但有屈斗在一边煽风点火,叔父的处境就不妙了。”虽然当日离开时项羽说得斩钉截铁,不再与项梁有任何关系,但经过这几日之后,项羽的气也已经消了,对项梁这个一手把自己调教起来的叔父还是相当关心的。所以只有知道带兵的不是项梁时他才带着人马去攻东海。
“如今这东海郡已经入了我们手中,该发生的也已经发生了,只能希望项将军他能够逢凶化吉了。而且以大将军在军中的威信,我想大王也不会对他怎么样的,毕竟要没有我们项家,楚国的军队实力必然会大弱。”项他安慰道。
“对了,如今泗水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秦军一开始连克我三郡,其势如虹,这泗水郡也并非什么难攻的险要之地,我楚军的伤亡如何?”项羽突然转换话题道。他知道现在再提项梁的事情也与事无补,索性就不再提了,但他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如果楚王真敢对项梁不利,自己就会挥军将楚王和屈斗等人尽数杀了,自己来做楚地之主。
“秦军攻过几次泗水,但都被大将军带兵给击退了,想来大将军是想用拖字决将秦军拖在泗水城外,直到他们粮草辎重无以为既,秦人只好无功而退了。”项他早已从在泗水郡的探子那得知了那里的情况。
项羽道:“那我们就在这里再等等吧,或许我们根本不需要将人马撤到东海郡去,秦人就会被我叔父打败了。”
项他苦笑道:“但我刚收到消息,说是楚王已经派了刘邦去泗水替换了大将军,大将军很快就会返回会稽郡了。”
“刘邦?一个手下败将如何能够带我楚国的大军呢?而且他虽然是楚人但当日却是被我们打败后才归顺的,并不可信,想不到楚王居然如此任人不明啊,看来叔父的心血是要白费了。”项羽语带轻蔑,同时也有些惋惜。但是如果他知道刘邦就要对项梁出手了,他又会有什么反映呢?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计
经过几次进攻都不能在项梁手上讨得便宜之后,章邯便开始改强攻为包围,不再莽撞地派兵攻打泗水那高且厚的城墙了。但是章邯心中也很是明白,这泗水城中粮草丰足,只靠包围是完全不可能将它拿下的,所以他一面命大军对泗水城进行包围,另一面也在和一众谋士和将领商议着如何才能用最少的伤亡来攻下这城池。
“将军,其实这泗水城并不是完全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路,何不放弃了这座城池,绕道往会稽而去呢?”一名将领问道。
“我们此次的目的是要将楚国灭了,而不是将会稽取下来。若是只取会稽我现在大可派一支轻骑去攻到会稽,楚人已经将举国之力都放在了泗水城中,那会稽必然空虚,我军一至则必然可取。但楚地的大军却还是安然无恙,他们只须再另立一主便又是一个新的楚国,所以只有将他们全部除去才算是将楚国完全灭掉。”章邯看到有不少人都认同这将领的话,便将问题说了出来,众人才明白过来,自己是本末倒置了。
“将军,我听说当年我大秦的名将王翦老将军为了灭楚曾和李信发生过争执。当日李信说他只需三十万人马便可灭楚,而王将军却说需六十万人马。而始皇帝认为王老将军已经老了,就听信了李信的话,给了他三十万人马,结果大败而归,最终不得以皇帝才再请王老将军出马,依旧是六十万人马,这才将楚国灭掉,不知可有此事?”一人问道。
章邯点头道:“确有此事,当王将军凯旋回来时,皇帝还亲自到咸阳城外十里处相迎,并对他说:‘是朕不听将军之言才导致灭楚时日过长,将军不愧是我大秦第一名将!’之言,可说是对王将军极大的褒奖和对自己错误的检讨,你怎的提起这事?”
“我想说的是将军此次伐楚是否过于脱大了,连王将军灭楚都要六十万人马,而将军却只带了十万人马便来到了楚地。”随着这泗水城久攻不下,有些将领已经对章邯的策略产生了怀疑,再加上有数十年前的王翦之事作为衬托,好象显得章邯的确太过于脱大了。
章邯早已经想到下属会提出这个问题,混不当回事地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楚国有着数百年的根基,虽然也有内部的斗争但还能够做到上下一心,那些楚兵也是身经百战之人,所以要灭楚需数十万人马。但今日的楚国却不过是死灰复燃而已,君臣相疑,将与兵互不统属,所以我只需十万人马便可灭它。虽然现在我们受阻在这泗水城下,但我想很快就会有机会了。”
“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众将领都奇怪地问道。
“本将军在出发前听说项羽带了他项家的子弟占了九江郡,这必然引起楚王对项家的不放心。而如今的项梁又掌握着楚国的全部人马,楚王会这么安心地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项家人吗?所以我料那项梁做这二十万人马的统帅时间不会太久,到时候他便会被楚王罢免,而楚国除了项梁之外并无可与我一战的将领了。所以我断定很快就会有机会了。”章邯为了使麾下众将能保持士气,不得不将事情说得如此明白。
众将一听,都恍然道:“原来如此,那我等愿意同将军一起再等上几日。”
但是一切却没有象章邯所料想的那样顺利,楚王确是派了刘邦来换项梁,但是项梁却还是留了下来,协助刘邦守城。章邯每日都在城外的高台上远眺城中的防守情况,但却没有发现一丝一毫因换了主将而杂乱的现象出现,这让章邯很是不解,难道自己的想法错了,楚王并没有因为项羽的事情而对项梁产生怀疑吗?
这一日,章邯刚看过城中的情况下来,就有一名斥候来到他面前说道:“将军,我们探到齐国也派了五万大军前来援楚,如今距离泗水城只剩下不到百里路程了。”
“什么?齐人真的援楚了?他们难道忘了楚军刚刚才打进他们的临淄城吗?”章邯面色一趁,齐军一到那自己要对付的敌人就更多了,本来这泗水城就难以攻下来,要是齐军和楚军联手来攻,自己可就真要败在这泗水城下了。“不行,我必须要想个办法,在齐军来前就要将这泗水城取下来!”章邯在营帐中来回徘徊,突然一个大胆的主意跳了出来。
这几日秦军不再攻城,倒也使得守城的楚军松了一口气。但是项梁却没有过于放松,他每日都要登上城头去看看城下秦军的动静,以随时准备防御工作。这天项梁也是照旧来到了城头上,远远看着秦军阵中,突然他发现秦军内部有些异样,似乎有大队的人马正在往后撤去,这让项梁大是奇怪,于是他转头对一名亲兵道:“去斥候营问问,秦军那出了什么事情。”吩咐完后他便走下了城头返回了自己住处。
范增正在他的住处饮酒,看到项梁进来了忙道:“将军,如今你不过是协助刘邦等人守城而已,何必如此劳累呢?”
项梁道:“我留下来就是为了守住这泗水郡,既然身在此地,就当保住此城。而且我不是为了刘邦什么的,而是为了我大楚的百姓,若让秦军攻进来,到时必然玉石俱焚,生灵涂炭,所以我必须守住这泗水郡。”
听到项梁的这一番话,范增顿时肃然起敬,站起身来作了一揖道:“是在下失言了,将军真是我大楚的栋梁啊。”
这时,一名斥候走了进来道:“斥候马二见过项将军,见过范先生。”说着行了个礼。这二十万人马已经完全被项梁的本事所折服,所以就算他不再是全军的主将,他们依旧是将他当作主将看待。
项梁命他起来之后问道:“我适才看秦军阵中有些不对,不知你斥候营可看出什么来了没有?”
马二道:“我们确是打探到一个消息,说是秦国内部出了一些问题,如今那胡亥已经派了人前来传旨,命章邯带兵回去。但因这消息还未能得到证实所以属下不敢向诸位将军禀报。”马二一面说着一面从怀中取出了几根竹简,递到了项梁手中,“这些东西也是我们的兄弟从秦军的营地附近找到的。”
项梁接过那竹简看了起来,虽然这几根竹简并不连贯,但项梁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却是说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叛军正在进攻上党郡,但具体是哪里来的敌人却是不知。项梁看了这内容后闭上双眼想了一下,然后问范增道:“范先生,你看这会是真的吗?若真有人进攻上党,那又该是什么人呢?”
范增不假思索地道:“暴秦无道,天下间有许多有志之士都想将其推翻,但在章邯等人的打击之下,到现在还能对秦构成威胁的就只有胡亥的兄长扶苏了。想来他也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想趁着章邯带着大军征我楚国,而秦国内部空虚之时一举取下咸阳。所以老夫认为这消息应该还是可靠的。”
项梁一听之后点头道:“范先生说的在理,这事看来是真的,那我们便可趁章邯退军之际带兵袭他后军,也好为那些战死的将士们报仇。”说着站起身来就往外而去。
“等等!”范增突然叫住项梁道,“将军,你现在去和刘邦说了,他必然会派兵前去袭击秦军后路,而且多半便会派将军前去,倘若这是秦军的一个计策,那将军岂不是危险了?依我之见,将军还是等等再说吧。”
“我看秦军已经有大量人马往后移动了,若现在不出兵,那到时候就追之不上了,如今只有冒险一试了,而且刘邦也未必会让我带兵出城的。”项梁说着不顾范增的劝止而去。
听了项梁的话后,刘邦陷入了沉思,他也不敢肯定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若是带兵去追,怕中了埋伏,但若不追,又怕那消息是真的,白白浪费了这个机会,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想到了屈斗当日和自己说的话,要自己借秦军之手将项梁除掉,于是便道:“既然项将军得到的消息,那就由你带兵去攻秦军后路,不知将军想带多少人去呢?”
项梁想不到刘邦果如范增所说的一样派自己出城攻敌,但也不好推辞,于是道:“我想带三万人马应该足够了。如果秦军果真是退军,那他们的后军必然不敢接战,则三万人马足够了,不然就是将城中所有人马都派出去都未必是秦军的对手。”
“好,那就如将军所说,我给你三万精兵,希望项将军能够立下此大功1”刘邦说完就将调兵的兵符交给了项梁。项梁便去军营中带兵了,而刘邦却大为得意,因为如果这一战项梁胜了,那功劳自己最大,如果项梁败了,那他就得死在秦军手上了。想到这里,刘邦不禁有一种大笑的冲动。
第一百三十九章 绝境
上郡城中,扶苏等人看着那一封封从楚地用飞鸽传书送来的信件,众人的脸上都没有一丝喜色。“想不到这泗水城既不易破,那楚军也的确是不争气,已经整整一个半月了,双方还是对峙在那,现在索性是连仗都不打一个了。”扶苏叹道。
张良笑道:“这不过是暂时的罢了,想来齐国的援兵也应该快到了,到那时双方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秦军要是知道有齐国的人马去助楚人,必然会抢先动手,或者是引兵离开。但依我看来,章邯是不会在仗还没打的情况下就带兵回去的。”
“但是楚军已经挡住了秦军的数次强攻,就算现在秦军再次大举进攻,这泗水城还是破不了啊,到那时章邯还是得带着人马退出楚地,而我们想要的结果就不存在了。”扶苏道。
韩信突然道:“皇子,其实我们的想法可能错了,这次章邯带了十万人马伐楚是志在必得的,所以他麾下的必然是朝廷中的最精锐的人马,所以留在秦国其他城池中的人虽然还有不少,但却不过是一些乌合之众罢了,所以只要章邯的十万人马无法返回秦地,我们的大军就可以直取咸阳,而不必担心有太大的抵抗。”
扶苏和蒙恬等人对视了一下,猛地惊醒道:“是啊,韩将军说的是,如果秦境内还有足够抵挡我们的人马的话,那胡亥也不至于来派人来我上郡议和了,也就是说如今的秦境已经完全空虚了,只要我们得知了楚地的战况便可出兵了。”
“不,除了知道战况之外,我们出兵还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皇子你不要忘了,你刚刚才和胡亥议和,一旦撕毁和约出兵的话,必然会被天下人所唾弃的,就连我们的将士也未必有那决心随皇子攻打秦地了。”陈平说道。
扶苏一笑道:“要找个借口还不简单,当日胡亥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还不是因为与赵高合谋篡改了皇帝的遗诏,我大可以此为借口出兵讨伐他们。”
“这个借口已经不成之为借口了。”陈平摇头道,“既然皇子已经被封为北地王,且答应了和议,那你就是胡亥的臣子了,也就是说你已承认他的皇位的正统,所以我们必须另找一个借口方成。”
一听自己的借口居然不能成立,这让扶苏很是不解,但当他看向其他几名文武臣下时,发现他们脸上的表情和陈平一样,也是认为自己的借口不行。扶苏这才知道这个时候出兵的借口是多么重要了,但现在却完全没有办法。
泗水城中的三万人马已经整装待发了,项梁站在城头看着秦军的营地,发现他们的确已经开始向后退兵了,虽然他们的行动非常小心,而且还有不少人马驻扎在原地以作迷惑之用,但在项梁这个身经百战的人眼中还是能够看出其中的不同的。项梁转身对刘邦道:“刘将军,秦军马上就要退出我军的攻击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