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强秦-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跳,“要是他们真的察觉了我们的计策而派兵回去,这里的人马必然减少,自然不会再主动攻击我们了,那皇子那边就有危险了。”
为了试探城中的虚实,蒙恬开始派兵攻打起上党城来。可秦兵却守得严实,并没有给他任何可趁之机,但同时秦兵也没有出城来反击。
这就让蒙恬更确认了自己的判断,他不禁有些焦急了起来,如果扶苏在攻打咸阳时受到身后赶来的秦兵的夹击,恐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但他现在人在上党,对扶苏方的行动完全没法知道,只得干着急。
白班带着三万人马星夜赶回咸阳,到了咸阳城看到一切都没有变化的时候,他才松了一口气,但随即他又想到了自己在楚地的大败,不知道自己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次日,他就进了宫,面对着不发一言的胡亥,他只觉得更是不安。
在听他将战斗失利的所有罪责都推给赵长克后,赵高就坐不住了,他忙说道:“皇帝,这可都是白班的一面之辞,只是因为赵长克已经死了,所以才将责任都推到他身上,还望皇帝深查。”
第九十九章 叔侄嫌隙
胡亥听了赵高的话后,笑道:“赵卿不必多虑,朕自然会给你们一个公平的判断。白班你说此次失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赵长克的指挥失误,可有人作证?”
白班忙道:“这次随我回来的士卒都可作证,一切的确都是赵长克的原因。”
“这些士卒当然都以你为主,这如何做得了证?”赵高冷声道。
“那赵大人你说该如何判定呢?”胡亥突然问道,“白将军说的你不信,将士们的话你也不信,难道你要将赵长克救活后才会信吗?”
“这。。。。。。”赵高一时没了对策,心中大恨,但却反驳不了胡亥的话,但他依旧说道:“就算赵长克有错,但同样作为统兵将领的白班你也脱不了干系。”
“末将知道自己有罪,但别人犯的错却不能强加在末将身上。”白班大声回答道。他知道这次算是彻底和赵高翻脸了,索性也不再顾忌什么了,继续说道,“而且末将还助守上党的王离将军打败了蒙恬,皇帝这也足以抵下末将的错误了吧。”
胡亥看白班居然敢如此顶撞赵高,心中便是一喜,此时他已经想要将白班拉到自己这边来一起对抗赵高,所以便道:“原来你在回咸阳的路上还立下此功,好,朕就免了你战败的罪责,你下去休息吧。”
“皇帝,这。。。。。。”赵高还待说什么,却被胡亥打断。
胡亥站起身来道:“朕也累了,你们二位就出宫去吧。”说着就把赵高晾在那里,离开了。
看到皇帝走了,白班也站起身来对赵高微一拱手就离开,气得赵高直想杀了他。“你们就得意吧,过不了几日我就叫你们都死在我的手中。”赵高眼中冒着火地看着白班离开。
胡亥离开大殿之后,心中很是得意:“想不到这次讨伐楚地居然还有意外收获,这个白班也算是一员虎将,如今我正可以拉拢他对付赵高,如今有了白班和章邯二将,这咸阳城一多半的军队都在我的手中,也是时候对付他了。”
蒙恬在试攻了几次后发现这个上党的确难以攻下,就不再勉强进攻,只是依旧摆出了进攻的架势,但却开始保存实力了。而咸阳方面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也让蒙恬很是不安,也不知道扶苏的骑兵究竟到了哪里,是否和秦兵对上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秋已近尾,天气日渐寒冷,就在蒙恬支持不下去想退兵的时候,扶苏的信使就到了。看到扶苏给他的信件,告诉他自己在前往咸阳的路上与匈奴人相遇而有所损伤,最后不得以才退回北地郡时,蒙恬才放下心来。对扶苏打不下咸阳,蒙恬是不太放在心上的,毕竟这计策本身就是一个冒险,如今能够安全退回北地郡,蒙恬也很欣慰了。
既然主攻的人员都已经退了,蒙恬也不想再和王离在这里干耗着了,于是也带着大军退回了太原城。王离怕他有诈,只能看着蒙恬安然退回了太原郡而没有任何动作。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战就因为白班带军退返和匈奴人的出现而暂时停止了。
中原地区暂时平静了下来,但是楚国却开始蠢蠢欲动了。经过上次将秦国的十万大军打得大败之后,楚地的百姓就空前的自信,他们已经相信楚国统一天下的时日就要到了。虽然与秦人的这一战有不少士卒被杀,但是楚兵的人数却是只增不减,如今已经有十五万人马了。
在这么多楚人当中,最坚信自己一定会打败秦人的则是项羽,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不下十次地提议要带兵去攻打秦人的其他郡县,但都被项梁给阻止了,今天他再一次提出了要进攻打陈郡。看着自己的侄子又一次提出要攻打陈郡,项梁笑道:“羽儿,你为何屡次要带兵去攻打秦人的领地呢,莫非你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取下陈郡?”
“我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认为现在正是我们楚人大举反攻秦地的大好机会,难道叔父你要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手中溜走吗?”项羽一脸的不解地看着项梁。
项梁道:“如今还不是我们楚人能够取秦人而代之的时候,不单是军力方面我们不如秦人,在人口、兵器等等方面我们也不足够与秦人一战。如果现在贸然和秦人开战,我们楚人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甚至可能让其他人从中得到便宜,所以我才要楚人守住自己的几个郡县而不主动与秦人一战。”
“项将军这话说的就太长秦人志气,灭我们楚人威风了。”这段日子以来没有和项梁产生分歧的屈斗站起身来道:“其实项小将军的话很有道理,现在我楚国上下难得的一心,士气更是空前高昂,如果不趁此时机灭了秦人,等他们喘匀了气,就又会挥军讨伐我们。而项将军却一心求稳,这对我楚人来说不是福啊。所以大王,臣想亲自带兵前去将陈郡取下来。”
项梁看到屈斗居然顺着自己侄子的话想要取得一直都没有的军权,心中就是一惊。如今他在楚地的声望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屈斗,甚至压住了楚王,现在楚王必然对自己有所不满。而屈斗现在的提议正是可以削弱自己在军中影响力的妙招,他忙反对道:“不可出兵,我楚军经过前些日子的大战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时已近冬,不适宜出兵,所以臣认为还是到来年开春之后再攻打陈郡为上,到时陈自会带兵取下陈郡。”
楚王年纪虽小,但也已经隐隐感觉到项梁对自己的威胁,心中也并不想让他再立军功,于是用热切的眼神看着屈斗,希望他能反驳项梁,从而可以遏止他的声威。
屈斗本来已经没有了反驳的心思,突然看到楚王的眼神,心中有了底就继续道:“大将军这话要是放在中原地区也就罢了,但我楚国身在南方,冬天并不象北方那么寒冷,如今出兵正好可以在最寒冷的天气到来之前取下陈郡,而秦国的军队则因为天气寒冷而无法出兵,等到明年开春天气转暖之后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陈郡,秦人也难以奈我们何了。”
“屈令尹说的甚是,那寡人就将取下陈郡的重任交给你了。”楚王不等项梁反对就下达了命令,让项梁的反对只能咽了回去。于是在大殿上屈斗就挑好了出征陈郡的将领——以屈斗自己为主帅,刘邦、宋义为副,再加上夏侯婴、周勃等人,将项梁那一方的人完全屏弃掉了。
出了宫后,项梁怒冲冲地对项羽道:“如今可好,你争了半日不但不能带兵出征,反而让屈斗等人得了便宜。”
“那也是叔父你不肯让我带兵的原因。”项羽此时的怒气并不比项梁小,“倘若你早同意我带兵攻打陈郡,又怎会被屈斗抢了去。我不过是想多立战功好让叔父在朝中有个帮手,不料你却屡次阻挠于我,难道你就怕我抢了你的功劳吗?所以总是不让我有带兵一展身手的机会。”这些日子以来项羽总是被项梁压制着,不让自己能够痛痛快快地一战,心中早就憋着一股火了,今天总算是宣泄了出来。
项梁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的侄子,想不到在他的心中居然会认为自己是这种人,他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叹了口气道:“既然你是这么看我的,那我以后就不再干涉你的事了。”说着一催跨下的马就向前而去。
项羽在说出了一直藏在自己心中的话后也有些后悔,但是他的骄傲却没有让他向自己的叔父道歉,看到叔父离开,他也只是用目光送他。
“将军,老将军这些日子来是在磨练你啊,你可不能这么说他。”项他看到这两叔侄居然闹翻了,忙上前劝道。
但项羽并不是一个可以接受人家批评的人物,在自己的叔父面前他还能够收敛一些,面对自己的下属他可不会客气,何况现在他还在气头上,所以他冷哼道:“项他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想为大楚建功立业就错了吗?而且这段时日来所以的军功都是叔父所立,我只不过是跟随着他才立了些小功劳,这也是事实。倘若叔父早让我带兵作战,我现在也应该是个上将军了。难道你忘了上次攻取东海郡的事了吗?”
项他一看项羽真的怒了,这段自己再劝也是火上浇油,就识趣地闭上了嘴。
项羽刚才对项他这么一说,反而坚定了自己没有错的信念,同时也认定了是项梁压制着自己,好自己一人独揽大权。至此,两叔侄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
三日之后,屈斗的大军就出发了。这次他也不敢过于脱大,就带了足足有六万人马,分为前中后三军向陈郡而去。前军由刘邦率领,中军由他亲自带领,后军则有宋义。但出兵的那天项梁却并没有来送行,他的借口就是自己身染重病。
第一百章 齐赵结盟
这次屈斗带着人马前去攻打陈郡,其实他的心中也没有底,但是因为看到项梁两叔侄屡立战功,要是自己再不趁着他们不和的时候立功,那么以后就没法和项梁在朝堂一争高低了。所以这次陈郡他是势在必得的,在他想来有刘邦和宋义的帮助总能够取下这陈郡吧。
一切还真是出乎他意料的顺利,想来这些秦人也已经知道他们的十万大军都被楚人大败的缘故,当看到楚国大军到来的时候,那些秦兵居然不敢出城迎敌,在被楚军围困了几日之后,其中就有人开了城门投降了,就这样,屈斗的大军不过是围了几日城而已就占领了陈郡,顺利回会稽了。
楚王知道了这事之后,对屈斗三人大加封赏,其恩赏决不下于前些日子项羽夺回东海郡和项梁大败十万秦兵那两次。楚国中自然有看清楚形势之人知道了楚王对屈斗的宠信,于是就有一群原本就和项梁不对付的人站到了屈斗那一边,一时间,本来已经偏向项梁的楚国大权再一次得到了平衡。
“想不到这楚王不过才做了几年而已就已经知道制衡之道了,如此下去我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啊。”项他看着紧锁双眉的项梁道。
项梁苦笑道:“如果楚王真是为了我大楚,那他越是精明我只会越高兴,可惜他看重的屈斗虽然才具方面都甚佳,但却不是一心为我大楚的人,他只是想得到权势而已,所以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但是现在最让我担心的还是羽儿,从上次他对我说的话,我可以听出他对我的不满已经让他不能再忍受了。原来我还想再让他历练一番,到时候楚国上下都会听命于他,如今看来他是不想走这一步了,那只能让他多立军功。”
项他问道:“将军,现在大王开始培植屈斗,我们该怎么办呢?”
范增在一边笑道:“屈斗在我楚国的根基远没有将军厚实,现在不过是依仗着大王的信任而已,其实就算这个大王也只是将军手中的一枚棋子,如果他们真的对将军有不利的行为,我们自可以再找一个楚人当楚王。但为了我楚地的安定,同时也为了对付秦人,我们不得不先让屈斗之辈存在,也好让更多的才智之士来我楚国。”
“原来如此啊。”项他这才知道一切都还在项梁的控制当中,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不过是一个假象。
但是项羽可不清楚这些,如今他的心中有一股气无处发作,自从和项梁一起攻下会稽郡后,项梁倒是成了楚国一手遮天的人物,可他却一直以来无法取得太大的功劳,这对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年轻人来说确是一种煎熬。一直以来他都相信叔父是为他着想的,所以就算他不让自己带兵去拼杀,他也忍了。但是这次他认为是立功的大好机会,还是被项梁阻止了,这让他很是恼火,紧接着就是屈斗立了军功,声势直追项梁,这个结果让项羽真正开始怀疑自己的叔父,难道他是怕自己立功过多而超过了他,所以才总是不让自己带兵的吗?这个疑惑已经在项羽的心中存在了许久,但是现在他还没有勇气去质问项梁,叔侄间的嫌隙却是越来越大了。
这次楚国占领陈郡不但影响了自己内部,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两个一直以来不敢和秦人发生正面冲突的国家——赵和齐。
赵国自从差点被章邯带兵工下邯郸后,就一直不敢有太大的动作,他们就只是在邯郸城中称王,连原先的几座城池也不敢再去攻打了。但是如今邯郸城中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赵人要是再不另想他法,恐怕这刚刚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就要自动消亡了。
赵野看着下面的一众官员问道:“如今又到了我大赵生死存亡的时刻,不知大家可有什么办法能够让我大赵度过此难呢?”
被封为长禄侯的赵挺出来提议道:“如今我赵国在中原不过是弹丸之地,想要攻打秦人的郡县的确很是困难,但若是找到一个盟友,如当年六国合力抗秦一般,或许我们还有生存下去的可能。而臣认为南方的楚人兵容和国力都足可和秦一较高下,如今又有大败秦人十万大兵的战绩,只要我们和楚联合,必然可以和秦周旋一番。”
“不可,长禄侯此言差矣。”一人郎声走了出来。
赵野仔细看去,却是当年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人廉海,他大步走到赵挺身前道:“长禄侯,你要知道楚人现在的兵力的确可与秦一较高下,但同时他们的野心也不下于秦人。他们的目标也是一统天下,倘若我赵国和楚结盟,或许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楚人吞并,到那时我们就悔之晚矣。而且对楚人来说,我赵国的两三万人马还不在他们眼中,就算他们和我们结盟,恐怕也不会太看重我们,所以我认为决不可楚人结盟。”
赵挺倒还真没考虑这一点,但是自己的提议被廉海驳得一无是处,也让他的脸没地方放了,于是反问道:“那依廉将军的意思,我们当怎么办呢?”
他本来是想为难一下这个年轻人,不料廉海胸有成竹地道:“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了,如今我们应该联合的是远在东边的齐人。虽然齐人一向当自己是和秦人平起平坐的东帝,但如今他们却也和我赵人一样,我们被秦人打得大败亏输,而齐人也被楚人赶回了临淄,正是同病相怜的时候,而且齐地远离中原,他们想要吞并我们赵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齐赵联手是双方皆有利的举措。”
赵野听到这里也说道:“寡人听廉将军的话不无道理,我们倒可派人前去一试,大家认为如何?”
其他的大臣心中并没有计较,如今又是赵国的关键时刻,自然没有人会阻挠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发生,所以众人都同意了廉海的提议,就连赵挺也点头表示支持。
于是赵野亲自写了一封国书,着廉海带着它前往齐国,希望能够得到齐人的帮助。
经过几日的路程,廉海便带着国书来到了齐都临淄。看到临淄城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廉海真是感慨万千:“如今方知道齐人是多么富有了。远离中原的这里看来并不象邯郸等地一样饱受战争的摧残。”一边想着,一边来到了王宫大门前。
齐王宫正是当年没有被秦人一把火烧毁的王宫,所以看上去比新建的邯郸赵王宫要气派许多,同时也有着深重的历史感。守门的士卒在知道来者是赵国的使者后,就进去通传了,然后就有迎宾的官员出来迎他住进了在王宫不远处的馆驿中,一切的礼节都如当年一样,隆重而又详细。
次日一早,在宫中侍卫的带领下,廉海才到宫中晋见齐王。
“廉将军这次来我临淄是为了与我齐国联手共抗秦人?”齐王看了赵王给他的书信后问道。
“是的,如今不论是齐还是赵,都被人所觊觎,只有当我们两国联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将楚人和秦人打退,甚至恢复我们以前的故地。”廉海不亢不卑地说道。
“但是你赵国只剩下国都邯郸一郡之地了,又拿什么和我齐国合作呢?”齐人中一名官员突然问道。
“这个不须担心,虽然我赵国被秦人打得只剩下国都邯郸,但是赵境中的赵人还有几十万,只要我王振臂一呼,便能组成一支数十万的大军,到时候攻下几座城池还不是手到擒来吗?”廉海充满自信地道。
齐王笑道:“既然赵国依旧如此厉害,那为何想到要和我齐国结盟呢?”
“只因为我们知道只靠赵一国之力是无法和秦抗衡的,只有联合其他的反秦势力,我们才有可能恢复故地。”
“但我们齐国的故地已经快全部收复了,如今我们自保又绰绰有余,何必再与你赵国结盟,帮你恢复故地呢?”又一名大臣问道。
“这位大人的话错了,当年我六国之所以被秦所灭就是因为相互间不够团结,甚至互相攻伐,这才让秦人有机可趁,如今我们可不能再犯同样的过错了。而且我还听说楚人一直都对齐地虎视耽耽,倘若他们知道我们两国结盟,当他们再次想要攻打齐国时就要掂量一下我们两国联手的实力了。所以我们两国联手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啊。”
齐王看了看下面的群臣,发现他们都被廉海的话给打动了,于是问道:“我们要是结盟了,不知要做哪些事情呢?”
“很简单,只要守望相助,一方有难或出兵时,另一方一定要出兵相助罢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来自秦与楚的威胁。”
齐王想了下后,点头道:“好,寡人就答应与赵结盟,从此之后守望相助,共同进退!”
廉海忙跪下道:“齐王英明,我们两国结盟之后,必然会更加强盛!”
第一百零一章 沧海君
大家好,俺胡汉三;啊不;路人家又回来了!请大家继续支持俺;多谢多谢!
时已入冬,天气逐渐转冷,扶苏也带着人马返回了上郡,基本上是同时的,蒙恬也带着人马回到了上郡城。在各自安顿好人马之后,两人就在大堂之上说起了自己的战果,到场的还有陈平、周行、韩信等人。
大堂上生着数个火炉,所以坐在里面并没有寒冷的感觉,每人的席位上也放着酒菜,在互相敬了酒表示感谢之后,扶苏才说道:“说来惭愧,这次想突袭咸阳不但没能达成目标,而且连咸阳城都没到就回来了,真是有愧于蒙将军和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啊。”说话间他就把路上遇到匈奴人以及和他们大战一场的事情说了出来,“我和韩信商量了一下,在损失了近万人马之后很难再攻下咸阳城,为了不让将士们白白牺牲所以就带着他们返回了北地郡。”
“好在皇子没有继续前往咸阳啊。”蒙恬一脸的如释重负,“要不是那些匈奴人的出现,皇子必然会攻击咸阳,到那时恐怕我们的损失就更大了。所以我们还要多谢这批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匈奴骑兵。”
扶苏不明白蒙恬话中的意思,就问道:“蒙将军此话何解?我们损兵折将之下还不能对咸阳有威胁,你却说幸好没去?”
“皇子有所不知啊,就在我领兵攻打上党时,讨伐楚地的白班居然带着大军出现在了我军的身后,导致本来可以取下上党的战机白白丢失还损兵折将,随后我便与秦兵在上党城下对峙了良久。”
“这又如何?与我攻打咸阳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当时定下的计策不就是你带大军不断攻击秦人的郡县将他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吗?现在不但将秦军留在了上党,还多了一支从楚地回去的大军,这对我的计划只有利而无害啊。”
“可是之后几日我就发现上党城中的人马突然少了几万,而根据我的判断他们是识破了我们的计策所以有人带着人马返回咸阳去做准备了。”
“什么?”扶苏脸色一变,他知道要是真如蒙恬所说的,自己又带兵去攻打咸阳,恐怕真的会被秦人在咸阳城下全歼的,想到这里他的心中不觉后怕不已。
“当我想到这一点时也是万分惊恐,但吉人自有天相,想不到皇子却因为匈奴人的出现而放弃了攻打咸阳。真是天佑我们啊。”蒙恬说着喝了一大口酒。
“听了蒙将军的话,末将也是惭愧不已啊,若不是这次阴差阳错,我们出去的三万人马就可能被敌人给杀光了。我当时的考虑还是不够细致,望大家谅解。”韩信说着站起身来连连作揖道。
“这计策也不是你一人能说了算的,我们大家都是有责任的,你不必太过自责。”陈平笑着敬了韩信一杯酒。
听到大家都互相谅解对方的错误,扶苏心中很是高兴:“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总有一天可以将天下夺到手中的。”顿了一下,他转首问蒙恬,“蒙将军这次攻占了几处郡县?”
一提起这个,蒙恬就来了兴致:“刚开始时我按原先说好的带兵攻下了太原郡,将赵高等人的目光吸引在我这边,然后转而往北攻下了云中郡、九原郡,让他们完全不知道我们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在他们以为我只是攻几座城池扩大地盘的时候,我又突然攻打上党郡,让他们再次派大军防守。如今我们已经多三郡之地了,要不是上党郡一战被从楚地回来的白班从身后袭击,恐怕连上党都已经是我们的了。”
“我虽然没有什么建树,但是蒙将军却是连克数城,也不枉了这次行动。”扶苏欣喜道。
陈平在一边笑道:“还有件事是蒙将军也不曾知道的。那就是攻下的云中郡、九原郡中有许多百姓都是擅长骑射之道的牧民,我在善后的时候就将他们也编入了我们的军队当中,如今我们已经多了数万不需训练就可派上战场的士兵了。”
“有这种好事?”蒙恬大喜道,“想不到攻下几个边郡居然还能得到数万人马的补充,我也是因为要转战四处,才让陈先生你做的善后啊。”
扶苏也喜道:“那要算起来这次我们在兵员方面应该没有什么损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三郡之地。”
众人一算确是如此,大家就更高兴了,一时间觥筹交错,所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之后几日,蒙恬等将领就开始将那些从云中郡、九原郡招来的士兵编在一起进行了训练,发现真如陈平所言个个都是征战的好手。但是要他们熟悉扶苏提早发明出来的马鞍和马镫还是要一点时间的。
而扶苏则对原来的骑兵进行了更严苛的训练。自从看到匈奴人居然可以不靠马鞍和马镫都能施展高难度的骑术之后,防患于未然的扶苏决定将这支骑兵的骑术再提高上去。因为他知道一支军队真正能够战胜敌人靠的不是先进的装备而是好的身手以及必胜的信念。而且这马鞍和马镫只要被人发现了,他们就会仿制出来,到时候在骑兵上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如果骑兵的身手可以如匈奴人一样敏捷,那就不怕敌人得到这些工具了。
那些战士在当日看到匈奴人的骑术后心中也有一股想要与他们一较高下的劲,于是在扶苏的带领下他们不断地做着各种尝试,希望有一日能够在骑术上正大光明地胜过匈奴人。
天上下这雪,地上的积雪也有几寸厚了,但骑士们并没有停止训练,他们骑在马上高速地在校场上奔跑,舞动着手中的兵器攻向一个个目标。在视线不清楚,马蹄又打滑的情况下,骑士们靠的就是他们精湛的骑术才能够来回飞奔,命中目标。
扶苏也站在雪地里看着众将士不断地苦练着,心中满是激情,要不是顾忌到自己的身份,他也上马去和众人一起驰骋了。他看到一名骑士突然整个人脱离了马背,就如跌下马一般,但就在这时他的手猛地一按马鞍,身子在空中翻了个个倒骑在了马上,而他跨下的马已经跑过了目标。但是他不慌不忙,手中的长矛猛地刺出正中目标。原来他倒过了身子,就不必再掉转马头攻击目标了。
“好!”扶苏看到他如此敏捷的身手,不禁在一边连连喝彩。正在这时,一名亲兵走到他面前道:“皇子陈先生让我请你回去,说是有要事相商。”
扶苏回馆驿的路上很是奇怪,一直以来自己在校场的时候陈平总不会来找自己,这次不知道是什么大事他会突然来找自己。
到了馆驿后,扶苏看到陈平正在门口等着自己,忙上前道:“陈先生有什么急事吗?”
“皇子,刚才城门处有人来报,说有五百多人出现在我们城外,守城的士卒上前询问,他们说是有人介绍他们来投奔皇子的,我怕其中有诈,所以命人找来皇子好问个究竟。”
“有人介绍的?”扶苏想不起来有这么回事,就道,“那我们去看看吧。”
来到城门处,扶苏果然看到那里有数百人站在雪地中,他们的服饰各不相同,有的空着双手,也有拿着棍棒或者刀剑等武器的,但看他们的样子并不是来攻城的。因为他们站在那里虽然嘈杂,却没有对城门发起进攻。
“你们是哪里来的壮士?为何会来我上郡?”扶苏大声问道。
其中一个看上去是带头的壮汉走到众人身前大声道:“我们都是乡野之人,得到张良张先生的指引才知道扶苏公子乃是一代明主,所以特来投奔。”
“原来是张良引见的。”扶苏这才想起当日救了张良后他曾说会带着一批同抗暴秦的人来投靠自己,而自己在回到上郡后就带兵去攻打咸阳,之后又忙于训练骑兵,还真把这事给忘记了。于是他忙命人打开城门放那些人进来。
待人们进城后,扶苏才叫道:“张先生人呢?为何不见他来啊?”
“张先生在将托付给我之后就又去其他地方找一些可以共抗暴秦的志士去了。”回答扶苏的还是刚才的那名大汉。
扶苏刚才站在城头远远看去还不觉怎样,如今近距离地看他才发现这个大汉还真不是普通的大。用现在的身高来算这个人该有两米二以上的身高,全身的肌肉虽然被厚厚的衣服包裹着还是很明显,但是这么大的块头却让人感觉不出他很笨拙,只是感到有力量。“不知壮士尊姓大名啊。”扶苏忙拱手问道。
“在下田霸,被我们当地人称为沧海君。”那人对扶苏和蔼地笑道。
“什么?你叫沧海君?”扶苏心中又起了一阵波澜,自己再一次看到了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了,沧海君就是当年和张良一起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用百斤铁槌误中副车的力士了,怪不得看上去如此健壮呢。
沧海君一笑道:“想不到在下还如此出名啊。”
扶苏忙将他们请进城中大摆酒席为这些来投奔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