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千金买马骨。借助亲王殿下在国际上的名声网罗更多的人才来中原为帝国效劳。想到这层之后,方以智自然是不会再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却见他跟着便随着玻意耳一起行礼道:“陛下英明。臣等一定尽快办妥此事,早日实现亲王殿下的遗愿。”

“两位卿家都平身吧。说起来两位都是当今科学界顶尖的学者,又是贤亲王生前的挚友。朕希望两位日后能继续携手完成贤亲王生前没有完成的诸多研究项目。”孙露微笑着勉励道。

“遵命陛下。臣等会沿着贤亲王生前留下成果一路继续研究下去。”玻意耳说着又微微迟疑了一下进言道:“不过陛下,有些课题的研究是由贤亲王殿下独立主持的,我们对相关问题了解的并不深刻。虽然殿下生前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可要完全弄明白这些笔记上的内容恐怕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

“这一点卿家不用担心。如果卿家遇到实在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直接来问朕。”孙露随口应道。一直以来孙露都是通过自己的丈夫为媒介向玻意耳等人介绍未来的知识。而今杨绍清突然过逝使她不得不再一次站在了科学研究的前沿。

而在另一边玻意耳对于女皇的这番回答显然觉得有些纳闷。这也难怪,在他眼中杨绍清就像达芬奇一般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科学怪才。他所留下的笔记更是充满了科学与幻想的诱人魔力。坐在龙椅上的女皇或许是个英明的君主。但她能解释那些深奥的笔记吗?相比满脸狐疑的玻意耳,方以智却显得极为兴奋。因为在十几年前他就曾在云山学院听过女皇亲自讲课。知道对于一个爱好科学的人来说,那将是一桩怎样令人激动的事。然而还未等两人就此事发表意见,门外忽然响起了董小宛恭敬地通报声:“陛下,海军部李尚书求见。”

“让李卿家进来吧。”孙露收起了笑容答复道。

“是陛下。”董小宛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方以智便连忙向玻意耳使了个眼色行礼道:“陛下既然如此。那臣等就先行退下了。”

孙露听罢合上了自己面前的文书点了点头示意同意两人的请求。可就在方以智两人退出暖阁的间隙,李海却已经抢先一步跨了进来。看他一副风风火火迫不及待的模样孙露不由眉头一皱开口问道:“李卿家为何如此急促?”

却听李海当即敬了个军礼回答道:“陛下,倭国来信。长崎陷落了!”

第204节 长崎陷落李海请战 中华宣战朝王惊恐

长崎陷落的消息并没有让孙露觉得有多么意外。从倒幕派围攻长崎到长崎陷落,算起来那座城市已经足足坚持了将近四多月。光就这一点来说孙露对长崎人所表现出的坚韧还是十分钦佩的。不过钦佩归钦佩她本人可从一开始就没有过援救长崎的打算。这一来是因为当时南洋舰队尚未归国,海军还没有完成战略部署。二来则是为了进一步向德川幕府施压迫使幕府接受中华朝所提出的诸多苛刻条件。此外长崎一战还分担了以萨摩藩为首的倒幕军中一大部分兵力。使得原本已被打得满地找牙的德川幕府得以有喘息的时间重新调整兵力部署。而今倒幕军终于如愿以尝地攻克长崎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军资。但在孙露看来这帮疯狂而又愚蠢的倭人却像是已经触动捕鼠器的老鼠浑然不知利爪已悬于他们的脑门之上。

于是觉得时机已到的孙露并没有在长崎的事上多做纠缠。而是直截了当地向李海询问道:“李卿家,海军部完成舰队集结了吗?”

“回陛下,南洋舰队已于十天前全部抵达中原。舰队随时可以出战。臣恳请陛下允许臣率部出征东瀛。”李海一个抱拳进言道。其实李海并不在乎长崎死多少人,又被倒幕派抢走多少财富。他之所以会如此激愤,多半是出于帝国海军的尊严。毕竟长崎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海军在倭国的重要港口。长崎的陷落让帝国海军上下觉得自己的脸上被人狠狠扇了一个巴掌。

孙露当然十分了解李海此刻的心情。不过她却并没有同意李海的这一请求。显然在孙露的眼中李海目前的心理状态并不适合指挥对倭之战。想到这里,她当即婉转地一笑道:“卿家想法朕很能理解。不过,卿家现在乃是一部尚书,扬帆远行指挥作战之类的事还是交由底下各舰队的提督来指挥吧。你看朕现在也不是退居幕后不再上沙场了吗。

“遵命,陛下。”听女皇这么一说李海也只得无奈地一个抱拳应和道。事实上,自从接任海军尚书后李海确实没有再出过海。不仅是他,同为元帅的张家玉出任陆军尚书后也没有再上过战场。对此李海当然也明白朝廷的用意。只不过他终究是一个为海而生的人,只要还有上船的机会他便不会轻易放弃。这不在女皇面前碰了个软钉子后,李海又想出了另一条过干瘾的办法来。却见他犹豫了一下抬头进言道:“陛下,要不这样吧。臣不出海。臣随甄参谋长他们一起北上旅顺坐镇督战府如何?”

眼看李海说得可怜,孙露不禁宛尔道:“罢了。卿家既然执意要参与此次作战,那朕就依了卿家的意思。反正督战府也确实需要海军部参与。”

“谢陛下成全。”生怕女皇变主意的李海赶忙大声谢恩道。

可他的话音才刚落,对面的女皇却已经将话锋一转道:“不过卿家这次去旅顺还得答应朕两个条件才行。”

“两个条件算什么。陛下您尽管开口,就算是两百个条件也行。”李海拍着胸脯保证道。对他来说哪怕只是闻一闻海的味道都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

“你这猴精,年纪都老大不小了,还这么不正经。你先别答应得那么爽快。”见李海一副打诨的模样,孙露不禁啐了一口道。待见李海扰头憨笑,她又神色一正道:“这第一不许登舰作战;第二整体作战以参谋部计划为主。”

听完女皇的条件,李海刚才的劲头顿时就褪了一大半。待见女皇那不容质疑的眼神,他最终还是一咬牙答应道:“遵命陛下。臣一定会严守这两规定。”

有了李海的这番保证,孙露当即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可否认刘宗亮的前车之鉴让孙露在用人方面谨慎了不少。却听她跟着又向李海询问道:“卿家认为除了卿家本人之外,海军部的哪儿位将军适合出任对倭之战海军总指挥?”

“回陛下,臣以为施琅施将军能当此任。”李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施琅?他不是一直都在印度洋作战吗?”孙露抬头反问道。当然对于施琅的能力孙露一向都是十分欣赏的。只不过她本人觉得用一个对倭国熟悉的将领或许更为稳妥。

瞧出女皇心思的李海赶忙跨前一步进言解释道:“陛下可能觉得施琅将军对倭国海域不熟悉。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早在施将军还供职于郑家水师之时就曾不止一次往来中原与倭国之间。对于倭国海域施将军可谓驾轻就熟。此外施将军在登陆战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因此臣才会提议由施琅将军出任总指挥。”

“恩,卿家言之有理。”孙露一边点头同意了李海的建议,一边又跟着询问道:“那卿家对此次对倭作战还有什么别的看法吗?”

女皇的这声询问可算是调起了李海的兴致。却见他当即轻咳了一声,整了整官服,恭敬地行了个礼道:“回陛下,臣以为此次对倭作战关键在海陆两军的配合。具体涉及清海、登陆、补给三大重点。首先倭国叛军在海上的主力以萨摩舰队为主。据悉该舰队拥有十五艘三桅主力战舰,其余大小船只将近百余艘,火炮约有1000门左右。这样的规模自然不能与我朝舰队相提并论的。不过倭人作战向来悍不畏死且喜好偷袭。因此,臣认为帝国在作战之初就要彻底消灭这支舰队以绝后患。并在之后扫清与倒幕派有关的一切船只。最好是让倭国寸板不得入海。只要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登陆、补给计划的顺利进行,以防倭人使用纵火船袭击我方舰队。”

耳听李海叫嚣要让倭国寸板不得入海,孙露不由挑了挑黛眉。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建议。但由于中间还牵涉德川幕府,因此暂时还只能做到封锁秦津与四国诸岛。不过李海这番进言还是引起了孙露极大的兴趣。却见她跟着颔首示意道:“恩,那登陆与补给呢?”

“回陛下,此次登陆不比之前台湾、辽东之战。依照军部的计划登陆被分做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登陆点在本州岛,有幕府方面做接应,只要不出意外,问题并不大。关键是第二阶段的登陆。由于登陆点在反贼老巢秦津,加之此时反贼已如惊弓之鸟。因此比起第一阶段登陆,第二阶段的登陆贵在一个‘奇’字。只有出其不意才能给反贼以重创将其彻底击碎。这便需要陆军方面及时将作战讯息传达给海军。这样海军部才能根据陆上的作战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安排登陆。”李海说到这里不由顿了一顿道:“所以陛下,此次作战陆军方面得要时刻与我海军保持联系。最好是沿海岸作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与海军的联系,也便于从海上得到补给。”

“哦,沿海作战?卿家言过了吧。补给问题幕府方面会为陆军提供的。所以卿家不必太过在意补给的事。莫要为了补给问题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孙露不以为意地说道。

“陛下,话可不能这么说。有道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幕府答应朝廷提供补给,怎能及得上海军从海上补给来得稳妥。更何况这是在他人的领土上,有着太多不能确定的因素。陛下放心,我军第一阶段登陆倭国仅一个师的兵力,补给方面的压力并不重。只要李将军他们不偏离海军的补给线,就算向内陆稍稍深入一点也没问题。关键是要引反贼与我军决战,而非我军追着反贼跑。”李海语重心长地建议道。

给李海这么一说,孙露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显然李海的进言出乎了她之前的设想。于是颇有感触的孙露随即便感叹地赞赏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卿家真是让朕吃了一惊啊。”

“回陛下,因为一心想着又有机会上战场了。所以臣就特别的激动,这些日子老是睡不着。想得自然也就多了。”李海苦笑着回答。

“原来如此,卿家真是辛苦了。”孙露微笑着安慰道:“卿家放心,用不了几天卿家的计划就能付诸实施了。”

弘武十年农历二月十六,弘武内阁就贤亲王遇刺身亡一事对外公布了第一阶段的调查结果。不出众人的意料,整份报告将矛头一致指向了正在倭国翻江倒海的倒幕派。不仅如此内阁还出示了德川幕府的请罪书。由于之前相关报道早已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在调查结果公布后的当天,上国会全体议员便联名上奏女皇要求对出兵倭国雪国耻、除奸佞。此外内阁也适时地向女皇提交了相关作战计划。于是三日后孙露终于在英武殿当着内阁大臣与国会代表的面亲手在开战书上盖上了玉玺。

而与此同时,另一份盖有玉玺的国书也几乎在同一天送到了朝鲜王的手中。出乎朝鲜君臣意料的是这并不是一封气势汹汹的讨伐书。事实上,孙露在国书上根本只字未提有关朝鲜藏匿前朝遗贵的事,也没有谈起“朝鲜”船只袭击帝国商船一事。可朝鲜王李淏却觉得自己手上的国书有千斤之重。因为弘武女皇在国书上以不容质疑的口吻要求朝鲜开放港口作为中华海军的军港,并让出长渊、仁川、釜山等重镇给中华军充当征讨倭国的基地。面对如此要求朝鲜君臣此刻的矛盾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华女皇下了如此旨意。依诸位卿家来看孤该如何回复?”紧锁着眉头的李淏头一个打破了沉寂道。但他的询问却过了好一会儿才得到臣下的回应。却见大将军姜光洙头一个语气坚定地否决道:“陛下,这样的建议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竟然要我们同意让上百艘中华战舰停在朝鲜的港口,让数万中华军驻扎在朝鲜的城镇。虽然是天朝上国,可也不能提出如此过分的要求!”

“姜将军你的意思是要陛下回绝天朝的旨意吗?”一个年长的朝臣用颤巍巍的声音问道。

“是的。同意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在卖国!”姜光洙斩钉截铁地回道。

“可是那毕竟是天朝的旨意啊。更何况天朝这次是去攻打倭国,并不是来朝鲜兴师问罪啊。”另一个文官跟着争辩道。

“不错。再说天朝在国书里也没质问我们有关天朝船只在朝鲜海域被袭击的事。可见天朝对我们还是信任的。”之后的几个文臣连连附和道。虽然对中华朝有着这样那样的非议,但受儒家影响深刻的他们在内心深处对中原还是心存畏惧的。要这些文臣一口否决天朝的旨意,他们还真没这个胆量。

可姜光洙却丝毫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平日里对于王与文官们暗地里所谋划的那些事情,姜光洙向来都不过问,也不参加。但此刻他却不得不站出来声明自己的立场。因为作为一个武将他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保卫这个国家。而从眼前这份文辞华丽的国书中他分明读出了一种锋芒毕露的威胁。于是他跟着便反驳道:“海上的那几次抢劫本来就不是朝鲜船做的。我们问心无愧根本不用低三下四。至于天朝与倭国的战争,我们大可像以前那样向天朝的大军提供粮草。但出让自己的港口,让他国军队驻扎本国城镇这早已超出了藩属国的义务。我们根本无须同意这种无理的要求。”

“姜将军说得没错。陛下,中原有句古话叫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就算天朝要借朝鲜做跳板进攻倭国,也不需要一下子借用如此多的重镇啊。只怕到时候莫要上演假道伐虢啊。”这一次开口的是宋时烈。前些年出使中原经历让他对中华朝的禀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知道根本不能用以前明朝的思维方式来衡量现在的中华朝。因此现在的他也同姜光洙一样对身旁的这个天朝上国充满了戒备之心。

眼看着底下的臣子们一言我一语着争论得厉害。朝鲜王李淏反倒是更加心乱如麻了。刚才姜光洙理直气壮的说朝鲜问心无愧。可李淏自己心里却最是清楚自己究竟做过些什么。也正是心里的“内鬼”让李淏犹如惊弓之鸟。而姜光洙与宋时烈的进言更是加重了他的恐惧。于是疑神疑鬼之间李淏终于将手中的国书揉做了一团,一字一顿地宣布道:“传孤旨意,对于天朝所提出的任何军事要求,我朝一律不做答复。”

第205节 华舰横扫东瀛沿海 中倭舰队狭路相逢

朝鲜方面的拒绝并没有给中华军方面带来多大的困扰。在拥有绝对海上优势的中华朝面前,孤悬于北中国海上的东瀛列岛就像一条蠕虫。至于是从头部进攻还自尾部打击似乎全凭帝国海军的兴趣。弘武十年三月,就在朝鲜王以鸵鸟姿态回复中华朝的同时,帝国海军以琉球群岛为基地对倭国的秦津、四国等南部列岛沿海发起了一系列袭扰性攻击。无论是出于报复心理,还是为了战术需求,帝国海军都没有手下留情的余地。因而整个三月对于萨摩诸藩沿海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军事的、非军事的只要是在火炮射程内的一概摧毁。一时间帝国战舰所经之处一片焦土。

四月的北中华海宁静而又安详,一望无际的碧空下由12艘战舰组成的帝国舰队正劈波斩浪着穿越倭国大隅海峡。经过一个多月的清洗,而今这片海域上已绝难再觅倭国船只的身影。至于海上各国的商船更是早早地就绕开了这片是非之地转由琉球前往江户、名古屋等幕府控制的港口。而今除了天上飞的海鸟,水里游的海鱼,或许也只有中华帝国的舰队还会定期经过这里前往秦津、四国等地肆虐一下早已人丁稀少的沿海城镇。也就无怪乎站在舰桥了望许久的琉球世子尚贞会得意的开口道:“施将军,看来倭人是被我天朝的大军给彻底打怕了。您瞧这海面上连条倭国的小舢板都没有。”

“是啊,这里确实安静得很。不过本座可不认为那些猥琐的矮子会老老实实地待在老巢里不出来活动。”迎着清晨的海风施琅傲然地说道:“如果他们真像世子说的那般胆小如鼠,恐怕就不会做出刺杀皇夫这样愚蠢而又疯狂的事。”

“可是将军。咱们沿着秦津、四国等南部列岛也已经袭扰了将近一个多月了。倭人的舰队到现在都没出现过啊。”尚贞疑惑地说道。今年刚满二十四岁的他除了琉球世子这个身份外,还是一名中华帝国海军上尉。现正服役于帝国海军。由于这次对倭作战琉球是海军的重要基地之一,因此尚贞理所当然地就被分配到了旗舰敖顺号上充当海军总指挥施琅的副官。

“正因为倭国舰队至今一次都没露过脸所以才更让人觉得可疑。本座早就听说那帮矮子勒紧裤腰带在天朝的眼皮底下造了几艘三桅战舰。还号称是什么‘神风舰队’。你想想以倭人的那爱现的德行,他们会舍得让自己当了裤子造起来的舰队藏起来不见人吗。所以本座更相信那帮倭人此刻正躲在角落伺机偷袭我们。尚上尉不觉得这更符合倭人的性格吗?”施琅鄙夷着分析道。

“施将军说得是。这些倭人凶残而又卑劣。特别是那个萨摩藩更是多次威胁过琉球。若非有天朝的保护,小臣惟恐琉球早已遭这群暴徒的涂炭了。”一提到萨摩藩尚贞的语气明显就变得激动起来。由于倭国萨摩藩靠近琉球群岛。历史上琉球曾不止一次受到过该藩的威胁。万历年间还曾一度迫使过琉球向其称臣。但随着岭南势力的崛起,琉球早在甲申之变之前就已摆脱了萨摩藩控制。但只要一想到那段屈辱的历史,尚贞仍然会忍不住血气翻涌。

眼看着琉球世子一副咬牙切齿的模样,施琅心想既然如此那你们不如干脆就并入我天朝算了。事实上,目前的琉球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早已与中华帝国溶为一体。琉球王的封号成了琉球作为一个国家唯一的标志。因此在施琅看来这一连串小小的岛屿与帝国的省份并无差异。不过这样的话此刻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毕竟帝国海军还要仰仗琉球作为基地以便可以随时袭扰倭国的南部沿海。于是,施琅跟着神情倨傲地附和道:“萨摩的岛津家确实是个祸害。像这样的乱臣贼子我天朝绝不会让他们继续留在这世上!”

有道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就在施琅与尚贞谈论倭国舰队之时,旗舰上的通讯兵突然接到了从护卫舰发来的讯息。却见通讯兵赶紧向施琅禀告道:“报告提督,东南方约12海里处发现一支打菊花旗帜的不明舰队!”

“菊花旗帜?不明舰队?”施琅听罢微微皱起了眉头。在他的印象中似乎没有哪儿一国的舰队打这样旗帜。可还未等他下令证实对方的身份,却听一旁的尚贞跟着惊呼道:“是倭人!一定是倭国的叛军!”

“哦?你能肯定?”施琅回头问道。

“是的将军。属下绝对能肯定。倭国王室的标志就菊花。德川幕府的舰队从不用此标志。惟有倒幕派号称‘尊王攘华’才会将此菊花绣于自己的战旗之上。”尚贞斩钉截铁地肯定道。

眼见尚贞说得如此坚决,本就抱定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的施琅便当机立断地下令道:“传令!侦察护卫舰编队立刻归队。舰队组成战斗队形,把帆都给我张起来!方向东南全速前进!”

随着施琅一声令下,中华舰队即刻便在第一时间改变了队形。由施琅亲自指挥敖广号6艘战舰,剩余6艘战舰则由张蟒少将率飞虎号担任后卫。当中华舰队张满所有的平帆疾行穿过敌舰前进路线以徒借助有利风向之时,东南方向上的那支舰队亦满帆全速沿西…西北航向航行迩来。正如尚贞所言这支打着菊花旗帜的舰队正是倒幕派引以为傲的神风舰队。虽然说这支舰队是萨摩诸藩花大笔金钱潜心打造而出的“梦幻舰队”。可迄今为止神风舰队还没有经历过一次正式的实战。在中华舰队肆虐南部诸岛的三月,这支神风舰队更是在东躲西藏中度过的。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舰队上下自然是怨声载道。不少年轻的海上武士不仅连连修书向倒幕派上层请战,甚至不惜通过剖腹等举动来表明其誓死为天皇效忠的决心。正所谓工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痛苦的蛰伏之后,神风舰队终于接到了它的第一个任务——截杀中华军主力舰队。

为了次战斗,倒幕军方面事先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不惜牺牲大量人员派遣众多忍者潜入中华朝的军港刺探军情。还用鱼船做掩护在近海监视中华舰队的动向。这才好不容易探听到中华舰队总指挥施琅亲率12艘战舰从琉球经大隅海峡北上名古屋的消息。在倒幕军看来这无疑是一条让人怦然心动的讯息。虽然对武士道的狂热让倒幕军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疯狂举动。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华帝国始终心存畏惧。在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倒幕派上层最终将赌注押在了击杀敌军主将身上。以弱小的神风舰队对战势力雄厚的中华海军或许绝无胜算。可在小范围内集结优势兵力截杀敌军主帅其胜算就大了许多。抱着这样的想法倒幕军团集结了包括神风舰队在内的50艘战舰于狭长的大隅海峡。

虽说神风舰队人数众多但其中除了春田号、大和号、日之丸号等五艘主力战舰拥有40门以上的火炮,其余战舰配置火炮均不足20余门。有些战舰上甚至仅安置了一、两门小型火炮。这样的火力当然远远不及由拥有100门火炮的敖顺号所带领的中华舰队。

对此作为舰队指挥官的桦山龙一十分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此刻天刚过正午,风向开始由原先的南…西南转变为西南。桦山龙一站在旗舰大和号上望着远处气势汹汹朝自己的直冲迩来的中华舰队神色显得异常凝重。因为从中华舰队的举动以及风向的变化上,他敏感地感觉到情况对自己这边并不利。在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桦山龙一可以肯定目前的风向对中华舰队机动十分有利。于是他当即便果断地下令道:“全体收帆减速,转舵向右占据下风位置!”

“嗨咦!”随着桦山龙一的一声令下底下的倭国水手立刻便训练有速的收帆转向,正个过程一气喝成让人不禁为之拍手叫绝。然而桦山龙一的命令却引来周围其他武士的不满。却听其中一个年轻的武士一个箭步上前大声进言道:“提督,为什么要减速?既然敌人直接朝我们冲来,作为一个武士,我们就应该全速前进迎战才是。怎么能轻言退缩!”

“平田君,这不是退缩。这是战术!海军战术。”桦山龙一回头强调道。作为萨摩藩的重要家臣桦山龙一的先祖桦山久高曾率部三千征战琉球,并迫使琉球臣服于萨摩。对于先祖的功绩桦山龙一充满了崇拜,更满心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先祖那样建立不朽的功勋。

江户一战让一度对海洋默不关心的倭国重新重视起了海军。不少年轻武士更对中华帝国的海军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详尽的研究。桦山龙一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之一。虽说他是一个强硬的“倒幕攘华”派,但说到对中华帝国的研究与学习他却丝毫不输于那些所谓的“慕华派”。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桦山龙一心知中华帝国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其海军强大是一个总要因素。因此他这些年对各种战舰的性能、海军战术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其中最让他感兴趣,也最让他钦佩的莫过于中华海军的《战斗条例》了。中华军在《战斗条例》中不仅规定了海军的各项纪律,更是对舰队在不同状态下因采用的队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甚至还详细限定了敌我双方达到多少对比才能追击,多少绝对不能进攻,等等极其细节的内容。因此桦山龙一一经接触《战斗条例》就立即将其逢若宝典。甚至宣称《战斗条例》为海战孙子兵法。

此刻眼见自己的同志对自己的命令心存怀疑,桦山龙一不禁又搬出了《战斗条例》振振有辞地解释道:“依照中华海军的战斗条例的正规作法,中华军会保持航向直至他们的先头舰支面向我军后卫舰支,然后舰支一起升战旗与敌舰捉对厮杀。因此我们一定要比他们抢先一步占取下风向的位置。这样一来就能迫使中华军的每艘战舰头朝前地靠近我军战舰舷侧。而我军则可以趁中华军还未来得及射击之前,先发制人对其纵射!”

“提督,你能肯定对方一定会这么做?”平田狐疑着问道。

“施琅是中华军的宿将,精通海战法则,不会不按照此条例行事。再说中华舰队此刻不正照战斗条例里的规定朝我们直冲迩来吗。”桦山龙一满脸自信地说道。

眼见桦山龙一说得如此肯定,平田等人也就没有再多疑问。毕竟他们都是不通海战的武士。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连开炮都不会。唯一指望的就是带会儿开战后能有机会加入接舷战,好有机会在肉搏中一展他们那骄人的武艺。

就在桦山龙一向自己同僚解释《战斗条例》对海战的重要性之时,中倭双方的舰队终于在几乎要相撞的航线上相会了。却见两支舰队并肩在各自的航线上以概略平行的纵队行进,神风舰队在左,中华舰队在右行驶。若是此刻有人能有幸从空中俯视大隅海峡,就能清晰地看见两支舰队在碧蓝色的海面上双双划出了两道优美的弧线。稍有不同的是中华军的战舰数量较少位置紧凑行动划一。而神风舰队的队行则俨然拉成了两截。毕竟对于那些小型战船来说要想跟上桦山龙一的行动多少有些困难。

不过饶是如此,倭国舰队的表现还是赢得了施琅的一声赞赏。眼看着倭人的先头战舰几乎与自己的战舰步调一至,施琅不禁咋了咋嘴道:“有意思,真有意思。没想到那群矮子还有那么点名堂。”

“将军,我们要继续保持航向吗?”一旁的尚贞探身问道。此刻的他也已瞧出了舰队即将遇到的麻烦。但他同桦山龙一一样对《战斗条例》深信不已。因此在面对此两难境地时,他只得将目光投向了上司。希望上司能给他一个明确的指令。

然而施琅却依旧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模样。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似的。却见他用那犹如矩尺一般锐利的目光扫了一眼远处已能用肉眼看清的菊花旗果断地下令道:“传令下去,全体减速!”

第206节 大隅海施琅扭乾坤 临覆灭倭舰殊死搏

中华舰队的突然减速出乎了桦山龙一先前的预测。可还未等他对中华军举动做出回应。一个更让他吃惊的情况发生了。却见减速的中华舰队突然将尾部调向风,俨然是打算重新组成西北航向的战斗队形。中华军的这一举措显然是违背了海军作战条例。不仅如此,由于风向、通讯、速度等种种因素的限制,风帆时代的战舰想要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往往要花费上一段时间,整个舰队的队形也会在战舰掉转方向时出现混乱。在这个时候敌方完全可以趁着中华舰队掉头的间隙插入中华舰队的前卫分队和后卫分队之间将其分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