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弄臣-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邀请两位首领前来,是为了和两位商量点事儿,顺便给二位看点东西,若是不嫌弃的话,还可以帮二位指点一下迷津,解决二位眼下的困境。”大明官方发言人三公公开门见山的说道。
“请陛下明言。”火筛和乌苏对视一眼,心中都是暗道:来了!筵无好筵,何况现在连杯茶都没有,就更不是啥好来路了。对于大明的目的,他们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些猜测。
确认花当投明之后,两人加以打听了一下,确认了二次西征的风声是朵颜三卫首先放出来的。很显然,这是花当替新主子放的风,想用这个办法把蒙古人彻底赶走,一劳永逸,这是大明的意思。
他们当然不愿意乖乖听话,即便愿意,他们也没那个能力。不过二酋也不担心,最多就是先答应下来,然后远遁漠北呗,这原本也是他们最后的打算。
说起来也有点讽刺,到漠北以后,他们就算不打算西征,也会面临同样的敌人。蒙古族裔建立的喀山汗国,正与罗刹人打得热闹呢,他们到了那边,多少也要掺和上一腿的。
“说正事之前,请二位先看场节目好了。”谢宏拍了拍手,随后,校场四周,烟尘应声而起,一队队身披轻甲的军士快步跑了进来,在校场北端,众人身前列成了三列横队。
是神机营?二酋对了个眼神,心下都是了然。这些军士手中的武器虽然和从前的火铳有些不同,但大致上还是保持了一致的,区别无非就是枪管更长了些,体积更小了些,看起来也更轻便了些罢了。
是要威吓么?火筛嘴角一咧,露出了一丝冷笑,笑容中满是讥嘲。
以前这火器就只能吓唬人,现在也没啥长进,又拿出来吓人了。不过明人恐怕要失望了,跟强弩比起来,火器算得了什么?顶着强弩对战了这么久,自己还会怕火器?笑话!
尘埃尚未落尽,明军便已经站齐了队列,乌苏同样不觉意外,现在的明军,都是差不多的素质,要是和以前一样,拖拖拉拉的站得歪歪斜斜,那才是怪事呢。
这边刚一站定,校场南面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声音。
牧人们都被吓了一跳,这声音让他们很耳熟,不是马蹄声,也不是炮声,而是野牛群奔跑的声音,可是,野牛群怎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
一个念头还没转完,校场以南已经烟尘大起,地面也开始震颤起来,牧人们看得分明,黑压压的一大群,怕不有上千头牛横冲直撞的冲了过来。它们之所以跑的这么疯狂,是因为尾巴上的火把,那玩意烧得正旺,激得野牛越跑越快。
“火牛阵……”乌苏懂点兵法,居然还知道这个典故,只是他这会儿脸发白,完全没有兵法大家指挥若定的风采。
其实这事儿也不能怪他,换了谁,看到这么一大群牛气势汹汹的冲过来,也没法淡定。即便他明知道明人是要演示火器,不是图财害命,可他还是很怕,因为他身前的明军一共只有六百人!
这么点人,要应付倍数于己的牛,而且那些牛还是疯的!长生天在上,这怎么可能?
第820章 书写历史的感觉
牧人们都被吓坏了。
校场的确很大,可这点距离并不足以消耗掉疯牛的体力,它们本来就是在校场边缘被放出来的,这样的距离,冲到面前的时候,恐怕刚好是它们将速度加到巅峰的一刻。
毫无疑问,在这种时候挡在牛群前面的人,只可能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碾压成碎末!就算那六百神机营士兵不逃,他们也延缓不了牛群的势头。那些明军完蛋后,就轮到自己了,牧人们仓皇四顾,脸色惨白,试图寻找到一条安全的逃亡路线。
不过,当他们四下张望的时候,却发现在场的大明皇帝和文武官员,甚至连同那几个太监在内,都是老神在在的安坐不动,脸上的身前这叫一个悠闲自在,好像冲过来的不是一群疯牛,而是一群小鸡或兔子一样。
惊慌失措的牧人感到茫然。在场这些人不可能不怕死,别人也就罢了,太监的胆子可是非常小的,何况明人也不可能让他们的皇帝置身险地。
那么,能解释眼前情形的就只有一个理由了,那就是明人成竹在胸,他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搞定这个场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神机营军士手中的新式火器。
没有掩护的六百火铳手能屠尽上千疯牛?这真的可能吗?
牧人茫然回顾时,刚好听见一阵炒豆般的大响,随后,又被浓浓的火药味呛得直打喷嚏,再后来,透过薄薄的硝烟,他们看到了终生难忘的场景,只有初见明军强弩的那一刹那,才能与之相比。
在距离两百多步的地方,最前排的牛,翻滚着倒在了地上,嘴里发出了响亮的哀嚎声。然后,在它的身后,以及身旁,一头头的牛或者直接翻倒,或者摇摇晃晃的跑前两步,这才一头栽倒。
潮水般的牛群,霎时间就缺掉了一块,就好像是潮水撞上了礁石。不用任何解释,牧人们都明白,这是新式火器的威力。
“啪!啪!啪!”前排的二百名士兵齐射后,随即起身退后,第二排士兵紧跟而上,举枪,射击,同样的动作,同样的专注,同样的战果,然后是第三排……
跟明军打了这么久,火筛对火器还是有些了解的,所以,看到退下来的明军装弹的情势,他又是一阵震惊,同时也是一阵茫然。
传统的火器装填起来很麻烦,要先添充火药,然后捣实装弹,还要用火石点火,整个过程异常繁复,别说三段,就算五段轮转,也很难保证持续不断的射击。
可现在完全不一样,明军装填弹药根本不需要调转枪口,只是把火铳后面的一个构件打开,然后把一个细长的金属物件放进去,接下来,就可以瞄准射击了,整个过程只有几个呼吸的时间。
虽说是三段轮射,可实际上根本不需要,大部分明军都把等待的时间用来瞄准,轮射,完全没有间隙,如同一道铁火瀑布一般。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牧人们已经适应了呛鼻的火药味,连绵不断的枪声终于停下了。强劲的西北风吹过校场,发出了呜呜的悲鸣,仿佛是替那些被当成靶子的可怜牲畜哀悼,又仿佛对草原人的未来悲哀。
疯牛悍不畏死的冲锋是徒劳的,冲得最近的一头牛,倒在了离明军队列还有五十步远的地方。
牧人中有几个反应迟钝的,先是松了口气,可很快就被汹涌而来悲凉情绪给淹没了,他们想到了自己。没错,草原的骑兵也能跟疯牛一样无畏,他们甚至能比牛跑的更快,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一千骑兵冲不到六百明军的五十步之内,那仗还有什么可打的?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些明军是特意增加了人数的,毕竟他们要护卫天子,不能大意。也就是说,达到同样的战果,很有可能只需要五百,甚至更少的火枪兵。
强弩已经很恐怖了,可那玩意发射的速度却不算快,还算在牧人的承受范围之内,可现在这个……没人敢想了,只要一个营地中,放置一百火枪兵,要攻下一个营地将会是多么艰难的任务,要付出多少牺牲。
何况……
他们看见谢宏又挥了一下手,然后几辆马车行驶了进来。那些马车四周都有车墙,上面开着豁口,火枪兵中分出几十个人,十人一辆,从马车后面攀了上去,随后,豁口中探出了一个个黑洞洞的枪口。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连车队都变成刺猬了,想要施展从前的战术,就只能用人命填,拼消耗了。可草原上才多少人,多少资源,怎么可能拼得过大明?
谢宏打破了静默,悲天悯人的说道:“自古以来,草原人就与中原人缠战不休,血流了无数,却只造成了大量无谓的仇恨,实在让人心痛。圣人云: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动之,从本心上来讲,本侯也是个爱好和平的人,最不喜欢打打杀杀什么的了。”
呸!你这个瘟神爱好和平?那我们建州人就都是九世善人了!别人还好,董怀山却是在心中大骂:当初你初至辽东,与建州人近日无冤往日无仇,结果就给老子来了个杀光抢光,遇上你,女真人算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屠余也是直犯嘀咕,他比董怀山知道的更多,谢宏在朝鲜搞来一大堆农奴,又从南洋抓来一堆吕宋人,完全不把那些人当人看,境遇之凄惨,连他这个蒙古人都看得心生怜悯,说谢宏穷凶极恶也不为过啊。
谢宏可没空观察那俩难兄难弟,他昂然说道:“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大明完全有能力将草原人赶尽杀绝,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付出一定的牺牲,但是,大明消耗得起,为了千秋万世的太平,大明的将士也愿意付出这样的牺牲。”
“杀!杀!杀!”江彬带头,所有将士都高举兵器,振臂响应,呼喊声如滚滚冬雷,让草原的天幕都为之震颤。
没人试图反驳谢宏,他们不敢,哪怕强词夺理,他们也找不到理由,明军的战术体系相当完整,牧人们完全不是对手。
“不过,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体谅天心,愿意给你们一个机会,只要你们愿意离开大明,踏上你们祖先的旧路,去西方占据一席之地安身,那大明就愿意将前仇一笔勾销,甚至还可以向你们提供帮助。”
“帮助?侯爷您指的是……”
二酋猛地抬起头来,露出了不能置信的神色,前面的话,谢宏就算不说,他们也在暗自盘算了,大明这里真的是没法呆了。只是西征的困难让他们也是皱眉,这会儿猛然听到谢宏要提供帮助,无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看到一线曙光啊。
“很简单,大漠里面难以生存,你们的粮食补给肯定有所不足,若是没有粮食,你们恐怕会有很多人饿死在路上。所以,当你们举族进入大漠的时候,大明愿意提供一部分粮食,算是相见一场的临别赠礼。”谢宏抛出了第一个馅饼。
“陛下圣明,侯爷仁德。”乌苏被砸晕了,鞑靼部人多,没粮食的话,他这个汗王也没有足够的威信让部众跟着他去送死。虽然草原难以生存,可部众却可以私下里往东面跑,朵颜三卫也是蒙古族裔啊,而且明军还不打他们。
“侯爷的意思,难道是……还可以提供得更多?”火筛比乌苏精明一点点,他敏锐的发现了谢宏的言外之意。
“这个友情赠送的,是免费,如果要更多,那就得花钱了。”谢宏赞赏的向火筛微微一笑,证实了对方的猜测。
“这样啊……”二酋都盘算起来,草原上的经济体系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牧人们抢了金银,一般也都是闲置的。小王子肆虐边关多年,积蓄自然不少,火筛跟小王子齐名,手里的货色也很多,都拿出来的话,应该可以买到不少粮食。
“当然了,因为路程比较远,还要冒风险,这粮食肯定是比较贵的……”谢宏面露难色。
“不要紧,我们相信侯爷。”哇,还有送货上门,再贵也值得,俩酋长忙不迭的点头。
“既然二位这么有诚意,本侯再替皇上做个主,等双方的交易进行了一段时间,彼此有了信任的时候,就可以以信用来借贷。”好容易遇到俩不知根底的,谢宏忽悠的不亦乐乎。
“还可以借贷?”二酋激动啊,本来以为今天要倒大霉,不想却变成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真是祸福难料,人生无常啊。
“当然了,蒙古的勇士虽然比大明的差了点,但在其他地方还是很强大的,西方有着数不尽的财富,商人们肯定愿意收获更丰厚的利润,只要你们愿意付利息,一定会有人愿意提前预支的,你们说呢?”
“侯爷说的是。”二酋听的豪情顿起,可不是么,从小时候就听族里的长老说了,当年先辈们是如何的威风,现在轮到咱们自己了,在西方打下一个花花江山,也是很不错呢。
“若是遇上了阻碍也不要紧,大明还可以出售一部分军火……比如震天雷。”谢宏将最后一个馅饼丢出来了。
“这真是……陛下和侯爷的大恩大德,让我等何以为报啊。”牧人们眼睛都绿了,震天雷何等犀利,有了这玩意,除了明军,天下还哪有人是自家骑兵的对手?
“大家各取所需,倒是不用客气了。”谢宏摆摆手,笑得非常灿烂。
后世的历史上,西方人顶住了小冰河时代的一波蛮族入侵,大明没顶住,所以西方全面领先了。可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明自我束缚固然是主因,但东方的蛮族比较强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他把东方的蛮族稍稍武装一下送过去,西方人能不能顶得住,能不能再次笑到最后,那就真的需要上帝保佑了。
拿着弯刀的蒙古骑兵和哥萨克骑兵互砍,披着马甲的蒙古骑兵和法兰西的龙骑兵对冲,拿着震天雷的蒙古骑兵变成人体炸弹,冲击西班牙方阵……
啧啧,多让人激动的场景啊,光是想想,谢宏就已经遐想万千了,他感慨着,书写历史的感觉真好。
第821章 为爱走天涯
鞑靼和瓦剌虽然势颓,不过比当初的花当还是强上不少,可他们一样禁不住谢宏的威逼利诱,到了最后,谈判竟然有些皆大欢喜的感觉。
完成了这件很可能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谢宏并没太多成就感,此事想见到效果,怎么也得五年以后,他很期待,因为他最大的一个恶趣味得到了满足。
当然,这件事不是说定了就行的,还有很多手尾在。
“有了这些新式火枪,用现在的战略,杀光鞑子又是什么难事了?何必费这周章?鞑子天性凉薄,反复无常,若是得了粮食和火器之后,再回过头来找咱们的麻烦岂不是糟糕?要某说,还是一口气杀光最省事。”
鞑子走后,刀疤脸第一个跳了出来,没仗打的未来让他牢骚满腹,嘟囔个不停。虽是在发泄,但他说的话也有些道理,鞑子心思本就不好掌控,而且还是那么多鞑子,江彬的顾虑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首先呢,这火枪制造起来倒是不难,可弹药却有些问题,你们也应该注意到了,枪弹和从前不一样,火药和弹头是一体的,大家请看……”
谢宏指点着地上的弹壳,说明道:“子弹就这么大点,装药量自然比较小,那火药的爆炸力就要很高,所以,里面填充的不是原来的黑火药,而是更近一步的,嗯,我称之为黄火药,这东西才开发出来没多久,危险性还比较高,不易储存,想普及下去,还得些时日……”
他两手一摊,道:“而且就算完全普及了,想把鞑子彻底清理光,也是要费一番手脚,付出一定伤亡的。既然有其他解决办法,又何必那么麻烦呢?”
“忽悠人的确有趣,下次大哥你再做这种事,一定要带上我,这样好了,下次由我来当主角,就这么定了。”鞑子在的时候,正德按谢宏要求装深沉,早就憋得不轻,等鞑子一走,登时手舞足蹈起来。
“……”谢宏无语,二弟你已经很抢戏了,还用得着抢主角这个名分吗?
“可谢兄弟你就不怕鞑子反复?”不管谁是主角,自己注定了是个跑龙套的,对正德的问题,江彬丝毫也不在意。
“他们没那个机会,只要到达某一阶段,我们这边才会提供相应的物资。”谢宏不屑的哼了一声,然后详细解释道:
“鞑子大部进入大漠之后,这边第一次提供粮食补给;等他们跟罗刹人打起来,粮食补给才会放开供应,并且提供部分兵甲;震天雷,嘿,这个要等他们到达多瑙河的时候了,没这玩意,他们未必打得过西番。”
“想想吧,他们都走了那么远了,还调头来找虐,会划算吗?何况,没了咱们的供应,鞑子的各种物资都是用一点少一点的,他们也不是傻子,应该拎得清里面的利害关系。具体的进程么,运输交易的事情,就交给山西那些商人好了,反正这勾当他们驾轻就熟……”
谢宏扳着指头,盘算起来,“另外,咱们还得派几个观察员,跟着鞑子大队一起行动,引领鞑子攻略的方向,掌控物资的分配,并且监控鞑子的攻略进度,以此作为物资供应的依据。”
“跟着鞑子?那人若是被鞑子控制住怎么办?”
“可以设暗号么,只有自己人看得懂的那种,鞑子只要吃一次亏,就不会再犯错误了。再说了,鞑子现在心又不齐,在大明的压力下,这才勉强联合起来,西征开始后,就没人会拥有足够的威望,压服所有部落了。”
“咱们的观察员掌握着物资分配的权力,进一步就能以此来涉足战功分配的领域,若是手段高,说不定能驱使鞑子大军都未可知,哪里又要担心其他?这可是个好差事,怎么样,有人有兴趣吗?”谢宏投下了香饵,试图引鱼上钩。
“我有兴趣!”
当即就有人上钩了,正德一蹦老高,满脸都是兴奋之色,“鞑子和西番全面开战,那场面肯定特别热闹,想想都觉得有趣,别提亲眼去看,甚至亲自指挥了……朕要去,你们都不要跟朕抢。”他目光如电,向周围扫视了一圈,众人都是哭笑不得。
“咳咳,二弟,你不是还要出海么?海上也很热闹喔,再说了,鞑子西征,开始一段时间都是行军而已,没什么热闹可看的,咱们还是换个人选吧。”谢宏轻轻嗓子,不着痕迹的转移了话题,并否决了正德的毛遂自荐。
“说的也是……”正德果然犹豫了,对他来说,这就是熊掌和鱼肉不能兼得的烦恼了,他皱着小脸,环视周遭,喃喃念道:“那,谁去比较合适呢?江将军?”
“某不去,”江彬把脑袋摇得跟拨楞鼓似的,“某生平最恨鞑子,让某跟那些骚鞑子做一处,一去就是好几年,不成,断然不成!”
“那……”正德一侧头,目光又落在了猴子身上。
猴子多机灵啊,有了江彬的前车之鉴,不等正德开口,他就已经摇头摆手的提前拒绝了,“末将的老寒腿犯了,大夫说只能在温暖的地方将养,去不得天气太冷的地方,比如罗刹国之类的,那是万万去不得的。”
靠,这不是士大夫们经常用的借口吗?人的学习能力果然不在于读了多少书,只在于有没有发挥的环境啊,谢宏摇头叹息。侯大哥睁着眼睛说瞎话啊,说到冷,归化这里难道不冷?还有辽东……
参加谈判的多数都是武将,几个文官都是作为书记官的,没有独挡一方的经历和胆量。而武将们大多都是边军出身,跟鞑子的仇大了去了,当然不愿意跟鞑子一起行动,有了江、侯二人开头,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也是应运而生。
“嗯,嗯,原来如此……”明知那些理由大多都站不住脚,可正德却也不恼,就好像他刚登基那会儿似的,听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笑眯眯的模样分明是很开心的样子。
等最后一个人说完,他向一摊手,道:“大哥,你看见了吧?没人愿意去诶,这样的话,我就只好勉为其难了,谁让我是皇帝呢,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啊,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我……”
“等等,”就知道你还没死心,不过,小狐狸是斗不过老猎手的,谢宏冷笑着打断了正德的胡扯,抬手向正德身后一指:“二弟,你还有人没问到呢。”
“啊?”正德茫然,循着谢宏的指点转头一看,然后更茫然了,“大哥你是说,让三儿去?”
谢宏郑重点头,沉声道:“没错,三公公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可是……”眼看好事要泡汤,正德眼珠一转,“总得遵循自愿原则吧?太监也可以有人权的,嗯,朕说有,他就可以有,朕是皇帝么,对吧?三儿,朕问你,你自己愿意去吗?”最后一句话,他说的声色俱厉,是个人就知道,他想要的答复是什么。
“奴婢当然……”三公公觉得自己冤到家了,又是躺着中枪,说得好好的,咋就扯到自己身上了呢?他当然知道应该怎么答复,嗯,傻子都知道,何况他对去欧洲本来也没啥热情。
“等等,在三公公表态之前,我想先说个故事……”谢宏一抬手,制止了三公公表态。
“……那你就说吧。”正德眨眨眼,痛快的答应了,他很清楚,自家大哥又要出花招了,不过他却不打算破坏。
不能北上,还能出海,后者也是很有乐趣的,他的胡搅蛮缠其实本也是以退为进,顺势将出海南征的事儿敲定了;二来他也很有兴趣,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能让三儿改变主意。
要知道,三公公可是个既怕死,又胆小,更没节操的人,让他为了国家大事去做这么危险的事儿,他会自愿才怪呢。
“三公公,汉武帝的典故,你应该清楚吧?”
“……知道。”三公公点点头,正德要做武皇帝,他这么会察言观色的人,当然要多做了解了。再说了,他原本也是个读书人,还有个秀才的功名,对于史籍本就有些研究的。
“我这个故事,就跟汉武帝有关,话说当年……”谢宏哇啦哇啦开始讲上了。穿越之初,谢宏可是当过写过说书剧本的,讲故事的能力自然毋庸置疑,汉武大帝的电视剧在后世也算有名,他照本宣科,倒也是很精彩。
“大哥,故事倒是不错,但这跟三儿有啥关系?”现在正德的品味也高了,听说书是很难满足他的胃口的,至少也得演成话剧才有趣啊。他更关心的是,谢宏到底要怎么忽悠三公公,才能让后者死心塌地的北上。
“着什么急?前面的都是铺垫,马上就到关键的地方了,老实听着!”谢宏没好气的白了正德一眼,哥一天忽悠这么多人,容易么我,你还打岔,真是不仗义。
“说到匈奴人西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中行说!大家都知道,这人的身份,以及他怎么到的匈奴,又在汉匈战争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但应该没人知道,他在匈奴西迁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以及他最后的结局。”
在汉文帝时代,汉朝对匈奴居于下风,采取了和亲政策,中行说就是这项政策造就出来的。作为陪嫁,这名宦官心不甘情不愿的被送到了草原,此后便矢志与中原为敌,并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据说,将病死的牛马尸体置入水源,传播瘟疫,并导致霍去病染病身死的毒计,就是出于这人之手。在某种程度上,这人才是阉人中,最该杀的那一个,也是第一个名符其实的大汉奸。
史书上对这人的记载并不多,反倒是后世的影视作品,都把这人当做了一个人物,实际到底如何,却也没人去关心,不过是个阉人罢了,能翻出多大的浪来?所以,谢宏突然这么一说,众人都来了兴致。
当然,谢宏接下来说的,都是纯忽悠,跟历史是没什么关系的,但是,他贯通古今的名声早就街知巷闻了,只要他编得合情合理,谁又能跟他较真呢?
“匈奴西迁是他一手主导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成功的成为了匈奴人的领袖,为什么没人知道呢?那是因为他换了名字,这个名字在中原没什么名气,可是在西方,却是能止小儿夜啼的鼎鼎大名,那就是……阿提拉!”
“我好像听火者亚三他们说过这个名字啊,他还有个外号,是什么来着?”正德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说到这个外号,那可就厉害了,雷神之鞭哇!”谢宏很感激的向搭档点点头,顺利的引出了重点,“鞭,是什么意思,大家想必都是知道的,而中行说是什么人,大家也知道,你们想想,一个宦官,怎么会拥有这样一个外号呢?”
从野史逸闻,变成了玄幻题材,谁要能回答出来,那才真是奇葩呢。不过,毫无疑问,说到奇葩,在场的就有一位堪称天下之最的,正德又是很配合的惊呼了一声:“难道,西番有能让枯木逢春的灵药秘方?”
“恭喜你,答对了!”谢宏一拍巴掌,“西方文明也是源远流长,有很多很神奇的东西,比如火者亚三他们拜的那个神,讲究的就是死了再复活,有这种秘方,一点都不奇怪。而且那秘方的效果……雷神之鞭啊!”
“……”三公公不知不觉的向前走了几步,身体前倾,听得聚精会神的。谢宏真戳中他的要害了,当太监虽然很风光,不过他更想做回完整的男人,现在谢宏说的有板有眼的,他岂能不动心?
“不过既然是秘方,肯定是很难得到的,当年的阿提拉到处征战,为的就是寻找秘方,不掌握强大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谢宏忽悠的不亦乐乎。
三公公那点心思哪能瞒得过他啊,当初在应州木塔下面许愿的时候,三公公许的愿望就是这个,他不上钩才怪呢!无欲则刚,欲望会迷住眼睛,再加上自己的口才……岂有不成功的道理?
“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我愿意!”三公公大义凛然,连台词都没换,当即应承了下来。
第822章 启航南征
三公公这么有热情,谢宏当然不会不成人之美。
于是,一个月后,正德一行人在大沽港登船,开始南征之旅时,队伍中少了一个人。三公公平时的存在感还是挺强的,少了这么个打下手,兼出气包的人,正德微微有些不习惯,不过,首次出海带来的兴奋之情,很快就驱散了他这点不愉快。
“哈哈,海上还有鸟在飞,哇,看起来很肥的样子,大用,拿弓箭来,射几只下来,正好晚上打牙祭!”上了船之后,正德上蹿下跳的就没闲过,最后跑到甲板上卖了会子呆,却不知为何,又对海鸥来了兴趣。
“咳咳,二弟,海鸥肉一点都不好吃,跟海鲜没法比,咱们还是吃点正常宵夜吧,比如龙虾或者海参什么的,我跟你说哦,海参的功能很多,还可以……”
会射箭的人都不适合航海,玉儿也是,二弟也是,都对海鸥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大概是他们看到会飞的东西,就手痒吧?
“这样啊,那……”正德有些失望的放下了弓箭,不过他的情绪很快又高涨了起来,因为他有了新发现,他指着船尾,大呼小叫起来:“哇,好大的鱼,这个肯定好吃,快,把船身转过来,准备开炮炸大鱼!”
“……”谢宏循声一看,更是无语。
“二弟,那个是海豚,不能吃的,嗯,不是好吃不好吃的问题,那鱼是好鱼,好吧,我给你说个故事好了,就是妈祖的传说……你一定要吃大鱼的话,回头咱们去倭国抓鲸鱼,那鱼更大,或者鲨鱼也成,鱼翅可是很不错的美味……”
谢宏感觉自己化身成了海洋百科全书,一路解释的这叫一个辛苦。不过,看到正德开心的模样,他也有些欣慰,抛去传说中的建文帝不算,眼前这位少年,应该是华夏有史以来第一个出海的皇帝了吧?
宋末,被陆秀夫背着跳海的那位宋卫王赵昺应该也不能算,崖山海战,面对汉奸张弘范的紧逼,宋军只能以残兵应战,最后以惨败终结。其中的壮烈之情,固然让后人感佩,但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蕴含的却是无尽的悲怆和凄凉。
历史,终究是以胜负来做定论的,胜者才有书写历史的资格。
如今护卫在大明天子周围的,是五十艘千吨以上的蒸汽轮船,船舰之上,炮管林立,尽显峥嵘!在南海,还有更多的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