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弄臣-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享父母官生涯了。
可现在讨论的是要出海做生意,或者去打劫,带幕僚做什么啊?算账的话,只要找个账房先生就行了,这种人各家都有的是,何必要去外聘呢?
没错,常春藤书院和传统意义上的书院不一样,那里什么都教,做实业的那些,也确实需要那里培训出来的工匠。但是,总不成那里还教人怎么打劫吧,培养专业的海盗?这事儿怎么想怎么滑稽啊。
“杨大人,我等都是拥护皇上仁政的义民,常春藤书院乃是皇家书院,为了光大书院的门楣,使其名扬天下,我等也是义不容辞,愿尽微薄之力,可是……”同道们的目光都落在自己身上,杨庸也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说出了众人的顾虑。
“礼聘什么的都好说,天子门生肯屈尊,那是咱们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只要他们肯来,我等自当奉若上宾,只是这贡献度来之不易,这个……”他有些为难的搓了搓手。
“是啊,大人,能不能通融一下?”有带头的,附和两句就没什么压力了,杨庸这边一迟疑,马上就有人跟进。
高薪厚禄都好说,就当是养了几个清客就是,说不定日后有了差池,还能当护身符使,毕竟人家是天子门生,都相当于从前的进士了。
但是贡献度这玩意太宝贵了,要是积累的多,甚至可以直接找个地方当总督,天,这可是封疆大吏,谁能舍得用这玩意换几个读书人呢?没听说过吗?百无一用是书生。
“杨员外误会了,招募人员是福利,不是强行指定的,若是不想招募的话,也不会有人勉强的。”杨敏呵呵一笑,解释道:“说实在的,书院的毕业生非常抢手,皇家海军的军官们天天都盼着呢,要不是侯爷开了金口,哪里轮得到各位?你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这话怎么说?”众人都是大奇,换个人来说的话,他们肯定要吐那人一脸口水,军队抢着要书生?反过来还差不多吧,谁不知道那些武人最讨厌文人了,只是形势比人强,这才忍气吞声罢了,要是任他们表达意见,还不得一脚踹飞啊。
但是,看杨敏笑吟吟的样子,又不似骗人,其实他也没必要骗人,杨庸这次主动站了出来,问道:“杨大人,您就别卖关子了,这里头到底是怎么个说法啊?既然是侯爷的美意,大伙儿当然却之不恭,只是这闷在葫芦里,侯爷的恩情,咱们却是领的不够彻底了,您说呢?”
“这要怎么说呢……”杨敏倒也不是卖关子,他一直在倭岛那边混,对旅顺那边并不是很熟悉,还是谢宏到了五岛之后,他才跟了过来,转述的那些东西没问题,其他内容他也都是临时恶补的。
皱皱眉头,他茫然抬头,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可他所看的方向,却只有那两条海船,突然杨敏眼睛一亮,继而向船上招了招手,高声唤道:“无忌,过来帮帮忙,告诉各位叔伯,你在航海学院都学了什么本事。”
“好咧。”船上有人应了一声,声音中还带着点稚气,显然是个少年人。
众人转头望去时,正见一个少年从甲板跳下来,微一蹲身便直起身形,然后身形连闪,一眨眼的工夫,就已经到了众人面前了,整个过程中,他的动作就如行云流水一般,煞是干净利落。
到了近前,看得更加清楚,这少年的皮肤微黑,看得出,不是他天生如此,而是后来晒的,倒是有那种经常出海,饱受风吹雨淋的水手的样子,与他眉清目秀的相貌颇不相称。
“航海学院,学的当然是航海的本事了,”无忌挠挠头,也是一副为难的样子,想了想,他突然一拍手,笑道:“啊,对了,我给你们说说怎么导航好了。”
“导航?”不少人都笑了,他们倒是没什么恶意,只是觉得这个少年天真浪漫,很有趣,郑员外呵呵笑道:“呵呵,小兄弟,这个我们都懂,别看咱们自己没出过海,可这些技巧却是听说过的,观星定位么。”
“观星定位?那技术已经过时了,旅顺有更好的,你们看看这个……”说着,无忌探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物件来,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这东西显然很珍贵,众人来了兴致,纷纷围上去观看。
这东西不算大,可也不小,先前在无忌怀里的时候,他身上就鼓囊囊的显得有些臃肿。从外形上看,和船锚倒有几分相似,可复杂程度却远远超之。
“这件仪器叫六分仪,通过它,可以测量某一时刻太阳或者星星,与海平线或地平线的夹角,进而得出船所在的准确位置,也就是经纬度。比起观星定位,用六分仪确定位置更加精确,是航海导航的必备仪器。”晃了晃手中的六分仪,无忌很自豪的介绍道。
“经纬度?”这番话里,新名词和新概念都有点多,而最让人难以理解就是这个,在贡献度之后,又来了一个什么度。
“经度就是世界上一个地点,离一根被称为本初子午线的南北方向走线,以东或以西的度数,这本初子午线,就是紫禁城的大钟楼的位置,而纬度……这件仪器应用的正是几何光学的原理,以此来确定的坐标,是相当精确的。”
曾无忌是航海学院的高材生,他的解释也相当的仔细,可是,这里面混杂了太多的专业名词,江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都觉得很厉害的样子,可就是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听不懂呀……好吧,再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对着一片茫然的视线,无忌也不起馁,他的怀里像是揣了一个面口袋似的,东西一样接着一样的掏了出来,这次却不是仪器了,而是一张卷轴,他摊开卷轴,“这是这些天,船队绘制的新海图,就是杭州湾一带的。”
“海图?嗯,呀!这海图……”初时还都不以为意,等仔细一看,众人无不惊骇,“海图怎么可能绘制得这等精细?简直就是丝毫毕现啊,实在太精细了!”
“是啊,地图、海图,怎么可能会精细到这种地步,这得是何等技巧才能绘制出来啊?”
“难道,跟这六分仪有关?”有那心思敏捷的,马上就想到了原因。
“正是。”曾无忌微笑着点了点头。
第650章 不远的将来
尽管众人都没听懂原理,也看不明白构造,可这些并不会妨碍他们理解六分仪的好处,因为那精细的地图已经说明了一切。
大多海港城市,近海的地方都多有岛屿,在宁波近海尤为显著。嵊泗列岛,舟山群岛,这是有名有号的,无名的小岛也是为数众多,星布罗盘的散落在杭州湾以东的海面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风景虽美,里面却暗藏杀机,因为群岛复杂的构造,所以,这里一向是海盗们的乐园。比起一览无遗的海面,群岛中有太多可以隐藏身形,等目标靠近才突然发动袭击的地方。
虽然很少有人去统计,但这里大大小小的岛屿至少也有过千之数,从来就没有人试图将其全部画在海图上,固然有用处不大的原因,可更重要的原因是,这根本就没人做得到。
可眼前所见的这张海图,不但将这些大小的岛屿一一标注出来,而且位置也是分毫不差,最让人惊异的是,这图上居然连很多算不上岛的大礁石都给标出来了,足足有两千多个岛,密密麻麻的却不显凌乱,这是何等的制图技巧,又是何等的定位技术啊!
再看向六分仪的时候,所有的目光都变得火热起来,甭管是打算加入探险行列,还是开辟商路的,这仪器都是无比的宝贵,有了它,就可以在茫茫大海上准确定位,哪怕是遇到暴风雨等意外也不会迷途。
“杨大人,无忌小哥,这六分仪,我们可以……”舌头在嘴里打了个转,郑员外到底没把那个买字说出来,这东西实在太贵重,就算旅顺那边肯卖,自己也未必买得起吧?
“当然了,六分仪、指南针、望远镜,这是将来大明商人的航海必备品,没有这些,还谈什么征服世界啊。”曾无忌又开始献宝了,左一样、右一样的掏得不已乐乎,看得众人眼睛都花了,同时也在纳闷,这位小哥怀里怎么就那么能装,莫非这也是什么宝贝的作用吗?
“这些航海仪器是公开发售的,皇家海军正在绘制各种海图、地图,现在主要是东海和渤海一带的,很快就会向南推移,这些海图,同时也包括未来各位上缴的海图,都是对大明子民开放的,当然,地图、资讯是需要贡献度来换取的。”
没等众员外仔细研究曾无忌手里的那航海三宝,杨敏的话便再次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都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了,新生事物太多,实在是应接不暇啊。
不过,他们再次确认了一点,那就是贡献度是好东西,而侯爷也是天底下最大的善人,和最有智慧的人。
不知不觉中,他们也改变了对谢宏的称呼,瘟神?哼,对那些不开眼的白痴来说才是那样,对于自己这样的本分人,侯爷就是财神和福神的化身,因为咱们是大明子民嘛!也是第一次,他们对自己大明子民的身份,有了充分的认可,江南人?那是什么?
“无忌小哥,这些东西怎么用,能不能教教咱们?”几个最心急的,已经在向曾无忌求教了。
“好啊,指南针跟司南是差不多的,就是多了一个玻璃罩,防水防磕碰用的……”罗盘是华夏的原产物,众人都是一看便知,不过,象眼前的指南针这么构思精巧的东西,还是比较少见的,尤其是外面的那层玻璃罩。
“素闻珍宝斋大名,那里出品的东西,真是个个精品啊,只可惜先前……唉。”有那眼尖的,看到了侧面的标识,于是也是啧啧赞叹有声,同时也不无遗憾,先前怎么就跟风把珍宝斋给抵制出了江南呢?要不然的话,是不是可以更早点买到东西呢?
“这可不是京城珍宝斋出品的,而是天津那边的仪表厂做出来的东西,刚才我忘记说了,江南可以开办的实业中,也包括了这些。”杨敏笑着补充道:“天津新政中有的,江南都会有,而且规模可能会更大。”
“哗!”一片哗然,这都是兴奋的,毫无疑问的,一条金光大道已经被铺开,自己这些人要做的,就是仔细研究,然后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未来就会光明无限。
“这是望远镜,用法么,只要通过它,向远处眺望就行了……通过伸缩,还可以调整焦距,呃,也就是视野的远近。”曾无忌将望远镜递给一位员外,然后指点着对方如何使用。
“真的啊,那么远之外的东西,看起来却像是就在眼前一样,好像一把就能抓到似的。”说话间,那员外真的伸手向身前抓了一把,当然,他什么都没抓到,反倒是手里的望远镜被人抢走了。
杨敏继续补充道:“望远镜暂时还是限售的,必须得签订保密协议,才能购买,若是损坏的话,则需要将残骸返还,丢失的话,珍宝斋也会进行调查。”
“明白,明白。”众人点头不迭,可以料敌先机,望远镜在军事上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江南众人也都理解。
谢宏防备的主要是北方的敌人,所以只将其在南方发售,并且还定下了限售的规矩。他也没想着能保密多久,不过,以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等草原得到望远镜之后,旅顺的火器技术应该也差不多了,到时候就可以开始攻略草原了,大势所趋,不是一两具望远镜可以改变的。
“至于,六分仪,这个就有点复杂了,我给你们讲讲吧……”六分仪使用并不多复杂,可对一群对经纬度完全没有概念,甚至连地球是圆的这种常识都需要普及的人来说,想要将六分仪应用自如,还是相当困难的。
“杨大人,那航海学院的学员,是不是都和无忌小哥一样啊?”大多数人被那些新事物吸引了注意力,不过也有反应快的,从曾无忌身上,联想到了之前的话题。
“无忌是最早一批学员,而且他也很聪明,所以是第一批实习生当中的佼佼者,不过,以学院的规矩,只要能拿到实习的资格,那就是学有所成,而且对学习到的知识可以应用自如的人。”
杨敏也是在旅途上才结识曾无忌的,这少年性格开朗,又很伶俐,很惹人喜欢,所以,说话时,他的语气也带了点长辈溺爱晚辈的味道。
“也就是说,您先前提到的那些毕业生,都会使用六分仪,可以进行导航了?”问话的人眼睛一亮,更多人也围了过来。
“不一定,学院是个很复杂的系统,航海学院教授的都是航海方面的知识,不过其中也有划分,有专门学导航的,这样的人需要对天文、地理、水文都有相当的造诣才能毕业,使用仪器定位,是基础当中的基础,就算不是导航专业的,也一样能够应用,无忌就是航海管理专业的,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船长,甚至舰队提督。”
杨敏停顿了一下,让众人消化刚刚说的这些,然后继续道:
“除了专业知识比较强的这些专业之外,学院还有专科,也就是短期班,针对的是某一项技能,比如:掌舵、操帆、维护船只等等,新型船只的速度和操作都和过去有些区别,若是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的话,很难将船只的长处彻底发挥出来的。”
“原来是这样,难怪杨大人说这是福利呢,确实如此啊,要是没有这航海学院的人才,单凭咱们自己的话,至少也得多花上一两年的工夫呢。”有人感叹道。
“别傻了,单凭咱们,一两年能做些什么?那学院里面可都是侯爷亲自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个至少可以顶你教出来的那种十个。”又有人不屑的反驳道。
“那是,那是,我说的就是能把船开起来,呵呵,我这点本事,跟侯爷怎么能比?”被人驳斥的那人也不恼,依然是满脸笑容。
“杨大人,我现在能不能预订啊?只要是学院毕业的,我就要。”感叹归感叹,商人们的本性更重实利,对于学院人才的态度转变后,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了人才的价值。
“我的要求更低,没毕业的也行,不是说还有实习的吗?实习生我也要。”
“我想开仪表厂,能不能从学院中聘请工匠?”
“我想……”
“我要……”
从质疑到追捧,转变就发生在短短的一瞬间,摆在眼前的实例,永远都是最让人信服的。曾无忌的现身说法,就是导致眼下热烈场面的重要因素。
“杨大人,书院入学有什么条件,我能不能送家中子弟去进学?”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望子成龙的形式本来也不拘一格,为了子弟的前程也好,还是为了家族未来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也好,很多人打起了让子弟入学的主意。
现在并不晚,随着海外的开拓,各种人才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而不是反之,家里读圣贤书无成,或者心思不在读圣贤书上的子弟都有不少,趁次机会觅个新前程不是更好?
“杨大人,侯爷可有吩咐,书院会不会到江南来开分院?”书院的影响力,终于走出了京城,而且还是以这样的形式,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堪称完美。
杨敏神采飞扬的高声道:“会的,大家说的这些,都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太好了!”欢呼雷动。
第651章 大明之光
世家家主们走了,不过宁波知府衙门这里依然是人满为患,这一次的演讲者换成了谢宏,而听众则是一群工匠。
这些工匠原本各有所属,只有少数几个自由身的,之前为了装备那支大船队,他们被召集来了宁波。船队出航后,也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谢迁等人并没有急于将他们遣散,而是将工匠中,手艺最高的那些人都留了下来。
那些主事人都已经作了古,具体的目的也无从得知了。不过依照谢宏的猜测,士人们看到了天津、旅顺的红火场面,又从船队的建设中得到了甜头,或许是有些意动,打算集众工匠之力,效法天津新政也未可知。
要不怎么说呢,这些能够名留青史,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人,没有一个笨蛋,只是一个提示,就让他们看到了规模化生产的好处。
当然,以那些人考虑问题的方式,他们是不可能照搬天津的政策的,规模是要增加的,可对工匠的压榨却不会变,只是会从奴隶制的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初期的剥削罢了。
可不论怎样,这也算是一种进步,谢宏对此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的。当然,杀人越货,全盘接收了士人们辛苦耕耘出来的一切后,谢宏的心情当然是大好,对那群死人也表现得相当宽容。
他的心情很好,可在场的工匠们心情可不怎么样,他们都很忐忑。跟那些世家家主不同,在江南民间,在士人们的渲染下,瘟神的大名是可止小儿夜啼。这会儿没有互联网,人云亦云之下,会有这种效应本来也是理所应当的。
“各位的手艺都是相当精湛的,足可堪称为大明的骄傲……不知仿制飞轮战舰的船匠是哪一位,复现床弩的又是哪一位?”谢宏的声音柔和,脸上也是笑吟吟的,可工匠们还是一阵心寒。
这是要清算了吧?工匠们互相看看,迅速达成了共识,那些利器很可能给旅顺造成了一定伤亡,所以,瘟神这是要把对士人贡献最大的几个人抓出来,然后杀鸡给猴看了。
众人的视线迅速集中在几处所在,被人注视的那几个人,也只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
这事儿原本也不是什么秘密,献技的时候,这些人同样成为过焦点,只不过那个时候投注过来的目光,多半都是艳羡的眼神,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蕴含着怜悯、幸灾乐祸、兔死狐悲等等复杂情绪的眼神。
“小人等知罪,请侯爷大人大量,宽恕小的吧,日后就算做牛做马,小人等也会回报侯爷的大恩大德啊。”
这个时代的工匠中,戴子言那样恃才傲物的技术狂是很少见的,就连曾铮、王云这样的人,也都是特例。最常见的还是这种谨小慎微的类型,其中也有心思鲁钝一点的,和心思转得快的,第一时间跪倒在地,哀声求告的人,就属于后者。
“诸位快快请起,这位师傅如何称呼?”谢宏连忙阻拦,他在台上来不及下来搀扶,不过一边的侍卫却能领悟他的意图,自有人上前搀扶。
“小人姓李,祖上是前宋将作坊的工匠,学的是打造弓弩之法,那床弩就是小人……”
李匠人心下也是懊悔,早知道就不应该贪那悬赏。那些大官本来就不怎么讲道理,明明两万两的悬赏,答应的也是痛快,可最后落到自己手里的时候,却只剩了一千两,这还是有大官发了话的。
床弩造完后,本来答应自己赎身的事,也没得到履行,反而有人用忠孝节义什么的把自己教训了一顿,说是要召自己入军中为军匠。天,在军队中当工匠,还不如在那些大户的作坊里做事呢。
大户人家都是把工匠当做财产的,所以也不会随意糟蹋,可若是到了军中,那就连财产都算不上了,只能和牲畜相比,或者说还不如牲口呢。买头牛至少也要三十两,可买个工匠顶天也就二十两,这能比吗?
最悲催的是,这样还不算完,士人们的船队居然败了,然后瘟神跑来江南清算了,连余姚的谢家都被夷为了平地,自己这样的工匠还能有个活?
这到底是什么世道啊,早知道,祖上就不应该学什么手艺,当什么工匠,安安稳稳的做个农夫多好?
“原来如此……”
自我介绍完,李匠人就没敢抬头,可他的耳朵却是竖着的,注意力也很集中,没有想象中的雷鸣电闪,又或温怒愤怨,听那位少年侯爷的语气,却是很欢喜的样子。难道自己估计错了,这位侯爷是个大度的?可这欢喜却是从何来由啊?
“这几位呢?”他的等待却没了下文,温和的声音再次响起,那位侯爷却是转向了其他人。
“小人姓白……小人姓成,祖上起就是船匠,曾经在龙江船厂效过力,就是小人等仿制的飞轮战舰……”
“小人姓徐,是打铁的,打福建三明来,战舰驱动装置的精铁,就是小人以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打造出的……”
众工匠不敢怠慢,都按照李匠人的模式自我介绍了一番,开始的时候,因为过于紧张,他们说话还有些磕绊,战战兢兢的也不敢多说。
可到了后面,却窥见谢宏的脸上笑意越来越浓,他们的心思也开始活络了,那些负面传闻中,说这位侯爷是手艺人出身。原本大伙儿都不信,大明开国百多年,前宋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从来就没听说过,哪个匠人封了侯的。
现在别说匠人了,就连武人,要是没有盖世奇功,封侯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想要封爵,只能靠科举正途,要不怎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
可看眼前这架势,这位侯爷似乎对匠人的态度很好啊,传言看来也未必就不尽不实啊。
“想要打造精铁,关键在于淬火,小人祖传的手艺中,这里是有诀窍的,这道工序就是……”
这么想着,从福建来的那个徐铁匠也是抖擞精神,把自家的手艺,甚至一些秘诀都说出来了,他琢磨着,对方要是手艺人的话,多半都会对别人家的秘诀有些兴趣。不过正常情况下,这东西都是不能外传,甚至传男不传女的,可现在性命攸关,那也是顾不得的了。
“好,不用再说了,本侯都了解了。”谢宏拍拍手,打断了徐铁匠的叙述,之所以让这些人自我介绍,他只不过是为了验证心中的某些猜测罢了。
很多本以为早就失传的秘技,实际上都流落于民间,从曾家、戴家身上,谢宏就已经有了不少发现。这些秘技之所以不为人所知,一则是世风对匠户的鄙视,另外也是由于华夏的工匠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那就是技不外传。
谢宏不知道这传统到底是何时形成的,又因何而起,但毫无疑问的,这项传统同样对大明的发展构成了阻碍。因为匠户的地位低,只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没了传承,一项项的绝技就这么失传了。
相反,在此时的欧洲,由于蒙古鞑子的入侵,宗教势力被极大的削弱,而后的文艺复兴更是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蒙古人带来的华夏科技的基础上,他们迅猛的发展着,学者和工匠都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双方的差距就此拉开。
不过,在正德年间,这种差距并不明显,很多技术依然存在。天津的专利局成立后,不过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已经有上千项专利申报,并且有几百项得到了审批通过。
那是天津,而这里却是荟萃了华夏最多、最高明的工匠的江南,单单从这几个人的叙述当中,谢宏就已经感受到了华夏千年传承的厚重了,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彻底将这股力量释放出来,将大明推向巅峰。
“这次召集大家来,是因为本侯有些事要告诉各位,首先,江南会成为第二个推广新政的地区,新政运作后,原来的陋习全部会被打破,比如,士农工商的分级制度,就将会成为历史,没有人再会是贱藉,不管在什么领域,有能力的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一石惊起千层浪,工匠们对谢宏的话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天津的新政施行时间并不长,主要的影响也仅仅限于河北、山东以及京畿,眼下正在往河南、江苏扩散,由于士人们的封锁,江南民间对此所知甚少。
不过,后面的那些话的意义就不同了。
身为工匠,做为受歧视的对象,没人不痛恨那项制度,没人不想改变。可那是祖制,是朝廷的律法,谁又能违抗呢,匠人们做梦也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一天,有人告诉他们,匠人以后不会再受到歧视了,甚至还应该得到尊重。
本来低垂着的头,都是猛然抬起,就像是有长风吹过,人群中掀起了一阵波澜,匠人们的脸上,满满的都是惊讶,他们的情绪甚至还没来得及转化出喜悦。
“其次,皇家书院会在江南设立分院,第一将要成立的,就是理工院系中的专科学校,而各位,就是即将入学的第一批学员,在书院就读后,你们就是天子门生,将来会为天子效力,为大明的腾飞作出贡献……”
“然后,江南会成立专利局……会设立公会……”偌大的院落中静悄悄的,只有谢宏清朗的声音在回荡,匠人们同样觉得应接不暇,他们还没办法完全理解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可他们清楚的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天变了。
春风终于拂过了江南岸,那是大明天子的仁慈之光。
第652章 要被杀全家,还是要节操
在谢宏主导下,宁波,或者应该说整个杭州湾都变得喧闹起来。
这里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也是世家最多的地方,没了那些大世家的压制,世家、工匠、甚至卫所兵和农户,各个阶层都行动了起来,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与此同时,南京却被笼罩在了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谢宏的行动一点都不低调,包括宁波、余姚、吴县在内,江彬带着手下的兄弟攻破了十余处县城,只有杭州这样府城他们才是混进去杀的人。这么大的动静,就算封锁消息,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何况谢宏压根就没打算封锁消息。
所以,同处江南之地,南京方面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南京的官员们自是群情激愤,谁都不会被倭寇入侵那层幌子所蒙蔽,谁都知道实际情况是怎么回事,这是实实在在的冒天下之大不讳啊!
就连最霸道的太祖皇帝,要杀人也是要找个理由,明正典刑的;抄九族的时候,也会把女眷和幼童留下,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连招呼都不打,直接鸡犬不留的杀个精光,这是何等凶残的行为啊。
就算家乡不在沿海地带,没遭到袭击的人,都是义愤填膺,那些被涉及在内的人就更加不用说了。刑部右侍郎王鉴之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家乡就在绍兴,他也是江南士人的中坚份子,王家的遭遇自然也是不言而喻。
一夜白头,和其他几个同遭横祸的同僚一样,王侍郎闻讯后也是悲愤莫名,家中几百口就那么没了,换成谁,也一样难以承受啊。
不过,当他接到紧接着传来的另一桩消息之后,他突然又振奋了起来,第二天一大早,便邀上了众多同僚,跑到了南京兵部衙门,去拜见兵部尚书林瀚。
去年八月的时候,林瀚也曾参与余姚谢府的那场会议,并且出谋划策出力良多,虽然不是江南人,不过却也称得上是士党中坚,所以,王鉴之此来也存了必得之心。
王鉴之咬牙切齿的说道:“林翁,这是锄奸的大好机会啊,那奸佞轻身而来,随众不过千余,如今正在宁波盘桓不去,也不需外援,只消尽起南京之兵,由鉴之率众前往,必可一鼓而擒之,为我江南死难的同道报仇雪恨。”
“是啊,泉山兄,机不可失,若是错失良机的话,那大明社稷就倾覆在即了。”
绍兴这地方确实人杰地灵,除了王鉴之之外,礼部尚书何鉴也是绍兴人,如今那里成了重灾区,他身为士党中坚,何家自然也逃不此劫。因此,得了王鉴之相邀,他也是毫不犹豫的跟了过来,此时更是竭力相劝。
“世光,明仲,各位同僚,”林瀚整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