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第一弄臣-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会生气,你没看侯爷笑的开心么,安心吧,侯爷最喜欢性情中人了。”江彬哈哈一笑,嘱咐道:“这边你不用担心,倒是某跟你说的那些,你要尽快把消息传出去,等船队再来的时候,这些事就要决定下来了。”

“是,是。”赵忠忙不迭的答应了。

“好了,三位,某就不送了。”

“有劳了。”

在指挥府的时间不长,可听到了太多资讯,赵忠的心情也是颇有一番起伏,告辞出来,他也是松了一口气,辞别江彬,转过身时,却听妻子和岳父又在感慨。

“侯爷是好人,江将军也是好人,要是老头儿我再有两个女儿就好了。”

“爹,你别傻了,人家侯爷是何等人物,年纪又那么小,我就算有两个姐妹,也是高攀不起的,倒是那个江大哥人不错,性情豪爽,又是威武,若是能招了赘,爹您百岁以后,也有颜面去见扈家的列祖列宗了。”

“唉,谁说不是呢。”扈家父女长长的叹息了一声,倒是没注意到指挥使府的院子里,传来了‘咕咚’一声响,好像是什么人摔倒了的样子。

赵忠倒是听得真切,他甚至还能猜得出,到底是什么人摔倒了,而且,他也是心有戚戚,谁摊上这样的媳妇,日子也不好过啊。

第475章 走一路,惊一路

也不知是跑的太快,还是胶东半岛这里消息实在不灵通,谢宏在威海卫停留了五天,手头的那件工作都已经完成了,却还是没等到李玉的回返。

他也无暇多等,在七月初一这一天,按照原定计划,谢宏下令船队出航。

码头这边比谢宏来的时候更热闹了,那个时候事不关己,百姓们只是来围观的,气氛当然不会太过热烈。

可如今风声已经放出去了,无论是作何打算的,只要是神智正常的人,都能在即将推行的新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比起准备自己经商的,报名水手的人却是更多一些。

前一项虽然也算是空手套白狼,可山东毕竟不是南方,没有航海的传统,对大海,尤其是远洋都很陌生,除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扈老头,并没人有这种打算。

水手则是不同,见过了冠军侯声势浩大的船队和出手的阔绰,百姓们也没什么疑虑,给侯爷打些年工,收获想必也是丰厚。

跟着船队跑几年,海路也就熟了,到时候看明白了形势,再决定是否要做海贸也不迟,大多数人都是秉持这种求稳的念头。

到谢宏起航前,报名上船当水手的,已经有了四五百人,这还是赶在了秋收前,若是再过两个月再来,恐怕应募的人会更多。

对海洋完全没兴趣的人也是不少,不过他们一样有着期待。

码头的扩建工作已经有了规划,等到冠军侯的船队再来时,就会开始营建,到时候在码头卖力做工,收获可比给军将老爷们干活儿丰厚多了。

何况,随着船队再来的,还有传说中,在辽东垦荒的新式农具和屯田新政,听到这个,就连最本分的那些庄稼人也都是满怀期待了,没人比他们更清楚,那些东西会对农户人家起到多大的帮助,带来多么幸福的生活。

因此,船队出航前,码头附近挤满了人,一双双目光中饱含的,除了依依不舍,更多的则是期盼。也不知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如今已经风向辽东的那个口号,又在威海卫传开了。

“信冠军侯,过好日子。”

质朴的话语,饱含着无尽的希望,面对着这样的期盼,以谢宏心性的沉稳,甚至都感受到了压力。

相信我吧,因为,这,就是我的使命!压抑住了激动的情绪,谢宏冷静的一挥手。

“启航!”

……

和当初出航时不同,离开威海卫后,船队一直沿着海岸线前进,于是,整个胶东半岛都震惊了。

李玉会被吓跑,倒也不光是因为他胆子小,实在是大明海禁百年,谁也不曾见过这种规模的船队,乍一看见,肯定是震怖难当的。

胶东半岛北部,居住在沿海地带的百姓,很快就体会到了李玉当时的心情。

当那一片帆影如云般掠过海面后,留下的是无数目瞪口呆的身影,人们都是恍若梦中,想破了头也想不出,如此浩大的船队,到底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

直到船队在登州府靠岸,短暂停留之后,消息才传了出来,让每一个听到的人,既觉得匪夷所思,偏偏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冠军侯率领的皇家舰队!

恐慌消失了,代之的是种种赞叹和猜测,天下这么大,稀奇事儿当然也多,尤其是这两年特别多,只要跟冠军侯扯上了关系,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当然,切齿痛骂的人也为数不少。

各地卫所的军将自不用说,府县中的地方官这几天也都是心惊肉跳的,生怕那船队不怀好意,胶东这边承平日久,这么大规模的敌人又要如何抵挡?

提心吊胆了好几天,终于等到消息传来的时候,这些人松了一口气之余,无不破口大骂,有船队是很了不起,可你好歹先来个消息,或者离海岸远点啊?不知道人吓人,吓死人么?

骂的最凶的还不是这些地方官,而是山东巡抚朱钦。

实际上,朱大人并没受到什么惊吓,传信有先后,同时也远近不一,等消息传到济南府的时候,差不多是同时到的,所以,对事情缘由,朱大人也是一目了然。

不过,知道的越多,他心中的担忧也是更甚。

他是福建邵武人,比起山东,福建更是少地多山,当地人多以海为生,就算是他这个读书人,对海船也不怎么陌生。

根据报信人的观感,那些急报中的海船也是形容各异,可只要综合起来看,那些海船的特点还是很鲜明的,朱钦很确定,那是福船!

在此之前,要说什么地方会有数百艘福船同时出现,朱钦只能想到两个地方,一个是倭国,一个是吕宋。这两个地方是海贸最集中的地方,赶在商人云集的时候,数百艘福船也不过是寻常事罢了。

可这里却是山东,船队的归属,也不是大明的某个世家,而是那个祸乱朝堂的奸佞!

结合船队驶来的方向,对谢宏行为和目的的猜想,让朱大人不寒而栗,从吕宋过来的话,无论如何也是赶不及的,而且去吕宋进行海贸的旺季,是在冬天!那么……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谢宏从倭国而来,那些福船,都是江南海商的!

朱钦想不出谢宏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他到底在什么地方造了船,又是何时不为人知的出了海,最后又是怎么把江南海商一网打尽,兵不血刃的俘虏了大半,连船带货一起运回了大明。

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这一年多以来,他也好,江南士人也好,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辽东在屯田,据陈世良的奏报说,截止五月,已经开垦了上百万亩的田地,今年的收获就已经颇有富余,到了明后年,辽东的粮食往京城供应也不是什么妄言!

江南各地对珍宝斋的抵制还算成功,可后者的渠道已经铺开,行销甚广,没了江南市场虽然有些艰难,可终究还是挺住了。

如今,江南士人的海贸成果又被谢宏洗劫,看样子,似乎是要去天津,然后送往京城,要是皇上收到了这个进项,那么……

一年来,所有的努力就都是镜花水月了!想到这里,朱钦已是两眼发黑,浑身颤抖了。

不行!不能让他得逞,一定要想办法!

“来人,来人呐!”朱钦猛然爆发出了一阵嘶吼,声音有如受伤的野兽一般。

过了好半响,他连叫了好几声,这才有人应道:“是,老爷。”

“你们这帮奴才,都干什么去了?居然要本官等?连你们也不把本官放在眼里了吗?混账东西!”朱钦厉声骂道,说着,还丢了一个花瓶出去,好悬没砸中应声进来的下人头上。

“小人该死,老爷恕罪啊!”那下人慌忙扑在地上,连声告罪,可心里也是在大骂。

从收到急报,老爷就不太正常,先是把下人指使开,然后又在房中乱摔乱打,看那架势,简直是要将书房拆掉一般,谁还敢过去啊?

这不,连平日最喜欢的那个花瓶都摔了,老爷莫不是失心疯了?也不知道是谁造了这么大的孽,把一向标榜儒雅风流的老爷气成这个样子。

发泄了一阵子心中的怒火和恐惧,朱钦总算是平复下来,他声音暗哑,语调不高,可那下人却分明听得出,他是在吼叫:“叫人去送信,八百里加急,不管跑死多少匹马,也要尽快给我把信送到了。”

“老爷……要送去哪里?”

“京城,南京,天津卫……都送去,一定要拦住他,一定要!快,要快!还不快去准备?”

“……是。”

下人慌不迭跑去准备了,生怕慢了一步,会招致老爷的怒火,可即便他加下生风,朱钦却依然觉得太慢。

他得报的时候,船队已经过了登州好几天了,要不是谢宏不知出于什么心思,偏偏要沿海岸而行,朱钦甚至都不打算往天津卫送信了。他很清楚,船在海上的航行速度,远远不是快马可比的,何况后者还需要绕路呢。

但是,即便谢宏取的航线怪异,似乎很傻,可朱钦心中却依然很沉重。

吃的亏多了,自然会学乖,谢宏行事一向出人意表,这是朝中的同僚们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经验,谁知道他这次又有什么阴谋呢?

朱大人不傻,也不天真,尽管知道事情可能还有变数,可他又能如何呢?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

朱钦估计的不错,在他派出信使的同时,谢宏的船队已经过了莱州湾,在一处不知名的港湾下了锚。

“侯大哥,你一个人去,是不是太过托大了?”谢宏皱着眉头劝道:“其实威海卫那里本也不是太重要,何况,还有赵千户伉俪在,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外,你何苦冒这个险?”

那夫妻二人一个谨慎,一个豪勇,搭档起来倒是天衣无缝,只有角色颠倒,让人有些好笑,这两家又都是地头蛇,所以,谢宏对威海卫那里也很放心,对猴子要去追杀李玉的提议有些不以为然。

“侯爷放心,末将不会莽撞行事。”猴子一力坚持。

“那也罢,侯大哥,事了之后,你直接去威海卫跟我们汇合便是。”谢宏不知猴子为何如此坚持,可劝了一阵不见对方意转,他也只好作罢。

“侯爷珍重。”

猴子也不拖泥带水,得了谢宏应允,当即坐上小舟,告辞而去。

“江大哥,侯大哥是你老兄弟,你也不说劝劝他。”转头过来看见江彬,想起对方一直没出声,谢宏不由埋怨道。

江彬摇摇头,叹道:“谢兄弟,猴子是惦记着他那些老兄弟呢,总想着要拉他们一把,须是劝不得的。”

“老兄弟?”谢宏微微一愣,随即想起来猴子的出身了,这个斥候头子是做马贼出身的,当初在京城,还曾经建议过,让自己招马匪进京对抗京营来着。

“那又何必这样,直接说一声,把人招来不就得了?”

“谁说不是呢,这家伙就是个倔强性子,想拉扯那些兄弟一把,又怕有人说嘴,总想着给他们个立功机会,然后再……算了,谢兄弟,由他去好了。”江彬撇撇嘴,对猴子的想法很是不以为然。

“山东响马?听起来有些耳熟诶……”

人已经走了,谢宏也不再纠结,倒是山东响马的大名让他有些熟悉的感觉,似乎跟正德有些牵连,嗯,是什么呢?

第476章 打猎归来

紫禁城西侧的鸣玉、积庆二坊原本是个好地方,人们总觉得靠近皇城能沾点贵气,偶尔要是能远远瞧上皇上一眼,那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不过自正德元年以来,这两个坊市逐渐变得冷清起来。

到了正德二年的夏天,这情况更是加剧了不少,至少有一半的居民都搬走了,越是靠着东侧的,就越是冷清,沿着皇城西大街这一溜更是完全没人住了,原因也很简单,噪音太大了。

这噪音完全是人为的,最初的时候,主要来自于棒球联赛,观众的呼喊声实是震耳欲聋,家里有个老人孩子的,还真就受不了这折磨。

不过当时大多数居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便,有热闹看,总比闲着好,何况棒球联赛的盛况,也带动了皇城西大街一带的商业发展。

看比赛总得带点吃喝备着,看完了,八成也要出来喝点小酒宣泄一番兴奋之情,又或找个茶馆侃几句,秀秀自家的先见之明什么的,于是,随着棒球联赛的发展,这鸣玉、积庆二坊也跟着繁荣了起来。

不过,到了去年冬天,事情却突然有了变化,西苑这边不再仅仅是棒球场了,还是皇上操演兵马的场所。

兵痞这词源远流长,说的就是军队中痞子流氓多,想想也是,好勇斗狠的人,在参军前,可不就是市井无赖么?当年隋炀帝征高丽的时候,在天下征发骁果,构成那支精锐部队的主要就是流氓。

从各种各样的渠道中得了这样的认知,所以通常情况下,良善百姓对军队都是避之不及的。

但这个理由并不是鸣玉坊和积庆坊百姓们避走的原因。

在西苑中操练的,都是皇上的近卫军,这些少年虽然都是孔武有力之人,也是威名远扬,可却从来不仗势欺人,买卖东西都是和气,而且从来都不拖欠银钱,让百姓们啧啧称奇之余,也是大感庆幸。

众人都道:皇上圣明,训练有方,能让一支强军不扰民,这简直就是逆天之举啊!

但是,他们的庆幸并没有持续太久,冬天以来,皇上就很少上朝了,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西苑,于是,鸣玉、积庆二坊的百姓就倒霉了。

皇上年岁不大,精力旺盛之极,操演兵马又或打棒球从来不看时间,无论是深夜还是清晨,只要他来了兴致,就会召集人马开练。

偏生那些近卫军跟他也是年龄相仿,只要刺耳的哨声一响,过不一时三刻,数千人就集结起来了,随后就是口号山响,惊天地动鬼神,你想想,这要是住得近了,谁能受得了啊?

几个月下来,两坊的百姓都是哀叹,大伙儿倒是跟皇上同起同宿了,可贵气没沾着,却沾了一身病,失眠,精神衰弱,真是苦不堪言呐!

因此,在朝中衮衮诸公之外,热切期盼皇上正常上朝的又多了一群人,两坊百姓无不如此。可事与愿违,皇上的执拗劲儿是世人难及的,一直到了夏天,他依然我行我素,大臣们都没辙,百姓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本着惹不起就躲的原则,两坊百姓开始搬迁了。

寻常时候搬迁,多半是要吃亏的,不过两坊百姓却都小赚了一笔。

如今的皇城西大街已经变成了商业街,茶馆、饭馆、衣帽店,一家家开了起来,商家们眼睛都把这里盯得死死的,百姓这边一动,他们立马就跟进了。

于是,如今的鸣玉坊和积庆坊,东面都是商铺,西面才有民居,西苑噪音再大,终究搞不出来后世波音飞机的动静,无论如何也是吵不到那么远的。

所以,这里的冷清是指居民少了,可人气其实是不减反增的,每日里的热闹景象,几乎不在前门大街之下,继皇家公园之后,成了京城的又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饶是时至七月,炎炎的夏日依然不能阻挡人们的热情,以候德坊分号为首的几间茶馆都是人满为患,丽春院下属的几间赌坊更是人声鼎沸,季后赛已经进行到了最激烈的总决赛,实是由不得人们不激动啊。

相对而言,饭馆却是冷清了不少,倒也难怪,这三伏天里,热浪滚滚的,人们的食欲都少了,饭馆自然生意冷清。

不过饭馆的老板们似乎都并不怎么在意,尤其是有福楼的胖老板,不但不愁,反而搬了一张躺椅放在门口,拿着个蒲扇躺在上面,好不逍遥自在的模样。

“包老板,你又在傻乐呵了,难不成你押中了昨天的冷门?”

“切,我说孙老弟,要说男人不能做针线活儿呢?你看你做这个裁缝,银钱没赚到多少,倒是整天盯着针眼看,连见识都变浅了,要我说,你还是赶紧关了这衣帽店,做点赚钱的买卖吧。”包老板摇着蒲扇,摇头晃脑的数落着,满脸都是不屑的神情。

跟前门大街不一样,来皇城西大街的,多半都是找乐子来的,开些餐饮娱乐的项目才有前途,在这里开鞋帽店,煞风景不说,同样也没生意啊。

“再说了,你当我老包是谁?赌钱那点银子,哼,我又怎么会看在眼里?”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谁还不知道你包零包老板向来嗜赌如命啊,常规赛的时候不过偶尔押中一次,就乐的不行,还跑到丽春院去……唔,拿开你的胖手,汗腻腻的,恶心死了。”

孙裁缝不甘示弱,反唇相讥之余,还有要揭老底的意思,只是话说到一半,就被胖子捂住了嘴。

“我说孙老弟,打人不打脸,骂人莫揭短,我家婆娘可是在屋里呢,你这是纯心要我命啊!噤声,噤声!”胖子提心吊胆的往屋里张望了两眼,见老婆不在厅堂,这才放下了心思。

“哼,既然不是赌赢了钱,那你倒是跟我说说,你在这儿乐呵啥呢?”

说起这个,胖子又是得意起来,腆肚挺胸的抖抖身上的肥肉,笑道:“也罢,我就说给你听听好了,你站稳了哈,要是被吓到了,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我看别闪了你的舌头才是真的,还吓到我?我孙某人祖上可是神医孙思邈,就是吓大的……”

包胖子也不理会孙裁缝的自卖自夸,煞有其事的指指西苑,道:“其实,我这事儿跟那里有些干联,呵呵,我家小子出息了……”

“啥?难道你家小子被召进近卫军了?骗人的吧,我早就听说了,近卫军现在不招人。”

孙裁缝大吃了一惊,虽然离近卫军成立只过了一年,可京城人对这支娃娃军的观感早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原本的瞧不起,变成了敬畏和艳羡。

敬畏是由对方的战绩而来,自不用说;而艳羡,则是为了那些少年享受到的待遇。

近卫军的待遇好啊,吃住和皇上一起,具体吃啥不知道,可肯定是顿顿有肉的,要不然凭啥那些少年就比同龄人魁梧那么多?若不是知道他们的年龄,不看脸,单看身架,准以为是一群壮汉呢。

有吃有喝,还有向饷银拿,而且这饷银还颇不少。

那些少年大多都来自宣府,据说平日里的饷银,大部分会捎回家里去,手里只留散碎银子些零花。可就是这样,要是赶上他们不当值,结伴外出的话,除了丽春院的分号,皇城西大街的店铺都能凭空涨上几成销售额。

零花钱都是这样,近卫军饷银确切的总数是多少,从这里面也是可见一斑。

而跟他们未来的前程比起来,这些吃喝饷银什么的,却又不值一提了。天子近卫,那是时刻都在天子身边的,跟天子有这样的情谊,等到将来外放出去的时候,那职位还能低了?说是前程无量,那是半点都不为过的。

现如今,京城内的大户人家虽还瞧不上近卫军,也严禁家中子弟跟其扯上关联,一直说什么奸佞不能长久,朝堂之上的阴霾终将被一扫而空。

可小门小户中却多有动摇的。

先前在京城的时候就是那般情景,如今那位冠军侯又在辽东站稳了脚,这君臣二人的势头眼见是难以阻挡,这个时候,谁还傻乎乎的一心给士大夫们摇旗呐喊啊?势均力敌的时候,两边下注才是王道。

以史为鉴,弄臣肯定难以长久,不过依如今的形势判断,冠军侯至少也能红火个十年八年的,现在跟上,未必就没有好处拿,低级官员当中,多有打着这个主意的。

只要从近些日子以来,唐御史府上的景象就能窥得一二了。每天入夜时分,总会有那么几个遮遮掩掩,形迹鬼祟的人上门拜访,前门进,后门出,铁打的府邸流水的官,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那些当官的都是如此,普通百姓就更不用提了,连好些勋贵之后都是动了心,千方百计的想要凑进近卫军,哪怕是当个小兵都乐意。

可是,无论什么人,怀着什么目的,近卫军的大门始终是关闭的,得到的答复只有两个字:不收。

所以,孙老板一惊之后,也是嗤之以鼻,认为包老板在吹牛。

“我又没说他被召进去了,只说跟那边有关好吧?”包胖子一摊手,解释道:“孙老弟,你难道忘了?近卫军原本也不是凑在一起的,是分散在各家棒球队当中的,如今他们护卫天子去了,可棒球联赛还在进行,你说,要是近卫军扩充的话,会从什么地方招人?”

“近卫军想要扩充,那可就难了。”孙老板摇摇头,低声道:“我早就听说了,近卫军不扩充不是因为皇上不想,而是没钱!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那里面可足足有三千多半大小子,顿顿有肉,你算算,一个月这伙食就得多少银子?”

他扳着手指,又道:“这还不算,还有那饷银,啧啧,这银子耗费的海了去了。原本有点石成金的冠军侯在,还不要紧,银山搬出去,他就能赚个金山回来,可现在不行啊,他人在辽东!”

最后,他总结道:“所以,皇上没钱扩军,你想也白想,打棒球肯定不成,还不如让你家小子去打台球呢,那个名额少,耗费也少,说不定能弄个出身呢。其实最正经的,还是去书院读书,四书五经不成,可以学格物,学律法,或者军事学院也成,这才是正道。”

裁缝的话有理,可胖子却不认,他梗着脖子嚷道:“我就不信了,我可是听人说了,冠军侯迟早是要回来的,到时候皇上就有钱了,比起读书什么的,还是入近卫军,呆在皇上身边靠谱。”

“随便你了,反正我是打定主意了,回头让我家那俩小子都去学格物,冠军侯有如今的这番场面,靠的就是这格物之道!你还真别不信邪,等到将来,有你后悔的时候。”

“你胡……”

胖子正要继续反驳,忽见裁缝的脸色一变,指着南面大街失声道:“看,那不是唐御史的车驾吗?怎么赶得这么急?”

别看唐伯虎官职不高,可正德二年以来,他面圣次数是最多的。正德平时都在西苑,所以,他也不耐烦在紫禁城绕路,每次都是从西安门进去,走的多了,皇城大街这些商家也都是认得。

“确是唐御史,唐大人一向稳重,今天这样,难不成有什么大事发生?”胖子循声一看,果然不错,他惊疑不定的和裁缝对视了一眼,都有些担忧。

雷火之夜那次波及倒是不广,可若是变故再起,规模肯定更盛从前,谁又能担保自己没事呢?在民间,没人喜欢变乱,因为在变乱中,损失最大的,总是他们这些小民。

商家们想些什么,唐伯虎却是没空理会的,接到消息后,他立时便抛下了手中所有的事务,进宫来见正德了。

这事儿算不得多大的变故,可却是牵涉甚广,万万耽误不得,他紧紧的捏着手中的信,连信纸被汗水浸湿都没注意到,直到看见正德,他才松了一口气。

“皇上,冠军侯有信到。”略一见礼,唐伯虎马上把信递了上去。

“终于有大哥的消息了,朕看看……”正德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接过信一看,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他把手中的球棒一扔,大喝道:“儿郎们,都披挂上,随朕出宫打猎去。”

“喏!”近卫军轰然应诺。

“唐御史,京城这边你照看一下,朕要亲自去见大哥,嗯,你不用说了,哈哈,大哥打猎归来了,我怎么能不去迎一下呢?”

说着,他挥舞了一下手中的信纸,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字,正是:打猎归来。

第477章 说瘟神,瘟神到

天津卫得名是在永乐二年,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在这里筑城设卫,取天子经由之渡口之意,将其命名为天津。

不过,这里的繁荣并不是始于明代,而是可以上溯到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称,堪称华北地区第一水系的海河,便经由天津,东入渤海。当南北运河开通后,更是奠定了天津四通八达、航运枢纽的地位。

其实最初设卫筑城的时候,天津卫跟威海卫那样的卫所也没多大区别。

可随着永乐年间的迁都,漕运的任务更加繁重,人口也日益增多,单纯的卫所机构已经不足用,因而,明廷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到了正德年间,在天津卫这里,兵备道、清军厅等军政衙门一式俱全,与其说是卫所,倒更像是一个通衢大城。

兵备道在明洪熙年间始置,本是在布政司参政,或至按察副使至总兵处整理文书的临时性差遣,到了弘治年间终于形成了定例,也良好的体现了明廷以文御武的风尚。

这官职虽然不是定制,不过大体上都在四品以上,权力很大,在天津卫地方上,算是职权最高的文官了。

按说身为地方上一把手,兵备副使施槃施大人的日子应该很滋润才是,可不知为何,这些日子以来,他的眼皮一直跳个不停,令一向信这个的施大人很不安。

而到了昨天夜里,一骑信使带来的一封急报让他不安的感觉应验了。

信上内容很简短,可信封上却有十万火急的标记,让人一见便有心惊肉跳的感觉,若不是明知天下太平无事,施大人一准儿会以为哪里有紧急军情呢。

等他拆开信看过之后,发现这事儿比紧急军情也差不多少,甚至犹有胜之,他心里先是惊骇,继而又是愁上心头,思来想去,竟是彷徨无计。

信是从山东巡抚衙门发过来的,巡抚朱钦要求天津卫全面戒严,严防有人从海上登陆。

如果单是这样本也没什么,全面戒严虽然有劳师动众的嫌疑,可施大人只需一纸手令即可轻易办到,事后也不会有什么麻烦,毕竟事关重大么。

可麻烦同样来自于这个事关重大,从海上来,似有从天津卫登陆迹象的人,居然是那个谢宏!

施槃虽然身不在中枢,可对京中事也是一直关注着的,也曾上过奏疏,加入了对谢宏的声讨大潮。

不过,坐下那种事并不是因为他胆子大,或者正义感强到不顾自身安危的程度,声讨弹劾都是随大流的,他倒也不虞会跟对方正面对抗,招致报复什么的。要知道,连阁老、尚书都翻了船,他这个区区的兵备道又哪有和对方抗衡的资格和力量?

尽管这大半年以来,他也配合中枢下达的指示,发布了命令,在天津卫左近设卡盘查,严禁有私下里的大众粮食买卖。

而且他也知道,这些行动都是针对辽东,针对谢宏的,可他依然不觉得自己会跟瘟神碰上,整个河间府甚至蓟镇、山东都在这么做,自己只不过是跟风,哪会那么倒霉,就跟瘟神撞上了?

士林中也有人提过顾虑,谢宏到了辽东之后,有可能私下造船出海,如果真的如此,那天津卫就是首当其冲。

不过,大多数人都是对此嗤之以鼻,谢宏的手艺他们摸不清底细,对他会不会造船也不敢确定,可江南那些人都是说的笃定,海船没那么容易造,就算是熟练匠人,从准备工作,到实际把船造出来,也得数年时间。

谢宏到辽东,满打满算不过半年时间,连路上的时间都算进去,也不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