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弄臣-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做过就对了。”齐成猛的一拍巴掌,把赵千户吓了一跳,“不然他干嘛让那个王驿丞搞了那么一出?要知道,那可是上千两银子,他吃饱了撑的吗?他肯定是要做农具了,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神奇的农具。”
“这有点……”
“在那位侯爷身上,就没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不知道吧?京城的军器司,原本是南镇抚司的地方,那位侯爷到了京城后,一夜之间就把原来的地方给拆除了,并且还盖起了一座城堡!一夜之间啊!”
齐成用双手夸张的比划着,“知道么,据说盖完后,有人提出了质疑,说那城堡不结实,你猜怎么着?”
“怎么?”赵千户张大了嘴巴,感觉自己象是在听神话一样。
“那位侯爷理都不理那些说怪话的,直接告诉对方说:你们用什么手段都可以,只要能敲掉一块砖,那就赔你们一块金砖,要是把整个城堡弄塌了,那就赔一座金山出来!啧啧,你听听这话,多霸气,多了得?”齐成越说越来劲,大有化身成评书先生的架势。
“喔!”赵千户彻底说不出话了。
“那些人一听就乐了,那城堡再结实,还能连块砖都弄不下来?盖起来容易,拆起来还不简单,可一动上手,他们就傻眼了,无论是刀砍槌砸,那墙都是纹丝不动,别说一块砖,就连一块泥都挖不下来!最后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有人从神机营弄来了十门将军炮!整整十门!那东西你也见过,就咱们这堡子,那是一炮一个准儿,轰门门倒,轰墙墙塌,何况还是十门。结果呢……十门炮打的都快炸膛了,可那护墙还是一片瓦都没掉,你说神不神?”
“神,太神了!”赵千户惊的下巴都快掉了,想的头发都快白了,也想不出来那是个什么墙,那城堡又是怎么在一夜间筑成的,最后只能大声赞叹了。
“不过大人,上次巡抚衙门的人来的时候,你好像没说过这些啊?现在怎么突然……”
“笨,兵法说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派人去辽阳打探的,巡抚大人带来了不少工匠和军士,其中还有个说书先生,没事就在茶馆说这些……要说啊,还是辽阳好,这找乐子的地方就是多啊,当然,京城就更好了,那里的乐子更多,让人说都说不完。”
齐成砸吧砸吧嘴,很有些意犹未尽的样子。
“可不是嘛……”
两人很是唏嘘了一番辽阳的热闹,有憧憬了一番京城的繁华,赵千户这才想起另一件事,“可是大人,咱们这地可是军屯,就算巡抚那里能拿出粮食做军粮,但是,这……”
他的意思齐成很清楚,军屯的土地性质和普通田地不一样,齐成虽然是指挥使,可也没有权力随便决定,至少要总兵韩辅那里点头,按程序还得奏报朝廷才行,否则巡按、巡抚两个衙门的文官是不会坐视的。
不过,齐成并不在意这些,这可是巡抚衙门传出来的命令,他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哪有违抗的余地?只说听命行事就是,谁还能把板子打到他这里来?至于巡按陈世良……
“哼哼,那个穷酸要是有本事,还不怕死,就让他自己来辽南呗。再说了,巡抚大人就在辽阳,他要是真的有能耐,干嘛不上门去找麻烦?私下里教唆咱们这些人去给巡抚大人添堵,出事后又不闻不问,咱们的命就那么贱?”
齐成敲着桌子,情绪有些激动,“你可能还不知道,蓟镇参将吴玉,就是这么个路数,背后有文臣指使,说保他后顾无忧,结果呢?他自己丢了命不说,就连家人都差点没保住,要不是侯爷宽宏大量,他吴家满门就那么交待了。”
“那咱们要不要往毛参将那里知会一声?也好提前……”赵千户说的是分守辽南的参将毛伦,正是金州卫的顶头上司。
“知会个屁,不是跟你说了吗,祸福自招!既然决定上巡抚大人的船,就别三心二意,何况……你没看见那些悍卒经常在附近巡视吗?你有把握不被他们发觉就出去,还是你能杀出一条血路?”齐成冷笑着说道。
“不敢,不敢。”赵千户面如土色,那些悍卒一个就能打他十个,杀出跳血路?那血只怕都是自己的吧?
“还有,这件事本将只跟你说了,要是走漏了风声,哼哼,你可别怪老哥哥不念旧情,巡抚大人那边肯定是有算计的,否则也不会派来那么厉害的一个书童,要是咱们胡乱插手,惹得人家不满,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齐成声色俱厉的说道。
想起在南城遇见的那个书童,他心里更是紧张,那个凶神恶煞的五品将军就坐在一边,可偏偏是那书童主事,可见这个书童的地位之高,既然派来了这么重要的人物,那么事情肯定不容有差,自己这边还是乖乖的看着就好。
“是,大人,卑职知道厉害,保证守口如瓶,就连那个不成器的侄子,卑职也不会说半个字。”
第412章 大道本无形,一道通万法
腊月过后是新年。
谢宏在金州掀起的波澜并不大,与之关联的人很多,不过关联紧密的却只有寥寥数人罢了。
当春节来临的时候,赵剩家里依然冷冷清清,他和邻里之间的关系本就一般,经过了那场风波之后,就变得更差了,除了楞子之外,连原本还有些关照他的二叔都不上门了。
伤心之余,他的执拗劲儿也上来了,硬挺着没去二叔家拿米粮。
他把家里的残留的粗细粮都收拾起来,每日里煮粥侍奉母亲,自己则是弄些野菜,又下海捕了些鱼,准备强撑着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迎接春天的到来。
赵破虏当然是为了避嫌,指挥大人的话已经撂下了,他当然得做个样子出来。
只有齐成最为坦然,从辽阳得来的那些消息让他相信,谢宏一定是有备而来。此外,有在京城中跟珍宝斋合作的那些商人的前例在,他也毫不怀疑,投靠谢宏须赶早,越早越坚定的话,那么收益也就越大。
而谢宏这个始作俑者,这个年过的就远没有胖子舒坦了。
他到了明朝至今,已经过了三个新年了,第一个他这身体还在病中,家中也是一贫如洗,除了可爱的晴儿带来的一抹亮色,就完全没有能令他心情愉快的事物了。
这个新年则和上一个一样,都是在繁忙中渡过的,相比起来,还是上一个春节好些。当时,除了开始的传授和引导,剩下工作都是曾铮一个人做的,谢宏不过是偶尔提几个建议罢了。
可这个新年,所有事情就只能靠他自己了,若不是有一个相当得力的助手,谢宏都不能确定是不是能按期完成任务。
“单从程序上划分,农事并不复杂,大体就是深耕,播种,浇水,除草,收割,脱粒,入仓,不过分解开后,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相当多的学问……”王守仁的精神状态也不太好,纯粹是累的。
虽然有实干的精神,可他终究也不过是个读书人,农活儿这种东西还真就没沾过手,这些日子连着收集资料,再加上整理汇总,还得自己学习掌握要领,他花费的精力时间也不在谢宏之下。
“用到的工具有犁、耙、锄、滚、镰刀……对开垦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有改进价值的就是犁和耙。”
“犁,主要用来翻耕农田,要深耕的话非它不可……耙主要用以碎土、整地,有竖齿耙、伐耙、浪耙、站耙、踏耙、钉耙几种……这两件工具的结构大致有这些……按照农户的需求,整理的出的条目是这些,谢大人,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不明白的多了,哥很想念拖拉机……两人已经研究好几天了,当然,主要都是王守仁在讲,谢宏在听。
谢宏其实已经拟定了整体的策略了,那就是根据辽东地广人稀的特点,进行粗放式的耕种,不要求单位亩产,单靠田地的数量取胜。
所以,他构想中的新农具是比较大型的那种,可王守仁总结出来的,多半都是单人,单畜力的工具,让他找不到可以借鉴的成品。
看来不单是工匠们没有配合,就连传统的农业也没什么协作的概念,谢宏在心里叹了口气。不过也难怪,人力倒还罢了,牲畜这东西在中原是很宝贵的,在普通人家,有一头牛的话,一定会当成宝贝,有数头或以上的,也只能是大富之家了。
所以,这些小型的工具并不符合谢宏的要求,细节和功用这些都可以借鉴,可想要单纯依靠改良,就没法达到他的目的了。
“王先生,请你继续往下说。”
“若是开垦完毕,接下来就是播种,主要工序为开沟、下种、复土,在金州这里,都是单纯人力的播种,不过王某却在古籍上见过,有一种叫耧车的工具,东汉崔寔的《政论》中说,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播种机,谢宏又想起来一个名词,后世也有这种东西,似乎跟拖拉机也差不多。
“这是王某临摹的图样,你可以参详一二。”说着,王守仁从文卷中抽出一张纸,递了过来。
“原来如此。”谢宏接过来一看,觉得头脑中的一些记忆开始复苏了。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这些农用机械的大致外观他其实是见过的,只是对内里的结构和具体的功用比较模糊。如今得了王守仁总结的各种资料,那些模糊的记忆和资料逐渐契合起来,在他脑海中汇聚成了一个个影像。
“王先生,水利又当如何?”后世农林水通常会被一起拿出来说,谢宏有些奇怪,王守仁居然没将水利摆在前面说,难道他不觉得水利才是最重要的吗?
“若是在中原之地,若能整修水利,各地粮食产量必将大涨,灾荒也不至如此频繁,可以王某所知,辽东并不缺水,也甚少水患,水利并非当务之急。”王守仁给出了一个让谢宏有些意外的答案。
“不对吧?我在宫里看……哦,是听说,各地每年都有奏报请求朝廷拨款,或者截留税赋,以兴修水利啊?难不成……”话说到一半,谢宏也是有所领悟,后面的问题再问不下去了。
“正如谢大人所想,各地奏报虽是不断,可大多只是虚应故事,甚至有些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否则,纵然天灾频繁,若是有完善的水利工程,也不至如此啊。”王守仁面色有些黯然,语气也是沉痛,长叹一声,又道:
“历朝历代,在开国的时候,往往民间都颇为富庶,虽有由乱及治,人口锐减的原因,也未尝不是政治清明之故。以水利为例,本朝开国之时,各地的水利多有修缮,各地灾荒也少,越是到了后面,灾荒也就越多,小旱变大旱,小涝变大涝,这等事比比皆是,实是让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谢宏默然,水利之事归属工部管辖,而工部在六部中又以油水多著称,这里面的门道不用说他也能明白,从工程款里面谋利,古今如一,后世好歹还有点监管机制,可在明朝,又有谁会干涉呢?最后受苦的都是百姓。
“谢大人,莫非你已经有了想法?”因为谢宏的问题切中了要害,王守仁这才被引偏了话题,略一慨叹之后,他马上有所感应,对方一直都是静听,这时却突然发问……那很可能意味着,对方已经有了构思。
“确实是有了些想法。”谢宏点点头。
这时的农具远比不上后世的农用器械效率高,不过其中的道理却是相通的,比方说播种,无论人力还是机械,开沟、下种、复土这三个步骤是不会变的,机械可以同时播几行种,而人力只能一个一个来。
耙子、犁头这些东西,在后世也有,谢宏也见过,可他并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现在听过了王守仁的详细解释,又有各种图样,谢宏的思路一下就拓展开了。
比如电视上常见的那种景象,拖拉机后面拖着一堆并列的钢圈,上面有钉齿的,其实就是比较高效的耙子,在前面大概还有犁刀,划过土地之后,立刻松土平整,一条龙的解决所有开垦方面的工序。
没有发动机,拖拉机谢宏是做不出来的,不过拖拉机提供的就是动力,这个可以找别的东西代替,一头牛不够就两头,不然三头四头,再加上些省力的装置,总是会有办法的。
后面那些东西,对谢宏的冶炼作坊来说,并不存在难度,只要设计出来了,很快就能进入测试和实用阶段,困难即便有,也是集中在大规模生产上面,那涉及到工匠的人手,作坊的规模以及原材料的应用。
那些都属于人为的因素,腹稿和计划谢宏都已经做好了,都不存在障碍,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他脑子里的东西,变成设计图纸了。
谢宏回答的时候还在思考中,所以有些心不在焉,语气也是淡淡的。不过王守仁完全没有被怠慢的感觉,他实实在在的被谢宏吓了一跳。
他们两个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天了,之前谢宏暗地里进行的那些布置,王守仁也都看在了眼里,知道对方这段时间既在布局定策,又在规划港口和各种作坊,还关注着造船事宜,最后还要关心新式农具的设计。
这些工作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恐怕都会让人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谢宏却一个人全都包揽了。
单是包揽了也没什么,最神奇的是他才经过这么几天的研究,居然连新式农具的设计也有了思路!要知道,尽管历朝历代到了后期都会变得腐朽,可开国的时候,对农桑都是非常关注的。
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多少才智高绝之士都对农具非常关注,新农具也研究出了不少,可想要达到谢宏说的那种目的,也就是说要在一两年内,大范围的将辽东开发起来,就完全没有符合要求的了。
结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又同时分心旁顾这么事,谢宏居然就有了思路,不,很可能已经开始具体的构思了,这怎能不让人惊异呢?
王守仁很确定,就在几天之前,在农业领域,谢宏还是个完完全全的外行呢,所以不可能是他提前作弊之类的情况。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谢宏通过自己的描述,对各种农具和农活儿有了概念之后,触类旁通之下,这才有了构思。
可这个真相也足够吓人了,王守仁自忖才智并不输于人,可眼见到这样的事实,他也有些茫然。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理想,那就是追寻大道,那种天地之间独一无二的大道,只要追寻到这种大道,就可以一道通万法,世间事都能迎刃而解。
现如今,他已经明白这个理想有点虚无缥缈了,因此开始务实,隐隐约约有了个信念,不过,那个信念也是被谢宏一语道破的,那就是知行合一,他为此还有过些愤懑。
所以,看到谢宏的表现,王守仁心里实是无比惊讶,甚至回想起了年轻时的那个梦想,莫非眼前的这个谢宏,就是掌握了那种大道的人吗?
他略略迟疑了一会儿,这才开口问道:“谢贤弟,敢问,你所学的那格物之道,究竟为何物?愿求其详。”
第413章 二年元月,大开拓的序幕
对谢宏来说,正月的日子过的很快,不过,正德二年的这个正月让赵剩很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当然,再怎么严寒的冬天,终究也是会过去的,眼见天气一天天的暖和起来,他的心也越加的活泛了。
只是希望这东西终归还是不能当饭吃的,眼看家中的米缸已经见了底,他这几天也是愁的要命,琢磨着是不是拉下脸,去二叔那里先借些来,自己挨点饿还没啥,可老娘却是不行的。
这一日也是个万里无云大晴天,可赵剩心中却是阴云密布,拿着个米袋子在院子中踌躇,迟迟下定不了决心。
“剩子哥,快出来,快!”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随之而起的还有楞子的大嗓门。
“怎么?楞子,出什么事了?”赵剩先是吓了一跳,可心里却不知怎地,突然有了些期盼。
这些日子他出门的少,严寒冬日里乏粮,当然要减少外出活动,这样多少能节约点粮食,他虽然不懂能量守恒定律,可这些浅显道理还是明白的。
倒是楞子替代了他,保持着每日里去木城驿和南城那边探望的习惯,这会儿突然这么着急的来报信,莫非是那边有了动静?
“剩子哥,木城驿张榜了,说是让已经得了开荒份额的人去集合,然后划地分农具!”楞子大概是一路跑回来的,满头都是汗,说话时也是上气不接下气的,可他那份兴奋劲儿,却是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得到。
“啊!太好了,太好了!走,快走!”
得到了期盼已久的消息,赵剩自然也是大喜,当下更不迟疑,扔下米粮袋子,扯着楞子便狂奔出门而去,一时间,腹中的饥饿和身体的衰弱都是不翼而飞,一颗心里满是热切之情。
这会儿还没出正月,春耕也还没开始,人们大多都在家里,两人这边动静不小,惊动了不少人,探头出来一看,却发现是这两个傻子,纷纷都是摇头,嗤笑出声。
“那两个傻小子又发什么疯?”
“别是饿傻了吧?好好的银子不拿,非得去想什么开荒,你没见到吗?赵剩家里过年的时候那叫一个凄惨,连千户大人都不上门了,生怕沾了他家的晦气。”
“我听他俩喊了,说是要去木城驿,别是又有了什么好事吧?”也有那上心的,听到了赵剩二人的对答,又望了望两人远去的方向,有些疑惑的说道。
“嗯,那俩傻小子确实是奔南边去了,没准儿还真是……”众人皆知,虽然赵剩的选择有点傻,可小聪明还是有的,上次的事儿他就抢在了头里。
而抢在前面好处就多,这也是大伙儿公认的,要不是抢在了前面,又哪里轮得到楞子那个话都说不明白的家伙领赏?
“咱们也去看看吧。”有人提议道,众人也是纷纷应和,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是看热闹也好啊,万一要是再有上次那种事,就更是天上第二次掉馅饼了,这个年过的这么肥,还不是拜了那位贵人所赐?
金州各处村庄相去都不甚远,赵家村突然兴师动众的这么一出门,附近的几个村子也都闻风而动,吃过一次甜头之后,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有没有前例,确实是不一样的。
于是,尽管没有什么准信儿,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往木城驿方向汇聚过去,规模甚至超过了上一次。
赵剩并不知道自己二人惹出了多大的动静,一路狂奔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注意到脚下的路,眼睛死死的看着南面,直到看见木城驿那熟悉的棱廓,他才长出了一口气,感到了疲劳。
榜文就贴在木城驿的门口,不过赵剩他们是不识字的,也看不懂,所以他们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榜文下面的老刘头身上。
“又是你们两个抢在了头里,狗剩,你小子确实机灵。”老头看看二人,点点头,笑眯眯的说道。
“刘大爷,现在就开始吗?”见了老刘头的态度,赵剩心里也有了底,急切的问道。
“急什么?地就在那里,又不会飞了,再等等,等人都到了,我直接带你们去地头,那农具可是新的,好使不好使还要试验试验,今天叫你们来,主要还是为了这个。”老刘头往远处张望了一眼,口中也是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
“这会儿……”赵剩很是迷惑,现在能试验什么农具啊?在荒地上试验的话,就只能是犁头和耙子呗,虽然过了年之后,就算是春天了,可眼下金州这里还冷着呢,地里的雪都没化净,土更是冻得硬邦邦的,什么犁头能犁这种地啊?
“刘大爷,别是搞错了日子吧?”楞子心眼直,肚子里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想到了就直接问了出来。
“所以说啊,是要试验,等到春耕开始后,还哪里来得及?你们安心等一会儿就是了,一个月都等了,还差这么一时半刻的?”老刘头摆摆手,示意二人稍安勿躁。
赵剩想想也是,于是扯住了同伴,闪在一旁,等着老刘头安排。
等待的时间并不很长,花银子换荒地份额的人并不多,一个个也都很着紧,虽然没有象楞子这样天天都来的人,可外面这么大的动静,也不可能一点都听不到,收到了消息之后,这些人也都是狂奔而来,跟聚集过来看热闹的正好赶了个前后脚。
“……就是这么个章法,既然大伙儿都到了,那就跟老头子走吧。”见人都已经聚齐,还额外多了不少围观的,老刘头略略解释过一遍,直接挥挥手,示意众人跟他走。
旅顺港这里算是个半岛,面积虽然不小,可也算不得多大,按谢宏的规划,这里是属于码头区和工业区,另外还算得上是军事区,为了安全和保密,当然不会容纳农田在此。
所以,谢宏划定的荒地都在木城驿以北,金州卫所附近,老刘头带着众人也是奔那里去的。
“这时节去开荒?这贵人果然不懂地里的活计,不是乱来吗?”
“可不,那老刘头也是的,他又不是没下过地的,也不知道劝劝,想必也是骤然得意,喜气蒙了心吧?”
“哼,我看也是。”
一边走着,围观众也都是议论纷纷,对老刘头突然攀上高枝儿,大多数人都很眼红,大伙儿不敢胡乱议论贵人的是非,可数落老头几句却没有压力。
当然,主要讥笑的目标,还是集中在了那些领了荒地的人身上,那贵人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懂,那么想开垦荒地,就只有靠自己了,可若是开荒那么容易的话,又何须等到今天?
除了赵剩二人,其余领了份额的人心中都是懊丧,深悔当初怎么就发了傻,做下这等没头脑的事儿,把好好的银子打了水漂。面对旁人的嗤笑,一个个都是羞愧难当,完全抬不起头来。
……
因为要运送工具,所以谢宏出发的也比较早,又在金州卫汇合了齐成等人,所以,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并没比百姓们早多少。正在装卸的时候,就已经可以看到远处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了。
“大人,现在的时节似乎早了点儿吧?”
得了这个空暇,齐成急忙凑到他心目中的书童大人身边,趁后者抬头观望的时候,问出了压在心头的疑问。
“早么?还好了,齐指挥,牲畜、种子什么的都预备好了吧。”谢宏满不在乎的摆摆手,轻描淡写的反问了一句。
现在是试验,当然要提前,若是不行还得改装什么的,要抢在春耕前完成这一切,不抓紧怎么行。何况,在环境相对恶劣的地况和天候下试验,这也是应有之意,若是这样都能通过,实用中会遇到的麻烦自然也就少了。
“回大人,得到您吩咐之后,就已经全部预备下了,只管放心。”齐成下定决心后,也是选择了谢宏给他列出来的第三个选项,就是用田地和人力等资源入股,牲畜、种子这些东西,千户所里备得不少,谢宏也就顺手拿来使用了。
“嗯,人都来齐了,那就开始吧,伯……齐指挥使,你来指挥吧,就按我刚刚说的那样。”谢宏本来想把这项工作交给王守仁,可自从上次的讨论之后,后者就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无时不刻都在沉思中,或者说是心不在焉也行。
为什么会突然被称呼为‘贤弟’,又为什么突然被请教格物之道,最后为什么王守仁变成这个样子,谢宏完全是一头雾水的。
他也很是惶恐,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才导致了这种结果,可他反复推敲,却没找到自己的言行中有什么问题。
怎么就会把一个好好的准圣,变成这副模样了呢?要是对方就此好不过来了,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华夏的罪人?这件事在谢宏的心上蒙上了一层阴影,冲淡了新式农具开发成功和被对方称为贤弟的喜悦。
齐胖子当然不知道这些,即便他有点心眼,也还远远到不了能窥破谢宏心思的程度,不过,对于被委以重任,他还是由衷的感到高兴的,这代表着自己开始得到接纳,很快就能溶于冠军侯麾下之中了。
“本将代表巡抚大人,进行开荒工作的前期筹备,领了荒地份额的人都出来,其他人都给本将安静了。”他踏前一步,高声大吼。
第414章 神仙的法宝层出不穷
别看齐成在谢宏面前唯唯诺诺的,可在金州百姓心中,他的威望还是很高的,对于卫所辖下的百姓来说,指挥使大人就是天了。
因此,齐成一声大吼,抖出威风之后,人群迅速安静了下来,然后从其中稀稀拉拉的走出来二三十人,正是领了荒地的那些人。
与垂头丧气的同伴们不同,赵剩二人动作很快,挺着胸脯站在了最前面。
“就是你们俩了,过去那边,大人们说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知道没有?”齐成扫视了一圈,最终还是选定了赵剩二人,不提之前的渊源,就说这精神状态,也好过旁人太多了。
“是。”两人齐声应是,然后循着齐成所指一看,正见荒地附近有几辆大车,几个壮汉正在那里往下搬什么东西,旁边还拴着几头牛,很显然是要动真格的了。
到了近前,赵剩才看清楚,那几个壮汉都是皮肤黝黑,而且跟常住海边的人那种黑不同,手脸上都依稀可见烟熏火燎的痕迹,虽然没见过这些人,可他知道,这些人应该都是铁匠。
“嗯,小伙子不错。”见他过来,其中一人伸手拍了他的肩膀一下,爽朗的笑道:“这可是我家侯爷设计的农具,开天辟地头一遭使用,你小子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呐,哈哈。”
“是侯爷……”赵剩眼睛一亮,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冠军侯三个字就是他心中唯一的光亮了,要不是对那位传说中的人物有足够的信心,他又怎么可能撑得下来呢。
“来试试吧。”说话的功夫,另外几个铁匠已经把东西布置好了,那个为首的铁匠往那边指了指,示意赵剩二人过去。
“这是啥……”赵剩抬头一看,入眼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楞子更是呆立当场,连连揉着眼睛。
不光是他俩,就连远处的围观众也是一阵大哗,实在是那农具的形容太过古怪,在场的都是庄稼地里的好手,却没一个人见过或者听说过这东西。
那东西的主体结构是由一个个带着刺的铁圈构成,那些铁圈也不知如何串连在了一起,浑然一体,与一个支架相连,支架下面还有类似铧头的刀铲……最让人侧目的是,那支架前面牵引着的,居然是三头牛!
初时的惊异过后,众人也都琢磨出了点味道,这东西确实是农具,类似刀铲的部件应该和犁头差不多,而后面的铁圈,显然就是耙子了。
前面把土松开,后面跟着翻土、平整……合三头牛之力,倒也不是不行,来这里的多半都是庄稼汉,仔细看过之后,也都看出了些门道来。
只不过,看着好像是那么回事,真正用起来又如何呢?真能和想象中一样么?对于这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大多数人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老祖宗的东西才最好,受过了儒家多年的熏陶,就算是不读书的百姓,心中也都有这种观念,不然又为什么时常有人憧憬三皇五帝的时代呢?其实那时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是远远没法跟后世相比的。
“要怎么做?”赵剩却半点都不迟疑,只是面对这么个大家伙,他一时也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