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宝风流-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顺势劝说李腾蛟暂留一段时日,至少要等唐离谴来迎接的队伍到了才好走。当日唐离在长安时,无论地位如何,每见黑天王必礼敬有加。潜移默化之下,黑天王对于唐府中人而言身份就自然显得贵重,加之有过在胜州被野蛮人掳掠的经历后,李腾蛟对于安全之事也有前车之鉴,由是也就点头答应前往奚部王城一行,以长姐的身份观礼阿三的复位庆典。

如此。皆大欢喜,原本激战的双方顿时一团和气,奚族五部刀箭入库,调转马头由西往东而行,那些野蛮人战士大部虽未跟随,却也分出一千最健壮地汉子由两个长老领着以充护卫,知道撵也撵不回去他们,李腾蛟索性也就任他们随着,唯一不习惯的就是这些野蛮人每一见她时那古怪的“阿鲁西亚”(虎神圣女)的称呼。

白虎现世,神女莅临。原本骨肉相残的同族兄弟化干戈为玉帛。本族又有了背景深厚,能令五部归心的正朔奚王。这一路回军自然是士气高昂,人强马壮,当晚歇宿时,得黑天王面授机宜的虎神圣女借花献佛设便宴宴请奚族诸族长,宾主融融间李腾蛟有意无意之间点到奚族勇士也征战的累了,眼见新王复位,正该是他们回乡之机,众族长体恤部族子民,也不忍其久留异乡云云。

她这般一说,这大半日为众多变故折腾地有些心思恍惚的众族长们顿时恍然大悟,一边痛骂安禄山残暴跋扈,本部为其所逼无奈出兵;一边自责愚笨,言明立即谴人赴关内召唤本部勇士罢战还乡,当然这其中行动最为激烈的就是那个行吻靴礼的族长,一等李腾蛟这话刚说完,四五十岁的人了,几乎是跳脚起身出了王帐后就在帐外叱喝连声,让本部耆老立即谴人连夜驰往榆关,明日一早过了关城召唤本部儿郎回乡,其声音之大,语气之急促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一般,唯恐帐篷里的李腾蛟听不清楚。当然,这些族长们口中表态地同时,少不得大堆的溢美之词献上,言说李腾蛟慈悲心肠实不愧为虎神圣女,我合族上下同感大德等等。

第二日一早,众族长往李腾蛟及阿三处请安问好之后,大队继续向东行进,每过一处必有领地所属部族首领派遣的快马通报消息,准备接待事宜。闻说神兽白虎现世,虎神圣女及本族新王驾临,沿途百姓莫不蜂拥来拜。无论是为阿三稳固王位,还是出自本心,李腾蛟自然不愿这些远道而来的奚族百姓失望,是以也就领了阿三及白虎在前伪王硕大的毡车上安抚道边百姓。

白虎一出,神威无敌,眼见毡车上这只昂然做啸的猛虎果然如故老相传般全身雪白,无一杂色,奚族部众百姓应声拜倒的同时,无不激动难言,更有许多当下涕泣出声者。随着白虎声威传开的是虎神圣女圣洁的绝世容光与慈悲天下的心肠,此次大战波及五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男子应征出战,刀枪无眼,谁知道自己地亲人能否安然返回?而如此同族相残地大战就正是由虎神圣女一力消弭,这份慈悲与恩德可谓是泽披整个奚族五部。尤其是李腾蛟命人入关传召正在征战的奚族男儿返乡地消息传开,圣女慈悲的名声更是越传越广,绝美的姿容,山高海深的慈悲,更有白虎神兽安然奉命的神迹,这一路行来,李腾蛟于不自知之间已被这片土地上的人给捧上了神坛。在这些奚民心中。神兽在侧、圣洁绝美的李腾蛟就是应时而生地神女,正是为解除奚族内乱及奚民们家人分离的痛苦而来。是以随着毡车一路东行,“大慈大悲虎神圣女”地长生牌位在无数个奚民的帐篷中被供奉起来,更有一张张她的画像四处流传。所谓水涨船高,大头阿三在一次次陪同李腾蛟安抚奚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被这些质朴的族民所衷心接受,本就是奚王正朔的他此次重返王庭,愈发显得上应天命、下合民心。

因一路上闻风来拜地族民越来越多。李腾蛟一行的车驾自然就行的慢,连走了八九日,也不过四五百里远近,这一日黄昏扎营,喧闹了一整天的李腾蛟早早歇下,见她如此,众族长们自然识趣儿的没再来小意儿讨好,警戒护卫远远撒出数十米开外。唯恐惊扰了圣女休息。

躺下不多久,正自满心思念着唐离的李腾蛟就觉一阵心悸,慌慌的定不住神儿,她刚一坐起的同时,帐中便榻下卧着地“神兽”小白慵懒的身子也猛的窜起,毛茸茸的耳朵直竖片刻后。“嗷”的一声啸叫声里就此冲出帐幕去了。

见状,李腾蛟也顾不得穿鞋,光脚踩在柔软的旃檀上跑到了帐篷口,刚一掀开帐幕,就见远处一骑正拼命打马而来,马上地奚人战士边打马边口中连声急叫道:“西边正有大队骑兵向我部而来,准备接战,准备接战!”。

这奚人一喊,刚刚扎下的营帐立时如沸腾的开水锅,人叫马嘶个不停。倒是那些蛮人战士反应最快。见势不对,一千蛮兵也没了什么阵形。口中高叫着“阿鲁西亚”,撒丫子乱糟糟跑过来将李腾蛟所在的大帐给团团护住。

只是那西边来的骑兵速度端的是快,这边报信的奚人刚叫完,隐隐就觉地面有了一阵微微的震颤,随即如远际隐雷般的声音响起,这边奚族战士开始跨马抽刀集结的当口儿,刚才隐雷般地声响越来越大,随后就见远处地平线上约两千人地骑兵队伍正势若奔雷而来。

眼前来骑装备精良、气势惊人,众族长聚兵的呼喝声也越来越大,恰在此时,就见对方骑阵中一马当先冲出一骑,鞍桥上竖着一面玄红节旗。

此骑冲出之后,西来地整个骑阵开始逐步减速,唯有这鞍插节旗的骑兵却是越跑越快,随着距离越来越近,作为奚族高层,幼习唐文的各部族长渐渐看清狂风中烈烈飘动的节旗上六个泥金大字:“钦命监军使唐”。

自当日得知李腾蛟的消息后,大战定局后的唐离就再也按捺不住,亏得哥舒翰一阵好劝,他才迁延了两日,与高仙芝、封常清会议过后,又处置了送京报捷奏章的事,待一切做完,便领着哥舒拨出的两千黑甲护骑北回关内道,由此绕过河北史思明控制区,经由回鹘国界的大阴山脚背插入奚境,因走了绕道的远路,是以他虽连日急赶,到达时也是九日之后了,一入奚境平原,健马配置冠于天下的黑甲军速度更快,竟是比报警的奚人骑兵也不慢多少。

那一马当先的黑甲骑兵奔行到离奚人扎营地百步远近时,便将鞍桥上的玄红泥金大旗重重往地上一插,顿时,这面旗帜便在草原大风中飘拂展动。

看到那个“唐”字儿,李腾蛟顿觉心下一空,随即也不知那儿来的力气,就此光着脚跑出去,三两下就爬上了帐篷边停放的高大毡车,白衣飘飘之间,向着远处的黑甲骑阵跳脚招手不止。

她一亮相,就见对面远处本已停下脚步的骑兵军阵分开处,一个全身金黄铠甲的身影在四骑骑兵的护卫下高速驰来,这五骑行到一半儿时,原本为两千骑兵齐冲的气势所摄的白虎蓦然从一边躲着的草丛中蹦出来,忽然之间见着这么只白老虎,五骑吓的昂然直立,若非骑士马缰控的紧,只怕这下就要跌落下来,只是如此以来,这几匹马儿是无论如何跑不动了。

正在那四个护骑及后面的骑阵欲有动作时,却为那正中的金甲骑士举手制止,这个当口儿,速度如风的白虎已跑到翻身下马的金甲骑士身边,然而大出黑甲骑兵们意外的是,这只身长近丈的纯白大虫见了自家监军使,不仅没有虎啸猛扑,那摇头摆尾、蹭手蹭脚的撒娇动作竟似家养的波斯猫一般。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直让两千黑甲护骑看的瞠目结舌,莫名所以。

抚了抚小白毛茸茸的大头,大唐监军使的目光立即炽热的向前方毡车上那个白衣女子看去,随后,他再没有半分耽搁,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之中,一步步向前走去……

第二百七十章 战后(一)

河东大战,二十余万范阳军溃阵,随后在高仙芝及封常清两路夜以继日的催兵追赶下,溃军没能有机会重新集结,随着逃跑线路越来越长,俘虏投降的不论,那些原本纠集在一起的溃兵也越来越分散,零星的几个人或者是三五十人的溃兵队伍再无能力与编制齐整的平叛军对抗,至此,起兵南下时兵势如火,盘踞河东几达一年之久的范阳叛军正式风流云散。

河东叛军战败的消息一传回安禄山老巢河北道范阳,正与李光弼周旋的范阳留守史思明当即收缩军力,此后三数日,范阳四城高闭。正是这几日间,发自魏州的田承嗣军正夜以继日北上赶往范阳。

范阳闭城三日后,于第四日拂晓悄然打开,史思明率极力整合出的六万大军护卫着百余辆大车并亲族仓皇北遁。近年来在河北作战时多是避实就虚的李光弼见状当即衔尾跟上。史思明分三万大军由心腹将领统兵断后,两军交错,李光弼部人数即少,单兵战力比之范阳老兵也有不如,虽拖住史部断后军,却难阻挡其前军行进步伐,如此者两日,史思明前部已抵达榆关城外一百三十里处露营。

当日晚间,绕道沧州北上的田承嗣军三万人星夜赶至,因其是绕道而行,仓皇北逃的史思明部一时不察,被老狐狸田承嗣狠狠偷咬了一口,幸而史思明控军能力甚强,得以支撑至天明。饶是如此,百余车金珠也损失大半,三万人马仅剩半数。次日白昼,经过短暂停顿,田承嗣鼓勇再战,一改往日保存实力第一的作风,不计伤亡狂冲猛攻。正当史思明部岌岌可危之时,幸得其心腹榆关守将倾力来援。接应之下逐步退往关城,至此,史思明北逃之路有惊无险地完成初步目标。

但到此为止,史思明的好运也算到了头儿,近日形势变化太快,只顾收拾细软仓皇北遁的史思明并不清楚榆关外奚族内部的变化,更不知道就在他率残军退往榆关的当日。千里寻妻的大唐监军使唐离也绕道大阴山到达饶乐奚境,随着他一起到的还有河东二十万叛军尽数溃败地消息。

因近来两河道形势莫测,榆关守将外松内紧,尤其是在接到史思明将要北逃的书简后,更是严令南北行客商旅一律只能进不许出。由是,原本奉命入关召集本部子民地奚族四部落信使皆被滞留榆关,本就焦急莫名的他们一见史思明残部退往关城,当即四下活动。传达本部族长指令,只是缘于形势特殊,众奚兵难有作为,只能暂时隐忍。

榆关险峻,与李光弼合军吃掉史思明断后部队三万人的田承嗣两军只能望坚城而兴叹。惊魂初定的史部残军在关城内休整两日后离关北逃。孰料出关城五十里即有奚兵哗变,史思明见机得快。哗变之初即率五千心腹“假子军”脱离本阵北逃,此后两日受尽惊弓之鸟的惊吓,无奈在出饶乐境七十里处时,遭遇蓄势以待由大唐监军使统领的奚族五部落联军。

当此之时,已知必死的史思明行沉舟之战,此战持续大半日,五千“假子军”除降者一百三十九人,余众尽皆力战而死,野心未遂地史思明也在力战过后自刎而死,令唐离生擒活捉的想法彻底落空。

史思明人头在榆关下高高挂起。这座地势险峻的雄关当即不战而下。在眼见大势已去。不堪忍受的宦官李猪儿刺杀安禄山之后,史思明也已自刎身亡。至此,安史之乱负责前后事物的两大罪魁尽皆身亡,标志着波及半个唐帝国的叛乱正式结束。

围剿史思明之战后,唐离在奚部再停三日,亲自观礼阿三的复位大典后,正式启程南返,随其车驾而行的另有听其劝说前往长安请罪地奚族四族长及随行十余耆老。

遵监军使大人之命,榆关已由李光弼部接手,唐离夫妻一行在田承嗣率军护卫下直达哥舒翰等三帅所在的北都晋阳,这其中颇让唐离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田承嗣在范阳城中解救出一批在安史起兵时被拘禁的朝廷官员,其中就有屯田司主事杜甫,正是得力于唐离的举荐,流落长安多年不第的杜子美才得以入职皇城,到官后接手地第一个委派职事便是前往河北道清查屯田情况,不料正遭逢安禄山叛乱,他这个芝麻绿豆官儿也就被集中于范阳拘禁,不想这次得脱大难。待一脸灰黑,瘦骨嶙峋的杜甫被送往唐离车驾时,二人相见如同隔世,唏嘘处一言难尽。

待唐离到达晋阳,河东局势已渐次平定,因时令已到五月,吐蕃高原冰雪消融,为防止吐蕃人异动,作为平叛主力的陇西军已开始分批西返。高仙芝的潼关镇军在郭子仪军掌控住地方大局后,也开始大军南回。而封常清所部六万新军则不退反进,连同榆关李光弼部两万人坐镇河北,安抚地方的同时清剿叛军残余。

河东决战大捷,哥舒翰六百里加急报往长安,随后又听唐离建议派遣多路军士持露布一路往长安宣示捷报,遂使此事周知天下,消息传出,大唐上下震动,狂喜之情溢于言表,露布过处,鞭炮声数日不绝,尤其是在史思明被唐离亲率奚族联军逼杀后,一手主导此次平叛之战的唐离在民间由原本的骂声一片转为人人歌功,村村颂德,其当日山丘之战的事迹也被口口传诵,状元公的文曲星名号之外又加了武曲星转生,俨然是天命降世的文武全才,民声民望一时无俩。

河东道晋阳,观察使府。

自饶乐奚境安返晋阳后,唐离并未另置临时地监军使府。而是就住在了他地岳父、河东道观察使郑子文府邸,他的这一举动直让近年来饱受惊吓地郑子文夫妇老怀大慰。

这是一间清幽的书房,窗外修竹数竿,随风婆娑,轻微的哗哗声响除给书房带来静谧之外,也别添了几分幽然雅意,但书房内两人的谈话却没有半分雅致的意味。

书房内坐着地正是唐离与哥舒翰两人。屏退服侍的下人,唐离亲自为哥舒斟了一盏茶水递过后轻声道:“再有十余日我也该返京了!”。

唐离这么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却让哥舒翰身子一震。随即脸上又故做平静道:“别情你奉诏出京也有大半年了吧,也是时候回去好好歇歇了,可惜愚兄军务在身不能送你,实在憾甚!”。

“你随后也要奉诏进京,有什么好遗憾的!”,脸上淡淡一笑,唐离侧身正对着哥舒翰肃容道:“哥舒。陛下的回书已经到了”。

“噢!”,陇西大军一批批开拔西回,哥舒翰却一直没有动身,在晋阳耗着的目的就是等这个消息,此时真到了关键时刻,他反而愈发能沉得住气,实不枉了名将之誉。

见有些故作矜持的哥舒翰,原本肃容的唐离忍不住一个浅笑。“依陛下回书地意思,高帅及封帅随后都将奉诏回京,官拜从一品,晋爵世袭一等侯”。

听唐离说完这句,哥舒翰原本有些黝黑的脸上渐次涌其了一股暗红,扶着案几的手指开始无意识叩击起身边的案几。“本朝一品都是虚职荣衔儿,看陛下这意思是要让高帅及封帅回京荣养了!高帅倒还好说,毕竟他麾下原本就是从江南各镇抽调来的镇军。然则封帅那六万新军可是他一手在河南道操练出来的。”

“两位副帅为国征战多年,也该是好好歇歇的时候了!至于现驻守河北范阳的六万新军将由郭子仪接手,郭将军于乱军丛围、外无援军地情势下艰勇果毅,力保北都晋阳不失,陛下对他的表现甚为满意,已嘱意其接任河北护卫使一职”。

听着高仙芝及封常清都将被解除统兵大权,哥舒翰只觉心中一凉,原本高涨的情绪顿时低落下来。看来经过平叛之战后。朝廷对他们这些统兵大将仍是不放心。高、封二人与他同为兵马副元帅,战事刚平就接至京中荣养。明显是不欲他们再掌军,由此观之,只怕自己的安排也好不到那儿去,一时间,哥舒心中又是愤懑,又是心灰,沉默片刻后才干干的接了一句,“护卫使?”。

“是,护卫使!此次平叛之战后,除剑南及陇西两镇军节度使外,朝廷有意裁撤其余八处镇军节度设置,改设护卫使。与以前各镇节度使统管民政、军事、税赋征调诸事不同,此后的护卫使只掌军事,地方民政及税赋征调等另设观察使管辖,护卫军兵员招募及粮草辎重供应交由户部及地方观察使统一负责”。

安史乱前,自玄宗朝设立节度使制度之后,驻守边镇地节度使权利越来越大,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除此之外,凡地方赋税征调、兵员招募、官吏任免都一手管起,简而言之,这节度使就是地方的土皇帝。若如唐离所言,朝廷分明是有意改变这种状态,没有了兵员征募及赋税征调的权利,只能掌管军事的护卫使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制约,显然这护卫使之设就是为限制统兵大将的。越听越是心凉,原本意兴昂扬的哥舒翰此时真没了说话的欲望,此时也只能怀着侥幸心思道:“别情适才说剑南及陇西依旧保留节度使建制,只不知这是怎么个保留法?”。

细看着哥舒翰脸上的神色变化,唐离却没直接回答他这个问题,伸手持瓯为两人续满了茶水后,唐离才一笑道:“哥舒好耐性,竟没问我陛下对你有什么恩旨!”。

笑着说完这句,唐离也不等哥舒翰接话,直接说道:“官拜正一品太尉,爵晋世袭二等护国公”,言至此处,唐离向前侧了侧身子,双眼炯炯道:“另外,陛下已谴画工北来,为哥舒你绘像,异日进京受封之时。由陛下亲奉哥舒将军画像送至凌烟阁,自此之后,日日年年受皇家供奉香火,与我大唐国运共始终”。

随着唐离这句话出口,原本情绪沮丧的哥舒翰猛地扭头看向唐离,脸上一道逆红窜起,双眼间更是如深夜地群星一样。散发出熠熠光辉。绘图凌烟阁,这可是唐朝武将终其一生地梦想。此举不仅意味着对其功勋的认可,也不仅仅意味着每年一次能得帝王亲身向其画像致拜,更在于青史留名地长久,人生有三不朽,对于武将而言,绘图凌烟阁就是“立功不朽”的极致,人生至此。夫复何求?与这等荣宠想比,那世袭二等公的赏赐也显得黯淡多了。

“绘图凌烟阁,陛下亲手悬挂画像。开国功臣不论,自高宗朝至今数十年间武将何止千数,但能得如此殊荣地也仅只哥舒你一人而已,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呀!”,笑着说话的同时。唐离真个站起身来,端正身子向听闻这个消息后还在发愣地哥舒翰端正一礼。

正是唐离这一礼惊醒了哥舒翰,惊喜太大,也来的太过突然,以至于他都有些手足无措,唐离正色一礼后又接着道:“哥舒你虽拜正一品太尉之职。但并不需回京荣养,仍在陇西领军抵御吐蕃”。

一个惊喜连着一个惊喜,且都点在哥舒翰的心口上,却让他如何不喜,“此话当真?”。

“君无戏言!”,这句说完,唐离却又笑容一收道:“只是……”。

“只是什么?”,原本听说高仙芝及封常清皆已被朝廷收回兵权,统兵最多,此次平叛中战功最著的主力军统帅哥舒翰也自忖难以幸免。在他想来。朝廷之所以肯给他绘图凌烟阁的待遇,想必正是为了安抚他这平叛第一武将。也以此来堵天下悠悠之口,免去“鸟尽弓藏”的流言。只是他这一生几乎都在陇西军中度过,刚刚到达人生巅峰时却不让统兵,反而去长安养老,心中的难受滋味也是难以尽叙,此时再一听唐离说朝廷并无剥夺其统兵大权地意思,这份惊喜又自与刚才不同,当下急着接过唐离的话头,“不过什么?”。

“不过哥舒将军乃是本朝名将,又是刚刚立下大功的勋臣,陛下虽有意推行军政分离的护军使制度,却又不愿以此拂了将军的面子,说起来这倒是令人为难了!”,言毕,唐离看着哥舒翰,口中啧舌不已。

“好你个别情,来跟我打这个花呼哨!只怕改节度使为护军使就是出自你的主意吧”,心情大好的哥舒翰半真半假的调侃了一句后,当即道:“别情你但请放心,我这就回帅府草拟奏本,请陛下往河西、陇右派遣观察使负责民政及赋税征调事,至于兵员招募及粮草辎重调配,与其它军镇一样就是”。

“好!哥舒你深明大义,不愧是国之良将”,唐离抚掌而赞地同时,也自正色道:“哥舒你既能如此,我也在这儿给你打个保票,此后陇西但凡兵员有一人缺少,粮草有一粒短缺或是延误,你尽可来我府上问罪!”。

“一言为定!”,此言刚罢,哥舒翰朗朗笑声即在书房内响起。

目送哥舒大步离去,唐离也长舒了一口气,今天这事是他近日与李睿章本往还多时的结果,可以说他之所以在晋阳逗留这些时日,为的就是办好这件关系唐王朝长治久安的大事。后世穿越而来,唐离自然明白人心有多少善变,将天下安危寄托在人心的忠诚上又有多么不可靠。此次安禄山暴起叛乱,除了此人狼子野心之外,也未尝不是朝廷纵容的结果。其人坐拥河北一道,军事、民政、赋税、兵员招募、官吏任免,甚至连羁縻北地各族都一应统管,权势如此之大,且任职河北十多年不挪窝,以人本性之贪婪想不出事都难。眼下改节度使为护军使,唐离提议于此地目的正在于给这些原本权势甚大的节度使们上个套,制度的约束远比人心更为可靠。有了户部及地方观察使接手兵员招募及粮草辎重供应,纵然护军使有异心,脖子被卡住的他们想必也难闹出什么大动静儿来。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中,导致辉煌一时的唐帝国最终崩亡的诸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直接原因就是藩镇之乱,当朝廷对这些节度使已制约无力时,在节度使的眼中,朝廷地威严自然也就是可有可无了。

正在唐离神思浮动时,却见岳父府中官家郑思奇快步走了进来,说来这个郑思奇还是唐离旧识,当日他还在这府中做小胖球儿地伴读书童时,郑思奇就已是郑府负责外事的官家,此后随着老管家被仗毙,他乃接任大管家之职,这几年谨小慎微,倒也甚得郑子文夫妇器重。

“姑爷,适才您与哥舒大帅叙话时,门房来报,有一位自称魏博田承嗣地武将请见”。

“噢,他来了!”,手指轻叩着身边的案几,沉吟片刻后唐离一笑道:“我正要派人找他,他来的倒巧,请他来此相见就是”。

“遵姑爷命!”,郑思奇答应一声后却又未走,略压低了声音道:“这位田将军来时一并用黑布蒙着的大车带来了十口黑漆箱子放在门房里,言说是送给姑爷的薄礼,小的听门房通报时一时多了心思,就让门房里伺候茶水的小厮偷偷开箱看了看,姑爷,这十口大箱子里装的可都是金珠古玩,其价怕不下上千万贯!”,说到这里,官家郑思奇口渴似的咂了咂嘴。

“噢,这么多!”,听说有上千万贯,唐离也是一惊,随即一笑道:“这厮还真是个好捞手儿,入了一趟范阳竟是赚的脑满肠肥了,可笑那些河东叛将竟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笑过之后,唐离一抚茶盏道:“即是他诚心送来,就收下吧!你亲自将他请进来,路上也一并谢过。另外吩咐厨下,中午治备一桌精细酒菜,我要宴客!迎过田将军后你去老大人官衙看看中午是否有暇,若有便命人来报一声儿,届时我自去请老大人来陪客!”。

抬头看了看笑吟吟的唐离,心下暗自咋舌的郑思奇低头掩饰住脸上的诧异神色,点头答应着去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战后(二)

抬头看了看笑吟吟的唐离,心下暗自咋舌的郑思奇低头掩饰住脸上的诧异神色,点头答应着去了。

跟着满脸含笑的郑思奇向内府走时,田承嗣边笑着寒暄答话,边心下不住叹息道:“果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说来他今个儿来的倒是挺早,但等候请见可没少花功夫,各路大军陆续开拔,这些军中将领在此次平叛之战中或多或少都立下了功劳,临走之前谁不想来找此次立下大功的监军使套套近乎?如此一来,原本的三分功劳也就有了五分光彩,这其中很有些人希望能借着这次朝廷封赏的机会换换位置,自然用心就更为恳切,跟这些陇西军或是潼关镇军中的高级将领比起来,田承嗣这个原河北军将领就显得份量有些不够,负责安排请见顺序的门子及管家们对他自然就有些冷淡。眼瞅着比自己来的晚的许多将领都被先领了进去,田承嗣索性将原准备等面见唐离后再献上的金珠宝器由侧门先送了进去,果然是财帛动人心,前面东西刚送进去,后面立即请见,原本见着自己时不咸不淡的大管家此时也笑的如此和煦动人。

论说除了上午枯等时的一些不愉快外,田承嗣对投降朝廷,尤其是主动要求向唐离请降以来的遭遇还是很满意的。先是在卫州城下他率军以“慰军”之名偷袭前范阳同僚,开门红的立下了个大功,对于他的这次功劳。哥舒翰既没压,也没用陇西将领搭顺风车来分功,而是直接给他记满。甚至连向朝廷呈送地请功折子,哥舒也直接录了一份副本给他,身为一个降将,这简直属于不敢想象的好待遇了。奸猾似鬼的田承嗣自然不会白痴到以为上面这些都是理所当然,能让手握二十余万雄兵的哥舒翰如此善待。甚至是刻意示好,想来想去。这背后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监军使唐离。由此,田承嗣愈发对自己当初执意向唐离请降,借机申述投靠之意的举动满意无比。在他想来,对于少年得志,但在朝中与杨国忠斗争正烈的唐离,对待他除了百分之百的尊重。就是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投靠之意。尊重是因为他资历浅,越是资历浅而又身居高位年轻地人就越不容易得到别人认可,由此这种人就愈发看重别人对他的尊重;而百分之百的投靠却是为了政争,毕竟这样两虎激斗正酣,都在扩充实力的时候,谁也不愿放过主动靠上来的力量,当然,其前提是这个靠上来的力量是绝对可靠的。

事实证明他田承嗣这宝还真地押对了。先是卫州记功、哥舒示好,此后唐离不仅默许了他在大决战中保存实力的举动,更在决战结果明朗之后,生生把痛打史思明这落水狗的第一等摘桃子美差给了他,虽然田承嗣申请此事甚早,但若论本心。他还真没想到这样的美差能落到他手上,毕竟消息灵通的他知道封常清、李光弼、甚至是哥舒翰属下第一大将李晟都有意领兵北进范阳,跟这些人比起来,他可是半点优势都没有。唐离,又是唐离力排众议将这等美差给了他,听说为这事儿,监军使大人可是亲自出面安抚了封常清及李光弼。这次独拔头筹的结果,就是他田承嗣这个前范阳叛将成了光复叛军老巢范阳的将领,虽然最终没能拿下史思明,但就凭着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功勋。战后叙功时他田承嗣也不比那些血战建功地将领们差。这还不说进军范阳后他实实在在捞到的好处,当初那些叛军将领们占领河东后搜刮的钱财宝货大多都或明或暗的送回了老家。如今随着范阳城破。这天大的好处可是十足十落到了他田承嗣身上,纵然收缴的钱财珠宝有七成都上缴了朝廷,但仅仅是剩下地三成,也足够他田氏一门坐吃数代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