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大军阀-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希望你们能说话算话。”吴绍霆面色不改的说道。

“当然,当然。”辛慈公使哈哈的笑道,“稍后我会立刻联系本国,一旦得到回复一定第一时间通知阁下。另外,也预祝阁下明日大选顺利。”

散会之后,吴绍霆没有送辛慈公使出去。

吴佩孚一边收拾那张亚洲地图,一边向吴绍霆问道:“吴执政,洋鬼子答应的也太轻易了。我担心会不会是在诓我们!”

吴绍霆站起身来,冷笑道:“这还有问吗,摆明是在诓我们。不过德国人迟早会意识到我们中国的价值,等到欧洲那边僵持不下时,他们自然而然会来求我们出兵。”

吴佩孚皱了皱眉头,把亚洲地图塞进了公文包后,认真的问道:“您的意思,咱们要先放长线?不过之前的计划不是先从德国人那边套来一笔现款,用这笔现款收复西藏、外蒙和香港的吗?如果我们拿不到这笔钱,这些计划又该如何实施?”

吴绍霆肃然的说道:“收复西藏、外蒙是我早先就有计划的行动,至于香港则是给英国人一个教训。说来西藏和香港都不难对付,前者英军驻兵不多,后者我们有地理优势。关键还是外蒙,气候恶劣、地域辽阔,后勤负担十分沉重。如果能从德国人那里得一些便宜当然是最好不过,就算得不到,我们也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吴佩孚点了点头,他知道在这个时候收复西藏、外蒙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利用欧洲战争列强无暇东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继青岛战争大胜之后再次壮大中国的声势和士气。只有全中国的人民都振作起来,中国才有底气参加世界大战。不过想到这里,他心头又有几分郁闷,如果没有中德盟约泄密事件,中国也不必走上如此冒险的一步。

“唉,”他叹了一口气,表情与语气一样凝重了起来,“没想到我们终归还是要卷入这场列强之间的战争。”

“我也希望能出现最后的转机,毕竟中国现在需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战争。不过……”吴绍霆说到这里,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看样子是不可能避免了。就算英国人、俄国人会因为我们出兵西藏、外蒙和香港的威胁选择放弃,但是日本人一定会从中挑拨,甚至还会不顾英俄两国的劝阻贸然发兵。日本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重拾亚洲霸主的地位!”

“我们能在青岛打败日本人,就一定能在东北再次打败他们。”吴佩孚坚定不移的说道。

“这一点我很赞同,但是为了确保十拿九稳,一旦协约国威逼过甚,我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之后,我们要先发制人。朝鲜目前只有两个师团,即便还要新增两个师团最快也要四个月的时间,旅顺第五师团在之前的轰炸中损失不小,整个东北的日军不过两万人,北京大本营那边只要准备就绪即可不宣而战。”吴绍霆眼神中露出一丝凶光,语气果断的说道。

“不宣而战?”吴佩孚先是疑惑,随即又渐渐释然。

“战场没有法则,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赢得战争,怎么有利怎么打,就这样。”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我知道了!四天前收到消息,北方第一集团军已经编练完成,各营的兵员正在集合,就等着军装和物资配备齐全。”吴佩孚补充的说道。

“很好,等明天的事情结束之后,我会安排北方第一集团军人事任命。另外,你这几天多与军工业事务司的程司长联系,想办法让美国人牵一条线,咱们可以把战斗机卖给美国,再由美国卖给日本,这样就能避免阵营冲突的麻烦。只要赚到钱,收复外蒙、西藏指日可待。”吴绍霆交代的说道。

“是。”吴佩孚点了点头。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45章,二月一日

二月一日,南京城笼罩在阴郁的天气下,前几天就已经是大风寒冷的天气,如今迎来冬春交替之际,雨水渐渐多了起来。一大早整个南京城都被蒙上一股稠稠的雨水,淅淅沥沥,薄寒浅冷,然而这却无法阻挡市民迎接国民大会开幕的热情。

天刚刚亮时,南京警察总局开始动员全城的警察提前上街站好位置,维护交通秩序。而位于总统府内的南京宪兵司令部同样是提前几天开始策划安保工作,昨天便陆续抽调了几支宪兵队抵达雨花台,把整个雨花台区域都戒严了起来。到今天早上时,司令部又增派了更多宪兵赶到国会大厦值勤,已经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三步一岗的地步。

雨花台国会大厦位于居中的凤台岗山半腰,历时三个月的时间日夜赶工,前后投入了七支施工队,除了内部支撑结构是聘请德国工程师设计,其余的外观、屋舍、庭院全部由中国自己的设计师负责。整个国会大厦以汉唐风格为主调,拔地四十八米之高,一共分为四层,另外附带一座宽阔的地下室。

大厦屋顶分成三个塔座,每个塔座都是典型的唐朝斗拱顶,并且严格按照唐朝建筑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原则,铺上青灰色的琉璃瓦,与威严、庄重并且笔直垂入地面的大厦墙壁相互映衬,虽然透露几分古板之气,但恰恰是这股古板之气更显得神圣不可侵犯。在第三层楼的正中间凸出了一个大露台,大露台下方由六根线条锐利的石柱,上面什么都没有篆刻,意味着国民大会不受任何象征形式的影响。

石柱所支撑的露台正是国会大厦的正门,而露台边缘则悬挂着两幅交叉在一起的中华民国国旗,国旗交叉点的位置正好又置挂着中华民国嘉禾国徽。这国徽是在民国成立之后第二年,由袁世凯委托许寿棠设计,参与国徽设计者还包括了鲁迅。

此时国会大厦还在一片忙碌之中,总统府秘书处、国会大厦管理部、宪兵司令部的人来来往往、进进出出,赶着在国民大会正式召开之前处理好最后的工作。在外界看来,这次由南京中央政府举办的正式国民大会充满了辉光和希冀,这是南北统一之后最能代表民意的大会,也是指引民国走向繁荣富强道路的大会。可是身在会场之内的人却不这么想,他们都知道这次大会宛如一次鸿门宴,看似盛大,实则暗流汹涌。

八点钟时,各省代表陆续从招待所出发,向国会大厦赶来。南京城内的几条主干道左右早已聚集了许多市民围观,虽然这次国民大会与他们没有多大的干系,可联系到前段时间发生的几件大事,多多少少还是要关注下去。除此之外,越是星斗小民越是要来凑热闹,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自己是“业内人士”,同时还能体现自己身为首都市民的优越感。

总统府的车队是在八点三十分时出发,吴绍霆与何福光同乘一辆车,他们二人昨天晚上已经进行过一次会谈,但做为南京城内最有影响力的支持者之一,二人一起步入国会大厦更具有一股力量性。

车队开过林荫大道,出了总统府正大门,沿着光辉大道向中华门方向前去。

何福光突然开口说道:“霆帅,你当真想清楚了?应付日本人的事应该交给国防军才是,国防军现在可是骁勇之师。”

吴绍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说道:“崇石老哥,北方第一集团军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固东三省的统治,不让他们去那我还成立他们做什么?”

何福光接着又说道:“即便是这样,也应该派我去督师,蔡松坡到现在都没有回电,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你把他弄到北京去未必是一件好事,万一出了什么闪失,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昨天晚上的会谈,吴绍霆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何福光,不仅仅是关于今天国民大会上的行动,还包括应付协约国施压的对策。何福光也认为中国不应该忍这口气,趁着欧洲大战僵持之际,完全可以采取强硬的态度应对。

吴绍霆的计划是让蔡锷领导主力部队加固东三省的统治,至于何福光则会调派到云南,负责统筹针对南亚的战略部署。不过何福光很显然想法与吴绍霆不一致,一方面他不太信任蔡锷,另外一方面是认为自己更适合与日本人作战。

谈话结束时吴绍霆以为自己已经说服了何福光,但是现在看来,很显然对方心中仍旧有拿放不下的地方。

“崇石,在南在北都一样,你要是打出了国门,那可是我们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征异邦的将军,这是要载入史册的。”吴绍霆加重语气劝说道。

“这不是载入史册不载入史册的问题,说实话,我也不在乎这份殊荣。只是等下到了国会大厦,一旦霆帅您下定决心大干一场,国内的气氛肯定会有变质。别说蔡松坡了,就连四川熊克武、刘存厚,甚至云南那些人都未必可靠。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加提防才是。”何福光叹了一口气,强调的说道。

“若论对蔡松坡的了解,你不如我。蔡松坡绝不是那种喜欢耍政治手段的人,只要是为了国家大局的利益,他一定责无旁贷。我让他去应付日本人,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就是希望他手里有事可做,与其花心思去提防,还不如让他去保家卫国,这样反而更能让他安心。”吴绍霆解释的说道。

“既然你心意已决,我自然无话可说。不过我希望你知道,我何福光是绝对站在你这边的。”何福光知道再多说下去无疑,索性就此作罢。

十多分钟后,车队总算抵达雨花台。

在雨花台外围已经有许多市民、记者围观,不过全部被宪兵人墙挡开。当总统府的专车出现时,人群里立刻爆发出了欢呼声,早已准备好的人们举起旗帜和标语,热烈欢迎吴绍霆参加国民大会。

“快,把标语举高点,快快,吴执政的车来了!”

“吴执政当选大总统!吴执政当选大总统!”

“反对向列强妥协,反对贪赃枉法,反对熊希龄!”

“只有吴执政配当大总统,我们都拥戴吴执政!”

人民的呼声此起彼伏,彩色的旗子在空中挥舞,还有不少漫过人群的标语,上面都写的是诸如“公平选举”、“支持吴执政”之类的话。当总统府车队经过人群边缘时,甚至还能听到那些心怀憧憬的少女们的兴奋叫声。

面对这股热烈的浪潮,车内的吴绍霆却无动于衷,他知道这些人群当中有一部分是特勤局派人装扮,目的就是煽动人群制造气氛。虽然以现在激烈的程度来看,煽动仅仅只起到了带头作用,实际上还是人们心中自发的情绪使然。但是他还知道这股热忱背后的压力,自己将肩负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大计。

下车之后,南京宪兵司令部总司令何尚生、二等侍卫长龙云前来迎接。

吴绍霆向他们问道:“都安排好了吗?”

何尚生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大人放心,国会大厦完全在掌握之中。”

吴绍霆“嗯”了一声,说道:“很好,等下听我的命令行事。”

走到大厦正门口时,冯国璋、徐世昌、岑春渲、许崇智等人等候多时,看到吴绍霆走过来时一个个迎上笑容打招呼寒暄。

冯国璋在跟吴绍霆握手时低声说道:“震之,你放心,稍后不管你什么提议,我们北洋公党一定全员附和。”

吴绍霆知道冯国璋肯定会站在自己这边,两个月前就许诺副总统之职,再加上冯氏亲家的关系,冯国璋不帮他那就等于不帮自己。他欣慰的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多谢世叔,今日之举事关重大,多多仰仗了。”

之后又与徐世昌等人说了一会儿话,然后众人一起走进了国会大厦的大厅。

刚刚来到大厅,只见梁启超、于右任、林长民等人正从左边的休息厅向大会堂走去,双方碰了面,虽然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但无奈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是要打声招呼。吴绍霆仔细打量了一下梁启超,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梁启超的脸色很不好,那是一种心力憔悴、疲惫不堪的样子,下巴上的胡子拉碴,头发里生出了许多白丝,短短几日不见竟完全变了样。

“卓如先生,你怎生这般样子?”吴绍霆关切的问道。

“震之,你这几日可真是好,无论如何就是不见我,我知道你还在为唐少川的事生气,这件事确实让人唐突,可是这也不是你铤而走险的理由呀。”梁启超声音嘶哑的说道。

吴绍霆沉默不语,目光在林长民身上掠过,后者表情冷漠,一声不吭。

这时,冯国璋站出来圆场似的说道:“什么铤而走险,什么唐突的?卓如老弟,你可千万别想得太多。今日可是中华民国举国瞩目的盛会,咱们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好不容易促成了国家一统,顺利召开国民大会,这不正是卓如老弟你多年的夙愿吗?”

梁启超恨恨的说道:“只怕我这夙愿也不会在今天实现了。”

徐世昌劝说道:“卓如,你这么说可不好,说话也分清楚场合呀。”

梁启超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疲倦的说道:“真没想到,这么多年的努力,原本以为能够迎来真正的共和国,终究还是在周而复始……并非我说话不好听,我现在只想听听震之你亲口告诉我,这次国民大会该怎么开?”

众人的目光落在了吴绍霆身上,气氛显得有少许紧蹙。

吴绍霆表情很平静,不疾不徐的说道:“卓如先生,我向你保证,今天的国民大会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也许是有人在背后说了一些流言蜚语,蛊惑卓如先生信以为真,我希望卓如先生能够仔细分辨真伪。话我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其他的就不在多言。”

他说完,率先迈步从梁启超身边擦肩而过,往大会堂的方向前去。冯国璋、徐世昌等人简单的向梁启超告辞,然后同样向大会堂前去。

梁启超看着吴绍霆这些人,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苦笑,只怕国会上下早已经跟吴绍霆串通一气,就算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也都是向着吴绍霆的意思。

于右任走上前,叹了一口气说道:“梁总理,不管怎么样,第一届国民大会总是会有许多诟病之处。任何事不能一就而成,总是要一个改变的过程。”

梁启超懊恼的说道:“就怕改不了啊。”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46章,国民大会

国会大厦大会堂位于一楼正中央,是一个双层座位的大会堂,据统计新建立的国会大会堂几乎是中华民国目前最大的会议室。上下两层最多可设置一万余席,当然按照会议性质的不同,也能自由的布置适合的会议席位。今天召开的国民大会到场人数一共有两千多人,除了国会两院的六百名议员,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各省、各直辖市和特区谘议局派遣的代表,当然还设有旁听席和记者席,前者是提供给非议员代表的中央政府官员、社会贤达等等。

早在八点钟时,大会堂正式开启所有进场大门,最先进场的自然是记者,随后地方代表陆续进场,旁听席也渐渐开始落座。这些人的坐席安排靠后,距离主席台较近的则是国会两院代表座位,从这番安排上可以不难看出,第一届国民大会完全是以中央政府为主。两院的议员们没有那么早进场,先是到大会堂左右的休息厅小坐,谈论即将开始的会议议程,以及悄悄说一些幕后的事。

等吴绍霆、冯国璋等人前后抵达国会大厦后,国会议员们才在侍从的指引下开始进场。

吴绍霆衔接大厅的正门走进,正好与国会议员们一起步入会场,沿着铺有红地毯的走道向首席走去,一路上遇到的地方代表纷纷起身问好,随后很快又发展成鼓掌欢迎。吴绍霆保持着亲善的姿态,向众人颔首挥手致意。

到九点钟时,大会堂内的众人开始落座,侍从关闭了所有大门,负责此次国民大会主持工作的于右任先一步上台,试一试扩音器,接着通过扩音器让全场安静,并提醒所有代表尽快落座。大约用了几分钟的时间,会场的声音渐渐消弱,所有代表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只有在第二层的记者席上不断传来“嘭嘭”的镁光灯爆鸣声。

当会场形成秩序之后,于右任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扩音器中气十足的说道:“我宣布,中华民国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正是开幕。”

洪亮的声音穿过扩音器,在整个大会堂里回荡着。很快,全场的掌声如同雨点一般飞快的响起,有人激动,有人叹息,也有人毫无表情。

吴绍霆借着这个机会向左侧坐席看了一眼,他看到了林长民正在与熊希龄交头接耳的说着什么,而熊希龄的脸色是一股冰冷和坚毅之态,彷佛就像是战场上的勇士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似的。他在心里冷冷的哼了一声,暗道:今天我就要结束这场闹剧!

于右任等着掌声停下,随后又说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开场白,一边提前介绍本次国民大会的宗旨和章程,一边又把会议结构穿插的做了说明。整个前奏进行了几分钟的时间,等所有虚言程序都走了完了,他才开始宣布国民大会进行第一部分议程,听取执政府时期的工作报告以及审核国家财政。这一个环节几乎是整个会议当中最枯燥的部分,按照原计划由执政府的各部门部长上台陆续做工作报告,差不多会进行一整天。

不过对于一些第一次参加这样大会的地方代表,仍旧是心怀激动之心,认真的等待听取执政府的工作报告。

正当于右任准备邀请政务厅总理梁启超上台发表报告时,吴绍霆对坐在身后的邓铿交代了一句,然后邓铿站起身来飞快的跑上了演讲台,来到于右任身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整个会场都有些不明所以,但是所有人还是保持着肃静,只当是有什么突发事件等待处理。于右任用手遮着扩音器,压低声音迎着邓铿问道:“做什么?”

邓铿同样压低声音说道:“吴执政交代,由他第一个做政府工作报告。”

于右任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台下,又看了看另外一边的梁启超,这才对邓铿说道:“可是这不合程序呀。”

邓铿继续说道:“总之这是吴执政的意思,再者谁先谁后又有什么区别,都是做报告嘛。”

于右任并不傻,他当然知道吴绍霆要求提前做报告肯定不会简单,也猜出很有可能吴绍霆要在国民大会一开始就向熊希龄下手。他虽然拥护民主政治,如果在正常的背景下一定会坚持站在梁启超、熊希龄这边,只可惜庆元会议制造的中德盟约泄密事件实在太伤人心,已经触及了自己的底线。

咬了咬牙之后,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我知道了。”

邓铿随即翻身走下了主席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在经过熊希龄这边时,他甚至能看到熊希龄嘴角发出不屑一顾的冷笑。

讲台上,于右任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郑重的宣布:“下面,我们有请执政府大执政官吴绍霆上台做执政官办公厅工作报告。”

全场响起了阵阵掌声,大部分与会代表并不知道做报告的顺序,还以为顺理成章的是由吴绍霆第一个做报告。即便在场有知道顺序的人,这个时候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在心中提着一块石头,该来的总要来的!

在掌声的围绕之下,吴绍霆从容不迫的站起身来,迈步向主席台上走去。虽然在登上主席台的必经之路上要从梁启超、熊希龄等人面前经过,但是他从始至终都目不斜视,心中也毫不在乎这些人的表情。

当他踩着台阶走上主席台时,整个会场的掌声到达最热烈的程度。

来到于右任面前,二人握了握手,又说了一些寒暄的话,之后于右任退到一旁休息席上落座,将整个讲台交给吴绍霆。吴绍霆手里并没有拿着演讲稿,他在调试了一下扩音之后,不疾不徐的对全场说道:“该说的客气话,于先生之前已经都说过了,国民大会是为了国家发展而设立的重要机构,在座的诸位代表理应将心思全部投入在国家发展大计上面,所以不应该在浪费时间。闲话我不再多说。”

全场渐渐安静下来,不管是地方代表还是中央政府的官员,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盯着主席台上,会场空气中的气氛渐渐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顿了顿,吴绍霆目光转向台下熊希龄一边,接着又说道:“在报告政府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之前,为了处理国家面临的危机问题,我必须提前宣布一项决议。”

大会堂里传来一些细微的议论声,虽然规模并不大,但足以体现所有人紧张的心态。

知道内幕的人都捏出了一把冷汗,他们都看得出来吴绍霆真的要动手了。

就在这时,不等吴绍霆开始发难,熊希龄忽然抢先跳了起来,冲着主席台上大吼道:“很好,吴绍霆,真是好的很,你还真有胆量,在如此神圣庄严的国民大会上对付我,你还好意思自诩是民主共和的拥护者!我呸,你就是一个独裁的军阀!”

突如其来的一幕引起了会场一阵骚动,不过因为会场太大,熊希龄的位置又是在最前方,并且手里没有任何扩音装置,即便是扯着嗓子一通大吼大叫,依然只有左右附近的席位能听得清楚。至于坐在后方以及第二层席位上的大部分代表,根本听不见其在说什么,只看到对方毫无预兆的发狂起来。

国会两院的议员最先开始动了起来,有人站起身来张望,有人上前要去劝阻,还有人相互交头接耳的议论。

卷七:大中华民国 第847章,直接摊牌

“肃静,都肃静。”吴绍霆在主席台上喊道。他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了会场,顿时稳住了现场动乱的局面。

“哼,你有什么阴谋就冲老夫来,老夫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难道还怕了你不成。我心向民主、拥护共和,就是要跟你这样的军阀斗争到底,既然走上了这条路就不怕回不了头。今天你要在国民大会上撒野,老夫就在国民大会上揭穿你狼子野心的真面目。”熊希龄毫不示弱,继续冲着主席台上大吼大叫。

林长民、梁启超、任宗元、王印川等人纷纷从自己座位上站起身来,庆元会议的众人有的并不在熊希龄身边,但在这一幕发生之后都快步赶了过来。只是大家在心里都觉得有些尴尬,认为熊希龄发作是不是有些过早,毕竟吴绍霆话才刚刚说了一个开头,至于其后面的话到底是什么还不得而知。

正因为如此,林长民等人即便在这个时候想要帮腔都很难开口。

尽管熊希龄还在愤怒的大吼,不过经过刚才吴绍霆的安抚,全场并没有再次发生慌乱,所有代表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除了小声议论之外,没有一个人再站起身来。

吴绍霆嘴角闪过一丝冷笑,他早就料到熊希龄会沉不住气,人都一把年纪了却还妄想着耍政治手段搞斗争,甚至连最基本的冷静理智都丧失了。他对着扩音器不疾不徐的打断了熊希龄的叫嚷,说道:“熊部长,我不理解为什么你突然会如此失态,我刚才所说的宣布一项决议,是关于对唐绍仪捏造中德盟约、叛国卖国之举的最终结论。熊部长你为了这件事辱骂我,难道你是在袒护唐绍仪吗?”

梁启超赶紧拉了熊希龄一把,低声说道:“秉三先生,你冷静一些,你怎么能如此失态?”

周围的庆元会议其他成员顿时感到更加尴尬,熊希龄果然是太冲动了。现在可好,一上来就让吴绍霆占了一个上风不说,还让他们自己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熊希龄一点都不觉得尴尬,他知道今天自己难逃一劫,而自己也做好了所有准备,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煽动全场来揭穿吴绍霆独裁的野心。他冷冷的哼了一声,挣开了梁启超阻拦自己的手,毫无顾虑的对吴绍霆怒道:“哼,五天前你毫无根据、越俎代庖的逮捕了唐少川,当时你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今天倒好,你把话说得那么冠冕堂皇,还不是趁着这几天时间捏造证据!”

说到这里,他转过身去面向广大代表,大声的喊道:“大家都看看,这就是你们口口声声所拥戴的人,他连他自己制订的法规都可以违背,还有什么道义可言?如果让他当上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我们辛辛苦苦建立的南京政府到底还是要步北洋政府的后尘!诸位,诸位,你们一定要记住我的话,一定不能让吴绍霆得逞!”

除了最前面的国会两院席位听得到这番话,在后方席位上的人却只能听一个模糊。不仅是因为前后左右有“嗡嗡嗡嗡”议论声的干扰,再加上各省代表受方言的困扰,能够听懂熊希龄意思的人少之又少。

“熊部长,够了,这里是国民大会现场,你以为是哪里?岂容你撒野发癫!”站在主席台上的吴绍霆脸色突变,立刻冲着扩音器大声的呵斥道。“你说我捏造证据?哼,我告诉你,昨天晚上我已经派人把调查结果派送到所有代表的手中,唐绍仪那天出入总统府档案库的记录、英国公使馆门口宪兵的人证、英国公使馆内部的人证,连英国人自己都承认了,你还说我是捏造?你到底是何居心!”

他的话通过扩音器传遍了整个会场,所有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之前那些坐在后面没搞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事的人,通过吴绍霆的这番话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原来熊希龄是要袒护唐绍仪!说到唐绍仪泄密事件,无疑是目前中华民国最令人震惊和愤怒的事情,原本好端端的国家态势,让唐绍仪从中搅和一下立刻变得危急起来。各大报纸都在指责唐绍仪居心不良,为了争夺政治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正是这股举国共愤的事情,竟然还有人袒护?还指责吴执政捏造证据?

“哼,我要是知道唐绍仪做了这些是,就算没有证据也要严惩到底!”

“就是,实在太可恨了。这次国民大会结束之后,还不知道如何应对洋人的压力呢。”

“熊秉三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想干什么?”

四下传来了议论和指责的声音,很快这些私底下的议论演变成了公然愤怒。许多代表、议员都忍不住站起身来,高声向熊希龄方向呐喊,大部分人的意思是“熊希龄干扰大会纪律”,“熊希龄偏袒唐绍仪与之同罪”等等。

吴绍霆再次对着扩音器喊道:“肃静,肃静,所有人都坐下。”

会场的响动再次弱了下来,在场的人可以不给熊希龄面子,但是绝不能不给吴绍霆面子。那些站着的代表、议员们再次落座,可是每个人心里还是激动不已,脸上满是对熊希龄的鄙夷和愤怒。

“吴绍霆,别以为你掌握了演讲台就能掌握全天下的言论,公道自在人心……”熊希龄继续大吼道,虽然他听得到后面指责的声音,可是这个时候自己已经有了骑虎难下的境地,只能硬着头皮把事情继续闹下去。

“熊秉三!”吴绍霆大吼了一声,中气十足的声音透过扩音器愈发震耳欲聋,这一声大吼立刻就把熊希龄的话打断了,“你当这里什么地方?由得你在这里胡闹?哼,你别以为自己高喊几声民主、共和的口号就是正直的人,唐绍仪这件事只是告一段落,等到国民大会结束之后我会再次彻查,我倒要看看唐绍仪背后还有些什么人。”

“你到好,满嘴仁义,现在真是不知廉耻的颠倒黑白……”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是我现在警告你,你的事今天我也会当着全国代表的面一一揭露,倒要全国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