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08大军阀-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三是整顿和扩建江南水师学堂,将江南水师学堂正式更名为共和国海军大学,不仅保留原有的军事教育,还增加了军官学历教育,致力于提高军队指挥层的文化素质。

最后一项则是关于南京直辖地区的警政工作,裁汰之前的旧有军警制度,改为更新式更先进的警察系统。不仅如此,吴绍霆还特意强调“首都警察”的概念,用以激励南京警政的工作效率和重要地位。拟定成立中央警政总局,暂时归属于内务部领导,负责全国警察制度的推广和监督管理。

这四项内容是在迁都南京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如今正式定都南京,自然要先把这些已经在筹备的事宜批准下去。

之后,吴绍霆还发布了几项人事任命,首要的就是将吴佩孚从军队中抽调出来,任命为总统直辖参谋副官。他知道吴佩孚是中国少有的战略名将,尽管如今还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壮年年纪,但相信日后一定会有更大做为,有必要先放在自己身边加以笼络。

接着他又特意把之前湘赣鄂会战的降将发去电报,全部调入南京先行做为后备人才监管,等待日后整编全国军队时再加以任用。这些降将当中,他最重视的还是湖北一战几位北洋战将,徐树铮、蔡成勋、朱泮藻三人,尤其是徐树铮,虽然之前在广州和北京时有过冲突矛盾,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襄阳一战足以见证对方的军事功底,日后大有可用之处。

晌午时,宋教仁匆匆的由中堂赶了过来,他表情略显踌躇,走进办公室时步履还有几分急促。吴绍霆正准备派人去通知宋教仁,下午召开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不过还没来得及开口提及这件事,宋教仁抢先一步说了道:“震之,刚刚收到消息,孙逸仙率领中华革命党的众人已经在上海下船了。”

吴绍霆怔了怔,虽然这件事他早有预料,不过此时仍然觉得有些唐突。他镇定自若的笑了笑,说道:“到了就到了吗,孙先生回国是好事,可惜他事先也没有任何通知,要不然我还会派人去迎接呢。”

宋教仁拉开大总统办公桌前面的座位坐了下来,认真的问道:“震之,你应该知道孙逸仙这次回国是要参加国会大选的,而他本人也绝对是抱着竞选大总统的心思,你难道一点都不担心吗?”

吴绍霆笑问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总统大选本来就是公开竞选,孙先生算得上是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总统大选有他的提名那是情理之中。”

宋教仁叹了一口气,说道:“你还真是看得开。你知道不知道,大前天胡展堂先一步回广州了,具体在做什么我还不清楚,不过听说他是在积极拉拢广东的士绅。我还听说胡展堂特意跟广东省长谭组庵见了一面。”

吴绍霆倒是不清楚这件事,三天前他还在前往上海的轮船上,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不疾不徐的问道:“渔父兄,看样子你似乎对这件事很担忧呀?难道你还在为当年国民党的事介怀孙先生吗?”

宋教仁有些生气,不过依然空着自己的情绪,他说道:“难道我是这样没气量的人吗?无论如何,既然当初的事情已经发生,我自然只能从容的去面对。外人都以为我与逸仙是志同道合的一路人,是坚定不移的革命同仁,没错,在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时期,我确实与逸仙有着共同的政治宏愿。可是革命成功之后,我跟逸仙的政治意见截然不同。之前我主张政党政治时,孙逸仙就一直反对,如今联合政府有了着落,他又从日本赶回来号召政党政治……唉,你说说,这到底算哪门子的事?”

吴绍霆已经听明白了宋教仁的意思,心中不禁宽慰起来,只要在国民共进会里有宋教仁支持自己,事情就好办多了。他缓缓的点了点头,脸色有几分凝重,说道:“渔父兄,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即便如此你也用不着太担心,以我们国民共进会目前的声势和地位,国会大选应该不会有差错。”

宋教仁叹道:“震之,你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了。”

吴绍霆疑惑的问道:“此话怎讲?”

宋教仁继续说道:“我担心的不是国会大选,而是我们国民共进会内部呀。国民共进会之前大部分都是国民党的党员,其中大部分高层又是广东籍,他们与孙逸仙的关系很密切,当初是因为二次革命失败孙逸仙出走日本,这才留在震之你的麾下任职。现在孙逸仙回来了,我很担心中华革命党会来拉拢这些昔日的旧人,弄不好反倒会让我们国民共进会分裂。”

吴绍霆明白了宋教仁的意思,他虽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心里也丝毫不在乎这一点,如果国民共进会的一些成员对党组织不忠诚,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剔除党籍。他把问题看得很简单,国民共进会并非因为有这些人才会壮大,而是这些人跟着国民共进会才有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只要他们接受孙中山的示好改投中华革命党,自己不仅不会挽留,还会立刻把这些人调出中央政府。

“此事确实有些棘手,”他当然不能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只是顺着宋教仁的意思说道,“渔父兄,这件事我希望你与云公好好协商一番,尽量做好共进会成员的思想工作。如果党内的一些人真的留不住,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总不能强人所难吧?不过就算党内出现诸如此类的情况也无妨,相信能留下来的人都是真心实意的人。”

“希望如此吧,如果真让孙逸仙挖走了党内的人,大不了再重新发展。关键还是震之你,我最怕的是国会普选时党内出了状况,到最后竞选大总统时会有隐患。”宋教仁忧心忡忡的说道。

“渔父你放心,这段时间我会在大选上用点心,到处走动走动,办几场竞选演讲。我对自己很有信心,我相信北洋公党那边也宁愿支持我参选大总统。”吴绍霆胸有成竹的说道。

“你有信心就好,我这几天会跟云公好好合计合计。”宋教仁说道。

“哦,对了,另外我还正要找你商议一些公事。”吴绍霆一边说着,一边把自己昨天晚上起草的国会规整方案找了出来,递到宋教仁手里,“你先看看这个。”

宋教仁大致的翻看了一遍,颇有兴趣的说道:“震之你倒是有心,开始关心国会体制了?你这套职能规范倒是很详细,而且两院相互平衡职权和监督,真是很好啊。”

吴绍霆笑道:“唉,其实这个制度我也是突发奇想。渔父你先拿回去看着补充修正一下,然后再以大法官的身份将这些职权加入宪章,到时候在正式立法会议上交给国会审议。”

宋教仁欣然的点了点头,说道:“嗯,这是好事。”

吴绍霆问道:“关于中华民国新宪法起草进程如何了?”

宋教仁认真的说道:“倒是忙得厉害,之前在梧州时进行了一部分法案的论证,不过后来因为迁移的缘故,很多提案部门是陆续搬迁,所以委员会那边一下子乱了阵脚。”

吴绍霆点了点头,说道:“真是辛苦你这位大法官了。反正此事不必着急,众议院普选结束还有参议院的普选,再者各省谘议局的建设也得一步一步展开,咱们中央这边还要派人下去一一监督和指导。”

宋教仁认同道:“是啊,不过为了坚定百世基业,一切总得稳扎稳打。”

吴绍霆又道:“待会儿通知政务院,下午我要召开政府工作会议,有一些要紧的事要等着讨论和决定。”

卷六:大国战 第736章,对话吴佩孚

在下午的政府工作会议上,吴绍霆主要公布了对全国各省省制的改革方案,决心将结束军政府的政治阶段,推行大选之前的“预备宪政”思路。在最新的省制方案里,将在全国各省陆续取消督军之职,以军务总督暂代,同时将各省民政长统一规定为“省长”,强调省长与军务总督同级不同权,逐步实现军政分离。

为了巩固和提高省长的权限,吴绍霆在方案提出肃清财政的系统工程,下大功夫规范全国各省的财政制度。规定财政权归属省长管辖,各省的收入细分为国税和地方税务,逐步取消军队长官干涉民政和独揽财政收入的局面。

在提高省长职权之外,还将对各省军队进行分权,军务总督拥有带兵权,而预备役和兵役则归各区司令部所有。每年各区司令部批准招募的新兵,在招募结束之后统一由国防部负责分配训练,采取各省兵员交换的方式,完成训练的新兵未必分配到原省服役。此举不仅仅是为了限制各省将领私自扩充兵力,更重要的还是让兵员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免战争时期东西南北的兵员因为水土不服而无法作战。

军队的军饷、粮草和物资全部由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共同负担。省政府对军队进行监督和论证,由此申报每年各省的军费预算。中央政府则负责审核各省军费预算,再通过预算来对地方军队进行调控。

这仅仅只是吴绍霆第一阶段削减兵权的手段,在国防军完成建制之后,他还会更进一步打压地方武装,彻底的将地方武装转变成半预备役化的共和国卫队。

对于这份改革方案,政府各个部长无一不是积极赞同,这些资产阶级政客们巴不得尽快完成中央集权,消灭所有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

之后,吴绍霆公布了各省代理军务总督和省长的人选名单,除了自己有能力掌握的南方诸省是严格按照新改革方案执行之外,对于北方的势力多多少少还是有所保留。改革方案可以先公布出来,但在执行时总得按部就班。

基本上在他无法直接掌握的北方诸省,军务总督和省长都是一路人,比如安徽军务总督倪嗣冲,省长则还是军政府时期倪嗣冲的手下刘道章,再比如山东军务总督靳云鹏,省长则是前军务会办张怀芝。如此以来军权、行政权、财政权以及监督权还是由当地势力一手掌握,只不过是名义上有所变化而已。

散会之后,各省代理军政长官的名单送到了丁家花园的参议院,经过参议院审议之后正式生效。这份代理名单仅仅只限于大选之前,等到中央政府正式确立之后,各省省长又谘议局选举产生,到时候的名单才会去掉“代理”二字。

——————————

十月八日早上,在总统府东朝房休息厅里,吴佩孚穿着一身国防部配发的卡其色军装,有些别扭的站在仪表镜前上下整理,他知道这套军服沿用的是粤军部队的材质和风格,尽管质地摸上去很上等,可毕竟自己穿习惯了北洋军的行头。他暗暗叹了一口气,用力拉了一下军服的下摆,然后拿起军帽端端正正的戴上。

没过多久,总统官邸侍从来到东朝房寻到吴佩孚,告知吴执政正要接见他,于是带着吴佩孚径直前往总统官邸。经过通报之后,吴绍霆在私人会客室接见了吴佩孚。

一见面,吴佩孚“啪”的靠脚,规规矩矩的向吴绍霆敬了一个军礼。

吴绍霆笑着站起身来相迎,热情的与吴佩孚握了握手,说道:“子玉兄真是我国军楷模,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军人的礼仪。”

吴佩孚不亢不卑的说道:“吴执政言重了,只不过是在下的习惯而已。”

吴绍霆说道:“子玉兄坐吧,今日算是你第一天到任,稍后我会安排一间办公室由你使用,至于幕员助理的人选子玉兄可向内务部寻人。”

落座之后,吴佩孚还是一副不带感情的表情,三个月之前他还在与南方作战,没想到三个月后的今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着实令人唏嘘不已。当然,他对吴绍霆调任自己出任参谋副官一职也颇有怨念,他一心一意投入在军中事务上,就连曹三哥都荣升集团军总参谋长,还以为自己能跟着一起打理集团军的事业,没想到结果竟是这般出人意料。

“子玉兄,”吴绍霆看着吴佩孚,不动声色的说道,“看得出来,你似乎不太愿意坐在办公室里,对不对?”

吴佩孚怔了怔,虽然他心里很像承认这一点,不过自己的原则是很坚定的。

“吴执政,实不相瞒,在下以前读过些许圣贤书,侥幸中了乡试,若非因为家境苦寒在下也绝不会参军。无论是文职还是武职,只要有在下的用武之地,在下一定会竭尽全力。”

吴绍霆听着吴佩孚言不由衷又充满倔强的话,忍不住露出了一个笑容,随后开诚布公的说道:“子玉兄果然好气量,你放心,我之所以调你来执政官办公厅,并非因为要闲置你或是分解你们北洋旧将的势力,而是因为我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你来帮我完成。”

吴佩孚略微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吴绍霆才与自己第一次见面,就把一些台面下的话拿到台面上来说,他奇怪的问道:“吴执政有什么重要的事一定需要在下来完成呢?”

吴绍霆收敛了脸色,严肃的叹了一口气,有条不紊的说出两个字:“北边。”

吴佩孚脸色骤变,简单两个字“北边”已经说明了很深一层意思,看来吴绍霆是真相一蹴而成的完成全国一统,甚至不光如此,也许还有更让人吃惊的决定。

缓缓吸了一口气,吴绍霆继续说道:“你是北洋出来的人,你也是明白人,知道如今要在中国当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总把我吴绍霆比喻是袁项城第二,子玉兄是过来人,袁大总统为何一败涂地,个人的原因不必我多说。”

吴佩孚心头一惊,他之前还真以为吴绍霆是一个提倡共和民主的人物,却没想到今日一谈才知道对方年纪轻轻却早已把时局看得透彻。他暗暗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总统败的不冤枉啊……

“吴执政说这些话不觉得太高估在下了吗?”

“子玉兄,你我都姓吴,听说早年子玉兄在淮军任职,我同族叔伯正都是庆军出身,你我也算是有一层关系。再者我深知子玉兄与很多北洋旧将不一样,你度过圣贤书,理应知道国家大义和民族大义,有些口号可以是虚的,但有些理想是万万虚不得的。”吴绍霆语重心长的说道,言语及此脸色呈现出肃然。

听完这一席话,吴佩孚深有感触,要说前面那些开诚布公的话或许有做作之嫌,十之八九是吴绍霆故意推心置腹的话,可刚才眼下这番话绝对不是弄虚作假,对方都把话说得如此露骨,只怕连跟随多年的老部下也不及于此。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回顾吴绍霆从广州起义到荣登执政官之位,确实有不少虚伪的地方,什么共和什么民主,不过是用来拉拢人心的幌子,但不管怎么打幌子,底线的民族利益、国家利益的原则是不容动摇的。

“一些话咱们点到即止,哪怕子玉兄现在不理解,将来也会慢慢理解的。你是难得的大才,而国家现在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咱们中国的内战好不容易停止下来,决不能让这种民族悲剧继续发生下去。北洋也好、民党也好,你我可都是中国人呀。”吴绍霆叹道。

“吴执政说的好,诚如所说,好不容易偃旗息鼓,就算还要打下去也不能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吴执政请吩咐,但凡有吴某出力的地方,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吴佩孚挺起胸膛庄重的说道。他骨子里虽然有一些北洋的陈年旧习,但却也有一副忠肝义胆、知恩图报的性格,当初在龙泉被闽军包围被俘之后,押解到丽水拘禁时,闽军士兵已经都说了,是吴绍霆亲自批示一定要善待曹、吴二人。

就算这件事不提,前不久张勋偷袭南京,又是吴绍霆不计前嫌下令送曹、吴前往镇江组织反击,其间出钱出物不计其数,这份恩情吴佩孚也都是记在心里的。再加上此时此刻,吴绍霆刚一见面就不避讳的说了一些坦诚之言,可见对方早已将他视为自己人。

“有你这句话,吾心甚慰。”吴绍霆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北方是关键,我一直在寻思一个合适的人选来逐步掌握北方的局势。冯老将军虽然是北洋宿老,也是诚心诚意与我们组建联合政府,原本是整顿北方的不二人选,不过一来冯老将军年事已高,二来也需要他坐镇国府,周旋各方势力。自冯老将军之下,就数曹将军与子玉兄值得信任,既然曹将军负责近畿军务,北方的重任只好让子玉受累一些。”

卷六:大国战 第737章,精英团

“吴执政单管吩咐,吴某在所不辞。不过吴执政究竟如何打算呢?”吴佩孚郑重的问道。他心里很高兴,可见吴绍霆对北洋直系相当看好。

“袁项城之前在京城有一个模范团,随着北洋政权的结束,相信这个模范团也随之不了了之。整顿北方的第一步就是要从这个模仿团开始,我将仿效袁项城的此番做法,在南京成立一个精英团,由子玉兄担任团长,所有北洋的旧将陆续入团学习。”吴绍霆不疾不徐的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可是当初袁大总统是亲任团长,吴某岂能僭越?”吴佩孚赶紧说道。

“子玉兄,我说过我希望由你来整顿整个北方的大局,这个精英团团长自然得由子玉兄来出任,如果我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么之前所说的话全部都是废话了。”吴绍霆坦然自若的笑着说道。

“我明白了,吴执政放心,佩孚一定不负所托,一心效忠吴执政。”吴佩孚甚为感动,他今天总算见识到吴绍霆令人信服的一面,难怪对方年纪轻轻能得到那么多将领的拥护。他知道跟着吴绍霆一定不会吃亏,而吴绍霆也绝对会将中华民国带上更强大的道路。

“子玉兄你在北洋人脉不少,精英团的召集工作交给你来办我放心,那些北洋旧将也会更容易待见。完成第一阶段之后,我会安排你外调,到时候北方大本营少不了你的用武之地。”吴绍霆并无隐瞒的说道。

“佩孚多谢吴执政栽培,必当全力报效国家、报效吴执政。”吴佩孚心中最后一块石头放了下来,看来自己调任参谋副官并非是仕途不济,相反还是一个全新的转折点。

从这一天开始,吴佩孚在总统府尽心尽力的办事,按照吴绍霆的吩咐开始筹备精英团的组建工作。因为精英团大致是仿效北洋模范团,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无太难,很快就拟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

吴佩孚是明白吴绍霆的用意,不仅在方案里提倡“忠效元首”的核心思路,同时还巧妙的运用“报效国家”、“捍卫共和”等字眼来做掩护。吴绍霆审阅之后十分满意,马上批准开始执行。在第一期精英团的学员当中,大部分都是北洋直系将领,也有之前南北交战时战败被俘的将领,就连徐树铮、龙云等人也都列入选拔名单。

精英团的学员心知肚明这个培训班的用意,不过好在从培训班出来之后直接进入师级单位任职,也算是一个仕途捷径,于是大多乐意而为。再者因为团长是吴佩孚,不少直系将领都是其部下、同僚,心理上更能接受一层。

在精英团正式开办之后,吴绍霆又单独找到吴佩孚谈话,决心将北京的陆军大学和直隶的保定军校全部收归中央政府直辖办学,计划以一南一北的国防大学、陆军大学两所高校打造成中国高级将领培育摇篮,委任唐继尧为陆军大学新任校长。收归办校权之事则交给吴佩孚前往详谈办理。

接下来的几天,吴绍霆经常来往于总统府和国防部之间,与何福光等人商议全国军队的整编工作,各省的番号和编制早已经拟定出来,只剩下一些人事调动还需要详细论证。等到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之后,他会召开全国军事协商会议,通告各省按照整编计划开始改革各自防区的军务。

与此同时,吴绍霆也暗中派人调查中华革命党最近的行动,发现孙中山、廖仲恺等人并没有急着来南京,自从回国之后一直在上海、浙江一带行走。至今已经开办了好几场有关中华革命党的政见演说。

虽然中华革命党目前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没有太大的势力,但是孙中山让人耳目一新的政治意见依然拉拢了一批妄图分权的乡绅地主,在基层引起了不小的反应。温州的吕公望、上饶李烈钧旧部以及安徽柏文蔚的部分徽商都在遥相呼应、制造声势。

不仅如此,孙中山还在积极的发展党员,就目前而言已经在江浙几个县城的谘议局占有几个席位。不难想象,孙中山是打算从头开始,从基层一点一点的发展中华革命党的势力。

十月十九日,吴绍霆从南京赶往上海,随同的还有梁启超以及国防部的高级将领,派场极为浩大来到上海徐汇码头。众人中午在码头附近用了餐,一直等带下午三点钟时才看到远远的入海口驶来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火轮。

这艘火轮是来往上海与日本的直达航程,而之所以要吴绍霆等人亲人布下这样的迎接派场,正是因为船上的人是从日本治疗归来的蔡锷。

等着火轮渐渐停泊靠岸,特勤警卫上前把住一等舱舷梯,蔡锷的随从早已经在甲板上等候,把下面迎接的情况第一时间转告给了蔡锷。从一等舱先行走下来几个洋人和日本人,看着特勤警卫的态势显然有些惊讶,一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一边迈步走出码头。直到一等舱的乘客离去的差不多了,张孝准和一名随行护士搀扶着蔡锷,慢慢的沿着舷梯走了下来。

吴绍霆、梁启超、何福光三人率先迎上前去,在舷梯口上扶住了蔡锷。

“松坡兄,身体恢复的可好?真心希望这次日本之行能彻底根治松坡兄的积病,往后国防重任可由得松坡兄操劳了。”吴绍霆恳切的慰问道。

“有劳霆帅惦记,蔡锷卑微之躯托诸位的鸿福,总算是好的八九不离十,如今诸位可千万不要被我这副病怏怏的样子唬住,蔡锷不过是长久未曾走动,腿脚不灵便罢了,并无大碍。”蔡锷笑着说道,尽量用力的与吴绍霆、梁启超等人握手。

“松坡,你回来的可正是时候,南北一统,联合政府成立在即,国防大业缺你不可呀。”梁启超感叹的说道,关心的在蔡锷的肩头拍了拍。

“蔡锷回来晚了,只怕误了许多大事,心有愧疚啊。”蔡锷叹道。

“千万不要这么说,总之回来就好,我们不要站在码头这里,入秋海风可厉害的很,先去上海镇守使署衙小坐吧。”吴绍霆笑着说道。

“哦,倒是不急,霆帅,我来给你介绍,这位就是我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同期的同窗张孝准,字韵农。当初他本是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名毕业成绩,结果前三名都是咱们中国人,日本人面子过不去,才临时把他改为第五名。”蔡锷郑重其事的向吴绍霆介绍道。

吴绍霆看向张孝准,后者微微欠身行礼,一副不亢不卑之态,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他心中很是高兴,如今陆士三杰都能在麾下任职,何愁中国国防不强盛?

他笑容满脸的抓住张孝准的手握了握,真诚的说道:“之前早有听说韵农兄大名,一直无缘相见,今日再次相逢真是感慨万千。之前我在信函中多有听起松坡兄提及,韵农兄能回国为祖国效力,绍霆深表欢迎。”

面对吴绍霆的热情态度,张孝准心中很是感动,连忙说了一些感谢的话。

众人在从码头出来时,吴绍霆特意留意了一下,发现小凤仙并没有跟着来。他趁着梁启超和蔡锷攀谈的时候,询问了随同蔡锷前往日本的特勤人员小凤仙的下落,特勤人员说小凤仙在船上,只是身体不适要晚些下船。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这个借口可不是自己第一次听到,看来小凤仙仍然十分介怀。

乘车来到上海镇守使署衙,郑汝成亲自来门外迎接,热情的将众人迎入府内。

蔡锷心中感慨很多,他离开中国时南方还与北洋为敌,可是如今回国时却发现南北早已和睦,北洋的旧将与南方政要握手言和,甚至还成了联合政府的重要成员。虽然有些不太适应,但他仍然真心的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傍晚,郑汝成摆好了接尘宴席,考虑到蔡锷大病初愈,没有安排的太过喧嚣,就连菜式都是按照养病补身的做法上来。蔡锷刚刚下船,破有疲惫之意,本来无甚食欲,不过为了给郑汝成一个面子还是陪着众人落座吃了一些。

宴席过后,由于天色已晚,郑汝成命人收拾了署衙厢房提供众人寄宿。梁启超、何福光等人因为公务忙碌,还是乘坐当晚的火车返回南京,吴绍霆倒是留下来陪蔡锷。等到蔡锷休息去了,吴绍霆又与郑汝成聊了一些关于上海更改建制的事,打算合并淞沪两地成立中央直辖的上海市,军务总督和市长则由杨善德、郑汝成二人自行分配。

郑汝成当然不敢反对,当场连忙迎合赞成,反正等吴绍霆走后只不过是上报一个虚衔,该掌握的权力一点都不会上。

除了这件事之外,吴绍霆还特意交代郑汝成留意中华革命党在上海的活动,尽量保证上海谘议局内不会有任何闲杂人等。郑汝成立刻会意,让吴绍霆放心,表示自己一定会多注意这件事,一有风吹早点必然处理的干净利落。

卷六:大国战 第738章,全国军事整编会议

十月二十三日,南京执政府召开全国军事整编会议,吴绍霆公布了国防部历时两个月之久完成的各省军队整编方案。会议先行公布了中华民国最新军职和军衔,新军制参考西洋军队编制,在原有的三等九级军制上扩增为五等十七级,也就是在将级、校级、尉级之外增加士官和士兵的等级。

士官由低至高分为下士、中士、上士以及士官长;兵士由低至高分为列兵、上等兵。同时在尉官与士官之间增加准尉军衔,但凡通过审核考入中央政府直辖军官学校者皆配发此级军衔,做为升级和调职的参考之用。此外,在各军中将级军官最高军衔为一级上将,其次为二级上将。

一级上将对比西方军事制度中相当于大将级别。在新颁布的军衔制度当中,国防部还特意保留了部分北洋传统的军制习惯,规定各军种荣升一级上将者保留开府置仪和制订特殊将军名号的权利。也就是由国家授予一级上将将军府的牌匾,允许一级上将建立自己的将军府,但严格规定将军府只做住宅之用,限制将军府最高占地面积,且国家不另资土木费用,一切土地、建设、人力之费由将军个人承担。

将军府牌匾和将军名号代表正式荣勋,规定此两项永不得世袭,一级上将若因死亡、降职等原因失去荣勋资格,国家将收回牌匾和将军名号。

当然,在名义上国家还设有“大元帅”军衔,全称为“中华民国海陆空三军大元帅仪仗”,是中华民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者。不过“大元帅”军衔只授予中华民国大总统,此项规定不仅列在军事章制之中,不久将来还会记录在宪法之中。

吴绍霆在公布完毕新军制,紧随其后当场宣布第一批将级名单。

蔡锷、韦汝聰、冯国璋为一级陆军上将;唐继尧、曹锟、卢永祥、莫擎宇、龙济光、何福光、李济深、邓铿、陈炯明、许崇智、顾品珍、王文华、李汉章等三十九名授予二级陆军上将;吴佩孚、孙继直、刘震寰、杨希闵、梁鸿楷、蔡成勋、蒋百里、李鴻祥、李选廷、马锦春、倪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