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奴-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湖不会死,但却会干。
等到湖底干得清可见底时,后海就不是海了,而成了一座天然的大坑,一座人工挖成的大坑,一座相连十几里的大坑,与真正的坑有所区别的是,这个坑里还有水,还有快要谢蓬的荷花。而这样的大坑对于急于掩埋尸体的关宁军而言,却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妙处,因为有了这些人工挖掘的大坑后,他们不必再费事将尸体拖到城外去埋葬,那样做,需要很多人力,而关宁军现在什么都不缺,他们只缺人,而且还缺时间。
当齐壮报请将什刹海做为掩埋尸体的区域后,赵强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并指示工部尚书吴培忠,将什刹海附近的庙宇全部拆除,日后沿什刹海上面修建青石大路,将这些满洲尸骨永远踏在地下。至于没有了美丽什刹海后的北京城是不是缺少了一种柔美或者漂亮的风景,赵强可就管不着了,他可不是一个城市绿化保护者
一万多正蓝与镶蓝旗的满洲男人们现在被临时充做了掩尸队,他们被刀剑驱使着,将死去的两黄旗男人尸体用大车一车车的拖往后海,然后一具具的将尸体抛落到水中。
每往这美丽的什刹海中丢进一具尸体,那几乎就剩半人腰深的湖水总会响起一阵水声,伴随着水花四溅的声音,一具具无头的尸首慢慢的沉了下去。
越积越高,渐渐的,岸上的人已经很难直接将尸体丢弃到水里了,不得不踏着已经高出水平面的尸堆往湖中心走去,那里,显然还有更空阔的地方可以容纳更多的尸体。
东方的天际已经露出鱼肚白,屠满令亦已执行了三个多时辰,然而,内城的满洲男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的人数加在一起是关宁军的三四倍,这就注定无法在一个夜里将所有的满洲人全部杀光。为此,太和殿中的赵强向他的部下发布了一条最新的命令,那就是先把两黄,两白四旗的六万多男人杀光,余下的等解决完黄白四旗的满洲男人后再处决。
总之,内城的十几万八旗男人必须全部杀光,一天杀不了,就分两天,两天杀不了,就分三天,直到最后一个满洲男人倒在血泊中为止。
要想让一个民族永远不再成为另一个民族的敌人,或者心中的阴影与噩梦,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前者永远消失。
屠满令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满洲与千年以前的契丹、党项一样,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只能从那深埋在地下的墓葬中找到他们的蛛丝马迹,了解他们的只言片语。
或许我今天的所作所为会被很多“四爷”、“八爷”、“格格”迷们所憎恨,所诅咒。
太和殿中的赵强脑海中突然闪过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一个让他有种想要痛哭的念头,一种让他种如芒在背的念头,一种让他感到悲哀的念头。
当有一天,侵略者成为我们歌颂的对象,我们以被奴役为骄傲时,那我们的民族就真的病了,一种心理上的病,一种远比生理上的病痛来得更危险,更可怕的病!这种病将会使我们的民族无药可救,无药可医,它会慢慢腐蚀我们的肌体与大脑,终有一天,我们将不再知道反抗,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被侵略,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顺从
为了不让那令人痛心的时代到来,就让我将这种病的根源永远的抹杀!
我不介意成为被千人所指、万人所骂的屠夫;我不介意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不介意被后世刻意的遗忘!我介意的是,我为什么不去做!
或许我不是一个成功的穿越者,因为我到现在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现代的政治体系;也没有研发出领先时代若干年的先进武器,更没有去开启民智,教化世人,告诉他们民族的含义,告诉他们活着的真谛。但我依然认为我是一个最好的穿越者,因为我可以将满洲吸血鬼杀光。
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我赵强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千万汉人同胞,对得起老天爷给我的这次穿越机会!
“呼!”
重重的吸了口气后,赵强迈步走到殿门后,轻轻的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
东方,红日初升;心中,豪气万丈。
殿外,跪伏着数以百计的官员。在他们有些害怕的眼神中,赵强缓缓的开口说道:“太子殿下准备好了吗!如果他准备好了,就让他过来即皇帝位!从今天起,康熙二十四年就过去了,宣统元年将载入史册!”
第二章 新君登基(二)
后海,填尸地。
六千名正蓝旗满洲男丁被要求到湖中心继续掩埋尸体。关宁军承诺过他们,只要将这些两黄旗尸体掩埋结束,即可回家。然而等这些正蓝旗满人满怀希望的将一段长达三里的尸坑用泥土填满后,关宁军却又告诉他们,因为尸体太多,后海无法容纳,所以要求他们在后海南侧湖面继续开挖湖底,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掩埋尸体。
疑惑、无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六千正蓝旗满洲男丁不敢违抗关宁军命令,分做数十队从不同方向向湖中心走去,有的人还很细心的卷起裤腿,以免衣服被泥水打湿染脏。
南侧的湖面早已干枯,只剩一湖的青苔,人走在上面十分打滑,不时有人被青苔滑倒,摔得脸上、身上都是淤泥。
六千人分发了从工部调来的一千把铁锹,六人一组,三个轮换挖掘,三个负责将挖出来的淤泥抬到岸边。诺大的后海南侧顿时成了一片大工地,几千个人头在湖中心不停的忙碌着。
岸上,不知什么时候,关宁军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还有一些手持火铳的士兵也出现在人人群当中。他们望着湖中心的正蓝旗满洲指指点点,不时在脸上露出狞笑。
那彼此起伏的笑声让湖中心的旗人们忐忑不安,他们隐隐从那些士兵的笑容中察觉到危险的来临,空气中满是不安的气氛。
听到皇宫方向传来的三声钟响后,混成第二师团师团长千户孔国华与骑兵师团第一联队千户伍枫秋彼此对视一眼后,双双将右手抬了起来。
早已等候的百户们看到了千户大人的手势后,不约而同的向部下发出了行动的命令。
顿时,笑声瞬间消失,三千名手持长矛的士兵平举着手中的长矛将那些正往岸边抬运淤泥的满洲人赶到湖中心,将他们赶向了他们亲手挖掘的深坑中。
坑中满是水,几千人被赶到里面,拥挤不堪。
只能露出上半身的满洲男人们在抗议,在咒骂,他们试图爬上去,却被长矛无情的剌下去。
有几百个在最后一刻被激发出血性和勇敢的满人们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向关宁军冲去,可是没等他们靠近,火铳的射击声和弓箭的呼啸声就响了起来。
屠杀,一边倒的屠杀。
为了将这六千名正蓝旗的男丁杀光,不出一点漏子,混成第二师团出动了九千兵,骑兵师团也出动了一个联队的兵力。他们居高临下,无情的将这六千名满洲猪狗送进了地府。
堆积在岸边的淤泥再一次被回填到湖中,一锹锹的泼在那些还活着的旗人身上。
据后世史料考证,发生宣统元年京师满城的大屠杀中,有近三万名满洲男人是被残忍而无情的活埋在什刹海的湖底下的
祟德八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在一场混乱的王位之争后,年仅6岁的福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大政殿登基,并向蒙古、朝鲜送去即位诏书,布告天下。第二年,福临的叔叔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接引下,统帅八旗劲旅走出白山黑水,跨过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同年九月,福临和清皇室人员由盛京抵达北京。十月初一,福临在臣僚的簇拥下,亲到京师南郊告祭天地,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改年号为顺治,这一年为顺治元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学士麻勒吉、学士王熙起草遗诏。初七日,逝于养心殿。遗诏中对十八年的朝政进行检讨,共有十四项罪责。遗诏立第三子玄烨为太子,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颁行遗诏于全国。初九日,玄烨即皇帝位,年号康熙。
自康熙元年始至康熙二十四年,康熙在位二十四年,崩于盛京城外,享年三十二岁。太子胤礽以储君及先帝遗诏于太和殿登基为帝,年号宣统。责钦天监即刻颁宣统历于全国,颁先帝遗诏与太后恩诏于天下,此两份诏书明文向天下宣布先帝是御驾亲征贼军而被逆臣杰书与鄂扎所弑,现二贼盘踞盛京,与西北葛尔丹、罗刹勾结,妄图引异族入关,窥窃帝位,狼子野心,禽兽不如。宣统帝明谕臣民,与此二贼不共戴天,望忠于大清臣民万众齐心,共讨这二贼,以替先帝报仇,以还宇内清平。
辰时三刻,大吉,宣统登基礼开始。一千名着明甲佩长刀的关宁士兵奉命警戒皇宫,自午门至太和殿,道路两侧皆是执仗军士,除六部及各衙门官员,任何人不得靠近皇宫。
“登基大典开始!”
随着礼部唱官长长的嗓音,年仅十五岁的太子胤礽穿着他阿玛当年穿过的龙袍提心吊胆的在一众太监、“侍卫”的扈从下,硬着头皮在“百官”和“禁军”的注视下踏上御阶,缓缓的走向大殿,不安的坐到了龙椅之上。从进殿到坐下,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坐大殿的左侧,在那里,关宁军大帅赵强正安若泰山般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神情平和的望着胤礽。
大殿中,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袁世杰手捧一份“遗诏”对殿下的一众官员朗声宣读起来,“遗诏”是他替康熙起拟的,上面除了述说康熙生平及死因,便是夸赞太子的话语,最后便盖棺定性,太子登基乃“先帝”临终遗愿,且太子人品上佳,有人主之范,今奉诏登基,实众望所归,天下归心也。
“礼成!”
一口气念完遗诏后,袁世杰转身面朝宣统帝,俯身跪下,带领一众官员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东侧立于大帅身后的一众关宁将士却是纹丝不动,只冷眼看着殿上的宣统皇帝。
百官磕拜完毕后,胤礽按照总管太监常忠的吩咐,忙挥手轻声的说了句“众臣工请起”,然后不知所措的望着东侧的赵强,不知道自己下面要怎么办。
一旁的常忠见状,忙上前一步,轻声提醒道:“皇上,赵大帅劳苦功高,是我大清的再造功臣,没有赵大帅,就没有皇上,大帅这份功劳可不比当年的摄政王差,还请皇上能够下旨晋封大帅为摄政王,以慰百官之心!”
常忠这边话音刚落,殿下的袁世杰就率先跪了下去,他这一跪,后面的张玉书他们也只好再次跪了下去,人人心中都知宣统皇上下面要颁什么诏了。
“噢,好好”
胤礽如哽在喉,有些颤抖的站了起来,缓缓的看向东侧,有些结巴的宣道:“赵强听旨!”
“臣接旨!”
赵强大喇喇的坐在那里,根本不动一下。
胤礽一咬牙,鼻子一酸道:“爱卿为我大清劳苦功高,今朕破格赐封,即日起,加封爱卿为摄政王,统领文武百官,望爱卿能够忠心体国,为朕分忧,为天下苍生造福。”
“臣遵旨!”
赵强毫不表情的应了一声,还是一动不动的看着胤礽。
“皇上,还有呢?”
常忠立功心切,在旁见胤礽还有话没说,忙在后威胁了一声:“皇上,赵大帅可等着呢,可别让他老人家久等。”
“是,是,朕知道”
胤礽一惊,一种耻辱与悲愤涌上心头,却是不敢再犹豫,如木偶般张开了嘴巴:“先帝新丧,太后寡居,朕生为儿臣,不忍使母孤独,先帝在世之时也常言治国者,以孝道为先,故朕为孝道先,特将太后下嫁于摄政王,以使她老有所乐,老有所终。还请摄政王善待朕母”说到这里,胤礽再也说不出话,竟然掩面痛哭起来,泣不成声。
殿下的一众官员们却好像不关己事般,只冷眼看着宣统皇帝,没有一个与皇帝一样有切肤之痛的。
儿戏,天大的儿戏。
袁世杰和张玉书他们轻叹了口气,微一摇头,没有一个人对于太后下嫁提出什么异议。
赵强这次却动了,只见他大摇大摆的走到百官前面,然后竟然顺着御阶就上了殿上,走到宣统面前后,冷冷的说了一句:“皇上既然将太后下嫁于本王,那么是不是就是说,本王从今天开始就是皇上的父亲大人了,如果是的话,那皇上是不是要尊称一声本王为皇父摄政王呢?如此才是为人之子之礼嘛!”
第三章 新君登基(三)
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听得殿上摄政王竟然要皇帝称他为皇父摄政王,殿下一众官员们全是傻了眼,本来这关宁军大帅要封摄政王,之前倒是得到关宁军方面的通知了,很多人也从内监口中得知大帅昨夜临幸了皇后钮祜禄。这殿上新即位的宣统皇帝摆明了就是儿皇帝,只待关宁军稳住京畿,这宣统帝恐怕就要死于非命了,所以一众官员们对于这关宁大帅是要当摄政王还是要将太后充为私鸾玩物,都不怎么上心。既然连这新君登基大典都不过是个玩笑,一场糊弄天下人的鬼把戏而已,这名号之事和宫里那位主子到底躺在谁的床上,又有何打紧的,谁吃饱了撑的还要为大清朝做忠臣;以死相阻呢。
都他娘的到这份了,想当忠臣也没后悔药吃了,已然“助纣为虐”了,难道还在这个节骨眼上演一出金銮殿“好大臣怒骂贼子”的戏码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它去。
一众官员打得这心思,不过这皇父摄政王却还是让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当年的多尔衮。
“王爷,这皇父摄政王加不得,如果加了,怎么诏告天下?”
袁世杰第一个站了出来进言,不过他不是反对皇父摄政王的加封,而是从可行性上为赵强分析了一番。如果赵强成了皇父摄政王,这宣统皇帝怎么跟他的臣民诏告,那些地方上的督抚又会怎么看待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皇父摄政王呢。
工部尚书吴培忠也不同意这个劳什子“皇父摄政王”,因为多尔衮的下场在那,他可不希望赵强走多尔衮的老路,要是关宁军完了,自己能讨得了好?他心中没那么多坛坛坛罐罐,只想既然康熙死了,北京城也落到关宁军手里了,这关宁大帅就应该改元新朝,荣登九五之尊,自己也好跟着做个从龙之臣,何必搞出个傀儡天子来,这等把戏顶多也就唬弄个把月,到时再怎么捂,这真相总会大白天下的。与其到那时,还不如现在索性直接称帝,宣布清朝已亡的好。
“王爷是汉人,怎能为满人皇父呢,依下官看,还不如王爷自个登基为帝!”
吴培忠敢想敢做,他可是已经撕破脸皮了,树不要皮,死得多,这人不要脸,可就是天下无敌了。一脸激动的上前就是“咚咚”几个响头,声音都哽咽了:“满人形同禽兽,占我中原江山已数十年,今大帅高举义旗,一举挥师入关,正是再造新朝,振我华夏乾坤之时,臣以死进言,请大帅即刻登基为帝,号令天下汉民共诛满鞑!”
一见吴培忠竟然将宣统皇帝的登基大典搞成了关宁劝进,数十个脑袋灵活,原先都是各部小吏的官员忙呼拉窜出来,一齐涌到吴培忠身后,异口同声附议起来,神情激动,义正辞严的要求赵强即刻登基为帝,甚至还有一位礼部主事竟然将新朝国号都拟好了,他很聪明,结合关宁军是吴三桂大周军的后继,吴家后人又都被杀光了,没人和他抢正统的身份,索性这新朝国号就叫大周得了,年号嘛,得喜庆点,叫“建国”!
有人一听叫新朝年号叫“建国”,不同意了,这可是当年王莽那厮用过的,如何能用在顶天立地的大周皇帝头上,不成!关宁大帅率领一众将士杀进北京,尽屠满鞑子,此等杀胡豪举乃数百年来头遭扬眉吐气大事,堪比三皇五帝,怎么能拾王莽的牙慧呢,这年号得大气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放眼望去,除了“大业”二字,还有哪两个字能配得上这大周赵皇帝呢!
建国、大业…
一个是王莽的年号,一个是杨广的年号,连上一起嘛,呃绝配。
看着殿下一帮官员在那热闹无比的劝进,赵强笑了,笑得很大声,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这太和殿中,听在那帮官员耳中,当真是真龙天子之音啊。
吴培忠脑袋却转得快,定睛一看,殿上赵大帅嘴上笑着,脸上却是没什么欢喜之色,忙“咯噔”一下,心道不妙,怕是马屁拍到马蹄上了。忙嘎的一声住嘴,直直的跪在那,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那帮劝进的官员们还没反应过来,仍是在那探讨着这新君年号,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待发现殿中气氛不对时,才一个个缩了缩脖子,老老实实的趴了下去,不敢再乱说话了。
“咳”
等到那帮官员全安静下去后,户部尚书罗文这才从人群中出列,轻咳一声后扬声说道:“皇上,王爷,臣以为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皇上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父摄政王正值盛年,又尚未婚配,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定愿纡尊下嫁。皇上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应当立即着有司预办。臣在此恭贺皇父摄政王与太后新婚大吉,万岁万岁万万岁!”
嗯?
罗文这一通马屁出来,殿下一众官员们既羡慕又恨,羡慕这马屁才是头彩,怎的自个刚才就没想到,反而着了吴培忠那老王八蛋的相,跟着瞎起哄,这下好了,现成的一个天大彩头不要,白便宜了姓罗的,这厮运气也真是好,小小的户部郎中竟然一下就成了户部尚书,这可是官升六级了,这会又是拍对了马屁,没瞅见殿上的皇父摄政王满脸堆笑,真乐得不行嘛。
“皇上,你怎么说?”
罗文的马屁的确拍得赵强通心愉悦,尤其是那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的赞美,着实让他有种少年美的滋味,暗道这罗文真是个妙人,往后得好生用用,马屁精有马屁精的好处,有些事情还得这帮人上才行。
瞥见胤礽却还干站在那里,一点也没有表态的意思,赵强不由勃然变色,转过头去嘴角一翘:“怎么,皇上莫不是以为本王当不得皇父这一称吗?”
“不不不是朕不是这个意思”
胤礽心中十八个不愿叫这贼将一声“皇父”,有心拖延,奈何天大地大,自己却是再也不能支使一人,也无一人愿助自己这个傀儡皇帝,他只有十五岁,虽自幼受良好教育,但却也是天性贪生怕死,否则也不会向贼兵投降了。落到今日这般地步,又能怪得了谁呢,眼看着受此奇耻大辱,又能怪谁呢!
胤礽知道自己是拖延不得了,若不马上表态,恐怕这贼将能立马抽自己一个耳光,在心中叹口气,委屈求全,只愿自己的软弱退让能换得性命无忧便是了。
众目睽睽之下,胤礽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一把抱住赵强的大腿,无比恭顺的叫了一声:“皇爸爸吉祥!儿臣胤礽愿皇爸爸与太后能百年好合,幸福美满,连生贵子,让儿臣有弟妹可逗玩!”
“皇爸爸?!”
胤礽的这一称呼让赵强很是有些意外,遂既哈哈大笑起来,扶起胤礽,赞道:“皇儿当真懂事,不枉皇父保你做这大清天子!”
一直看着风向的罗文又是第一个大声叫了起来:“臣等祝皇父摄政王与太后早日添丁!”这一叫可把殿内一众官员可肉麻坏了,有些上了年纪的不禁暗骂一句有辱斯文,有辱斯文,骂完之后却也是不甘人后,也抢着为皇父摄政王与太后的床弟之事送上赞美之词。
胤礽决定索性没脸到底,叫了一声:“袁世杰!”
“臣在!”袁世杰象征性的躬了躬身。
“皇父摄政王与太后大婚之礼着礼部好生操办,一应典礼单独筹为《国母大婚典礼》,大典与皇帝大婚礼相同,要极尽隆重,不仅要诏告天下,文武百官齐贺,更要诏告朝鲜、越南、琉球等大清属国,让他们也上表称贺,知道吗!”
“臣领旨!”
袁世杰强忍住笑意,大声应了下来,尔后却是拿眼去看赵强。
赵强微一点头,开口吩咐道:“不过先帝新丧,梓棺还未下葬,本王与太后的婚事不宜大加操办,我看一切从简好了,嗯,还有,本王受封为皇父摄政王与迎娶太后为妾之事,需待下月再诏告天下,在此之前,消息不得外泄,知道吗!”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袁世杰。
袁世杰心领神会,忙道:“臣明白!”
众官也一同跪拜,齐应道:“臣等谨奉皇父摄政王与皇上旨意!”
一干官员谁也没就皇父摄政王那“迎娶太后为妾之事”发表任何看法,就连胤礽也下意识的回避这一让他脸面扫地的事情,倒是总管太监常忠却在心里盘算了,摄政王纳太后为妾,那正妻又会是谁呢。不成,得赶紧跟关宁军的人套套近乎,看王爷是否婚配,这正配或者意中人又在何方,不然将来新主子来了,可不好伺候。
第四章 绿营接收(一)
德胜门后的广场上,血腥味遮盖了一切,苍蝇“嗡嗡嗡”的飞舞着。然而在盘旋的苍蝇下方,却没有尸体,也没有首级,有的只是几十大车辫子。不错,没有看错,那些大车上装的都是辫子,还沾有血迹的辫子,被齐根削断的辫子。
“拿水来!”
在关宁军的叫喊下,一百多个正红旗的满洲女人提着装满水的大桶小桶来到了广场上,然后麻木的从地上拾起那些辫子,快速的放进桶里,将上面的血迹洗干净,再将洗净的辫子送到城门下方。
这样的程序她们已经做了一遍又一遍,如果说当第一车辫子被推过来时,她们心中有悲愤,有恐惧,有痛苦,但现在,她们已经没有感觉了,那些辫子背后的故事已经被她们刻意的遗忘了。
没有女人愿意去想,因为那会让她们难受,让她们难以自抑,而每当她们的眼中出现泪水,每当她们的身形突然定住时,总会遭到关宁兵们的喝骂与鞭打。
满洲,曾经的贵族时代,曾经的高人一等在一夜之间已经不复存在,活下来的那些女人们甚至连被当作一个“人”对待的资格都没有。不论这些女人之前是什么王爷的福晋还是什么格格又或是哪家重臣府上的小姐,现在,统统都是贱女,她们必须正视发生的一切,否则,只有自讨苦吃。
“驾!驾!驾!”
远处,几百名骑兵纵马向城门这边奔来,到达城门后,马上的骑兵们依次下马排好队形站在那里。满洲女人们清晰的看到这些士兵身上满是鲜血,目光触及那些士兵的眼神时,她们立刻感受到了一种寒意,本能驱使她们赶紧掉头,不要去看,不敢去看。
已经得到命令的城门守兵们忙一人拎起几十根辫子递给了那些骑兵。
“换辫!”
骑兵百户大喝一声,骑兵们立即将手中的辫子缠到脑后。长长的辫子好像一条死蛇般挂在了他们的脑后,辫尾还有水珠一滴滴的掉落在地。
“把衣服拿来!”
百户又是大喝一声,很快数百套绿营兵的号服被抱了过来。
“动作快点,全部换上!”
百户第一个将身上的关宁军服脱下,赤条条的就在那毫不理会那些满洲女人将衣服给换了。骑兵们有样学样,几百个光条条的大汉集体脱衣换衣的场景倒是不可多得。
衣服换好后,一支几百人的绿营骑兵队伍瞬间便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百户向城门口边走边问:“吏部的人来了没有?”
当下就有五十多个官员向他走了过来,当先一个吏部的官员点头哈腰对那百户道:“回大人话,下官是吏部的,这些官员便是大人此趟要护送到各府各县的官员们。”
“就是你们吗?”
百户扫了一眼这五十多个官员,见他们大多年纪不大,都是三十左右的,点了点头,挥手招来一个士兵,命他腾出几十匹马给这些官员,随后便让城门值守的士兵将城门打开,带着这几个官员便朝外城奔去。
宣统元年九月初五日,在伪装成绿营及前锋、护军等营的关宁军护送下,二百四十多名官员分四批携带吏部任命文书向京畿及直隶各府县而去。
接收府县计有京师附近的通州、大兴、宛平、固安、东安、香河、通河、武清、永平等府县。直隶境内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等府县。
京畿及直隶共有12府、7直隶州、9散州、103县,需要府县官员共二百一十六人。
绿营基础在乡籍土兵,设置也是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各地皆有不同。虽然俱为提镇,但所辖兵力多寡,镇、协、营、汛的设置都不相同。但总得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小相制、分散驻扎。所谓大小相制,就是在编制上以大驭小,以小分大,勿使兵权集中于个别将帅手中;所谓分散驻扎,就是指绿营营制星罗棋布,分散在全国各地,把守各个山川要隘、城市集镇,一方面便于弹压地方,一方面避免汉兵集中驻防,牵连生事。
兵部上报的绿营守备情况中表明,关内绿营分为直隶、山东、山西、河南、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十一大区,共有绿营兵六十六镇、一千一百六十九营,兵员共计六十四万余人。
赵强不认为自己能假这个宣统皇帝一口气把关内所有的地盘全接收了,他能够利用的时间顶多就一个多月,所以当务之急便是拿下直隶境内的府县和绿营兵,然后将这些绿营兵收编为关宁军。而直隶省绿营营制为顺治元年所定,直隶设巡抚,置抚标左、右二营,并设宣府、真定、蓟州、通州、天津及山海关六镇总兵官,并镇标以下各协、营、汛。
直隶境内绿营将领当中,古北口提督赵国华统辖提标四营,节制七镇,兼辖河屯一协、三屯等营,有兵6200人;马兰镇总兵蒋义统辖镇标二营,兼辖遵化等营,有兵2500人;泰宁镇总兵胡伟统辖镇标二营,兼辖紫荆关等营,有兵1800人;宣化镇总兵杜子飞统辖镇标三营,兼辖独石口、多伦诺尔二协,蔚州等营,有兵2600人;天津镇总兵周保亮统辖镇标二营,兼辖河间、大沽二协,务关等营,有兵3800人;正定镇总兵斐大刚统辖镇标二营,兼辖固关等营,有兵1480人;大名镇总兵周锋统辖镇标三营,兼辖开州协、大名城守等营,有兵4600人。整个直隶境内共有绿营兵25600人。
通永镇总兵统辖镇标二营,兼辖通州、山永二协,北塘等营。
第五章 绿营接收(二)
“直隶提督金国正是个回子,康熙十二年,朝廷命总兵官赵良栋在固原招募兵勇,补充军队。金国正遂投身于赵良栋旗下,先被分配到固原军马场,主要职责是养马、驯马。金国正自幼习武,身材魁梧,力气过人,身手敏捷,加上其为人胆大,不久就掌握了驯马的技巧。一些桀骜不驯的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