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济公全传-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庙中有一位香火道①,姓冯叫冯顺,今已六十多岁,老者起的早,在院内扫地,见高国泰出来,问道:“高先生因何起得这般早?”国泰说:“老文你开下门,我要下山访友去。”冯顺开了门,高国泰下了城隍山竟自去了。
①香火道:寺庙中管理香火杂物的人。
陆氏醒来,不见丈夫,不由的大吃一惊,连忙到外面各处寻找,听冯顺说:“高先生清早就走了。”陆氏连忙到屋内各处找寻,只见那边有三张字柬,头一张宇束上写的是:“时衰运赛度日难,含羞无奈住尼庵,佛门虽有亲情意,反被旁人作笑谈。”陆氏看了这首诗句的意思,云是自己因为贫寒,不能养家立业,与妻子托身庙中,岂不为人耻笑。再看那第二张是:“此去他乡少归期,生死存亡自不知,大略今生难聚首,有缘来世做夫妻。”陆氏一看这二句诗是绝话,此番一去,没有回来之日,死活不定,大概不能团圆,再结来生之缘。又看那第三首是:“留书落笔暗含悲,恨我无能更很难,寄与贤妻细参悟。托身另找画蛾眉。”陆氏~看这第三首诗,放声痛哭,五内皆裂。正在悲惨之时,老尼姑过来问道:“侄女因何这般伤感?”陆氏就把高国泰留了三首绝命诗走了,大概是九死一生。老尼姑说:“儿呀,不要着急,我倒有个主意,现在西湖灵隐寺有一位济公,乃是在世的活佛,能格会算,善知过去未来之事。我派香火道冯顺去到灵隐寺,把他老人家请来,给占算占算,高先生上哪去了?落在哪方?派人士把他找回来。”立刻陆氏说:“既是如此,赶速派人去请济公。”老尼姑派冯顺下山去请济公,第一次到灵隐寺,济公不在庙里。第二次去请,见兵围灵隐寺。第三次冯顺一打听,济公被秦相锁了去,因此耽误了三四日。那天冯顺又下山去找济公禅师,见罗汉爷同着赵文会、苏北山正往山上来。冯顺赶忙跑过来行礼说:“师父,你老人家可来了。我连次到庙里去找你老人家几次,今天你老人家为何这般消闲?此时上哪里去?”挤公说:“我要到你们庙里找老尼姑,我们送一个人出家。”冯顺说:“好,好好。我们当家的,正要请你老人家有要紧事。”赵文会、苏北山间道:“你们的庙里有什么事?”冯顺就把那高国泰之事,由头至尾,一五一十,详细说了一遍,众人方才一同奔进庵来了。冯顺前面引路,进了庙来,到得西院。那院是三合房,东西房各三间,北房三间。冯顺同众人进了北房。赵员外一看,属中甚是清洁,北墙旁一张条桌,上面摆了许多经卷。头前一张八仙桌,两旁有椅子。济公在上首椅子上坐,赵文会在下首坐下,苏北山在旁面椅子上坐定。抬头一看,见正面墙上有~副对句,写的甚好。当中一张大挑①,上写的是:惟爱清幽远世俗,靠山搭下小茅屋,半亩方塘一鉴水,数棵柳树几行竹。春酒热时留客醉,夜灯红处谈我书,利领名缓全撇去,一片冰心在玉壶。”两旁又有对句,上写的:“青山不改干年画,绿水长流万古诗。”下面落款,写的是高国泰拙笔,苏北山一看说:“圣僧,你看高国泰真是风流才子。方才听冯顺之言,果然不差。你看这对句,写的笔迹甚佳。圣僧,你老人家大发慈悲,把他找回来,我成全成全他,给他找个学馆,待至大比之年,我再赠他银两,叫他求取功名。”和尚说:“好,这也是员外的功德。”
①大挑:本为古代选官的一种制度。此处可作“较大篇的一张”解。
正说之间,老尼姑清贞领着徒弟侄女,一同前来参拜圣僧,求罗汉大发慈悲:“这是我侄女陆素贞,只因她丈夫高国泰把她留在我这庙中,不言而别,今天已三四日,求圣僧大发慈悲,给占算占算。”和尚说:“那个容易,我们今天救了一个人,乃是名门之女,误入烟花。她意欲出家,我等打算送到你这庙里来,你收个徒弟罢。”老尼姑说:“师父吩咐,弟子从命就是。”赵文会说:“少时就送到,我施舍给你庙里二百两香资。”老尼姑谢过赵员外,还求:“圣僧先给占算占算,高国泰落在哪里?”济公按灵光连拍三掌,和尚说:“阿呀,完了,完了!”陆氏娘子在旁边一听,吓得面色改变说:“圣僧慈悲设法搭救搭救。”清贞也苦苦哀求,和尚说:“此刻有了什么时光?”冯顺说:“天已到了午初之时。”济公说:“这个人刻下距此有一百八十里路,天要到落日之时,他有杀身之祸。”苏北山说:“师父,你老人家慈悲罢。”和尚说:“我要找他回来,你可以代他成一个学馆。”苏北山说:“弟子成全他便了。”济公说:“你派家人同我去叫他,带二百银子盘川。”苏北山说:“苏禄,你快去到钱铺之中,去取二百两银子,同圣僧去找高先生。”清贞说:“冯顺,你同济公前往。”陆氏连忙叩首。济公说:“赵文会,苏北山,你二人待尹春香来,送她出家,你二人再走。”二人答应。苏禄把银子取来,济公同二人出了清净庵,到了山下,往前走一步,往后退三步。苏禄说:“师父,你老人家到黑还走一百八十里路,连八里路也走不了,你老人家要换个样走容易哪。”和尚说:“换个样走不难,向前走两步,向后退三步。”冯顺暗地只是笑,说:“师父,你至黑走回去了,这样走如何是好呢?”济公说:“我要快走,你跟的上吗?”二人说:“眼的上。”济公说:“好,我就走。”说完,才于圩于,往前就跑,展眼就不见了。那二人连忙追下去,只跑了有二三里之遥,二人走的浑身大汗说:“咱们到树林之内休息罢。”二人方一进树林,和尚说:“才来呀。”二人说:“我等连休息都没有,你老人家早来了。”和尚说:“我倒睡了两个吨了。那腿是你两个人的?”二人说:“我们腿长在身上,这不是我们的是谁的?”和尚说:“倒是你二人的,我一念咒,他就走。”冯顺说:“好好,你老人家来念咒罢。”和尚见二人都站好了,说:“我念咒了。”口中念念有词,说:“埯嘛呢叭咪哞埯敕吓。”那二人身不由自主,两腿如飞的跑下去。苏禄只叫道:“师父,可了不得了!前面皆是树,撞了,准死无疑。”和尚说:“不要紧,都有我哪,到了那里就撞木上。”二人果然到了那里,穿着树就过去了。正跑着,见由村里出来一人,手中拿了一个碗。济公睁眼一看,这是一个逆子。此人姓吴名叫云,家里就是他寡母。今天吃包饺子,他母亲都做好了。吴云回去一瞧,没打醋,他就恼了,说他母亲:“年纪越老越昏,哪家吃饺子不打醋?你真是没用!”他母亲也不回言。他赌气出来,拿了碗打醋,被济公看见,济公早已占算明白,用手一点指,这吴云也就跟了冯顺二人跑,不由的喊叫道:“我不往哪里去呀!这是什么一段事?我的腿要疯呀!”三个人耳朵内,只听呼呼风响,仿佛驾了云一般往前跑去,见眼前白亮亮是河。苏禄就叫:“圣憎,休叫我跑了,面前是河呀,跌在里头就死了!”和尚说:“不到紧,加点劲就过去了。”来到河这里,仿佛如飞,就过了河。苏禄想:“找快找株树抱住就得了。”好容易见有了树,苏禄忙一抱,栽倒在地。冯顺也跌倒在地,那打醋的人也跌倒。和尚来到说:“你们起来。”三个人说:“起不来了。”和尚掏出一块药来,分给三个人吃。三个人觉得身体能活动,站起来,吴云直发呆。由那边过来一位走路的,苏禄道:“借问这是什么所在?”那个回道:“这是小刘村。你们几位上哪里去?”苏禄说:“我等由临安城上余杭县去。”那人说:“你们走过来了,只离余杭县二十里地面。”吴云一听:“哎呀,把醋碗也摔了,饺子也没有吃,出来二百里之远。如今怎么回去广和尚说:“我还把你轰回去!”吴云说:“可别轰了,我一个站不住,上了北塞,我怎么回来?”自己由这里走了两天~夜,才到了家。自此见了化小缘的和尚就跑,把穷和尚怕在心里。这且不表,单说苏禄向圣僧问道:“你我今日可是往余杭去找高先生么?”济公说;“正是。”三个人于是直奔余杭而去。罗汉爷又做出一件惊天动地之事,搭救高国泰。不知后来之事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028回 苏北山派人找寒士 高国泰急难遇故知
话说济公带着苏禄、冯顺,来至余杭县南门外。路东有一座饭店,和尚抬头一看说:“苏禄、冯顺。你我进去吃杯酒,可休息休息再走。”二人点头,进了饭店,要了几样菜。苏禄说:“圣僧,你我已至余杭县地面,高国泰现在哪里?可以把高先生找来,一同喝酒好不好?”和尚说;“咱们先喝点酒,回头再找他去,离这样的路甚远。”三个人说着话,把酒吃完了,给了饭钱出来,离了酒饭店,进了南门,来至十字街,往东一拐,路之北头就是县衙门,和尚放步就往衙门里跑。苏禄说:“师父往哪里去?”和尚说:“你两个人在这里等着,我到里面找个人。”和尚才一到大门,就听见里面叫喊:“抄手问事,万不肯应,左右看夹棍伺候!”“把高国泰夹起来再问!”和尚闻之,就打了一个寒战。书中交代:高国泰因何来至此处吃官司呢?这内中有一段隐情。只因那日高国泰下了城隍山咱己因回思细想:若要投往地方,又没有亲故,也没处安身。自己一想:“莫如回归余杭县。”自己搭了一只船,也是乡亲给了一百文船钱,吃了东西,来至余杭县,二百文也是用完了,心想:“此时回往故土,也是没处投奔。一无亲戚,二无宾朋,想借几吊钱的地方都没有。在外思想回家,即至回家,又该如何?有几家至亲,也可以代我分忧解闷;有几个知己的朋友,也可以谈谈肺腑之言。真是应了古人那两句话:贫居闹市有钢钩,钩不住至亲骨肉;富在深山有木棒,打不断无义亲朋。”自己想了半天。高国泰本是一位有志气的人,又不屑求亲乞友,越想越难过,倒不如一死方休!来至南门外城河,打算跳河一死。站在河沿一看,来往船只不少,心想:“死了死了,一死便了,万事皆休。生有时,死有地,这就是我绝命之所。”想罢,将要往下跳,就听背后有人说话:“朋友,千万勿跳河,我来了。”高国泰回头一看,见那个人身高六尺,细腰扎背,头戴青壮帽,身穿青布裤袄,青妙包,外罩青绸子英雄撰,面皮徽紫,紫中透红,红中透紫,环眉阔目,准头端正,三山得配,五岳停匀,年有二十以外,说:“先生乃读书明理之人,何故寻此短见?”高国泰说:“兄台,你不必问我,是阳世三间没有我立足之地,我非死不可。”那人说:“先生,你有什么为难之事?何不与我谈谈。”高国泰见那人诚实,说:“兄台,尊姓大名?”那人说:“姓王名成壁,就在此地居住。我在河沿这里当一个拢班,所有来了客货,都是我找人来卸。先生是因何事寻此短见?”高国泰说:“我也是此地人,王兄。我在南门内居住,姓高名国泰,只因家世式微,我带着家眷,到临安城投亲,把家眷住在尼庵之内。我想男子立身于天地之间,上不能致君泽民,下不能保养妻子,空生于世上,因此我想生不如死。”王成壁说:“兄台,你聪明还被聪明误,何必如此轻生?你先来同我到酒饭馆中吃点酒,我给你再出个主意。你不必呆想,人死则不能再生。”高国泰方才同王成壁来到酒馆里。两个人要酒要菜,吃了个酒醉肴饱。王成蟹说:“我现在手底下没有一文,也没有一项进款,还要等上半天才能到手,今天你先去拉船纤。”高国泰说:“我手无缚鸡之力,哪里能个拉纤?”王成壁说道:“先生,你不要这样子说,人得到那里是那里。你可记得古人有两句话:君子之身可大可小,丈夫之志能屈能伸,才能够行呢。今天你先去拉纤,等我的钱到手,我再给你些银两去接家眷,然后,我再托朋友,给你找一学馆,你看好不好?”高国泰想:“我今与你萍水相逢,如此劝我,我也不可过于固执。”想罢说:“兄台,既是这样厚爱小弟,我就去拉船纤。”王成壁说:“好。”站起身来,领着高国泰来至河沿,见有一只杂货船,早已装好,少时就开船。王成壁说:“管船的,我这有一位朋友,叫他同你们拉拉船纤,管船的多照看点,到了卸了货,千万仍把他带回来,可不必管他。”管船的道:“是了,有王大爷在里头,我们决不能错待了。”高国泰就在这里等候,工夫不大,管船的开船,众人都拿起纤板。大家皆是行家,高国泰也不懂。有人把纤板递给他。当时开船,别人拉纤都喊号子,高国泰想起念书来了,念的中庸有第十三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平患难,君子无人而不自得焉。”他只念他的书,众拉纤人一阵大笑。那一日到了殷家渡,货船卸了,高国泰累的疲困不堪,就在船中睡了。次日船上又装上别的货往回走,高国泰又拉起来。这一日回至余杭县,正到了码头口,见王成璧在那里站着,国泰即赶过来。王成壁说:“先生,这一次多有辛苦了。我在此盼望你,合是你我弟兄有~殿前缘,今天我进了一笔款三十五吊,你先同我来吃碗茶,用点心,回头再进城换银子,明天你去接家眷。今天沽酒买肉,你我痫饮,以尽通宵之乐。”高国泰说;“很好,很好,我与王兄初会,兄长这般厚待,我多深感谢。”王成壁说:“你我好弟兄知己,不必客气。”国泰想;“这个朋友倒很诚实。”粮王成壁吃了些点心,天已不早了。王成壁把钱交付高国泰,进城换银子,拿了酒瓶,打酒买肉。高国泰拿了钱入城,换了五十两银,打酒买肉。买完了东西往回走,正要关城。国泰刚赶出了城,只见由对面来了一人儿也是直奔,仿佛有急事的一般,正与高国泰迎面相撞。那人连忙说:“先生不要见怪,我一时太急,因有要事,我给先生陪罪。”拱手作揖,说着话,竟自出城去了。高国泰本是文雅之人,虽被他碰了~下,自己一想:他也不是有心。这有何妨。国泰出城往前走,忽然一想:“方才不要把银子碰去了!”用手一摸,银子形影全无,把国泰吓得目瞪口呆!原来方才那个是个白日贼,早看见高国泰换银子。真是贼有贼智,故意撞高国泰,把银子搭了去了。高国泰越想这件事越不对:“回头我见了王成壁,无言可答,莫如我一死。昨日要死没死了,是还有两天罪未受完呢?这真是阎王注定三更死,哪敢留人到五更?”到了护城河岸,打算要投河。自己叫道:“高国泰,高国泰,你好命运不通!不想我今天死于此地。”正自怨恨,只听那旁有人说话:“莫非是恩兄高国泰吗?”来至切近,把高国泰一拉说:“恩兄可想死小弟了!我往各处去找,并无下落,不想今日在此相见。”说着话,就过来叩首。高国泰一看,并不认得。看来似面熟,~时想不起来,因说道;“老兄不要认错了人。”那人说;“兄长,你连我小弟李四明都不认识么?”高国泰一听,说:“哎呀,原来是你呀?”且说那李四明幼年家贫,寡母住在高国泰家和左右比邻而居。高国泰一家全好善,时常周济他家,后来李四明就在高国泰家念书。他母亲死了,也是高家花钱给他安葬。高国泰问李四明:“是要求功名,还是去作买卖?”李四明说:“要我找个铺子去学生意才好。我家又没钱,哪有这样花费去求功名?”国泰说:“也好,我给你找一个买卖罢。”便在本城天成米店去学生意。凡上工一切衣服被褥,全是高家代给。李四明也用心练习,并不荒误,专心做那生意。三年已满,东家到店算帐,见李四明各事勤俭,心甚爱悦,把他带到家中,另给他开个米店,在清江做买卖,甚为得利。东家没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把李四明招做养老的女婿,把一分家业全给他。后来他们老夫妻也死了,李四明一手成运,全是他经理。想起当年若不是恩兄,我那得有今日?就带着家眷,收拾细软物件,要回故土,去访恩兄高国泰。到了余杭探访,并无人知道高家移往何方,皆云穷跑了。李四明太息不已,就在西门外买了一所房子,又在南门外开了一个粮店。今天是要回家,遇见高国泰,二人相见,悲喜交加,各诉往事。高国泰说:“老弟,我今日要不丢银,你我也见不着。”李四明说:“你先跟我到家,咱二人有话再讲。”二人站起来,往前走了不远,高国泰脚下一拌,伸手拿起一宗物件来。有分教,小人怀仇技恨,误害良民,忠良尽公,判决奇案。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029回 故友相逢知恩报德 小人挟仇以德报怨
话说高国泰捡起来伸手一看,原来是两匹缎子。借着皓月当空,打开一看,上面有兴隆缎店四字。李四明说:“那两匹缎子,还不是咱们本地余杭县的字号。我们余杭县有两家绸缎店,字号是天成永顺。这兴隆缎店不知在哪里?”滴国泰说:“咱们在这里站着,等等有人来找好给他。要是本人丢得起,还不要紧,倘如是家人替主人办事,一丢了,可就有性命之忧。”那二人在此等候多时,不见有人来找。李四明说:“天也不早了,你我回去罢。待明日有人找,说对了,就给他;没人找,我们四门贴起告白,也不算瞒昧这东西。”高国泰说:“我今天理该去见见王成奎。我拿钱出来买东西,并换银子,他还待我回去吃酒。我因为丢了银子,才要寻死。今我不回去,恐其他多疑。”李四明说;“兄长先同找回家,然后再派家人去给他送信,明天你我弟兄再回拜。”说着话,两个人向前走。来到西门李四明的住宅门首,大门虚掩,推门进去。高国泰见二门外有西房三间,屋中灯光闪灼。高国泰说:“今天天已晚了,明天我再至里面,我们就在这屋中坐”罢。”李四明说:“这三间房,被我租出去,我倒可不要房钱。因为我常不在家,再挖一家街坊,彼此皆有照应了。”高国泰点头,来至二门叫门,里面出来一个婆子,开了门一看:“大爷回来了。”李四明说:“你进去告诉你主母,就提我思兄高国泰来了。”老妈进去不多时,听里面说:“有请。”二人才来至里面上房,见屋中倒也干净。里面何氏出来,见了高国泰行完了礼。李四明告诉婆子:“给收拾几样菜,我们弟兄两个,到东配房去吃酒。”两个人来至东配房,在灯光之下,又把两匹缎子打开一看。李四明说:“两匹缎子倒是真真宝蓝的颜色,只不知这兴隆缎店的字号在哪里?明天咱们四门贴上告白条,要有人来找,说对了就把他。没人找,合该你我每人做一件袍子穿。”高国泰说:“是,明日贤弟你要带我去谢那王成壁大哥。若不是他救了我,我早已在九泉之下。那位朋友倒是一位忠正诚信之人,驾实仁厚,大有君子之风,同我一见如故,我心中甚为感念,良友颇不易得。”李四明说:“好,明日我同兄长去见见那个朋友。”二人吃完酒,安息,一夜无话。次日天明起来,二人净面吃茶,只听外面有人叫道:“李四明,你家住着一位高国泰吗?”连声叩门。二人站起来,到了外面,门开了一看,门口站两个头役①,带着四个伙计,头戴青布英翎帽,身穿青布衬衫,腰扣皮廷带,足下穿着窄腰快靴,个个手拿铁尺木棍。
①头役:即公人。
这两个头儿,一位叫金陵寿;一位叫董世昌。一见高国泰道:“朋友,你姓高叫国泰罢?”高国泰说:“不铝,二位怎样呢?”那头儿一抖铁锁,把高国泰锁上。李四明走来一拦,把李四明也锁上了,拉住说:“进院搜赃。”到里院各屋一找,由东属找出那两匹缎子来。李四明二人问:“头儿,你二人因什么事,把我二人锁上?”金头说:“这里有一张票子,是我们本县老爷派我们来急速拘锁,我二人无故也不敢误锁良民,诬良担不了。你二人作的事,自己也知道,尚来问我们吗?”那些头役说:“拉着走,休要多说。到了衙门,你们就知道7。”立刻拉着二人,抱了二匹缎子,到了县衙班房之中坐下。此时老爷迎宫接差未回,候至日色西斜之时,老爷方回衙署之内,立刻传伺候升堂。三班人役喊堂威,站班伺候。壮班,管的是护堂施威;皂班,管的是排简打点;快班,管的是行签叫票,捕盗捉贼。三班各有所司之事。老爷姓武名兆奎,乃是科甲出身,自到任以来,断事如神,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真正治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今日升堂,吩咐:诛,带差事!”只听下面有人说:“殷家渡抢夺缎店,明火执仗,刀伤事主,抢缎子五十匹,银子一千两,贼首高国泰,窝主李四明拿到。”“哦。”两旁一喊堂威,立刻带上高国泰、李四明。二人跪下,口称:“老爷在上,生员高国泰叩头。”“小的李四明叩首。”老爷在上面一看,只见高国泰文质彬彬,品貌端正,五官清秀,面不带凶煞之气,途问道:“高国泰,汝等在殷家渡抢夺缎店,明火执仗,同伙共有多少人?抢去缎匹归于何处?讲!”高国泰说:“老父台在上,生员乃读书之人,不知殷家渡抢缎店之故。至于明火执仗,生员一切不知。”老爷把惊堂木一拍,说:“吹,妙手间事,万不肯应。来,拉下去,给我打!”高国泰说:“老父台且息怒,生员有下情上达。殷家渡明火执仗,刀伤事主,生员实不知情,要严刑拷打,就是叫我认谋反之事,生员也不认。”老爷说:“据我看来,你这厮必是久贯为贼之人。既是抢缎店你不知情,因何这两匹缎子在你手?”高国泰说:“生员昨日晚在城外抗的。我本打算今日四门贴帖,如有人来找,生员必还他。不料老父台把生员传来,这是一派真情实话。”老爷把那两匹缎子拿在手中一看,吩咐;“带兴隆缎店守铺王海。”不多时,只见由外面上来一人,年约五旬以外,五官丰满,面带忠厚,跪下给老爷叩首。老爷叫差人:“把二匹缎子拿下去,看是你铺中卖出的,是贼人抢了去的?事关重大,不可混含。”王海拿过去一看,说;“老爷,这两匹缎子,是贼人明明抢了去的。”老爷一听,问:“你怎么知道是被贼人抢了去的?有什么凭证?讲。”王海说:“回老爷,有凭证。在小的铺子内,架子上的货,就有兴隆缎店。没有我们铺中的图记兑印,要是有人上我们那里买的缎子,临买好之时,单有一个兑印,图记是篆字:生财有道。这缎子上没有兑印,故此知道是贼人抢去的。”老爷吩咐下去,高国泰跪在一旁听的明白。老爷说;“高国泰,你可曾听见了么?给我上换棍,挟起来再问。”高国泰说;“老父台的明见,生员这两匹缎子实是拾的。就是贼人抢了去,也许遗失,被生员抬着。老父台说生员明火执仗,有何凭证?可以考核。”老爷一听勃然大怒,把惊堂木一拍,说:“你这厮分明是老贼,竟敢在本县面前如此刁猾,你还说本县把你判屈了。”吩咐左右“把见证带上来”。高国泰一听有见证,吓的面上失色。只见从旁边带上一个来。高国泰一看,并不认得。只见此人有二十余岁,头戴青布头市,身被青布小夹袄,青中农,白袜青鞋,面皮徽白,白中带青,两道斗鸡眉,一双匝口眼,蒜头鼻子,薄片嘴,窄脑门,撇太阳,长脖子,大额落素。李四明一看认得,原来是同院的街房姓冷行二,外号叫冷不防,住李四明外头院三间房,平时与李四明借贷不遂,他怀恨在心。冷二就是人口两个过日子,他养不了他媳妇,他媳妇去给人家拥工做活,他一个人在家终日盘算,可恨李四明有钱不借给他。那天晚上,他正在屋中着烦,听李四明的家中请人。冷不防想:“李四明平时未在家内请过朋友,莫非有什么事?”他暗中偷听,请的是高国泰,李四明同了进去。冷二站在二门一听,听四明说拾这个两匹缎子,是兴隆店的,没人找,我们二人做两件袍子。冷二听的明白,心中想:“我听说兴隆缎店在殷家渡,前次闹明火执仗,此案尚未拿着。我明日到衙门去,给他贴一贴膏药,就说他是窝主。李四明真是可恨,发此大财,我去借几吊钱都不借,叫他知道我的厉害!假使我再借钱,他就不敢不借给我了。”因此他第二天一早,奔县公署来,问:“哪位头该班?”有人答话:“是金陵寿金头的该班。”冷二进来说:“金头,殷家渡明火执仗这案,你们办着没有?”金头说:“没办着。”冷二说:“我们院里房东李四明,他窝藏汪洋大盗,昨天有贼首高国泰住在他家,两个人商酌一夜,我听的明白,特地前来送个信息。”金头儿一听说:“好哇,我带你见见我们老爷罢。”叫人往里回话,老爷立刻升堂,带上冷二回话。冷二上来跪下说:“老爷,小的住的李四明的房子,常见有形迹可疑之人从他家出入。昨夜晚间,有贼首高国泰在他家里,诉说殷家渡的明火执仗,刀伤事主。我合房东并无冤仇,怕老爷访知,小的有知情不报,纵贼脱逃之罪。”老爷吩咐先把冷二带下去,派金陵寿、董世昌把高国泰、李四明一并锁拿到案,及二人一到,说带见证,便把冷二带上来。不知如何判法,且看下回分解。
第030回 余杭县清官逢奇案 段家渡济公捉贼
话说冷二上堂来。老爷问道:“冷二,你说高国泰明火执仗,现在已把高国泰带来,你可认得?”冷。说:“认得。回上老爷,他与李四明在屋中谈心,小的听得明白。”高国泰在旁说道:“回老父台,我生员并不认得他。”李四明往前扒跪半步,说道:“老爷在上,这个冷二原来跟我同院,住我的房子,皆因他欠着小的的房租不给.时常同我借钱。借了几次不还,他还要借,我不借与他,因此借贷不遂,他记恨在心,诬赖好人,求老爷格外施恩。”老爷说:“好,我用刑拷你们。拷明了谁,我办谁。大概抄手问事,万不肯招,把高国泰并李四明一同夹起来再问。”两旁衙役等答应。将要用刑,忽然间公堂之上起了一阵狂风,刮的真正好厉害,对面不见人。少时风住了,老爷再一看,见公案桌上有一张纸,上写“冤枉”二字。老爷也不知是谁写的,自己揣度:其中必有原因。吩咐:“来,暂把高国泰、李四明二人押下去,把冷二也押下去。”老爷退了堂。书中交代:这阵风乃是济公来到,把手一指,起了一阵怪风。迷住众人眼目,在公案之上写了“冤枉”二字,自己出了衙门,领了冯顺、苏禄二人到了西门外。他也并不说住房,仍是往西走了有二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