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罗秘事-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于古罗国覆灭的故事,教授应该给你们讲过的吧。”她这么一说,我立即在脑子里飞速的回忆着,当时刚到罗山县城,在那个小茶馆里,教授给我们上的那堂关于古罗人以及古罗国的历史讲座的内容。
  好在我这人记性一向很好,虽然事过两月有余,但我还是能够记起个大概来。我记得当时教授在讲到古罗国因为和楚国交恶,常年交战空尽国力,最后被强楚攻破了国门,以至国破家亡。细节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只记得说的是当时的罗国国君,因为不愿臣服于楚,便携其族人隐世不出,不再问天下事。
  而当时那位国君,藏身的地方,好像就叫什么襄阳黄龙洞金瓜虚,对没错,当时教授绝对是这么说的,就是黄龙洞。
  “这个什么黄龙洞,就是当年古罗国的亡国之君藏身的地方?”我像一下子拨开了迷雾一样。
  “不错,正是。”无名随即接着说道:“不过教授只懂杜撰的历史,他应该对你们说的是襄阳黄龙洞金瓜虚吧?”
  “对啊。”我有些不知所措。“难道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吗?”
  “历史是人写的,此黄龙洞并非历史上所说的那个黄龙洞。”无名的话,明显是还没说完,但是就像往常一样,没有下文了,我见很久没见她继续说下去,才突然醒悟。
  这时却只听二丫稍稍靠过来说道:“当年古罗国那个亡国之君,是二十四世公万通,我们现在要去的那个黄龙洞,才是他当年带着族人,真正的藏身之所。”
  因为路程已接近尾声,翻过这座山头就到了,所以二丫也就没必要继续盯着地图看了,这才有工夫过来跟我说这些。想来跟她谈话,自然是要比和无名交谈,会显得顺畅许多。所以我怎肯放过这个机会,便连忙趁热打铁向二丫追问其中的详细情况。
  原来历史上记载的那个襄阳黄龙洞金瓜虚,其实是古罗国后来复国之后,后人为了整理国史,记录亡国之年的那段历史,才刻意记载下来的。至于为什么要向世人隐瞒当时万通公真实的藏身之所,那是因为,我们现在要去的这个真正的黄龙洞,里面埋藏了古罗人不能让世人知晓的秘密。古罗人为了保守这个秘密,自然不能将其公布于世,所以才有了隐身襄阳黄龙洞一说,意在掩盖真实的藏身之所,不被世人发现。
  至于这个秘密是什么,二丫却不肯明说,我不知道她是不甚明了,还是不愿对我详谈,总之只是含糊其辞的说是,和古罗人成功复国有关。而当我调转话头,问她古罗国是如何复国的时候,她竟然跟我装蒜,给我讲起了历史。
  说是自二十四世万通公之后,罗国王室一直大隐于市两百多年,当传至第三十一世乘公凌浦时,天下格局早已不复当年。楚国不再一家独大,昔日饱受强楚欺凌的弱小秦国,正值如日中天,罗国王室感觉时机已然成熟,遂不再避世不出。
  时年乘公凌浦亲率三十六骑,出黄龙洞再次争霸天下,因为亡国已历两百余年,昔日一代候国早已不复存在,为求安身之所,乘公只得委身秦国,以谋复国之事。后因罗人能骑善战,履历战功,助秦反楚立下汗马功劳,于公元前366年,乘公凌浦被秦王加封益伯候。
  随后乘公率领十万大军,挥师攻楚,经过艰难的浴血奋战,终于从强楚手中,夺回罗国故土,虽然损失惨重,但总算是一雪前耻,报了亡国之仇。自此罗国由灭亡到复国,历经两百余年,乘公为流亡各地的罗国子民,重新夺回家园,无不令罗人欢呼落泪,纷纷回到故土,誓要重建家园。
  “这是历史吧,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听完二丫说的,我知道她根本没有讲到重点,不过有一点她倒是对我有所透露,那就是当年乘公出黄龙洞时率领的三十六骑。
  我想,那会不会是三十六侍罗?
  如果真的是三十六侍罗,那么乘公可以战无不胜、履历战功也就不足为奇了,连无名这样的女侍罗都有如此身手,说三十六侍罗可以抵三万铁骑,那也一点都不为过。
  按无名当时说的,三十六侍罗是为了守护古罗人的秘密,而由巫罗组建,听命与罗国王室的组织,那么乘公可以号令三十六侍罗出山助其复国,这确实是有可能的。
  “没错,我说的是历史。”二丫扬了扬眉。“如果你一定想知道当年复国的真实情况,还得去问猰貐,他们三十六侍罗,就是当年跟随乘公凌浦,出山的劲旅。”
  我朝无名看了一眼,心想,果然被我猜中了,但是她没有吱声,也没有对二丫说的话,发表任何意见。
  二丫这时也看了一眼无名,随即缓缓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跑来跟我们合作的那帮人,也是三十六侍罗。”
  这句话无疑是深水炸弹,搅动着我甚至还有无名的心水,世上难道还有另外一支三十六侍罗?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连忙追问,并且我知道,这也是无名很想问的问题。
  “他们有可能是从原三十六侍罗分出去的……”
  “不对!”我打断二丫。“我在古罗地的地下,见过一整支三十六侍罗,他们并没有缺人,三十六个人都在。”我脑子里回想起,在那座石头宫殿里看见的那些黑袍人,虽然当时没有细数,但是目测差不多应该有三十多人。
  “你有没有看过隋唐演义?”面对我的质疑,二丫却问了我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看过啊!”我讶然的回道,心想,咋就又扯到隋唐去了。
  “隋唐十八杰中排名第七的是谁?你知不知道?”
  “罗成啊!”我稍微回忆了一下。
  “那罗成的父亲又是谁?”
  “你到底想说什么?”我这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罗成的父亲就是大隋靖边侯罗艺。”二丫说道。“罗艺佣兵数十万,割据一方,为大隋朝守护万里北疆,而他旗下有一支极其恐怖的王牌,称为燕云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我越来越糊涂了。
  “相传,燕云十八骑是由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是罗艺驰骋大漠数十年的杀手王牌。”二丫接着说道:“燕云十八骑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袍,脚踏胡人马靴,身后背有一张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
  “燕云十八骑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会进入中原。其常常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杀人如同割草,个个身经百战。”
  听到这里,我不免心中一凛,随即惊愕的看了看无名,目光落在她腰间的弯刀和背后的大弓上,此时只觉得隐隐约约好像窥见了一些端倪。


第四十九章 龙之九子
  无名依旧对我和二丫的谈话,不置可否,但是从她脸上的细微变化来看,二丫说的关于燕云十八骑的事,似乎她也不太清楚。
  “你的意思是,燕云十八骑其实就是三十六侍罗?”我对二丫问道,继续着和她的谈话。“你这么说,有确凿的依据吗?”
  关于隋唐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过是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而已,所传之内容,并不能视作正史,艺术加工的成份更多一点,所以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燕云十八骑,那都还是个问号。
  “历史未必不是传说,传说也未必不是历史。”二丫笑了笑说道:“我想,你也觉得燕云十八骑和三十六侍罗有些殊途同归的地方吧,你认为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
  不可否认,二丫的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无法回避,同样的武器制式,同样的一席黑袍,同样的绝世身手。甚至是同样不苟言笑的处世之道,以及那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要是硬要说两者之间有些关联,也确实未尝不可。
  “那你觉得燕云十八骑就是从三十六侍罗中分裂出来的,也就是那帮人的前身?”我朝山顶的方向虚指而去,既然无法推翻她的论点,我也就只好顺着这样的假设,和她继续探讨下去。
  “其实并非如此。”
  “哦!”我心中一惊。“那是怎么样的呢?”
  “你别忘了,燕云十八骑的主人是靖边侯罗艺。”这时已经行至半山腰了,一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假宝哥派出去探路的那三个手下也没回来。而夺了无名一支箭的那家伙,应该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那支箭早就被他丢回来了,所以眼下众人都有些放松警惕,再加之山路难走,基本都只注意脚下了。
  越上一个陡坡,二丫继续说道:“罗艺的身世,我不太清楚,历史上记载的也是非常笼统,但我认为他极有可能就是古罗国王室后裔,也就是说,他拥有掌管三十六侍罗的权利。”
  “那按你的推断,燕云十八骑是正统三十六侍罗,可为什么传至罗艺手上就只剩下十八人了。”我微微扬了扬眉。“你的意思是,另外那十八人,才是那帮人的前身,他们早就背叛了罗国王室和三十六侍罗,分裂了出去?”
  “不然!”二丫摇了摇头。“当年乘公从强楚手中,夺回罗国故土一战,可谓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秦王借给乘公十万大军,助他重返家园,但那都不是精锐铁骑,甚至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二丫继续说道。“所以,那一役真正的主力,还是三十六侍罗。”
  “你的意思是,那一战之后,三十六侍罗折损近半,三十六人只剩下了十八人?”我这时不免一阵唏嘘,心中已经隐约有些明白了。
  “没错。”二丫点点头。
  “可你这说来说去,也没有说明白那帮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从三十六侍罗分裂出去的,还有让你产生这样一种推断的依据是什么。而且如此一支身怀神秘力量的队伍,早已被训练洗脑成为死忠之士,又怎么会轻易出现分歧,背叛主人?”我听二丫说了那么多,还是没能说到点子上,这时候已经有些心急了。
  “罗艺死后,将燕云十八骑传于其子罗成,而罗成当时已经决心反隋,有意归唐。他怕燕云十八骑杀戮太重,恐遭李家防范猜忌,遂在罗艺死后,就地解散了燕云十八骑。并且唯恐这支杀人机器,为罗艺报仇,屠戮中原,罗成还下令其永世不得入关。”
  “就地解散了?”我嘴巴张了多大。“那后来呢?燕云十八骑去了哪里?”
  “自然是回了关外,不过回到关外之后的去向,这可就说不清楚了。”二丫叹了口气。“燕云十八骑神出鬼没,无人能探其踪,自被罗成就地解散之后的去向,别说历史了,连民间传说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不过……”二丫继续说道:“风云际会,七百年后,华夏大地再一次迎来一场剧变,而以上古神兽命名的一支神秘力量也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我感觉重点要来了,当即竖起了耳朵。
  现在已经快要接近山顶,这时候山路愈发的陡峭起来,大岁俨然变成了带路的人,走在最前面打着手电。只不过依旧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路顺畅无阻,一行人只管注意脚下,埋头赶路。
  “长话短说吧!”二丫随即将其中始末对我简单说明了一番,无名则一直跟随在我们左右,当一个默不出声的听众。
  二丫所说的那场剧变,就是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饥荒遍野,战火不断的年月。当时一代雄主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一路披荆斩棘称霸中原,直至一统江山。而世人皆知,朱元璋麾下有一位神人相助,此人就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先知先觉,料事如神的大军师——刘伯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象形一直都是位列仙尊,被传为神人,世人皆传他是玉帝身前的一位大神。因为凡间动荡,百姓疾苦,民不聊生,被玉帝派下凡间,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
  据传,刘伯温授玉帝赐予斩仙剑,可以号令四海龙王,随即率领龙之九子出世,以助朱元璋谋定天下,一统江山,平息了连年战火,福泽天下百姓。
  当时追随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龙九子,分别是:囚牛、趴蝮、睚眦、赑屃、嘲风、椒图、螭吻、蒲牢、狻猊,而这九子,或者说是九个上古神兽,在三十六侍罗的编制中,也是占有一席的。关于这一点,我当时还特意向身旁一直在听的无名求证了一番,她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她们三十六侍罗中,确实有九人,是以龙九子命名的。
  如果燕云十八骑的传说,你要硬说成是巧合,那么这个关于刘伯温和龙九子的传说,难道也是巧合?
  自罗国王室后裔乘公之后,三十六侍罗折损一半,经由罗艺之子罗成将其遣散,在到七百年后的元末明初,原本的十八人再次打了对折,就只剩下九个人了。
  “七百年间,又发生了什么事,造成到了元末明初时期,三十六侍罗只剩区区九人?”我们这时已经上到了山顶,我一边注意着脚下,一边继续问二丫。
  “错。”二丫铿锵有力的回道。“还是十八人,不过是分化成了两拨人马,各自为营罢了。”
  “额!”我略微一惊。“这话怎么说?”
  “天下已定,百姓安康,朱元璋之后,燕王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登基称帝。龙九子见其英明,天下也归于安生,便萌生退意,但是朱棣出于私心,不肯放龙九子归天,后来见龙九子实在不从,便设计将其石化,成为九尊石兽雕像,正所谓不能为我所用,只有将其毁之。”
  “以三十六侍罗的实力,在只有冷兵器的时代,想要将其一网打尽,岂不是难如登天。所以龙九子并非消亡,只是被朱棣设法困在了中原,无法出关而已。”
  二丫说到这里,我顿时醒悟,那九个三十六侍罗成员,留在了中原,和另外九人相隔关内关外,而古罗地隶属中原,也就是说,无名他们现在这支三十六侍罗,很有可能就是那所谓的龙九子之后。
  “两拨人马,分道扬镳的真正原因,就源于当年罗成的那一道永世不得入关的命令。”二丫看出了我已经洞察了其中的玄机,便接着对我说道。“三十六侍罗一生只认一主,从无二心,在罗艺死去的那一刻,他们的主人就变成了罗成,主命绝不可违,遂十八骑浩浩荡荡返回关外,世代罔替,一待就是七百多年,期间从未踏足中原半步。”
  “因为罗成将十八骑就地解散,所以从那以后,十八骑便不曾再有过主人。”二丫叹了一口气。“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承下去的,不止仅仅只有罗成那道永世不得入关的命令,还有三十六侍罗诞生于世,最原始的使命。”
  “守护古罗人的秘密!”我惊诧的插了一嘴。
  “正是。”二丫点点头。“所以时间长了,群龙无首的十八骑因为缺少凝聚力,而渐渐涣散成两派主张。一派坚持认为要遵守最后一任主人罗成的那道永世之令,一派则认为三十六侍罗永恒不变的使命才是高于一切的存在。”
  二丫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她看了一眼无名,才接着说道:“猰貐的先人,也就是当年驰骋中原的龙之九子,便是主张重返中原,回到故土,永世守护古罗人秘密的那一派。”
  “所以……”我这时已经将一切都弄明白了。“那帮人其实是当年与龙九子分道扬镳,继续留守在关外的那一批三十六侍罗成员?”


第五十章 新的命令
  二丫点点头,说道:“我们组织,追寻三十六侍罗至今,只有当年留在关外的那一支九个人,下落完全无从查探,这也是我为什么怀疑现在出现的这帮人,就是当年那批留在关外的三十六侍罗成员的依据。”
  “你这理由是不是有些太牵强了,就因为你们没能追查到当年留在关外的那一批侍罗?”我感到有些纳闷,那帮人赤手空拳,不配弯刀,不带大弓,你凭什么说他们就是当年留在关外的那九个三十六侍罗之后。要知道弯刀神箭,是三十六侍罗的标志,这一点毋庸置疑,而那帮人显然是不用这两样武器的,他们从来都是赤手空拳,就连亲眼见过他们与双头怪交手的大岁,也说他们当时是赤手空拳。
  “不仅仅是这样。”二丫一边说着,一边手里还比划着:“三十六侍罗的弯刀神箭,因为罗艺组建的燕云十八骑,从而驰名大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关外的胡人来说,那就是恐怖、血腥、和燕云十八骑的代名词。所以留在关外的那九个人,要想在大漠安身,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将弯刀神箭雪藏不用。”
  “弯刀神箭,既是燕云十八骑的标志,也是三十六侍罗的标志,侍罗者向来神龙不见首尾,踪影难觅。而我们之所以可以从历史以及众多民间传说中,探究三十六侍罗的蛛丝马迹,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两样武器。”
  我不置可否的点点头,二丫他们的组织,将燕云十八骑这样的传说跟三十六侍罗联系到一起,从而探究了三十六侍罗自乘公凌浦之后的踪迹衔接,确实完全是依靠弯刀神箭这两样代表性的武器。如果留在关外的那一批侍罗者,将极具代表性的武器雪藏不出,再加上他们本身神出鬼没,行踪飘忽,确实可以在历史长河里,淹没的无影无踪。
  二丫刚才那一席话,将那帮人不用弯刀神箭这件事,解释的倒是颇为的符合逻辑,她们组织之所以窥探不到那九个人的踪影,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弯刀神箭不用。而恰恰相反,无名这一支则一直传承着弯刀神箭,所以才被二丫她们掌握了几千年来的踪影轨迹。
  “可你这说来说去……”我下意识的挠了挠头皮。“还是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说明那帮人的确切身份,就是当年留在关外的那一批三十六侍罗啊?”
  “我说过了,这也不过就是我的推测,因为……”二丫又看了一眼无名。“我实在是想不出来,这世上还有什么人,可以用最原始的办法,硬对硬的对抗三十六侍罗。”
  她口中所谓的最原始的办法,无非指的就是不使用现代武器,无论是无名还是那帮人,甚至是双头怪,这些人全都有一个共通性,好像完全不属于这个时代。在这样的年代里,还有谁整天到晚,捣鼓那些冷兵器,枪林弹雨,这年头杀人可不比谁的拳头硬,比的那就是谁手里的家伙事儿顶用。
  我还是觉得二丫的理由有些牵强,她那只有三十六侍罗自己才可以对抗三十六侍罗的理论,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是那些总归是没有确凿证据的臆断而已。不过眼下,我虽然心里不服,可是却也苦于对那帮人的底细一筹莫展,加之也没有更好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那帮人拥有和无名一样,极不寻常的身手,所以也只好先暂定二丫的假设是成立的。
  “你们知不知道黄龙洞怎么走?”我这时想到一个问题,便转而朝一直默不作声的无名问道。
  “不知!”她回答的很干脆。
  “我说的是你们,不光光指你,你也许不知道,但是你的兄弟姐妹们难道也全都不知道?”我眉头皱了起来。
  或许是她看出了我是什么意思,所以也就没有多费口舌,而是直入主题,毫不拐弯的说道:“二丫说的没错,我们的先人,确实曾经追随过乘公凌浦,并且辅佐他完成复国大业,但是黄龙洞在哪,以及当时的古罗国王室究竟藏身于何处,我们并不知道。”
  “你们当时一直在古罗地的地下大裂谷里?”
  “是的。”
  这么一来,心中的矛盾也就解除了,那帮人实力强劲,却要跟我们合作才能找到黄龙洞的确切位置,如果他们真的是三十六侍罗前成员,再如果三十六侍罗当时也随罗国王室隐身在黄龙洞的话,那么他们应该是知道黄龙洞在哪里才对。不过,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三十六侍罗应该一直都待在古罗地,是乘公凌浦苦于复国无力,才前往召唤他们出山相助。
  “那你们认为,那帮人现在重回中原,并且眼下还要去黄龙洞,如果真的不要埋藏在洞中的卷轴的话,那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这个问题,是对二丫和无名两个人问的。
  无名没有出声,但好像陷入了沉思之中,二丫却想了想说道:“其实三十六侍罗看似诡秘,不可窥见其一斑,但是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他们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简单。”
  “此话怎讲?”我示意二丫继续。
  “三十六侍罗的信念非常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某种机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世代罔替,传承不息,可以看成是一架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干扰,始终高速运转的永动机。”
  我听的不甚明了,完全不知二丫到底要说什么,只能听她接着说下去,只听她随后接着说道:“这么跟你说吧,因为他们拥有强烈的信念,所以即使几千年来世代更迭,物是人非,但是他们的变数却很小,甚至可以说是千年不变。”
  “你到底要说什么?”我开始心急了。
  “你还不明白吗?”二丫鄙夷的瞥了我一眼。“猰貐这一支侍罗,认为没有主人的情况下,就应该回归三十六侍罗最初诞生的使命,重回古罗地,守护古罗人的秘密。而当时留在关外的那九个人,则认为主命不可违,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主人是生是死,无论是什么年代,在没有接到新命令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按兵不动,一直执行着最后一道命令,一代又一代的执行下去。”
  在没有接到新命令的情况下?
  我顿时背后一寒,二丫他们组织,对三十六侍罗做过极为详尽的研究,我甚至可以说,他们对于三十六侍罗的了解,甚至超越了无名这个侍罗本尊。
  如果当时十八个人在几百年群龙无首的境况下,产生了认知上的分歧,那么一旦他们选定了自己的信念,则会不遗余力的坚持到底,绝不会轻易改变。无名他们认为在没有主人的前提下,三十六侍罗应该继续执行自己那永恒不变的使命,重返故土去守护古罗人的秘密。而其余的九个人,则认为在没有主人的情况下,三十六侍罗只能一直执行最后一任主人的最后一道命令,直至接到新的命令为止。
  从无名现在的所作所为来看,显然他们这一支,从大明朝刚刚建立至今,六百余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世代驻守在古罗地,执行着自己的使命。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当年留在关外的那九个人,也在这六百多年间里,一直在遵守着他们自己的信仰,从未动摇过,那么,他们现在破除了当年罗成下达的永世不得入关的命令,就只能理解成,是接到了新的命令。
  没错,就是新的命令!
  我已经完全理解二丫所说的了,那帮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命令,执行着一个崭新的命令。当然,被李世民的大哥和三弟迫害,单枪匹马带伤出战,后被苏定方设计困于泥沼之中,身负数百箭而乱箭射死的罗成,是不可能重返人间的。这么一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帮人现在有了新的主人,并且新的主人,给他们下达了新的命令,在新主人面前,罗成这个旧主的命令,自然是要服从新主命令的。
  这就是那帮人的目的,其实不是他们本身有什么目的,而是他们的新主人有什么目的,因为他们只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干扰的执行机器而已,他们的目的就是执行命令。
  “既然,三十六侍罗信念极重,自然是不会轻易认主。”我们这时已经翻过山头,在往山下走了,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跳下一个陡坡,伸过手去接应二丫,并对她问道:“难道那帮人重新找到了古罗国王室的后裔?”
  “或许,应该说是某个古罗国王室的后裔,找到了他们才对。”二丫扬了扬眉。
  “你心中已有怀疑的对象?”我试探的问她。
  “没有。”她回答的倒是挺干脆。
  “关于你们先人当年叱咤中原的龙九子的传说,你知道多少?”我又转而去问无名,因为三十六侍罗从来不侍二主,刘伯温肯定不是古罗国王室的后裔,那么也就是说,当年带领龙九子重出江湖的,其实是另有其人。


第五十一章 真实目的
  “完全不知,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传说。”无名淡淡的回了我一句,忧郁的眼神,在月光的反射下,显得孤独而又凌厉。
  我想,或许,对于她来说,她是从哪里来的,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与生俱来就附加在她身上的永远不可违背的使命之外,她到底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存活于世的理由,这些都是她解不开的疑惑吧!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出处完全不详,只能周而复始的执行着没有任何理由的使命,看不清自己的过去,却能看得见自己的未来,这何尝不是一种极致的痛苦。
  如果二丫的推断是正确的,那帮人真的就是当年分割出去的三十六侍罗成员的后代,那么现在基本已经弄清了那帮人的底细。只是他们来这里的目的,我们还是无从得知,连猜都猜不出来,只知道他们背后,有一个神秘的主人,一个古罗国王室的后裔,在操纵着他们这些傀儡。
  这时,大岁扶着一颗大树,突然在前面停下,转身晃了晃手里的手电,对二丫说道:“叫两个人过来接替俺。”
  二丫随即就招呼了两个人去前面打手电照路,大岁便放慢了脚步,和我们走到了一起,然后有些得意的对我们说道:“不是俺说你们,这要是比脑子,你们真的跟俺两广小太岁,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你什么意思?”我皱着眉头,不知道他又要玩什么把戏。
  “说你们笨啊,你说俺什么意思?”他反唇相讥的回了我一句。
  我和二丫都被他说的一愣一愣的,无名没有理睬他,自顾自的走着,我看他那嘚瑟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是从我们刚才一路上的谈话中,隐隐分析出了一些头绪来。
  这家伙表里不一,不清楚他底细的人,很容易被他那放荡不羁的外表所迷惑,其实我清楚的很,他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这时候跑来说这种话,一定是他知道了些什么。
  “好,你聪明,你倒是说给我们听听!”二丫接嘴说道。
  “你们一路上的谈话,俺都听了个清楚。”大岁拨弄了一下他那只有一寸长的短发。“你们费了那么多口舌,上下五千年都翻了一遍,还是没能弄明白那帮家伙的企图,就连关于他们底细的推断,也是毫无实际依据,全凭猜测而来。”
  “先假设,你的推断都是对的吧!”大岁看了二丫一眼。“当时他们绑架过俺,那时候他们是三个人,这时候他们又多了一个人,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很重视这次的行动,在哈尔滨地下掩体那次行动失利之后,他们不能再失去这最后一次机会了,他们会尽全力完成这次任务。”大岁继续说道。“所以俺有理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