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篡清-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立于当世万国之间?现在朝野一致,就是一个字,打!”
慈禧哼了一声,心下也觉得,看来是没法不打了。大清也不是泥巴捏的,连小小日本都敢来上门咬一口!害得她的万寿都过不踏实,这股子气儿她也没地方撒去。最要紧的,是日本都宣战了,大清还能不奉陪么?她要说个不打,这个位置就坐不牢!不过看着光绪那个得意的样子,老太太还是觉得不舒服。
“打是好……能打得赢么?”
光绪一怔,顿时就背起翁同禾的话来:“我们大清国土是日本四十倍,人口是他们十倍,财力也是他们数倍,还有数十万练军,小日本怎么可能是我们对手?”
慈禧又哼了一声:“小日本调了多少兵,筹了多少饷?我们能调多少兵,能筹多少饷?他们怎么来,我们怎么迎?皇上,你也说个道道出来啊?”
这下光绪是真的怔住了,他身边的人物,包括整个大清上下,只看到的就是大清大而日本小,一百个当中倒有九十九个认为此战怎么打都必胜。谁也没留意他们的兵到底是怎么布的,朝鲜现在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局面,要打仗的话得筹多少饷,怎么筹饷……
光绪身边,可没有象徐一凡身边那样一个参谋本部做全盘筹划,反正打仗也是李鸿章的事儿不是么?慈禧等着他回答,光绪想想,也只有含糊回答:“老佛爷,民心士气都是如此,筹饷调兵想必也是顺手儿……各地督抚都有电来了,说小日本欺人太甚,他们都会尽力筹饷调兵,老佛爷,这气不可泄啊!”
看着满地跪着的大臣,再想想这些日子看的督抚们地折子,慈禧突然就是满心烦躁。尖声地喊了起来:“由着你们去闹吧!反正我是归政荣养了。过个生日都过得不安心!皇上你真是孝顺得很!”
一句话就说得光绪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直挺挺的戳在那儿不敢说话。
慈禧一摆手:“下去吧!宣战,筹饷,调兵,都由着你去闹,到时候不要让我收拾烂摊子就成!皇上,我就一句话。打仗不是书生叫叫就成,你还是好好儿的和李鸿章商量一下,打也要打一个模样儿出来!”
□□□□□□□□□□□□□□□□□□□□□□□□□□□□□□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短短一两天下来。李鸿章的老态就明显得再也掩饰不住了。
往日这位大清重臣身板笔直,声音洪亮,谈笑间气度阔大。但是随着日本宣战,驻天津日本领事冷笑着将这个消息在联合调停会议上面宣布,并且夹着皮包走人之后,一直还在竭力维持的李鸿章一下就苍老了不少下来。
整个战事的担子,一下就全部压在了他的肩膀上面!
谁都知道,北中国地筹防。二十年来都是李中堂一人为之。而日本宣战,主战场就在北中国和朝鲜。都是他李鸿章的地盘!
时势之下,不应战已经不可得。但是一旦应战有什么闪失,他李鸿章一生功业,就付诸流水!中法战事之后,李鸿章已经背上了全天下的骂名,那次好歹是在南方,而且对着地是法兰西这么一个强国,对小小日本地挑衅,他绝对失败不得!
日本宣战的消息一旦传到,李鸿章马上就回衙门坐镇,电报和雪片一般发出,各个口岸,各个地方,一连串的筹防筹饷地命令发出去。重中之重还是朝鲜,他一连串的电文发给叶志超,只许胜,只许稳住朝鲜局面,不得失败!他要什么增援,李鸿章拼了老命,掏出老底也要给他送到!万一失败,在他李鸿章下台之前,他还满有把握砍了叶志超的脑袋!
这一忙就是不知道东方既白,昏头脑涨的就听见杨士骧的声音:“中堂……北京那边传来朝廷地消息,皇上带着大臣们请了慈训,看来就要对日宣战了……朝野风潮,都是非要应战不可,退不得了……说不定明日就要对日宣战……”
李鸿章抬头一看,就看见杨士骧也是眼圈黑黑的,整个人仿佛都瘦了一圈,报着一叠文电憔悴得仿佛随时都能倒下。
李鸿章心头一暖,这个莲房,这一年来也跟着他吃了不少苦,殚精竭虑地筹划不说,还在朝鲜差点被徐一凡收拾了!
想起徐一凡他就犯堵,朝鲜的事情,徐一凡那一万兵是绝大的助力,但是现在怎么也拉不下脸来要徐一凡帮忙,就他李鸿章的范围,现在既然赶上架了,他就不能倒下,要撑着场面,向徐一凡示弱,那就表明他李鸿章对战事没有把握,那么弹劾的折子马上就要如雪片一般!
他李鸿章不仅是在同日本作战,也是在和国内作战啊……
风雨飘摇,千疮百孔的大清,实在打不起一场近代化的战争!现在他李鸿章能指望的,就是他养育数十年的北洋子弟,能激发天良血诚,为他好好卖命!
看着李鸿章温暖的目光,杨士骧眼眶就是一热,强忍住了,最后还是迟疑着道:“中堂,您瞧,是不是我走一趟平壤,去找一下徐一凡……”
李鸿章扬手:“小车不倒只管推吧,现在我哪离得了你?我相信叶曙青,恩情在这儿,严刑峻法在这儿,他还想保住自己功名权位脑袋,就得卖命!我李鸿章不是对下无恩的人……”
正说话间,就看见一个幕僚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满脸的喜色。看见李鸿章和杨士骧在那里,就扬起手中的电报,大声的道:“中堂!中堂!叶军门急电,牙山大捷!牙山大捷!”
轰隆一声,却是李鸿章推倒了桌上的砚台,一时间,老人脸色苍白,眼睛里面竟然有泪光闪动。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三十二章 … 奔流(中)
公元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从朝鲜传回牙山大捷消息。在叶志超叶军门的布署指挥下,聂士成全军四营奉军,从成欢至牙山,枪炮如林,回环轰打,摧破日军逾万。日军所谓大岛部队者已经溃不成军,据称毙命者日酋十余员,日兵数百名,旋旅而退。聂士成军伤亡也逾百余员名。因为弹药消耗过大,而且伤员需要安顿,在日军仓皇而退,牙山前路无忧,所以暂时整军,向南撤往仁川修整。
叶志超的电文还自豪的宣称,“经此一战,日军破胆矣!”
此电一到,国内欢腾,李鸿章附电称聂士成所部奉军,素称淮军劲旅,士成劲气内敛,胆大心细,深孚军心。叶志超运筹之功,也极可称道。请朝廷奖出力官兵,以鼓士气军心。
光绪简直乐得见牙不见眼,他才从慈禧那里得到了开战的许可,本来还心中有所惴惴,怕军旅之事,国朝十余年未曾经,日人来势汹汹,正不知道胜负如何。叶志超捷报一到,顿时心就落在了肚子里面,聂士成不过四营兵,就击败日军逾万,就算打个折扣,也是相当大的胜利。既然如此,两万五千在朝淮军,足以稳守而有余!
既然朝鲜能保住,本土自然无忧,在朝鲜不管打成什么样,都只对帝党有好处。这份捷报一上,帝党大呼求战的声音更高上了一层。光绪立即电谕,聂士成实授直隶提督,赏云骑尉世衔,回国即补。其他出力员,责聂士成速开保单。而叶志超有统辖展布之功,赏头品顶戴,三眼花翎,加级记录三次。盼其指挥若定,确保朝鲜,归国之后定颁懋赏。
同时也电谕李鸿章。不论如何艰难,要李鸿章确保朝鲜陆师饷道,以能源源接济,不至匮乏,方能连战连捷。
除了他们,还有对徐一凡的吩咐,李鸿章不好给徐一凡下电令,光绪可没这样的顾忌。电谕徐一凡禁卫军所部,必须负担起保护好叶志超所部淮军后路责任,开放大同江口,负责转运补给物资——丰岛海战之后。就连光绪也知道北洋水师无法直下到仁川附近。但是这份电谕也等于变相否定了李鸿章的保船制敌的计划,北洋水师必须从老窝出来,掩护海路补给船队直抵大同江口,从陆上转运到叶志超那里——至于李鸿章和徐一凡如何协调,该做怎样的具体补给计划,北洋是不是能和徐一凡和衷共事,这可不是天子该管的事儿。
当日下午,光绪摆驾太庙祭天祷祖,默祈祖宗神灵保佑。当日晚间,光绪诏告天下。日人凶顽,侵我宗藩,为社稷计,为万国公法所承认之中国朝鲜宗藩体系计,大清帝国自今日起,不得不奋起迎战,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
啪的一声。徐一凡将朝廷转发给他的电谕扔到了桌子上面。自从那次淮军进逼不成,反而委徐一凡为朝鲜北路会剿钦差大臣之后,作为让步,已经将电报线拉到了平壤,意思就是说以后朝廷有什么变动。一定会电谕告知徐一凡的禁卫军,就是想让徐一凡不要再无所约束地闹得太过份。
所以朝廷的电谕,这次徐一凡也第一时间恭读了。
回答这份电谕的,也就是一声冷笑。
“先战成欢,再战牙山,现在又整军回仁川……一路向北。这还算是胜仗?李鸿章也是沉浮江湖多少年,怎么还看不明白这个?”
徐一凡隐约记得历史上面叶志超讳败为胜,虚报了牙山大捷。虽然那个时候的历史他记得有点七七八八,不能太做数。可是这份叶志超的战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哪有打了胜仗,还放弃了牙山这种屏障仁川的要地,丢了牙山,仁川已经无险可守,仁川再失去的话,汉城的两万五千淮军就只能指望徐一凡来收容他们,补给他们了!
楚万里也拿起这份电谕,颠来倒去似看非看地,嗤的一声笑:“朝廷可是信了,也煌煌对日宣战,咱们还说什么?至于李鸿章李老中堂,他现在是宁愿相信这些……朝廷和北洋的李鸿章,现在也只剩下这些虚妄的信心罢了,这点信心被戳破,还能剩下什么?”
徐一凡重重地一捶桌子,甲午战事起来之后,他就觉着自己比以前亢奋了许多。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有兴奋,让他现在比手划足的姿势都比以前大了许多,楚万里离他的距离都都比平时远了一些儿,省得误伤。
各个部队现在全部进入了阵地,或者在最高等级戒备中,所有粮弹物资都已经到位。该展开的战线也已经展开,对于部队长和参谋本部来说,剩下的也就是等待而已。
所以楚万里这个领衔参谋本部的禁卫军智囊才能在这里和徐一凡闲磨牙。
听楚万里这么一说,徐一凡也自失的一笑,这些日子好像弦绷得是有点儿紧,搞得自个儿都是一脸深仇大恨民族英雄的模样儿,还对淮军恨铁不成钢起来……他不是就盼望着这一天么?
他拍拍巴掌:“朝廷都发话了,还有什么话说?作为领四钦差的朝廷重臣,我还能不奉命唯谨?自然只有小心确保淮军后路,负担转运之责……只是这么一来,李鸿章该找我商量吧?朝廷上谕有没有说,我和李鸿章谁主谁副?谁是话事地老大?”
徐一凡说着忍不住就冷笑了起来:“……还不如我听李鸿章的呢!可惜帝党又舍不得把我推到李鸿章怀里,生怕增大了李鸿章的势力,干脆这样糊里糊涂……整个大清,对着举国一体的日本,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应战计划?前面儿讳败为胜,后面儿一团浆糊。想打赢?除非做梦!”
楚万里瞧着徐一凡,淡淡的道:“大人,这不就是您期望的么?淮军不烂,朝廷不烂,怎么显得出我们来?大势如此。正是我禁卫军奋发之时,下面,不就全看我们地了?”
徐一凡缓缓站了起来,认真的看着楚万里:“再怎么样,不管我做如何打算,谁能希望这片国土上当道的人,真的烂成这样?大清……真地是不行了。你清楚,我清楚,禁卫军上上下下也都清楚……”
他语调已经迟滞了下来,仿佛一个字一个字地在朝外挤,眼睛也看向远处:“气运衰微,时逢末世。有心豪杰,只有应运而起!不是为了一己权位,而是让这样的耻辱,不要再重演!”
徐一凡的巴掌,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那一纸满是自得话语的电谕哗啦一声被激到了地上。
楚万里静静的瞧着他,似乎在分辨徐一凡这话里到底有多少真心诚意,最后还是淡淡一笑,语调也严肃了起来:“属下追随大人地,不就是为了这个么?”
徐一凡拍拍他肩膀。两只岁数差不多地狐狸大眼瞪着小眼,最后还是徐一凡转头:“瞧着吧,看北洋淮军,还能闹多少笑话儿……半月左右,我们就要开始收容他们的溃兵,和日本鬼子刺刀和刺刀碰上啦!”
□□□□□□□□□□□□□□□□□□□□□□□□□□□□□□
汉城淮军新鲜出炉的朝鲜前敌营务衙门。
这里的景象,却和上报朝廷地电谕中乐观自得气氛截然两样。
院子内外。都是人进进出出,脚步慌乱,院子里面,已经有大股大股的黑烟升起,一份份的文书电稿都开始焚烧。站岗的盛军卫兵虽然动也不敢动的站得笔直,但是偶尔目光交会,都是惊惶的神色。
院子里面偶尔还有一声女子的哭声响起,然后就是粗暴的喝骂。
叶志超穿着行装,就站在廊前看着他的亲兵卫队在烧东西,天气挺热。他还抄着手,神色木然的看着眼前一切,满院子地喧嚣,似乎他都没有听见似的。
一个亲兵军官大步的走到叶志超面前,一个千打了下去:“大人,清点辕内属员,发现七八个人都把朝鲜婊子都带进来了,还说是他们新纳小妾,也要加入撤退的队伍……”
叶志超脸上神色不动,轻轻的道:“男的女的都拖出去,辕门外正法。”
那亲兵军官一愣:“大人,还有您的文案师爷……”
叶志超猛的一声爆喝:“都砍了!”
看着叶志超青筋都冒起来了,那亲兵军官再不敢多说,领命而去,不多时,追魂号炮就响了起来,几声半截的惨叫响起,辕门外就多了几具无头尸体,转眼就被收拾走,只留下地上横流的污血。
叶志超理也不理外面惨叫的声音,只是在那里发呆。
牙山,没有获胜,哪怕平局也没有。
谁都知道,聂士成已经尽力,督促士卒火线拼命抵抗,甚至身处枪林弹雨当中鼓舞士气,大呼酣战。聂士成所部四营,也是众所周知驻朝陆师当中最为精锐一部,要不然也不会派到牙山这处要地!沿着成欢,到牙山,再到仁川,就是掩护水路补给汉城地最要隘,只要守住这里,水师再有力量,淮军就可以饷道不断,进退自如。
结果水师在丰岛外海失利,补给断绝,接着就是聂士成被击败,伤亡流散千余,只剩一千多残兵退守无险可守的仁川。淮军上下,完全胆落!
所谓击溃日军万余,都是虚言,在聂士成的紧急军报当中,只是慨叹日军冒着弹雨,只是一往无前的冲击,火力也致密而且使用得法,最后临以白刃,仿佛人人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选锋之士。就淮军水准而言,士成的部队已经够顽强,够坚韧,可是白刃一交,还是被击退!
这局势,只能用烂来形容了!
叶志超已经无数次地后悔为什么当初要来朝鲜,还要就这个位置。现在给顶在前面,本来还指望靠着中堂交涉芶安,反正出卖的又不是他的利益,偏偏今日,整个大清又对日本宣战了!
正懊悔无限之际,就看见他的心腹部下卫汝贵一身戎装,踩着马靴大步走了进来,神色不安的行了一个军礼:“大帅……盛军所部已经整理完毕。随时可以拉出城去,聂士成和左宝贵两部也已经召他们回来了,大军集结于汉城……”
叶志超看着他:“你的当面,有没有出现倭寇的影子?”
卫汝贵摇头:“职部扼守汉城正面,一切都还算平静,没有发现倭寇的哨探,我们的侦骑也远出了二三十里,一切都是正常。”
听到卫汝贵地话。叶志超松了一口大气儿,还未曾搭话,就看见门外一员将领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正是扼守汉城左翼的左宝贵。右翼是已经败了的聂士成。
左宝贵满身都是泥点,看来是飞马回来的:“大帅,这是什么将令?让我们全军收缩?节节抵抗,才保得住汉城!还有,要向中堂飞章求援!为什么还说咱们在牙山打胜了?”
朝廷往来电谕,叶志超都转报给了朝鲜淮军诸镇,官场的规矩,就是瞒上不瞒下。看着左宝贵回来兴师问罪,叶志超深吸一口气本来想发火,最后还是放软了声调。
“冠廷。我这也是为咱们在朝鲜两万五千淮军子弟着想啊!朝廷已经决意要打,要是我们这边败绩传出,沮了国内士气不说,中堂也会觉得朝鲜事已不可为,只会忙着在国内筹防,再不会派北洋水师掩护补给船队给我们输送物资的!没有物资,我们还拿什么来打仗?后路断绝。还有几个兵能有精神放枪?只有这样说,中堂才会源源不断的接济咱们……冠廷,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左宝贵大声喘着粗气,捏着拳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当兵地最怕断了后路,叶志超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作为淮军另一系的将领,也在官场沉浮了这么多年,叶志超的本意谁还能不明白?
有了水师掩护,物资输送,他才有了一条退路,这捷报也能暂时保住他的顶子。等到全局烂地时候儿。怕也是法不责众了,他怎么也能蒙混过关……可是,又能怎么办呢?他左宝贵,加上聂士成的败军,也不过才有五六千人,朝鲜大局,还是要靠叶志超支撑!他左宝贵可包打不了!
到了最后,左宝贵只有长出了一口大气,大声道:“军门,在我部撤除阵地的时候儿,当面儿已经有日军侦骑哨探出现,看规模,至少掩护的是一支五六千的人大部队,询问逃难下来的朝鲜百姓,他们还有骡子拉着的大炮,现在左翼出现五六千人,右翼出现五六千人,已经对汉城形成了合围态势,如何打,请军门示下……咱们不打,只有给鬼子撵着跑,朝廷也饶不了咱们!”
叶志超眉毛一挑:“本帅誓与汉城共存亡!冠廷,调你回来,就是要厚集兵力,以固汉城,你的兵力比较单,留城守备。而我的盛军兵力较厚,出去依城野战,有辅有靠,才能保住汉城要地么!汉城城内之事,一以委君。”
左宝贵左右看看叶志超辕门的仓皇景象,还没有说话,叶志超已经朝北拱手:“这个计划,已经上报给中堂和朝廷,得到电谕许可,冠廷,这是军令,你还想违抗么?”
左宝贵仰天一叹,打千下来:“标下尊令。”
叶志超展颜一笑,很是欣慰地模样儿:“你先去安顿队伍,回头就和达三交接一下防务,日军逼迫日紧,我必须马上将盛军拉出去布防……还有什么疑问?”
左宝贵只是点了点头,抱拳就大步走了出去。卫汝贵想跟着,却被叶志超叫住。
“达三,就按照我们的计议,入夜即撤防!一切轻装,只带械弹,直奔平壤!那里靠着大同江口,北洋水师那帮海耗子在中堂严令下,那里还敢过来,从那里我们就可以上船回国!看看能不能顺便解决徐一凡……只要能把这一万几千盛军拉回去,再除掉中堂这个心腹大患……天大的罪过,中堂也会饶恕咱们!”
卫汝贵听得脸色铁青,却是不住点头:“冠廷和功亭他们……”
“混!自己都顾不上了,还能想那么多?大清和日本又不是打一辈子的事情,还是咱们自己要紧!”
走出辕门之外的左宝贵,只是仰头看着苍灰色的天空,良久良久,他才慢慢的吐出了一口气儿。他叫过在辕门外守候地自己一个亲兵,低声吩咐道:“去仁川给功亭传信。不管他接到叶军门什么命令,都让他拔营就走,我掩护着他退过汉江,让他去平壤!”
那亲兵点头领命,他是左宝贵本家侄子,看着这位五十七岁的将军,胡子已经半花白了,脸上全是刀砍斧刻一般的皱纹。这个时候看着自己小辈,神色也只剩下了慈祥。
“军门,那您……”
“中堂教养作育我几十年,这个时候儿。该有人为他卖一条命了……背对着小日本逃跑,我做不出来。”
“军门……老叔!我和您死在一块儿!”
左宝贵一巴掌拍在他头上:“自己去挣扎一条命吧!老子已经吃了几十年饷,该还了!你能活着,就脱了这身虎皮,别再当兵!”
□□□□□□□□□□□□□□□□□□□□□□□□□□□□□□
朝鲜,江原道原州府。
低矮的朝鲜府尊官邸,这个时候已经升起了高高飘扬地旭日旗帜。
小小地府城,只有一条街道,这个时候街道上面行进的只有大队大队的日军,骡马挽曳着日本自造的青铜山野跑。隆隆的在街头而过,在地上碾出了深深的两道沟。从军官到士兵,都走得满头大汗,但是丝毫没有停步。乌黑地队伍,从城地这头一直延伸到了那头,没有止境仿佛。
整个原州城,仿佛只剩下了他们。穿着白色衣服的朝鲜百姓。只要还没跑脱的,就已经被集中到了几个大建筑当中,门口都派了卫兵警戒。
山县有朋大将,也是一身戎装,站在城外道左的一处高地上。举着望远镜向北方眺望,身边陪伴地是背着图囊的参谋军官,不时有传骑经过,大声回报,参谋们就在图上写写画画,将及时的情报标注上去。
日军的行动。丝毫没有耽搁。在三天前,第五师团余部以第十旅团为基干组成朔宁支队,除少部继续掩护釜山基地之外,大部已经做好战斗准备,紧接着就是第一军司令长官山县有朋大将带着司令部上陆,丝毫没有停留,立即驱使物资储备不足,特别是粮食只有随身干粮的支队立即沿着昌原,大丘,忠州,原州一线,直扑汉城西翼,和东翼先期出发,并且和聂士成已经在牙山交战的大岛支队配合作战!
#奇#在他身后,还有更多的日军部队在源源上陆,其间发生的日本对清正式宣战,清对日本正式宣战,都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脚步,一切都是早已计划好,只等取得最后的胜利!
#书#一个参谋接到最新情报,大声地向山县有朋回报:“阁下,先头部队已经和清国军队发生接触,在杨平一线,清国陆军稍稍抵抗之后,已经向汉城收缩后退,据查是清国陆军左宝贵部……现在先头部队已经在杨平占领阵地,等待大军到来!”
#网#山县有朋并没有穿大将礼服,也自己背着干粮袋,比士兵少扛一条步枪,只多了一根木棍用来借助行军。一路过来,大将的坐骑也和所有军官坐骑一样,用来驮运一切能搞到的粮食,还有弹药,日军上下,都是以急行军速度步行前进。这么辛苦艰难的路程,太阳又毒,山县有朋却精神出奇的健旺,一点也看不出五十六岁了。他冷冷一笑,说不出来的刚自傲:“支那军队不堪一击!传令,加快行军速度,本军要再最短时间内,克复汉城,将朝鲜李王掌握手中,顺便扫平在朝支那军队!”
“他们,已经用事实证明,不是我大日本帝国精勇陆军的对手!”
第四卷 不一样的甲午 第三十三章 … 奔流(下)
光绪二十年七月下旬,一直到八月上旬的时日之内。
大清政府一份份的电谕发出来,直隶,东北各将军,山东,江南各沿海省份筹防,南洋水师北调,各省协饷北洋。每一份电谕都是煌煌大诏,小小日本,如鼠负穴,不当大清天兵之一扫。邸报传抄,满是这样乐观的文字,朝野清流,如疯似狂。
大清时逢末世,有识之士都在苦闷中寻找出路,这种思潮,就有如长江大河一般在这三千年未逢之大变局中浩浩奔流!
流传数千年的微词大义,在西方整个体系的领先优势面前,已经证明了不适合这个丛林时代。接着就是自强和洋务运动,经过几十年的惨淡经营,现在也露出了窘迫的状态,让人觉得,单单是这样,似乎也救不了这个国家。
在一片绝望和浮躁当中,已经有了小小的声音,认为要缔造近代化民族国家,才能参与世界的竞争。可是这种大逆不道的论调,也只是在地下浮动。占这个世道主流的声音,还是要振君权!以为皇上将权操起,大加振作,未必没有刷新的机会。放在眼前的,不就是有普鲁士和日本现成的例子在这里么?整个中国没有一个主心骨,到处自行为食,将本来微薄的国力更分散虚耗……也许权操于上,就是一条出路?
现在局势已经明显,慈禧在对外事务上面,就是彻底无能。本来她也就是一个善于阴微权术的女人而已,要她有多么开阔地战略格局,那是要求母猪会爬树。面临真刀明枪的血火烧上门……她也只有暂退一步。
光绪圣主已经破天荒的走到了台前,有一大批乐观的电谕,不知道有没有的圣心决断之后的举措,来支撑起了这一场战事!这一切,怎么能不让这些忧心国事的人欢呼,认为国家气力使在一处,圣君掌舵。岂有不可胜之势?
日本只是小患,而圣君当道,才是关注国势气运的大势!
北京内外,帝党一片疯狂。
当然在光绪的一系列电谕之下。回应也如所料地不尽如人意。南洋大臣先回电,说南洋已有四船配合北洋水师作战,实力已为不单,其他南洋师船。或旧或慢,并无配合之效。如果朝廷一定要南洋抽调师船——请北洋派船到南洋来接应北上。
筹防事宜,各省都在做,并且以此为借口大肆报销。各省所设开支厘金的善后局,这些日子本来应该报解上去的银子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并且以此为借口,说筹防本省吃重。无力协饷北洋。而李中堂也不在乎他们那点小钱。纷纷要求免调。
可是连四川省都要筹海防,开支了五百多万厘金款项。就实在有点开玩笑了。
光绪和帝党也不在意,还沉浸在初掌大权地激动当中。等这次战事胜利了,光绪地位稳固,如日中天,再一个个收拾这些不听话的督抚!反正现在最大的实力派李鸿章已经被顶在了前面,为了自己的势力计,他不可能不卖力作战,现在朝鲜也是一片捷报而来。日军嚣张已极,虽然负出惨重伤亡,仍然在节节进逼,估计也是回光返照,风雨虽狂却不能持久。淮军所部先战牙山,再战汉城,节节恃险杀伤日军,前后合击不下数万员名,且有日军有名上将在内。局势既然如此一片大好,还有什么好担忧地?
光绪一边电谕褒奖有功诸将,连李鸿章都得了彩头——倒是有几个不开眼的人上折子,说怎么越打越向南边了?既然如此大胜,应该向北犁亭扫穴,在釜山将日军赶下海的……为什么要步步南退?一向行事操切的光绪,这次连部议都不等了,这几个不大不小地官儿,夺职的夺职,流放的流放,甚至有一个特别不开眼地,为了镇慑计,再拉了一点其他贪赃枉法地罪名,当即弃市!
光绪从来没有掌过这么多地权力,可以这样乾纲独断,使用权力上就少了一些更慎重的手段,他这样做地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杀鸡给猴看,让举国都知道他的力量,让李鸿章更加镇慑而卖力作战,他只要好消息,而不要坏消息,他不要这难得到手的权力又飞走出去!
大清末世以来,已经很久没有以言罪人,顶天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