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清-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军一头,徐一凡就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而且还不仅仅是新军编练出来得用不得用的问题了,京官里头不是没有明白人,暴民得了名义,泛滥开来,恐怕还有不测大祸!

那头气势正戚,哪头正在垂死挣扎,现在掰掰手指头都能算得清楚。徐一凡只要不犯什么大错,保守一点估计,鼎革大业,他也有七成把握了。

这个时候徐一凡驾临上海,现在不拍马屁还等到什么时候儿拍马屁?

徐一凡乘坐的招商局内河火轮,是直抵高昌庙码头的。这个时候儿,码头上面两位上海道,正衣冠整肃,诚心正意的在接官亭里头等候,码头上面,已经扎好了牌坊,吹打队伍都在江风里头候着,码头外面,满满的都是沪军营,制造局护勇在警戒。徐一凡来得秘密,知道的人不多,高昌庙周围人迹寥寥,精选的数百勇丁挺胸凸肚的站着外圈,这煊赫场面,也是在拍徐大帅的马屁。

迎接徐一凡的,除了两位道台,还有几个有来历的南下京官,不知道钻了多少门子,给两位道台送了多少红包儿,才能来迎一下徐一凡。一个个在接官亭里头也不说话,只是在心里头揣摩,到底要怎么样,才能一言而动徐一凡,在他的班底里头谋一个出身来着?

大家伙儿已经无数次的翘首朝西边看,一大早就过来,江风喝了一肚子,徐一凡的船,到底要到什么时候儿才能来?

□□□□□□□□□□□□□□□□□□□□□□□□□□□□□□

招商局的“江顺”号明轮小火船,正呜呜的顺流而下。为了支撑在辽南的行动,除了维持招商局的正常营运,其他所有能抽调的好船几乎都已经用上。徐一凡要去上海,照理说无论如何也要抽一条好船过来,不过徐一凡却瞧上了这条明轮旧船,看着这条小船鼓着明轮,蒸汽喷吐,挣扎着在江里前行的样子,当时徐一凡就吐出了几个字:“多铆蒸刚,王道啊!”

除了明轮,还有什么船更能体现蒸汽朋克文化的美感?

为了徐一凡的恶趣味,这条小船被匆匆忙忙的整修了一遍,就成了他的官轮。现在正以顺水八节的航速,直奔上海而去。徐一凡倒也不在乎快慢,让几个洋鬼子和上海本地官场多等等,没有坏处。

这次去上海谈判,能谈出个什么结果来,他也根本没指望。大英帝国,现在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日不落的威名,正在顶峰。全世界都在布置他们的棋局,承担着全世界的责任。他一个远东新起的小小军阀,说实在,在大英帝国的棋局当中,到底占多大分量,还是不要太高估的好。哪怕来了一个首相特使,现在英国的各种特使满天飞,在这个地方调停,在那个地方煽风点火,也没什么太稀罕的。一份约见谈判的电报,看得他就是冷笑,盎格鲁撒克逊全球帝国的矜持和气焰,全在纸上。

他几乎也能猜到这位首相特使到远东来秉承的意图,大清帝国看来要溜檐儿了,日本也残废啦,对俄远东的封锁空出了一块出来。英国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在远东,在这里,他们需要重新布局,维持稳定的局势。他徐一凡要崛起取代清国,可以,大英帝国可以乐见其成,但是肯定要他徐一凡掏出更多的东西,让出更多的利益,牢牢的绑在大英帝国的全球利益战车上面,如果他能答应,大英帝国也不会吝于给他一些支持……

可是,他就能答应么?

穿越到这里来,他所做的一切,有一个底限,就是历史不能比他未到的时候更坏。说起来有些矫情,可是这也是基本的坚持。条件合适,不是不可以谈,毕竟现在这帮盎格鲁撒克逊人占着绝对的上风呢,未来这个国家的发展,也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暂时抱抱英国这条粗大腿,也没什么坏处。

如果那帮家伙条件开得太过分,他徐一凡也只有谢谢了。反正谈判只要一开始,就证明大英帝国至少在远东已经将他视为棋局当中重要的一极,这次谈不出结果,还有下次嘛。随着事态发展,他就不相信大英帝国在远东不做出让步!

说到底,推翻眼下这个已经去了半条性命的大清,他已经是不需要外力的帮助,和英国谈判,也是为了他担心的另外一件事情。眼下这局势发展,有着向另外一个危险的方向快速滑落的趋势!这次谈判,他其实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向这帮白鬼子证明,他徐一凡有收拾这片土地任何乱局的能力!

北地的第一份综合情报,在他将将要上船的时候,已经由戚宣怀那里飞马送到他的手上。船上无人打扰,这一天多来,他就是在反复掂量,反复揣摩手头这份综合情报!

北地情况,竟然发展到如此地步了啊……他徐一凡煽动的飓风,让这个末世的一切,都已经大不一样了。

他站在明轮之旁,看着那包铁的水轮仿佛不眠不休的卷起江水,巨大的声响还有翻卷的浪花,似乎都在表明新时代是如何躁动的到来。俏立舷侧,徐一凡不知不觉的竟然已经站了一个多钟点,江风将他浑身吹得冰凉,可却没有让他飞速转动的脑子停顿下来半点。

直隶气氛,自刘坤一死后为之大变,香教拳坛,已经在直隶境内,成燎原之势,山东河南,也颇有气候。谭嗣同现在为群臣之首,一边苦苦维持住北京周边局势,一边在试图拣选这些拳民精锐,练成新军!谭老哥啊谭老哥,你既然选择了北京这条船,用力划也是应该,可是你知不知道,你这是放出了一只什么样的怪兽?

香教,义和拳,红灯照,庚子国变,慈禧对十一国宣战,八国联军……这些字眼风车也似的在他脑海里面翻腾不休。在历史上,此次事变是国内的种种因素集合在一起,才其来有自。秘密会社在直隶等北地的势力,还有北地百姓和教民的矛盾,这个内因,1895年和1900年是没有多大的区别。发起一场民变的所有因素都已经具备。

但是北京朝廷中枢那方面,掀起庚子事变,出现了对十一国宣战这么华丽而愚蠢的事件的因素,却一件也还没有发生啊?

戊戌政变,谭嗣同谭老哥现在正在努力奋斗,苦苦支撑大清江山呢,他比起历史上的谭嗣同也成熟了许多,根基也稳了许多,虽然徐一凡对他现在变法刷新不看好得,但是也远远还没有到失败的时候儿。历史上正因为戊戌事变失败,大清朝廷那帮最保守,最朽劣的势力全面复辟,加倍的敌视起一切进步因素,认为这是败坏世道人心,动摇大清江山的根源。这帮保守势力,才和拳民香教这样有着很大蒙昧性的民间组织一拍而合。

——可现在正是谭嗣同谭老哥走在上风头,这些保守大臣正在坐而待时的时候儿!这些新党,不该这么愚蠢,以为自己能控制这么一支具有极大蒙昧性的力量!

庚子事变闹得如此不可收拾,慈禧要立大阿哥事件也起了大的作用。

历史上戊戌事变之后,慈禧就想一劳永逸将光绪赶下台来,立端王儿子溥儁为大阿哥,试图废掉光绪。而西方列强为了保证中国政局平稳——越平稳越无能的大清,越适合他们的宰割。那时候儿,西方列强可对于影响大清政局平稳的一切不安定因素可都重视得呢,哪象他徐一凡穿越而来的那个年代,西方列强可是巴不得中国天天出事儿。

西方列强反对慈禧立大阿哥,这件事情可触到了老太太的逆鳞,她的权力,自己人动不得,外人可也动不得!老太太一辈子搞的权术阴微平衡,对西方列强实在的实力也糊里糊涂。听几个又保守又好事的大臣吹嘘忠勇拳民竟然有数百万之多,算算数字,超过大清养的兵多少倍了,说不定还没有养的那些兵那么废物。脑子一热,为了保住权位,给西方白鬼子一个教训,老娘就用拳民和你们拼了!

——可是现在,光绪在他的位置上面还坐得稳稳当当的,因为他徐一凡的威胁存在,慈禧加倍的要借重光绪这面圣君的大旗。母子两个心结瞧起来都少了不少,外人瞧来,还有一些同病相怜的温情在里头,更不用说这对母子现在说不定打的就是还要借重白鬼子力量制约他徐一凡的主意,怎么会利用拳民,来和西方列强对着干呢?

可是偏偏现在,本该五年之后才出现的拳民之乱,已经成如火如荼之势!难道因为他的出现,历史改变到清廷走投无路之下,要借用拳民来对付他徐一凡么?

说起这拳民力量,他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东郊民巷几十个洋鬼子卫队,再加上一点业余客串的武装人员,居然抵挡了几十万拳民围攻上百天。哪怕是冷兵器对战热兵器,拳民稍有组织和战斗力,东郊民巷根本撑不过一个礼拜去。八国联军上陆,唯一对他们有效抵抗了一阵的,不是拳民,而是聂士成所部和北洋武备学堂的那些学兵。

现在聂士成已经是他小弟,北洋武备学堂的学兵被他搜罗得干干净净。在他苦心布局之下,直隶可战之兵几乎被他清除干净。在军事上,他已经占据绝对优势,所谓按而观衅,以待时机,无非就是等待谭嗣同他们变法革新失败,大清中枢将最后一条路走绝,就可以正式鼎革天下。

他大骂康有为,就没安什么好心,就是想帮这个又热衷又没节操,最后还无能的家伙上上位——其实没康有为,谭嗣同本事比历史上暴涨十倍也没什么好怕的。大清中枢,实在是腐化无能到了极处,而这几百万旗人的包袱,更是跳不过去的坎儿,除了将大清连根推倒,在体制内绝无半点能刷新改良成功的可能!

这一尺之水,只要时机一到,就可以一跃而过!

可是偏偏让他料想不到的是,这注定要失败的戊戌政变,不知道怎么,就和香教拳民起事的庚子事变,牵扯到了一处!这也是他最不想看到的结果!

拳民一起,这些本来就因为和北地教民矛盾而聚集一起,甚而蓬勃壮大的势力,必然会掀起针对列强势力的举动。徐一凡可不怕别人说他是汉奸,这个时候这样的风潮,最是现在这个国度所不能承受的!如果拳民一起,还是按照历史上那样突然变得不受控制,出现了围攻东郊民巷这种外交使团的举动,掌握着现在这个世界所有规则的西方列强必然会起兵报复,维护他们在这个世界的威权。在历史上,英国为了弥补膺惩大清,自己陆军兵力不足的窘追,甚至将欧洲的大敌德国,还有英国在远东极力加以限制防范的俄国引了进来!

哪怕只是短短五年之后,英国就得扶植日本把深入东北的俄国势力打回去,可在这维护白人威权的事情上面,他们白人之间那点龌龊事儿,就不值一提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血淋淋的,他徐一凡要对付洋鬼子,也得拉一派打一派,逆天到战翻西方列强的联合力量,穿越的时候给他一艘歼星舰还比较现实一点。

八国联军的历史事件一旦发生,他徐一凡面临的选择就现实了。他战,还是不战?如果不战,他徐一凡是靠鼓起这个老大帝国的民族主义风潮而走到现在这个位置。对着八国联军只存自保之心,那他又和寻常自拥实力的督抚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八国联军入侵,东南五省自保。

其时东南数督当中,并不是没有人想取大清而代之。可是大家伙儿互相看看,都是对着洋鬼子不敢对抗的怂包,谁也不像能顺应天命的样子。还不如在大清体制下凑合着过呢。他徐一凡到时候一旦选择自保,好不容易拉上船的南方诸督,只怕就马上离心。他徐一凡也不过寻常人耳,并不是这个末世的最好选择。这等时代大潮的威望下一旦失去,再挽回来,不知道要等到时候!

战,那是一个最为简单的选择。也是热血一涌就能做出的决定。保住自己时代旗手的名望,哪怕战得山穷水尽,只要大旗不倒,也终有问鼎天下的期望。

可是时代已经不是中国内部自己改朝换代的时候儿了,他奋起而战,以他相对于列强的薄弱实力节节而战。俄国深入东北,为了限制他们,那日本可能就借着这个机会从绝境当中复苏,他甲午一战苦心孤诣旨,就等于白打。这工业化浪潮的末班车,就在中国大地的一片混战当中无可挽回的错过。这民族的元气,还不知道要伤损多少!

能不走到这一步,就要尽最大努力,不走到这个境地当中去!

事态有点失去掌握了啊……前路的变数,在不知不觉当中又增加了那么多。这条路,哪怕已经看得到尽头了,还是这样千难万险啊……

他徐一凡,是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以为一切都是尽在掌握?

徐一凡想到这里,忍不住自失的一笑。正在他将北地局势翻过来覆过去想的时候儿,就听见耳边响起了张佩纶的声音:“大帅,冬日江风当中独立良久,却不知道大帅心事为何如此之重?”

徐一凡回头看看,张佩纶正气定神闲的站在他身后,也在看着江景。他的麾下,现下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就张佩纶不担名义,可以跟着他到处乱跑,随时也可以参赞一下。徐一凡在外面呆立那么久,他以为徐一凡一直在考虑和英国人谈判的事情呢。

“大帅,和英国人谈,想太多也没必要,天下的事情,没有一次就能谈成的,都是随着时势变动,而最后能有结果。如果大帅怕他们开的盘子太大,这次泛泛的听着就是了,反正只要经营好咱们自己的实力,能足够压倒中枢,到时候英国人只能和咱们打交道,还有什么不能谈的?”

徐一凡摇头苦笑:“……我是担心北地现在的局势啊……”他刚才心思用得太深,这话忍不住就脱口而出。

张佩纶看着徐一凡,那份北地情报汇总,他自然也看到了,对于徐一凡如此忧心仲仲,他忍不住笑道:“大帅,此是好事啊!自古用此散乱民间会社力量者,少有不败事的。朝廷也是病急乱投医,谭嗣同,书生耳!北地越乱,岂不是大帅的机会越多?他们干那些事情,咱们瞧着就是了,到时候天下还不是指望大帅来收拾局面?现在就恐他们在这里头陷得不够深,不够快!大帅要是为这个忧心,大可不必。现在咱们要做得,不过就是冷眼旁观!”

在一般意义上,你张幼樵是对的。可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啊……你是不知道,让他们闹大了,到底会搅出一个什么结果出来!

徐一凡在心里头苦笑,忍不住问道:“幼樵,你说我们现在就提兵北上,收拾北地乱局,可不可以?”

张佩纶一怔,奇怪的道:“大帅,你怎么想到这个上头了?按而观衅,这衅还未曾起,怎么可以轻动?大帅天下布局,就是要将朝廷逼入绝境,让他们自己手忙脚乱当中将最后一条路走绝,现在一切都如大帅布局当中进行着,怎么大帅反而就心急起来了?”

他正色朝徐一凡一揖:“我张幼樵也曾是大清臣子,可是时逢末世,不得不背弃朝廷,寻找一条出路!大帅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天与人归,我张幼樵才不惜贰臣之名,为大帅参赞机要。眼见得就是最后一步了,大帅以前做对了那么多事情,怎么现在就按捺不住这最后的一跃了呢?现在朝廷最后一口气未曾绝,南方督抚势力还未整合完毕,禁卫军虽说六镇,可是还未最后编练完成,这不待时机成熟,贸然北上,一旦有挫,不知道还要增添多少变数!”

这是因为老子料到了戊戌,没料到这庚子事变也有可能提前发生!徐一凡恶狠狠的在心里头想,眉毛皱成了一团。

嗨,这一路走来,自己也早该预料得到,这世上就没什么轻松的事情。既然事态脱离掌控了,无非就是再想办法将事态掌握回手中罢了!袁世凯这小子对大局似乎有着天然的嗅觉,居然不随毅军北上,而电告自己要潜入直隶左近,探察北地乱局到底向什么方向发展。看来这小子又要立一个大功了,历史上面出名的枭雄人物,果然都小看不得……

自己必须要提前有所动作,将这大出意料的变数,再控制起来!唉,又得忙一阵子了,还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呢……

徐一凡咬着牙齿根根的想着,突然他重重的一拍船船栏杆,对着天空大喊一声:“啊啊啊啊……真他妈的!”

喊完之后,他甩手就朝船舱里头走:“幼樵,什么时候才到上海?上海两个道台,本来准备扰他们一顿筵席,给上海官场一点面子,现在老子没时间了!有些事情,我现在必须要理出个头绪出来!明天我们就见那个什么X毛特使,尽快回江宁,有些事情,现在就得布置!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四十三章 … 谈判(四)

延庆县是顺天府管辖的二十二县当中靠西面的县治,离京城也超过过了五十里的距离。香教从直隶西路动员来的各处大师兄,猬集在延庆的可真是不少。直隶已经留言纷纷,说朝廷马上就要开禁,让各处拳坛进京,起练新军。虽然现在京师周围还是防营在守着,五十里之内不许有一坛存在,可是练新军的诏书都下来了,这禁还能禁几天?离北京城进一步,将来进北京城就早一步,传言都说了,先到的大师兄,论不定就是提督军门,迟到一步,说不定只能捞着守备都司了,这可差了多少!

西路来的大师兄们,在延庆是越集越多,用村村有坛,已经不能概括现在延庆县的盛况了。这里简直是一个村子里头就能有七八个坛!本地大师兄和外路大师兄凑在一块儿,那叫一个乌烟瘴气。就连延庆县城里头,一条街上,说不定都能瞧见十几处香坛,你请孙悟空,我就请菩提老祖,反正得压你一头!

城关乡里,到处都是缠着辫子,系着红腰带的爷们儿大摇大摆的走来走去,县城三班屁都不敢放一个。县太爷还算是有操守的,至少衙门里头没设坛,要知道诏书一发,北京城周围五十里还算安静,其他地方简直就成了拳民的天下,衙门里头应景供无生老母的,就很不在少数!县城里头,现在有什么事情,都是最有面子的几位大师兄会一下公决,再麻烦不到县太爷半点儿,往日里头仿佛高人一等的那些教民们,现在是威风全无,不少都举家迁到了教堂里头,每天总有不少拳民围着教堂,虎视眈眈的,虽然暂时还没有什么事情,可是谁都不知道,万一溃决,是一个什么局面!

直隶百姓,不管城里还是乡里,这段日子都有些如颠似狂的。

男的不用说大多都是师兄师弟,就算往日不大出门的女子,都换了红衣服,结了红头绳儿,挎着篮子抓着扇子,动不动就是一大群走在一起,尖声念着什么口诀。还好现在是年节才过,不是农时,要不然还不知道得撂荒多少土地!

各处大户,只要往日里不怎么沾洋教的,这个时候也得赶紧表对无生老母的忠心,朝那些势力大一些的大师兄那里一车车的拉东西,从日常吃用到衣服料子,银钱器用,只要他们敢送,大师兄们就没有不敢收的。不少平日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已经拉下脸,腆着个大肚子换了一身短打,整日里跟师兄师弟们混在一块儿,只求门上不要被挂上白灯笼。

已经有传言说了,总有一天要找各种毛子算帐,挂红灯笼的就家宅平安,挂白灯笼的无声老母就会降下神火,人死干净,家当烧干净!

这算是个什么世道!只求谭大人赶紧开始拣选这些拳民,赶紧将新军练起来。其他的人,早遣散早好,再这么拖下去,谁知道会生什么变故!

在延庆县小葛庄外面,这一天来了几个外乡人,拉着骆驼,一副久在外行的模样儿。当先是一个矮胖子,脸上全是被寒风吹出来的口子,神色困顿,只是一双眸子还炯炯有神。身后跟着几条汉子都显得颇为精悍,只是紧紧的跟随着他。

小葛庄本是一个有四百多户的大庄子,现在也不是乡里冬日的清冷景象。村南村北,都有一个大香坛,烟气缭绕。周围满当当的都是系着红色腰带的闲汉。大冬天的,不少人都敞着怀,叉腰竖着大拇指,摆出了茶壶架子。不管说什么,都先拧眉瞪眼。这两个大香坛把村南北的路堵的严严实实,不管是谁往来,都绕不开这香坛去。

南头的香坛挂着一面大旗。“齐天大圣在此,诸神退位!”香坛后面竖着一个高旗杆,一个年轻后生打着赤膊盘在杆子上面,浑身给刀子似的寒风吹得乌青,可他还是一脸肃穆的盘在那儿,做手搭凉棚状,旗杆下头,已经是一地的香灰,不时还有人走过来恭谨磕头烧香。

北头的香坛挂着的大旗则是一道符簶。弯弯曲曲。仔细看的话,大概上面是个雨,下面是个召。要是对道教那些鬼画符地把戏有点知识的,就应该知道,这是玉皇大帝周讳正亨地秘令符。可是这个香坛却没有人敢上旗杆斗赛。只是在旗杆下头有一个穿着天官服地汉子盘腿在台上端坐。这气势就差得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拉着骆驼地矮胖汉子冷冷一笑。指着小葛庄的两个香坛道:“装神弄鬼到了这种地步!这边请玉皇大帝下凡。这边就竖起了齐天大圣孙猴子的招牌……嘿嘿……”

这矮胖子,正是和毅军分途,潜入直隶境内地袁世凯。如此寒冬。他为徐一凡事业在外奔走,可谓忠勤了。跟随他地几个随从,都是禁卫军当中精锐挑到情报处的,对这个上司的果决泼辣还有旺盛精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真亏得徐大帅慧眼识人。将他接纳过来!

袁世凯身后一个随从笑道:“这些家伙想成军?也不跳上秤盘自己秤秤!项老板。和这些家伙费这么大精神。划算么?”

袁世凯扫了他一眼。冷电般地目光让那随从脖子一缩。他低声道:“不惧其成事。唯惧其败事……多了解一分对手地内情。大帅成事地可能性就更大一分!咱们就是大帅地耳目。对这些家伙。不可稍存轻视之心。我们此行。就是要将所有北地内情。不带个人感彩地忠实回报大帅!你要是再有这种念头。就自己回江宁吧。”

那随从默然点头。袁世凯却一下收敛了脸上冷淡地神色。堆出世故地笑容:“他们人过来了……身上锋芒收起来!

几个随从都低下头,脖子尽力的朝皮祅领子里面缩去。他们是从南头进的小葛庄,南面那个齐天大圣的香坛,已经有十几条闲汉挺胸凸肚的朝着他们迎来。当先一条汉子满脸的络腮胡子,密排扣的大褂,丢档大裤子,走过来的架势当真不可一世。远远的就朝着袁世凯他们喊:“谁这么不长眼?大圣香坛在此,就这么直撅撅的冲犯?拿下了!”

袁世凯忙不迭的丢下缰绳行礼:“各位大师兄,我们怎么敢有这个胆子?我们这也是来寻人,准备入坛的……我们还没进坛,不知道规矩,冲撞了哪路神灵,我们这就认罚香!师兄尽管开口,该多少炉就多少炉,兄弟绝没有二话!”

说话间那十几条汉子已经走进,有人笑骂道:“你和谁称兄道弟?咱们和你可没那份交情!”

当先那汉子走近袁世凯,打量了他一眼,袁世凯以降,都畏畏缩缩的朝后退,只有袁世凯一边退还一边媚笑着看着那汉子。

“……入坛,倒是好事儿……可也没有白冲撞了大圣爷的道理……罚香多少,就瞧你懂事不懂事,心诚不心诚……骆驼上面是什么?口外的皮货,还是南边来的洋货?要是卖库伦的茶砖铁锅,大圣爷可不认这些东西!”

那汉子说着,眼光瞧也不瞧袁世凯,只是在那几头骆驼身上驮的东西打量。

袁世凯苦笑道:“列位师兄,咱们这一路过来,驮的一点南货,全部罚了香了。谁不知道现在直隶师兄们多?现在驮子还在,里头想寻个小钱刮痧都没有,兄弟腰里还有几顿饭钱,心诚不心诚,就只这么多了……”

那领头的汉子顿时翻脸:“说大话使小钱,你算个什么东西!”

他一作,后面的闲汉也跟着起哄:“就算皇上过来,这十个骆驼还得丢九个下来,没钱,这几头牲口丢下来!”

“丢牲口还不算完,揍他们!过过他们的火,瞧瞧是不是二毛子!”

身后人摩拳擦掌,那领头汉子却只是冷眼瞧着袁世凯。袁世凯咬咬牙,解下褡裢朝地上一倒,哗啦啦的掉下三吊整的,百十个零的铜钱,还有七八块洋钱。

他摊摊手:“列位师兄,你们打腰翻,再有一个大子儿,我姓项的祖坟冒黑烟!”

有人已经欢呼起来了:“白洋钱!够了够了!上镇里头约四百斤的猪两块就够,这香罚够本儿啦!”

那领头汉子不过瞥了一眼,摆摆手:“骆驼也丢下来,到坛里头磕三个头,你们过去。”

他身后汉子都吸了口气。这些人手里牵着的骆驼,都不过才几岁口,蹄子厚厚的,毛片也整齐,每头至少都值十块洋,小葛庄里头的大户,罚香四十八炉顶天了,不过也才十来吊京钱,直隶用的京钱一吊不过是一百枚当十大钱,当外路的二百文,才折成两毛洋。今儿可一下就要罚人家几十块洋的香,这师兄口气也够大!

袁世凯倒光棍得很,苦笑一声,示意手下人交骆驼。几条拳会汉子得意洋洋的接过缰绳,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口。那领头师兄才满意的一笑:“磕头去吧!要入坛也成,一人交十块香钱,要是现在没有,可以先住下,吃住记帐,捎信叫人送钱来。老客,我瞧着你也是家里有几文,这诚心可得表到了!”

袁世凯苦笑着看着那些汉子抢地上的铜板和大洋:“这位师兄,我们这不就是入坛来的么?现在要不入了坛,这路上生意可怎么走?我们诚心足够,十块香油钱咱们当当也得凑出来……只是动问一句,贵坛的大师兄,可是不是姓刘?”

“刘?”抢着洋钱铜板的汉子们对望了一眼,领头那人大拇指一翘:“我们大师兄可是阎大爷亲传弟子,官讳姓葛!这里是小葛庄,哪来的姓刘的?”

袁世凯一怔,小心翼翼的又问道:“这位师兄,兄弟说句打嘴的话,您别见怪,是不是北头香坛的大师兄姓刘?”

那汉子已经冷下了脸:“那边也姓葛!”他突然拍拍额头:“姓刘的,姓刘的,可不是有这么一位爷!外路康庄来的……”他一声说出,周围汉子都爆出一阵大笑,互相挤眉弄眼。那领头汉子也忍不住笑,拍拍袁世凯肩膀:“亏你还知道小葛庄有这么一位大师兄!先甭磕头了,你去瞧瞧吧,就在庄子里头,靠近带石栏大水井旁边的一院子里头,那位爷就在那儿立的坛,我等你回来磕头入坛!”

他越说周围那些人的笑声就越大,袁世凯也不多说,恭谨的行了一个罗圈揖,带着随从就穿过他们直进了庄子。背后还听见那领头汉子的笑骂声音:“准是康庄的外路人,到这儿来找老乡来了,也不想想天子脚下是什么场面,这些乡下脑壳子以为他们康庄比紫禁城还大!”

袁世凯身后从人,已经悄悄绷紧了肌肉,而袁世凯却是始终不动声色,只是朝着小葛庄里头走去。

他一路寻来,就是要找那位去绥远和他在道左小店相逢的康庄刘大师兄。北京城周围的拳坛,他没什么兴趣进去。一则本乡本土的拳坛,他一个外路人进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