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清-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下离心,大清分崩离析的前景,似乎就在眼前!

大年初三,谭嗣同匆匆回了北京,光绪似乎就像抓着了救命稻草一般,忙不迭的传他到了颐和园,君臣两个又哭又说。

闹了整整一日,今儿光绪就来见了慈禧,话里意思就一个,放权给谭嗣同,让他练一支新军出来!

朝廷威望,衰弱到了极点,就是因为当初朝廷以为长城之靠,借以震慑地方的北洋武力垮台的垮台,被分化的分化,朝廷除了君臣大义,没有半点可以镇住地方的了。要重整权威,只有练一支新军出来!

朝廷练新军,已经叫了好些时日了,一直没着手进行。一是因为这事情实在为难,谁也没有徐一凡那等白手起家的本事,二是这新军谁来练,掌握在谁手中?慈禧和光绪之间那点说不出来的阴微心机,谁还能不知道。

可是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办法?

“亲爸爸,儿臣就求这一件事情,这兵,无论如何要练起来!依克唐阿的吉林练军已经没了,宋庆的毅军也不见的靠的住,如果没有兵,不知道什么时候,徐一凡就进了北京城!”

光绪再也撑不住,一下滚落在地上号啕:“亲爸爸,儿臣不能对不起列祖列宗哇!谭嗣同和康有为已经给儿臣拍了胸脯,说单单在直隶,就可以起十万人的团出来,还不要朝廷花什么钱,只要给他们一个名义!当初徐一凡起家靠的是大盛魁的财力,现在他们好容易说动了大盛魁转而支持朝廷,这等机会,已经是咱们最后的一线希望了!万万不能错过哇!”

比起光绪的轻信和操切来,慈禧经历的风浪就太多了,她只是看着光绪:“徐一凡是靠着大盛魁练出兵来的?怎么听着怎么就有点悬?皇上,我不是拦着你不干事儿,这个时候,我还和你争什么权!咱们娘俩,现在不就栓在一根绳上?可是这事儿,不能听风就是雨哇!我的意思就是,再多多派人,到宋庆那儿努把子气力,看能不能赶紧的将毅军调过来,如果还是不成……”

光绪一下直起腰来:“亲爸爸?”

慈禧语调里面也带了凄恻,捂着脸摇头:“要是宋庆也指望不住,我还有什么说的?就随着你去闹吧!就看看,咱们大清的列祖列宗,是不是还保佑着咱们了!”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三十四章 … 扶清灭徐

光绪二十一年的腊月里头,江宁和京城两的,是在流言纷飞当中渡过的。江宁城里头的流言,更多的是哪个督抚又准备协饷两江了,现在传的督抚名字,几乎涵盖了整个大清,甚至有人连刘坤一的名字都传出来了,信誓旦旦的说刘坤一准备在直隶应和徐一凡在江宁的鼎革大业。时逢末世,突然遭遇这么一场天翻的覆的变化,让整个城市里的各色人等兴奋得手舞足蹈,清季一片死气沉沉之下,掩盖着的就是这么一座天下无不思变的火山!

清廷如果说还有最后一点威信的话,都已经给甲午求和,和战胜反而割地,丢得干干净净。现在大清上下,似乎陷入了狂躁的状态,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浮上了水面,被时代的暴风掀起落下,所有人都在睁眼观看,这场暴风的尽头,到底将是如何一种场面,是涅盘重生呢?还是这场暴风,将一切都吹成灰烬!

可是谁都知道,这天下,已经到了不变不行的地步了!

江宁两江督署——现在已经被人在私底下称为两江王府了,徐一凡这里,可没有过年封印一直到正月三十的传统,所有衙门,全数都在上班,新年新正才过,就颁发了两江殖产兴业书,宣布在未来四年之内,在两江之地,将投入五千万两以上的投资,兴建钢铁、纺织、面粉、煤炭、交通、化工、造船等事业。凡是属于殖产兴业范畴内的,两江范围之内,完全免厘,而且将得到两江督署上下的全力支持,面向两江商民,也提供大量商股供他们收募。殖产兴业事业,将一罢当初洋务官督商办的模式,两江督署,将不向以上事业委一员,而只是提供政策上的配套支持,而且督署向商民确保,殖产兴业事业,将尽可能保证他们全国免厘!

与这殖产兴业文告同时发出的,还有两江新学教育筹备文告,两江各地咨议局筹备文告。

新学教育,是必行之事,徐一凡已经宣布,四年之内,先设立二十所师范学校,善养师资,四年后,再视财力情况,推行分级教育制度。据有心人透露,两江的新式教育制度基本照搬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教育制度,低等教育义务化,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中高等教育精英化,又和东方社会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结合上了,单单从时代考虑,这种教育制度是最符合当时亚洲社会情况的。

两江各地咨议局筹备文告倒没什么说的,大体上只是表示徐一凡对两江士绅的打击,就此收手,大家相安无事吧。在徐一凡意中,完全打垮这个阶层只有害处没有益处,只等殖产兴业政策卷起的近代资本风暴,将这个阶层彻底摧垮溶化好了,现在也没必要将他们推得远远儿的是不是?

徐一凡的这些文告,既表明了他求变刷新的决心,接过了当年洋务派的大旗,又让大清中上阶层吐了一口气,这徐一凡倒也不是太平天国一流的人物。大家算是明白了,这徐一凡真的是志在天下!不仅带兵打仗,已经是大清无人能敌,自己更是有一套全盘改良刷新的文章在胸中!

朝廷这个年节也没有闲着。

也是在新年新正期间,光绪下了刷新改良求是诏,凡是对大清现行制度有意见的,不论士庶商民,都可上奏,京城科道,六部九卿,都有接受此等奏章并转奏朝廷的责任。

从腊月初四开始,又是一连串的诏书下来。

下世铎夺职待勘诏,谭嗣同接任对日和谈钦差大臣,在北京主持后续议和事宜。

下练兵备倭诏,整理北地现有防营,并练新军,为后续和谈之依靠张本,宋庆赏一等伯爵世衔,加太子太保,赏三眼孔雀花翎,调毅军入京听用。

下兴学诏,下停三海后续大工诏,下……

朝廷手忙脚乱的一堆诏书发出来,让人眼花缭乱,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些诏书的作用就一个,和徐一凡争夺人心!唯一值得重视的就是一个,以练兵备倭名义,调宋庆入京,并准备募练新军,这是在做武力上应付徐一凡挑战的准备。宋庆倒还罢了,可是这新军要募练,有人才么?有钱粮么?最重要的是,有时间么?

双方就差扯下最后一层面皮,朝廷诏书当中,不提徐一凡名字一字,而徐一凡的文告里头,也没有朝廷的半分干系,两边都仿佛在做着准备,最后分出一个胜负出来!

这条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的景象?

□□□□□□□□□□□□□□□□□□□□□□□□□□□□□□

“袁大人,可要在这儿打尖?您不眠不休这样赶路,咱们这壮棒小伙子都比不上!”

几骑快马,奔走在从京城到西口的官道上面。年节时分,这条官道也显得冷清了许多,往日的不绝于途的骆驼商队,这个时候儿也稀少了许多,路上那些打尖住宿,专做走口外生意的鸡毛小店,也没几家开张,寒风在坦荡荡的路上刮过来,直刺入人骨髓里头,

这些人当中为首一人,又矮又胖,穿着一身黑色羊皮面大棉祅,戴着红帽结冬帽,脸上涂着油脂,就像一个长走口外老客的,正是负命联络宋庆而来的袁世凯。他们在天津下船,带着几个北地出身的心腹改走陆路,直奔口外,这几天,每天都赶下去一百多里路!他们才在康庄换的壮牲口,这个时候毛片儿都被打湿,仿佛从水里捞出来也似,每个人骑在马上,都是骨软筋酥,这么大冷天如此赶路,铁人都受不了!

袁世凯在马上也有点直不起腰来,他也不过是在咬牙苦撑。徐一凡大业在即,现在每一分劳绩,将来就是一分回报!他好容易才挤进这个圈子,怎么就能轻轻放过?这一路赶来,哪怕是打尖住店,天子脚下直隶之地,关于近来的事情,怎么可能不议论?灌了一耳朵旅顺被徐一凡禁卫军重占,地方督抚纷纷离心的消息,越是听的多,袁世凯越是咬牙赶路,别人都干完他们的事儿了,现在就瞧着他袁世凯啦!

要是有大盛魁在,原来也用不着他姓袁的这么辛苦,毅军虽然基本上已经不可能动摇,徐一凡的力量如何,他们这些当兵的最清楚。别看地盘不多,兵力也不过数万,但是整个大清最现代化的力量,最为集中的资本,都在徐一凡的手中!这种能高效动员起来的力量,足可摧垮任何对手!

可是毅军要动员起来,向东北而进,在辽南与张旭州会合,还是无钱不行。开拔费用,沿途伙食,军资补给采购,都需要钱。有大盛魁,不过是一张汇票的事情,补给大盛魁还可以帮忙就手办了。可是现在,不得不在上海天津,辛辛苦苦调换了几十万两的四恒银票,到了宋庆那里,还得把四恒的票子拆散换成现钱,再采购征发骡马,组建后勤纵列,开拔费,安家费发到每个人头上,才能全军拔营而动。

大帅到底为什么非要把大盛魁韩老爷子那里朝外推呢?袁世凯心里头才浮现出这个疑问,又硬生生的压了下去。抬起头来顺着手下所指方向一看,道旁居然有一个打尖的饭铺开着门儿,他笑笑:“成,该弯弯腿了,别叫我大人,叫我项老板!怎么又忘了?”

他虽然说得和气,几个手下却暗暗吐了下舌头。袁世凯安州跺指大战桂太郎,已经团体上下皆知,这次赶路去口外,瞧着他不拿自己身子骨儿当回事的拼命赶路劲儿,也让人佩服。大家都是久经磨练的军中精锐,其中还有人参与过八百里定汉城那一役,他们都觉得辛苦,袁世凯是腿磨破了,把自己捆在马上,也拼命赶道路!

大家伙儿都不敢多说什么,簇拥着袁世凯到了饭铺,袁世凯从马上挣扎下来,跟一袋煤一样,几乎重重的摔在地上,幸亏手下扶得快,他腿连弯都打不下来了!

饭铺伙计迎出门来:“老客,辛苦!这个天儿还在外头赶路吃点儿什么?过年才杀的猪,肉好卤也好,价钱也公道,这条道儿上,咱们饭铺那是有名声的!要不是去年打仗,这条路上过总爷,吃饭不给钱,差点儿吃倒了铺子,您可是碰不上咱们在年节里头开门儿!”

早有北地出身的手下拦住了伙计:“摊饼子,上面疙瘩汤!有猪头肉么?来三斤!咱们赶路的人,面稠一点儿,别和浆糊似的,有菜炒两个,盐搁重点儿,少不了你的小帐!”

一行人进了饭铺,里头暗沉沉的,一股子油烟味道和臭脚丫子的味道,秋天收的高梁杆子压在饭铺墙四周,窝住了风,

饭铺后面就是牲口棚,骡马粪味道一阵阵的传来,口上这条路的小饭铺,多是这样的景象,走口外的人,谁还在乎干净不干净!

伙计手脚麻利,后头厨房锅里也嗤儿啪儿的响起来了,不大功夫,烙饼,面疙瘩汤,炒菜,猪头肉就全上来了,大家伙儿都是饿急了的人,才把猪头肉倒在面饼上头,准备卷起来大快朵颐的时候儿,就看见饭铺门口突然一暗,一群大汉闯了进来。

大冷的天气,这群汉子外面披着老皮祅,里头就是紧身的小褂子,辫子都盘在头顶没戴帽子,个个儿腰里都是一条红腰带,腰带头上飘着黄穗,大汉当中,其中一个最出奇,四十多的岁数,浑身筋肉鼓鼓的,皮祅里头是一件带阴阳八卦的道袍,眼睛半闭半睁,右手还捏着一个法诀,俗不俗,道不道的,看着就是一个别扭,可是他自我感觉还好得很呢,脑袋一直扬着也不瞧人,仿佛谁都不在他的眼底下,

看到这群人进来,伙计赶紧迎上,连穿着长棉祅的饭铺掌柜都从柜台里头迎出来了:“刘大师兄,您今儿怎么有空来我们小店?吃点儿什么?咱们这就弄去!”

那穿着道袍的刘大师兄眼睛半闭半睁的不说话,身边早有大汉呵斥:“大师兄现在是吕洞宾吕仙在身上!你们饭铺锅勺都是荤的,吃个鸡巴毛!借你这儿歇歇腿,等车队来,咱们卫护着大师兄上京城!”

袁世凯他们冷眼在旁边看着,这帮汉子果不其然的都背着包袱,穿着钉鞋,一副要赶远路的样子。袁世凯手下就有北地子弟,他对北地情势也不算隔膜,一路过来,也看到了村村开坛,庄庄练拳的样子,冀中冀南犹甚,却没想到这快出南口了,仍然有练拳烧香的大师兄!

饭铺老板赶紧去搬长条板凳给他们坐,一边还拍着马屁:“这几天,好几起子远地儿的大师兄都从这里过了,说是皇上许了香教是国教?刘大师兄这一去,还不是怎么也得升个五品知府爷?听说正月里头无生老母降世,传了四字法诀,是什么来着?扶清灭徐?”

那些大汉纷纷在椅子上坐下,袁世凯听到扶清灭徐这四个字,却是心里一抖!伙计们忙不迭的送水过来,一盏最赶紧的茶盅递给了那刘大师兄,刘大师兄却不接,微微睁开眼睛,指着墙上挂着的洋油马灯:“二毛子的东西,砸了。”

掌柜的站直身子,心疼得直哆嗦。去年生意不好,差点倒店,现在一文钱也是金贵的啊!玻璃面儿的洋油马灯,市价也得三五吊,说砸了就砸了?

看老板不动作,刘大师兄微微的皱起了眉毛,身边大汉已经发作:“你小子,脑门上面准有个十字儿印!不用说,至少是个三毛子!抄抄他的家当,看有多少洋毛子的东西,过了三件儿,烧房子扒店!”

掌柜扑通一声就跪下来了:“刘大师兄,乡里乡亲的,我们可不是三毛子啊!香坛里头,咱们也没敢短了供奉!您圣明,咱们可是纯的大清百姓哇!我这就砸了鬼子灯,这就去!”

看见掌柜态度,刘大师兄还算满意,挥手止住了身边大汉涌上去,又望望袁世凯他们这边:“吕仙在身,你们也别吃荤了,这猪头肉,都折干净,恭敬一点儿,无生老母就要降世,积一分功德,就有一分果报!”

袁世凯的这些手下,都是禁卫军当中的骨干,尸山血海里头出来的,如果说世上谁最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大概就是见过死人无数的当兵的了,再加上刚才那句扶清灭徐,更让这些禁卫军子弟脸上都变了眼色,听见那个鸟毛刘大师兄在那里又是满嘴胡说八道,忍不住就想拍桌子站起来,别看他们十几个人,一个打他们三个,都算占这帮家伙便宜了!

袁世凯却抢在头里站起来,忙不迭的捧起猪头肉就扔:“我们这就折掉,谁一路上再吃荤,谁是小妈养的!”

他恭谨的态度,让刘大师兄很是满意,微微露出了一点笑容:“……吕仙面前,恭谨一点是应该的,要是请的是猪八戒净坛使者、黄天霸降世,吃点荤,那就是不妨事的”

袁世凯手下差点要笑出来,偏偏袁世凯却是神色恭谨到了万分,诚心正意,还把他那口河南腔拿出来了:“要不是大师兄指点,小人如何能知道这个!我们河南老家,烧香的很少,这次得遇大师兄,也是缘分,不知道大师兄现在开坛不开坛?我们也愿意入列其中,听大师兄好好讲讲道理”

刘大师兄一摆手:“没功夫没功夫!现在咱们香教子弟,要群集天子脚下!这是要上京辅保皇上去,你要有心,可以掉头回京城,到时候开的坛多,你只要提康庄刘大师兄,别人自然会给你指引眼……瞧着咱们香教就是国教,错过这个机会,就是你自己没缘法了!”

他还在那里准备继续胡说八道下去,就听见饭铺外头突然传来车马之声,由远及近,轰隆隆的似闷雷一般卷过来,袁世凯沉下脸静静的听着外面动静,那刘大师兄却丢掉了一直拿着的神棍架子,一拍大腿:“车马队来了!咱们也有上京城当官的一天!弟兄们,到时候儿,咱们也捞一个二毛子的大宅子住住!”

外面响动声越来越大,马蹄起落如暴风骤雨也似,一个声音在外头大喊:“康庄刘大侉子!出来归大队了!过时不候!”

那刘大侉子刘师兄,早就跳了起来,大家伙儿手里的茶碗茶盅摔了一地,挨挨挤挤的就冲出门去,袁世凯和手下对望一眼,也轻轻走到门口向外看去,

他们来时还安静清冷的通口外大道上面,已经满满的都是车马,更有无数盘辫子系红腰带的汉子骑马坐车,夹杂其中,一面面八卦旗在空中招展,卦像各各不同,更有一辆极大的马车上头,设了不知道哪路神仙的香阁,黄布罩着,前头一个长香炉,烟雾四下缭绕,搞得乌烟瘴气,

这些汉子们服色杂乱,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大冷天还光着半截膀子,皮肉都冻得乌青了还强撑着,有的里头还夹杂着女子,一身红衣,站在驮轿上头一手拿扇子一手挎着篮子,尖声不知道在叫还是在唱,有的大锣大鼓,一路就这么吹吹打打过来,

当真称得上群魔乱舞!

要不是一些一身灰袍的精悍汉子骑在马上,前前后后的维持着秩序,真不知道该乱成什么样子!

这些灰衣汉子,有个把个袁世凯他们认出来,就是当初曾经进过禁卫军的大盛魁子弟!几个人都朝门里面缩了一下,避开这个队伍,

情势分明得很,各地香教,陆续会合,在大盛魁北地商路系统的支撑下,汇聚于京师!这里已经靠近南口了,算是直隶很偏的地方,居然都能集中这么多香教,在直隶腹心之地,更不知道是什么场面!

难道说朝廷真的指望用这些牛鬼蛇神来对付徐一凡?还是有心人拨弄其间,准备掀起一场谁也没料到的风暴?

袁世凯脑子飞速的转着,目光只是看着这支乱七八糟的队伍前头那面大旗。

白底上头四个黑色的大字。

“扶清灭徐!”

在他身后,那个掌柜的抱着没舍得砸的洋油马灯,也看着眼前这个场面,他只是嘀咕了一句:“要是这些人能保得了皇上,那才真是老天没眼!”

□□□□□□□□□□□□□□□□□□□□□□□□□□□□□□

“韩老爷子,现在各地香教骨干,已经陆续而来,直隶总督刘坤一却出了示,说不得进入冀中和京城一带,还让他手下防营守在了四处要道,我们是硬闯呢?还是先退一步?”

说话的是章渝,他笔直的站在韩老掌柜面前,神色不动的低低禀报了眼下情况。

韩老爷子还是住在京城的那个小院里头,但是他只要一封手书发出,就有几百骑快马为他在直隶大地上奔走传递!

韩老爷子比起原来那个富态样,也显得憔悴多了,年节里头,他就守在这个冷冰冰的小院子里面,可是一双眸子,却是亮得出奇,听见章渝禀报,他坐在炕上,淡淡笑道:“刘坤一就挡得住了?宫里头谭康二人正在用力,外面咱们也不急,徐一凡会掀起风潮,咱们也会!

京师左近,咱们先不硬闯,就在冀中冀南先落下脚来,继续起坛!先把地方占住了!逼地方官儿都来拜坛,声势越大越好,扶清灭徐的四字法诀喊得越响亮越好!瞧吧,徐一凡动作越大,北京城迟早也得为咱们敝开大门!三十年都等了,还差这一年半载的么?”

说到后来,韩老掌柜竟然格格的笑了起来,越笑越是大声,也越笑越是疯狂!

徐一凡哪徐一凡,老头子真该谢谢你,没有你,如何能让我终于等到了能报仇雪恨的那么一天?

第五卷 鼎之轻重 第三十五章 … 末世老将(上)

“谭复生!谭复生!出来!你说说看,你这搞的是什么玩意儿?我老头子瞎了眼睛,看错了人!”

隆宗门内军机房外头,新任直隶总督刘坤一老头子正跳着脚在骂。他今年是六十五岁的人了,当年追随曾国藩平太平天国的时候儿是一员悍将。这么些年风风雨雨见识下来,已经变得惜福养生,什么事情都不大动气。加上久任封疆的大臣气度,这种暴怒跳脚的样子,近二十年,已经从未发生在他身上!

刘坤一现在在新军未起之际,是绝对的朝廷长城之靠。他带了原来在两江的部分防营精锐到了直隶,收拾在天津的北洋余烬也有数千人,再加上山东嵩岳军战后要遣散,他也行文李秉衡硬讹软要,大清督抚,不卖他这个老面子的人还不多,调了三四千本来要遣散的营头过来。拼拼凑凑,现在他有一万三四千人马在手底下。朝廷也许了他直隶厘金收入以饷军。刘坤一有兵有威望,直隶一带甲午战后人心惶惶的局面,一下就给他勉强镇抚了下来。光绪难得不隔几天召见他一次,刘坤一就干脆一月之内,大半个月在北京,小半个月才去天津蹲蹲。

他也是谭嗣同全盘改良刷新朝局的强力支持者,谭嗣同三级跳似的现在又进了军机,差不多担起了军机领班大臣的职责——虽然他衔头还是礼部侍郎在军机学习行走。要不是刘坤一这个直隶实力派的全力鼓吹支持,恐怕绝没有这么顺利。

他和谭嗣同很有点将相和的味道,说话会面,差不多都快熟不拘礼了。今儿不知道老头子吃了什么枪炮子药,居然气呼呼的赶到军机衙门外头,一跳八丈高!

老头子也是一肚子气。他自从调了直隶,就知道自己担负的是一个苦差事。但是从湘军兴军起,他已经为大清卖命四十年,称得上是受恩深重。临了换条船,这老面子搁不下。反正已经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也没什么所谓,不如博一个纯臣的名声。到了直隶,他再没有都督两江时候的悠闲,殚精竭虑的整顿营头,梳理地方,调和各处,更支持谭嗣同在朝里的动作,累得快吐了血,结果南方声势还是越来越大,朝廷走了卖朝鲜这个昏招!

现在朝廷的昏招是一手接着一手,又有风声说是什么起团筹练新军。直隶地方本来就不安分,村村烧香,庄庄练拳,这个风声一传出来,原来还遮着藏着的地方拳坛,全部挂出了八卦旗。大师兄满地走,大师姐多如狗。钉了黄纸簿子一家家勒捐。不仅乡里,还到了各个县城里头。每家商户,都要出钱!不出钱的,就是二毛子三毛子,一直列了十等毛子出来。现在虽然还没有杀人的事情出来,可拖出来臭揍一顿,浇一头粪水压压各种毛子脑门底下藏着的十字印儿却所在皆有。

有的地方气焰大到了经过县衙,县里正堂必须出来焚香行礼,不然就围了衙门!

本乡本土的,已经闹得这么不可开交了,外路的拳会还在不断过来。谁也不知道怎么组织起这么大的人流过来的,到了直隶腹心之地,一个个拳会就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软讹硬拿的,和本乡拳会磕磕碰碰的,围了各地教会产业鼓噪的,每天都是一大堆事情出来,刘坤一按了这头那头又翘起来,真的是苦不堪言!

老头子最后想明白了,这事儿都从根上解决。谁放出这个起团的风声,就得找谁去!他第一个找的人就是光绪。只要朝廷下了诏书,起团之事,纯属乌有。他刘坤一在东直隶,宋庆二万毅军过来在西直隶,还怕镇不住这个直隶省份?

结果到了光绪那儿,皇上却是含含糊糊,最后还发了脾气:“你们要朕振作,朕就振作给你们看!可你们还是不满意,要朕怎么样才能是好?你就能保得了宋庆一定来直隶?毅军迟迟不动,谁不知道他们已经给徐一凡收服了!现在辽南朝鲜一支徐一凡偏师,绥远是叛降未定的毅军,南面就是徐一凡地大军,和直隶不过就隔着一个山东!他还有船,能走海路。三面下来,你刘坤一就能挡着他们?你倒说说,再从哪里给朕找兵出来!”

刘坤一当即就是免冠磕头:“皇上,您这是把天下其他地方往徐一凡那里推哇!地方搅乱如此,再发生教案,就连洋人都要支持徐一凡了!毅军那里,臣亲自去,怎么也要说得宋庆归心。以臣之所辖,再加上宋庆两万毅军,缓急间已经可以保住直隶,只要朝里面不大乱,徐一凡总得需要时间整合一下新投靠他的势力,我们不能给他这个进北京城的机会哇!有臣和宋庆的营头,以之为骨干,练出新军来,才可靠得用得多!”

听到刘坤一拍胸脯担保可以说服宋庆而来的进言,光绪这才勉强点头:“你保的宋庆可到,这干系全在你身上!这起团的事情,是谭嗣同和康有为的首尾,你找他们说话商量去,看怎么个说法,起团的事情,毕竟没明发旨意么!他们先透露了风声也论不定,朕总得给他们个面子,这些事情,你和谭康两人商量去吧……到底如何应对这些义民,商议定了,递个折子进来。”

刘坤一那时心中只有哀叹,怎么就摊着这么一个操切急躁,昧于大势的圣君!可惜既然自己选了这条破船,也只有努力的往下划了。他的轿子又匆匆赶到隆宗门,侍卫们如何敢拦他,刘老总督到了军机处房子门外,心中一肚子邪火,下了轿子就跳脚大骂!

才骂了没两句,就看见谭嗣同大步走出来,他一身朝服,红顶大帽子,宛然重臣。只是脸色憔悴了少许,他看着刘坤一讶然道:“刘老大人,这是怎么一回事情?谭某哪里得罪了老大人?”

刘坤一平平心火。狠狠一拂袖子,大步走进军机房,而谭嗣同也赶紧跟了进去。现下军机里头,世铎去了,倒是补了几个新人,体仁阁大学士徐桐,袭了敦亲王爵的载澜,这两个是后党。为了平衡谭嗣同他们,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后党现在名声不好,一些出挑的后党大臣也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结果一个老得刚愎糊涂的徐桐,和一个少壮轻狂奢靡的载澜还愿意接这个担子,徐桐资格够,载澜血统贵,顿时就补进了军机。

军机里头,康有为他们一概没进,算是能和谭嗣同站在一处的,只有算是帝党的许景澄。他是办外交的老手,思想也算开通,谭嗣同进京以来。就和他很是谈得来。这次光绪还是顶着慈禧压力,硬把内阁学士衔头的他塞进军机学习行走,壮壮谭嗣同的声势。

剩下的人,就只有老得糊涂,万事都不通的额勒和布还有一个充数的孙毓汶。这几年军机里头风风雨雨,倒台的,罢斥的不知凡几,就是这个糊涂老头子的位置还稳如泰山。京城里头都说额勒和布有呆福。孙毓汶算是明白人,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心灰意懒了。那次甲午宫变之后,虽然还在军机,可是不是请病假就是来了也装聋作哑,根本派不上用场。

这么一个班底,不管从威望还是寄托之深,谁也盖不过谭嗣同去,可见慈禧这次在这上头,已经做了最大让步,几乎就是让谭嗣同做了军机之首!想起不过三年前他才白身被赶出京城,真是恍若隔世。

进了军机处房子里头,达拉密小章京们看着刘坤一老头子盛气而来,都躲得远远儿的。南北两铺大炕上面,几个军机大臣都在那里坐着,面前都是一堆折子夹片。光绪下了国事求是诏,这些天递上来的片子可多,都要军机这里汇总了,再转递上去。刘坤一进来,几个人都起来打招呼。刘坤一草草回了一揖,转头就看着谭嗣同:“复生,别让了,也不要茶水,我就问你一句话,你是要扶保大清呢?还是毁了大清?练新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