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仗剑行-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够御使风、雨、雷、电等自然之力的大神通者之间进行的一场旷世大战。而交战的双方赫然竟是官军统帅、时任北中郎将的卢植与黄巾军领袖、自称“大贤良师”与“天公将军”的张角。
    在那一战之中,卢植与张角二人将一座已经荒废的小城生生夷为平地,结果是身为武者的卢植技高一筹,张角落败之后重伤而遁,他所率领的黄巾军亦随之败逃至如今的广宗县城,被卢植率领的官军重重围困起来。
    原本卢植已经在大举修造攻城器械,准备攻下广宗县城,却因不肯向朝廷派来视察军情的宦官左丰而遭其谗毁。拥有外景天人强悍实力的卢植竟在一封轻飘飘的朝廷诏书面前束手就缚,老老实实地坐进一辆囚车被押解往竟是接受审讯。
    禹天来得知这一消息时,实在不敢相信一位功参造化的外景天人竟会心甘情愿地受此屈辱。在向人请教之后,才得知当世武功与法术修行除了积蓄力量、感悟天地之外,还特别重视心性的修为,唯有心念纯正如一者,才能够将武功法术修行至高深境界。
    卢植的另一个身份是当代经学大家,秉承汉代儒家思想,所谓“君臣父子”的纲常理念已经深入其心志,甚至与其武道修行融为一体。若是他自己言行乃至思想悖逆这些理念,登时便会心境大乱,修为亦将随之大幅跌退。
    禹天来正在走着,前面忽地匆匆走来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这少年眉眼清秀,与满城战士一样在头上裹了黄巾,只是身上穿的是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袍。
    少年也看到了禹天来,脸上现出惊喜之色,加快脚步上前来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道:“禹道长,大贤良师有请你往南城楼上相见。”
    禹天来闻言微觉惊讶,问道:“亥风,你可知大贤良师因何事要见贫道?”
    张角在起事之前曾传道天下,精心挑选了二十二名资质出众的少年收为弟子教授法术,这二十二名少年各取天干地支之一为姓,眼前的少年亥风便是其中排名最末者。
    至于如今的禹天来,却已经稀里糊涂地混成了半个太平道中人。
    他在一个多月前穿越来这一方世界。此次穿越他身体缩水程度不大,外表仍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人。一身在前世最后一瞬堪堪突破外景之境门槛的修为再次清零,倒是修习“七宝妙身诀”的肉身之力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随着每一次穿越后例行的强化更上一层楼,隐隐已经突破到了这门功法的圆满之境。再有便是凭借“九转明玉功”从那“空空儿”处吞噬来的庞大精神力量也没有消失,都老老实实地盘踞在他的眉心识海之内。
    当时禹天来恰好出现在被卢植和张角选作决战之所的废弃小城,亲眼目睹了小城的上空卢植以自创武道绝学“天地阴阳变”对战张角“太平要术”中诸般诡秘法术的奇景。
    便在他正看得过瘾之时,卢植奋起神威,用一对青铜雌雄鞭将张角从高空打落尘埃。而那张角好死不死地恰好将禹天来藏身的一间房屋砸得粉碎,也将他的身形暴露出来。
    禹天来穿越时身边只有一柄“不工剑”,身上照例是不着寸缕。他看到城中有不少双方战士的尸体,便剥了一件比较干净的穿在身上,却不知那是属于张角近卫亲军“黄巾力士”的独有服饰。
    卢植正挥双鞭从空中追下来赶杀张角,忽地看到一名“黄巾力士”突兀出现,不假思索地便将他也笼罩在自己双鞭的攻势之下,而且是杀招尽出不留丝毫余地。
    禹天来来不及解释自己“酱油党”的身份,又绝无束手待毙的道理,唯有以手中一柄“不工剑”全力还击。
    凭借疑似大成的“七宝妙身诀”之力,他在百招之内与卢植拼个旗鼓相当,百招之后却是渐渐落入下风。
    这时张角却也稍稍平复了伤势,看到眼前情景时,虽然也惊讶于禹天来的实力,却更看出他同样不是卢植对手,便勉力施展遁法携禹天来逃回大军之后,而后在卢植所率大军的逼迫下退守广宗县城,禹天来便也被裹挟着来到此处。
    后来张角与禹天来详谈一番,得知他亦是道门中人,又极为佩服他的武功与学识,便对他礼遇有加。张角之下的黄巾军中人见自己奉若神明的大贤良师尚如此敬重这青年道人,自然也不敢有失礼数。
    禹天来因为救了张角一事,在官府的黑名单上已经名列前茅,一方面是为了自保,另一方面为了回报黄巾军上下的礼遇,便提了几条守城破敌的建议。以他的见识,尽管无法改变大势,却也使黄巾军在小范围内获得几次胜利。如此一来,黄巾军上下对他愈发尊崇,隐隐然将其当做客卿智囊看待。
    此刻亥风听到禹天来问话,便如实答道“那接替卢植的官军主将董卓将要攻城了!”
    感谢书友果冻的书100币慷慨打赏。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太平梦碎情何殇
    禹天来跟随亥风来到南城墙上,只见许多黄巾军战士正来来往往地搬运刀剑箭矢、滚木礌石等物,人人脸上都带着带着些彷徨与紧张之色,显然是担心自己在即将到来的这场大战之中的命运。
    他又举目向城外望去,果然看到官军大营此刻也忙碌起来,一队队步骑人马与大小车辆如一条条长龙般从军营中出来,布成一座煞气冲天的严整大阵后向着城墙的方向缓缓逼近。
    禹天来到了城楼上,看见一个容色颇见苍老与憔悴的布衣老者在女墙便负手而立,眼望着正向城前逼近的敌军,脸上无悲无喜,一片木然。
    在老者的身后,二十一名年龄都在十四五岁的少年排成两列恭然侍立。
    “道友,那董卓等了这些日子,终于没有了耐心。”这老者自然便是掀起这场席卷天下的黄巾之乱的肇事者张角,他虽然没有回头,却自然而然知道来的是禹天来。
    为禹天来引路的亥风快步上前,带着满脸的虔诚敬意,向背对自己的张角施了一礼后站到那些少年的队伍中。
    禹天来则走到张角身边与其并肩而立,微笑道:“大贤良师应该想得到其中的原因。当初宦官弹劾卢植的罪名便是‘畏敌避战’,董卓既是走了宦官的门路接替卢植,若不能尽快做出些成绩,又如何向大力举荐他的宦官交代?”
    张角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点头道:“董卓如此贪功冒进,却是送给我们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某此次请道友前来,却是有一个不情之请。”
    禹天来大致猜到对方的用意,遂道:“如今贫道与太平道算是同舟共济,大贤良师若有吩咐但请示下,贫道自当尽力。”
    “如此某便先行谢过道友。”张角蓦地转身,向着禹天来深施一礼,然后沉声道,“某料定了那董卓不会沿袭卢植的困城之策,这些天一直在准备一个大型法术。若能运用得当,当可重创官军,届时若有一支精兵出城乘势突击,或许便可将这一路官军彻底击溃。只是那董卓掌下高手猛将不少,非武勇盖世之人不可以率兵破之。某遍观全城,也只有道友可以当此重任!”
    禹天来摇头笑道:“大贤良师将贫道捧得如此之高,看来是由不得贫道推辞了。也罢,出城突击之事便交给贫道,只是大贤良师必须调拨一支最精锐的战士,而且要完全听从贫道的指挥。”
    见他毫不推辞地答应下来,张角终于开怀一笑:“此事容易,某将三千黄巾力士尽都交给道友,再将这面‘太平符令’暂借于道友。只要符令在手,这三千黄巾力士便会唯道友之命是从。”
    说罢,他从腰间摘下一面黄铜令牌送到禹天来面前。那令牌约有半个手掌大小,上圆下方,周围铸刻了许多符篆纹理,当中是篆体的“太平”二字。
    禹天来知道黄巾力士是直接隶属于张角的近卫亲军,全部是千中选一的精锐战士,又都装备了从官府缴获的最精良的甲胄兵器,战力强悍无比。尤其是这些黄巾力士追随张角日久,每个人心中都将张角奉若神明。这宗教性质的忠诚令他们尽都心甘情愿为张角抛头洒血,到了战场之上,个个都悍不畏死的疯子。
    而“太平符令”则是张角本人的贴身信物,凡太平道所属,见令如见张角之面,除非是张角亲临,否则便要无条件听从持令之人的调遣。
    如今张角将黄巾力士与太平符令尽都交于禹天来,其中的寄托的希望与信任实在非同小可。
    禹天来接过“太平符令”收好,忽地喟叹道:“大贤良师定要动法术吗?能够给官军造成重创的法术固然威力无边,但给施法者的压力和反噬也必定极强,你上次与卢植一战中的伤势一直未曾痊愈,如果强行施展这等规模的法术,只怕……”
    张角苦笑道:“道友学究天人,难道还不知某因为心境已破,如今尚未走火入魔便已是万幸,这一身的伤势只怕再难有复原之望。既然如此,索性将这残躯押上来赌一局,看是否能为我太平道搏出一条生路。”
    禹天来摇头不语,他很清楚张角的问题所在。张角创建“太平道”,立志要重现传说中黄帝时期的太平世界,使得这世上再无贵贱之别、无盘剥压迫、无冻馁疾病、无欺骗偷盗,人人得享安乐太平。然而当他为实现自己的愿景而掀起这一场扫荡腐朽世界与陈旧秩序的变革之战后,才发现事情的发展与他所想大不相同。
    人心难测,人心易变,张角虽然并非不懂得这道理,却没有料到人心之难测易变竟至于斯。起义方有些许成果,那些统领各方义军的首领便各自生出心思,为了权势、财帛、美色,勾心斗角、蝇营狗苟之事屡见不鲜。而那些本为抗暴求生而战的“义军”,在尝到暴力手段换来的甜头后,也渐渐蜕变为只凭本能驱使而肆意杀戮生灵、毁灭一切的“暴民”。
    耳闻目睹了这一切,张角心境再也难以保持纯粹如一,一身修为也随之跌退。若非如此,当日他与卢植一战的胜负,实未可知。
    沉默半晌之后,禹天来忽地问道:“大贤良师是否想过太平道的未来?”
    张角紧锁眉头:“即使此战能胜,只怕也难以改变大局,至于未来只是,某在一时之间实在没有什么头绪。”
    禹天来缓缓地道:“贫道这里却有一个主张,但还要看大贤良师是否下得了决心?”
    多日来的交往,张角早已知道禹天来胸有乾坤锦绣,闻言登时精神大振,急忙问道:“道友要某下怎样的决心?”
    禹天来一字一顿地道:“破、而、后、立!”随即便将这些天在心中所思的一个计划向张角娓娓道来。
    张角默然良久,先向禹天来郑重施了一礼,然后认真地道:“道友之见,令某顿开茅塞。此战之后,某当再与道友详议此事!”

第一百九十六章 雷动九霄,千军辟易
    广宗城下,董卓驻马于官军阵中,遥望着前方的城墙。
    他看上去外貌不过三十许人,浓眉环眼,悬鼻阔口,遍布腮边的虬髯根根如同铁线,全副披挂覆盖下的身躯雄壮剽悍,整个人宛如一头充满侵略性的成年雄狮。
    他坐下骑乘一匹通体赤红如血、体型极其庞大的赤兔宝马。因为这一方世界的天地元气极为浓郁,又许多生灵得元气滋养而进化为灵草异兽,这匹赤兔马无疑已经迈入异兽之列,不仅体魄之强健远胜凡马,更难得的是极具灵性深通人意。
    在赤兔马的马鞍左右两侧分别悬挂了一柄长刀与一副弓箭。刀长四尺,环首厚背阔身直刃,护手铸成狮咬刃的造型;弓长五尺,铜胎铁背,弦粗如尾指;一袋羽箭只露出尾部的白色翎羽。
    在董卓的身后,十余名顶盔披甲的大将骑乘战马整整齐齐排成一列,每一个人身上都散逸出浓重的煞气,显然尽是百战余生的沙场悍将。
    “牛辅!”董卓头也不回地唤了一声。
    身后众将之中登时有一人策马而出,在落后董卓大约半个马身的位置勒马站定,拱手恭谨地道:“末将听令!”
    董卓举手一指前方的广宗城道:“将所有的投石机在前方组装好,然后在半个时辰之内,要将这些日子里造出的石弹全部砸在城墙上,务要将这面城墙彻底摧毁!”
    牛辅肃然应和一声:“喏!”
    随即便拨转马头,喝令那些本来位于军阵后方的车辆尽都赶到阵前。
    每一辆车旁都围着十来名工匠。他们在官军士卒的监督下,迅速从车上搬下各种金属和木材所制的部件组合在一起,片刻间便组装好三十台由内而外透着狰狞气息的巨大投石机。而后将一颗颗雕琢成圆形的石弹填放如摆臂末端的网兜之内。
    禹天来目力远胜常人,在城上早已看清这些投石机的模样和大致构造,心中再一次感叹这世界的“不科学”。这些投石机无论是形制大小还是构造精巧,都更胜他在南宋时代见过的蒙古攻城利器“回回炮”,可想而知其破坏力也必定更加可怕。脚下的城墙的高大坚厚虽然同样体现了这世界“不科学”的特质,却也难当这些投石机所发石弹的摧残。
    看到投石机已经架好,董卓蓦地拔出鞍侧悬挂的长刀,刀前方厉声喝道:“城墙破时,全军即刻突击,今日本将要在广宗城内歇马!”
    闻得此言,他身后的官军将士一起轰然应和,更纷纷以手中兵器互相撞击,声势浩大,士气高昂。
    而城上的黄巾军将士则人人面现惊惧之色,他们先前为卢植率兵击败后围困与这座孤城之内,士气本就甚是衰落。此刻看到官军摆出一副全力攻城的架势,心中自然惶恐不安。
    张角将此情形看在眼里,暗暗叹息一声,忙对禹天来道:“道友,军情紧急,便请即刻行动。那三千黄巾力士便驻扎在城门内西侧不远处,道友持我‘太平符令’前去,他们自然唯道友马首是瞻!”
    禹天来也知今日这场大战不可避免,当即点头道:“既然如此,贫道便自行去调兵。只要大贤良师这边动手,贫道当会相机而动!”
    说罢他身形掠起竟是直接从城楼上跳下,又几个起落霎时便到了一座军营的营门处。
    “禹道长何以至此?”
    把守营门的黄巾军战士却也识得这位被大贤良师以上宾礼敬的道人,很是恭谨地上前来请问。
    禹天来直接将那面“太平符令”高高举起,扬声喝道:“奉大贤良师法旨,黄巾力士全员集合,准备出战!”
    那守门的战士先是一呆,等看清禹天来手中的赫然是代表大贤良师亲临的最高信物,登时二话不说便转身跑进军营报信。
    其实他也是多此一举,禹天来说话之时暗运内力,已经将声音清晰地送入这军营中每一个人的耳中。因此当他跟在那守门的战士身后走进军营之时,一个个战士已经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聚集在军营当中的一片空场上。
    这些战士都用黄巾裹头,身上披着一件官军步卒的制式半身甲,手中提三尺余环首长刀。他们几乎所有人的铠甲上有遭受刀劈、枪刺、箭射后留下的残破痕迹,长刀的刀锋也大多已有了缺口。在这些人的脸上,丝毫都看不到大战来临之前的紧张和恐惧,所有人的神色都是一片淡漠。
    一个身形格外粗壮高大,以至于找不到一件合身的甲胄披挂的大汉越众而出。他向着禹天来施了一礼,粗声大气地问道:“敢问禹先生,大贤良师要我们何时出战?”
    禹天来识得这大汉便是三千黄巾力士的统领管亥,也是张角最虔诚的信徒和最信任的手下,一身修为也到了练气成罡之境,为黄巾军中顶尖的武道高手之一。他很清楚此次要率领黄巾力士出战,便必须得到此人的全力支持,当即将眼前的情形向对方简要述说一遍,并再次将“太平符令”拿出来展示一番。
    管亥不愧为张角死忠,看到“太平符令”时便丝毫没有迟疑地向禹天来交卸了兵权。
    禹天来片刻不停地率领着三千黄巾力士出了军营,在城门下列成一个形如长龙的阵势,更亲自带了管亥等几名黄巾力士中的高手充当这长龙的龙头。
    便在禹天来调来黄巾力士列阵待发之时,天空陡然间暗了下来,大团大团的浓黑乌云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笼罩在城外的官军上空。
    在城楼之上,张角双臂左右平伸,双足离地三尺,诡异地悬浮在虚空之中,一双眼睛完全失去了青白二色的区分,变成混混沌沌的一团幽黑之色。
    “该死!”
    看到天空乌云聚集的一刻,董卓的脸色登时变得极为难看,口中怒骂道:“那张角不是已经遭受卢植重创吗?怎还敢使用如此大规模的法术?所有人都向四方散开!”
    只是张角又怎会给他将密集的军阵分散以削弱法术杀伤力的机会?伴随着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霆轰鸣,足足七七四十九道手臂粗细的银白色雷光从空中的乌云里笔直劈下,其中的三十道雷光准确地劈在那三十架已经组装好准备发射的投石机上,其余的十九道雷光则均匀地分布在官军的军阵当中。
    三十架投石机在雷光中同时炸碎,四溅的木屑与石块又将周围的工匠与士卒打得头破血流。成群的士卒浑身焦黑地摔倒在地上,密集的军阵之中登时现出十九片直径三丈有余的空白。
    感谢书友君临万古200币慷慨打赏。

第一百九十七章 剑荡八荒,万夫莫敌
    张角的雷法虽然威力极大,也不过是在毁了投石机之外给官军造成了千余人的杀伤。只是在这个人人礼敬膜拜天地神明的时代,以法术具现的天地之力在绝大多数人眼中,都显得太过神秘可畏。
    数万官军仰头看到岿然屹立于城头的张角,又看到头顶上空依然未曾散去的乌云,心头的恐惧不断地滋生蔓延,不知道是哪一个人首先被心头的恐惧压垮,发一声呐喊转头便逃。
    有了第一个丧胆之人,立时便引发了连锁反应,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思考城楼上的张角是否还有能力发动第二次雷法,只是单纯地恐惧自己会成为那恐怖雷霆之下的下一批牺牲品,于是纷纷加入临阵脱逃的行列,其中有骑兵也有步兵,自相冲撞践踏,死伤枕藉。
    “临阵脱逃者,斩!”
    伴随着一声响彻整个战场的暴喝,脸色一片铁青的董卓蓦地将手中长刀左右劈斩,两道巨大的半透明刀形虚影分向两旁飞出,将近百名士卒一起腰斩当场。
    堪堪陷入崩溃边缘的官军陡地僵住,看着那些齐腰而断倒在地上却一时尚未死去,拖着半截身躯嘶声惨嚎的同袍,这才想起自家主将素来以铁腕严法治军,为人更是暴虐好杀有如魔神般恐怖的人物。
    便在董卓准备凭借自己在军中的赫赫凶威重整阵脚的一刻,广宗城的城门突然向内打开,一条由头裹黄巾、身披黑甲的战士汇成的长龙从城门内冲了出来。
    黄巾军中战马奇缺,除了那些首领大将,便是作为张角近卫的黄巾力士也都是步卒。禹天来倒也有资格弄一匹战马来骑一骑,只是寻常战马对他而言不是助力反是拖累,便索性与大家一起步行出战。
    眼见得方才陷入大乱的官军又重归平复之势,禹天来对身边的管亥喝道:“管统领,贫道先行一步重新搅乱官军阵脚,你率兵随后跟上!”
    话音未落,他身体向下蜷曲伏低,双足猛地在地上一踏,坚硬的地面登时现出一个直径两丈余的凹陷。随着蜷曲的身体猛地弹直,他便如一支离弦的劲剑斜向上方激射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向着官军阵中斜向俯冲而下。
    来到这世界只有月余,禹天来前世最后一刻堪堪突破到外景之境的修为距完全恢复尚远,但他主修肉身的“七宝妙身诀”随着每次穿越例行的强化福利而几乎臻达这门功法极限,亦即是创造这门功法的达摩祖师设想的堪比外景天人的境界。
    禹天来早已锁定了骑乘异兽赤兔马,宛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般醒目的董卓,在空中俯冲降落时选取的落点便是董卓的所在。
    背后背负的玄铁重剑“不工”在他身形飞临空中最高点的一瞬便已来到掌中,随着身形下落之势,演化了一式再简单不过的劈斩。
    禹天来这一剑并未动用才恢复小半的内力,而是使用了最纯粹的肉身之力。这一剑劈斩的速度也不甚快,却完美地融入他身体的俯冲之势中。缓缓挥出的深黑色巨大铁剑携着惊人的高速与恐怖的力量从空中划过,与空气发生极其剧烈的摩擦,以至于冰冷的剑身变得灼热无比。
    当禹天来飞临董卓斜上方十数丈距离时,那已经劈向下方的一剑虽然没有发出任何剑气、剑罡之类的能量类攻击,却由剑锋透出一片纯粹由力量挤压空气而产生的笼罩十数丈方圆的恐怖压力。
    董卓身周十丈之内的官军将士齐齐地喷出一口鲜血,而后五体投地地趴伏在地上,便如一只只背上压了一块石头的蛤蟆。
    唯有董卓不仅自己腰杆挺得笔直,连坐下的赤兔马也将四条粗壮无比的长腿牢牢钉在地上。
    “杀!”董卓口中蓦地发出一声饱含凶厉之气的狂吼,全副披挂沉重盔甲的庞大身躯如一片没有重量的羽毛般从马背上飘起,宛若随风飞扬一起一伏地迎向正朝他挥剑斩来的禹天来,手中的那柄环首长刀同样看似轻柔无力地迎向那柄黑沉沉巨剑。
    “轰!”刀剑交击,发出的却不是金铁之声而是一声惊雷般震耳欲聋的炸响。
    两个以刀剑相抵彼此近在咫尺之人的身形在空中凝定了数息,而后董卓便一反方才的轻盈,如同一颗自九天坠落的陨石般重重地摔了下去。
    又是一声轰然大响,董卓的后背重重地砸在几名方才承受不住禹天来剑下的压力而趴伏在地的官军士卒身上。
    体型庞大的董卓本身连同盔甲已是数百斤的重量,而禹天来那全力劈砍是一剑施加在董卓身上的力量又何止万斤。
    那些可怜的士卒哪里承受得起如此可怕的力量,当时连一声惨叫都没有来得及发出,便被硬生生压成了一滩烂泥肉酱般的事物。
    也幸好有了这一层缓冲,董卓才将禹天来的力量化解了几分,随后只是喷出了一口鲜血便无大碍。否则,他身上的骨头势必要被禹天来这暴力无比的一剑震断几根。
    禹天来却是没有想到董卓在硬接了自己一剑之后居然只是受了些微不足道的轻伤,同时他试出对方的一身修为赫然已经到了内景之境。
    不过他更加确定董卓方才那一刀应该是他超越自我极限的巅峰力作,短时间内绝无可能第二次施展出来,也便绝无可能接下自己的第二剑。
    “若是董卓死于广宗之战,这世界的未来又会又怎样的变化?”
    心中闪过这个念头的瞬间,禹天来手中“不工剑”剑势再续,仍是那一剑劈斩伴从天而降。
    董卓目中在惊怒之余终于透出一丝恐惧,他实在想不出世间怎会有如此一个怪物,居然凭着一身强横至不可思议的肉身力量在一合之下便将自己迫入绝境。
    “天下之大,英雄豪杰何其之多!某确是应当认真考虑一下与那人合作之事……”
    心中闪电般掠过这个念头的同时,他口中蓦地一声唿哨,那匹赤兔马登时疾奔到他的身边。待他飞身掠上马背后,赤兔马倏地将速度提升至极限,化作一道肉眼难以清晰辨其形体的红色闪电,一路蛮横无比地将拦路向己方将士撞飞或踩倒,瞬间便已逃至远处。
    “董卓逃了!”
    禹天来一面将身法提升至极限在后面追赶,一面运气扬声高呼。
    原本刚刚恢复少许镇定的官军看到主将败阵而逃,再也克制不住内心的惊惶与恐惧,尽都不顾一切地转身亡命逃窜。
    便在禹天来凭一人一剑彻底粉碎了数万官军的最后一丝士气之时,管亥率领三千黄巾力士终于杀到,官军的这一场惨败也注定了无法挽回……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剑会三英
    此刻官军已经彻底陷入混乱和崩溃,管亥率领的三千黄巾力士便如虎入羊群般杀得酣畅淋漓。
    禹天来五感敏锐至极,已将整个战场的情形了然于心,确定这边无须自己出手,便只顾盯住了凭借那匹赤兔马逃向远方的董卓。
    他以强大的精神力量牢牢锁定董卓,以强悍的肉身力量将速度提升至极限,紧紧地追在后面。
    那赤兔马本就是以速度见长的异兽,奔行之时有追风掣电之迅捷,禹天来在后面追了半晌,竟然未能将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一些。
    正在一追一逃之间,蓦然间在一侧的山丘上传来一声霹雳般的大喝:“那妖道休得猖狂,某家在此!”
    话声中,一匹神骏不让赤兔马,显然亦入异兽之列的踏雪乌骓马从那山丘上冲了下来,让过董卓之后横在禹天来前路,马上一个威猛如熊虎的大汉手中仗一杆丈八蛇矛,蜿蜒如蛇前端分叉的矛刃遥遥指向禹天来,冲天杀气如惊涛拍岸,一浪高过一浪地重重迫来。
    “阁下何人?因何阻住贫道前路?”虽然心中已有八九分猜到来人身份,禹天来还是照例询问一句。
    那大汉的回答也证实了他的猜想果然不错:“某乃涿郡义勇,燕人张翼德是也!你这妖道竟敢追杀朝廷将领,可是那黄巾贼一党?”
    经历了多个世界,尽管面前是一位如雷贯耳的名人,禹天来的心中也没有多少波动,只是转头循着眼前之人的来路望去,果然看到了出现在那小丘上的一支为数二三百的人马,在这支人马的最前面又有两匹战马。这两匹马虽然都算得上神骏,却远远不能与赤兔、乌骓相比。马上之人一个玉面短髯,长臂佩剑;一个赤面长髯,手提一口青龙偃月刀。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兄弟居然仍赶得上来救董卓……”禹天来想起了自己所熟知的汉末三国世界中确实有这么一段情节,却没有想到在另一个世界里且多了自己这么一个变数,这情节居然依旧出现,心中颇觉一些古怪。
    只是他历次穿越以来,种种移天换地、再造乾坤之事已不知做了多少。方才虽然临时起意要试一试提前弄掉董卓会使这世界生出怎样的变化,此刻见张飞拦路,而董卓则头也不回地骑乘赤兔马逃得无影无踪,先前的想法已经无法在今日实现,却也并未如何失望。
    “原来阁下便是燕人张飞,想必那边的两位便是刘备刘玄德与关羽关云长了。贫道禹天来,与太平道却也有些关系……”
    张飞却没听懂禹天来言下暗含着“黄巾军”与“太平道”颇有不同之意,闻言当胸便是一矛搠至,暴喝道:“果然是黄巾贼,受死!”
    他这一矛搠出时,胯下的乌骓马亦同时加速前冲,人马之力合一,一身绝对已经臻达内景之境巅峰的强横力量尽都灌注在这一矛之中,搠出的蛇矛凭空生出一股矛出无回的惨烈气势,偏偏那长达四尺的蛇形矛刃又微微震颤,令人难以捕捉它真正的去向。简简单单的一矛,却糅合了刚正浩大与阴柔奇诡两种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