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州现在正按照王静辉的意图在发展海外贸易,这就给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事例,他要把这些统统记录下来变成奏章、教材,让这些先进的经济理论结合大宋的现状来统治阶级擦亮眼睛,开拓思路。王静辉不希望自己变成王安石,王安石虽然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经济理论,知道用国家强力行政手段来调控国家经济,但却做了“天还没有亮便起床了”的人,什么好东西都必须与时代发展水平与时俱进才是王道,领路人如果太超前,那就会变成王安石那样的悲剧,害己误人,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大宋皇家海运船队靠岸阜宁、盐城两港后,前后交易时间长达二十多天,然后又有二十多艘船满载还没有成交的货物南下杭州和泉州,它们将按照先前早就定下的计划把剩余的货物在余杭经济发达地区消化。

李管事联合所有大宋皇家海运的各个股东,而皇帝的出资三成股份的代表则是楚州市舶司来承担,出席最后利润分红会议的便是曾唯,李管事代表徐氏和王静辉,共占三成的股份,其他七家汴都大商家共占四成。大宋皇家海运这次海外贸易除去还没有成交的二十艘船货物外,共计所得利润为三百四十万贯万贯,保守的估计利润也会在四百三四十万贯。

看到这个数字后,每个股东都会为这个数字而发狂——大宋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过六千万至八千万贯,他们居然一次能够赚到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五!曾唯这段日子已经忙得成了兔子眼,不过他瞟了一眼旁边的王静辉,看到他的上司的嘴角除了微微翘起之外并没有其他人那样欣喜若狂后,就将震惊的表情收了起来——这几天老是对着这些不断上涨到令人发狂的数字,他的心脏早就变得无比坚硬了,不过面临一个巨大的升官资本,他的心脏还是不争气的跳动了两下。

曾唯的市舶司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所收缴的海关利税居然能够达到一路的财政的水平,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一百八十万贯,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资本。虽然主要还是王静辉的功劳,但他自己也是捞足了资历。以后凭借这家族根深蒂固的势力,日后不要说回到汴都谋取一个光明的前途,就是他日入主政事堂成就曾门两代父子同朝为相也未必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他虽然是个非常有理想,想立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但家族对他的政治培养使他考虑的事情远比一个毛头小伙子要多的多。

王静辉干咳了一声,端起眼前的茶杯慢慢的喝了一口茶,屋子里面的人立刻安静了下来——驸马真是财神爷再生!王静辉看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后慢慢的说道:“各位股东,在下本来是不应该在这里的,因为大宋律例规定官员不可在自己的治地经商,但当初太上皇特此网开一面准许本官自出家财来发展楚州,所以本官今天才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坐下来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和大家好好谈一谈!这位是楚州市舶司的曾大人,大家都知道当初这支大宋皇家海运船队,圣上是从内库中出资占股三成,所以曾大人今天是代表圣上,不过大家都不用客气,在这间屋子里面,没有官员,只有股东,大家对这次海外贸易有什么不满意的,尽管提出来,不用客气,今后船队的管理和经营还是要群策群力的!”

曾唯在一旁正在用喝茶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激动的神色,不过听到王静辉这么“放肆”的发言后,差点儿没有把茶水给喷出来——“传言驸马和朝中多位大臣私交甚厚,就连一向方正的司马光也会对他另眼相待,如果听到这话,那保不准也会参他一本!”曾唯心中有些恶搞的想到,不过屋子里面坐的人可都不是一般的商人,这七个入股商人代表的背后都是本朝一等一的权贵:太皇太后和太后的曹家、高家、河北韩家等等,就连曾家自己也在里面有代言人,这阵势谁放那些知情的御史谏官,谁敢来上一本?!不过要是放在司马光身上,那还真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

第一百五十六章 股东大会

曾唯在一旁胡思乱想的时候,其余七家商家代表都齐声称对这次海外贸易感到非常满意,而徐氏本来就是和王静辉互为一体,李管事作为商人代表只是坐在那里和曾唯一样微笑着喝着热茶。

王静辉笑着说道:“大家都知道,这一次贸易船队携带了大量的货物远航到高丽和倭国进行贸易,我们也因此知道两国的贸易量是有个限度的,他们的市场不可能承受住我们的货物,所以为了稳妥经营,下次海外贸易,船队就不可能携带如此多的货物了。”

各位商家也都点点头表示同意,这一次一下子去了一百多艘货船去高丽和倭国,能够完全消化掉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他们都经商多年,对“市场容量”这个概念还是多少有些认识的。不过他们不知道中间还有二十条货船已经被枢密院临时征调,专门负责向辽国走私食用油。不过所得利润除了要分给枢密院之外,利润上还说得过去,胜在买卖量巨大往返快速,这可比去高丽划算多了,还可以消化楚州榨油业的生产能力。

“大人,现在属于船队的船只总数已经有百余艘,我们几家也曾相互商量过,要是长期对高丽倭国通商,其中只需要五六十艘便已经足够了,敢问大人这剩下的近一半的船只该如何处理?”

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商人,旁边的李管事在王静辉的耳边低语了一声:“这个人是曹羽,是太皇太后曹家的旁支,不过商号的开办者是属于真宗朝的刘太后的家族,属于汴都非常有实力的商家之一,家族经营的主要产业便是粮店和土地。当初按照他的意思属于主要拉拢的对象之一,在这七家商号中实力颇强。”

王静辉略微一想便知道了其中的原委:这不是出自那个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中原型之一刘太后和仁宗皇帝嘛!不过他知道“狸猫换太子”不过是一个经过改变的包拯传奇罢了,仁宗皇帝非刘太后亲生,而是一个宫女所生过继给刘太后的,刘太后也善待了仁宗皇帝的生母,仁宗皇帝长大后,刘太后也把事情的始末原本的告诉了仁宗皇帝,并且还开棺验尸之后,在当时一代名相王旦的调解下,最后才是母子和睦的圆满结局。刘太后其实是有非常大把握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但她还是还政仁宗皇帝,仁宗皇帝终其一生对刘太后敬爱有加,而曹老太太作为皇后对刘太后是非常尊重的,两个女人都是对权力毫不恋栈,曹老太太对刘太后后人有所照拂也是在情理之中。

王静辉心中不禁感叹——怎么这么伟大的太后都生在了宋朝了呢?!不过他还是赶快把思绪拉了回来,笑着说道:“大家都是商界前辈,在这里我们都是股东,在下是晚辈,你们都可以和李管事一样称在下的表字,这样才不至于显得生分嘛!”

他的这句话让大家的心情都放松了很多,然后继续说道:“各位股东请放心,一百多艘货船在大宋当然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不过在本官的眼里还是不够,如果能够在多上五六十艘那才算得上是够用!”

众位客商代表听后不仅心中一愣,包括旁边的曾唯和李管事心中都很奇怪,因为这百艘货船已经开始让他们有些头大了,如果放任闲置,那损失可是不小,虽然对高丽、倭国的贸易利润长期来看绝对可以很快的把这部分损失给弥补回来,但放着这么多船赚不了钱而慢慢作废岂不是可惜?他们心中想到的办法无非是将这些货船租赁给杭州和泉州的大海商,但这样也不会消化多少,听到王静辉不仅能够轻而易举的消化这些货船,而且还需要庞大的数量,他们的脑筋都有些当机了。

王静辉看到满屋子的人都用惊讶的眼神看着他,他笑着说道:“各位商家不用惊讶,这几天本官也根据船队返回来的各种消息综合分析了一番,想出了几个途径来消化这些货船的运力。这一百艘货船中将会有二十艘长期被枢密院征调,它们将会负责消化海运中食用油的销售,利润自然不会多,但绝不至于亏本儿,还是有一些小利可赚的;倭国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为五比一,而我大宋的价格则为十比一甚至会更高,高丽虽然比大宋低一些,但基本上不会相差太多,一次交易便是一倍的利润,当满载金子的船只返回大宋,各位心中对我大宋金子对铜钱的比价是十分有数的,那可就不止是一倍的问题了,我们可以分出几条船只专门从大宋或者高丽长期开展金银交易,虽然这个过程中金银比价会慢慢降低利润空间一步步的被压缩,但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到时候相信各位都会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

他停下来喝了一口茶水,看看周围的人都是兴奋的表情,继续说道:“各位股东都已经看到海外贸易的好处了,尤其是有舰队的大规模船队跨海贸易,可要比过去那些海商单枪匹马去做生意安全多了,相信南方将会很快出现类似楚州这样的船队。在下做生意的诀窍便是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什么买卖都有赚钱的可能,就看你敢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相信各位商界前辈都明白这个道理吧!”

还是那个曹羽站起来向王静辉抱拳行了一礼后说道:“在下曹羽字岳行,大人既然让草民称呼大人的表字,那草民也斗胆了!改之,你刚才所说的意思大家多少都有些明白了,这支船队是不是打算南下进行海外贸易呢?!”

王静辉笑着说道:“岳行兄,你说的不错,我是想对南方海商的南洋航线非常感兴趣!楚州这里算是北方航线,贸易的对象不过是高丽和倭国两个国家罢了,如果还有的话勉强算上还没有去过的硫球,贸易对象上可要比南洋少多了。南洋物产丰富,若是能够组织船队像我们来往高丽、倭国一般进行贸易,所获之丰将不会下于这两个国家,况且我们在贸易的同时还可以大力向当地的土人来宣扬我大宋文治,使其沐浴在大宋文化之下,他日这些国家的使节来我大宋朝拜之时,那将会是一场莫大的功劳,相信大家在赚钱的同时能够为大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会赞成吧!”

同桌的这几个人交头接耳一番后,对王静辉提出的南洋海外贸易兴趣大增,如果真的按照王静辉的计划顺利实现的话,那不要说他们手头上就一百多条船不够用,就是按照他说的再添上五六十艘货船也不够用的,真的是一举消化掉过剩的运力。

其中一个人站起来说道:“改之,发展南洋海运好是好,不过南洋海运一直被泉州、杭州的商人所把持,我们想要插上一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他的话得到了其余众人的赞同,王静辉笑着说道:“请问这位先生,海外贸易商人最怕的是什么?”

刚才说话的人站着说道:“在下余元字守济,在下曾经也有一支船队放在泉州,不过那里的生意不好做,正好大人在楚州组建皇家海运船队,在下便把船队整个带过来入股了。刚才改之问起在下海上商人最怕的是什么,在下不才做过段时间的海外生意,中间的甘苦颇多,怕的东西太多了,但最主要的便是海上的风浪、途中的海盗、还有身在异国,货物的安全!”

王静辉笑着说道:“那守济兄为什么对参加大宋皇家海运这么有信心呢?我们和泉州的商人一样也会面临这些困难啊!”

余元笑着说道:“天下人都知道改之从来不屑做小生意,而且有珍泉兄的徐氏做榜样,都知道跟着改之做生意有赚无赔,对于这样的好事,在下自然是不会放过的,相信其他人也都是如此!当然大宋皇家海运还有大宋水师的沿途保护,自然不会怕那海盗,而且到了高丽、倭国也不用担心货物在那里被抢劫,有这些好处在里面,相信所有人都会挤破头的,不过其他人没有这个参加的资格罢了!”

王静辉笑着说道:“多谢守济兄夸赞,不过在下也不是神仙在世,做生意有赚有赔,在下运气不过是别人好了一些罢了!刚才守济兄也说过了,我们的船队比泉州、杭州海商的最主要的优势便是在于我们的船队有大宋水师在一旁护佑,不怕海盗,当然至于风浪那是经常事,只要避开六七月份风浪高发期便可以了。当我们在南方泉州港那里组建南线海外贸易航线的时候,同样也会有大宋水师的保护,上百艘货船一齐出发,像高丽和倭国一般一年走上他两次,那就足够各位赚的了!”

旁边的曾唯见王静辉终于把最后的底牌亮出来了,想了一下便说道:“改之,在下对此还是有些担心!如果真的按照大人所说的那么办,泉州那里像楚州一样原本没有海外贸易还好说,但那里几百年来都是靠海吃饭,若是我们这么一去,那这些原本的海商就会因此没有收入,到时候通过层层关系传到御史谏官的耳朵里,恐怕对改之你的前途有所影响!”

王静辉笑着说道:“子华不必担心,在下早已想好了对策!打通南方海运航线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做到的,不过要是我们冒然插手南方航线的生意,在下受到弹劾也是在预料之中,对此解决的办法与其堵不如疏!”

曾唯有些迷惑的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王静辉解释道:“与其把泉州本地的商人排斥在外,不如把他们都给吸收进来,反正我们的船也不够用,若是再造新船未免投入巨大,我们倒是很容易掏出这笔钱,但时间可是不等人的,与其吃独食,还不如大家都来分一碗羹!”

刚才说话的余元轻拍桌面笑着说道:“妙!妙!改之果然是商界奇才,难怪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如此产业!”

曹羽说道:“这样好是好,不过着以后的利润分成算起来可就麻烦多事起来!”

王静辉笑着对他说道:“岳行兄,天下的钱是挣不完的!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便是赶快把手头上这些剩余用不上的船只找个地方妥善安置起来,让它们继续发挥作用。以后便把大宋皇家海运一分为二:我们继续在楚州这里继续做高丽和倭国的生意,而剩下多余的货船便作价以股份的形式参股南方航线,到时候这部分货船从南方航线上所获得的股份分红,我们几家便按照股份多少分红便是,也没有什么麻烦的!”

曹羽听后点点头,其他的商家也都非常同意王静辉的设想,毕竟从北方航线上这两个国家的海外贸易便足可以让他们大发特发了,暂时也没有什么力气腾出手来插手南方航线的生意,把这些剩余的货船做到南方航线的股份分成里面,即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船的作用,有可以坐收南方航线的利润分红,这远比通常的租赁要划算的多。

王静辉继续说道:“其实从长远来看,由于南方国家众多,物产远比高丽、倭国丰富的多,所以南方航线的利润超过北方那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继续巩固北方航线的生意,两三年之后等我们腾出手来,便是大举增资南方航线的时候。毕竟据在下所知南方泉州那里的大海商多是些归化我大宋的海外夷人,虽然他们已经成为大宋人,但终究不是我华夏汉统,多少有些不妥。大宋的海外贸易必须由我们这些真正的汉人来主导,要不然咱们的旗号——‘大宋皇家海运’可就不是很对路了,圣上脸上也会无光!”

王静辉心中本来没有什么种族歧视的概念,但他可是知道这些归化大宋的海外阿拉伯商人的历史的——在南宋灭亡之后,元蒙统治者将其管理的子民分成四等,这些归化大宋的阿拉伯商人的后代便成为色目人,蒙古人对理财不是很精通,做生意更是狗屁不通,他们那些染着汉人鲜血的庞大财富都是靠这些阿拉伯商人的后代来主持。

这原本没有什么,但最可恨的便是这些阿拉伯商人非常精通字画古董珠宝,为了讨好他们的蒙古主子,四处强买强卖,狐假虎威借机大肆迫害汉人,手上染满了汉人的鲜血,这笔帐王静辉若是不好好清算一番,实在是难以咽下心中这口恶气!

在座的几个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王静辉会对归化的这些海外夷商有些排斥,大宋皇帝对这些海外夷商定居中国还是非常宽厚的,但他们骨子里面还是非常鄙视这些夷商后代的。再说自己打的可是大宋皇家海运的旗号,成立南方航线后用的自然也是这面旗号,要不然可得不到大宋水师的保护,若是让这些夷商占了主导地位,那皇帝的脸面上可确实不太好看。

王静辉说道:“为了保证南方航线我们能够继续占主导地位,我们将会限制泉州、杭州的海商入股的时候要采用货船入股,这样两三年后我们回过头来增加自己股份的时候才能够占到上风!”

大宋皇家海运是王静辉一手主导创立的,经过这一次海外贸易后,大家对所获得的巨额利润使他们都认可王静辉的实力,承认他成为这个商业团体的大脑了,他现在说出来的话基本上都会被所有人所认可。发展南方航线的基调就这么被王静辉一个人给定了下来,事实上若是论具体操作,就是是个他也比不上这里面任何一个人,但若论这个商业团体的战略发展方向,王静辉提出的建议则是最好的。

第一次大宋皇家海运的“股东大会”胜利闭幕后,王静辉获得了他想要的东西,而其他成员则是获得了看得见的利润和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每个人都各取所需。王静辉把曾唯留下后,其他人便都各自散去,忙着手头上的急事去了。

“子华兄,在下希望你能够忙过这段时间后,以楚州市舶司提举的身份给圣上上一道奏章!”王静辉边说话边拨弄着手中的茶碗盖。

曾唯在一旁笑道:“大人言过了!大人的功绩,汴都开封的圣上和政事堂中各位相公都看在眼里,哪里用得着下官来做着锦上添花的事情?!”

王静辉没有想到曾唯会这么说,知道他误会自己的意思了,便笑着说道:“子华兄误会本官了,本官可不是这个意思!”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十里送行

王静辉解释道:“子华兄,相信你也知道本官身为驸马,做官做到今天按照大宋律例已经是个异数,本官对此也不会有过多奢望。现在大宋表面上繁荣,其实财政紧缺,从仁宗朝开始,大宋的财政便一直存在着缺口,而海外贸易便是弥补这个缺口的一个重要方法,虽然这并不是治本的万能药,但却能够给大宋以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转变。本官原打算在楚州这里任父母官的三年时间里好好的打下一个基础,不过由于太上皇的身体突然恶化,新皇登基要召我回到汴都另有安排,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不太现实了,所以本官要加快脚步,给后人留下一条路可走!”

曾唯听后立刻说道:“大人高瞻远瞩非下官能及,大人若有什么差遣,就提出来好了,唯定当不辞!”

王静辉笑着说道:“有些事情不过是尽人事以听天命罢了,你我所能够做的便是尽力而为而已!本官要加快海外贸易的拓展步伐,虽然有这一次海外贸易的成绩作为旁注,但要想说动政事堂的各位相公和圣上,还需要其他主管此事的官员一起从自己本身职责来说明海外贸易对我大宋的好处才更有把握。本官虽然请子华为此上书延誉,但你要从实际出发,不可为此而夸大其词,若是经不起汴都各位大臣的仔细推敲,难免要坏了子华的大好前途!”

曾唯笑着说道:“大人请放心,这不过唯本身职责而已,下官自会照实来写这份奏章的,大人不必过虑!”

王静辉得到了曾唯的肯定答复后,笑着点点头,“那好,子华兄此事就有劳你了!”两人又对海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仔细交谈了一会儿,曾唯曾经读到过王静辉对此的一些策论,但和王静辉能够像这样一对一没有旁人打搅的情况下来讨论海外贸易,这还是第一次,他把心中所有的疑问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提了出来,王静辉也都一一做了解答。虽然有些问题王静辉自己也说不上来,但还是凭借着后世的眼光来给出一些参考意见,这让曾唯对他的人品和才华大大的心折,心中的疑问得到解答后,曾唯便起身告辞了,王静辉将他送出临时的府邸。

眼看楚州这里的事情即将了解,王静辉的心中在欣慰的同时,突然也有一种失落和空洞的感觉在心中泛起。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楚州是自己来到大宋后第一个出任地方官的地方,估计以他的身份以后将会面临更大更多的考验,以后就没有这个机会再次放任地方做一州的管理者来实现底层的治国理想了。

王静辉对此自嘲的笑了笑:自己在过去生活的时空中不过是一个军医罢了,几年服役下来回到自己的家乡继承家族产业继续当医生,今后用脚趾豆也能够预料一生的结局,最良好的状况充其量不过是个有名的中医罢了。自己来到宋朝后不仅是名震一方的杏林高手、知名的大宋富商,日常见到的人也是在历史书中的名人——赵曙、赵顼、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还做了温柔贤惠的蜀国公主的丈夫,成了大宋的驸马爷。

一想到来到大宋这几年的各种际遇,王静辉的心中一时间充满了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从一开始与猛虎搏斗在这个时空找寻出路想平淡的渡过这一生,再到来到为了拯救那些保存在校正医书局那些珍贵的医学典籍,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改变历史的道路,直到自己介入濮议角斗爱上蜀国公主后的全力以赴。好在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到现在说不上能够让大宋避免历史悲剧发生,但终究他靠着自己一番令人匪夷所思的际遇逐渐使大宋偏离了历史原有的轨道,历史已经改变了,至于今后会发生什么,他不知道,但他知道有些事情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不断去努力,他现在所要做的便是再接再厉奠定一个相对良好的基础,培养后继者,给后来人指明一个大致的前进方向,这便足矣了!

“改之!”李管事在他身后轻轻的叫了他一声,打断了王静辉心中的思绪。

王静辉转过头来看见是李管事,笑着说道:“珍泉兄,有什么事吗?”

李管事有些神色复杂的说道:“改之,门外聚集了许多楚州的乡绅想要见你!”

王静辉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不会在他临走的时候对他在楚州这近两年的施政方针有所不满而搞“上访”来抗议吧?!不过李管事的回答很快便把这种可能性排除在外:“改之,这些乡绅都是从楚州各地赶来,他们知道大人要离开楚州返回汴都去了,所以都自发的组织起来赶到这里想挽留大人!”

不管是对自己不满而“上访”,还是想挽留自己在楚州,王静辉对来客从来都是很重视的,他一直认为身为百姓父母官就必须知道自己治下百姓的要求,所以在楚州任职的时候,要求属下的官员必须对老百姓的“上访”有求必应。现在临走了,这项他立下规矩自然不能破坏,他立刻将身上的便服换下穿上官服,随李管事来到他在盐城临时官邸的大门外,看到不仅是随他而来的楚州各位官员都在,而且是聚集了几百名老百姓而不是李管事口中所说的乡绅代表。

此时王静辉也没有什么时间来询问李管事了,站在大门口的台阶上对这几百来人高声说道:“各位楚州百姓,你们聚集在此可是有什么事情要求本官去做吗?只要是本官力所能及之事,盖不会推辞!”

在门外聚集的百姓看到王静辉从大门里面走出来后,原来乱哄哄的场面立刻安静下来,听过他的话后,所有的人都齐声说道:“大人德备苍生,不可弃我楚州百姓而去啊!”

王静辉身边的官员一列站好,看到这样的场面也不禁有些动容,他们也没有想到王静辉马上就要离任回到汴都的消息会在楚州百姓当中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首的一排穿着上明显与平常百姓有区别的老人走上前去,将一个用红绸包起来的小包呈送给王静辉,他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奏章,不过寻常百姓可是不能上达圣听的,想来自己也马上就要离开楚州了,自己治下的百姓还对他有什么要求的话,就尽力满足吧!

王静辉打开这本奏章一看,脸色马上就变了——楚州百姓居然想上书皇帝,为了表彰王静辉在楚州这里卓绝的政绩而允许楚州百姓可以为他立长生生祠,家中可以供奉他的长生牌位!

王静辉看到眼前这些百姓,心中也是不断的翻腾,若是在这个时候还能够保持他以往无动于衷的神色,那他可就真的成神了。他平复了一下心绪,将这本奏章递给旁边有些好奇的官员。他们也都想看看这些百姓给驸马的是什么内容的奏章,居然让他变得有些失态起来。旁边的通判薛向之第一个接过这本奏章,看过之后脸色变得肃容起来,接着把这本奏章继续传给下一个官员,很快这本奏章便在他们手中走了一圈,原本还有些漫不经心的官员在看过这本奏章后,脸色如薛向之一样都变得异常庄重。

在那个时代,当地百姓为了表彰他们父母官,常常会把一些由这个官员主持修建的工程以这个官员的名字来命名:苏堤、万安桥……王静辉在楚州时间不长,但由他主持修建的各项工程恐怕是大宋历任官员中最多的一个,别人在任上就是一百年也未必有他这么大的手笔。借力整修各种工程,除了开始时候的大型水利工程之外,他没有掏过一文钱,而且那当初贷款出去的四十万贯早就在薛向之的坚持下,用楚州财政盈余给填上了。现在楚州各地的百姓为了纪念这些工程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什么“学士桥”、“驸马堤”,如此种种早就遍布楚州各地,如果有行人问起“学士桥”该怎么走,楚州各地的人都可以在本县给他指出两座以上这样的桥来,可以说楚州现在已经打上了很重的属于王静辉自己的烙印。

王静辉要离开楚州的消息在半个月前传出来后,楚州的百姓第一想到的便是用什么建筑来用王静辉的名字来命名,结果才发现这个时候用小王驸马命名的建筑在楚州已经烂大街了,不过这绝对不会难道受过王静辉恩惠的楚州百姓,最后便决定用给王静辉立生祠,供奉长生牌位这样的举动来报答他。

奏章最后还是传到了王静辉的手中,他有些神色复杂的说道:“各位百姓,大家的心意本官心领了,本官在楚州不及两年,所做的事情都是一个大宋官员的本分,大家都不必为此介怀!”

人群中走出一个八旬老者,在旁边一个青年的搀扶下走到台阶下说道:“驸马不必推辞,这不过是楚州百姓对大人的一点心意,与驸马在楚州为百姓所做的相比,还差得远呢!大人若是不离开楚州就好了,但楚州百姓心中也知道大人有鲲鹏之志,胸中自有一篇治国平天下的锦绣文章,大人乃是神仙下凡来助赵宋官家中兴大宋的,岂能留在楚州一隅?尽管如此,还请大人向圣上转交这份奏章,这是楚州百姓唯一能够回报大人的了,万望大人莫要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