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步,随着手中所掌握的田产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麻烦也是越来越多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这一次将手中大部分田产散去也是转移一些人的视线,况且以徐氏的经营手段,他们已经在这些田产上至少把本钱都赚了回来,至于以后长达二十年的偿还期,就算遇到几年的自然灾害也只是让他们少赚一些而已,尤其是将手中田产捐给书院更是为他在各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是金钱所不能够买来的!

第四百零四章 来州

王静辉的地产生意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得起的,在大宋也不会超过十个,但是有这个资本未必有能力能够玩得转,现在看来王静辉和徐氏合作当初是最佳之举。徐氏以其经营优势将王静辉的创意变成了金钱,双方互相扶助才走到今天。

熙宁六年六月,大宋正式推出个人所得税法,试行区域为京畿路、河北诸路、两浙路、淮南东西两路。这样的税法完全是靠王安石和司马光的魅力才得以通过的,大宋目前也只有这两个人才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排除众议通过这么招人狠的税法——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富人所征收的税法。尽管这部税法十分招富人恨,但是大宋士林对此非常赞赏,王静辉等大宋士林中有名望的人一起在大宋的主流报纸学刊上发表大量文章以为新税法摇旗呐喊——尽管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政治较量,但在这个时代的士子心思大多数都是非常简单的,这也归功于大宋立国者当初希望天下读书人与君共同治国的思想所致。虽然不知道当初太祖太宗皇帝是否真的打算让读书人和他们共同治理江山,但是上百年的氛围积累下来使得宋朝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这也就是俗称“烧坏了脑子的读书人”。

“禹岩,这几日港口有什么变化没有?!”王静辉淡淡的问道。

“先生,这几日杭州港口船只已经较上个月减少了三成,其去向都是向北,目的地并不清楚……”禹岩是王静辉的贴身书童,彦生接任大宋情报局后,王静辉便从他的二代弟子中选出了两人为自己的书童,一边帮助自己处理一些事情,另外也是对他们加强锻炼。

王静辉听后默不作声,旁边的赵煦问道:“先生为什么这么关注港口船只的动向呢?”

“没有什么,不过是计算一番大宋出兵燕云的时间罢了!”王静辉笑着摸着赵煦的头说道。

“大宋出兵燕云和杭州港口的船只有什么关联?!”

“这是一种战术,不过从前没有人用过罢了!三年前我向你父皇建议的,枢密院在论证后便开始做准备工作。现在辽国战事已经快要接近到尾声了,磨古斯联军已是强弩之末,他们终归还不是契丹人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大宋已经达到削弱辽国的战略目标,亲自下手也是理所当然之中!”王静辉笑着说道。

看着两个孩子还有些迷惑的样子,王静辉继续说道:“我打听杭州港口内船只情况就是在推算大宋的跨海登陆作战的准备情况,这一战术打法便是从我大宋京东东路的登州港开始集中十万大宋将士,通过海上船只直接在辽国燕云防线后部的来州登陆,占领来州后就可以从容的选择是从后方向燕云防线进攻还是直接攻向辽国大定府,这样无论作何选择都会极大的打乱辽国的兵力调动,大宋取得胜利所付出的代价会更小一些!”

“先生,这么做岂不是太过冒险了?!”禹岩问道:“这样做固然是甚合兵法之中‘奇兵’之策,但是十万将士跨海横渡到辽国腹地来州,且不论他们上岸后还有多少战力,就是后防补给也是及其困难的!”

王静辉点点头笑着说道:“问得好!这正是现在跨海登陆作战的薄弱环节,要不然这种战术在提出来后到现在整整准备了三年之久,整个作战计划已经得到了详细的论证。辽国来州有人会为大宋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提供必要的帮助,在那里已经建成了不少的粮仓,这些都是为我们宋军所准备的,况且依照现在的局势看来,宋军一旦登陆后兵力方向比较宽裕,只要补给足够的话,也可以选择向大定府方向前进。”

就在大宋举国知识分子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新税法执行上面的时候,熙宁六年九月十三日晚,五万定西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陷了辽国西京道重镇云内州,接着马不停蹄的向西京道首府辽国西京大同府进发——在那里将会汇合从河东路太原府出发的十万禁军合击大同府彻底将辽国西京道纳入大宋囊中。

十三日下午的时候大宋京东东路,五万跨海登陆作战部队乘坐三百艘舰船出海,目标直指辽国来州港。船队在经过了一天的航行之后,终于在第三天的深夜到达了来州港,最先踏上港口的便是无心所率领的三千特种部队,他们是专门来抢占滩头阵地的。

当无心踏上港口的时候,除了许氏家族前来接应的人之外并没有契丹人的部队,大宋参谋部所设想的在港口激战的状况并没有出现。特种部队成员很快便将船上的物资全部卸到港口上,为了不惊扰契丹人,只是在许氏的帮助下先牢牢的掌控住港口并没有向三里之外的来州城进攻。

整个登陆环节非常顺利,在黎明前总共有四万宋军和其所携带的装备在港口上集结完毕,水军舰队在放下登陆部队后就立刻有序的开始返回大宋,准备接应下一批作战部队和物资——从大宋登州港到来州港这段海路大宋水军部队已经多次勘察过,加上来州许氏的帮助使得大宋水军对这段航路非常熟悉。

按照事先制订好的作战计划,总共有两批九万人来执行这次跨海登陆作战计划,第二批现在已经在半道上了,不过要视登陆作战顺利程度来决定最后投入兵力的多寡,照现在的进度来说,还有三万预备部队很有可能会投入这次作战中来。

大宋军队正在来州港紧张的进行集结,无心的特种部队和已经修整完毕的一支万人左右的军队正埋伏在来州城外,他们的任务就是拿下这座城池——来州城内有能够满足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半个月左右的口粮,还有为数不少的马匹,这些都是许氏为宋军准备的,尽管战马数量才一千多匹,但能够弄到这么多战马也真是够难为许氏了。

天边的启明星在瑟瑟寒风中闪烁着,在来州城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火把,上下左右的晃动了三次后,无心的特种部队立刻快速向城门跑去——在火把晃动后,来州城池的吊桥正缓缓的开始放下,这是许氏收买了守城将领后,派家将前往南城门悄然占领了城门放下吊桥,放宋军入城。

当无心穿过城门手持钢刀快步跑在寂静的来州街道上的时候,他的心总算松了一口气——真个计划中就是如何攻占来州城最为关键,他们跨海长途奔袭而来,攻城装备可没有办法随身带来,能够携带几部小型弩炮已经是极限了,若是许氏无法拿下城头放他们入城,那在这来州城下说不得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来州在辽国和大宋实现和平后就再也没有经历过战火,百年的和平已经使得辽国的统治者对这里放弃了驻军的兴趣,城内只有不到一千的老弱残军,平时也就是维持城内治安,根本毫无战斗力。

许荣亭父子在接到大宋情报局的指示后,便开始利用自己在来州的势力做好准备来接应宋军的到来。本来许荣亭还有些犹豫,但王静辉的亲笔信使他打消了最后一丝侥幸——王静辉在信中明确的告诉许荣亭,大宋已经做好了出兵燕云的准备,到时候就算无法灭辽,来州也将会变成宋辽以后的战场,他已经在大宋为许氏准备好了庄园田地。

许道冲也极力劝说父亲,最终使来州许氏坚定的站在了大宋一边,许荣亭心中已经明白辽国决非现在大宋的对手,北方的战事他也仔细打听过了,获得的消息对辽国极为不利,再加上这一年来辽国赋税不断上涨已经危及到许氏自身的利益。与其在这个已经失去希望的国家生活,不如前往大宋过安定的生活,只是许荣亭有些心疼多年来在来州的根基。

整个战斗非常顺利,只有北门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折损几个人之后,宋军总算是控制了来州四门。当大部队开始入城的时候,天已经开始放亮,来州城内的一些契丹富户还有些零星抵抗,但随着宋军关上城门开始肆无忌惮的攻击的时候,这些抵抗很快便被瓦解了。

“许先生,这次能够这么顺利的占领来州真是多谢先生了!驸马让在下向您问好!”无心在结束战斗后,便来到许荣亭的庄院。没有许荣亭的帮助,宋军想要这么顺利的占领来州是不可能的,整个战斗宋军不过才死伤十数人,能够换取这样的城池也算是相当划算了。

“将军客气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许荣亭笑着说道。现在许氏已经开始上下收拾了,这里是绝对不能够再待下去了,就算别人不知道是许氏帮助宋军拿下了来州,但是这里马上就要变成战场了,君子不立危墙,尽管有些舍不得,但是他和他的家族必须离开这里了。

“来人!”无心说完后,身后一名偏将上前将一只小铁箱拿过来交给无心。

无心打开铁箱后对许荣亭说道:“这是驸马交代在下转呈给先生的,这里面有楚州和杭州总共两百顷良田,四处上好的庄园,还有两地十几处商业地产每年租金不下十万贯。驸马说了:‘许先生一家为大宋牺牲良多,这些虽然是事先讲好的条件,但是连累许先生一家舟船劳顿举家迁移大宋,心中非常过意不去,另外奉上大宋兴国银行五百两黄金为安家费用!’这些还请先生笑纳!”

许荣亭在看到这些价值连城的票据后,心中多少也安稳下来,其实这几年为王静辉做事,他没有少获得利润,想想几年之前他许氏不过是来州一个比较富裕的商户,不到十年便在整个辽国的富户之中也能够派的上名号,这中间也没有少占那个年轻人的便宜,就算对方什么都不给他,就凭这几年的积累在大宋做个富家翁也是没有问题的。

许荣亭接过无心手中的小铁箱后,笑着说道:“驸马真乃仁义之人,等老夫到了大宋后会亲自上门致谢的!”

无心笑着说道:“许先生不用客气,你能够为大宋做这么多事,朝廷是不会忘记的,待到先生回到大宋后,我大宋皇帝会另外有赏赐!不知先生一家收拾的怎么样了,城外港口上专门有船在等待先生,若是收拾妥当后,还请先生立刻上船!”

在安顿好许家后,无心正要迈出许府继续安排下一步作战的时候,许道冲追了出来喊住无心后说道:“将军,在下有个不情之请还请将军应下!”

无心笑着答道:“许兄是先生曾经称赞过的人,只要在下能够做到一定替许兄办妥!”

六年前许道冲代表家族秘密前往大宋面见王静辉的时候曾经见过无心,知道眼前这个宋军将领不过是当年小王驸马身边一个书童而已,没有想到时至对方身份今日变化如此之大,这让他多少有些感叹。

“驸马过奖了,在下想要摆脱将军的是离来州向东五十里处有个何家集的小村镇,我们许家在那里也有商户,那里有我们许家的商队有大车四百多辆。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刚从东京道回来,我们就把这支商队安排在来州了,如果将军用得上尽管领去,不过这商队都是在我们许家干了许多年的老人了,可能的话还请将军多为照顾,最好能够把他们带回大宋!”许道冲知道对方军情紧急,便不再多做寒暄直接把事情说了出来。

无心考虑了一番说道:“这马车是我们所急需的,而且我们也需要大量民夫押运物资,这支商队我们正好能够用得上,让他们跟着我们也好,我定可把他们带回大宋,只是不知道他们……”

“将军请放心,这支商队常年来往于来州和东京道之间,路途遥远碰上强盗也自然不少,这支商队也许和将军麾下的士兵无法相比,但对付少量强盗还是没有问题的,他们绝对不会误了将军的大事!”许道冲笑着说道。

“那好!许兄请放心,我会对此事上心的!”无心答道,说完便上马离开了许家。

当许家上下一百多人带着自己的行礼来到港口的时候,看到港口里停泊着数十艘宋朝的大船,许家海陆通吃对这种宋朝所建造的大船自然不会陌生,看到港口内忙碌的宋军将士,许家上下心中也是别有滋味,马上就要离开这个生活上百年的地方了,心中多少有些惆怅。

“悠远,宋军对城内百姓如何?”许荣亭在船上看着正在向船上搬运箱子的宋军随口对儿子问道。对于宋军正在向船上搬运的这种箱子他并不陌生,箱子上的花纹乃是契丹风格,从这可知这些箱子是宋军的战利品。

“宋军军纪严明,只要不抵抗他们是绝对不会遭到攻击的。不过宋军在入城之后受到一些契丹大户的反击,宋军将领已经发下命令,将城内契丹富户的财产全部查抄,这些恐怕便是要运回大宋的战利品吧!”许道冲自然知道父亲想要问的是什么,便如实回到道。

许荣亭沉默的点点头,许道冲看在眼中接着说道:“现在宋军已经严密把手来州城和港口,所有人只能够近不能出,所以到现在其他地方应该还不知道宋军已经占领了来州。看宋军这番样子,恐怕还有为数不少的士兵将会从海上运过来,看来大宋对辽国真的是要动真格的了!”

“大宋处心积虑这么久,忍到今天才动手,这样的声势自然是不会小。本来某想着磨古斯南侵的时候,大宋多半会打过来,没有想到到现在契丹人和阻卜人双方都快要精疲力竭的时候,大宋才动手,还出人意料的从海上攻占了来州,这样的筹谋实在是可怕!”许荣亭小声说道。

“大宋国力蒸蒸日上,在灭亡西夏后便已经显出统一天下之势,只是可笑契丹朝中还对大宋抱有幻想。两年前爹爹在大定府见过的那个年轻人也是小王驸马的弟子,能够把身边这么重要的人放在大定府,可知大宋图谋不小,区区燕云之地未必能够满足大宋!”许道冲一直就以汉人为荣,加上年轻气盛自然不会像他父亲那样小声说话。

“燕云之地可能对大宋来说是足够了,但未必能够让那个人满足!悠远,说不得几年之后,我们父子还能够回到来州,这东京道没有任何人比我们许家更熟悉,为父估计等咱们回到大宋后,那个人还会来找我们的!”许荣亭微微笑着说道。

许道冲在听了父亲的话后一愣,刚想说什么,但是大船一阵轻晃——这艘大船已经离港开始驶向大宋了……

第四百零五章 牛刀小试

大宋在第一天讨伐燕云的战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陆上西方河套平原出发的定西军拿下了云内州正向大同府方向进发,而借着地利之便河北诸路驻军则在这一天中将宋辽边境向北推移了两百里之多,涿州、香河、安次、良乡、范阳、蔚州、浑源、应州、武州、朔州等地相继落入了大宋之手。

相对于军方攻城掠地的进度而言,大宋情报局在这一天当中可谓是居功甚伟——在两天前大宋情报局便向宋辽边境主要驻军地点发动了宋朝版的信息战——大量从辽国统治高层的伪造信件提前到了这些辽军驻军将领的手中,命令他们离开驻地向北后撤。原本在辽国将领内部中都知道北方战事非常吃紧,前段时间还从宋辽边境撤走了相当一部分驻军,对于这样的命令辽军将领大都没有怀疑,不过这样下来就相当于辽军主动让出了宋辽边境一线的险关要冲,使得大宋军队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战果。

在战争开始前,大宋统治高层任谁也没有想到这次战争的主角居然是情报局——大宋情报局为宋军提供了最为精确的地图,那里有水井、粮仓、敌军兵营、险关要冲、隐藏的小路、甚至还有辽国土匪的聚集地山头以及他们是否是大宋情报局已经收买的势力……大宋军队几乎是赶着辽军撤退的脚步占领了一处又一处预定目标,就是攻城也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与战果相比所付出的代价可以忽略不计,这是战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熙宁第一次北伐居然是这么容易!

现在北方大定府的辽国统治高层还不知道自己在南方宋辽边境上遭遇到了重大损失,他们现在还都处在十天前潢河一战歼灭磨古斯联军主力的欢快心情当中,宋军则已经将辽国西京道重地大同府团团围住,城中只有三万军队还想负隅顽抗。

大同府守将萧图古辞站在城楼上远远望着远处宋军的大营,对身边偏将问道:“求救信已经发出去了么?”

“将军,十五个探子已经走了快两个时辰了,只要有一个能够突围出去到奉胜州,那我们就有救了!”

“十天!只要我们坚守十天就可以了,奉胜州天虎军萧轧剌是我的至交,相信他接到求援后会很快赶过来!”萧图古辞默默的说道,面对宋军大营最起码也是八万人的规模,他心中对自己能不能在善于攻城作战的宋军手下坚持十天还是没有多大的把握。

萧图古辞所面临的正是冰封率领的五万定西军和五万从大宋河东路太原府出发赶来的宋军,他们在回合之后并没有着急先攻打大同府,而是将其团团包围。正当萧图古辞在城楼上观察宋军营地是否有可乘之机的时候,宋军大营传来一阵阵号角的声音——这是宋军攻城的先兆。

密密麻麻的宋军从大营中涌出,各种攻城器械都列队在辽军守城兵器射程范围之外,除了常见的攻城器械之外,萧图古辞还发现了一种陌生的武器——一群宋军在马匹的帮助下将一种他从来没有见过的武器摆在阵营的最前方,这不是他所见过的投石机或是只有宋朝才有的神臂弩,长约八尺的铁筒子,看起来像黑铁铸造的,由于管壁太后所以有五六个宋军正在合力扶正它。

萧图古辞数了数总共十五个这样的武器,每个这样的武器旁边都有五六个宋军正在忙活着不知在干些什么。由于距离不过才一百丈左右比较近,所以萧图古辞看得非常清楚,不过相对于宋军将领,他们可以借助手中的望远镜可以将辽军在城头的布置看得一览无余,甚至连萧图古辞脸上的表情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那是个大官,不知道是不是太原府的守将萧图古辞?!”王顺放下手中的望远镜笑着对旁边的人说道。

“看样子应该是他,那个人身上的铠甲是锁子甲,在辽国只有高级将领才可以穿戴,再加上他身后有这么多看起来比较精神的将领,这么多人只有他一个人站在前面,后面的人只有在他问话的时候才会躬身上前,除了萧图古辞之外我想不出大同府还有第二个人能够有这样的架势!”鼎澄在一旁笑着说道,他们几兄弟这几年都在定西军中效力,帮着王顺将定西军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一次出征除了关良和佩澄在河套平原留守之外,天机等人都跟着王顺出征辽国了。

“不管他是谁,先把炮口对准城楼,这么近的距离只要有个两三炮绝对可以打中他,就冲有这么多的将领,开这一炮也是非常值得!”济成笑着说道。

“这个主意不错,这几天也没有对上一个像样一些的辽国将领,正好来用这个人祭炮,如果他真是萧图古辞的话,那也是这次北伐的第一个彩头了!”鼎澄有些起哄的说道。

“传令!让炮兵先放弃事先的目标,集中火力对准正前方城楼,一发齐射!”王顺大声命令道。

这十五门火炮是一个半月前从汴都开封运到太原府的,为此天机还提前到太原府走了一趟,火炮是大宋的绝密武器,这一次北伐将会第一次投入使用,考虑到大同府也算是辽国有数的坚城,同时也是为了实验火炮的威力,便调集十五门火炮拨给了定西军使用——因为从河北诸路出发的宋军想要找到能够让火炮上场的辽国城池最近的也只有析津府了,但那是辽国南京道的首府,必须收复燕云才能够到的了,论距离和战斗的顺序,大同府将会是宋军所遇到的第一个辽国坚城。将这十五门火炮拨给定西军使用也是为了在战场上实地验证一下火炮攻城的有效性,以便为后续的析津府攻城战做些参考。

炮兵很快的便按照旁边的伎术官员所计算的方位调整好火炮的射角,在装填弹药后对准了萧图古辞后在一边准备待命。在炮长的一声号令下,炮兵点燃了引线,一声巨响,就看到这一排十五门火炮的炮口一团闪光。

在炮口端喷射出一团火焰后,站在大同府城墙上的辽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到一声更大的巨响在自己的身边响起,待到一阵耳鸣过后,他们才知道这宋军阵前的奇怪东西原来是南朝人手中的火器,看着身上一个零件不少,辽兵绝对这东西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这个想法还没有形成,城墙上的辽军便发生了骚乱——大同府城墙的南门城楼“不见”了!

待到大同府南门城楼上的硝烟有些消散的时候,天机用望远镜观察炮击后的效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人间地狱,残砖烂瓦中不时有火苗窜出,整个城楼基本上被“削平”,除了火焰和人体断裂的残肢之外没有其他东西。

天机点点头说道:“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炮弹,想要干掉那个辽国将领,只要四五门炮开火就足够了,不知道这炮弹一个值两百多贯嘛,这可比震天雷还贵出很多呢!”

冰封笑了笑说道:“这不是要更有把握些嘛!这些人里面也只有你见过这东西开过火,我们可都还没有见识过呢,早知道威力这么大,我就少开几炮了!不过这一城楼的辽国将领也值上这炮弹钱了,若排头那个辽将真的是萧图古辞的话,那我们可就真的赚了!”

接应炮兵部队的人是天机,这也考虑到王静辉的一代弟子中也就天机最为精通武器制造,而且有段时间还专门从西北赶回汴都来协助火炮研究,对火炮性能至少有个大致的了解。当冰封接到汴都来信的时候,第一个想法便是让天机来接应这批炮兵,兄弟几人没有一个懂这东西的,只知道这火炮是先生极为看重的火器,派天机去正好合适。

冰封他们几个人没有想到刚才这一轮火炮齐射干掉的人当中真的有大同府守将萧图古辞,而且这一炮几乎把辽国在大同府守军的最重要的高级将领几乎来了个一锅端,现在大同府虽然还有三万守军,但已经成为群龙无首的残兵了。

在解决了南门城楼上那些显著的目标之后,火炮便开始集中火力对大同府南门城墙进行了四次齐射,其中最后一轮是针对城门的,这四次齐射之后,大同府的南门城墙变成了一片火海,炮弹引燃了辽军聚集在城头上的热油锅、滚木等易燃物品,使得炮击效果非常理想。

炮击过后投石机开始向前移动,一边发射燃烧弹一边交替向城墙靠拢,燃烧弹有些直接命中了城墙发生了剧烈的爆炸,有些则直接越过城墙对城内进行打击。就爆炸和破坏力来看,现在的火炮距离燃烧弹还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的,燃烧弹的威力是炮弹所不能够比拟的,尤其是水桶大小的大好燃烧弹,在城墙上更是掀起了一番血雨腥风,让守城的辽国士兵如同身处阿鼻地狱,到处都是红色的火焰和红色的血。

当宋军将士推进到城墙下的时候,虽然没有遇到辽军的抵抗,但是宋军士兵自己都看着手中的长梯有些发呆了——就这样的城墙爬上去到是容易的很,但上面的火海能是人受得了的吗?城墙是没法上了,宋军将领不知道这燃烧弹是用什么做的,不仅爆炸力比一般火器要大得多,还能够进行持续长久的燃烧,无奈之下只有集中到南城门前,准备从城门通过进入城内。

大同府的城门是大宋炮兵特殊照顾过的,一轮齐射虽然有两法炮弹打在城门边上,但是剩下的炮弹也使城门变成了一堆碎片,后面用来顶住城门的辽兵死伤惨重,整个城门洞中到处都流淌着守城辽兵的鲜血。

从炮击南门城楼开始到宋军通过南城门洞进入大同府,中间还不到一个时辰,进展之快也令冰封等人非常兴奋,不过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对手早就在第一轮炮击中就已经丧命了,不然在辽将的指挥之下也不至于败得如此之快。

大同府在南门被攻克后,其他承受宋军攻击的三门也开始慢慢承受不住了,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宋军从南门进入大同府后,整个辽军开始崩溃了——没有主帅的领导,一些次一级的将领也都不知音讯,整个大同府内的辽军根本无法对宋军构成有效的威胁,小股宋军在城中四处搜索,一圈下来身后捆绑的俘虏居然是这个小队人数的两三倍。

整个大同府战斗在下午的时候便已经全部结束了,除了南门被破坏严重些之外,整个大同府基本上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大同府得手后,冰封他们才从幸存的辽军士兵嘴中得到准确的消息——他们第一轮炮击南门城楼的时候,几乎大同府辽军最重要的将领都被炸死,尸首无存。

尽管没有生俘辽军守将萧图古辞有些遗憾,但冰封还是非常高兴,因为他发现火炮的使用还有另外一项好处——趁着契丹人对这种武器还没有什么认识的时候,在两军对垒的情况下利用火炮的超远射程集中射击,保证在第一轮的炮击中把敌军首将给炸死,这样便可以大大加快战斗速度!

冰封在和军中的参谋进行商议过后,便立刻将这种想法写到战报当中即刻发往汴都开封,并且还单独写了一封信发往河北,由那里的情报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交到杨崇岳手中——杨崇岳是中路军的将领,冰封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燕云战况如何,但估计杨崇岳很快便会有机会把这种战术用在析津府上。

“驸马的这个学生倒是一员福将啊!朕早就听说过他,多次立下大功,在西夏战斗中短时间内破城无数,而且对城池都没有太大的破坏,不像王韶那样弄得灵州城跟个废墟一般!这次又是他首先得辽国一大城,这大同府也是辽国五京之一,开战不过三天便得此城也是我大宋之福,看样子这次北伐会很顺利!”皇帝赵顼对旁边的大臣们笑着说道。

“臣以为王顺在信中提及的战法非常可取,擒贼先擒王,现在不要说契丹人,就是大宋人又有几人见过火炮?只要运用合理便可以省去很多麻烦,若是每战都能够如此先斩杀敌军首领,那么剩下来的战斗就容易许多了!”郭逵在一旁抢先说道。旁边的人就他一个是正统的军人出身,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都是文臣,这种事情在战场上可以让大宋少损失许多将士的生命,而且也可以保证战斗的胜利,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所以便没有在意许多抢在众人前面说了出来。

“昔年辽国大将萧达榄便被我大宋的神臂弩射中身亡,虽然契丹当年并不是因为萧达榄而退兵,但也在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这上面。这火炮就如同当年的神臂弩一般,不过敌军首将很少如同萧达榄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