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风-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潜伏在泼喜军中的冰封更具有传奇色彩。和杨崇岳一样,冰封还能够好好的在定西军中待着,这全都是皇室对小王驸马的信任,再加上冰封的身份秘密等级之高,也没有知情者敢冒天下之大不帏利用此事公然弹劾小王驸马,恐怕这一消息一旦公布开来,首先定西军就要造反了。
西军之构成非常复杂,可以说是四方在一个棋盘上下棋,保守派和变法派是对头,不过两家同样也不愿意看到皇家参与进来,而且三家担心更多的便是西军的稳定与否对大宋西北的防务安全占到了决定地位,相比之下倒是王静辉更加从容。
对于减少皇家对西军的想法,削弱西军是势在必行的,不过如何削弱却是一门更加深奥的学问。王静辉对传统帝王将相的那套赤裸裸的削弱手法非常不屑,唯一稍有好感的便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了,不过那也同样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至少王静辉自己认为需要削弱的不是军队战斗力,而是将领在军队中的个人影响和烙印,不过想是归想,要做到这么完美显然是不可能的,王静辉自己也曾在后世的军队中待过,对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后世即便是在未完成统一,非常艰苦的情况下,成建制的共产党部队叛乱是极其罕见的,但是即便如此,军人对英雄的崇拜依然如故,想要消除将领在军中的个人威信和烙印可以说是徒劳无功的。
王静辉曾经多次阻止过任何人对西军现有状况进行改变、调动,都是因为西军所处的位置是以前西夏的国土,党项人建立的国度虽然被大宋所摧毁,党项王族基本上也被押解到汴都开封监视居住,但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组织了小规模的叛乱组织,借着西夏复杂的地形和人文情况来和大宋驻军相互周旋。西军对此也采用了很多办法,除了武力镇压之外,便是将当地人口全部打散重新安排,并且视大宋的需要将一部分精壮劳力充为大宋奴隶,这也是大大缓解了当地的治安状况,不过尽管如此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王静辉也知道自己再这么阻挠下去,恐怕就是连自己也落不了好果子吃,唯一的办法便是疏导——在不影响西军整体实力的情况下,分别从中原禁军中抽调组建新的军队,与西军建制轮换协防,这样西军的一部分精锐将会逐步替换到河北诸路与辽国的防线上来,而西军整体实力变化不大,新补充进来的军队可以凭借雄厚的实力来对付西夏那些残余的小鱼儿小虾,以此来锻炼军队。
王静辉的建议得到了宋朝统治高层的一致同意,在他们看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同时他也向大宋统治高层提出如何处理定西军的问题——定西军因为要防范北方阻卜部的进犯还有要对辽国从西方进行牵制,所以这就要求定西军必须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为此要把定西军日后反叛的威胁降低到最低,那就要使用原来参加过灭夏战争的其他西军精锐进行调换。尽管如此,王静辉却没有提定西军高级将领的问题,因为这中间涉及到冰封、鼎澄、佩澄三个弟子未来命运的问题,所以他对此回避了。
杨崇岳和一万西军调到河北诸路受侍中韩琦所节制,这也开始了大宋内部大规模换防的序曲,对此王静辉也是无可奈何,他能够撑到今天这个局面已经不易,要知道历史上宋朝对武将的压制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最为苛刻的,原本上历史中狄青完全可以在西征中取得更大的战果,但仁宗对他所最为看重的将领还是下达了召回令,困境中的西夏得以死灰复燃;王韶刚刚夺了熙河也被神宗赵顼所召回,熙河就发生了叛乱;更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岳飞了,他的命运可谓是悲惨至极。宋朝的这条“铁规”不知道葬送了多少立志建功沙场的英雄豪杰,说白了历史上王韶的结局相对于岳飞的冤死、狄青的吓死,他恐怕还是最好的。
时间很快便进入了熙宁五年的九月,此时北方的天气已经渐渐寒冷。面对大宋不断的在正南、西南的频繁军事调动,辽国感到疲惫不堪,宋辽两国在南京道与大宋接壤的边境地区前后又有过十余次大小冲突,但结果都是辽国铩羽而归,非但没有夺回韩琦所占领的三城,反而还损兵折将大扫辽国这个大国的面子。至于西京道和上京道边境地区已经处于糜烂状态,磨古斯和大宋的定西军视这边境于无物,随意进出劫掠,表面上这些帐都是挂在磨古斯的头上,但实际上磨古斯根本就不敢南下西京道进入定西军的范围,南阻卜部已经被定西军所控制。
对于糜烂的外部局面,辽国已经黔驴技穷,而大宋的使者苏颂也在接到皇帝赵顼措辞严厉的诏书后,在谈判桌上的表现愈加强硬,使得他的对手张孝杰极为被动。到此辽国统治高层终于意识到他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便是答应苏颂所提出的各项和谈条款,另外便是举全国之力和大宋一战定胜负。可惜辽国的统治高层根本无法在这两路中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大宋的和谈条款太过苛刻,而举国一战更是难上加难,没有足够的底气哪里还能够摆出决战的姿态?此时契丹人发现只靠口头甚至少量武力威胁便可以获得大宋岁币甚至是土地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路对于辽国来说更加艰难!
“先生,三日前辽国终于答应签订和谈条约了,对于我大宋所要求的各项条款全部答应,并且还请求重开椎场以供两国进行贸易……”彦生说道。
“嗯!”王静辉心思似乎并不在这上面,契丹人在这场斗争中根本就没有任何胜算,签订条约只是一个早晚的问题罢了,不过他没有想到契丹人才玩了几个月就玩不下去了,这么快签订条约实在是让他出乎意料之外。
“先生,中书受圣命刚刚把宋辽两国签订条约的要点送过来,不过学生以为这里面似乎有些让人费解!”彦生有些迟疑的说道。
王静辉放下手中一直把玩的茶杯笑着说道:“难道契丹人在这条约中又设下什么圈套不成?”
彦生笑了笑说道:“这圈套倒是没有,这份条约总体上看对大宋极为有利,而对辽国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丧权辱国了,不知道张孝杰还有没有这个脸面去继续做宰相!”
“张孝杰的脸皮是非常厚的,况且这个人也有本事,深受耶律洪基的器重和信任,再加上和耶律乙辛的关系,就算他想辞相,耶律乙辛也不会答应的,更何况此人对黄白之物视若性命,又岂会自毁长城?!”王静辉笑呵呵的说道:“这份条约中定有什么稀奇的条款令你不解吧,捡重点的说出来听听,看看契丹人为何突然又愿意答应这份和约了呢?!”
“学生最为不解的是辽国在条约中互开椎场这一项中居然主动提出了交易战马的事项,并且写在条约上的就有三万匹之多,下面的附约中还写到‘若两国需要的话可酌情扩大战马交易,但战马交易需以用铜钱来交易’!”彦生皱着眉头说道。
“哦?!”王静辉听后皱了皱眉头,问道:“枢密院和中书来人对此有什么说法没有?!”
“没有,他们只是奉命将这份和约内容送过来就走了,并没有多言!”彦生回答道。
王静辉似乎自言自语的说道:“难道契丹又有什么能人出来了?!”他摇了摇脑袋,似乎想要把这个想法清除出去,王静辉接触的契丹人非常少,其中印象最为深刻便是萧佑丹,对手的细心和手段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不过萧佑丹死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契丹人物了,就是从大定府那边反馈回来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契丹官员资料中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才智极为出众的人。对此王静辉心中只是感到庆幸,毕竟向萧佑丹这样危险的人物是少一个算一个,他也看出萧佑丹当初的心思了,纯粹是置他于死地而后快,对这样人他就更不能留手了。
“先生,可有什么不妥?!”彦生说道。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虽说辽国压制我大宋主要靠得是骑兵,不过燕云十六州地区虽是农业地区为主,但其中比较低矮的山地还是很多的,在这样的地形上,骑兵的作用会大大折扣,只有过了这片区域后,才是骑兵的主要战场,这对于宋辽两国来说都是一样的!”
第三百九十五章 内讧
无论是辽国还是大宋,这燕云十六州如同一道分水岭一般横在两国当中,虽说算不上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绝道,但在这种地形上传统的骑兵攻势是很难取得什么非常辉煌的效果的,比之平原就差的更多了。燕云十六州在经济上是宋辽两国必争之地以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它的战略价值,无论谁想要攻击另外一方,都是要先通过燕云十六州后才把骑兵摆开阵势进行冲杀的,这点对辽国来说是及其重要的,毕竟在现阶段上来看,宋军步兵比例远高于骑兵,谁能够占据燕云十六州,谁就可以居高临下来攻击对手。
大宋灭亡西夏,这战马问题大致上可以算是解决了,不过大宋想要建立自己的骑兵军队还需要有段时间,毕竟战马是有着严格要求的,从西夏那里获得的战马数量相对于大宋统治者们的野心还是有些距离。此时辽国开放战马交易从商业角度上来讲也算是尽量搜刮最后的利润,但是这仅仅是从商业上的角度出发来衡量,作为主要敌对国家这就很不正常了。
和约后面的附属条件也说明了辽国可以放宽战马的交易尺度,至于需要铜钱来完成交易也倒是好理解——辽国的金融货币体系濒临崩溃的边缘,辽国急需大宋的铜钱流入以便补充其货币流通量的不足。以往王静辉仗着以玻璃制品为代表的奢侈品与辽国进行交易,对他而言当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在他眼中这和抢劫没有什么区别,不过这个时候采用铜钱来交易便使他失去了这个优势,不过好在他还有别的途径来利用奢侈品在辽国范围内继续开拓市场,再把收入通过走私运回大宋,这个条款对辽国来说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只是苟延残喘罢了。
在仔细审阅了这份条约后,王静辉看不出有什么对大宋不利的地方,唯一有些让人费解的便是战马交易了,他左思右想也不明白。放下和约文本后,他对彦生说道:“给涅心他们去消息,让大宋在辽国的情报网全力搜查最近辽国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异动,还有就是这份和约是谁来签订的,如果是张孝杰的话,尽量弄清楚张孝杰的幕府人员构成有哪些,要尽量详细一些!对了,情报局这边最近可曾接到阻卜人有什么消息?”
彦生用心记下之后听到王静辉问他阻卜人的情报,便回答说道:“西北情报局汇总过来有关阻卜人的情报非常少,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毕竟那里实在是太远了,我们的情报人员虽然进入了辽国的上京道开始搜集情报,但那里范围广阔实非人所能够想象。学生以为西北情报局针对阻卜人所设立的情报网络还是非常有问题的!”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彦生说的非常有道理,阻卜人所居住的地区以现在的通信和交通手段来看实在是太过遥远了,那里就是在后世的时候一平方公里平均下来也不会多于一个人,况且在现在这个数字将会更加离谱。自己在西北的情报局力量是很强大,但两三百个情报探子撒向茫茫草原根本不顶事,况且就算得到情报再传回河套平原,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彦生说完后想了想又接着说道:“一个月前阻卜人倒是有些反常,他们请求大宋恢复对他们的火器交易,并且还列出了非常详尽的武器清单,具体情况并不清楚,这件事完全是由枢密院在掌控,情报局只是中间搭桥而已……不过据说磨古斯请求交易的清单中有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还包括投石车、燃烧弹、床弩等等重型武器!”
最开始的时候,西北情报局在河套平原建立便立刻派人深入阻卜部的势力范围,主动(〃文。)充当大宋的(〃人。)使者和磨古(〃书。)斯政权联(〃屋。)系,寻求双方建立贸易通道的可能性,恰好磨古斯也有这方面的需要,双方一拍即合。不过与磨古斯进行交易都是置于枢密院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在这条贸易通道建立之后,情报局的人跟随商队进行了两次贸易之后便功成身退,一切事务有枢密院的人来专门操作。在磨古斯和大宋发生冲突之后,由于大宋拒绝向磨古斯提供火器、床弩等大威力兵器之后,情报局对这条越来越显得商业化的路线监控也就放松了。
王静辉听后立刻抬起头看着彦生说道:“磨古斯买这些东西做什么?!”
彦生摇摇头说道:“后面的交易情况情报局并不是很清楚,听说是枢密院非常重视,呈送奏章之后交枢密院讨论后进行的,显然碍于当初的冲突事件枢密院也不会犯傻去卖这么高级的武器给磨古斯,不过最后成交了一批数量非常可观的武器装备,只是具体有那些武器装备就不是很清楚了。”
“彦生,你立刻向枢密院索取那次交易物品的具体清单,包括数量多少还有武器装备的质量如何,一定要详细……嗨!算了,还是我亲自去见文彦博、郭逵,你立刻去安排一下就好了!另外河北和大定府那边一旦有什么消息立刻告诉我!”王静辉对彦生说道。
“先生,难道说契丹人肯答应签订这份和约是因为阻卜人的缘故……”彦生迟疑的说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最好了,不过此事还需要尽快的调查才可以知道,在涅心没有发回准确消息之前,也只能够通过枢密院在西北的交易记录才可以做出大概的推测。嗨!真希望涅心他们能够尽快搞到这方面的情报!”王静辉有些可惜的说道。
在傍晚的时候,文彦博、郭逵和王静辉在汴都的九味居碰头,经过简单的磋商之后,三人都觉得磨古斯在月前极力购进的武器装备很可能是用来对付辽国的,甚至现在双方已经在辽国的某个地方大打出手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可以解释契丹人为什么会这么痛快的签下这份屈辱的和约了。
通过了解,磨古斯和枢密院之间的那次交易中,大宋虽然没有同意出售火器和床弩给磨古斯,但却出售了数量非常可观的披甲、刀剑、弓弩还有二十余部投石车。尽管枢密院在武器装备上的定价非常高昂,可以说比大宋生产这些装备的成本都高出了两成,但磨古斯还是毫不犹豫的购进,并且用黄金、白银、牲畜和战马作为结算货币进行交易,这份气魄倒是真让枢密院大吃一惊。不过这种交易并没有完毕,随后这一个月当中又进行了三次这种交易,每一次数量都很大,直到现在还会有第四笔交易,武器装备正在筹备运往河套平原的路上。
“文大人、郭大人,你们说磨古斯肯用黄金白银和我们来进行交易?”王静辉有些惊异的问道。通常和草原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时候,以物易物是最常见的方式,很少说是用真金白银来进行交易的,这也是因为游牧民族活动区域黄金白银产量极为少见。当然西域倒是有不少黄金,那也是拜丝绸之路所赐,而西夏的存在使得丝绸之路已经中断几十年,现在刚刚恢复正常,贸易往来还是非常有限,西域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黄金白银。
“没错!”文彦博肯定的回答道。
“那所交易的黄金白银有什么特色?”王静辉觉得自己的问句有些毛病,便解释道:“在下的意思是磨古斯一方进行交易的黄金白银是整块的金砖元宝,还是一些黄金白银的制成品,比如说什么凤钗或是其他首饰等物?!”
“这个老夫倒是没有注意,不过凡是黄金白银等贵重物品已经先行运抵汴都了,可差人察看即可!”文彦博回答道。
“那烦请文大人即刻差人去察看,另外还要带在下的一个人一同前去鉴定!”王静辉急切的说道。
“这个不难!”文彦博心中虽然有些疑惑,但看王静辉这个样子估计这笔交易中有什么蹊跷,便压下心中的好奇立刻让人去带着王静辉的人去察看。
“两位大人心中定然有些疑问,不过还请稍等片刻,等来人汇报上来后可验证在下心中的猜测!”王静辉脸上神秘的笑了笑说道,不过这却让文彦博和郭逵心中的疑惑更加加深了几分,倒是更加猜测驸马到底能够从这笔黄金中看出什么来。
不多时,彦生便把前去察看的两个人带了进来。王静辉立刻问道:“如何?!”
彦生笑了笑点点头,对身后一个老头儿说道:“把你的看法向各位大人仔细说清楚!”
这个老头儿是王静辉事先从徐氏那里请来的珠宝工匠,最重要的是徐氏作为向辽国出口奢侈品的第一大户,为了迎合契丹人的口味和审美观,专门请了一批珠宝首饰师傅来学习辽国奢侈品的特色,以便制造出更加畅销的珠宝首饰,而现在站在这里的老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老人可能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同时见过这么多大官,尽管文彦博、郭逵等人来到九味居是不穿官府的,但那气度就是坐在那里也让人感到格外的不同,再加上刚才他居然和枢密院的官员一起去查验黄金白银事物,连旁边那个六品官在这里都只有站着的份,那可以想象上面坐着的人官级有多大了。
“各位大人,小人已经仔细察看过了,那些黄金白银等事物大都是首饰、佛像等物,有金银、有白玉或是珠宝点缀打造而成。”老人磕磕绊绊的说道。
王静辉看到这个样子便温声说道:“老人家,不要着急,只要你把你看到的和你的推断准确的说出来即可,在这里没有朝廷官员只有吃饭的客人,您尽管说好了,不要紧张!”
老人是认得王静辉的,他本是徐氏最为出色的珠宝匠人,当初王静辉还没有发家的时候试制玻璃制品,随同的有不少徐氏的珠宝匠人,这个老人就是其中的一员。看到王静辉这么说,老人心中多少平静了许多。
“小人已经按照驸马的吩咐仔细看过这些东西了,这些黄金白银器物以小人的眼光可以百分百的肯定是契丹人所制,他们的手法虽然和大宋有所不同,但上面的花纹图案无不是契丹人所特有!并且……并且……”
“老人家可还有什么发现?”尽管王静辉心中比较激动,但还是非常的温和的问道。
“刚才这位大人还特别嘱咐过小人寻找这些东西上有什么血迹,小人在很多发钗的花纹图案中都找到了!”老人战战兢兢的回答道。
“老人家,实不相瞒,你所说的话非常重要,你能够肯定你的判断真的正确?!”王静辉紧跟着又问了一句。
“小人自幼便在徐氏长大,琢磨珠宝首饰不下四十年,对契丹人的首饰器物也曾下过一番苦功,自信绝对不会认错。大人若是不信的话,可着请徐氏其他精通此道的匠人过眼辨别,可当知小人话中真假!”老人虽然显得有些懦弱,但却非常高傲,尤其是他所擅长的领域更是容不得别人质疑。徐氏听说王静辉需要这方面的人,自然是会让最好的人来,这老人也可以算得上是徐氏的元老了,就凭手底下四十多年的手艺也绝对不会认错,所以这次倒是说得斩金截铁。
王静辉听后笑道:“谢谢老人家了,彦生,带老人家下去重重有赏!”
等到厅中不相干的人都退出去之后,郭逵沉声说道:“驸马可是疑心这些东西是阻卜人从契丹人手中强抢过来的?!”
听了王静辉和老人的对话后,文彦博和郭逵心中都有些明悟,尤其是郭逵以前在前线的时候和党项人征伐不断,听了几句便已经明白驸马请他们的来意了。
“现在已经不是疑心而是肯定了!”王静辉站起来说道:“这些东西是来自契丹人之手,不过也不排除是当初磨古斯去年叛乱的时候从契丹人手中缴获来的,不过刚才两位大人也听到了,这些首饰的花纹中还可以看到血迹,这只能说明这些东西是阻卜人刚刚劫掠来的,手还没有捂热乎便拿来和大宋做交易了!”
“驸马之意难道是磨古斯在月余前有开始进攻辽国了么?!”文彦博问道。
“有八成的可能是!磨古斯急于采购武器装备也是为了和辽国打更大的一场战争,不过这些都是在下推测而来,并不是十分准确。可惜不知为什么辽国的情报网没有把这么重要的情报送出来,这也是让在下十分疑惑的地方!”王静辉有些叹息的说道。
王静辉不知道,他的猜测虽然并不是完全正确,但离真相已经不是很远了,阻卜人是再次又对辽国采取了新一轮的攻势,双方损失都比较大,总体上说来阻卜人更占一些优势。辽国统治高层已经下达了封口令,只有少数人才知道这其中的内幕,不过可惜的是马人华的级别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所以尽管涅心对大定府的气氛变化有些感觉,却无法应证自己的猜测,更不要说给王静辉传递准确的情报了。
“契丹这么容易的便答应了我大宋所有的和谈条约,这使在下心中生出了怀疑,以辽国的实力而言,尽管在燕云十六州地区暂时处于下风,但也不至于这么快便屈服签订对其如此不利的条约,唯一的解释便是辽国内部的问题。”王静辉笑着说道。
“驸马真是好算计!”郭逵笑着说道。
“月前的那笔武器交易来的是很突然,尽管大宋当初在和磨古斯的和谈使节谈判的时候已经明确拒绝了向其出售火器等武器装备,但在那次交易中磨古斯还是提出了需要购买大量包括火器在内的武器,甚至连燃烧弹都提了出来。原来是急着和辽国开战啊!不过为何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没有知会我大宋配合行动?!”文彦博说道。
“在下曾得到了圣上的许可带磨古斯的使者进入武器实验场观摩我大宋火器射击,除了火炮、迫击炮等是我大宋手中绝密火器之外,其余火器都曾展示过,估计燃烧弹的威力给磨古斯的使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才会如此。至于为何不通知我大宋与其同步进行,估计磨古斯和辽国的心思都是差不多的,他们对我大宋心中都抱有非常深的戒心——辽国怕我大宋知道和磨古斯征战,是因为怕我大宋加强在燕云十六州之地的军事行动,也许前期韩侍中是小打小闹的话,那么一旦大宋出兵燕云,结果只有一个了;而磨古斯被定西军打的损失惨重,据说定西军在这些蛮族人中被成为蝗虫,意思便是寸草不留!”王静辉笑着说道。
第三百九十六章 变局
“以某看来驸马的推测十有八九是正确的,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解释辽国为何迅速示弱和我大宋签订条约。可惜这次未能够把握先机,不然我大宋兵发燕云,倒是有很大的把握收复燕云故地!”郭逵非常惋惜的叹道。
文彦博倒是没有郭逵这么激动,由于郭逵是武人出身,虽受到英宗赵曙的重用提拔成为枢密副使,但是大宋有许多事情可不是郭逵这样的人所能够清楚的。文彦博身为枢密使,对大宋的政局和现状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大宋的准备还远没有达到郭逵所想象的地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彦博心中越来越有一个概念——大宋自三年前灭掉西夏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对辽国下手了,不过这一次肯定不会和大宋立国初期两代皇帝北伐那样徒劳无功,大宋一旦出手必定会给辽国以沉重打击,夺回燕云十六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过到底这仗要打多大,还要看旁边这年轻人心中的想法了!
文彦博转头意味深长的看了王静辉一眼,对于这个年轻人他现在真是无话可说了,仅仅从几个简单的丝毫无关的事情便可以推断出如此多的事情,这简直是不能够仅用一个“天才”所能够简单说明的。
“驸马以为此事如何处理?”文彦博淡淡的问道。
“在下以为不管如何处理都是朝廷的事情,不是你我几人在这里可以决定的!在下建议两位大人立刻入宫面圣,把事情向圣上还有其他相关重臣说清楚!”王静辉也看着文彦博回答道。
文彦博听后看了看王静辉,然后问道:“驸马难道不随我们一起入宫面圣么?!”
王静辉飒然笑道:“彦生会随两位大人一同去,太上皇及圣上已经同意了在下辞去大宋情报局提举的奏请,现在彦生已经成为情报局的新提举了,至于在下不过是怕彦生初次接手这个位置不适应罢了。既然事情基本上已经勾勒出一个概况,这入宫面圣的事情在下还是不去的更好!”
文彦博和郭逵听后都楞了一下,不过很快便也笑了起来。文彦博说道:“也好,那驸马最好还是先不要回静园了,太上皇想要见公主,再说圣上若有差遣也方便一些!”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笑着说道:“那在下现在就送两位大人,这次的酒局在下先欠着,待到闲空时机咱们在痛饮共醉!”
文彦博和郭逵听后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笑说道:“国事为先,某家先告辞了!”说完两人便走出花厅下楼上车入宫面圣去了。
王静辉站在窗前看着夜幕笼罩的汴都开封,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历史上有着太多的遗憾,不管怎么样,现在它已经开始走上另外一条路——直到现在,他已经完全确定大宋的宿命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只是缺少的却是一点点运气和机会,而他则为大宋提供了最基础的实力。辽国在他的眼中已经并不重要了,只要稍微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辽国若是没有变化的话,则注定要被历史淘汰——不过用不着历史上的女真民族建立的金朝,多半还是大宋亲自操刀动手,因为大宋是不会给一个曾经沉重伤害过自己的对手以任何机会的,尤其这个对手现在还是垂死挣扎之中。
当文彦博和郭逵等人进入皇宫福宁殿还不到半个时辰,正在紧急商讨之中的众位大臣的会议便被一个意外给打断了——信任情报局提举彦生和枢密副使冯京请求面圣,说是有重要事宜要向圣上亲自汇报。
这次福宁殿会议的参与者少了王静辉,尽管文彦博和郭逵两人对王静辉的推断非常佩服,不过要仅凭这些来说服王安石和司马光还是不够的,尤其是司马光,他本身就对韩琦私自在河北的行动已经提心吊胆了,不过好在由于辽国的退让使得大宋已经控制下来这次事件,大宋能够从中谋得更大的利益他很高兴,但这样走钢丝式的行动还是越少越好。
文彦博和郭逵等人正在这次会议上处于下风,尽管皇帝赵顼对此非常感兴趣,但是由于司马光的坚决抵制,使得两人徒劳无功,而旁边的王安石态度则是耐人寻味,虽然反对但是态度并不坚决,仿佛有些坐山观虎斗的意思——文彦博和司马光是保守派的两面旗帜,尽管论声望文彦博是远远补给司马光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当今枢密使的地位在朝堂上说话的声音就弱于一个参知政事——新的官制改革后,司马光的职位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副相,可是副相的人数已经又过去的五个变成了十二个,就连首相王安石的权力都被大大摊薄,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