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蛮人是偷袭,但负责护卫的两百定西军狠狠的打击了这股蛮人骑兵,斩杀敌骑八十,自身折损五十,商队完好的保护回到河套平原,并且还顺便把阻卜部的那份也给吞下了!”彦生笑着说道。

“现在朝廷也是刚刚知道这件事,消息是三个时辰前从情报局发出的,因为学生要主持情报局工作,先生又住在郊外,所以来迟了一些。不过圣上闻讯后已经召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和郭逵入宫议事了,相信很快也要召先生入宫!”

“阻卜人肯定会对我们下手的,不过来得也未免快了些,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我们会报复么?!相信他们就算再厉害也挡不住宋辽双方夹攻吧!”王静辉冷冷的说道。

对于阻卜人他没有任何好感,王静辉的学生都知道这点,可能王静辉讨厌阻卜人比契丹人还更多些,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比王静辉更清楚现在的阻卜人在后世有着怎样的破坏力,也许是他想错了,后世的元蒙可能和阻卜人没有任何关系,但阻卜部所活动的区域正好是蒙元的发祥地,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怀疑。

“现在西北小师弟哪里还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传来,不过在情报上小师弟打算让阻卜人吃点苦头!”彦生说道。

王静辉摆摆手说道:“现在我们在这里猜测是不管用的,冰封那里肯定是要做出报复行动的,这也是当初我们定下的策略,若是让这帮强盗在杀了人之后还能够不受到报复,那以后我大宋在这些蛮人眼中将会威信尽失,到最后酿成李氏大祸也说不定!”

彦生听后有些愕然,在他眼中阻卜部远不能和已经灭亡的西夏李氏相提并论,不过他却没有多嘴,只是说道:“冰封那里既然早就有决定,估计再过上几天也就有消息传来了,相信以定西军的实力必不会让人失望!”

现在大宋统治高层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惊慌,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是和彦生一致的,定西军的力量在灭夏一战当中的表现使他们有理由相信在对阻卜人的报复中同样会再现。虽然大宋统治高层对这支目前驻扎在河套平原上的军队感情复杂,但对它的战斗力是从来不会怀疑的——大宋军队的精华一部分是以汴都开封为中心的各个传统大宋精兵,另外一个便是结合了游牧民族和宋军优点的定西军了,他们所装备的火器无论从比例上还是数量上都和中央禁军差不多,这也是百年来唯一有所违背“强干弱枝”政策的军队。

不过王静辉本人却并不这么乐观,毕竟他所处的历史时空中元蒙的战斗力和破坏力才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对于他们的祖先他并不抱有什么幻想。也许现在的历史变动太多,磨古斯在反叛辽国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镇压,致使他将辽国上京道完整的统一了起来,把契丹人的势力完全清楚出去,若是在地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到后世的蒙古完整的落到了磨古斯的手中,要知道后世的成吉思汗也是这么做的,有所区别的是磨古斯完成的时间更短,所受到的阻力也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大。

几天后经过各个情报站传递到汴都开封的战报也证明了彦生的话是正确的,冰封发兵两万进入辽国西京道,将投靠阻卜人的白达旦部彻底摧毁,俘虏人口近十三万,牲畜不计其数;另外一部一万人进入上京道,将与河套平原接壤的五百里内所有小部落全部扫平,俘虏人口四万左右,牲畜无算。

定西军的报复行动可以称得上是雷厉风行,行灭绝手段极大的震慑了河套平原周边的游牧民族,应该说是极大的震慑了北方游牧民族——因为河套平原周边五百里范围内没有任何军事力量存在了,连人口都被劫掠一空全部押回到河套平原。辽国的反应还不知道怎么样,毕竟冰封的定西军初级白达旦部是属于辽国西京道的范围,自从定西军攻占了天德军后,辽国人的军事势力受到国内政治斗争的影响便从那里退缩了。

王静辉看到呈送上来的战报后,不禁有些愕然——自己的学生未免有些太生猛了吧,一个报复行动几乎将能够威胁到河套平原的游牧民族势力彻底瓦解,可以称得上是揭地皮了,人口牲畜全部放过。不过这样也有好处,至少经过这次深刻的教训后,可以极大的震慑磨古斯,使其不敢在轻慢大宋,同样使其军事力量无法对定西军无法造成威胁——周边草原虽然是优良的牧场,但没有人也没有牲口的存在,这就相当于一个军事缓冲区一样。

第三百八十九章 贸易

其实这次报复行动并非是冰封太过生猛,而是当初王静辉和大宋统治高层商讨可能会面临磨古斯的抢劫的时候就已经定下的策略——对任何阻卜人的袭扰和抢劫,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予猛烈的回击。这个策略也是王静辉当初考虑到阻卜人活动的区域是后世元蒙的发祥地所做的主张,只有开始以最为强悍的力量摧毁游牧民族的侥幸心理才可以保证边疆的稳定性,毕竟以现在的交通和通信水平,河套平原相对于大宋汴都开封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一点。

不过冰封的战绩如此之佳都让人有些怀疑他是不是作假了,不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莫要以为定西军驻扎在河套平原算是大宋的一个“特区”,在那里冰封即作为最高的军事长官也是最高的行政长官,但大宋朝廷统治高层依然在那里有阅风使,实际上对于河套平原的行政治理,冰封是完全放任给阅风使的,他只是挂个名义上官职罢了,这个阅风使的另外一个角色便是大宋统治高层设在定西军身边的观察哨。

磨古斯在击败辽国的镇压部队后,辽国头一次西北路招讨使这样的朝廷重臣阵亡于战场,不过在去年的时候磨古斯并没有真正的统一阻卜部,要知道他所在的北阻卜部有大小上千个以上的部落,这些部落的立场也是千奇百怪,磨古斯是依靠他父亲旧部登上了名义上的盟主,说实在的就是他现在也并没有向宋辽一样有效的控制北阻卜部,更不要说生活在西京道北部的南阻卜部了。

宋朝统治高层对磨古斯叛乱的分析是将会和辽国进行一场比较持久的战争,为了最大限度的消耗辽国的实力,统治高层接受了王静辉的建议通过与磨古斯基本控制了的辽国上京道与其进行贸易,甚至是进行军火贸易。宋朝向磨古斯部落提供的武器装备都是近几年来宋军逐渐淘汰下来的兵器铠甲,甚至还有向高丽出口的震天雷,只不过碍于辽国还是阻卜部名义上的统治者才不敢将震天雷的出口数量增大到和高丽一样的水平。

到现在看来大宋统治高层的“驱虎屯狼”的策略有些失败,不过当初也想到了这一点,在磨古斯开始打大宋的主意的时候便给磨古斯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教训,以便使其回到正确的路线上来。

此时将大本营安在辽国上京道镇州的磨古斯也被宋朝的报复行动给打糟了,当他接到手下传来的消息后不禁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南方的宋朝居然会这么强硬,一次小小的打击便将河套平原周边五百里范围内的所有草原部落全部剿灭,连人带牲口全部席卷一空,这种损失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磨古斯并非是无能莽撞之辈,他其实早就通过自己的渠道打听清楚了,大宋作为一个与辽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在军事上却无法和辽国相提并论,上百年来和辽国对峙过程中从来没有占据过上风。以他看来既然自己的军队连辽国人都要吃憋,那用来对付大宋更不费吹灰之力,结果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还错的这么离谱——正是因为他下令偷袭大宋的商队,结果弄得与河套平原相接壤的部落都遭到了灭顶之灾,尤其是南阻卜部的白达旦部是依附于他的,这么大的部落居然被大宋军队轻而易举的给连根拔起,这对他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震惊的消息。

磨古斯也遭到了其统治下各部落首领的责难——受到宋军攻击的部落除了有少数人能够侥幸逃出之外,基本上都是鸡犬不留,这么大的损失是让所有部落首领都寝食难安,尤其是在靠近河套平原的部落,在接到消息后简直连抵抗的心理都不敢想,整个部落都下令准备开拔向北迁移,甚至有的已经移动位置了,免得受到宋军的攻击。

磨古斯最大的麻烦还不在于此,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次他冒失的行为使得宋朝终止了和他的贸易,这对于阻卜部的打击才是最大的——草原部落最需要的盐、茶,还有他麾下军队急需的武器装备都需要宋朝来供给,他们没有足够的工匠和矿产来制造兵器,甚至草原部落的贵族对大宋的高级奢侈品求之若渴,这更加激发了其部下对他的不满。

尽管到现在大宋和阻卜部并没有发生什么太大的战斗,就是宋军的报复也是在游牧民族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所取得了丰厚的战果,事实上双方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在正面对决过。不过磨古斯和阻卜部的各部落首领已经被宋军的强烈报复吓坏了,基于现实的需要,磨古斯决定放下身段来向大宋求和认错,他向河套平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决定到传说中的黄金之城——大宋汴都开封求见大宋的最高统治者,希望能够得到封赐并且恢复和其的贸易关系,并且表示永远也不进犯大宋!

冰封在看到磨古斯所派出的和谈代表后,便派出一队军队给他们护送,并且着请设在河套平原的西北情报站向原西夏兴庆府的种谔和汴都情报总局发出消息。由于道路遥远,信鸽经过了八天的传递飞行才将信件带到了汴都开封,不过磨古斯的使者在路上至少还要走一个月才能够到达这里,大宋统治高层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商讨来定下一个基调。

“臣以为不可!”司马光第一个走上前说道:“阻卜部生活在辽国的上京道,虽然叛乱使得辽国无暇剿灭他,但现在他名义上仍是辽国的地方,若是我大宋贸然承认他,那辽国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两国兵锋又将再起!请圣上及各位大臣三思!”

司马光说完后回头若有所思的看看旁边的王安石,最后把目光停留在那个年轻的驸马身上久久不肯离去。磨古斯求和请求封赐的消息一传到大宋后,皇帝赵顼立刻便召集群臣进行商议,当然这件事事关重大自然也少不了当初立策的王静辉,数人便在这福宁殿中又开始了激烈的辩论。

皇帝赵顼听后稍微皱了皱眉头,见司马光看王静辉,便知道这件事王静辉的建议多少会起到关键作用,便跳过了王安石对王静辉说道:“爱卿以为如何?!”

对于司马光的顾虑王静辉是了解的,司马光非常重视“正朔”这个概念,这从他写的《资治通鉴》中就可以看出“正朔”在司马光的心中有多么重要了。尽管王静辉对什么“正朔”并不在乎,在后世像这种机会只要是被敌对国家掌握的话,那说什么也死也不会撒手的,只要国家实力强大,完全可以把这些无聊的问题给抛开,后世的时候美国支持台湾,还有西方支持肢解苏联都是如此,不过放在这个时代还是要顾忌脸面有所注意的。

“圣上,司马相公言之有理,我大宋无论如何也不能公开册封磨古斯,否则必然招致辽国的强烈反对,两国再起战争也并非是虚言!”王静辉上前说道,尽管皇帝赵顼赐给他们凳子坐,但出于君臣之间的礼仪,在发言的时候他还是必须要站起来的。

司马光在听到王静辉的话后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甚至露出了一丝笑意;旁边的王安石、曾公亮和文彦博还是面无表情,仿佛事不关己的样子;至于枢密副使郭逵则是面有急色,可惜在这个时候显然他发言一是不会起到什么效果,另外他也要顾忌身份——这个大宋参谋总长、枢密副使做的确实有些让他为难了。

“其实磨古斯派遣使者前来汴都开封最重要的并不是请求我大宋对他的册封,事实上他也并不在乎大宋册封,他在乎的是阻卜部和大宋之间的贸易关系!”王静辉笑着说道:“草原环境恶劣,主要是以放牧为生计,物产资源远不如大宋丰富,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饮食——他们的食物都是以肉食为主,若是没有盐、茶的话,那很容易落下疾病。大宋对磨古斯的册封他是不会在乎的,他只在乎大宋的盐茶和武器装备!”

王安石听后眼中露出一丝精光,点点头但并没有说话,不过王静辉把他的表情看在眼中,知道王安石早就看清楚磨古斯使者的来意了,估计曾公亮和文彦博也是这么想的,至于郭逵则可以忽略——他打仗还可以,但在国家战略面前还差的太远,估计这辈子也就是现在这样的水平了。

文彦博上前说道:“圣上,臣以为磨古斯使者来意大致如驸马所言!”

王静辉笑着说道:“尽管磨古斯对大宋有不轨之心,但经过定西军的打击过后,想必会老实上一会儿,所以重开与磨古斯的贸易未尝不可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臣以为可以借着磨古斯使节来汴都之际重新订下秘密条约以规范双方的贸易!”

王安石问道:“该如何规范双方的贸易呢?!”

“游牧民族生活的区域其实也有大量的矿藏的,只是他们的开采冶炼水平有限无法利用而已,所以为了让磨古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臣服大宋,这金属开采冶炼方面的人才技术绝对不可让他们得到,故此阻卜人提出任何这方面的要求都必须加以回绝!不仅如此,大宋也要在一两年之内停止供应磨古斯武器装备,当然若是磨古斯和契丹人发生冲突那可以再开武器贸易,不然这武器交易是绝对不能开的!至于贸易方面只进行盐茶贸易,用以换取阻卜人手中的牲口马匹,当然若是他们求去书籍也可以,最后便是不管怎么样,对阻卜人的贸易上,所有的商品都要涨价两成,以作为惩戒他们这次冒犯我大宋的代价!”王静辉冷冷的说道。

王静辉的话音刚落,福宁殿中的众人都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王静辉也密切注意这些大宋统治高层对此建议的反应,不过大多数人看样子都是支持他的,司马光也没有皱什么眉头,这就让他心中松了一口气。说实在的,尽管他对阻卜部心生忌惮,但不到万不得已他还是不愿意放弃阻卜部这条线的,毕竟东北的女直各部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而且无论是金朝的前身东北女直,还是元蒙的前身阻卜人都不是善茬,大宋现在对辽国所做的外科手术本身对自己而言就是在玩火,一个控制不好便是引火烧身,这次阻卜部偷袭大宋商队就是一个证明,这不能不引起他的戒心。

王安石上前说道:“圣上,臣以为驸马之策可行!”

王安石这一表态,郭逵也上前表示自己赞成的态度,其实在场的官员当中郭逵最支持和阻卜部进行贸易,因为他认为王静辉的“借刀杀人”引动辽国内耗对目前的大宋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就是阻卜部想对大宋下手,阻卜人所面临的第一个对手也是大宋驻扎在河套平原的定西军,不仅部队战斗力在大宋首屈一指,还有黄河相阻,想要吃下定西军对阻卜人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文彦博上前说道:“圣上,臣还有些补充!”

“彦国先生但说无妨!”皇帝赵顼面无表情的说道,王静辉在旁看着这个年轻的皇帝心中愈发感到赵顼已经成熟的太快了……

“对于驸马所说的全面终止与阻卜人的兵器交易臣有些异议!臣以为像弓弩箭支还有火器是绝对不可以卖给阻卜人的,但像皮甲、刀、剑短兵器还是可以!”文彦博说道。

王静辉听后不禁有些愕然,这文彦博是不是也爱上做生意了?不过他所不知道的是尽管他以自己的资金和创意推动了大宋兵器工业的发展,但他却没有参与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最多是在兵器研制的时候的插手解决一些难题。实际上整个兵器系统还复杂的很,并不是研究出来新武器就算完事的,还有换装——大宋百万军队不敢说全部换装,就是把其中七八十万禁军完成换装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作为火炮研究的附属产品,钢铁冶炼不仅才质量上和产量上有了质的飞跃,也使得大宋军队有能力使用新的钢铁材料制作兵器和铠甲,不过换装下来的旧式兵器如何处理也是一个难题。目前大宋仅仅将汴都周围的卫戍部队中的十五万军队完成武器铠甲换装,但这换装下来的兵器数量已经是极为可观,在没有将旧式兵器装备列入贸易清单的时候,只能够回炉重新冶炼,但这样做显然不如将兵器卖掉更加合算,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大宋的第一武器进口国高丽没有这个能力来消化如此多的武器装备,枢密院又从中尝到了甜头,现在要是让他们放弃阻卜部武器贸易实在是太过难受。

况且军队换装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否则要么走向穷兵黩武的道路,要么眼睁睁的看着先进武器样品却无钱换装,无论这两条路的哪一条都是枢密院无法接受的。这武器出口贸易正好可以解决这个症结,大宋的旧式武器在见识过火炮威力的宋军眼中并不算什么,就是手中使用的新式冶炼方法制造的刀剑也是这个时代第一流的装备,但这些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在高丽等国就不一样了,他们也同样能够卖一个好价钱。就目前驸马的操作结果来看,卖旧式装备所得来的资金可以顶得上五分之四的新武器制造成本,这样的利益让枢密院怎能放弃?!

文彦博也知道限制对阻卜部的武器贸易势在必行,这是不可阻挡的,要不然以后发生什么事情那足以断送他的政治生命,要不然就是在他死后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也足以让他的名誉受到损失。不过他把武器分为低水平的防护铠甲,如牛皮甲;将兵器分为长短兵器,如刀剑就是短兵器,当然火器出口是绝对不可以的。

文彦博的建议毫无疑问遭到了司马光和郭逵的反对,不过王安石和王静辉却是赞同的很,王静辉心中此时都快要笑破肚皮——原来文彦博也有哭穷的时候。其实此时的文彦博早就受到王静辉的影响改变了许多,这名庆历老臣头脑并不是很死板,尽管他做事依然中规中矩滴水不漏,但从大宋皇家海运的护航舰队的收益中使他多少在思想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来枢密院又参与到向辽国和西夏进行走私贸易的行动中去后,更是思路开阔了许多。对于文彦博的提议,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终皇帝赵顼拍板决定采用文彦博的建议,不过这价格上自然也是向上调节了许多,对于大宋来说卖与不卖都无所谓,但对于阻卜人来说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受的选择,好在不是大宋难受……

第三百九十章 摩擦

磨古斯的和谈使者还没有进入汴都的时候,大宋也向辽国派出了使者——因为磨古斯在大宋人眼中现在名义上还是属于辽国的臣属,磨古斯兴兵进犯河套平原这是大宋不可容忍的,大宋三大报纸这几天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报道,就是连定西军大将王顺的报复行动也顺带提了一下,不过只是说明宋军的反击是向辽国上京道的阻卜部人发动进攻,而没有提到辽国西京道北部白达旦部被宋军铲平的事情。

大宋对西北的报道显然是非常具有片面性的,报道只是着重提及了磨古斯是辽国上京道阻卜部的首领,但却没有说磨古斯在去年的时候便已经反了辽国;并且在袭击规模上也说明了数股数量不一的阻卜部骑兵袭扰大宋河套平原,被宋军追击到了辽国上京道……大宋的报纸报道西北事件完全是对辽国非常不利的,把大宋说成了是完全地道的受害者,而磨古斯在报道的字里行间很容易使人想象是辽国契丹人在他们的背后做后盾……

“通篇都是谎言!不好意思的是这个谎言还是我主使写出来报道的!”王静辉苦笑的摇头在心中想到。

“无耻!”辽国的有识之士在看到大宋的报纸后无不愤怒的职责。

“无耻不无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大宋朝廷立场,因为我们需要借口!”王静辉在对皇帝赵顼和司马光的解释中说道。

“全军立刻实行戒备,全力搜剿党项人的反叛势力!派遣一万精兵进驻顺化渡,并且从后方筹集粮草囤积于此,从现在起我们要随时准备北上作战!”种谔放下报纸立刻召集了除定西军之外所有西军重要将领,而杨崇岳则为先锋率兵一万进驻顺化渡,除了看护粮草之外,还要随时准备北渡黄河进入河套平原协助定西军作战;而王韶则要负责用最快的方式来彻底打击原西夏复国势力。

不过对于辽国统治高层来说,宋朝使节的责问在他们心中都快要笑破肚皮——自己都未能解决的磨古斯居然南下进攻大宋去了,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过这不是时候讽刺大宋,他们还要好生款待宋使,但是至于宋朝使节要求的赔偿问题却三缄其口。

尽管契丹人正在和大宋使节打太极,但是河北大名府的韩琦却收到了皇帝赵顼的密旨,毫不客气的便在河北诸路积极调动军队,做出一番威胁的样子,丰州、代州、雄州、广信军等与辽国接壤的州立刻多出了很多营帐——这些都是空的营帐,只有少量人员从营地中活动用以迷惑敌人,不过通过计算营帐的多少可以得知这些营帐足够二十万人所用!

“宋军五日之间调集二十万大军驻扎在宋辽边境,并且数量还在日益增多!”这是析津府发往大定府的加急奏章,一时间宋辽边境上空空气骤然紧张起来,辽国对大宋的调兵举动感到非常震惊,随机抽调五万军队赶往宋辽边境,以防备大宋对燕云地区进行突然袭击,并且耶律洪基、耶律乙辛等人紧急召见宋使,责问为何大宋为何突然增兵边境意图挑起战争。

不过可以想象的到,这种责问对于大宋使节来说毫无作用,大宋给予的回答是继续增兵,直到熙宁五年八月,大宋在连续三个月的调兵行动中总共向宋辽边境各州军增兵十三万人,而在辽国探子的眼中这十三万人变成四十万!

当详细的节略传递到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手中的时候,他真的着急了,并且更加愤怒,立刻召集大臣商议对抗大宋事宜,并且调军二十万前往南方宋辽边境,并且在辽国范围内发动了征兵令——凡十六岁以上男子皆入军籍!

可惜耶律洪基的想法是好的,如果他能够真的把那二十万大军变成现实,或者征兵令也实现的话,那到时候就是大宋方面头痛的事情了,但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却发生了一件令辽国君臣非常尴尬的事情——辽国财政已经连续八年亏损,且因为维持皇室巨大的开销费用,到去年的时候亏空数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五百万贯!也许放在大宋五百万贯是算不得什么的,但是辽国即便是在最为强盛的萧太后执政时期,其一年财政收入也仅仅是两千万贯出头而已,到现在全国商业萎缩,又连续遭到旱灾蝗灾的侵袭,一年财政收入不过才一千万贯出头,比鼎盛时期的辽国财政收入整整减少了一半还多!

辽国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在辽国朝议上盐铁副使马人华站出来上奏——以辽国现有的实力无法满足调军所需要的庞大资金,二十万大军已经超过了辽国的负担,即便是为了维持这几年在宋辽边境上的常规驻军已是非常困难之事,先期调过去的五万军队已经是辽国能够承担的极限了,就是这五万军队不用长期驻扎在南京道,哪怕驻扎上半年那也会对辽国现有的财政产生巨大的冲击!

辽国的财政状况如此恶化除了皇帝耶律洪基本人热衷田猎,大肆修建宫殿之外,辽国的贪官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辽国的经济已经被大宋折腾的不成样子了——王静辉利用海上和来州许氏的关系大肆走私大宋的布匹、食用油等货物,使得辽国的相关作坊大量倒闭;还有大宋的铜钱回收计划也极大的刺激了辽国脆弱的经济体系——辽国自己的货币只是象征性的发行,其经济体系完全是由大宋的铜钱来支持的,以往获得大宋铜钱以满足自己在货币流通领域的需要,不过获得大宋铜钱的途径就这么几个,还被王静辉的走私贸易折腾的七零八落,现在辽国的货币体系可谓是处在崩溃的边缘。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道理不仅军事将领们都明白,就是寻常百姓都知道,没有钱就没法打仗,当然若是人被逼疯了,那辽国也说不定会倾举国之力强行发动战争来和大宋干上一场——磨古斯叛乱之所以没有被辽国快速镇压,一方面辽国宫廷内部斗争太过激烈,另外便是辽国同样是因为经济问题而没有调动军队。

不过磨古斯叛乱毕竟是发生在上京道,那里并不属于辽国的核心区域,就算磨古斯把那里打烂了,对辽国的元气伤害也是非常小的,但是大宋不同,契丹人知道宋人做梦都想要夺回燕云十六州故地,但是辽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国,能够屹立不倒有很大原因是燕云十六州是辽国的粮仓、重要的税收之地,正是有了燕云十六州契丹人才可以在宋辽战争中进退有据,若是让宋人得到了燕云十六州加以巩固的话,那契丹人将会永远失去南侵的机会,所以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就等于灭掉了辽国的一半生机,本来现在的大宋就已经让辽国感到非常棘手了,以后还拿什么来和大宋对抗?这是契丹人所不能容忍的!

身在辽国大定府的涅心开始利用手头上所能够掌握的一切资源指挥大宋在辽国的情报系统上下活动,争取加剧分化辽国朝廷内部的意见,以破坏辽国对大宋的抵抗决心——他已经接到来自汴都的指令,这次增兵边境不过是大宋在虚张声势,实际上大宋还没有完全做好和辽国全面开战的准备,只是想要弄到点好处,最差劲也是要让辽国吃憋给大宋争口气。

涅心虽然在全力活动,但事实上在内心中却对这样的举动不是非常满意——大宋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让辽国紧张一下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反而会使契丹人更加对大宋敌视,并且做好战争的准备。

在汴都开封大宋的统治高层也有人对这次行动的看法和涅心差不多,不过以王安石、文彦博、郭逵和王静辉为首极力主张,而王静辉的理由则非常充分——“战争总需要借口的!现在大宋已经开始秘密准备对辽国作战了,最迟将会在两年之后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训练成熟,就是把跨海登陆作战计划刨除,仅仅靠陆军的力量来摧毁契丹人在燕云十六州的势力也是完全可以的,现在所作的战争准备无非是让大宋以最小的代价罢了。难道还要等两年后大宋都准备齐全了再和辽国起摩擦么?现在积累战争气氛,到时候就是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也是在天下人预料之中,这样百姓和大宋其他属国的反应才会不那么激烈!”

不管涅心心中如何去想,王静辉却是给他下了死命令让他加快分化辽国内部意见,尤其是在耶律乙辛和张孝杰一党上更是要下足功夫,使其退缩,只要耶律乙辛和张孝杰采取保守措施,那辽国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