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上门来了,该不会是朝我索要什么见鬼的策论或是诗词佳作吧?!

管家王福看到王静辉的脸上不仅没有兴奋的表情,反而还非常沮丧,好像颍王殿下亲自上门拜访不是件好事似的。这让他十分不解,颍王殿下虽然现在不是皇帝,但天下人都知道等现在的皇帝大行后,颍王赵顼肯定是新皇继位的不二人选,天下有多少人想巴结还愁找不到门路,怎么自己的主子听后感觉好象颍王是个上门来讨债的呢?!不过管家王福的经历告诉他:不要妄自揣测自己主人的心理,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他聪明的闭紧了嘴巴,只是在王静辉的身前领路。

颍王赵顼确实已经在书房中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他从下午来到平民医馆后就一直耐心的等待王静辉回来,但这个桀骜不驯的家伙好似跟自己过不去似的,两个时辰过去了,居然没有回来,要不是他今天的身份肩负有着重要的任务还有蜀国公主在一旁劝慰,恐怕早就回去了。

以前王静辉的书房可是他非常喜欢的地方,那里有让他新奇的策论,还有很多堪称神来之笔的诗词,只不过王静辉的毛笔字在他的眼里差劲的很,而王静辉使用的鹅毛笔后,虽然字体确实比原来好看了许多,但他却对鹅毛笔不屑一顾,每次从王静辉那里拿来的诗词手稿,他都会自己抄写一遍收起来。

不过这一次赵顼到王静辉的书房可没有前几次那么有收获。这次在王静辉的书案上是有些没有完成的书稿,但他拿起那本刚刚装订好的书稿翻看了一下,便让他有些沮丧:书稿上全是些他从来没有见过的字符和符号,还有就是一些奇怪的图形和线条,这本书对于他来说仿佛如天书一般难懂,不过好在还是有几个汉字夹杂在中间,使他觉得这本书好像是写数学的。当他翻到第一页的时候,才发现书的前半部分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讲解书中各种字符和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赵顼这才确定这本书是讲数学的。

虽然宋朝的数学成就非常高,单就数学的发展速度来说,宋朝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历代朝代之首。“数”虽然位列君子六艺之末,但这个时候并不被传统的读书人所重视。颍王赵顼虽然有好学之名,但他也不能幸免,他对数学实在是不感兴趣。原本他以为王静辉不写策论改写书后,会有一些类似《六国论》等的文章,但看到这本书后,很失望的把它放回了书案上。这次来的太失败了,连王静辉的诗词都没有,这不禁让赵顼有些失望,在他看来王静辉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用写书来代替策论无非是王静辉推托疏远自己的一个借口而已,同时他也觉得自己说服王静辉入朝为官的难度又增加了。

王静辉一走进书房就看到了这个未来的神宗皇帝现在的颍王赵顼,当然他也发现了坐在一旁的蜀国公主。蜀国公主的出现让他感到很惊奇,因为颍王赵顼自暴身份后,蜀国公主就再也没有和赵顼一起到平民医馆来过,最后一次还是在东阳郡王府的诗词宴会上才看到过她一面,不小心还被她小小的“暗算”了一把,成就了王静辉这个无赖“才子”的名声。

“颍王殿下,真是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不知殿下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吗?”王静辉进门后面孔立刻换成了精神抖擞的样子,热情的和颍王赵顼打招呼。他虽然知道在赵顼旁边的那个女孩很可能就是蜀国公主,但这个时代对男女之防虽然没有后世说的那么夸张,但终归还是需要注意的。更何况蜀国公主是皇室中人,如果传出去那名声可不好听,所以王静辉干脆就把蜀国公主视而不见,免得屋内众人尴尬。

赵顼笑着说道:“王兄客气了,好些日子没有见过王兄,今天特地来此拜访,不想我们兄弟二人不赶巧,碰上王兄出门,也没有等多久!”这次蜀国公主知道颍王赵顼要来劝说王静辉入朝为官,所以也磨着赵顼一起前来,赵顼对这个妹妹格外的疼爱,所以让蜀国公主装扮好后就把她也带了出来。

王静辉请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八仙桌旁,从管家王福那里接过茶具后,王福轻声走了出去,关好门。王静辉给他们两人各倒了杯清茶后说道:“殿下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我这里有什么事情呢?如果我能帮上忙决不推辞!”

虽然王静辉不喜欢做官,但在二十一世纪生活了二十年,就是再傻也明白在中国官商结合的威力,而面前的这位未来的神宗皇帝就是他今后二十年当中最有威力的挡箭牌。想想历史上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的时候,正是有了这个超级后台老板才能与佛杀佛,说扁就扁,反对者全都到海边去钓鱼了,朝中还有谁是王安石的对手?!

现在这个王静辉本家的王老头还没有出山和赵顼见过面,所以他要先期对赵顼进行投资,这并不是不说他王静辉在赵顼成为神宗皇帝后能够力压王安石,但他必须要自保就已经超过自己的预期了。现在他的心情已经和刚来汴都那天晚上转变了许多,“不管怎么样,做现在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事情。”是王静辉在这个陌生时空唯一的信条。他也不会把民族复兴,灭夏屠辽,建立万世不拔的中华帝国作为己任,这样活着太累,还不如做些实在点的事情更为实际些,至于王静辉能够改变历史多少,他自己已经不是很放在心上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不想做官的念头的松动。“至少如果我愿意,采用铅活字印刷技术的水力印刷机将会在遍布宋朝的每个重要的行政中心,书籍的价格也会一夜之间变得极为廉价,仅这一项技术的应用就足以给宋朝带来太多的改变!”王静辉每次在深夜想到自己的“历史功绩”的时候,总是这样安慰自己。

看到王静辉这么爽快,颍王赵顼心中也感到一阵舒畅,但他多少对王静辉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道自己如果贸然提出让王静辉入朝为官,那铁定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他还是把话题引向了别的方向,笑着说道:“如果你真这么想那我可就有眼福了,只要你能多写点策论给我看看,我也就知足了!”

王静辉听后也是脸红了一下,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练,这个无赖文人抄遍后世著名文人的诗词作品,脸皮早就练的比城墙拐弯还要厚了:“多谢殿下抬爱,在下文才有限不能满足殿下的愿望让殿下失望了!不过我听说‘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还是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好些!至于诗词策论如果那天在下灵光一闪,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文章,当第一个送给殿下点评。”

“嗯,说的好不如做的好!王兄果然是好见地,我最近听说你打算免费刊印大宋才子的优秀文章?这可是件大好事啊!有什么难处吗?”赵顼虽然还年轻,但也不是弱智到完全相信王静辉鬼话的地步,当他看到王静辉书案上那些用奇怪字符写成的数学方面的书的时候,就知道他很难再读到王静辉写的策论了,所以干脆换个话题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缠,免得大家都无法下台。

王静辉对于颍王赵顼知道自己免费赞助文人出版作品的消息并不吃惊,毕竟这在整个大宋文人阶层中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宣扬文治是每一代宋朝皇帝老儿最喜欢做的事情,颍王赵顼知道这件事是肯定的。不过事情传出去也快有半个月了,这个时候赵顼才来找自己,他也开始有点佩服这个曾被历史上被人认为有些急躁的神宗皇帝的耐心了。

“真是让殿下见笑了,这件事已经都准备妥当,负责塞选文章的是众文人公推出来的本朝文坛泰斗欧阳修前辈和司马光、苏轼兄弟等十三人,还有最后负责审查有无犯上之言的朝廷进驻商务印书馆的评审官员;至于支持此事的资金来源相信殿下一定不会陌生,此事算起来还与殿下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颍王赵顼听后感到很迷惑:“王兄,这件事的资金怎么和本王有关系呢?我可没有给你半文钱,你可不要骗我!”

王静辉注意到旁边化名赵予的蜀国公主的脸上露出了会意的笑容,便笑着对赵顼说道:“殿下,看来赵……赵公子已经明白了,还是请他代为解释吧!”即使王静辉知道面前的赵予是蜀国公主,为了皇家的面子他也不敢道破真相,由于天下都知道英宗赵曙只有三个儿子,而且这三个人他还在东阳郡王府都见过,也不好称赵予是郡王,所以干脆装傻充楞称蜀国公主为赵公子,这个尴尬的事情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内部解决吧。

赵顼在蜀国公主称呼这件事上还是有点粗线条,在一旁催问蜀国公主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当事人蜀国公主却注意到了王静辉对她称呼含义上的变化,脸上一红说道:“我怎么能够明白先生做事的深意呢?王兄还是你自己问他吧!”

王静辉见皮球被蜀国公主又踢了回来,也不多做纠缠,便想颍王赵顼说道:“殿下可还记得你帮助我从皇家馆阁中借出的《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这三部皇家御览书籍供商务印书馆刊印发行的事情吗?正是由于你借出的这三部皇家御览书籍,才得以使商务印书馆顺利的刊印发行,而我从中谋取了巨大的利润。在下曾对殿下说过,这三部书所获得的利润要建一所专门供家境贫寒子弟读书的书院,不过刨除建书院的资金外,还剩下了不少钱财,所以我就用这剩下的钱财来做这件事,说起来此中受益的文人还要感谢殿下呢!”

颍王赵顼听王静辉这么说后,也感到十分高兴,但他心中也十分清楚这完全是王静辉自己干成的,自己在其中除了借书外没有什么功劳,王静辉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给自己拍了个无声的马屁让自己也高兴而已。人人都喜欢听自己的好话,赵顼虽然明白其中的原委,但毕竟他还是年轻,听到王静辉不露痕迹的把自己那点儿微薄的功劳放大了N个数量级,这马屁拍得他感觉十分良好。

王静辉拍颍王赵顼的马屁,旁边的蜀国公主自然明白他的用意,她也没有想到王静辉居然会突然转性来拍自己哥哥的马屁,心中感到十分好笑。

“王兄,本王哪有什么功劳,当初借书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你说得太重了,这都是你给那些文人做得的好事,千万不要推到本王身上来!”颍王赵顼还是装模做样的回敬了给王静辉。

王静辉想到自己的那份即将发行的月刊还没有名字呐,再加上自己的那手二十一世纪的好字,十世纪的拿不出手的一陀大便字,心中立刻确定了这份月刊的名字和刊名题字的最佳作者便是眼前的颍王赵顼了。这月刊的名字和题字都是四年以后的皇帝写的,就是月刊内容上出了点问题,看在皇帝老儿的份上,那些御史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是不是能够惹得起。如果不是自己灵机一动想到这个问题,恐怕这项任务会落到欧阳修、司马光或是苏轼手里,不仅没有这种保护效果,等到王安石排除异己的时候,弄不好也会顺手把这份月刊也给一锅烩了,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想到这里,王静辉对颍王赵顼说道:“殿下,在下这里还有件难事请殿下帮忙!”

赵顼兄妹这次来找王静辉本来就是让他去做官的,但还有点怕王静辉不给面子不肯去当官,所以听到王静辉有求与他们,心中也是很高兴:“王兄有什么为难事尽管说出来听听,如果我能办到,也不会推托!”

王静辉笑着说道:“这对于殿下也不算什么难办的事情,我这次资助文人刊印汇编他们自己得意文章的书已经和欧阳先生他们商量好了,决定每个月都会出一本,由于是汇集了很多文人的作品,所以也不好用他们自己的作品名给书定名。在下想到殿下既然也算是这件事的发起者,那你给这本书起个名字并题字好了!”

听了王静辉的请求后,赵顼也十分高兴,沉吟了一会儿说道:“王兄那天在东阳郡王府的诗词宴会上一杯酒一手诗词,连续以梅、雪为题写出诗词二十七首,首首让人拍案叫绝,让你的美名传遍了汴都,本王想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梅雪》吧!”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三十四章 波澜

王静辉听后虽然觉得其中有些吹捧自己的意思,但却非常喜欢这个名字,所以便答应下来,他走到书案旁拿出一张纸,说道:“殿下应该知道我那两手字上不了台面,所以还要请殿下你留下墨宝了。”

王静辉看着赵顼从容不迫的在纸上写下了“梅雪”两个字,端的是笔走龙蛇,姿态优美。“虽然没有听说过神宗皇帝善于书法,但他们赵宋家族中也出了宋徽宗这样的书画大家,看来都是一脉相承啊!嗯,皇帝当不好,字画写得这么好看又什么用?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看到赵顼的字,让王静辉嫉妒的在肚子里面对他一阵腹诽。

赵顼写完字后,感到时间也不算早了,在加上现在的气氛也不错,和王静辉回到八仙桌旁说道:“王兄,最近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向皇上上奏章,准备推荐你入朝为官,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听赵顼说朝中大臣推荐自己,王静辉并不感到奇怪,一方面自己的诗词才华在汴都的风头一时无二,比当年的苏轼、苏辙兄弟两个还要厉害上许多,只不过没有他们那种类似于《进策》、《进论》这样的策论式文章罢了,不过赵顼可是知道他在这方面的底细;另一方面自己刊印发行皇家御览书籍,大大的给皇帝老儿长了面子,就算是不会当庭召见,也会赐个散官一类的,最近又给文人士子免费出书,这样的行为会得到这个文人阶层夸奖,保奏自己当官的肯定不是一个两个大臣的事情了。

王静辉说道:“殿下应该知道我的心意,在下虽然是从小被师傅收养,学艺后才下山,但自己的身世无法说清楚,再加上我自由散漫贯了,不适合入朝为官,还希望殿下多多体谅!”

赵顼听后脸上有些发苦,他对这种情况也早是预料到了,不过为了皇家的面子,他终究不肯放弃,说道:“我记得刚刚认识王兄的时候,你曾说过非常推崇范相公的一句名言:‘不为良相,但为良医;不能救国,但能救民。’朝廷中虽然有很多人推荐你去当官,但在我眼中那些也不太适合你,不过两朝宰持韩相公上书推荐你去校正医书局,我看倒是挺适合你的,你去年不是还写了几本医书吗?校正医书局内收藏了天下最多的各种医书,你不是曾经感叹不能把这些书借出来一观吗?这正好有个机会,你可以应朝廷之邀进入校正医书局,这样也好还你平生所愿,岂不是一举两得?!”

颍王赵顼终于忍不住向王静辉抛出了最具吸引力的诱饵,在来这里之前他就和蜀国公主抱怨过王静辉很可能是个油盐不进的家伙,为了说服王静辉可能会碰个钉子。虽然他知道王静辉很喜欢医术,但不能肯定他肯定就能上钩,还是蜀国公主十分肯定的说道:“我观王静辉此人一不在乎诗词,二对财富也不是很热心,唯一能够打动他的只有这校正医书局中所藏的自太祖太宗皇帝到现在一百年以来所收集的各种医书,为了这些医书,他肯定会答应朝廷的应召!”

“还真让妹妹猜着了!”赵顼看到王静辉虽然没有开口答应,但王静辉眼中那闪烁不定的眼神透出了一种狂热、向往。

王静辉听到颍王赵顼说让他进校正医书局,这可是他来到这个时空最想到此一游的地方,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校正医书局中那近四千卷医书对他更有吸引力了。虽然王静辉身家百万,在汴都的文人圈子里面靠着后世名家的诗词作品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骨子里面还是个医生,金银声望他都不缺,唯独现在对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后除了写了几本医书做了几个手术后,在医学上再也没有什么建树,连自己的大本营平民医馆都有些照顾不过来了,这让他内心感到十分的遗憾。

如果能进这校正医书局可就不一样了,能看到许多绝世的孤本、珍本医书,这些医书按照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自从从民间收集上来后,那些校正医书局的医书官员们花费数十年也不过才整理出不超过五十本的经典中医学著作,能出版的又不过半数,最后除了能出版的医书外,其他的全部毁于战火,想到这里他的心中可真是有些滴血了!

这校正医书局所修订出来的医书可跟王静辉自己修订出来的医书的地位可完全不一样,在校正医书局存在的几十年间中所公开出版的医书无一不是后世中国中医领域中奉为无上经典,它的存在时间虽然很短,但却直接影响到后世一千年当中整个中医理论领域的发展,这样一个显赫的位置,放在后世那只要是个学医的人就算是打破头也要挤进去的地方,这怎能不让王静辉心动?!

王静辉此时在做官与理想之间摇摆不定了,不过他很快就想清楚了:做个校正医书官也不是步入仕途进入大宋的政治领域,那个宰相会和自己这个小小的校正医书官过不去呢?自己确实有些太矫情了!想通之后,王静辉说道:“还是殿下你更了解我,校正医书局这样地方恐怕是我辈学医之人最为之向往的地方了,我去,哪怕朝廷安排我到那里去打杂我也愿意!”

听到王静辉说的话后,颍王赵顼和蜀国公主不禁相互对望了一眼,看到对方眼中也露出了惊喜的眼神。不过他们的动作也被王静辉注意到了,他立刻明白让自己进入校正医书局的主意很可能是蜀国公主的主意,颍王赵顼在他的眼中更愿意让他进入朝廷担任行政方面的官职,赵宋家族虽然对医学很支持,但赵顼不见得向他兄弟那样还能写医书,唯一的解释便是赵顼受到别人的点播,以校正医书局为诱饵让自己上套的。

想过之后王静辉又看看旁边一身男装的蜀国公主,虽然是一身男装打扮,蜀国公主也显得非常秀丽无比,如果宋朝有花痴的话,就这一身男装打扮的蜀国公主恐怕还不敢走在大街上吧?不巧在王静辉看蜀国公主的时候,蜀国公主也转过头看到了王静辉正在盯着自己,脸上一红,但这一切都被赵顼看在眼中,他的眉头一皱说道:“那好,王兄答应后可不能反悔,打杂到不用了,我想父皇会安排你进入校正医书局担任校正医书官,相信过不了几天朝廷的圣旨便下来了,希望王兄到时不要推辞。时间不早了,王兄,我们就此告辞了!”

王静辉把他们送出了大门口,看着赵顼兄妹两人的马车消失在街道的夜幕当中,才转身回到书房。而在马车上的赵顼兄妹之间的气氛却有点不一样了,蜀国公主问道:“皇兄,你这次怎么这么早就主动告辞了?平时可都是他下逐客令啊!”

赵顼所闻非所答的说道:“皇妹,以后你就不要和我再去王静辉那里了,他可能已经看出你是女儿身了,要是还这样言行无忌的话,会有失我们皇家的体统!”

蜀国公主听到赵顼的话后感到很吃惊,她自第一次见到王静辉后就知道自己的装扮瞒不过他的眼睛,不过王静辉也没有提出来,自己见这个人才华出众又很有意思,所以一次又一次和哥哥颍王来找王静辉,不过这次自己的哥哥终于看出有些不对了。蜀国公主听后默不作声,但也并不反对赵顼的话。

颍王赵顼说道:“王静辉此人可以算得上是惊才绝艳了,如果不是安于平淡生活的话,他不在苏子瞻之下!我也是看他的才华甚高所以才和他交往,但你已经笈颜说不定哪天皇太后和父皇看中了哪家的子弟便把你许配出去,也让你有个好的归宿,所以你总是跟着我出来,让朝中的大臣们知道了,这有失我们皇家的体统!”

“我喜欢他吗?”蜀国公主默默的在心中自己问道自己这个突然而来的问题,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总觉得这个王静辉的年轻人身上有着一种与其他自己见过的才子不同的东西在吸引她,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对王静辉的感觉。

看到蜀国公主还是不肯说话,赵顼最是疼爱这个妹妹,还以为她心中真的对王静辉有了好感,便说道:“妹妹,你将来嫁的人家不是王静辉这种人,他又不肯入朝为官,就算他再有才华,父皇怎么会把你放心的许配给他?你要是真的喜欢他,还是想办法让他入朝为官吧!”

蜀国公主淡淡的说道:“皇兄误会了,我也觉得自己老和你跑出来不妥当,以后我会老实的待在宫中不到处乱跑了!”

马车中的这对兄妹一路无话,本来劝说王静辉入朝当官成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此时由于王静辉的话题,兄妹两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了,就这样一直沉默直到进入皇宫。进入皇宫后,赵顼要向父亲英宗皇帝汇报王静辉进入校正医书局当官的事情,而蜀国公主则辞别了皇兄赵顼自己回到寝宫去了。

英宗二年二月十五,这是对与大宋文人来说是一个大书特书的日子,而对于王静辉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梅雪》第一期刊印发行了!对于大宋文人来说这只不过是王静辉一个善举而已,能把自己手中的得意制作通过当今文坛泰斗的审核后刊印发行,这本身就是对作者学识的一个非常权威的肯定;对于王静辉来说,《梅雪》的发行是一个传媒时代的开始,尽管它还有些不伦不类,看上去更像是后世《十月》那样的文学月刊。

但王静辉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新生儿的第一个脚印,今天有了月刊《梅雪》,也许后天就会有《大宋日报》这样的报纸,有《六国论》、《进策》就会有更多类似的介于文学和时政评论的文章在上面刊登。尽管商务印书馆还有一个以朝廷官员组成的“政治审核”小组,但那是王静辉准备随时准备牺牲掉的挡箭牌而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迟早有人会栽在这个位置上,不过那应该也是很多年以后的熙宁变法期间了,王静辉并不着急现在就开始采取预防性措施。现在没有人会认为这个评审组有什么用处,以欧阳修为首的文坛老大都能通过的文章会在商务印书馆这个评审组卡壳?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欧阳修他们的声望,商务印书馆里的这个评审组的成员有很多人都要叫欧阳修和司马光一声老师呢,他们当然不会阻拦老师看过的文章的出版,这也是王静辉早就算计好的。

参与到《梅雪》首刊发行的人都有不同的目的,但他们最终都希望这本一月一发行的书籍能够长久的持续不断的发行下去,也许在王静辉以后的日子里会有更好的周刊甚至是日报来取代《梅雪》月刊,但这本简单的月刊却承载着他对明天的期望。

虽然不知道《梅雪》的市场到底会怎样,但王静辉仍然决绝了商务印书馆的曾掌柜减少发行量的意见。在曾掌柜看来,《梅雪》最初的设定便是非盈利性的,所以至多是不是亏本儿,如果第一次在不知道行情的情况下就按照王静辉的指示贸然印刷一万册,其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对于王静辉来说,要不是他早就许诺在《梅雪》上面不会盈利一文钱,他会印刷的更多,有评审团那些威名赫赫的大文豪的号召力,《梅雪》肯定会只赚不赔。

为此他不得不第一次以强硬的口气命令曾掌柜按照他所说的去做,曾掌柜自从认识王静辉开始就从来没有见过他发脾气,所以有些失落,转身走出了王静辉的书房。王静辉看到曾掌柜的样子,赶上他说道:“曾掌柜,有时候做生意不是必须每一次都要盈利,甚至有时候必须要亏本儿才算是成功!我们是干印刷的,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都与这天下读书人有关系,花点小钱去买他们的欢心,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曾掌柜的生意眼光要看得长远一些才好啊!上次我们承接了皇家御览书籍的刊印,当时你也说不可多印,结果到头来居然卖到断货,可见这世间的生意不是常理和经验所能掌控的,谁又能说今后某一天我们不会以此来盈利呢?”

曾掌柜被王静辉的一套大道理砸下来,都快要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了:那皇家御览书籍明摆着是件亏本儿的买卖,但到了王静辉手里居然赚翻了天,这也是不可辩驳的事实。“也许自己的东家说的有道理!”曾掌柜的心中想到,脸上的表情也舒缓下来,去办事了。

事实上商务印书馆印制的第一期《梅雪》中的文章大多是收录了最近几十年当中宋朝文人的一些优秀作品,由于准备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些文章相对就比较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一期收录的作品质量是非常高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和梅尧臣等著名文人的代表作品。

在二月二十一日的时候,《梅雪》已经在商务印书馆印刷完毕,第一期《梅雪》是非常厚实的一本书,无论从印刷到装祯都非常精制,王静辉特意留下了几十本,除了留给自己做纪念收藏的一本以外,其他的王静辉开出了一份名单,让管家王福按照名单将第一期《梅雪》送到他们家中。在这份名单中除了以欧阳修为首的十三位评审团成员以外,还有汴都的各位能够叫得上名号的书商,当然末了也不能忘记未来的神宗皇帝赵顼。《梅雪》现在只是刚刚印刷出来,还没有上市出售,所以这将会是一份非常特别珍贵的礼物。

至于送书给那些书商也是为了广开市场销路,王静辉只是把“国外”市场做了安排,“国内”的销售渠道他还没有过问呢!不过现在也还来得及,在送书给这些书商的时候,也附上了商务印书馆曾掌柜的拜贴,希望他们能够明天“锦湘阁”一会。王静辉这次就不亲自出马了,搞定这些书商有曾掌柜已经绰绰有余了。

不过为了防止那些不开眼的书商采取不合作态度,王静辉也给了曾掌柜一个非常霸气的权力:在这件事上不给商务印书馆提供《梅雪》销售渠道的书商就永远不用从商务印书馆这里进货了!王静辉只是想借用书商手中广阔的销售渠道,他坚信只要《梅雪》本身的质量有保证,加上非常顺畅的销售渠道,那销售量是极为客观的,有了销售量的保证,《梅雪》才能一期接一期不断的办下去,否则即便是王静辉的财力再雄厚,那也不过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已,《梅雪》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今后的传媒计划,这一环节不能有任何失误。

这个夜晚,世界杯所有巨星的光芒都比不过老兵齐达内,他又一次重演了历史,这是让人佩服、让人感叹……

第三十五章 演戏

虽然王静辉料到《梅雪》的第一期由于其特殊的意义,再加上其背后有实力雄厚的评审团和作者做后盾,其销售量肯定很可观,但没想到自己准备了一万册的储备,居然被大大小小的书商认购一空,这种销售火爆的场面是他所没有料到的。但他从曾掌柜那里拿到认购书商的名单的时候,回头一细想便明白了:那三个可以对辽国贩运书籍的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