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是把这些骑兵放出城和宋军打野战,在梁永能这种比较精通军事的将领带领下,对上王韶那还真是很难说,不过好在王韶行动迅速,快速通过了瀚海将党项骑兵堵在了西平府。此时这些在马背上还能够一战的党项兵,在城头上已经慌做了一团——宋军猛烈的火器攻击和暴雨一般的箭矢已经彻底催垮了他们最后一丝坚定作战的信念——毕竟论起作战决心,新兵怎么也不如老兵强,在保安城之战中,梁乙蒲的精锐虽然被围在了城中,也是被王韶连轰带炸好几天才肯投降,现在南门已经岌岌可危了。

在巢车和望楼车上的弓箭手的掩护下,宋军前锋迅速抵进城墙下面,架起攻城梯然后鱼贯向上城头上爬。好在前面宋军进攻工作做的充分,宋军在惨烈的攻城战中居然仅以微弱的代价便登上了城头,双方士兵开始在城头上展开激战,救火工作带来了碧武器能够给予的支援便小多了,主要还是靠望楼车和巢车上面的弓箭手对敌人准确的杀伤。

宋军攻打城墙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迅速清理已经被炸塌的南门——城墙争夺速度实在是太慢,最有效的攻击当然是直接将骑兵派到城里面进行战斗。不过党项兵心中也非常明白自己的南门通路若是被宋军给清理出来,那自己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结局,梁永能更是派了重兵在南门和宋军相对峙。

王韶眼见城墙都已经被宋军牢固的占领了几个区域,反而南门清理通道倒是受到了党项人的拼死抵抗,一怒之下便集中了四十部弩炮将剩余的火器一齐朝南门内齐射。尽管城门洞中也有宋军,但王韶还是非常强硬的下达了这一命令——负责扫清南门通路的是藩族附庸军,他们战斗力强悍,在第一波攻打城墙的时候便冲在了最前面,此时牺牲他们的性命来获得胜利,王韶心中一点愧疚感都没有。

在很早以前宋军就开始用异族士兵开路打仗的传统,不过王静辉认为这么做不足以发挥他们在战争中的作用——无畏的牺牲充当炮灰除了给对手在功劳簿上增添一笔之外毫无好处。王韶对王静辉的看法不过是嗤之以鼻——战争不是请客送礼,那里来得妇人之仁?!不过他倒是对王静辉抽其藩族精锐组建军队用在刀口上的想法非常感兴趣——集中精兵来执行特殊任务,这是特种兵组建思想的根源,这么危险的任务交给个人战力非常的藩族精兵来做,确实是最划算不过的了。出于这种想法,王韶便组建了专门攻打城墙的藩族精锐,这次灭夏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实验——他对王静辉掌控藩族精锐以削弱藩族势力的想法非常赞同。

宋军这通不分敌我的狂轰乱炸,除了将自己还没有撤出来的军队消灭一空之外,损失最为严重的还是梁永能的党项兵,梁永能被眼前这一人肉横飞的景象给惊呆了,要不是其副将见机把他拉着远离城门战场,说不得梁永能很可能就会被当场炸死。

真正能够震慑梁永能的不是鲜血横流的景象,而是宋军将领对胜利的执着。梁永能自成人后便率领军队多次侵宋,指挥部队杀人的事情做的也并非是一次两次,无论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鲜血并不能够让他退却,但这份不分敌我一起灭杀的狠心他是万万做不到的,他现在对能不能突围已经放弃了,也不关心能够守多久,他心中更加在意的是——宋军会不会在胜利后屠城?!

当梁永能想到这一可怕的后果后,心中冰凉一片,回头看看已经陷入火海当中的西平府,他对宋军将领的疯狂已经毫无疑心。事实上却是梁永能高看王韶了,王韶打仗是非常强硬,但却不是滥杀无辜之徒,他如今将西平府弄成一片废墟也是万不得已——打仗要讲求效率,效率越高,功劳越大。西夏是近几十年间大宋最主要的敌人,一代一代的宋军将领居然奈何不了这西垂小国,反而让西夏日趋坐大成了大宋的一块心病。现在有机会能够将这个大宋的心腹大患消灭掉,还有什么能够比能在这场灭国战争中立下大功劳然后再光荣退休对王韶更有吸引力呢?!

回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后,战场上那敌我双方士兵相互厮杀声还是能够隐约的钻进梁永能的耳朵里,不时有将领进来请示下一步作战计划以有效的抵挡宋军前进的脚步,更令他心惊的是宋军的骑兵已经突破了南门进城了,而北边城门亦被攻克,不过进城的骑兵也同样被燃烧的各种房屋所阻,暂时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来。不过梁永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无论他如何去做,自己战败的结局现在已经定下了,这从他周边将领们不安的神色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传将领,向宋军投降!恳请宋军不要屠城,善待投降将士和城中百姓!”梁永能面对着众多的党项将领发布了自己最后的命令,随后便拔剑自尽了。

当王韶接到城内将士返回西夏军投降的消息后,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虽然几天来双方并没有发生太大的火拼,但他也从俘获来的西夏伤病嘴中得知其将领是梁氏家族一个重要的人物,为此他已经做好了血战到底的决心,但是正当他为拿下城墙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党项兵居然投降了!

不管怎么说能够少死些人拿下西平府,王韶和杨崇岳心中都是非常高兴的——俘虏越多,也是一项重要的战功,王韶知道那个在政见上已经和他分道扬镳的小王驸马,正需要大量的俘虏去开挖运河、修桥和开发蛮荒地区。尽管他为小王驸马不能够和王安石齐心合力推进变法而感到惋惜,但小王驸马毕竟是最先赏识并且将他引见给皇帝的,这奠定了他一生的轨迹,所以能够帮到驸马的地方,他也尽量出手帮助。

看到随后尽快送来的梁永能的头颅,王韶和杨崇岳都相互看了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的眼神,若是城内的党项兵死拼到底,他们还真要下番功夫,付出的代价虽然不会很大,但他们这次可是灭国战争,下面想要攻克的城池还多着呢,能够节约一份实力是最好不过的了。倒是王韶听到对方将领说道梁永能的遗愿后才明白,原来自己狠心在南门敌我不分的杀伤才动摇了梁永能最后抵抗的决心,心中更是哭笑不得——没有想到自己收复熙河的时候建立的“仁厚”的招牌损在了西夏。

剩下来便是收归战俘,联合所有的人全力将城内的大火扑灭——说来也奇怪,就在梁永能自尽投降后不到两个时辰,刮起的大风毫无征兆的停了,这给城内救火工作带来了便利。二十多万宋军涌入城中,放下兵器和刚才还在做殊死搏斗的党项兵一起齐心合力灭火,这让两个主帅看在眼中,心中都是感慨万千。

尽管全力救火,但王韶和杨崇岳用燃烧弹发动的这次火攻,还是烧掉了四分之三个西平府,只有中心区域的房屋还算完好,城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正在冒烟的残垣断壁,到处都可以听到城中居民因为痛失自己亲人所发出的哭喊声,当然遍布全城的尸体更是随处可见……

不过站在残破的城墙上的王韶和杨崇岳并不知道今天他们攻城成功的同时,那个疯狂的王顺居然也拿下了怀州,留下万余兵士打扫战场后,也没有前往兴庆府,而是直扑定州,连夜便将定州团团围住,还没有等他攻打,定州知州便献城投降了!至此王顺奇迹般的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连克保静、静州、怀州、定州,七个最重要的城池让他拿下了四个,若是王韶知道了这件事,那非要吐血不可——他拿下一个西平府虽说不费什么事,但人家王顺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就得到了两个城池,简直是太不公平了!

最有意思的是先前种谔率领的那一支宋军,先向保静前进,结果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得知自己的目标被王顺给攻克了,然后种谔便前往西平府,结果也得知杨崇岳杀到了西平府,那里还有个更狠的王韶,居然用这么短的时间越过了八百里瀚海,这不仅让他有些火大,最后便前往顺州,刚把顺州围起来,便得到王顺进攻静州得手,并且还完成了包围怀州的消息,他有些怀疑党项兵是不是真的流年不利或是全体吃了巴豆拉肚子,宋军进展这么快实在是让所有的人都难以接受,连宋军自己的将领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这中间种谔更是如此——他在边境上和党项人斗了一辈子,难道自己的对手就是这么如此不堪?!

过去作战的艰难和现在的势如破竹,这中间的差别实在是让种谔感慨万千,不过种谔这次可踢倒了铁板上,顺州守将是漫咩,漫咩是个非常有背景的人,谅祚继位之初他便已经是西夏大将,当时谅祚才不过十五岁,但却和现在的皇后、当时国舅没藏氏家的媳妇梁太后偷情。不过当时没藏氏如现在的梁氏一般权倾西夏,能够掌握皇帝生死的那种权力!

有段让人非常起疑的历史,也是让有心人故意湮灭的历史——梁太后嫁给谅祚不过才六个月便生下了现在的皇帝秉常——当梁太后还是没藏家人的时候,她便已经怀孕了!这个孩子是谅祚的,正是因为日渐增大的肚子遮不住她和谅祚的奸情——公公没藏讹庞半年前就将自己的儿子派到西部和回鹘人作战去了。没藏讹庞是不会杀谅祚的,因为他是谅祚的老丈人,西夏整个都操纵在他的手中,杀了谅祚对他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就是最次也可以囚禁谅祚,杀皇帝这种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决心做的,但是没藏讹庞是绝对可以杀梁太后的,而且不会有任何心理障碍——一个汉人女子的命在没藏讹庞眼中连条虫子都不如!

正是处于这种考虑,梁太后急中生智鼓动谅祚提前行动杀掉没藏讹庞,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开路,也是开启了自己传奇的权力之旅。当时没藏讹庞权倾西夏,有谁肯冒这种风险来造反?!这个时候大将漫咩站出来进行了一次令人心惊胆战的政治投机——他调动了御内班直,将被骗进宫中的没藏讹庞和他的随从全部杀死,还带兵将整个没藏家族从西夏的领土上全部铲除!

漫咩在西夏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他是李元昊的亲随,又辅助了谅祚亲政铲除了没藏家族,现在岁数虽然大了,但梁太后有感当年之恩所以对漫咩许以重用,党项人中掌兵最重者就数漫咩了,而且漫咩的军队虽然算不上是西夏精锐,但却没有参与过这几年对宋战争,所以一直是完好无损,现在除了兴庆府之外,就数顺州漫咩实力最为强劲。

种谔碰上了漫咩也是宿命的对决——他在西北的这几十年间也和漫咩有过几次交手,双方互有胜负,在试探性的进攻后,得知顺州是漫咩的地盘后,便调集大军将顺州先围困起来,开始慢慢的布置攻击准备夺城。

漫咩和梁永能都是一样的,他们对宋军入侵的事情开始的时候都一无所知,等明白过来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开始堵到自己的家门口上来了。虽然种谔手中的火器不多,燃烧弹更是一个没有,但他的床弩和弩炮却带了不少,用这两件远程武器牢牢的守住城门口后,便也升起了热气球观察顺州城内的情况。

不过与梁永能不同的是,漫咩的军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驻扎在城外的,梁永能那是过路准备经西平府驻扎瀚海——王韶先前的攻势非常猛,在西夏人眼中种谔在河南之地的威胁远远比不上王韶在博乐城的威胁。

漫咩遣人翻过城墙,趁夜向城外八十里远的驻军求援,希望能够内外夹攻破了种谔。为了增加送信的几率,漫咩派出了十几个信使,而种谔只抓到了三个,不过这已经足够了,漫咩的信使也透露了援军的位置,而种谔第一时间将无心派了出去,他的一万多“特种部队”前去偷袭敌人大营。

无心的特种部队不过才两千人,虽然每次作战都是以奇袭为主,损失很小,但在种谔有意识的扩大下,他的手下马上增添到了一万人,手下多了,但战斗力却是下降了。要知道能够入选特种部队的士兵本身便已经是大宋禁军中的佼佼者了,后来又经过很严格的训练,战斗力更是非常强悍,种谔补充进来的士兵虽然素质不错,但和大宋真正的精锐禁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一段时间的连续作战使得无心也没有太多时间来训练军队——隐患就存在在这里!

第三百四十章 杀伐西夏(四)

漫咩的求援信件以很快的速度送到了军营中,种谔非常重视城外这股骑兵,虽然根据俘虏的口供得知这股骑兵的兵力在三万左右,但种谔是与西夏斗了几十年的人物,深知草原作战骑兵的重要性。种谔可没有本事像王顺和王韶那样的狂人,一个是少带辎重快速突进,另外一个干脆连粮食都给精简了,诚然两人冒险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将敌人死死的堵在城中,从而让骑兵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种谔在朝中有“莽撞”之名,但为人却是非常精细的,尤其是在打仗上更是有章有法。

种谔将对付这三万漏网骑兵的任务交给了无心,不求完全消灭,只要至迟他们的行动,不妨碍自己攻城便可。无心领命后便点齐自己的人马,快速向地图上所标注的敌人营地杀去。不过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处营地是漫咩的儿子在负责,而且漫咩也知道自己派出去的信使不可能不被宋军所俘虏,所以他特地嘱咐了这些信使,如果被俘就干脆说出援兵的位置以保住性命,不过在送给他儿子的求援信中,却用了隐语来指挥自己的儿子如何应对紧随而来的宋军追杀。

无心的特种部队自组建以来,每次战役都是他们偷袭对方,最为辉煌的便是干脆将李泉迫死在土丘前,并且连李清也着过他的道儿,没想到这次却栽在了漫咩这只老狐狸的手里。一万精兵随着无心准备偷袭对手,本来已经派出斥候将前面的地形摸清楚后,便选择了一块比较有利的地形埋伏起来准备伏击对手,并且还派出了两千骑兵前去骚扰诱敌,如果对方没有什么准备的话,就干脆杀进去闹他个天翻地覆。

这两千担当诱敌任务的骑兵刚刚要接近敌人营地,便被漫咩儿子所设的伏兵伏击了,两千人只逃回来几百人,还大都受了伤,不过他们还是完成了任务,将对手引进了伏击圈——不过对手这次来的实在是太多了,无心反而这次被“撑到”了,连打带逃,亡命奔回到顺州城外宋军的大本营中。

这次偷袭也算不得是无心输了,虽然开始诱敌的那两千多人几乎全军覆灭,但随后包围敌人伏击的时候,也大量杀伤了对手,给予追兵以重创,单论战果来说,双方都打了一个平手。只不过这是无心头一次这么窝囊吃了大亏,半年前他被李清亲卫所追杀的时候,尽管也是夺路而逃,但也没有损失过这么多的人,这一下便被对手干掉了一半,他心中自然是非常气愤的很。

种谔得知无心吃了亏狼狈逃窜回营地后,也没有责备无心,只不过淡淡的说了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老夫我戍边数十年,整日生活在刀尖上,也有险些丢掉性命的时候。小小挫折对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次偷袭对手虽然吃了大亏,但也让无心那颗被一连串胜利所渐渐迷失方向的心重新冷却了下来,经过清点后才发现令他欣慰的是自己从汴都带出来的特种部队元气伤的并不重,还有一千五百余人,这一次他也吸取了教训,不再把特种部队成员分散到自己的新增部队中来,而是集中了其中一千二百人重组了特种部队,剩下的三百人则充当教官和头领来负责训练和指挥种谔的新增部队。

种谔带军十五万,在所有攻夏将领中,唯有王韶的南路军可以与之相等,而且种谔所带粮草充足,所以才不怕顺州军内外夹攻——在种谔的眼中,顺州城内的党项军已经是他囊中之物,只要把守好城门口不让他们跑出来就可以了,而城外的党项骑兵对他的威胁最大,但人数上也和他的总兵力相差悬殊,只要他不分兵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种谔虽有“冒失”之名,但在他的军旅生涯当中却是最为小心谨慎的,以前每一次他肯出兵攻打西夏的时候,只是看军事上有无利害,而不过问政治方面的问题,屡次在不恰当的时候出兵才得到这样的“冒失”之名。为了稳妥的对付顺州城内城外的党项军,他还是写信给杨崇岳,希望他能够快速赶往顺州,以绝对优势歼灭顺州之敌。

现在战局变化万千,不过总体上宋军已经超额完成了合围兴庆府的任务,目前兴庆府周边大城除去顺州还没有攻克之外,王顺领兵北上夺了定州算是彻底断了西夏高层向北逃窜至河套平原接引辽军的可能。由于宋军行军迅速,占据定州也算是暂时切断了辽国和西夏的联系,短时间内辽国只能知道宋军对西夏有军事行动,但力度有多大就需要他们来猜了。

辽国统治高层若是魄力不够,那就等着宋军占据河套平原了,王顺之所以在攻下怀州之后没有就近去围困兴庆府,而绕远道奇袭定州为的便是至迟辽夏两国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也算是解了王静辉对河套平原问题的担忧。

辽国和西夏之间也曾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李元昊建国时击溃了宋军刚刚立足,这也使得他意气风发主动挑衅辽国向东北方向扩张领土,结果被还处于“中兴”的辽国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辽军连兴庆府都给拿下了,还不断的骚扰河西走廊这块西夏的腹地,给李元昊上了一课。辽夏两国有过这样的龌龊之事,王静辉的学生们是不会忘记的,尽管王静辉本人没有想到这点,但济成、关良等人却算准了辽国在没有得到西夏彻底撑不住的时候,是绝对不会主动出兵占据河套平原的,免得宋军是虚张声势引诱辽军出兵,到时候辽夏两国会因为河套平原归属问题而相互摩擦,无论是西夏还是辽国都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尤其是辽国现今国势日趋江河日下的情况下,就算有远见卓识之辈也不愿行此大险。

虽然宋军只是有小股部队出没于兴庆府周边,却没有对兴庆府发动任何有威胁的军事行动,但整个大的包围圈已经形成,五十五万宋军集中在这块区域周边,只待将外围大城和军事力量全部清除便是最后攻打兴庆府之日。

宋军在西北的军事行动,在短短的半个月当中便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果,这也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汴都大为震动,尽管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这是对西夏的灭国之战,更多的宋人只是知道西北宋军正在应邀“帮助”臣属国进行一场平叛的战争。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战争规模不会很大,至于结果完全取决于宋朝自己国势的强弱,以现在宋朝的实力只需摆摆样子便足以让西夏屈服,至少面子上是屈服,能不能解决问题就是天才知道了。

此时的宋朝完全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建国以来的治理模式,以外“外虚内实”的惯例彻底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却是“外紧内松”,以至于国人并不知道他们的祖国正在进行一场奠定几十年发展空间的国战。

在这半个月当中,中书政事堂的相公们和枢密院正副枢密使全部留在宫禁,成立一个由驸马王静辉所建议的“战时军机处”,以便整体协调西北战时各种军需调度,并且在北方河北诸路的韩琦也下令三十万禁军日夜枕戈待旦,保持每天都有一万禁军不断的在与辽国接壤的地区进行军事演习,并且对宋辽边境一切有争议的地区一反常态的采取强势态度,凡是非汉人在此区域者全部以敌国奸细论处,被送往临时设立的集中营,等待他们的命运也只有一个——成为小王驸马的奴隶军团中的一员,被送往遥远的大宋南方荒蛮之地或是更远的南洋去屯垦。

从宋军开始全面发动进攻后的第五天,大宋的情报系统高速运转起来,各地驿站中来往穿梭着信使,全部都是枢密院的六百里加急金牌快脚,在天空中也有数百只鸽子在携带各种战局进展简略介绍或是命令往返于汴都和西北战场。

所有参与灭夏战争的人都在绷紧了自己的神经忙碌着,而此时的王静辉却将彦生遣去情报局坐镇协调之外,便独自待在汴都郊外的静苑陪伴自己将要生产的妻子。皇帝赵顼三番五次下旨让他入宫,但他都以身体染恙为借口将传旨的公公打发了回去,当然这些太监们也不是白跑腿的,以往碰上不肯应旨的人是他们最为火大的时候,但静苑却是他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小王驸马出手阔绰,平时对待他们非常和气,宫中几乎没有几个人没受过他的恩惠,少则数十贯,多则百贯的赏钱是少不了的,尽管多跑几次腿,但有丰厚的赏钱可拿,也是一件令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皇帝赵顼知道再派人传旨也不过是肥了太监们的腰包后,也就明白了自己这个脾气倔犟的妹夫的心意——他是铁了心想要退出政治圈子了,至少在灭夏战争中,驸马是绝对不会再公开露面了。

事实上王静辉也没有闲着,有彦生在情报局坐镇,西北的一举一动都被他看在眼中,对于自己学生在战场上所取得的成绩,他更是高兴在心中。与宫禁之中的“军机处”大员们所关心的不同——战争总是暂时的,更多的还是要建设,这个时候诚然是最为辉煌的时候,但为了迎接更大的辉煌,就必须不断的闷起头进行更多的建设,他更关心的是南方荒蛮之地的屯田开拓和南洋的开发,当然还有将来收复西夏之后如何更好的治理新收复的领土,这也是极为重要的。

大宋南方的开发现在还主要处于修路疏通河道等前期准备工作上,相比之下南洋开发就显得速度非常快了——那里已经开垦农田数万亩,从明年开始不仅可以满足奴隶的吃饭问题,还可以向大宋输送大约三十万石粮食,而最重要的便是铜矿的开采了,那里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开炉炼铜了,吕先云已经给他来信汇报了那里的进度,而王静辉则需要吕先云在炼铜成功后,一定要把第一块出炉的铜锭立刻装船以最快的速度运回汴都,作为给太皇太后生日礼物。

王安石走下马车,一边往自己的书房走,一边以不太雅观的方式来舒展自己略微麻木的身躯。这几天住在皇宫中处理政务实在是把他忙了个昏天黑地,作为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本来事务就很多,再加上现在军机处所负责的灭夏战争,更是让他疲惫不堪。

“相公,静苑来人送信了!”王安石的老管家管家王季躬身走到他的身旁慢慢的说道。

“嗯?!”王安石一听到“静苑”等一切和王静辉有联系的词汇,这眉头就忍不住的皱了皱,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对这个年轻的驸马多少有些忌惮,尽管小王驸马手中无权,身上的官职也只顶着大宋情报局提举还有统计局提举,这样的官阶还不放在他的眼中,但几年来或明或暗的交锋和合作使得王安石的日子过得并不是很舒坦。

“人呢?”

“来人不过是一个小厮,看上去挺精明的,嘴风把得很严,只说‘相公看过信便知道了,静苑的人可不敢多嘴!’,老奴看也问不出什么,便放他走了。”

“小厮?!”王安石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王静辉身边的小厮?!他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昔日追随在驸马身边的‘小厮’现在都在西北战场上和王韶平起平坐了,能够跟在驸马身边的人管他老幼,有几个没有深厚背景的?!

王安石拿过信件便往书房急步走去,丢下王季一个人还站在原位。王安石知道驸马和皇帝之间达成了一个妥协,驸马为了昔日的那些“小厮”能够有个光明正大的前途而放弃了全部的前途,恐怕这次灭夏之战后,驸马仅有的两个官职也要被去除了,对于这么一个行事“乖张”的驸马就连福寿宫的老太太都没有办法,他王安石也乐得闭上眼睛——王静辉的进退跟他所推行的变法有着非常深的关系,虽然王静辉曾帮过他的大忙,但他的心中总觉得若是驸马退出政坛更有利于变法的推行,这个年轻人的立场总是让人琢磨不透,若是肯做他的帮手,他王安石肯定不会顾忌什么驸马的身份,定以上宾待之,可惜连他自己都知道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难道以后你还能够舍得自己的家产来为现在的‘小厮’换前程不成?!”王安石走在路上,嘴角微微冷笑的想到。王静辉将身边和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学生都派遣了出去,就留下一个彦生,这些事大宋的统治高层都知道,他们也知道驸马有收养了几个流落街头的孤儿,看样子‘新一代’的‘小厮’又要出现了,由于现在驸马的学生在西北闹出的动静实在是太大,连李清都栽在了他们的手中,这使得所有知情人都非常关注驸马的新‘跟班’,王安石也不例外,毕竟驸马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对于王静辉培养学生的方法,王安石是十分感兴趣的,单凭自己的老管家对“小厮”非常精明的评价,这就足以让他感到那个年轻人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介甫先生,学生顿首,战争即将过去,大宋必须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王安石一目十行的将信件看完,每一个字都深深的记在了他的脑海中,当然他知道这并不是驸马的亲笔信,多半是那个老太监的代笔,不过这信件中的内容实在是让他取舍不定犹疑万分。

“阿父,王改之的建议绝不可接受!此缺一开,后果实在是难料,纵观驸马出现后所做的种种,无不是留有后着,今后这件事的发展实在是难以预料!”王雱说道。

王安石对王静辉的信非常重视,所以才把新党中的中坚力量全部召集在自己的家中开会商量对策。其实他儿子王雱所说的正是他所担心的,王安石好不容易盼到王静辉全面淡出政坛不问政事,实在不想给驸马机会再让他跑出来兴风作浪,不过他对自己儿子的才学非常欣赏,但对王雱的气量是越来越失望,对于自己儿子的心态他这个做父亲的是再了解不过的了,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今天王雱这番话只会更加让他皱眉头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相公,学生以为此策可行!”说话的人身穿一身白袍,消瘦白皙的脸庞上,一双沉静如海的眼睛闪动着智慧的光芒,他坐在王安石的左侧第一位,和王雱正好是对面,他的下首便是谢景温,这个人正是在士林中声望颇高直追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今之贤人”——吕惠卿吕吉甫!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杀伐西夏(五)

吕惠卿回到汴都已经快一个月了,他在晋江丁忧三年,起初也不过是个名不彰显的真州推官,他曾是仁宗嘉祐二年的进士出身,在真州推官任满后入京,由于才学出众而受到欧阳修、曾公亮、沈逮等人的赏识,在结实王安石之后,论说经义,识见略同,遂定交为友。本来王安石发动变法,他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帮手,但是却赶上了父亲去世回乡丁忧,错过了这三年汴都的风云变幻。

王安石是非常认可吕惠卿的才能的,王安石将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