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如王静辉所想的那样,李管事太小瞧杭州商人的财力了,在这两浙路精华地区,长久以来的经济繁荣造就了无数个江南富户,在这里面还有王静辉早期的生意对手——以雕版印刷起家的范氏和楚氏,百年的财富积累岂是这么容易所耗空?不过自三年前王静辉公开了铅活字印刷机的原理之后,只把持着油墨的供应,诸如江南范氏和楚氏这些印刷家族大鳄早以摆脱生存危机,财富更是疯狂增长,就是生意地盘不敢深入长江以北,而商务印书馆的势力除了报纸之外也没有进入江南。有这样的富豪之家来领头,再加上海外贸易的南方航线极大的刺激了江南手工业的发展,这杭州商人家产也是日渐丰厚。

对于银行这样的新生事物大宋人已经不在陌生,几年来兴国银行策动了一系列大动作,主事的人又是汴都豪富徐氏,背后又有驸马的背景,任谁看到兴国银行都会眼红,最痛苦的便是楚州商人——王静辉当初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来请他们来参股成立银行,但是他们只是象征性的参股,等到兴国银行因为海外贸易横行无忌大赚特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错过了时机。有楚州商人做榜样,杭州商人自然不愿意重蹈覆辙,李管事把参股成立银行的事情一公开,杭州商人便把他给淹没了。

在杭州成立银行要远远比兴国银行容易的多,李管事也不用再给汴都开封那里去信了募集资金了,因为杭州商人参股的数量巨大,第一时间便有近六十万贯的资金表示要参股银行,这么大的外来资金是让李管事很高兴,不过也有很大的隐忧——若是徐氏和王静辉还想像控制兴国银行那样来持有新银行的绝对控股权显然是做不到了,虽然有那份钱,但往里填钱使得新银行的规模过于庞大,找不到新的投资方向那就会形成惊人的浪费,打击股东对自己的信心了!

听了李管事的汇报之后,王静辉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谁说我们一定要绝对控股银行?!你我两家有了兴国银行便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在这江南之地再控股一家银行,不过为了坚定杭州商人的信心,你我两家一家往里面投上十五万贯,表示一下意思足矣!”

第二百四十二章 地产

虽然王静辉和朝廷上下关系比较融洽,除了那些想升官想疯了的御史谏官和自己过不去之外,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自己手中积累的财富庞大,每年的收入他没有算过,但要让他拿出一千万贯他觉得自己也并不为难,要知道现在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才不到八千万贯,就是让皇帝一次拿出一千万贯也没有他这么痛快,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王静辉并不认为皇帝赵顼会干杀鸡取卵的傻事,虽说这个时代依然秉承了中国千年以来的“家天下”传统,但在个人财产上还是很尊重的,若不是发生天大的变故,很难夺走一个人的财产,贪官污吏多半采用诈骗的手法来套取富豪的财富。虽说他不用担心自己因为财富问题而掉脑袋,但正如他不愿意看到天下财富集中汴都开封一般,对于个人财富过度集中,他也是看不惯的,尽管他将自己的财富大量的向外以各种方式输出,但奇怪的是他捐出去的财产够多,每年赚取的财富却更多,如果说王静辉现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是很如意的地方,他的个人财产便是他比较头痛的地方。

这次与杭州商人联合组建新银行却使他有了些新的想法——以往自己对开辟的新产业进行高度控股,若说以前在起始阶段的时候还是没有问题的,他要做事做很多的事情,这必然需要大量的金钱,现在他对金钱的渴求没有这么大了,完全可以降低控股的程度,应该放出更多的股份团结更多的势力来做事才是真的,这样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更大。

给王静辉印象最深的两个商人便是后世的福特与胡雪岩,两个人的财富理念各有千秋,不过相比之下福特则要比胡雪岩要强的多,福特开创了“中产阶级”几乎影响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胡雪岩纵然财产比福特多上几倍又有什么用,国家要是完蛋了,个人再富有也是白搭,更何况这个国家都在对他的财产虎视眈眈,最终两个人留在历史的结局完全不同——胡雪岩就是个红顶商人,除了有钱之外一无是处,而福特则作为一个商人留名青史。

李管事听了王静辉的回答之后也是沉默了半天,他没有王静辉那么多千年见识,他的思维方式除了受到王静辉的长期影响之外,和这个时代的商人思维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却知道王静辉的图谋决非眼前的利益,心中有着更高远的目标,这就是两个人的不同之处,造成了两人境界的差距。纵使自己经商手段比王静辉高明百倍,到头来也是王静辉的跟班,否则他走不了多远。

对于王静辉为什么不肯绝对控股银行,李管事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为什么,但他隐隐觉得以大家联合参股合建银行在目前来看短期获利是很巨大,不过他知道王静辉一直主张“有财大家发”的原则,联合参股银行在远期看来确实更加有利于聚集人气,各方势力参与进来办事也方便的多,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大宋皇家海运了,连皇帝和大臣一网打尽,碰上什么事情就是一路绿灯,地方官员的“脏爪子”也不敢在他身上打主意。

“改之,是不是要我联系汴都开封一下,拉几个大鱼一起下水?!”李管事低声说道。

王静辉想了一会儿说道:“珍泉兄,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拉上两三个来头大些的,最好能够和高太后有些关联的人进来,新银行的总股本就控制在三百万贯之内,中间的缺口还有两百来万贯,相信足够填他们的胃口了!”

李管事在心中稍微盘算了一下,他不明白王静辉非要找和高太后有关系的人入股,但这并不是难题,和高太后有关联的人多着呢,高家可是大宋的望族,他所知道的高尊裕在西北镇守边关,这个手中握着实权的高尊裕便是高太后的弟弟,这在大宋外戚当中很是个别,幕后有高家直接充当后台的商家不少,不要说拉上两三个,就是十个八个的也不难。

末了王静辉又补充了一点:“珍泉兄,最好出面的人是高家的嫡系,级别低了他就是有钱也不让他参股!”

李管事对王静辉这么苛刻的条件感到十分意外,不过联想到蜀国长公主是高太后的亲女儿,便猜测王静辉这是想要讨好丈母娘,但还是点点头说道:“这个不难,和高家有联系的不少,就是高家本家的子侄辈也有两三个直接抛头露面的!”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表示赞许,他拉上高家的缘故无非是想给这家银行找个背景够硬的后台,就他所知道的历史,能够长久充当后台的河北籍官员没有一个合格的,唯独这个高皇后所属的高氏家族非常有力量,高皇后活的时间也够长,有自己来平衡高氏在银行中的力量不能做大。当然对于浅予的娘家母系家族,这也有结好的态势,总体上来说高氏家族是铁杆的保守派,对于和保守派修好也是一个表示。

王静辉摇摇脑袋——自己生意这么大,连他自己都想不过来,在做生意的时候还不忘要平衡朝中势力,这活可真不是人干的。不过现在王安石在今后的几年里是如日中天,后面又跟着司马光的表演,必须把这两个老家伙全部耗过去,才可以慢慢的实现对北方的攻势。他现在辛苦一点,也是在经营未来的潜势力,以后做事也方便手脚施展。

李管事用信鸽系统把“引资参股银行”的消息传回汴都开封,剩下来的自有汴都坐镇的徐老来操持。不过后面杭州商人的参股热情可不是一般的高,前后募集了一百七十万贯的股本,加上驸马和徐氏的三十万贯达到了两百万贯,就这些资金已经足够了,要知道楚州的兴国银行刚刚起步的时候总股本才不过七八十万贯而已。

王静辉已经等不及汴都开封那里回信了,先用这笔银行股本逐步收购西湖的地产,大多都集中在即将开工的“公主堤”附近,那里现在还是农田,又是杭州商人的地盘,收购起来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以平价购买土地,甚至还购买了几个湖中小岛的地产。

王静辉略微估算了一把这些现在还是农田的地产收购费用不过是几十万贯,但若是等到“公主堤”一旦修成种上杨柳等植物美化一下,那地产将会成倍翻番,毕竟历史上的“苏堤春晓”可是西湖十景之首,他要是便宜的出卖这些地产,他的姓就横过来写!

现在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王静辉让李慎请来了府衙之中专管水利的官员,推荐了几个治水的伎术官员,让他们来进行规划疏浚西湖修建湖堤。王静辉知道后世的“苏堤”是用疏浚西湖的淤泥构筑的,所以放开了条件让他们干,只要在他所划定的范围用淤泥修筑湖堤即可,其他的事情就不管了。

为了赶工期,王静辉吸收了近万名厢军来疏浚西湖,并且还通过银行股本资金来为参与施工的厢军开出了优厚的报酬,饭菜也是供应的非常好。工程进度进展的非常快,王静辉布置好全局工作之后,便躲到书院中教书或是和妻子在一起,时常便装到杭州的大小名吃去解馋虫,但这可把杭州商人愁坏了,他们得知自己拿出来参股的资金被驸马用来兴修水利了,看着近万厢军声势浩大的疏浚西湖,他们连跳湖的心情都有了——即便是淤田也赚不回投入的资金啊!

杭州商人顾忌到王静辉是驸马的身份不敢说什么,便到处找李管事寻求一个说法,徐氏和驸马关系非比寻常,也许能够从中得知什么玄机,不过到底是为了什么,杭州商人到现在已经不奢望能够在银行上获得什么收益了,能够收回原始股本便已经谢天谢地了。

李管事被他们缠得够呛,但还是紧守自己的嘴巴不肯吐露一字,他不知道这个时候把全盘计划都说出来会不会坏了王静辉的大事。不过事情也不能总这么吊着,兴国银行因为自己可以做到绝对控股,即便股东有异议他也不用太在乎,但这所还没有名字正式挂牌营运的银行,其股本徐氏和驸马两家加起来也不过才一成的股份,要是不给出个说法,那自己的商业信用可就全完蛋了。

李管事找到王静辉说明了此事后,王静辉笑呵呵的说道:“现在告诉他们也没有什么了!反正我们需要的地产都已经到手,不用怕他们趁火打劫,借机抬高地价。今天晚上在我的府第,不,在杭州的九味居分店开几桌宴席,我也去亲自给他们一个合理满意的解释!”

李管事笑着说道:“本来他们可以反手两面赚钱,但现在也没有什么机会了,用得着改之出马吗?只要不坏你的大事,我来出面给他们一个解释就足够了!”

王静辉笑着摆摆手说道:“这件事我还是要亲自和他们说明的,这是银行股东的规矩,不过现在银行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这次的生意有牵扯到了许多股东,免得他们从中作梗才如此从权,算是我钻了这个空子,但还是要把事情说明白的,免得以后有人破坏规矩!”

晚上杭州城内的九味居,听徐钲介绍说九味居在杭州的分店在杭州城中是最大的酒楼,也许是因为王静辉的名气,这名下的九味居也是跟着沾光,两浙路上的头头脑脑只要到过杭州的肯定要在这里摆上一桌。秉承九味居消费一向以来的“两级分化”,高级餐饮和低端顾客一网打尽,九味居自开业以来每天正点空座的事情很少发生,以至于只有提前两天订座才有位置。不过无论是哪里的九味居分店,只要王静辉到了附近后,肯定会预留出最好的房间,九味居上下都知道他们的老板就是因为好吃才开办九味居的,这也成为一件笑谈。

不过灯火辉煌的九味居却没有让参加宴会的杭州商人额头上的皱纹少了一丝,原因就在于这还没有挂牌的银行即将面临巨大的亏损。虽说修建湖堤和购买周边地产的总投入相对于近两百万贯的总股本实在是很少的一部分,但一次亏损近十万贯,这种事情发生在素有“财神”之名的小王驸马身上实在是让人沮丧的很,甚至有些人暗中打算这次就认赔了,下面的事情便是尽快脱离银行。

虽然有少数人生出了异心打算出局不干了,但绝大多数的杭州商人还是坚定的打算长期发展银行生意,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王静辉今天中午给他们众人所发放的请柬——上面明确的写出了今晚的宴会,王静辉要对最近的资金使用情况做说明,给所有人一个满意的交代。

可能连王静辉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请柬居然能够挽回他的声望和权威,不过在杭州商人眼中这份坦诚是难能可贵的——王静辉就算再不济也是大宋驸马,是士林中一个非常有影响的人物,有着这样深厚背景的人,即便是暗中吞掉他们股本中的一部分,所有的人也只有认栽的份,但是小王驸马居然还要给他们一个满意的交代,这种举动实在是让这些杭州商人心中着实感到尊重,就冲这点,他们也要继续跟进。

菜已经上齐了,但大家都没有什么心思来看桌子上的佳肴,李管事在王静辉的授意下拿着账簿缓缓的向所有人进行报账——修湖堤要动用近万厢军,依照和杭州军州事李大人事先的约定,这些厢军每月要付出近二十万贯的人工费,由此产生的其他日常伙食供应等费用还有近五万贯,合计近二十五万贯左右;当然还有收购了近五万亩的农田,花费也在三十万贯左右——整个工程的造价夹杂其他费用在五十五到六十万贯之间!

待到李管事报完帐后,王静辉拍拍手让李管事先坐下说道:“整个工程目前进展顺利,估计一个月的工期是足够了,至于总体费用也差不多。可能大家最近对这个工程颇有微词,借着这个机会在下就给大家一个交代,免得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什么隔阂!”

王静辉见大厅中的杭州商人谁都没有说话,只是等着他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便继续说道:“本来根据楚州兴国银行的规矩,在进行整个工程之前,在下应该召集所有股东进行商议后,按照股本大小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后才可以实施,但这次买卖有着很特殊的地方——其中牵扯在座各位的利益实在是太多,生意中所购买的五万多亩地基本上都是隶属于各位的产业,要是把生意的最终目的提早报出来,难免会让各位有些为难,况且银行中股本的另外一百万贯是由汴都开封的股东提供的,这对于他们非常不利,所以在下才出此下策专断独行了一把,在这里在下先自行请罪,这笔生意所获得的红利在下将会分文不取作为惩罚!”

“难道这次生意还能够有赚头吗?!”杭州商人中的一个小声嘀咕道,虽然人多但大家都在专心听王静辉说话,所以这句话格外刺耳。

王静辉没有生气,只是笑着问道:“诸位都知道在下现在在杭州的府第是从其中一些人手中买来的,尽管各位给在下面子贱价出让,但也让在下花了五十万贯才拿下,估计若是换了其他人,恐怕就是出价再高诸位也未必肯出让,在这里在下想问一句:为什么在下的宅子会这么昂贵?若是放在汴都开封,这样的价钱也是少有的!”

其中一个商人站起来说道:“驸马的宅子所处的地段是西湖美景的精华部分,只要不是急缺钱或是看在驸马的面子,正如驸马所说,我们是绝对不会出让如此美景给驸马的!”

王静辉拍手笑着说道:“这位仁兄说得精辟!不错,正是因为这西湖美景才会使在下的宅院如此昂贵!”他一打手势,旁边的侍从便手持一张图纸展开,王静辉用一根筷子权当指挥棒在上面指点说道:“大家请看:这便是西湖的大致形状,这便是此次工程的重点——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的公主堤!此堤一旦完工,不仅疏浚了西湖还创造一处绝佳的风景,我将会在这公主堤上遍植花木,大家想象周围的农田地价是否会受到影响?估计众位都会在此购地建房吧?!此番作为便可以使这五万多亩农田身价倍增,莫说投进去的六十万贯,就是再扔进去六十万贯,相信我们的投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

第二百四十三章 测度

对于这种造景抬高地价的方式,王静辉在后世看得多了,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原本想着因为自己的缘故苏轼不可能来杭州修建苏堤了,自己只是借过来除了想要疏浚西湖之外,还要让自己的老婆高兴,慢慢的要为杭州商人成立的银行找到资金增长点,不得已启动了地产计划,也许这还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不可能打动他们,但王静辉却是知道后世能够紧靠着西湖的地产价格都是高得是没有任何道理的,更何况是紧挨着西湖十大美景之首的“苏堤春晓”?他都想自己再在这块新开发的地盘上兴建一座府第供夫妻二人养老所用了。

这个时代还没有专门从事地产生意的行当,人们对于地产的概念还只是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不过这并不妨碍杭州商人领会王静辉的意图,谁都知道西湖这方宝地只要风景好,又紧邻杭州城,能够建出的宅院价格都是可以堪比汴都开封核心区域的地价,这笔买卖若是想投资利润回报翻番并非是件难事——王静辉几乎把能够沾光升值的地产买了个精光,若是这道长堤真的成为西湖新景观,那赚得可不是一点两点。

杭州商人听后都在三五成群的和周围的人商量,凭直觉他们便知道这笔买卖肯定亏不了,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一个人笑着说道:“驸马为何不早把事情说明白,这样也不用我们在一旁瞎担心了!”

王静辉笑着说道:“仅仅修筑一条湖堤来改善周边的环境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卖出高价了,想汴都开封五丈河两岸数十里都是开封权贵们所修建的宅院,相比之下西湖美景胜过五丈河多矣。现在就这五万亩地的用法在下心中倒是有两个想法,想请各位股指教好订出一个准信。”

“驸马请说!”众人说道。

“这五万亩地随着湖堤的修成,地价必然成倍上涨,不过这地价能够涨多少,其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王静辉笑着说道。

“直接卖了套现,至少在下要买下一块地来兴建宅院,如此好地方不买一块留给自己实在太对不起自己了!”一个商人大声说道,他的话引来了屋中众人的哄笑声,在笑过之余所有人心中都有一笔小算盘,只要手头宽裕自己要买地是肯定的了,不知这小王驸马是不是要趁机从中宰上一笔呢?自己卖出去的可是农田,虽然是上好的水田,但和宅地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买回来的时候恐怕要翻上几番了!

王静辉用手压下众人的笑声说道:“这五万亩地实在是很宽裕,在下将这地分成了三等,凡是银行股东,都可以在二等地上获得一片宅地,若想要一等地那就要补交其中的差额,这也算是对大家慷慨出地的回报!”

王静辉说完后,大家才明白过来这地图上一些土地上标着“一等”、“二等”的字样,当然离西湖越近,这土地的等级也就越高,他们想了想肯定要在一等地上修建宅院,中间虽然要补交一定的土地差额,但这也算是优惠多了,能够坐在这里的众人都是商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物,知道生意是生意,人情是人情,对着补交差额的款项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正如这位仁兄所说的那样,直接出售套现是最容易,见钱最快的方法,但却是盈利最少的路径!”王静辉说道。

“难道这地价还可以继续升值吗?”众人问道。

“当然会继续升值!不过要让它这么慢慢升值,恐怕各位也没有那个耐心,要想加快地产升值速度就在下所说的第二条路了——继续往里面投钱!”

“还要向里面投钱啊?!”

“地价除了风景的因素之外,人气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五万亩地也不算小,一等地和二等地都可以卖出去建宅院,但这三等地就不会有什么油水了,在下的建议便是在这三等地上兴建酒楼、书院、作坊、客栈、市场等,要知道这三等地的价格虽高,但也要比杭州城内的地价低,在这里投钱建酒楼一是风景好、离杭州城也很近,易于招揽顾客,只要把人气聚集起来,大家想想一等地、二等地的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想必再涨上一涨也是情理之中,况且再向里面投资也花不了多少钱,地价却能够快速升高,足够把投资收回了!”王静辉笑着说道。

“驸马高见!”厅中所有的人众口一词的说道。他们都知道驸马是个做生意的大行家,但联想到驸马的另外一个身份——士林大家,心中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感觉——读书人永远也瞧不起嘴边上挂个“利”字的商人,不过这驸马开口闭口都是生意,做生意的门道比自己这帮老油条还狠,折腾了这么多年的生意,自己又是从西湖边上长大的,怎么就没有想到用这来发财呢?!

王静辉把整个西湖地产计划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其中原委叙说清楚,这不仅解决了杭州商人对他的怀疑,更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解开了心中的疙瘩,王静辉与杭州商人之间的关系便更加密切,酒宴也进行的气氛热烈,席间众人请王静辉为银行起名,他沉思了片刻后便说道:“杭州南北交通便利,往来客商络绎不绝,随着杭州日益繁荣,新商户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以后银行的重点来钱生意便是在这些商户创业之初来从中挑选那些有着光明前途的小商户,给他们贷款,或是参股分享其中的利润!在下想咱们这个银行就叫‘大宋工商银行’吧!”

后世工商银行的英文缩写谐音是“爱存不存”,不过在这个时代王静辉所主导开办的两家银行都没有接受个人存款的业务,在王静辉看来个人储蓄无非就是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放贷,而现在的楚州银行虽然开始的时候股本很少,但在短时间内依托海外贸易实现资本翻番,现在根本就缺钱放贷;而杭州的银行更为夸张,原始资本就很高,估计经过西湖地产后,资本也会实现大幅度的增长。考虑两家银行的现状,王静辉压根儿就没有想着开办个人储蓄业务。

在王静辉看来,这两所银行应该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给农民和小工商业者提供优厚的贷款格外重要。这个时代终究还是农业为立国之本,若是农业垮掉了,那什么都白搭,估计王安石不久就要动用青苗法了,看这架势王安石对他的银行虽然有兴趣,但能否采用银行制度来推进青苗法还是两可未知之事,现在加上工商银行,大宋长江南北各有一个大银行组织,充分发展后再配合青苗法,免得老王同志的青苗法在投机分子手里祸害百姓。

至于商业这才是银行业务的重点,参股银行的商人都是奔着利益而来的,若是银行不能够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利益,那迟早都要散伙。王静辉不可能总是有新的发明来创造新的行业来谋取暴利,最现实的办法便是借贷或是参股那些有前途的产业,尤其是那些刚刚起步的小工商业者才是最佳出路。

“这倒是有些想后世的风险投资了!”王静辉一边给杭州商人谋划未来银行的出路,一边心中默默的想到这“银行”的功能。

繁荣商业一直以来是王静辉的主导思想,为此他组建了大宋皇家海运发展海外贸易,为的便是给大宋有些过剩的手工业找到产品倾销的出路。只有发展商业才能够短时间内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才能够吸收那些因为土地兼并而出现的大量失去地产的农民,从而稳定社会环境。

“父亲,王改之这封信是什么意思?!”正当王静辉给杭州商人的银行起名字的时候,大宋汴都开封的王安石府邸中王安石父子对坐看着王静辉写来的信件。

王安石对着桌子上王静辉写的信沉默了半天,他知道皇帝赵顼给驸马写信的事情,其实这几天朝堂上之所以这么安静,无非是正反两方都在等待驸马的回信,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在这封信没有回来之前,双方在怎么闹腾也没有多大作用,若是闹僵了,恐怕便是一派大员下马钓鱼的结局,驸马的回信无论是替谁说话,至少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出现。

相比之下王安石显得更为从容些——驸马兴修水利的态度非常明确,远的不说楚州那档子事,前段时间还朝皇帝要厢军来疏浚西湖,虽然所有的人都笑驸马是个情痴,为了公主要修湖堤,但他却不这么看——王静辉要厢军疏浚西湖用公主的名头不过是一个借口,其兴修水利的根本还是没有变的,加之他也常和驸马有来往,驸马曾经公开指出朝廷靠农业,农业靠水利!

不过当王静辉的信到了王安石手中的时候,王安石身上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驸马是很赞同兴修水利,并且立法鼓励,但是他却直言不讳的指出动用常平仓甚至是广惠仓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旦有灾害发生朝廷无力赈灾那将会动摇国本!

“人说驸马眼光长远,阿父也曾称赞他,不过在儿的眼中,王改之也不过如此!只要农田水利一旦完工,地方上哪里还用怕灾害?!”王雱不屑的说道。

“雱儿不要胡说!”王安石对王雱严厉的说道,心中却叹了口气——两个年轻人都是同样的年纪,但这见识与胸怀怎么差得这么远!

“阿父,难道儿说错了吗?!他王改之在楚州兴修水利便是不怕没钱赈灾,疏浚西湖不过是搏美人一笑……”

“雱儿!”王安石摇摇头叹息的说道:“王改之眼光长远不是为父所能及的,他不是反对农田水利法,只是担忧!对于以常平仓和广惠仓做抵押来兴修水利,为父确实是有些错误!想这几年大宋虽无什么大灾,但小旱灾、小水灾一直就没有断过,若是真的有一天突然有场大旱灾来到,那决不是说着玩的,这种事情又有谁能够担保不会发生?!”

“王改之这是全然不顾前段时间阿父出手给他解围的恩情,先前他得罪了司马光和文彦博,若不是阿父解围,他能够全身而退到杭州去逍遥?!现在又站在司马光一边来编排新法,如此反复实为小人!”

“朝中除了圣上,谁能够奈何得了王改之?!他本就不在乎官位高低,如果把他放出汴都那他正求之不得,圣上也在琢磨着什么时候把他再弄回汴都!”王安石和皇帝赵顼相处几年时间,作为皇帝的宠臣,自然大致能够猜到皇帝心中的意思——王改之想尽办法的脱离权力中心,而皇帝则看重他的才能想留在身边,可惜驸马心思难测,否则援引为变法先锋将是他王安石的一大助力。

“不管怎么说,王改之这封信虽然有些反对新法,但还是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从人到钱基本上都想到了,想必司马君实也收到了他的信,至少司马君实不会因为朝廷财政用度不足而反对了,这也算是帮了为父的忙。雱儿,根据这封信写道札子,明天圣上肯定会召集大臣在福宁殿议事,为父正好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