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风-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折腾来折腾去,最终还是因为政治的彻底沦丧导致国家的衰落,这可不是玻璃杯、印刷机、火药所能解决的,难怪宋朝拥有最先进的武器和庞大的军队,在作战的时候还是处处挨宰,真是可怜这个时代的军人了,黑锅净让他们来背了!”王静辉心中默默的哀叹着。

夜晚又再次准时降临到这个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看着街市上那点点灯火,王静辉在黑暗的书房中又再一次的陷入了矛盾之中:难道自己还要看着历史再一次上演原来的悲剧吗……

第十八章 印钞机

赵顼把《太平御览》交给王静辉的第二天,王静辉起了个大早,对于他来说面对宋朝衰落的宿命虽然使他感到无奈、痛苦,但通过昨天晚上的思考后,王静辉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过于有些纠缠不清了:无论明天会怎样,做好今天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王静辉很早就来到位于郊外的商务印书馆,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建筑群了,灰白相间的水泥建筑错落有致的坐落期间,这让王静辉不禁大开眼界:原来冰冷的水泥建筑到了宋朝人手中也变得多少有些艺术特色了。

由于《太平御览》毕竟是太宗皇帝亲自御览过的书籍,还是手抄本,如果在自己的地盘上发生了什么损毁丢失的事件,那自己这能拿着自己的脑袋去谢罪了。所以昨天书刚刚送到这里后,王静辉便特意为这套书找了个干净的房间来存放它,还给同行的那两个身挂银鱼袋的官员也找了个专门的住处好生款待。

既然书已经到手了就要正式进入印刷流程了,王静辉今天来到这里就是专门为了印制《太平御览》而来的,虽然现在是在宋朝,印刷中出现个别的错误倒不至于像清朝那样抄家灭族,但终归会使朝堂上那个皇帝老儿颜面上不太好看,那些穿的像乌鸦一样的御史台官员少不了要参他一本大不敬的罪名,所以在排版的过程中要慎重些。王静辉为此特意组织了作坊中极富经验的老师傅和那两个官员组成了豪华监制队伍,专门负责排版和校对。对于这样的书,王静辉还不至于敢把那些还没有受到承认的标点符号给加上去,虽然那会使书籍的阅读更加容易,但也会受到御史台的弹劾,所以王静辉对所有的人都严格要求整部书的印刷要绝对和手抄本一致。

至于书的销路也是王静辉要仔细安排的,今天他还把开封比较有名气的书商全都叫了过来,这些书商都是冲着商务印书馆廉价的图书而来的,前一段日子从这里进货使他们结结实实的大赚了一笔,所以一见商务印书馆的后台老板的帖子后,都抛下满身的俗事跑到这里来开会。不过他们一听说这次是为了卖《太平御览》而来都纷纷的打起了退堂鼓:这种书可不是《论语》、《春秋》这么好卖的,这一套可是上千卷,都要用箱子来装,这可怎么卖的出去啊?!

王静辉看到满屋子的书商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对《太平御览》并不看好,但他可不这么看此书的销量,这本书如果放在二十一世纪,估计所有的书商会为经销权而打破头的!这倒不是说后人比这些眼前的古人多么爱读书,而是凭借着这套书深厚的背景,那可真是过节送礼的绝佳礼物,这还不算上国家采购。王静辉也没有强求这些眼中满是孔方兄的书商来强行认购,他只是要求所有的书商在柜台上发布预卖广告,收取定金,这也是为了确定第一版印制的数量。

《太平御览》的售价被王静辉定在了三百贯一套的价位上,这样高的价位着实把所有的书商都给吓退了,只有两三个实力雄厚的书商抱着与商务印书馆打好关系的目的象征性的在这里订购了一百套,书商预定只需要二百四十贯就可以了,以后订购可就是三百贯了。王静辉看着台下这些奸商的嘴脸不仅嘴边流露出一丝微笑:开玩笑,凭借着太宗皇帝的号召力,不算上朝廷国家采购的一百套,在民间至少也能卖出去一千套!想想这部书的成本只有五十贯,这下他可赚大发了!

通过这些书商,第二天开封的读书人和官员们都知道商务印书馆承接了《太平御览》的印制了,与书商原来设想商务印书馆这次要大赔特赔的状况不一样,很快就有很多人跑来交付定金要求订购《太平御览》,仅头三天的订单就有五百份之多,这让那些奸商们后悔的捶胸顿足:就是以进价卖出一份至少可以白赚五十贯啊!可是王静辉已经事先声明书商提前订购就这一天,除了那当场拍板订购的两三家书商外,其他的书商都被挡在门外。

王静辉根据订单再次加大了第一版的印制数目:三千套!商务印书馆的曾掌柜被王静辉吓了一跳:“东家,这三千套是不是有点儿多了?还是卖卖在看吧!”

王静辉对他摆摆手说道:“曾掌柜,要我看这三千套还是有些少了!你想想开封有多少官员,整个大宋有多少官员,还有那些发家致富还想装饰一下自己门面的富商有多少?这些人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这套书就是他们在过年过节当中他们走亲访友、拜访上级的绝佳礼品,要不是咱们生产能力有限,我还想往上加呢!”王静辉的思绪又不知不觉的飘回到二十一世纪过年互赠礼品的时候,那满街的挂历,高档精品书,虽然价格昂贵,但人们还是对此趋之若鹜,他挣的就是这帮人的钱!

在王静辉组织的豪华监制队伍的帮助下,排版工作很快就完成了,有了水利铅活字印刷机这件攻坚利器,只要排版一旦完成,它的印刷速度在这个时代人的眼中其效率是骇人听闻的,不到一个月王静辉就将用黄色绸缎包裹好的第一套连同剩下的九十九套朝廷订购的《太平御览》交给了颍王赵顼。

虽然王静辉曾经给赵顼介绍过水力铅活字印刷机并且还去过印刷作坊,但赵顼原本以为他说能在一个月之内将《太平御览》的印制只是一句夸大之言,现在那一千刚刚装订好还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太平御览》就放在眼前,这还是让他对这个用水力驱动的大家伙的工作效率感到大吃一惊。连亲身见过印刷机的赵顼都感到吃惊,那英宗皇帝赵曙的内心则是感到震惊了,自从听了儿子颍王赵顼对王静辉的评价后,通过各种渠道的了解后也对王静辉产生了兴趣,看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太平御览》也不禁赞叹他是个奇人。英宗赵曙当下就赏赐王静辉二十匹绸缎,并且将《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两部大部头的书籍也交给商务印书馆刊印发行。

现在最高兴的就要数商务印书馆的曾掌柜了,第一批印刷好的三千套《太平御览》虽然还没有全部卖完,但其销售火爆极大的刺激了他的神经。现在整个开封的书商都要瞧曾掌柜的脸色,《太平御览》销售的火爆气氛让他们的下巴都砸在了地上:售价高达三百五十贯一套的《太平御览》被开封府的达官贵人所疯狂追捧,现在各个店内原本试探购进的少量书籍全被他们抢购一空。一开始就到各个书商那里预付定金的人最开心,他们只需要三百二十贯就可以卖到,但现在一些人竟然出价四百贯来求购《太平御览》,这能不让他们开心吗?

现在这些受到刺激的书商前来订购的脚步都要把曾掌柜的门槛给踏破了,除了东家嘱咐要留下二十套以外,剩下的存货全都被这些书商扫荡一空。曾掌柜高兴的嘴都合不拢,准备再次加紧印刷的时候,那个年轻的东家王静辉带了上次的那两个“银鱼袋”监工指着外面的两口楠木箱子告诉他:“那是《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两部书,朝廷打算派这两位大人来到商务印书馆负责它们的印刷,和上次印刷《太平御览》一样,原班人马来负责这两部书的校对,千万不能出错,知道了吗?!”

曾掌柜对王静辉的话一时间还转不过弯儿来,“天啊!一部《太平御览》就给商务印书馆带来至少不下五十万贯的利润,我还想在加印两千册呢,那这两部书如果要印刷出来,那所获得的收益将是难以想象的!”曾掌柜活了四十岁,干印刷也至少有二十年了,但还没有见过像东家这样能够凭印书挣大钱的。以前在大宋印刷行业中的首富是江浙的钱、燕两家,照这个年轻的新东家这么干法,印刷机开上一个月便可以赚上钱家四分之一的家产,如果开上几个月……

看到曾掌柜还在那里呈痴呆状的YY,王静辉忍不住拍拍曾掌柜的肩膀说道:“这两部书同样也是太宗皇帝御览过的,所以在印刷过程中千万不能出什么差子,否则不要说你我,恐怕还要连累两位大人一起到岭南去捕象!朝廷从咱们这里订购两部书各两百套,印刷作坊就照着两千册印吧!”

王静辉之所以当着两个朝廷派出来的“高级监工”的面这么说也是给他们打打预防针,这太宗皇帝曾经御览过的三部书的印制如果除了问题可大可小,虽然不至于砍头抄家,但发送到荒蛮的地方去种地充军的可能性也是非常高的。王静辉也知道一部《太平御览》以令人震惊的速度从排版到摆放到书商的柜台上售卖,并且如旋风般的卷走高达近七十万贯的财富,这样的战绩已经让眼前在印刷行业中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曾掌柜有些飘飘然了,用发配充军的话来威胁他保持冷静的头脑是很重要的,而且对旁边的这两个“高级监工”也是一番敲打。王静辉不怕他们严格要求处处吹毛求疵,商务印书馆经过《太平御览》这一役后最不缺的就是钱,大不了多花钱提高印刷质量来避免今后的牢狱之灾,这样一笔简单的帐他王静辉心中算得也是极为划算的,况且现在就是傻子也知道在两部书上他又要数钱数到手发软了,恐怕把消息一发散出去,开封府书商们的订单就要把眼前这个两眼冒金光的家伙给活埋了。

本来这次奉命来商务印书馆的两个“银鱼袋”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不敢马虎,但这次来的时候警惕性已经放的很低了,听了王静辉对曾掌柜的话后,他们也有点不自然的摸摸自己的“银鱼袋”了。至于曾掌柜除了被泼盆凉水把已经膨胀到极点的自信心给浇了回去之外,他对王静辉说要减少第一版印刷的数量感到十分不解,所以忙问道:“东家,《太平御览》第一版印出来的三千套除了你留下来的二十套已经全部卖出外,我还想和你商量再加印一千套呢,怎么这两部书第一版要减少呢?”

王静辉对曾掌柜说道:“开封府的买家已经被《太平御览》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加印《太平御览》或者提高《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的第一版数量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除非咱们能够往南边卖,否则就砸在自己手里了!商务印书馆现在刚刚建成才两个月,和各地的书商还都不熟悉,所以现在把书往南边贩运还有些困难,等把皇帝陛下交给咱们印制的书籍都印完了,那咱们商务印书馆的名头也就出去了,到时候南边那些书商都会自己跑到咱们这里等咱们随便出价,那个时候才是往南边卖书的最好时机,现在嘛我们还要忍忍!”

其实王静辉当初打算印制这种大部头书籍的时候,早就把购买对象定位在那些大宋官员和富商身上,三百贯一套的书籍可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买的起的,也只有那些富得流油的大宋官员才能舍得话这么多钱去买这样的书来孝敬自己的上司,这种“软贿赂”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王静辉来说简直就是司空见怪,王静辉的“精品书”策略对于二十一世纪能把月饼卖到几十万的价格来说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那些富商也是王静辉所要关注的重点客户,俗话说得好:仓禀足然后才知礼仪。这些暴发户手中有的是钱,卖些能壮门面的书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太理所当然了,送上门来的肥猪要是不去宰,那王静辉连自己都要对不起的,所以大手一挥,三百贯的“高价精品书”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曾掌柜听了他的话后心下就在想:“恐怕江浙的钱、燕两家如果知道开封的商务印书馆后,就要坐不住了,等着改行吧!”

王静辉和曾掌柜还有朝廷派来的那两个“银鱼袋”高级监工一起在房中商量了一下《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这两部书的印制准备工作后,他就起身告辞了。快入冬了,这段时间王静辉变得格外繁忙起来,由于季节因素,各种中药材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以前收购的药材已经很多了,但他为了满足制药作坊的生产能力和预防明年的雨涝灾害还是不断的购入各种中药材。

眼看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王静辉还要购买供医馆、制药作坊、商务印书馆、仓库等地过冬所需要的燃料,账房先生也跑到他这里来请示过冬的燃料是购买木炭还是泥炭(煤)来取暖,木炭烟小但价格高昂,富贵人家才购买木炭过冬;泥炭虽然便宜但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比较大,一般贫苦人家才会使用。账房先生也给出了参考意见:医馆使用木炭,其他地方统一使用泥炭。

王静辉在原来那个时代所知道的宋朝使用煤的情况是整个儿汴都开封都是使用煤做燃料的,而且宋朝此时开采煤矿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大量供给像汴都这样百万人口城市的燃料所需,如果还是使用木材为燃料,很难想象开封周围还能剩下多少绿色。

王静辉略微沉吟了一会儿告诉正在等待他命令的刘账房要全部采购泥炭,而且还要多多的采购,如果城内地方不够就把多余的泥炭存放在城外郊区的商务印书馆和仓库那里。刘账房对于王静辉的命令感到很纳闷:这么有钱的人了,怎么还在乎这点儿燃薪钱?

以现在王静辉的财力来说,开封首富还差得很远,但每个月从玻璃上的获利就超过十万贯,近期刊印热卖《太平御览》又使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如龙卷风一样狂赚七十万贯,估计朝廷指定在这里印刷的那两部书还会给王静辉带来近八十万贯的收入,这已使他提前进入身家百万贯的富豪行列了。王静辉心中暗自盘算了一番后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按照米价来计算的话,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千万富翁了,就算他全部买木炭过冬所花的钱也不会使他有财政紧张的感觉,因为他越看那水力铅活字印刷机越是像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印钞机。

第十九章 蜂窝煤

王静辉之所以不采用购入木炭来取暖是因为他在这上面又发现了一条财路:这个时代人们烧煤还是一整块一整块的使用,就像用木材差不多。在王静辉的眼中,家庭取暖做饭这样使用煤炭显然是极端浪费的,而且燃烧效果也非常差劲,所以他心中就想到制作蜂窝煤和配套使用的煤炉。

制作蜂窝煤和其配套使用的煤炉工艺简单,这难不倒军人出身的王静辉原来在部队的时候他就和战友在入冬前自己采购原煤制作蜂窝煤或者煤球,用废弃的柴油桶来制作简易的煤炉。现在的难点只是用这个时代的材料来制作实用美观些的煤炉而已,凭借他的财力那还不是手到擒来。他把制作蜂窝煤和煤炉的事情和正在发呆的刘账房说了一下,但刘账房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没办法,王静辉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让他收购一个铁匠铺。

刘账房这次可听懂了:要尽快买下一家铁匠铺!“老天,这个年轻的东家又想干什么?!前两个月让自己收购一家印刷作坊,自己还以为他要该行做印书匠呢,没想到刚安稳几天有要该行做铁匠了?!”刘账房心中默默的想到。不过自从跟了这个新东家后,自己干了一辈子的账房,和银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的他还没有见过哪个人能够像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样这么有本事,几个月便有了百万家财。“百万贯家财?!”刘账房脑子里面浮现出一座用银子盖出来的房子,想想这个数字就让人眼晕,“这次可能是东家脑子里又冒出来的新发财点子吧!”刘账房心中暗暗的想到。

对于王静辉下达的这么明确的指示,刘账房如果还不能有效执行的话,那他可就真的要卷铺盖回家养老了。有了第一次收购印刷作坊的经验后,刘账房意识到自己这个年轻的东家可能生来就有一副点石成金的手,所以这次收购铁匠铺他当然不会给王静辉省钱,不到一天功夫便回来给王静辉汇报成果了:“东家,铁匠铺已经买来了,就在城西离这里不远,店面挺大的,以前的打铁师傅我也用重金留了下来!”

王静辉听后就让刘账房把铁匠铺的老板也就是一号打铁师傅给叫到书房里面,王静辉看着眼前这个三十多岁的壮汉问道:“这位师傅可就是原来赵记铁匠铺的赵师傅?”

壮汉朝王静辉一拱手说道:“鄙人就是赵无觉,以前是铁匠铺的老板,不过现在就听王公子的差使了!”铁匠赵无觉对王静辉倒不是很反感,因为王静辉给他的铁匠铺出了个大价钱,这是他不可能拒绝的价钱,并且还承诺他在铁匠铺中原有的地位,只不过是由原来的老板兼师傅变成了专制打铁师傅而已。

王静辉看着眼前这个显得老实巴交的打铁师傅,把他叫到书桌旁拿起书桌上那副王静辉刚刚画好的煤炉示意图,问他:“赵师傅,您看这幅图上的东西你能够打造吗?”

赵师傅拿过图纸在王静辉的解释下看了半天说道:“这个东西很好打造,不过它是干什么用的呢?倒是有点像炉子。”

王静辉说道:“赵师傅果然好眼力,这就是炉子,它可以用来取暖、烧水、做饭。赵师傅,现在快要入冬了,我想要你按照这张图纸尽快给我制作出一个样品来,你还要给我算出制作这么一个炉子需要多少时间,造价几何。”

赵师傅说道:“这个炉子如果按照图纸上的尺寸来打造的话一天就可以造好五六个,这东西也不算难造,一般的学徒就可以,只不过其中内部的几个构件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打造就可以了。这一个炉子的本钱可能要四五贯钱,卖的时候也就在加上一贯半贯的。”

王静辉听后说道:“那好,赵师傅你先按照此图照样先给我打造上十个,以后这个铁匠铺还是由你来打理就是了,我这里就给你派一个管账的账房先生去协助你。如果你打造的这些炉子不错的话,你在再多招收些工匠,近期你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制作这些煤炉,以后我还会多设计几种东西交给你来制作。”

送走赵师傅后,王静辉找到了刘账房说道:“你从今天起就开始给我大量收购泥炭,收购泥炭的时候要注意收购那些泥炭粉渣是最好的了,如果没有就收购比较小的泥炭块,把这些泥炭都存放在城郊外我的宅院中,另外再给我招收三十个雇工我有用处。”

刘账房听后感到莫名其妙问道:“东家,这买过冬用的泥炭都是选择越大块的越好,那泥炭的渣块虽然不值钱,但它无法用来取暖生火啊!”

王静辉看着一脸茫然的刘账房笑着说道:“刘先生不要着急嘛,明天你除了先给我买回一些泥炭渣外,还要买点熟石灰我有用处,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王静辉在已经改名为“神火”煤火行的铁匠铺中等到了刘账房买来的一车碎煤渣后,指点店内的伙计们将碎煤渣和熟石灰按照一比九的比例和好后用准备好的范模制成蜂窝煤。赵师傅把按王静辉图纸赶制好的煤炉搬到院子里,等蜂窝煤干燥后填进炉子点燃,又在炉子上面坐了壶水。蜂窝煤可要比煤块好燃烧而且其燃烧也充分多了,不一会儿,水就被烧开了。

王静辉对旁边的刘账房说道:“用碎煤渣制作蜂窝煤的价钱可比买煤块便宜多了,再用这种炉子配上蜂窝煤就可以解决咱们冬天取暖做饭的难题,以后这家‘神火’煤火行就专门来制作这种炉子和出售蜂窝煤。刘账房这样也可以在冬天里面顺便赚上一笔,如何?”

刘账房在旁边看得可是清清楚楚,心里想到:不愧是王财神啊!这碎煤渣才值几个钱,虽然这东西不如那个什么活字印刷机能赚钱,但要是卖上一冬天,十个铁匠铺的本钱都赚回来了!

王静辉对赵铁匠和刘账房说道:“这蜂窝煤燃烧时候产生的烟虽小但也会让人很难受,在安装的时候在墙上开个小洞,用砖石和水泥将洞口和炉子的出烟口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蜂窝煤燃烧时所产生的烟尘排到屋外面去。另外赵师傅在制作炉子的时候,炉子的外观可以多做几个花样,富人和平民都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要让所有的人都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炉子,但有一条你要记住:这盛放蜂窝煤的空间一定要按照我的标准去做,要不然买了炉子没法用蜂窝煤就白忙活了!刘账房,你把那三十个新雇佣的伙计安排在城郊我盖的空房子里,让他们在那里去制作蜂窝煤然后拉到城里来贩卖。”

刘账房今天又再一次的见识到王静辉赚钱的本事,昨天他还惦记着少买点煤渣让这个东家点点后知难而退,今天就恨不得把煤矿所有的煤渣都买下来——这可都是钱啊!十斤的煤块可以买上三四十斤的碎煤渣,掺点熟石灰一和和煤块一样好烧,这要是不发财那就没天理了!

其实王静辉制作蜂窝煤和煤炉倒是没有想大赚一笔的想法,只不过是发现这个时代人们烧煤的方法还太过于浪费,所以才想到制作蜂窝煤来节约燃煤的。这蜂窝煤制作简单,可以用熟石灰或者粘土掺入煤渣中只要保证具有粘合力让蜂窝煤成型即可,煤渣可比煤块便宜多了,普通百姓人家买来便宜的煤渣后在院子里面就可以就地制作蜂窝煤,这也多少可以使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在这个冬天好过些。可惜现在的金属冶炼水平太落后,还没有办法生产白铁皮,所以这屋内的烟管只能用砖石水泥来代替了。

招收伙计的事情刘账房很快就办好了,王静辉在城西贫民区现在有很高的号召力,不说他平时给周围居民看病卖药几乎都是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还专门开了粥棚给那些沿街乞讨的人施舍,收留那些流浪的孤儿,这样的好人上哪里去找,况且给王静辉干活轻松不说,工钱也给得高,这一点实在是让刘账房感到极为不爽。不过刘账房这次招工的时候借鉴了制药作坊一开张人手不足的教训,主动建议王静辉再多招收些人手,王静辉大手一挥:你看着办吧!

对于自己的产业管理,王静辉一向喜欢做甩手掌柜,把管理权都给账房或是原来收购过来的作坊主来管理,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空后看到这个时代民风淳朴才下的决定,毕竟以后自己要干的事情还有很多,事事都插手非要累死自己不可。

刘账房招收了四十个雇工在郊外选好的院落里面集中制作蜂窝煤,还招收了十个人在城中专门负责送货上门。赵铁匠也按照王静辉的吩咐又多招收了几个雇工,由经验丰富的铁匠来打造煤炉内部的复杂构件,其他的部分交给徒弟们来负责打造安装,制作煤炉的方式也改成了流水线式的作业方法,这大大提高了煤炉的质量和出产的数量。

随着天气慢慢转冷,蜂窝煤和煤炉的销量也开始火爆起来,蜂窝煤的制作简单易行,买不起炉子的人家就自己动手用铁桶来制作一个简单的取暖炉,自制蜂窝煤或是从“神火”煤火行来购买,反正价钱也是差不了多少。中户人家就直接从我们这里订购煤炉,顺便也从这里把一冬天使用的蜂窝煤也在这里一起订购了。大户人家是非常挑剔的,况且他们有钱可以购买木炭来作为取暖燃料,不过在王静辉的提示下,赵铁匠和他的徒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了多种外观大方的煤炉供这种人家选购,利润的大头都是出在这里。

“神火”煤火行的收益在别人的眼中虽然很眼红,但刘账房已经经过活字印刷机利润的洗礼后,对这点儿收益早就有免疫力了。此时刘账房正在向王静辉汇报煤火行的收益:现在一个月的收益大约是八千贯左右,估计随着天气的继续变冷,这项收益还会持续增加到两万贯的水平。刘账房反正也看出来了,这个年轻的东家对蜂窝煤和炉子所带来的这项收益并不看中,多半又是同情心发作。如果要是按照刘账房自己给雇工定酬劳的话,断断不会有这么少的收益:一个雇工每个月的工钱是五贯钱,这足够让一个五口之家买米的费用了,光是工钱一项就要支出一千贯,这实在是让刘账房有点被宰的感觉。

王静辉听完刘账房对煤火行的盈利汇报后也没有说什么,现在金钱对于他来说就像二十一世纪那些巨富们说的一样:如果你有一亿美元的话,那金钱在你的眼中不过是数字罢了。王静辉不知道这个时代他的家产如果按照二十一世纪的购买力折算会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但他知道现有的这些钱已经让他三生三世都花不完,现在他也可以骄傲的对别人说:金钱在我眼中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看到王静辉没有什么反应,刘账房又继续向他汇报:商务印书馆这个月已经完成了《太平广记》和《文苑英华》的印制,四千套书籍已经全部按照你的吩咐包装好了,昨天曾掌柜和我把开封的书商都召集过去订购,不料这些书商把这四千套书全部购买一空,曾掌柜让我向你询问是否要再次刊印发行第二版。商务印书馆奉大宋皇帝印刷《太平御览》所获得的利润已经全部统计出来了,整整六十八万三千贯!

王静辉听后心中感到一阵好笑:感情后世的“礼品书”在这个时代卖得这么火啊!他对刘账房说道:“你告诉曾掌柜那边:加印也可以,不过要先接收书商们的订单再决定第二版印刷的数量,现在估计第二版书籍的印刷数量不会有太多了。另外在把这两套刚印完的书籍给我送一套过来,让曾掌柜像上次一样用黄绫包裹好放在楠木书箱中,这是送给皇上过目的,千万不要出什么差错!在我没有把书交给皇上之前,印好的书一律封存,等我把书交给皇上后再让那些书商发行,明白了吗?!”

刘账房本来还很兴奋的内心被王静辉浇了桶凉水:天啊,自己怎么把皇帝给忘了!如果没有事先把书先呈送皇帝过目就发行的话,那岂不是给东家带来灭顶之灾?!想到这里,刘账房出了一后背的冷汗,说道:“多亏东家提醒,否则我和老曾非要犯下滔天大祸不可!东家放心,送给皇家那些书我们一定会包装好,让你满意!不过那两个官家派来的官员该怎么打理呢?”

王静辉看到刘账房那诚惶诚恐的样子不禁有些好笑,说道:“那两个官家派来的大人虽然不是执掌一地的父母官,但他们也是在馆阁内行走的官员,你们万万不可怠慢了他们,每个人就送他们一套玻璃茶具做为打点吧,你去找李管事商量一下,他会知道该怎么做!刘先生,你告诉曾掌柜:今后商务印书馆的事情我虽然不插手他的管理,但要让他注意一点就是所刊印的书籍一定要精条细选,书的内容不要涉及朝政,多印刷些《论语》那样没有争议的书籍,价格上要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