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龙中华-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色下,张之洞和李健在香山酒楼外告别分手,张之洞匆匆忙忙往家赶,心中又泛起疑虑,此人也姓李,难道和那个李健有什么关系吗?不管那么多了,回家定要让父母同意我游历欧洲,日后可以好好借鉴,报效国家。此时李健正在想,若此人可用,日后对事业的发展可是大大的有用啊。只是和这些文人咬文嚼字的真难受,还是说白话来的舒服。

三日后张之洞果然如期而至,他们就一同上船驶离天津。当他看见威龙号的时候又是一番感慨和赞叹。上了船他的疑惑就更大了,因为船上人人都对李健十分的恭敬,一些军人打扮得人还口口声声的叫总司令,他不知总司令是什么,又来问李健,李健也不再瞒他,统统如实相告,他呆了一会,幸喜若狂,又是行礼,又是称颂。一路上李健和他讲了唐城的发展,又让他见识了新式火器的利害,还和他说了自己的计划和理想。他开始还反过来劝李健报效朝廷,李健和他说了清廷的腐败和不可救药,讲到自1840年以来的种种屈辱,他听了也无法反驳,但也不赞同。李健对他说,不强求于他,等欧洲回来,他若还不同意自己的看法,大可自行离去,定不为难于他。因此他也就安下心来前往欧洲,不过他对船上的东西都感到新鲜,本来嘛,那些东西他都未见过呢。

终于,他们在争辩中到达了上海。李健的家乡。立在船头看着滔滔长江水,感慨万千。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里遇见了两位思念中的小朋友。

上海比天津热闹很多,街面上人来人往,有不少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商户店面也一家挨着一家。

和天津一样,陆斌又是忙得不可开交。李健还是带人到街上闲逛。张龙很高兴,他也是多少年没有回中国了,一行人数他话最多,他和李健说他要改名为张海军,李健问他为什么,他说洋人那么厉害,不就是因为有强大的海军吗?他要李健日后能给他一只厉害的海军,定要灭灭洋人的威风。李健大笑,这话虽然有点偏激,不过他能有这样的想法也难能可贵,再说现在的世界的确是海洋的世界。

刚想鼓励他一番,要他好好的学习海军知识才行。眼见一伙人迎面而来,带头的是二个洋人,十分的面熟。李健正想在哪里见过。却看见那两个人也盯着李健看,耳语了一番,对着他指指点点,然后那两个人兴奋的向他跑过来,嘴里还大叫,“大哥!大哥!”

第二节 重逢

看着这两个边跑边叫的小伙子,李健猛然惊醒,那不是呤唎和埃尔吗!这两个小家伙如何到了这里?这时他们两个早把李健抱住,疯狂的亲吻他。弄得一旁的张之洞不知所谓。他哪里见过几个男人当街拥抱亲吻的。街上的人也纷纷驻足观看。

待他们疯够了,李健兴奋的说“你们怎么到了这里?你们不是应该在海军学校学习的吗?欧文呢?他不和你们一起吗?还有尼克,这个老家伙怎么样了?走,我们快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说说。”

一大群人涌进路边的一个小茶馆里,大家分几个桌子围坐在一起,呤唎首先向李健介绍另两个洋人,他指向一位年轻的小姐“这位是我的未婚妻,玛丽,她是葡萄牙人。还有这位叫菲利普,是希腊人。他们都是我在香港认识的。”噢!呤唎竟然有了未婚妻,李健不由得细细打量玛丽,她20岁不到的样子,活泼可爱。正一副崇拜的样子看李健,看来呤唎这个小子没有在她面前少了夸李健。还有那个叫菲利普的,人很忠厚的样子。1855年李健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十六七岁,如今变化很大,都成了英俊壮实的年轻人了,怪不得李健刚才在街上一时没有认出来呢!接着李健向他们两个询问4年来的情况。两个人争先恐后的说了开来。

原来李健走后,尼克真的把他们三个送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可惜的是他们三个实在被李健给宠坏了,在学校里一点也不安分,到处出风头,替人打抱不平,最后和几个贵族子弟结了怨,还大打出手,把人给打了。虽然尼克利用关系把这件事情给摆平了,可他们三个再也不愿意回去看那些贵族学生的脸色。结果不到2年,他们全都自动退学。听到这里可把李健气坏了,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呤唎赶紧安慰他说,不过尼克又把他们送进了牛津大学学习,可是呤唎和埃尔根本不是读书的料,倒是欧文成绩很好,学的是经济学,现在应该快毕业了。这时这两个小子在英国无所事事,借口太想念李健要到中国来找他,尼克也管不了,加上那时他的身体不好,也就随了他们。他们在牛津又混了不到一年,就做了英国货轮的大副来到香港。欧文舍不得病重的尼克,留了下来照顾尼克。他们在香港认识了玛丽和菲利普,成了好朋友,呤唎还和玛丽相爱,定了婚。然后他们结伴沿中国临海省份游历,到处打听李健的行踪,期间看尽的中国政府的腐败和老百姓的苦难。结果在半年前到了苏州,看到了太平军,他们想起了马克思对他们的教导要帮助群众反抗压迫。就向忠王李秀成提出加入太平军的申请,获得准许。在太平军中呤唎已经是师帅了,统领一只炮队,立了几次大功,还帮助忠王李秀成重创华尔的洋枪队。这次来上海是忠王李秀成命呤唎到上海采办军械的。不想在上海街头竟然和李健巧遇。他们都大呼这是上帝的安排。李健原本很生气,这两个小子不好好的在英国读书,跑到了这里瞎闹。正要痛骂,两个小子见势不妙,左一个大哥好,右一个大哥好的给李健灌蜜糖,没有办法也只好算了。又询问了一下尼克的病,听他们的讲述李健猜测好像是高血压,冠心病的样子。这次回欧洲叫船上的中国郎中用中医给他看看说不定对他有好处。李健又对呤唎他们说太平天国就不要回去了,和自己一起走,回欧洲去。

没有想到他们还挺讲义气的,说和李健回去可以,但是忠王交待的任务一定要先完成。李健说这还不简单,自己的船上有的是步枪和大炮,卖给他们一些。两个人听了大喜,因为英国人的封锁,他们在上海呆了半个月了也没有买到大炮,没有想到这下子全解决了。

这时天色也不早了,呤唎的一个年轻下属过来向他施礼恭敬的说“天色不早了,您和墨海书馆的科都思博士还有约会呢。”呤唎对李健解释说“这个科都思是基督新教伦敦会的传教士,我和他相约是请他帮忙买些枪支大炮的,现在是不需要了,不过还是要去见见。”那个下属听了面露喜色说到“原来这个事情先生已经完成拉,真是太好了。”李健看着这个人正想问呤唎他是谁,那人反应极快,已经明白了李健的意思,看看左右没有外人小声回答。“小人是太平军程学启麾下丁汝昌,这次奉忠王命令保护呤唎大人来上海采办军械。”噢!李健没有想到又遇见一个大家伙,运气真是不错,这个人自己是要定了。于是他对呤唎和埃尔说“我和你们一起去,回头办完事情你们就和我一起回船上去,让你们看看你大哥现在的威风。我的船队现在可了不得呢。”

一路前往墨海书馆,两个小子早忍不住问开了,李健就在路上把唐城的事情大概的和他们说了。特别注意了一下丁汝昌,发觉他听得入迷,嘴巴张的大大的,想问什么,又碍着军中级别,不敢造次。

时间不长就到了墨海书馆,呤唎向里面的人通报,很快就有人将他们请了进去。到了客厅,一个牧师打扮的外国人和一个学者打扮的中国人早在那里等候了。两个中年人正在交谈什么,见他们来了,那个中国人想回避一下,牧师说没有必要,可以见见这些特殊的朋友,这对他说不定会有帮助。

牧师起身相迎,和呤唎埃尔热烈拥抱。牧师对那个中年人神秘的说“王韬先生,这两位可是太平军的少校呢!”那个叫王韬的吃惊不小,连忙向他们两个施礼。心中高兴,暗自琢磨这下可算有了门路,不知这次能不能成功呢?

第三节 怀才不遇

牧师介绍完了,这边呤唎也帮李健介绍,原来那个牧师就是科都思博士。当李健自我介绍好后,那个叫王韬的十分惊诧,对李健说“您就是近日在长江口外停泊船队的主人,实在不敢相信,如此的年轻,而且是我中华子民。”大家又客气了一番,分宾主落座。

科都思不等呤唎说话就先开口,“实在抱歉,因为当局封锁的紧,你托我的事情不能办到,实在是不好意思。”“不要紧的,您已经尽力了,我们还是要感谢您的。”这时王韬忍不住又问李健,“恕我冒昧,在下实在是好奇,不知道先生是如何能够拥有这么大的船队的,而且那艘威龙号更是了不得。想来整个中国也没有一艘这样的战舰。”“哈哈,过奖了,其实那威龙号还不是最好的。”王韬,张之洞,丁汝昌,科都思还有呤唎兄弟两个听了,又吃惊又好奇,王韬接着又问“那就请先生给我们讲讲吧。”众人听了都在点头,期待的看着李健。李健就重点给他们讲了唐城的科技研究院和唐城的造船厂。讲到各种发明,还有各种未来的设想,听得他们仿佛进入了梦幻世界,不知不觉天就黑了。

李健看天色晚了,讲的也有些疲倦,就说,“今日就说到这里,晚上我做东,请大家去吃一顿,如果大家还有兴趣,明日都到我的威龙号上参观。”在座的听了都很高兴,一同应允明日登舰参观。然后呤唎选了一家酒楼前去吃饭。由于都很高兴,又是志同道合,席间少不了谈论当今时事,更少不了说到社会变革,都赞同要学习先进的技术,改革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种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王韬更是慷慨激昂,陈述他这几年来所遇到的冷遇。原来王韬是个学贯中西的饱学之士,他参与翻译撰著了一系列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书籍,其中较为主要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是:《格致西学提纲》、《华英通商事略》、《西国天学源流考》、《重学浅说》、《泰西著述考》、《光学图说》等6部书,后来合称《园西学辑存六种》。特别是《格致西学提纲》系统地向国介绍西方科技新知和最新成就。包括了算学、化学、重学、光学、电学、声学、地学、矿学、医学、机器、动物学、植物学等等近代的各门自然科学。他还不断地抨击列强在华的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不断抨击清朝廷在各种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王韬多次上书给上海道和江苏省的官员,力图以自己的思想来影响执政者。然而,由于“言过切直”触及当局痛处,王韬反被目为“狂生”、“悖逆”,其改革思想当然也就无从为世所用。对此,王韬常自叹生不逢时,虽有心救时,然进身乏术,常常痛哭流涕扼腕叹息。又说到伤心之处,王韬的脸涨的通红,不停的喝酒。以至于第一个醉倒在酒席之上。

当晚和科都思王韬分手,相约明日见面。呤唎埃尔他们就和李健到黄浦江边乘船回吴淞口了。

第二天,天气非常好,虽然是冬天,太阳暖洋洋的照着,说不出的舒服。一早起来,就吩咐张海军去黄浦江上接人。结果直到中午王韬和科都思才姗姗来迟,看来昨晚王韬醉的实在厉害。没有办法只好先在船上吃午饭。

午饭吃的是烤鸡,由于科都思是英国人,加上李健他们也都习惯吃西餐,所以完全是标准的英国午餐,大家做好后,开始吃烤鸡。众所周知英国绅士们在餐桌上的礼仪极多,科都思就是一个标准的英国绅士,吃烤鸡,当然是不允许用手抓来吃的,他先用叉按住,再用刀一小块一小块切割下来,然后,把插在鸡身上的叉子抽出来,插上一块鸡肉,送进嘴里慢慢的嚼着。呤唎他们当然没有问题,也那样吃了起来。可是张之洞,丁汝昌几个就不行了,在光滑的盘子上,肢解这只滚来滚去的淋过油的烤鸡,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要比刘姥姥用象牙筷夹鸽子蛋还费劲。弄得埃尔大声的笑了起来。张之洞丁汝昌羞得满面通红。王韬可不管那么多,毫不客气地丢了刀叉,就用手抓起撕着吃。众人都愣住了,没有想到这个斯文的读书人竟然有这样的举动。丁汝昌有样学样,也动起了手,接着是张之洞,再接着就是刚才还在大笑的埃尔,然后呤唎他们都扔了刀叉,直接用上了手。倒是科都思看着一桌的人都在用手拿着烤鸡啃,傻坐在那里,不知道是保持英国绅士的风度呢?还是学他们的样子用手抓?

别人可能以为王韬他是昨天的酒醉还没有醒,所以如此放肆。李健却认为这个王韬可不简单。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无高低之别,好坏之分,某些国人脑海中的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屁股由于落后挨打得太多,所形成了精神矮化现象。也就难怪出现了那么多阿Q和假洋鬼子。可是王韬完全不受这种影响。李健有心试探他,就问他,“先生这样的吃法可不文明啊。”众人都望向王韬,他娓娓道来,“想我泱泱中华,怎会没有外国文明,妄自尊大,不能提倡,妄自菲薄,也大可不必。何况这是在中国,又何必居于这繁琐的礼节。”他又看了看科都思,毫不客气的又说“十字军东征时,中亚地区早就有了公共澡堂的卫生设施,可那时的欧洲人,连厕所的概念还没有呢!可是在看现在的欧洲,却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典范。”大家听了,都不住的点头同意。李健赞许的说“先生说的好,像先生这样学贯中西 ,但是又能做到崇洋而不媚洋,学习西洋而不迷信西洋,真正做到了破旧立新,乃真汉子也。不像某些人数典忘祖,妄自菲薄。更不像某些人,死抱着圣人之道不放,迂腐不堪。”最后几句话李健特别加重语气,一边说一边朝张之洞看去,张之洞看着嘲笑的目光,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午饭吃完,大家开始参观,众人自然又是一番惊奇。难以想象这两日的见闻对这些人有多么大的触动。这时王韬把李健拉到一遍说有事要单独谈谈。李健领着他进了自己的卧室。

进屋一坐下,王韬就直接说了他的想法。“这两日听了先生的讲述,也看了先生的舰队,我知先生定非池中之物,必有天地抱负,王韬幼年习圣人之道,青年时上海之行大开眼界,感慨万分,立志学习西洋之术,至今已十余年了,可叹清廷腐朽,气数已尽,报国无门。不瞒您说昨日我见到呤唎他们,知道他们是太平军,原想将我的报国之志托他们带给天王洪秀全,但不曾想到遇见了先生您,若先生不嫌弃,我愿意帮先生一起共创大业。”“啊,王先生哪里话,我早就有意聘请先生了。不想先生正是和我不谋而合啊,哈哈”船舱里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李健万万没有想到上海之行竟有那么大的收获。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第四节 乞丐官员

当天大家又在船上过了一晚,第二天王韬向李健辞行,回家乡甫里(今吴县直镇)安排家中的老母亲,等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再回来与李健会合。就这样王韬和科都思乘小船回了上海。

呤唎他们忙着装货,李健给了他12门3磅轻型野战炮,一门32磅攻城加农炮。炮弹1000发。还有一些淘汰的旧枪。这些可是有钱买不到的好东西啊。原本呤唎想让丁汝昌押送回去,自己和埃尔,菲利普就不回去了。可是那个丁汝昌说什么也不愿回太平军。他说自己本就是个孤儿,无牵无挂,现在见到李健这样的神人,说什么也要跟随他们打出一个新天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李健自然同意拉,这不正是自己的心意吗?呤唎没有办法只有自己回去向忠王复命。不过丁汝昌是英王的人,就这样不回去了他有点担心英王面子上过不去,李健说他们见了这些大炮一定高兴,不会为难他的,钱的方面减少一半,就算是向英王要了丁汝昌。呤唎也觉得这样最好。他因为怕被忠王扣留,一个人溜比较方便,虽然玛丽缠着要去,狠下心来没同意。埃尔看着两个人难舍难分的样子,显然动了情,主动要求代替呤唎回去复命。就这样又过了一天埃尔领着人押运货物也走了。

看着埃尔远去的船队,李健笑着对呤唎说:“你看看你兄弟,多够义气,这下你们小两口有的亲热拉。可怜的埃尔,成全了你们,自己却要受罪了。”呤唎很不服气,“大哥,你不知道的还多呢!他这样做其实是有目的的,应该说是我成全他才对呢。”李健听了入赘云雾,搞不清楚方向。呤唎趴在他耳边小声细说。等他说完,李健真是惊奇的不得了,“要是真这样,也就难怪埃尔那么积极呢,那可是个才貌双全的美人啊。”“是啊,我就没有见过那么漂亮的女人。”“什么漂亮的女人?”不知道玛丽什么时候出现在他们的背后,冷不丁的说了那么一句。呤唎可吓坏了,看着愤怒的玛丽,慌忙解释,“没说谁,就是在说我美丽的妻子呢!你也帮我作证啊,大哥,我说的对不对。。。大哥,大哥!”这时李健早开溜了,玛丽泼辣的性格这两天他是受够了,这个时候不溜,弄不好一起被骂。

再见到呤唎的时候他大骂李健没有大哥的样子,不讲义气。李健则威胁他,再唧唧歪歪的就去向玛丽告密,他马上转过来好言安慰,表示大哥永远是最好的大哥。看他那无辜的样子,可把李健乐坏了。

接下来李健又没有事情了,陆斌就让他去上海威龙商号的各个铺子看看。于是李健领着一帮人开始视察威龙在上海的生意。他没有惊动别人,只是以客人的身份暗地里看看。当他到了上海和生茶栈的时候(是威龙收购的众多商号之一),这里的一位管事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人招呼他坐下之后,来了几个英国商人,没有料到他竟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和人家谈生意。看他连20岁也没有,英语竟然可以那么好,李健既好奇又欣赏。想到晚上美国领事馆邀请参加一个宴会(他们这几日才知道我来了,情报工作真是太差),由于王韬不在,张之洞他们少个翻译,就暗下了决定晚上带他同去。回去向陆斌一打听,此人叫郑观应,是广东香山人,因为家贫来上海讨生活。十分好学,一面打工,一面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办的英美书馆夜校部学习英语,成绩优秀。办事也很干练。

晚上他们去美国领事馆参加宴会,玛丽一身盛装,美丽耀人,成了宴会的中心。呤唎一副骄傲的面容。李健注意的却是这个郑观应,在这样的场合,他小小年纪一点不怯场,说话不吭不卑,有大将风度。加以时日必能有一番作为。

再接下来李健一下子忙了起来,因为,英国领事馆也知道了他的到来,还听说他和英国国内的大富豪尼克是好朋友,也来邀请他参加宴会,再下来,当地的富商听说威龙的大老板来了,也来邀请。他忙得不亦乐乎。玛丽更是不得了,在上海的高级社交圈名声鹊起,不少富商贵族子弟跟在后面奉承追逐。名气不比李健小。伤脑精的是呤唎,他可不愿意玛丽和这些人太接近,为了这个就差没和人决斗了。在没有之前的神气。上海道的清朝官员也来邀请,他们算什么,李鸿章来请还差不多。不过陆斌认为这是个发展关系的好机会,李健想想也对,于是对所有的邀请来者不拒,可忙坏了,一会是西餐,一会是中餐,整天东家吃到西家。事情一忙,身边少一个精明干练的人打理,郑观应自然成了最佳人选,成为李健的助手兼秘书。

一天李健前往上海道吴煦府第赴宴,马车经过一处闹市,听见路边有吵闹声,声音非常大,抬头向窗外观看,只见一群人正在围攻一长一少两个破衣烂衫的人,旁边还有一个少女跪着不停的哭泣,周围旁观的人敢怒不敢言,几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想出手帮忙,被老人们死死的拖着。一定是一群地痞流氓在欺负弱小,李健喊停马车,冲了上去,大叫了一声,“都给我住手!”

众人听了,都望向李健,几个地痞也停下回头观望。那小姑娘连忙去照顾地上两个被打得够呛的乞丐。地痞中一人出来搭话,见李健他们人多,打扮又非同一般'奇/书/网…整。理'…提=。供',语气软了下来“您还是别管这闲事,办您自己的事情去。”“哈哈,我这一辈子,还就爱管闲事。”那地痞还没有回答,地上的一个年纪稍大的靠着墙站了起来,义正词严:“你们这帮胆大包天的,当街强抢民女不说,还当众殴打朝廷命官。”另一个年少的说,“我兄长是当朝工部员外郎,一会告到上海道,叫你们吃不了兜着走。”李健惊异这个破衣烂衫像个乞丐一样的人竟会是个朝廷大官。那地痞回头嘲笑道,“就你,一个乞丐,学人模样强出头,还冒充朝廷官员,我看要是到了官府非打死你们不可。”“那要是我告到上海道去呢?”李健笑眯眯的对那个人说。那地痞愣了一下,不由得讥笑说,“看您是外乡来的吧,我们家主人正是上海道道台大人的二公子。告到那里怕您吃亏,您还是回去吧。”李健冷笑着吩咐身边的郑观应,“把道台大人的请帖给他看看。”“是。”郑观应走上前去把帖子给他,又补充了一句,“睁开你的狗眼好好看看。”那人满腹疑惑,打开一看,吓得魂也飞了。心下捉摸,原本看这小妞长的漂亮,想抢了回去讨好公子爷,没想到竟遇到了这个人,这人可惹不起,连洋人也讨好他呢。连忙恭恭敬敬的还了帖子,赔笑着说,“是小的们有眼无珠,不识泰山,小的们这就走,这就走。”退后两步转身和他的手下全跑了,那年轻的人不肯放过,大喊,“不要逃,我们去官府理论。”那些人听了跑得更快了。

李健也不追赶,心想还是要给上海道台面子,这样陆斌办起事来也方便。倒是这两个人好奇怪,一副倒霉像,一个还自称是工部员外郎。听他们的语气又不像是假的。不过他还是佩服这两个人的勇气和正直,请他们上自己的马车,想好好问问,揭开这个谜团。

第五节 天国美女

李健走上前去,拱手相邀,“两位仗义执言,狭义心肠,我十分佩服,能否上我的马车一叙?”那两个不知道怎么回答,那年纪稍大的羞得面红耳赤,“那里,那里,要不是先生出手相救,我们兄弟二人怕要横卧街头了,还说什么侠义,实在是让人耻笑。先生的盛情邀请,我们也不敢当,这就告辞了。”李健暗自佩服,真是有骨气。又诚意邀请,“请二位千万答应我的邀请,我李健一生就爱结交像两位这样有骨气的人,只是到我的府上一聚,难道两位看不起李某吗?”话说到这个份上,见那年轻人轻轻的拉了拉他兄长的衣角,年长的尴尬的答应了,“恭敬不如从命,那就打扰了。”

大家都准备上车,那年轻人想起什么事情,向李健行了一礼,指了指一旁的小姑娘,“先生慈悲,救人救到底,这位姑娘身世可悲,家乡遭水灾,流落街头,不想唯一的亲人父亲也重病去世,这才在街头卖身葬父。不想被几个地痞强抢调戏。请先生救救他吧。”那小姑娘听了,扑通一声就跪在李健的面前,伤心的说,“若先生愿意出钱葬了我父亲,小翠一生作牛做马,感激不尽。”说完又转向那两个人,又是几拜,“小翠也谢谢两位,两位大恩就是来世也要报答。”李健不由得大声赞扬,“好一个有情有意的小姑娘,你的事情我一定帮你办到。”然后让她上了玛丽的马车,又把那两位请上自己的马车。吩咐车夫向道台府缓缓而行。

马车上李健直言相问,“我看两位谈吐不凡,为何衣履阑珊?还称自己是朝廷的官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能告诉我详情吗?”那年长的似有羞愧,没有回答。倒是那年轻人说了开来,“实不相瞒,我大哥的确是朝廷的工部员外郎,我叫薛福成,我大哥叫薛福辰。这次落得这步天地,说来一言难尽。。。。。”他慢慢的述说,原来他兄弟是书香门第。父亲薛湘,特别擅长八股文的写作,其文章风格独特,时人称为“薛调”,颇受八股文士们的推重,曾国藩、李鸿章自称他们能在科场上告捷,颇得益于薛湘的文章。兄弟两自然也是好学问罗。今年在北京任工部员外郎的大哥福辰回无锡探亲,不想却接到噩耗,在湖南做县官的父亲因病去世,二人前去湖南奔丧,因为父亲在县令任上经手的账目不很清楚,薛福成弟兄为了清理父亲在任上拖欠的公款不得不在湖南盘桓了很长一段时间。当他们再回无锡,一路上战火遍地,危机重重,这时无锡已为太平军占领,母亲带着家人已离乡逃难,伯母一家则死于变乱。薛福辰又被太平军抓住,由于太平军不清楚他的身份,才被释放出来。他们这才到上海,想由上海前往苏北宝应的东乡找寻离散的家人。但是到了上海盘缠用尽,大哥想向上海的同僚借一点,可是这样潦倒的样子,又怕被嘲笑,面子上过不去,只好在街头游荡,见到地痞调戏弱女,薛福成二十出头,血气方钢,看不过去,这才强出头,打抱不平。接下来的李健都知道了。听他说完,车也到了道台府邸,他们这副样子,也不想见外人。李健就让马车先送他们三人去黄浦江边的住处安顿。等李健这里宴会结束,然后回来接自己。

宴会上李健见到了那位二公子,看来他已经得到消息,见了李健好像十分的不安,总是躲避。李健也不揭穿,整个晚上没有提到来时路上发生的事情。上海道台吴煦靠捐纳起家,有这样的儿子也不奇怪。

宴会的菜肴自然是丰盛之极,不由得想起薛福成和他说的,江浙原本富饶之地,这两年天灾人祸,今年又发大水,朝廷和太平军打得又激烈,各地百姓十室九空,到处边配流离,民不聊生。可这里的宴会这样奢豪,真是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终于等到宴会结束就匆匆往回赶。

再见到那兄弟二人,两人已经洗了澡换了衣服,见李健回来,千恩万谢。李健和他们又说了些话,天也很晚了,各自休息。相约明天去他的军舰上看看,也介绍张之洞他们认识。

第二天,他们做船到吴淞口登舰。这两个人这才知道救他们的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薛福成更是兴奋,见到了不少想都不敢想的先进玩意。心里盘算,如若多几个李健,中华何愁不能振兴,此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同时还结识了张之洞,由于都是官宦子弟,读书人,年龄相仿,他和张之洞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知交。也有意和张之洞一同前往欧洲。李健高兴的同意了,还许诺所有的开销都包在自己身上。呆了一天,兄弟俩提出要求要到江北去寻找母亲及家人。李健派了一只小船送他们过江,还送他们路上用的盘缠。薛福成答应半个月内定将回来一起去欧洲。临行薛福辰表示以后有机会一定报答搭救的恩情。

又过了七八天,埃尔从太平天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