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威龙中华-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军西路军方面,徐文渊姜绍祖率第一师主力,吴凌云率广西独立师和吴亚终率海南独立师主力分路攻入云南和贵州。徐文渊和姜绍祖在贵州大败骆秉章,骆秉章只剩13骑仓皇北逃,幸亏四川留守刘蓉派人及时接应,不然他必然被红军俘虏。吴凌云和吴亚终兄弟分路进入云南,吴凌云早年和大理白军首领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相识。当年吴凌云起兵造反,杜文秀支援过吴凌云。如今杜文秀势力大不如前,在大理城下两个人商定城下之盟,滇西白旗义军改旗易帜,改编为中国红军第五军,杜文秀任军长兼云南最高行政长官。两军合并一处迅速包围了云南昆明,贵州的徐文渊和姜绍祖则出兵堵住云南清军的退路。守城的云贵总督官文自知回天无术,在总督府服毒自尽。云南提督总兵官冯子材父母早亡;少年时便流浪街头;做过木工;跑过牛帮;后来也曾加入过天地会反清复明。吴凌云以天地会会众的身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冯子材率4万多清军起义反戈。至此西路军平定了大西南。

李健看了西路军的战报。特别是看到杜文秀和冯子材归顺了红军心中欢喜。杜文秀回族人,36岁,自幼学习勤奋,通达汉文经史,也熟悉阿文,十六岁为禀生。18岁那年,清政府挑拨下保山发生回汉互斗事件,残杀回民,杜文秀老少五口惨遭杀害,仅他一人幸免于难。从此和满清结下深仇大恨。咸丰六年(1856年)7月,29岁的杜文秀在巍山大小围埂,组织回民,联合汉、白、彝各族人民起义,他颁布《兴师檄文》,号召义军“除暴安良”,提出“剪除贪官污吏,出民水火,废除苛捐杂税,恢复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安回安汉。”8月义军攻克大理,9月在大理建立反清政权,他被推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让李健特别感兴趣的是,杜文秀的施政方略。在大理杜文秀反对民族歧视,提倡民族平等,尊重宗教信仰,在他任用的大司和大议长等军事行政官员中,有很多是汉、白、彝人。他提出回、汉、夷“三教同心,联为一体”。他统军重视纪律,严明法纪,整饬军纪,努力澄清吏治,要求各级军政官员,必须公正廉洁,提出“八不准”:即不准擅杀;不准奸淫;不准勒索扰民;不准受贿枉法;不准压价估买;不准侵吞税款;不准强娶民女;不准滥派夫役。这八不准和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纪律颇为相似。在地方政绩上杜文秀注意发展生产,组织贸易。他组织各地兴修水利,招民垦荒,助民耕牛和种籽,使农民有田地耕种;还组织民众开矿、煮盐,聘请技师教民纺织,发展布匹生产和组织民间商队往来;修通各地驿道桥梁,如在澜沧江上架设“飞龙桥”,沟通滇西以至缅甸的贸易,使滇西各地经济繁荣。李健觉得这个杜文秀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加上他是回族人的背景,对将来治理西南,平抚西南民族矛盾极为有利。这就是李健为何如此慷慨的答应杜文秀给予他军政大权于一身,并许诺将来将整个云南交由他管理的原因。李健甚至有打算将来将整个西南都交由他来管理。只是总理王韬对此很有顾虑。

另外,就是45岁的冯子材,对他李健可是如雷贯耳,只是现如今李健暂时倒看不出他有什么出众之处,毕竟和杜文秀这样的人物比起来冯子材真的算不了什么,和红军中的那些将领们比起来更是差远了。他既没有指挥现代陆军的经验,也没有能力指挥红军的海空军部队。

中路军,以黄崇英的2师为主力进攻湖南,由于湖南湘军主力多随曾国藩入江浙作战,都兴阿新编的湘军战斗力低下,红军连战告捷,湖南巡抚刘长祐,提督都兴阿屡战屡败。最后困守长沙不出,黄崇英率军包围,并用重炮轰击长沙城。最终长沙城破,红军占领长沙。都兴阿被大炮击中粉身碎骨,巡抚刘长祐率部突围逃往武汉,突围中中流弹死于乱军之中。

东路军刘永福的3师二击南昌,如今的3师可谓气壮如牛,李健特批刘永福在江西福建就地扩编,在瑞金3师接收了大批的武器装备马匹被服,刘永福在蔡邦道的帮助下将3师扩大了一倍。如今刘永福的3师是第一军三个师中实力最强的。3师共有一个炮兵团,两个骑兵团,一个辎重团,9个步兵团,共13个团。不过李鸿章也没有闲着,他继续收拢溃军,将强城防共事。江西巡抚刘坤一在洞庭湖北部征兵,又募得一万多人,进一步加强了南昌的兵力。虽说江西瑞金一战李鸿章损兵折将,不过他治军有方,手下刘铭传,郭松龄,程学启等人彪悍善战。他的淮军如今是江南清军中战斗力最强的。

刘永福一击南昌不成退兵瑞金,李鸿章乘机南下夺回南昌的南大门抚州。3师二击南昌,2万多人来势汹汹,李鸿章避其锐气又主动放弃了抚州。既然得了抚州,按刘永福的想法,以现在3师的实力完全可以直接攻击南昌。但是蔡邦道担心李鸿章见势不妙率军逃往湖北,或者退往安徽和左宗棠会合。加上情报显示曾格林庆率军已经过了长江,他想将清军在江南最后的主力全歼于江西。于是蔡邦道说服了刘永福和2师黄崇英合作。3师于抚州止步不前,蔡邦道率一个炮兵团,4个步兵团以及师部直属部队正面吸引南昌之敌,吴大海率一个骑兵团一个步兵团配合2师何均昌的2个步兵团清扫鄱阳湖以西,攻取宜春、修水、直至九江。刘永福亲自率4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清扫鄱阳湖以东,攻取上饶、乐平、直至景德镇。第四军刘建平率本部一个师由浙江向西进攻以策应刘永福。结果红军几乎未遇任何抵抗,很快就收复了江西大部,3师东西分进合击,成功的实施了战略包抄,南昌几成一座孤城,李鸿章此时即使想逃也不可能了。唯一的悬念是已经过江的曾格林庆下落不明。

在太平洋东岸,北美大地风起云涌,唐城红军和美军在太平洋北美沿岸殊死搏杀着。

汤姆和苍狼率唐城南征部队的主力陆续进入了加利福尼亚和内华达。汤姆率军连克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奥克兰、圣弗朗西斯克(旧金山)、佛雷斯诺。部队进逼洛杉矶。苍狼率印第安骑兵如秋风扫落叶一般纵穿内华达州,他未遇到像样的阻击,顺利的穿越了大盆地,从内华达州的最南端拉斯韦加斯以南插入加利福尼亚州,包抄洛杉矶的侧翼。美军在太平洋海域几乎完全没有海军力量,所以海军也顺利的进抵洛杉矶和长滩海域的港口。港口的海岸炮台和唐城军舰进行了炮战,双方各有损失。于是唐城海军退到外海对大小港口进行了封锁。

加利福尼亚兵团司令格兰特将军一反常态,既没有节节阻击红军,也没有在红军侧翼发动反击,却消极的收缩兵力于洛杉矶附近,在洛杉矶构筑环形防御共事坐以待毙。

李健看完北美的战报,从表面上看一切顺利,可是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警告他,北美的形势微妙。如今格兰特反常的举动更让他担忧。

他不禁抬头看了看同坐在一个车厢里的汉斯,将手中那份北美战报递给了他,汉斯正眺望着车窗外的风景,竟没有回应。李健用手推了推他的肩膀,汉斯这才如梦初醒。从李健手中接过战报,细细观看起来。

李健关心的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极为喜爱的部下,汉斯神色憔悴,精神恍惚,腮下的胡子没有刮干净,乱七八糟的,两颊消瘦,更显得萎靡不振。衣着到很整齐,黑色的西服,里面穿着马甲,打着领带,头上带着崭新的礼帽。虽没有他平时穿的色彩明亮,但是配合着他那俊朗颓唐的面容倒是另有一番味道。李健心中暗想,希望他能早点恢复原来的自信。自己这次把他带在身边一同北上,就是想让他离开伤心之地,一路上也能开导开导他,自己可缺不了这样的爱将,特别是如今北美形势越来越复杂。自己很想让他回去统筹全局,对汤姆自己仍是放心不下。

好长时间,汉斯才将战报看完。李健耐心的问:“你有什么看法?”汉斯用沙哑的声音回答:“格兰特的举动太奇怪了,这不是他的作风。我也说不出原由。您应该电报提醒汤姆小心谨慎。”李健听着汉斯声音沙哑,拍拍他的手背关心的说:“这事情你就不要操心了,注意自己的身体,等到了南京要好好的休息一段日子,我放你的假,你可以到处走走,散散心。”汉斯感激地点了点头。

车又走了一段,车厢里李健和汉斯都没说话。李健故意挑起话题,“汉斯我们一起长途旅行过很多次了,是吗?”“是的,不过那都是在北美的时候,在中国倒是第一次。”“是啊!当年在北美,那时的心境真是意气风发,气壮山河。还记得我们在去华盛顿火车上的谈话吗?”“记得,当时我们刚刚和美国人暗中较量了一番,让他们吃了大亏,而且华盛顿那时候政局不明很混乱,去那里是很危险的,可是你依然要去。还有就是你对美国局势的分析实在是太精准了,叫人佩服。”李健哈哈的笑起来了,“汉斯,看来你没有跟错人吧!可是我也没有看错人。当年你还是一个小律师,帮我买了唐城的第一块土地,我给你那么多酬金,你竟然一分都没有要。实在是让我惊讶啊!”汉斯眼中突然闪过一种久违的神采,他默默的说:“我要的你已经给我了,做大事的机会。”

李健爽朗的笑着,拍着汉斯的肩膀。“走,我们下车,总是憋在车里实在是气闷,我们下车骑马怎么样?”汉斯笑了,点头答应。

李健吩咐贴身侍卫邱固元:“邱固元把我的马牵过来!”邱固元应声牵马去了。自从那次李健夜探福州,邱固元和林文查大战了几十回合,李健就喜欢上了邱固元一身的好武功,于是他将邱固元邱本元兄弟从陆斌身边要了过来做自己的贴身侍卫。不一会儿,邱固元把李健的马牵过来,邱本元也给汉斯牵了一匹马。

李健翻身上马,现在他的骑术可比从前好多了。当年他从唐城去印第安部落会见胡安的父亲老鹰,在老鹰的帐篷前下马的时候差点从马上摔下来。从那以后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骑术,好在他有现成的好老师,胡安成了他专职的骑术教师。在唐城的那段岁月他常和胡安一起骑马四处视察,有时还一起参加印第安骑兵的训练,所以现在他也是一名优秀的骑手。

等他和汉斯都上了马,从队伍后面又上来几个人。领头的正是到中国许久的日本皇室的小松宫亲王,后面跟着是大文保利通、陆奥宗光和大鸟圭介七八个日本武士。这次李健和小松宫在广州见了一次面,谈了一些政事,但是双方的谈判并没有结束。可是李健必须马上北上南京,而小松宫正想游历一下中国,于是他提出同行的要求。李健同意了。

小松宫骑马过来在马上和李健打了招呼,李健微笑回礼。在广州的时候总理王韬安排和小松宫谈过几次,小松宫年纪很小,可是意志坚强,行事果断,但是表现的却是十分谦恭。李健不由得从心里佩服。他看了看小松宫身后跟随的一批人个个相貌不凡,而自己大多不认识,抬手指了指他们对小松宫说:“请王爷介绍一下吧。”

小松宫连忙恭敬的允诺,转身一一介绍。他左手第一位,年纪大约40岁,相貌十分特别,额头很宽,几乎占据了脸的一半面积,而眼瞳向上,很像一位盲人,实在是一幅异相。这个人名字叫岩苍具视,朝中大臣掘河康亲的次男,贵族岩苍具庆的养子。李健听总理王韬介绍过,因为这个人是贵族出身,所以他是公武合体派,主张贵族和武士联合政权,因此受到尊王襄夷强烈憎恨。他的身后站着的是早先就来到中国的大鸟圭介,这个人李健早已认识。

接着介绍的人叫土方岁三,京都最近新成立的新撰组副局长,他师从天然理心流流派四代目,也就是新撰组局长近藤勇。小松宫特别称赞他不但剑术高超,做事干练,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李健看他也是很喜欢,他文武双全,更难得的是相貌英俊,全身上下有着不一般的潇洒气质。

接着是新撰组的另一位勇士,三番队长斋藤一,他师从一刀流。看上去性格沉静,不爱言笑。

李健初听新撰组三个字到没有什么,当听到斋藤一、一刀流还有天然理心流突然觉得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心里疑惑不解。

介绍完左边,小松宫又介绍右边的一队人。领头的人叫西乡隆盛,他和早先来到中国的大文保利通是同乡,都是萨摩(鹿儿岛县)藩人。早在十年前他已经成为轰动一时的人物,在“安政大狱”事件中因为拥护德川家茂成为幕府将军被打压(最后德川庆喜成为幕府将军),萨摩藩追究他的责任,被迫投海自尽,大难不死后被流放。这次小松宫召集各方人士访问中国,他在倒幕派的推荐下来到中国。

接着的是在“江户樱田门”事件中斩杀安政大狱罪魁祸首幕府大老井伊直弼闻名日本的大文保利通。他是萨摩(鹿儿岛县)藩藩士大久保次右卫门利世的长子。

然后是30岁的木戶孝允,长州(山口县)藩士和田昌景之子,后来成了桂九郎兵卫的养子,所以又叫桂小五郎。他和大文保利通他们都是尊王襄夷中的风云人物。

最后是早先随丁汝昌来到中国的年仅20岁的济州藩士伊达宗广的儿子陆奥宗光。

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是,现在看来这相互对立的两派人,在将来,历史和所有人都开了一个玩笑,幕府派的岩苍具视成了维新派,可是倒幕派的西乡隆盛却成了维新派的反对者。

李健听完介绍,指着土方岁三说:“真是想不到,你外表英俊飘洒,像一个文人,想不到却是一名剑术高超的侠客。”

土方岁三帅气的笑着,刚要答话。不想另一边的大文保利通大声地嘲笑道:“什么侠客?只是幕府的刽子手而已。这样到处杀害尊王襄夷志士的人能称之为侠客吗?”

岁三没有生气,笑着反向讥讽,“我们新撰组维护地方治安,遵循的是法度,比起那些动不动就以“天诛”的名义,随意斩杀与己持相反观点人的维新志士,谁更像刽子手呢?难道只要和你们意见相违就应该死吗?”

大文保利通一时语结,不知如何应对。倒是陆奥宗光回应到,“你都说那是‘天诛’,他们反对王政复古,反对天皇陛下,反对国家革新强大,难道不应该杀吗?”

岁三轻松的打开手中的扇子挥了挥,说“我们正是奉了天皇的旨意成立的新撰组,怎么能说是反对天皇陛下呢?至于王政复古,德川庆喜将军不是早说过要将大政归于天皇吗?至于国家的改革,难道天皇陛下不比你这个小子更明白吗?”

大文保利通正面回应:“这些欺骗世人的谎话恐怕连你自己都不会相信吧?”

奇怪的是面对他们的争执,小松宫像没有看见一般。

李健没有理会他们的争执,反正与自己无关,他关心的倒是土方岁三刚才提到的“天诛”。此时刚才的疑惑顿时清晰了。可不是嘛,自己把这个给忘记了,“浪客剑心”四个字闪现在脑海中。剑心不就是维新派执行天诛的人斩嘛,而眼前的这些新撰组成员就是对付剑心这些执行天诛的武士。哈哈!李健心中一阵兴奋,自己竟然和浪客剑心时代的武士们见面了。不过他心中又有了一个想法,郑思奇带着燕赵的侠客们北上执行任务去了,他们和这些幕末的日本武士们比试的话,谁会更强呢?

想到这里,李健完全沉浸其中,痴痴的笑出了声,众人见李健莫名其妙的傻笑,不知原由。那些日本人也停止了争吵。

李健自知失态,连忙掩饰,“大家不要吵了,我们中日分成两队,比试一下骑术如何?我们来赛马吧。”李健心中暗想,和你们比试武功暂时不行,可以比比骑术。

大家都表示赞同,众人挥鞭催马纵驰,顿时几十骑人马卷着尘土向着浙西大山深处飞扬而去。

第二节 安吉被困

一眨眼的功夫,众人骑马已经跑出了七八里,远远的将后面大队人马甩在身后。蜿蜒曲折的山路众人纵马狂奔,路两边绿树翠竹飞驰而过。领头的自然是李健,他跨下的马是北美印第安人的良种马,加上他高超的骑术,速度当然是很快的。队伍最后的是小松宫,明显他不善骑马。

不过很快邱固元骑马渐渐赶了上来。他来到李健身边并不敢超越,离着李健有半个马头的地方和李健并驾齐驱。他一边驾驭着坐骑,一边问李健:“总司令,我们已经和大队分离的太远了,这一带并不安全,听说常有太平军出没。”

听了这话,李健拉住缰绳让马停了下来。后面众人也纷纷停下。李健问邱固元:“这里是什么地方?”邱固元回答:“这里是浙西地界,应该在安吉附近。”“安吉。”李健口中默念着这个地名,“难道就是曾国荃被杀的地方?”“正是。”邱固元肯定的回答。“听说太平军的名将李秀成便在这一带,这次要能会一会也是件幸事。”李健语气豪迈。邱固元低声对李健说:“刚才听总司令夸奖那个日本人土方岁三,在下也觉得他一表人才,要是能和他比试一下就好了,正好见识一下日本剑道。”李健心想,对啊!邱固元武功高强,当日在福州和林文查恶斗上百个回合,最后智胜对手,以后有机会的确可以让他们比上一比。

想着这些李健抬头仔细观察周围的地形。他们刚刚跑出一个小峡谷,周围的地势并不太险要。李健对周围人说:“今天就跑到这里,我们回去吧。”大家纷纷拨转马头向来时的方向缓缓而行。

他们还没有走出多远,就听见土方岁三指着远处峡口说:“你们快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峡口上人影晃动,约有百人。接着就听见惊天动地的响声。峡口上方的人将许多圆木、巨石推下山头,不一会本来就不大的峡口被完全封闭了。

李健众人都大惊失色,邱固元连忙说:“总司令看来我们中了埋伏,赶紧离开吧。”

李健大手一挥制止了邱固元的提议。“我怎能就这样放弃被困在峡谷里的兄弟们呢?你们随我一起杀回去。”话音刚落,只听见峡谷里传来震天的喊杀声,听声音至少有一千人,再看远处山顶到处是旗帜飘扬。邱固元一看这个形势,发急的说:“总司令啊,临行时总理关照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赶紧离开吧。”

李健哈哈大笑,“真是笑话!见对手人多,我就临阵脱逃。传出去不被人耻笑吗?我李健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大家和我杀回去。”有人立即将李健的话翻译给小松宫众人听,李健又问小松宫:“皇子和众位好汉可否同我一起杀回去呢?”小松宫看了看左右,见自己的部下皆跃跃欲试,点头答应。

土方岁三看着比自己长几岁的李健,心里佩服万分。他没有想到这位纵横四方的人物虽然这样的年轻,但是有情有义,更有非凡的勇气和胆量。顿时有种英雄相惜的感觉。他抽出自己的剑第一个响应李健。

在李健的带领下,二十几个人骑马杀了回去。众人奔到谷口,只见谷口已经不能骑马通过,李健指挥大家下马准备绕过阻碍物步行入谷。刚爬上山坡不久,峡口上射下不少箭弩、标枪,还伤了几个护卫。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护卫二话没说抬枪还击,李健的护卫都是神枪手,一轮射击下来,山顶上就没了声息,看来敌人一下子被打乱了阵脚,慌了神。当他们回过神的时候,李健他们已经冲了上去,离峡口只有十几米而已。不等上面的敌人再次攻击,前面的几名护卫几颗手榴弹已经飞了出去。几声巨响过后,峡口上彻底的安静了。等他们冲上峡口,还有一些太平军进行顽抗,土方岁三和斋藤一一马当先冲了上去,几乎是一瞬间,七八个人就倒在阵地上,他们几乎都还没有来得及举刀。剩下的一些人见到如此凌厉凶狠的剑法立即放弃了抵抗,狼狈的从另一面逃下山去。

李健他们随即占领了北面峡口,看着阵地上的死尸,他们服装并不统一,还破破烂烂的。看起来像一群土匪。即使这样刚才土方岁三的表现依然让李健惊讶,他身旁的邱固元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暗自捉摸自己如果和这个人比试刀剑,恐怕难有胜算。再看看小松宫周围的这些日本人,个个手持刀剑,威风凛凛,英雄了得。李健眼中流露出旁人难以察觉的浓浓杀意。这些可都是近代日本国的精英,如果杀了他们,那么未来日本会怎么样呢?

不过很快李健就将注意力又放回到战场,他用望远镜观察山谷里的情况,只见约有上千人正在围攻谷中两百多人的车队。谷中的红军正躲在几辆大车后不停的射击阻止敌人攻上来,敌人死伤不少,但是红军自己可能是受到了突然的打击,也很慌乱。再往四周看,只看见好几面绣着“李”字的旗帜。看着这些旗帜,李健的一名护卫认出这支队伍正是太平军。李健心想,刚才还说要会一会李秀成,没想到现在真的遇见了。

此时李健心头涌起一股豪气,也没多考虑,领着众人居高临下跟着溃败下山的溃军一路冲杀直奔谷里被围的红军。

不多时,李健率人已经冲入谷底,因为他们动作太快,谷里围攻红军的太平军来不及应对,被突如其来的打击打乱了建制,乱作一团。李健他们乘机冲进包围圈和大部队会合。

等他们和自己人会合后,李健命人清点人数,自己的二十几人无一阵亡,只有几人轻伤。谷中的部队也只有七人阵亡,十几人受伤。等李健他们稳住了阵脚,四下的太平军又重新围了上来。

这次太平军有了经验,他们并不急于靠近,只是远远的依托地形用弓箭和火枪做零星的打击。倒霉的是李健他们被围的地方是一处洼地,四面正好有一些土丘给了太平军最好的掩护。

李健身边的一名士官用望远镜看见远处太平军正在搬运着好几门土炮,其中还有一门钢炮。他大吃一惊,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李健。李健心中着急,看来围着他们的太平军不急于进攻正是在等待这几门火炮的到来。先前他义无反顾的冲进山谷,因为他看见这些太平军不过只是一群土匪,装备不过是大刀长矛,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不然也不会一下子就丢了峡口。他急忙用望远镜再次观察刚才他们占领的北面峡口,只见那里已经重新被太平军占领,正飘着太平军的旗帜。心中懊恼不已。看来突围几乎是不可能了,只能想办法固守待援。

此时已没有选择,李健一面命令发报员向南京指挥部报告自己的位置,命令他们赶紧驰援。一面命令手下将马车的门拆下,两人一组用手举着车门当作盾牌前面开道,准备攻占谷中央的一处高地,然后坚守等待援军。

手下人麻利的把车门拆下,他们用八面车门垒起了一面高高大大的盾牌,迅速的向高地顶部移动。盾牌后面有射手不停的射击压制高地上面的火力。其他的人跟在后面躲避山上射来的弓箭、子弹,快速爬上高地。也有人将车顶拆下来举在头顶以躲避打击。车门上噼噼叭叭的乱响,大多数的攻击被阻挡了下来。不过也有火枪的子弹穿过了车门击中举着盾牌的士兵,车门盾牌几次倾倒,顿时山上枪林弹雨招呼后面的红军,很多人伤亡。卫士们死死的抱住李健他不让受一点点打击,李健前面的护卫刚倒下,立即有人又冲上来。在护卫们死命的保护下李健这才没有受伤。

当接近顶部的时候,太平军的火力更猛了,更多的弓箭和标枪绕过车门组成的盾牌,高高的抛了过来,后面的人伤亡更多了。有几枚标枪竟然刺穿了侍卫们举着的车顶刺伤了下面躲避攻击的红军。

在这样的密集打击下,红军攻击的队伍有些散乱,四围山上的太平军见此更是疯狂的攻击,毫不停歇。危急的时候邱固元及时的向高地顶部太平军阵地甩出几枚手榴弹,其他的人也学着他样子,不停的在车门盾牌后面掷出手榴弹,这个办法果然灵验,手榴弹越过盾牌顶部飞向太平军阵地,顿时飞过来的弓箭和标枪少了很多。于是更多的人向远处掷出手榴弹,手榴弹向下雨一样落在太平军的阵地上,哀嚎声和爆炸声掺和在一起,此起彼伏。红军受到的攻击又少了很多。

终于,红军冲上了阵地。可是太平军并没有因为刚才的打击而溃散,这个阵地上还有一百多人。红军们扔掉了车门和车顶,手持刺刀和太平军展开了白刃战。

此时红军在短短的攻击路途上已经伤亡了一百多人,能够加入白刃战的也只有一百多人了。当然太平军伤亡更大,阵地上到处躺着太平军的尸体。小松宫在日本武士们的掩护下也冲了上来,但是手臂受了箭伤。土方岁三和斋藤一率领着十来个新撰组成员举剑也加入了白刃战。大文保利通带着另几个武士将小松宫、西乡隆盛等人围在当中保护他们的安全。

战斗刚刚开始,山下又有一百多太平军涌了上来,红军挡也挡不住,只能胡乱的向着人群密集处投掷手榴弹,以此来阻缓他们上来的速度。

显然土方岁三在白刃战中将他的剑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只见他左突右冲,往往一剑就能制人于死地,无人能够阻挡他的前进,土方岁三在乱军中如入无人之境,锐不可当。李健看着不由得再起佩服之意,心中感叹,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惜的是他毕竟是一个日本人,看着他在杀戮太平军士兵心中更不是滋味,顿时杀意又起。

他注意着土方岁三,却看见太平军正渐渐的将突入敌阵的土方岁三围起来。也许是土方岁三伤了太多的太平军,一名太平军校尉指挥着自己的部下准备击杀土方岁三。瞬间太平军就将土方岁三围了起来,李健大惊失色,大声呼喊“当心啊!”,说时迟那时快,那名校尉一声令下“杀!”,七八柄长枪一起向土方岁三刺去。此时李健已经快步冲了上去,他手举自己的手枪,一连几枪,放倒了准备背后偷袭土方岁三的太平军。土方岁三用剑拨开向他刺过来的长矛,顺势旋转翻转着身体躲避两旁攻击自己的长矛,瞬间就突过了包围,他反手将宝剑一轮,身旁的两名太平军战士应声倒地。就在这个瞬间,太平军又将他包围,一轮新的攻击再次从他背后袭来。岁三把宝剑反手挥舞到背后隔挡背后的攻击,用腿踢翻近旁的太平军,无奈两旁又有几柄长矛刺来,无奈中岁三只能抱着宝剑就地翻滚躲避不断袭来的攻击。四下的太平军怎能放过这个机会,他们对着倒地的岁三痛下杀手。岁三的性命危在旦夕。此时左手持枪,右手持刀的李健已经冲了过来,他一手挥舞大刀搁挡刀剑,一边射杀围攻土方岁三的太平军。他身后邱固元正带着侍卫们努力的靠近李健保护他,李健突然离开他们的保护令他们恐慌万分。

突如其来的李健让太平军的攻击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