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威龙中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也被别人活捉。一想到他们描述的那个情景,自己就头痛不已,这个仗还怎么打?别人已经占领福建全境,江浙还好,兵力雄厚,可以抵挡。但是江西全景的侧翼全都暴露了给别人,如果他们从江西向西进犯,自己手里根本没有抵御之兵。现在主动权完全在红军一边,他们想往哪里去就去哪里,想来想去,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弃进攻转而防守,再不可轻易和他们硬碰硬了。于是他迅速做出调整,让左宗棠退回杭州不出,以杭州宁波一线防守,必要时可以放弃宁波。自己率湘军守南京一线,和左宗棠建立北大营正面低档红军北进。然后让李鸿章率淮军迅速进入江西,和江西巡抚刘坤一建立西大营一起防守南昌。
红军更需要时间调整,即使是在福建,很多地方还没有接管,浙江温州以南更是没有人去管,当地的行政官员早已逃之夭夭,一片无政府状态。胜利来的太快太突然了,远远的超出了原来的想象。
在民间,红军八千骑兵战温州的事情已经开始在江浙流传,红军的战斗力越传越神,人们流传红军在温州八千人消灭的八十万人。为此,上海还一度出现恐慌,很多富人大肆出卖土地,购买黄金;穷人们则抢购粮食;钱庄票号出现大量挤兑情况;更有甚者甚至出现了逃难的,一些有钱人竟然举家北迁。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南方的红军,想更多的了解南方政府,南方广州出版的报纸在上海的黑市最高竟然达十两白银,贩卖报纸几乎成了最好赚的黑市买卖。
上海出现的新的挤兑潮使得原本就已经举步维艰的阜康钱庄犹如雪上加霜,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又同时出现好几宗巨额银票要求兑现,由于数额巨大,一时间难以兑现,于是谣言四起,钱庄门前套现的人终日人山人海,终于阜康钱庄赴了前些日子刚刚倒闭的日升昌票号的后尘,也宣告倒闭,钱庄的东家胡雪岩不知所踪,钱庄总经理刘庆生被债主扣押毒打,险些丧命。日升昌票号和阜康钱庄的先后倒闭,加之清军东南前线的大溃败,接连丢了两个省,掀起了上海新一轮的金融风暴,一大批中小钱庄银行纷纷关门倒闭。然而康健银行却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大大出手,接连兼并了十几家银行票号,银行总经理孟子元更是成了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炙手可热,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求他帮忙的人乐意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大人物,他就是李鸿章。
几个月前曾国藩就通过关系联络康健银行总经理孟子元,希望他能够帮忙安排容闳赴美国购买机器,准备建立新式机器制造厂,并且由李鸿章具体操办。孟子元请示过陆斌同意后迅速的安排容闳赴唐城和美国考察。因此两家有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不久李鸿章开始在上海设立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并雇英人马格里建立松江炮局。此三局称炸弹三局,规模很小,仿照西法生产炸炮、炸弹。其中康健银行给了不少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银行控制的发昌机器厂就给了不少技术上的指导,副厂长孙英德还被李鸿章借调到他的行营帮助策划筹备江南制造总局。原本李鸿章是想收购发昌机器厂的,因为发昌机器厂的蒸汽机制造技术相当的先进,可是康健银行坚决不愿意,他只能放弃,自己开厂,同时还借调发昌机器厂的华荡芳、华世芳兄弟两个指导技术。原来他主要是通过上海几大票号借贷资金进行这些项目的,可是如今那些银行都倒闭了,他一下子断绝了资金来源,原本江苏的税收又都被曾国藩临时挪用用于扩军备战,防守东南的计划。而朝廷那边,自从翁同和主理户部,他就没能顺利的从那里要到过一两银子。就这样工厂的建设不得不中断,如今他只能求助于财大气粗的康健银行。他命丁日昌多次请孟子元吃饭,要求康健银行能够给予资金上的援助,都被孟子元婉言回绝。
没有办法他只能亲自出马宴请这个一介布衣百姓。宴请地点是上海新开的豪华大饭店香格里拉饭店,这个香格里拉饭店也是康健银行投资建设的。只是名字相当的奇怪,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了这个名字自然是李健给取的。
吃饭的时候少不了客套一番,当李鸿章问道资金援助的时候,想到孟子元竟然一口答应,康健银行可以全盘接手,不过他提出要求,关于江南制造总局所有的计划和建设官府不得插手,作为交换,江南制造总局建设完成后可以优先廉价供应清军军事装备,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李鸿章听了,皱了皱眉毛,回头看了看身旁的巡抚大营总文案周馥,周馥上前和李鸿章耳语了一番,李鸿章听了点了点头,对孟子元说:“既然这样我就出让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和英人马格里建立的松江炮局三局的全部股份。但是制造局的居务必须我们共同管理。”孟子元心里想,这三个局都已经濒临破产,根本是赔钱的买卖,要不是王韬总理计划日后在上海建立一个大的工业基地,谁会在这里和你讨价还价?他笑脸回应:“一切都听李大人安排就是。”李鸿章听了开怀大笑:“孟子元这次为朝廷解忧,我定当奏报朝廷嘉奖子元,这几日我就要率部前往江西作战,这里的事情子元就和持静(丁日昌字)、玉山(周馥字)商量的办吧。”孟子元起身施礼,恭敬的回答:“不敢当,丁大人和玉山兄都是朝廷栋梁,子元听命就是。”
李鸿章看着孟子元心里很是得意,此时丁日昌急匆匆走了进来,行礼之后对李鸿章说:“曾大帅请李大人尽快赶往南京商议大事。”李鸿章问:“什么事情这样紧急?”丁日昌支吾着没有回答,李鸿章起身向周馥说:“你陪孟子元继续聊聊,我现回营了。”说完也不和孟子元打招呼径自离去。
出了饭店,丁日昌上前低声说道:“福建的林文查和一干福建被俘官员已经到了杭州,现在正被押送南京,曾大帅明你速回南京和左大人一同会审。”李鸿章吃惊的问:“他怎么回来的?”“听说是南面给放回来的,林文查受了重伤,他抗辩没有同徐继畲一起造反。”李鸿章还是很疑惑:“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呢?那么多人都放回来了?我们赶快回南京。”
李鸿章离开上海几日后,孟子元即宣布韩殿甲制造局、丁日昌制造局、松江炮局、发昌机器厂正式合并成立江南制造总局,迁址城南高昌庙。方举赞任总局长,丁日昌和孙英德为副局长,华荡芳、华世芳、韩殿甲、冯烃光、王镕钧、沈保靖等为管理委员会委员。
12月,薛福成的舰队开始进入红海。舰桥里,薛福成遥指红海对郭嵩焘和蒋益澧说:“那边就是我之前和你们提到的红海。沿着红海北上便是埃及,在那的克莱斯马港(现在叫苏伊士城)我们登岸骑马继续北上,到亚历山大港我们再换乘船只前往意大利。这样走我们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只是埃及的路不太好走。”郭嵩焘很佩服薛福成有着这样丰富的地理知识,问:“之前你和我们说我们居住的大地是一个球体,难道是真的吗?可由证据?”薛福成笑道:“这个事情在欧洲几乎人人知晓,地圆学说的流行已经有快200年了,说起来话长,你们坐下来我慢慢告诉你们。”郭嵩焘和蒋益澧一听薛福成又要说故事了,连忙坐下来,想小孩一般渴望的望着薛福成。
薛福成慢慢的说了起来,“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进行环球航行,他相信当时已日益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地球是圆的,只要从欧洲海岸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印度,得到大量的黄金、香料。虽然他实际上没有发现印度。但是他发现了美洲。开辟了一条新的航线,后来1519年9月20日,葡萄牙人麦哲伦(1480—1521年)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五条大帆船和265名水手组成的探险船队出航,先是沿着已经知道的道路向西航行,然后转向南,沿着美洲大陆摸索着南下。途中曾经因冬天的寒冷而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在春天到来之际发现了美洲南部的海峡,后来人们把这里称为麦哲伦海峡。在横渡太平洋时,麦哲伦的船队经历了严重的缺少食物和淡水的困难,一些丧失希望的人曾经发动反对麦哲伦的叛乱,叛乱的首领被麦哲伦抛在途中的荒岛上。1521年3月,终于到达了吕宋(菲律宾)群岛。麦哲伦的船队在这里得到了补充。麦哲伦在干涉岛上内部战争时,被当地的土著人杀死。后来船队沿着已经熟悉的航路进入印度洋,再沿着葡萄牙人发现的航路返回西班牙。当1522年9月船队返回西班牙时,水手们惊奇地发现所使用的日历少了一天。通过这次航行,地圆学说得到了完全的确认。所以我说的当然是真的。”郭嵩焘听完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难道又是你们的总司令告诉你们的吗?”薛福成很自豪的回答:“那当然了,当年我们一同随总司令周游欧洲,海上航行没有事情的时候,总司令和我们说了很多事情,让我们都大开眼界。”说完他的神情满是想往,仿佛又回到了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
薛福成继续说:“几百年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我们现在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听到这里蒋益澧突然问:“我们登岸到亚历山大港有多长的路?”薛福成回答:“大约300里,就是一百多公里。”蒋益澧微微一笑,“我看欧洲人笨得很,为什么不修一条运河呢?”薛福成赞许的说:“蒋兄说的对,其实早在4千年前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世纪初)的法老索斯特立斯的时候,就已经开凿了一条运河,它北段是利用尼罗河的支流,中段是一个大湖泊—苦湖(现在叫戈尔柯湖),埃及人只在南段开凿了一段很短的运河,由克莱斯马港(现在叫苏伊士城)通入红海。后来这条运河被废弃了。几十年前拿破仑率大军在亚历山大港登陆,他曾经计划从新开凿这条运河,他亲自带领许多工程师去寻找法老运河的遗迹,进行实地勘测。但是,他的工程师们技术实在太低,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他们竟说红海的水位比地中海水位高出10米,实际上地中海的水位倒比红海水位高出25厘米。因此,拿破仑的工程师们说,开凿这条运河是不可能的事!接下来,拿破仑为了争夺法国国内权力,急匆匆地撤离埃及,开凿运河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不过如今这条运河已经开工3年多了,只是进展很慢。”蒋益澧急切的问:“情况如何呢?”薛福成回答:“8年前,1854年11月,法国人勒塞普受命来到埃及,他找到开罗总督府总督赛义德,送上许多贿赂,用尽办法终于使赛义德同意开凿苏伊士运河。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特权,当然归国所有。随即,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和使用苏伊士运河的租让合同》,其主要条款有:1.租让期99年,期满后,运河全部权力归埃及所有。2.埃及政府必须无偿提供开凿运河所成立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需要的所有土地。3.埃及政府必须提供必要的劳动力。4.公司有权免税进口开凿运河所需要的机器设置。5.埃及将获得纯利润的15%。经过几年的准备,运河工程已于1859年4月破土动工,几万埃及民工在浩瀚的沙漠中已经工作了3年多了。”
薛福成接着说:“此去欧洲不知道有没有机会?”郭嵩焘接着他的话问:“难道你们也要染指这条运河?”薛福成回答:“总司令曾经说过,‘未来的世界是海洋的时间,谁控制了大海谁就控制了世界。’我们当然要想办法控制这条运河。我想不用多久我们会比英国更加强大的。因为大海是我们的!”郭嵩焘听着薛福成的豪言壮语长叹一声:“朝廷说了多少年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在空谈,今天听的这一番话才看希望啊。”薛福成却说:“其实,中国也有有识之士,比如曾国藩,他已经派人去美洲考察了,听说这个人叫容闳,也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哦?这是真的吗?”郭嵩焘眼前一亮。
薛福成说:“当然是真的,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到了欧洲我再安排你们也去美洲唐城那边考察一下。不过你们就别指望你们的那个朝廷了,个人再强也无法挽回大局的,只能是一个悲剧。”郭嵩焘和蒋益澧停听了都默不作声。
曾国藩派遣考察美洲的容闳在唐城已经几个月了,原来他应该启程去美国了,但是他留了下来,因为他惊讶的在这里看到了无数他的同胞们,还有许多其他国家各种肤色的人,这些人在一起那么的团结融洽,积极的工作。他被这里积极向上的气氛所感染,被这里先进的技术所折服,被这里无数高高的烟囱所惊奇。当他看到炼钢厂那高高的炼炉,炙热通红的钢水,他再也不能控制自己激动地心情。他决定不去正在内战的美国,留在唐城继续他的考察。
但是陪伴他一起的汉斯却必须要回华盛顿了。维克斯堡战役爆发,南北双方在密西西比河大打出手了。北军正全力以赴准备夺取“南部邦联的直布罗陀。”——维克斯堡和哈得孙堡。
第二节 决战关键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大的河流,被称为“众河之父”,它河宽水深,有优良的航道。内战期间,南部邦联利用它运输了大量部队和军需品,成为南部军队的一条重要补给钱。1862年秋天,北方军队相继控制了孟斐斯以北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广大地区,孟斐斯以南则仍在南部军队手中。
南军在密西西比河两岸修筑了两个重要的堡垒,维克斯堡和哈得孙堡。在两个堡垒之间,紧挨着河东岸,是绵延100多英里的峭壁。南部邦联在这两个据点上沿峭壁设有坚固的工事,并配有大炮,居高临下控制着整个河面。
年初的时候,格兰特将军就着手策划攻取维克斯堡,但是到了10月他不得不交出军队指挥权,离开美国前往唐城军事学院担任教官。他把计划交给了他的接任者米德将军。
维克斯堡易守难攻,它高出水面有200英尺,由约翰·彭伯顿将军坚固设防据守,若从河上正面进攻,无疑于以卵击石。它的右侧,是丛林密布、积水很深的亚祖河谷,谷内有无数纵横交错的回流和沼泽地。格兰特起初试图从右侧进军,穿过亚祖河谷的丛林和沼泽,从侧面包围维克斯堡。但大军在河谷内根本无法运动、展开,米德将军用了一个月时间才发现,这个计划行不通。
维克斯堡的左侧是重山峻岭,但紧挨维克斯堡的地方有干燥地带,地势较为平坦。米德将军必须在维克斯堡以南沿密西西比河西岸进军,渡河进入干燥地带,绕到背后去攻打要塞才有成功的希望。
米德将军制定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作战方案,他派格里尔森上校率1万军队,长驱600英里穿过密西西比州心脏地带,沿途炸断桥梁,拆毁铁路,破坏交通。他又派薛尔曼沿田纳西州边界向南进军,吸引彭伯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他率主力部队则沿密西西河西岸下行,在格兰德湾以南找到一个渡口。
1862年11月3日夜,天漆黑一团,米德将军的舰队熄灭灯火,关掉引擎,悄无声息的沿河顺流而下,舰队已过大半时,要塞上的哨兵突然发现了。顿时,堡垒里枪炮齐发,弹如雨下,舰队也开足马力,急速向前行驶。那些炮艇龟背形撞角舰和装有高大烟囱的内河轮船,在大炮的火光和熊熊燃烧的棉花包照耀下,猛力冲过了那一座座炮台!密集的炮火正好穿过舰队,幸运的是,只有一艘运输船被击毁,整个舰队安然无恙。
米德将军进入干燥地带,不等待后援,大胆地带着2万人就地获取给养,奔袭维克斯堡的背面。彭伯顿领兵出来迎击,被米德将军击退。接着米德将军攻占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切断了彭伯顿与外部的联系。他随即又挥师追击彭伯顿。采用一系列巧妙的配合战法和运动战,一路攻袭前进,在三个星期内与敌人激战五次,占胜了兵力占优势的敌军,他拔掉了维克斯堡外围所有的据点,最后把敌军团团围困在维克斯堡内。对维克斯堡的总攻在11月29日这天开始了。海军也赶来助战,北军从水上和陆上对维克斯堡进行猛烈炮击,轰隆隆的炮声一直响彻天空,陆军却没有动静,远远的观看,炮火几乎摧毁了要塞上的所有工事,而南军只能呆在掩体里承受着那震耳的隆隆炮声。双方在维克斯堡成了胶着状态,形势对南方不利,但是北军一时间也没有办法吃掉南军。
然而南军也不是没有任何行动的。从战争初期开始,由于北军指挥官的指挥失当,北军接连失利,首都华盛顿方面两次告急,而进攻叛军老巢里士满的北方政府军司令麦克米伦畏敌不前,贻误战机,在南方军队进攻下遭到惨败。这次南军总司令罗伯特·李趁着再次击退北军的大好时机,正大举反攻,华盛顿方面再次告急。
华盛顿总统办公室里,林肯总统忧心如焚,苦思良策,希望能扭转战局。“必须撤换麦克米伦将军!”林肯心里想。而那个麦克米伦将军,太令林肯失望了。去年他带领10万大军沿波托马克河而下,本来可以拿下叛军的首都里士满,结果怎样呢?他对南方叛军有恐惧心理,停滞不前,被叛军司令罗伯特·李打得险些全军覆没。后来,在安提塔姆溪,当罗伯特·李退却,他应当追击,但他竟按兵不动,白白把敌人放跑了“但是谁来代替他呢?”林肯又犹豫起来,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他原本有一个很好的人选,那就是米德将军,但是他现在已经顶替了格兰特将军指挥部队进攻维克斯堡,根本不可能再去指挥波托马克河军团抵挡罗伯特·李。无奈之下,他想起了一个人:哈勒克中将,格兰特将军原来的上级。虽然林肯觉得有点不满意,但是现在也只能这样了。起码他在密西西比的战绩还是可以嘉许的。
很快,林肯召见了哈勒克将军,林肯看了看从战地匆匆赶来的哈勒克,示意他坐下,哈勒克却站得笔直,心里想知道总统召见他到底为了什么事。“哈勒克将军,我经过认真考虑,决定任命您为波托马克河军团司令,接替麦克米伦将军的职务,您有什么想法?”一见面他就开门见山的说。
“尊敬的总统,我非常感激忽对我的器重,但您知道,我一直是麦克米伦将军的下属,现在要接替他的职务,恐怕……”。哈勒克显得有点为难。
“您的心情我能理解,但这是战争的需要。你是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这谁都知道,至于麦克米伦将军,他太令我失望了。他让华盛顿一次又一次的受到威胁,白白的放过了很多机会,现在是决断的时候了。。。。”林肯一边说一边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显得有些激动。哈勒克一直认真听着总统讲话,不时点一点头。
林肯在沙发上坐了下来,以充满信任的口吻说:“你和麦克米伦完全不同,你是一位勇敢的将军,我相信你能胜任。”“我服从总统的命令,我将尽我所能去干。”哈勒克终于同意了。
林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又说:“我将给你8万人,另外库奇将军指挥宾夕法尼亚州的30个民团和纽约州的19个团,和你协同作战,他听你指挥。”
“库奇是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哈勒克兴奋地说。
“当然,你们这次进攻的目标不是里士满,而是罗伯特·李,他现在正引军北上,威胁华盛顿。你们要寻找有利的战机和他的主力决战,争取彻底击垮他的军队。我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米德起身告辞了总统,然后准备去和库奇取得联系,共同研究作战计划,寻找破敌的机会。
再说南方叛军司令罗伯特·李这时正率10万北弗吉尼亚兵团大军,250门大炮,从南向北打来,一路之上战无不胜,来势汹汹势不可挡。
1862年12月1日,哈勒克和库奇在华盛顿以北200公里的小镇葛底斯堡设下埋伏,准备在这里痛击罗伯特·李的叛军。他们早已了解到罗伯特·李的军队远离南方,缺乏给养,华盛顿北部的重镇费城有北方军队的军需仓库,还有大量的食品,是罗伯特·李进攻的首要目标,而葛底斯堡是通往费城的必经之地。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们严阵待,等着敌人进入伏击圈。大约在第二天上午9点钟,侦察兵忽然来报告:前方不远发现敌人一支部队。
“有多少人?骑兵还是步兵?”哈勒克问。
“大约3000人,主要是步兵,有少量骑兵,还带着几门大炮。”
此时,南方军队还没发现哈勒克的部队。正向葛底斯堡进发。突然一阵巨响,埋伏在山边的北方军大炮开火了,紧接着雨点般的子弹向南军射来,转眼之间,南军被打得人仰马翻,一部分残兵丢下枪支,没命奔逃。
原来,这支部队是罗伯特·李的先头部队,此时,他离葛底斯堡还有10公里。因为一路上北军一见南军都是望风而逃,南军相当的轻敌,罗伯特·李根本没把哈勒克部队放在眼里,骑在马上悠闲地欣赏自然美景。其实他心里还是很着急的,自己深入敌后,缺乏补给,更重要的是如今北军主力正在全力攻打维克斯堡,如果维克斯堡被北军攻克,那么南军将被南北分割,自己将陷入北军的包围。他正在思考着,忽然,前方传来隆隆的大炮声,他连忙举起望远镜,只见前面山林中开起团团硝烟,他知道遇上了敌人,暂时将问题放在一边,立即督促部队加速前进。
罗伯特·李命令1。5万名士兵猛攻北军左翼。南方军队在炮火配合下,在一片呐喊和马蹄声中猛冲过来。指挥左翼北军的库奇立即命令20门重炮对准扑过来的骑兵轰击,一匹匹战马嘶叫着摔到在地,后边冲过的骑兵又践踏着摔倒在地的南军士兵。南军阵地上血肉横飞,一片混乱。1。5万人顷刻间死伤过半,罗伯特·李眼看情形对自己不利,只好下令撤退。
第二天清晨,罗伯特·李首先集中自己的大炮猛烈轰击库奇的阵地,又发起了两次冲锋,但是很快就被库奇击退。北军正准备反击南军的又一次进攻,却半天不见敌人的动静,只见不远处山林中有军旗飘动,库奇估计罗伯特·李正在组织更大规模的进攻。但这次他错了,罗伯特·李其实是声东击西,早把主力部队悄悄运动到北军右翼,出奇不意地向那里的北军发动了攻击。双方在右翼展开了激战,北军凭借地形有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战场上到处都是南军的尸体,而北军也伤亡惨重。
罗伯特·李从未遇见如此顽强的对手,进攻接连受挫,使他以前的傲慢自大全消失无踪,他怒气冲天,在经过准备之后命令200多门大炮同时向右翼的北军开火,炮弹像冰雹一样落在联邦军的阵地上,山上的石头被炮火击中,掀了起来,呼啸着向空中飞去。紧接着5000骑兵像一阵狂风一样刮向北军阵地,骑兵的后面是3万多步兵像潮水一样涌了上来。双方在阵地前进入肉搏战,喊杀声使大地都震颤起来。到下午3点钟,南军突破了北军的右翼阵地,但也负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不管怎样终于夺取了北军的阵地,罗伯特·李这时才稍感轻松一些。
夜幕渐渐降临了,战场上一片沉静,经过两天激战的南军士兵疲倦不堪,尽管山上蚊虫成群,他们还是很快睡着了。不知睡了多长时间,他们突然被一阵喊杀声惊醒,朦朦胧胧中只见山上到处都是火光,北方军队已经冲上了阵地,许多人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永远躺在了地上。原来,哈勒克抓住罗伯特·李一惯轻敌的毛病,决定趁其不备,半夜偷袭,南北两军在阵地上再次展开了争夺。最后北军终于重新夺回了白天失去的阵地。
12月4日,罗伯特·李急躁起来,连续两天遭受沉重打击,对于他来说是从来没有的事,而且南军的给养,弹药都急需补充,如果这样僵持下去,对自己非常不利,必须尽快击溃哈勒克和库奇,然后就可以挥师费城,在那里可以得到军需品,还能让疲惫的部队休整几天。他决定孤注一掷,继续猛攻北军,这一天的战斗空前激烈,阵地几次易手,战马和士兵的尸体满山都是,山间小溪都被鲜血染红了。战斗一直持续到当晚10点钟,南军再次占领了阵地。此时,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再也无力再战。这个时候就只能看谁的意志力更坚强了。
当夜罗伯特·李采取了一个相当大胆的战术,他让托马斯·杰克逊将军率1万骑兵连夜奔袭费城,攻击北军的大后方。让博雷加德将军在北军左翼正面佯攻,自己亲自指挥部队于黎明时分从侧翼主攻。[小说下载网·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12月5日,南军终于开始溃败,战线完全崩溃,南军原本可以扩大战果,但是部队太疲劳,罗伯特·李放弃了追击。部队向费城进发,准备在那里休整。12月9日,罗伯特·李的部队轻松的拿下了费城,他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罗伯特·李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是惨胜。南方军队伤亡近3万人,北方军队也死伤2。3万人。南军的伤亡要超过北军。
然而,好运没能一直伴随着南军,轰隆隆的炮声一直响了十几天没有停歇,要塞上在没有一处完整的工事。守军与外界的联系也被中断,开始断粮,不得不以蛇和老鼠充饥。
12月12日,彭伯顿派人打着白旗出来,要求举行谈判。12月14日,彰伯顿交出了他的军队和“南部邦联的直布罗陀。”米德将军俘虏敌军2。9万人,是内战开战以来北军俘虏人数最多的一次。
在费城休整的北弗吉尼亚兵团正准备向华盛顿进发,突然听到了这个消息,乱作一团。罗伯特·李担心兵团深陷敌后与后方失去联系会导致全军覆灭,现在趁着波托马克河军团兵败混乱的时机赶紧撤退。虽然维克斯堡已经失守,但是哈得孙堡如今还在南军的手中,这是北弗吉尼亚兵团唯一的机会了。
于是罗伯特·李率军连夜南退,回师哈得孙堡。库奇和哈勒克怎么会这么轻易的放走罗伯特·李呢?他们不停的骚扰追击罗伯特·李,弄的罗伯特·李防不胜防。当罗伯特·李退到哈得孙堡的时候,北弗吉尼亚兵团又伤亡了近一万人。不过好在逃过了全军覆灭的厄运,也稳住了孟斐斯以南的南军防线,但是总的形势对南军依然不利。
然而北方此时后院起火,华盛顿掀起了一片反对林肯的声音。原来有人在议会和民众间公开的批评林肯起草并签订的《解放黑奴宣言》草案。批评者说,林肯只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解放黑奴只是为了能够打败南方而已,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北方联盟的三个州蓄奴依然合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