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福德真仙(云枫)-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子牙和善一笑,道,“你只说故人姜子牙相访即可。”

管门的闻言,去报员外,“外边有一故人姜子牙相访。”

宋异人正算账,听闻姜子牙来了,先是有些发懵,随即反应过来,风风火火的走出庄来。

“子牙?哈哈,真的是你,如此多年了,没想到你会回来。”宋异人一见一身道袍的姜子牙便大喜,哈哈大笑,给了姜子牙一个熊抱。

姜子牙却是苦笑一声,不过对宋异人的热情,也是甚是感动,而后随宋异人进得庄园。

宋异人道,“贤弟如何数十年不通音问?常时渴慕,今日相逢,幸甚!”

姜子牙摇摇头,叹息道,“自别仁兄,实指望出世超凡,奈何缘浅分薄,未遂其志。今到高庄,得会仁兄,乃尚之幸。”

宋异人忙吩咐收拾饭盒,可见姜子牙身穿道袍,便又问道,“是斋是荤?”

姜子牙道,“既出家岂有饮酒吃荤之理?弟是吃斋。”

宋异人微微一笑,道,“酒乃瑶池玉液,洞府琼浆,就是神仙,也赴蟠桃会,酒吃些儿无妨。”

姜子牙一愣,随即一声轻笑,道,“仁兄见教,小弟领命。”

随后下人取来酒水,两人对饮。

宋异人问道,“贤弟上昆仑山多少年了?”

姜子牙神色有些恍惚,道,“不觉四十载。”

宋异人叹道,“好快!贤弟在山上可曾学到甚麽?”

姜子牙道,“怎麽不学,不然,所作何事?”

宋异人有些好奇,问道,“学甚麽道术?”

姜子牙道,“挑水浇松,种桃烧火,煽炉炼丹。”

宋异人大笑一声,道,“此乃仆之役,何足挂齿?今贤弟既回来,不若寻些学业,何必出家?就在我家同住,不必又往别处去,我与你相知,非比别人。”

姜子牙自然没有不同意的理由,于是便寄居在宋异人家里。

宋异人的确是真心对待姜子牙,不仅让姜子牙衣食无忧,而且还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为姜子牙说了一门亲事,乃是六十八岁的老处女,马氏。

姜子牙当然不能拒绝,于是宋异人择选良辰吉日,令姜子牙迎娶马氏。

宋异人又排设酒席,邀庄前庄後邻舍,四门亲友,庆贺迎亲。

其日马氏过门,洞房花烛,成就夫妻,正是天缘遇合,不是偶然。

这姜子牙在马氏的唆使下也想自己做些买卖养活自己,首先是老本行编笊,但是却卖不出一个。

后来在宋异人帮助下去卖面,不过没有买成,宋异人又帮其开了一间酒楼,不过损失颇大,后姜子牙又贩卖猪羊等,但是因为诸侯作乱,差点被抓进官府。

种种事情表明,姜子牙绝非能平心生活之人,心下郁闷不已。

一日,姜子牙感觉烦闷,便找宋异人到后院喝酒解闷,不过宋异人因为家中有五鬼闹事,心情不好,所以脸色一直不佳,被姜子牙看了出来,最后宋异人只得将此事告之。

姜子牙毕竟是阐教正宗,还是有些本事的,直接出手收了这些妖物。

宋异人见姜子牙确有本事,便提议让姜子牙前去摆挂算命,姜子牙听其言,而后在朝歌城摆了个算命的摊子,没想,竟然一举成名,成为了朝歌远近闻名的活神仙。

姜子牙算命之后,赚的银子也是滚滚而来,马氏很是高兴,就是宋异人,也安心许多。

不知不觉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半年以後,远近闻名,朝歌城内外之人都来推算,对于这些推算,姜子牙自然不在话下,全都灵验。

且说当日女娲娘娘招的轩辕坟中的三妖,命其祸乱纣王朝纲。

其中有个玉石琵琶精,此妖经常往朝歌城里看妲己,有时更是在官中吞噬宫人,御花园太湖石下便白骨如山。

琵琶精这日出宫欲回巢穴,驾着妖光,迳直从南门而过,只听得哄哄人语,扰嚷之声不断。

琵琶精拨开妖光看时,却是姜子牙算命。

琵琶精一时起了兴趣,自言自语道,“待我与他推算,看他如何?”

此妖身子一化,变作一个妇人,身穿重孝,扭捏腰肢,道,“列位公子让一让,妾身算一命。”

纣王时期的人,诚恳淳朴,便两边闪开让其进去。

姜子牙正看命,见一妇人来的蹊跷,姜子牙定睛一看,认得是个妖精,暗思,“好一个孽畜,竟然也来试我眼色,今日我就除了你”

想到这姜子牙道,“列位看命君子,男女授受不亲,先让这小娘子算,然後依次算来。”

众人闻言,也都点头答应。

妖精到里面坐下,姜子牙道,“借小娘子右手一看。”

妖精道,“先生算命,难道也会风鉴?”

姜子牙道,“先看相,後算命。”妖精暗笑,把右手递与姜子牙看。

姜子牙一把将妖精的寸关尺脉住,将丹田中,先天元气运上火眼金睛,把妖光钉住了,姜子牙不言,只管看着。

琵琶精大惊,知道这算命之人不简单,已经看出她是妖精,所以立即出言道,“你看相不说话,我乃女流,如何拿住我手?快放手,旁人看着,这是什么意思?”

旁人多不知奥妙,齐声大呼,“姜子牙!你年纪已大,怎干这等事情?你贪爱此女姿色,对众欺骗,此乃天子日月脚下,怎这等无礼,瑟可恶。”

姜牙解释道,“列住!此女非人,乃是妖精。”

众人怎可能相信,大喝道,“胡说!明明一个女子,怎说是妖精?”

姜子牙虽然百般解释,但是奈何市人愚昧,并不知此女真身。

就在此时,王叔比干正好路过此地,发现此地异状便命下人查看原因。

而后下人打听一番回来,道,“启禀老爷!此间有一人算命,叫做姜尚,适间有一女子前来算命,他见女子姿色,便欲欺骗。女子贞洁不从,姜尚陡起凶心,提起石砚,照顶上一下打死,可怜血溅满身,死於非命。”

比干闻得此言,大怒,唤左右拿来!

那子牙一只手拖住妖精,拖到马前跪下。

比干怒喝道,“看你皓头白发,如何不知国法,白日欺坚女子?良妇不从,为何执砚打死?人命关天,岂容恶党;勘问明白,以正**。”

姜子牙诉苦,“王爷在上,容姜尚禀明;姜尚自幼读书守礼,岂敢违法?但此女非人,乃是妖精。近日只见妖气贯於宫中,灾星历遍天下;小人既在辇毂之下,感当今皇上水士之恩,除妖灭怪,荡魔驱邪,以尽子民之意。此女实是妖怪,怎敢为非,望老爷细察,小民方得生路。”

不过旁边众人却是齐齐跪下,道,“王爷!此等江湖术士,利语巧言,遮掩狡诈,蔽惑老爷。众人经目,明明欺骗不从,逞凶打死。老爷若听他言,可怜女子寒冤,百姓负屈。”

比干听得众人之言,又见姜子牙拿住夫人之手不放,心中已是愤怒,喝道,“姜尚,那妇人已死,为何不放她手,这是何说?”

姜子牙回答道,“小人若放她手,妖精去了,何以为证?”

比干闻言,吩咐众民,“此处不可辨明,待我启奏天子,使知明白。”

而后比干带着姜子牙来到摘星楼,将此事禀明纣王。

恰巧此时妲己在後听见比干奏此事,暗暗叫苦,“妹妹你回巢袕去便罢了,算甚麽命?今遇恶人,我必定与你报仇。”

妲己转出见纣王,道,“妾身奏闻陛下!亚相所奏,真假难辨;主上可传旨,将术士连女子拖至摘星楼下,妾身一看,便知端的。”

纣王早已被妲己迷惑得神魂颠倒,哈哈一笑,道,“御妻之言是也。”

而后传旨,“命术士将女子拖於摘星楼见驾。”

旨意一出,姜子牙将妖精拖至摘星楼,姜子牙俯伏阶下,右手摺住妖精不放,参拜纣王。

纣王在九曲雕栏之外,问道,“阶下俯伏何人?”

姜子牙答道,“小民东海许州人氏,姓姜名尚。幼访名师,秘授陰阳,善识妖魅。因尚住居都城南门,卖卜度日;不意妖氛作怪,来惑小民,被尚看破天机,除妖精,别无他意。姜尚一则感皇上天地覆载之恩,报师传秘授不虚之德。”

纣王道,“朕看此女,乃是人像,并非妖精,若是妖精,何无破绽?”

姜子牙道,“陛下若要妖精现形,可取柴数担,此妖精,原形自现。”

天子传旨,搬运柴薪至于楼下,子牙将妖精顶上,用符印镇住原形;子牙方放了手,把女子衣服解开,前心用符,後心用印镇住妖精四肢,拖上柴薪,放起火来。

姜子牙用火炼妖精,烧炼两个时辰,上下浑身不曾烧枯了些儿。

纣王大奇,问亚相比干,“朕看烈火焚烧两个时辰,浑身也不焦烂,真乃妖怪。”

比干奏道,“若看此事,姜尚亦是奇人。但不知此妖到底是何物?”

最后纣王叫姜子牙让那妖精现形。

姜子牙三昧真火一出,而后再玉清神雷一现,将那妖精烧出了原形,正是玉石琵琶。

看的妖精现形,纣王等人将姜子牙视为奇人,招其入宫当官。

而妲己却是心如刀绞,意似油煎,暗暗咬牙道,“我不杀姜尚,誓不与匹夫俱生!”

姜子牙封官,风风火火的回到了宋家庄,宋异人摆宴席,为其庆祝。

而妲己则是把玉石琵琶放於摘星楼上,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已後五年,返本还元,断送成汤天下。

自从玉石琵琶被杀,妲己便一直心情不好,一日歌舞之时,更是建议纣王造了个“虿盆”,毒害宫中宫女等人。

这姜子牙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可把马氏给乐坏了,止不住的夸姜子牙厉害,而姜子牙也是高兴不已,想要就此一生下去。

不过意外总会出现,自从那姜子牙姜琵琶精给杀死之后,妲己便十分嫉恨姜子牙,欲找机会除掉他,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这妲己心思一转便蛊惑纣王建造一物,名为:鹿台,而且诱惑纣王称,“建成后可以见到传说中的仙人。”

纣王大喜,自然马上同意,后妲己言姜子牙会阴阳术,令其建造,于是纣王不顾大臣劝诫,勒令姜子牙建造鹿台。

姜子牙自然知晓造鹿台劳民伤财,便劝诫纣王不要建造,不过正好被妲己当作借口,说姜子牙准备谋反。

纣王被妲己蛊惑,便下令炮烙姜子牙。

不过姜子牙有先见之明,提前溜了,惹得纣王甚是不高兴,不过也无可奈何,便让崇候虎监督制造。

期间有上大夫杨任曾悉心劝诫,但是却被怒气冲头的纣王给割去了双目,可杨任依然不死心,冒死进谏。

最后被纣王治下杀头之罪,不过却被阐教的清虚道德真君相救并收为弟子。

姜子牙并没有逃远,而是回去与马氏汇合,让其与自己一起前往西岐,不过马氏听闻姜子牙弃官,顿时对其一阵臭骂,又听得姜子牙此时乃是罪犯之身,便毫不犹豫的与姜子牙分道扬镳。

姜子牙心里也没有留恋之意,一纸休书写出,二人再无任何瓜葛。

姜子牙不敢怠慢,随后收拾一番便与宋异人告别,来到西周的领地——渭水,栖身于此,终日以垂钓为乐,静观世态变化,待机出山。

……

今天的第二章,又是四千字大章,求支持!

第一百一十三章伯邑考

自姬昌离开西岐后,西岐在姬考,姬发,散宜生等人的打理下,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整个西岐蒸蒸日上,可始终有一道阴影笼罩在姬考兄弟以及散宜生等大臣心中,只因姬昌被困羑里已然七年,却还无任何要回返西岐的迹象。

姬考也就是伯邑考,伯邑考见父亲七年已过,却还未归来,心中焦急,担心父亲发生什么意外,亦或是从此就被困在羑里一生,而不得返回西岐。

伯邑考奏明自己的母亲,而后将西岐事宜交与姬发等人,便独自一人带着三件宝物前往朝歌救父。

伯邑考一路前行,扬鞭纵马,过了些红杏芳林,行无限柳阴古道,行过五关来到渑池县,渡黄河至孟津,最后进了朝歌城皇华官驿。

翌日,伯邑考来到丞相府,见过亚相比干,将自己此行救父之事告知,亚相比干怜其救父心切,便奏明纣王,言伯邑考有宝进贡,想要代父赎罪。

纣王得知此事,召见伯邑考。

而在伯邑考参见纣王之时,恰巧被妲己看见,只见那伯邑考,丰姿都雅,目秀眉清,红齿白,言语温柔,顿时心动。

此妲己虽为狐狸精,但是却有苏护之女的记忆,而苏护之女小时曾与伯邑考见过数面,且探讨过音律之事,因此那狐狸精妲己也是知晓,后妲己奏明纣王,让伯邑考抚琴弹奏一曲。

伯邑考见到妲己却是想起了小时之事,心神有些恍惚,不过再想到纣王因听信妲己而祸害忠良之事,便对妲己有些厌恶,而后以父亲被困,心下焦虑,不敢弹琴,怕辱圣聪婉拒。

纣王早已被妲己迷惑,此时对伯邑考的音律之技甚为好奇,便没有多想直言道,“你当此景,抚琴一曲,如果希奇,赦你父子归国。”

伯邑考听得此言,自然大喜,而后神情专注,全身心的投入抚琴之中。

良久,伯邑考弹至曲终,只见音韵幽扬,真如戛玉鸣球,万壑松涛,清婉欲绝,令人尘襟顿爽,恍如身在瑶池凤阙,而笙簧箫管,檀板讴歌,觉俗气逼人耳。

纣王听罢沉醉其中,对其大加称赞,而妲己闻之更是对伯邑考动情,心思一转便奏明纣王想要伯邑考传自己琴技,以便以后时常为圣上抚琴弹奏,纣王自然无不允诺。

妲己将那纣王灌醉之后便让伯邑考传授自己琴技。

伯邑考为了救父,只得隐忍,将琴拨动,其音亮,妙不可言。

妲己原非为传琴之故,实为贪伯邑考之姿容;挑逗姬考,欲效于飞,纵淫败度,何尝留心於琴?只是左右勾引,故将脸上桃花现娇天姿,风流国色。

转秋波送娇滴滴情怀,启朱吐软温温悄语,无非欲动邑考,以惑乱其心。

伯邑考乃圣贤之子,因为父受羁因之厄,欲行孝道,故不辞跋涉之劳,往朝歌进贡,代父赎罪;指望父子同还故都,那有此意?虽是传琴,心如铁石,意若钢坚,且对那妲己有些厌恶,因此便眼不旁观,一心只顾传琴。

任那妲己如何勾引,却依然不得如意,最后更是被伯邑考一番训斥,羞得妲己面红耳赤。

妲己暗恨伯邑考,最后在纣王面前倒打一耙,言称伯邑考借传琴而欲轻薄于她。

纣王大怒,传召伯邑考,旁敲侧击昨夜之事。

伯邑考自然明白妲己欲加害于他,便为纣王弹奏一曲,曲中尽是忠君爱国之意,并无半点欺谤之言,纣王却是不好加罪于他。

但是妲己可不会就如此放过伯邑考,因此便让伯邑考将进贡的宝物拿出,想要借机加害。

伯邑考为了救父,只得与妲己周旋,进得摘星楼,将白面猿猴献上,开了红笼,放出猿猴。

伯邑考将檀板递与白猿,白猿轻敲檀板,宛转歌喉,音若笙,满楼亮。

高一声如凤鸣之音,低一声似鸾啼之美。

愁人听而眉皱,欢人听而抚掌,泣人听而止泪。

纣王听之,颠倒情怀,妲己闻之,芳心如醉;宫人听之,为世上之罕有。

那猿猴只唱得神仙着意,嫦娥侧耳;就把妲己唱得神荡意迷,情飞心逸,如醉如痴,不能检束自己形色,将原形都唱出来了。

此白猿乃千年得道之猿,修的十二重楼,横骨俱无,故此善能歌唱,又修成火眼金睛,善看人间妖魅。

妲己原形现出,白猿看见上面有个狐狸,乃妲己本相,此猿将檀板掷於地下,向九龙侍席上一撺,劈面来抓。

妲己一惊,瞬间反应过来,收起本相,往後一闪。

那纣王也是习武之人,勇猛无常,见此一怒,一拳击出,将白猿打跌在地,两方侍卫见此一阵乱刀将那白猿砍死。

经此一事,那妲己便找到借口,奏明纣王,言称伯邑考欲行行刺之事。

纣王自然惊怒,要将伯邑考送入虿盆,但妲己对伯邑考已然大恨,不愿如此轻易让伯邑考死去,便要自己动手行酷刑,纣王准之。

妲己将伯邑考拿下摘星楼,想要杀害,可就在这时,一阵迷雾突然出现,将摘星楼下笼罩。

“哼。”

迷雾刚现,一声冷哼便传出,一股寒意直袭妲己心头,让妲己浑身一僵,动弹不得。

而这时,妲己面前出现一道人影,正是云中子,妲己自然知晓此人便是数年前救下苏护之女的道人,心中更是冷汗直流。

“妲己见过仙长。”妲己惊惧,急忙躬身行礼。

“此人贫道救下了。”云中子淡淡的看了一眼妲己,而后一挥手将早已昏迷的伯邑考带起,一个闪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此同时,那烟雾也慢慢散开。

妲己见此,有些后怕的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随后想了想,一挥手,道法一出,另一个伯邑考出现。

纣王此时也慌慌张张的来到楼下,见妲己并无大碍方才安心,同时疑惑道,“御妻,此地发生了何事?”

妲己自然用谎言骗过,随后让侍卫将假伯邑考剁成碎肉,奏请纣王,“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若昌竟食,此人妄诞虚名,祸福阴阳,俱是谬说,庶可赦宥,以表皇上不杀之仁;如果不食,当速斩姬昌,恐遗後患。”

因云中子蒙蔽天机,因此姬昌依然算出那送来的肉饼乃是自己的长子,伯邑考的肉身,但姬昌一来不愿就此被困一生,二来如今朝歌大乱,正是他报仇,登鼎天下的大好时机,自然不能错过,因此,姬昌只能忍痛吃下肉饼。

纣王得知本欲赦姬昌回过,奈何那费仲,尤浑二人进谏,直言放姬昌回国便是放虎归山。

因费仲,尤浑二人乃是纣王此时的心腹,所以也便准了,并未释放姬昌。

亚相比干得知此事,派人去西岐,将此事告知。

散宜生等人得知此事,举国悲恸,可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将姬昌救回,散宜生知道纣王昏庸,听从费仲,尤浑二人之意,便差人贿赂两人。

果不其然,费仲二人得了散宜生进献的宝物,便在纣王面前替姬昌说好话,最后姬昌得以赦免,回国而去。

话说云中子救下伯邑考,将其带至一处山巅,而后将其叫醒。

“姬考多谢仙长相救,仙长救命之恩,姬考永远铭记于心。”伯邑考醒来后便得知自己是眼前这位年轻的道人所救,因此直接躬身施礼。

云中子微微笑笑,道,“伯邑考,贫道乃是通天教主座下大弟子云中子,如今贫道欲收你为徒,你可愿意?”

伯邑考愣住,天上掉馅饼的事不多,没想到自己会遇到,随后大喜,直接行跪拜之礼,“弟子姬考拜见师尊。”

“嗯,起来吧,跟为师去五行岛。”云中子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便要带着伯邑考离开。

可伯邑考却是面色一急,道,“师尊,弟子……弟子想请师尊救救徒儿的父亲。”

云中子摆摆手,道,“你且放心,你父亲不久便会回国而去。”

伯邑考虽然疑惑,不过却也相信自己的师尊,毕竟是仙人,仙人的神通岂是他一个小小的凡人便能知晓的?

因此伯邑考还以为自己的师尊已经设法救下自己的父亲,所以也就不再多言。

而后伯邑考便随云中子去了五行岛。

“啊,姬考哥哥?苏玉拜见仙长。”

刚一回到五行岛,便遇见了原来的妲己,也就是现在的苏玉。

伯邑考一见苏玉,顿时大惊,就要喝骂,可是一看到苏玉的模样,神情等,觉得无比熟悉,与在朝歌所见的妲己却是有着天壤之别,伯邑考有些孤疑,不明其就。

云中子见此哪不明白,让苏玉将事情的原委告知伯邑考,伯邑考听罢之后方才明白,同时对神仙之事也甚是向往。

云中子让伯邑考见过岛上众人,拜过通天教主后,便开始为其传授上清道法,如此,云中子门下也已有了三位弟子。

那伯邑考与苏玉本是旧识,且都是惨遭迫害,因此二人也算同病相怜,这两人同住一岛,后来却是产生了感情。

当然,对于此事,云中子并未过问,顺其自然,不过转念想到自己,来到洪荒也已数万年了,却还没有道侣,想到这,云中子便不由摸了摸鼻梁,自嘲一声。

第一百一十四章北海平叛

再说另一边,文王姬昌回到西岐之后却是悲恸,每当想起姬考,便不由一阵悲呼,其声之悲,让群臣低首叹息。

文王日渐憔悴,神情恍惚,让群臣甚是担忧。

一日夜晚,时至叁更,文王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

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後一声响亮,火光冲霄,文王惊醒,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叁更,文王自思此梦主何吉凶,待到天明,再作商议。

翌日早朝,待文武群臣参谒完毕,文王道,,“孤昨夜叁鼓得一异梦,梦见东南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同帐中扑来,孤急呼左右,只见台後火光冲霄,一声响亮惊醒,乃是一梦。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散宜生出班,躬身贺道,“此梦乃大王之大吉兆,大王将得栋梁之臣,大宝之士,真不让风后伊尹之右。”

文王奇道,“卿何以见得如此?”

散宜生解释道,“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传说於版之间,今主上梦虎生两翼者,乃熊也,去见台後火光,乃火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众官听毕,齐声称贺,文王也是大喜,传旨回驾,心欲访贤,以应此兆。

话说姜子牙离开朝歌后,来到渭水,居于溪,一意守时候命,不管闲非,日诵黄庭,悟道修真。

苦闷时持丝纶倚绿柳而垂钓,时时心上昆仑,刻刻念随师长,难忘道德,朝暮悬悬。

一日,姜子牙遇见一个樵夫——武吉,瞧其额头暗黑,掐指一算,便算出此人有一劫难,将会打死人。

姜子牙好心告之,奈何武吉并不相信此事,还将姜子牙耻笑了一番,姜子牙也未在意,垂钓去了。

就在当天,那武吉却逢文王车驾,一不小心将一侍卫打死,这可吓坏了武吉,后禀明文王,家里有一年老的母亲,自己需要回家道明此事,方可抵命。

文王闻之,怜其孝心,放其归家。

此时的西周民风朴实,人人守纪遵法,因此文王也不担心武吉擅自逃跑,况且他会推演之术,区区一凡人,即便逃跑,他也能将之抓回。

武吉离开之后,回至家中,禀明母亲,老人家听闻后大悲,口称希望有仙人相救。

武吉听得仙人二字,脑中一道惊雷炸响,瞬间便想到了不久前遇到的山中之人,想到当时那人告诉自己之事,如今果然应验,武吉知晓那人或许有办法让自己渡过此劫。

随后武吉找到姜子牙,将此事告知,姜子牙怜其孝心便传给他一个法子,此法却是瞒过文王,让武吉安然渡过此劫。

不过之后不久,武吉却是又遇到了散宜生,散宜生自然认出武吉,差人将武吉抓了,随后将其带至文王面前。

武吉如此瞒天过海,视西岐王法于无物,自然让文王愤怒,而后问其如何做到此事的,武吉不敢隐瞒,将此事一一告之。

文王,散宜生等人闻言震惊,瞬间联想到前不久飞熊入梦之事,文王知道或许那人便是身具飞熊之相的贤能之士,不敢怠慢,立即让武吉带路,想要去见一见那位大能。

武吉将文王带至姜子牙所居之处,两人一番探讨,文王对姜子牙大是佩服,而后礼贤下士,拜请姜子牙入朝,官拜丞相。

……

“奇怪,那闻仲有多宝等人相助,为何如今还未回朝?”

这一日,五行岛上,云中子突然想起北海之事,感觉疑惑,掐指一算却什么也未算出,云中子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这段时间他只顾着朝歌这边的事情,却是忘了北海之事,只因有多宝等人,想必要拿下那西方教的弥勒应该轻而易举,可如今却是失算。

“哼,西方教,如今看来北海之事恐怕不简单,还须得我亲自去一趟了。”

云中子无奈,他想要一直关注着朝歌的事情,可是如今闻仲居然还未回来,让其改变了计划。

云中子并不耽搁,直接展开身形,急速向北海方向而去。

不久之后,云中子便出现在北海,刚一接近北海,云中子便一声怒哼,“哼,跑得还真是快。”

云中子低声两句,而后一个闪身出现在闻仲的军营中,直接找到了多宝等人。

“见过大师兄。”

多宝道人,金灵圣母等人正在愁眉苦脸的探讨事情,却突然见云中子出现,心中一喜的同时也是一惊。

“弟子杨蛟(袁洪)拜见师尊。”

杨蛟与袁洪两人也在,见到自己的师尊出现,两人大喜,纷纷拜见。

闻仲等人也来见过。

云中子点点头,随后坐在营中上首,道,“将这段时间北海所发生的事情给我说说。”

多宝出列,道,“当日师弟带着门下弟子来到北海……”

整个大营中充斥着压抑的气氛,多宝一句一句的将北海之事讲给云中子。

原来当日多宝道人带着截教的数百弟子来到北海,想起走之前大师兄的话,多宝道人便想要摧枯拉朽般的将西方教的几位弟子斩杀,而后相助闻仲平叛。

哪想西方教居然也来了帮手,其中一位叫着药师的西方教弟子,实力强大无匹,居然达到了大罗金仙中期,两方叫战,却是与多宝拼了个平手。

这让多宝道人始料未及,而且西方教来的人可不仅仅如此一位,还有数十位实力强大的弟子。

不过就算如此,那西方教也不是多宝他们的对手,可奈何就在他们快要取胜之时,突然来了数位阐教弟子,云灵子,普贤真人,慈航道人以及惧留孙,有了此四人相助,两方却是暂时僵持住了,谁也奈何不了谁。

而且更让多宝道人他们愤怒的是,那阐教四个弟子居然对截教弟子展开雷霆攻击,下重手,杀了不少人。

多宝等人想要反击,可阐教一方只有四人,而且个个实力强劲,他们想要斩杀四人,却有心无力,因为四人战不赢可逃。

无可奈何之下,多宝打算派遣袁洪前往五行岛求救,可那阐教四人居然在半路劫杀,阻挡截教弟子前去搬救兵,而那西方教的弟子好像与阐教商量好了一般,在阐教半路堵截之时,他们在后方也发动猛烈攻势。

如此一来,多宝等人只得集中力量与两方周旋。

待多宝道人将北海之事全部讲出后,云中子面色一沉,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大师兄,如今你已到此,此战我们必胜无疑,那阐教弟子甚是可恶,杀我截教弟子,大师兄可要为师弟师妹们报仇。”

金灵圣母最是刚烈,如今自己的大师兄已到,以其准圣的实力,斩杀阐教的四个弟子,可谓轻而易举,因此直接出言,如此说道。

云中子闻言却是摇摇头道,“如今他们已经走了,闻仲,你即刻安排兵马,向袁福通进攻。”

……

就在云中子刚刚接近北海之时,袁福通的军营中,一个帐篷内,四人正在打坐,此四人正是阐教的四个弟子。

突然,就在这时,一道灵符传入帐内。

四人全都一惊,齐刷刷睁开双眼,而后神识向灵符探去。

“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