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聊斋仙境-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修到化神境界,元神不灭,又怎敢走神道路线?所以炼气化神,化神之下,皆为‘伪神’,只有化神大能,才是真正的‘真神’。”
  神道的好坏,在华夏,可以说再没有比龙族更了解的了。
  虽然神道修行有着种种好处,甚至不需要修炼,聚拢信仰之力,就能封神成功,具备强大的能量,并且可以长生久视。
  黑鱼也知道白祖在聚人心念力,但它就是不愿意白祖走这么一条路。
  因为龙族秘典上记录的明明白白,神道在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劣处。而且几乎无法弥补。那就是神灵会被信徒的信仰之力感染了,侵蚀灵魂,最后导致灵魂不纯。类似于精神分裂一般,彻底成为疯子。所以如果不是修炼到化神大能那种元神不灭,化神亿万的境界,走神道,只会走的自己再也不是自己。
  这是黑鱼不愿意的。白祖是它唯一的朋友,是它不惜受罚也要偷取龙宫秘典帮助它。
  当白祖死了,被人杀了,它是如何的愤怒。
  “你杀了白祖,我本来准备让它们一拥而上,将你杀死。但后来突然改了主意,不是我怕了你,而是我看中了你这具肉身。你毁了白祖的肉身,还它一具,这很公平。”黑鱼说着,一点儿也不在乎沈石知道它的目的。
  “老实说你应该庆幸。一开始我也没注意到你的身体。还是白祖提醒了我。你这是先天之体。真是没有想到本龙种至今没有化形,还是一具黑鱼的后天之体。你这小小修士却已经是先天了。先天也好,后天的身体,白祖可看不上。”
  它的话,让沈石的眼睛眯了起来。老实说捏死白祖后,他并没有管白祖的灵魂。毕竟当时那么多的鼠妖,死了之后飘出的老鼠灵魂基本上差不多,全都是老鼠的样子。
  哪一只是普通的鼠妖,哪一只又是白祖。哪怕沈石看的见,也分辨不出。至于会不会中途少上一只,更是沈石没有注意过的。
  现在很明显白祖的灵魂被这黑鱼接引了过来。
  黑鱼越说,越是兴奋,到了最后,干脆狂笑起来。突然,他猛的停住笑声,目光如同饿狼般看向沈石:“从你出京的那一刻,就代表着你再也无法逃脱我的手掌。你为什么会来这里,为什么会遇上周胤之,这全都是我的安排。虽然不知道你不过区区后天凡人,怎么会拥有这样一尊天生宝体式的肉身,但等白祖吞掉你的灵魂,获得你的记忆,占据你的肉身之后,这一切都会归我们所有。”
  “有了你的记忆经验,相信便是踏出最后一步,化为龙体,只会更加简单容易。”
  黑鱼嘿嘿冷笑道。
  身为一名作恶的妖,恐怕真的无法让人相信它的无私。只不过这一切都是真的。
  对沈石,它一开始并不重视,只想着杀了他,为友报仇。直到把沈石引了过来,打了起来。它才发现沈石身体的不同。
  灵韵具备,冰肌玉骨,与天地元气和谐交融,时刻保持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分明是人,又不是神,怎么会有这样的身体。
  即便是这样,它还是想杀了他。直到白祖的灵魂提醒他,捕获了沈石后,白祖可以上身,拥有他的身体。而他身体上的记忆,怎么从后天转天下的秘密归黑鱼。
  “你若跪下求饶,我说不定能放你灵魂一条生路,让你投胎转世,或者拜入我座下,成为我龙宫正神。”
  既然真相揭开,黑鱼也不再掩饰,大大咧咧的不再做什么逃走状,胸有成竹道。
  都是戏精啊!
  “他们都是你的人?”沈石问道。
  “周胤之不是。”黑鱼回答了。
  它只说周胤之不是,并没有提其他人,是因为沈石问的是人。而大湖村的人,不听话的全都死了,剩下的自然是听话的。没有它这湖中龙种的允许,他们怎么可能捕到鱼。
  不过也仅仅是允许村中人裹腹的鱼获罢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只能是把你抓去炼成法宝器灵,是没法放过你的了。”沈石说道。
  它看上了沈石的肉身。沈石也看上了它的。龙身可全都是宝。如果捕了它,同样可以炼制一把飞剑了。
  虽然人教炼器术不如截教,炼不出金蛟剪这样的上品灵宝,但是黑鱼也不是真正的龙体。炼把龙鱼剑还行,金蛟剪是不用指望了。


第275章 龙宫
  “该死的凡人,你太狂妄了!”
  自己看上了他的肉身,他不仅不乖乖现上,反而打起了自己的主意。可恶,可恶!实在是太可恶了!
  黑鱼眼中黑芒暴涨,身上的鳞甲炸起,声音如同夜枭一般尖锐。
  他身上的气势更是一截比一截高,周围的水流卷动着,在空中流动。整个大湖村一下子全都变了,变得有如水域,天地在消失,无数水流从四面八方涌来。随着水流的涌来,水压也在出现。
  “小子。你们以为你们是在大湖村?不,你们现在根本就在我的龙宫中。如果不是不想弄坏了你的肉身,我早用水压死死你了。”
  这是黑鱼的一件法宝,是老龙王送它的。它不仅可以在水中化为龙宫,就是在陆地上,也拥有幻化的能力。而且幻化的陆地屋舍中,同样可以有水。毕竟黑鱼不是龙,它是不可以长期离开水的。老龙王用这法宝送它过来,后来更是干脆直接送给了它。
  也就是说,沈石现在已经不再陆地,而是在龙宫之中。
  “我现在让你看看,什么是水的力量。”
  轰隆!
  万吨的水流从天而降,劈头盖脸向沈石压去。这么重的力量打在身上,绝对是有死无生。
  这便是这龙宫自带的能力……水压。虽然不是什么攻击的法术,但是恐怕没人受的住这样的水压。
  “哼,自以为是。”
  沈石看了眼那水,不屑一笑,举起手中的宽刃剑。
  一道璀璨的青色剑芒在龙宫中闪现出来,在这碧绿的水色中,又染上一抹青色。剑芒凌空暴涨,由下而上,直接硬生生劈在了压下的水浪中。
  “轰隆。”
  一声巨响,青色剑芒劈在了水浪上面,接着便看到剑芒不断向前,直直的劈开了水浪。
  “嗯?这不可能?这怎么可能?”
  黑鱼神色大变,不由退后半步。龙宫的这术法水压有多大,再没有比它更明白的了。哪怕是真龙,都无法挣脱这水压。可是他竟然以剑芒劈开了。
  这龙宫的水压确实是有万吨的重量,但那是在大海中。也就是说龙宫中的水与水压并不会平白产生,它是吸收了水,所以才有水压。
  而大湖村虽然也有一条湖泊,但是它可没有那么多的水重。
  水压这玩意儿,水量大才惊人。水量小的话,也就是图有其形罢了。
  斩开水浪,沈石的剑指向黑鱼。
  “我小瞧你了,不过,这儿不是陆地,这儿是水中,你永远不知道,龙族在水中可以有多强大。”
  他一边说着,一边引动着更多的水流连入龙宫,分开的水浪又重新合在了一起。。
  “只要有水,我便可以不断的攻击。而你不过是陆生动物,在这水中,你可以坚持多久?”黑鱼阴测测笑道。
  就像他说的一样,它是鱼,呆在水中多久都行,而沈石一旦没了那口氧气,他可以坚持多久?
  ……
  “我们这是在哪?鱼虾蟹呢?”
  此时外面的人不仅看不到龙宫中发生的一切,他们甚至看不见龙宫。
  在他们的视线中,只有空荡荡的一切,以及他们似乎离水近了许多。
  黑夜之下,他们甚至看不到湖泊变大了不少。
  “沈大人?谁看见沈大了?”
  王朝马汉一直在协助沈石,所以不见了沈石,他们比其他更早发现。
  “沈大人,沈大人……”
  差人们边找边喊。然而避开水的他们,又怎么找的到水中龙宫。
  “沈大人该不会掉水中去了吧!”突然一个差人说道。
  “什么?”王朝一惊,“这可怎么办?”
  他立即相信了那个差人的判断,毕竟沈石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独自逃走的行为。如果沈石没有独自逃走,那么剩下的可能性,也就只有沈石落水了。
  然而这怎么办?
  水中有妖,他们全都知道,他们根本没勇气,也缺少能力下水的能力。
  毕竟岸上的鱼虾蟹跑了个精光,没死的,全都回到了水中。在岸上,他们就不是对手,下了水只能是送菜。
  “大人,让我们去找吧。”这时候一应水鬼飘了回来。
  他们被风卷出了几里远,当他们回来,这里已经打完了。现在听说不见了沈石,立即主动去找人。
  水鬼们愿意帮忙,这自然是更好的。在水中,他们可比人更适应。
  看着这帮水鬼回来,主动帮忙。不远处的房屋中,老人们全都起了身,透过窗缝门缝向外面观看着。
  刚才打的那么厉害,就是睡的再死的人也醒来了。更何况老人睡眠本来就浅,外面的动静那么大,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然而他们只是看着,没有出去帮忙。一帮老人,不帮忙是对的。如果他们出去帮忙,也只会是拖后腿。
  不过他们看了一会儿,却齐齐的转身来到一处神龛前。那个神龛供奉的是条龙,神牌上写的就是大湖村龙神。
  “龙神啊!龙神。信徒已经引了人来,还请放小儿轮回去了吧!”
  不仅仅是一家,而是大湖村上下,所有人家,尽皆有着一样的供奉。
  他们都是大湖村的村民。他们也知道自己的亲人淹死在了湖中。
  只不过他们做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亲人们不愿意做鬼害自己,我们作为家人却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不是水鬼害的,我们引来的人,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这是他们真实的想法,也是沈石他们一直觉得村子不对劲的地方。只不过他们没有向这方面去想。
  或者说,他们想到过,只是没有相信罢了。
  ……
  在另一边,朝廷的人马也已经到了。
  “包大人,希望你不要开玩笑。朗朗乾坤,哪儿有的妖?”
  敢与包拯这么说话的,对方也只会是文官。大宋的制度,军中主帅必须是文官。武将为帅,是迫不得已的情况,比如契丹人打来了。
  包拯急急忙忙赶回汴京,为了尽快调军,他直接找了赵祯。只不过沈石上回搞了一把,弄的文官大为恼火……他们打压武官这么多年,好容易立下了规矩。你们却绕过我们调军,这还有规矩吗?
  为了不让类似的事再发生,文官们这段时间很重视兵力的调动。
  而包拯就这么一头撞了上来。


第276章 现状
  堂堂大宋,朗朗乾坤,你一黑炭头说什么?妖邪?
  好吧!妖邪就妖邪好了。可你用军队是个什么意思。
  大宋的国策是打压武人,但是仅仅打压武人那是皇帝,是赵家的目的。到了文官手中,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皇帝染指军权。
  没有军权的皇帝是安全的吉祥物,而有了军权,那是吃人的老虎。
  老赵家最后一支忠心的军队,是老相国费了多大的气力才拼光在北边。
  什么保护百姓,说说而已。保护百姓不在城墙上保护,非要开出城去野战。
  为了百姓。从来都不过是以此之名,行邪恶之事罢了。
  大人们不在乎什么妖邪,也不乎什么北胡。五国十代时,他们经历的多了。
  好容易遇到了个宋,他们肯定要专心经喜,不能让赵家人再浪下去。不然毁了国,他们又会掉入那个士人为士兵欺凌的时代,这是没人愿意的。
  像是崖山之后十万军民齐跳海,向外宣传是忠心,但是实际上却是对胡人统治的恐惧。
  蛮夷入华夏。在后来的宣传其实已经是这点……不乱杀文人。
  有了这一条,又人才真正的无耻,才有了我大青果。
  现在的时代,文人还守着仅剩一点儿的节操。只要老赵家人不乱来,不要老想着北伐,他们就已经满足了。毕竟刚从五代十国中出来,人心还没那么大。
  而老赵家人得了军队,又或是他们知道了宋军的强弱,都会一意北伐。
  胡人是这么好招惹的?为什么就不能老实过日子?
  是了。都是军队害的。只要皇帝手中没有军队,只要我大宋的军队足够弱,这一切就都不会再发生。
  他们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终宋一朝的重文轻武,就是这么发生的。
  正如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的士大夫们全都是穿了鞋的,他们是一点儿也不想过胡人南下的日子。赵胤义两兄弟时,他们曾经鼓起过一次的勇气,但事实证明,干不过,根本干不过。
  前段时间,皇帝绕过他们,动用了一次的军队。他们已经是吓的不轻,抓了杨家的部曲。没有想到皇帝还来。
  但来了又如何?你也就派来的不是武夫,就是这样的丑鬼了。
  兵部拒不发兵,不仅是急了包拯,同时也恼了赵祯。
  赵祯这皇帝当的极为憋屈。太后时,就不多说了。就说这皇宫,什么人都可以随意进出不说。打了那么久,也不见军队护驾。赵祯心中就没点儿想法。
  而且现在已经不再是过去,他已经有后了。不会再发生有人攻打皇宫,他便有弃了皇位的想法。哪怕是为了儿子,他也要有一支武力在手。
  当包拯向赵祯告知他调不出军队,皇帝用一种很诡异的眼神看着他。
  他是皇帝,这是他老赵家的天下,他却调不了军队。
  赵祯想了一下,使人叫来了晏殊。
  晏殊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而且他是老臣,多年身居要位,却平易近人。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为晏殊女婿。
  这也是赵祯找他过来的原因。他只要开口,兵马调动也就不再是问题。
  “啊!陛下在说什么?”
  然而晏殊并没有站在赵祯一边,他在装聋作哑。
  老实说,虽说晏殊老了,但是他耳不聋眼不花,之所以没有支持赵祯是因为他支持不了。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但是他的行为与民与国有功,却坏了文人们的大计,所以庆历二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庆历四年,他就主持了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
  名义上,这是正经事,但却是文人们的反击。原历史长河他也是因此而遭贬。
  然后他的一生,就是在大宋各地奔波,再没回到汴京过。
  至和元年六月,晏殊因病请求回京城医治,待病好以后,再出京任职,仁宗特意把他留下来,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让他五天到自己这里来一次,按宰相的规格对待他。过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仁宗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后就立刻派人捎信给仁宗,信中说:“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担心了。”不久即于至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去世。仁宗虽然亲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没能在他卧病时来看望他感到遗憾,特地二天没有上朝。
  这就是文官的报复。虽然大宋不杀士大夫,但我可以不断调动你的工作,让你不断奔波。政务还没上手,便直接调走。总是在去赴任的路上,没有政绩自然也就绝了回京的可能。
  晏殊都如此,其他人就不用说了。
  “老大人,身体不好,就在宫中休养一下。这命令便由朕替发了,来人!送晏老大人入宫休息!”
  赵祯虽然很气,但他还是没有为难晏殊,除了赵祯的性子原因外,还因为晏殊是他的老师。
  晏殊初入朝办事时,还是前朝,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饮宴欢会,以至于市楼酒馆,都大设帷帐提供宴饮游乐的方便。晏殊当时很穷,没钱出门游玩宴饮,就在家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宫中给太子选讲官,忽然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宴殊,转天上朝复命,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都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眷宠日深。仁宗登位后,得以大用(官至宰相)。
  在这么个时代,晏殊只要不造反,赵祯就不可能对付他。


第277章 政治人物的脑回路
  晏殊也明白赵祯是为了他好。留他在宫,其实是保护他。
  明道元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后召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复为三司使。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晏殊全面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从失利中找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奏请仁宗后,办了四件加强军备的大事:撤消内臣监军,使军队统帅有权决定军中大事;召募、训练弓箭手,以备作战之用;清理宫中长期积压的财物,资助边关军饷;追回被各司侵占的物资,充实国库。由此,宋军很快平定了西夏的进犯。
  却也因此让他与武人的关系极好。
  同时他为人刚简威猛,待人以诚,虽处富贵,但生活相当简朴,并且乐于奖掖人才,当世名士,如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又能识富弼于寒素之中,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晏殊执政时,范仲淹、韩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阁也多一时之贤,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为史学家艳称的“庆历新政”,实际上也是由晏殊总领其事的。
  他这一生搅动风云,已经是坐在了火药桶上。如果再牵扯到军权,这火药桶非爆了不可。
  要知道文官,不,应该叫他们政治人物,他们从来都不在乎做的事是否与国与民有利,他们看中的从来都是政治利益。
  晏殊很想提醒赵祯不要引爆这个火药桶,但是望着赵祯的眼神,晏殊很清楚一件事情。
  那他知道如果皇帝真的下定了决心想要调动别的军队不太容易做到,毕竟大宋的武人已经受到了文人数十年的打压,但是这不是说就没有听令的了。比如杨家,只要皇帝下旨,他们还是会听的。
  只不过这样一来,君臣的矛盾只会激化。太宗之后,文官们很是弄死了一批武将精锐后,文官的权力才渐渐攀升到了顶峰,武将才开始被压制,但是皇帝最近的行为是越来越抬举武人了……
  是。妖魔鬼怪们是需要武人的力量,文官们基本用不上。但是陛下啊,不知生,焉问死?
  这妖魔鬼怪历朝历代都有记载,然而它们却没有一个拥有祸乱朝廷的能力。武人却有。
  别的不说,就把最近跟皇帝顶牛,不行新政的这一批文官全部拿下,整个朝廷就要瘫痪。
  当然,如果一个接一个的罢职夺职甚至是砍头,只要皇帝有胆量,不怕杀的人头滚滚,有当年五代十国的凶狠,那么朝纲还真的有可能被重塑,整个社会秩序都会被重塑,当然,大明会混乱一阵子,然后会有无数的人因此丧命,甚至会有人造反。
  但一个唯皇命是从的朝代也许就这么诞生了。
  硬骨头总归没有软骨头多,这一点儿已经在五代十国证明过了的。现如今朝堂上的硬骨头之所以看起来比较多,是因为大部分这是大宋朝,不会治文人罪的大宋朝。
  赵匡胤是武将造反夺权,深知骄兵悍将难以驾驭,所以当皇帝后尽可能不重用甚至还要像防贼似的防范武将。而治国又需要人才,不重用武将,就只能重用文人。这一时期,不杀文人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让自己“朝为牧田郎,暮登天子堂”。开国皇帝赵匡胤制定的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花钱买和平导致武将无用武之地等原因造就了文人地位的急剧攀升。
  赵匡胤曾立誓碑于太庙密室,后世君主祭祀及新太子即位,均须恭读碑文: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赵匡胤的政策使得宋朝的文人生命安全有了保障,可以说,宋朝的文人才是真正获得文人尊严的!而且,宋朝文官的俸禄极高,皇帝有意识的将国家收入的一大部分拿出来“赏赐”给每一个士大夫。正是“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
  有这样的皇帝,大青巾们才会团结在皇帝身边。至少这是文官们努力菅造与维系的。
  可是现在,皇帝频频动用军队。他想干什么?
  晏殊望着神色不对劲的皇帝和内侍,心中的惊惧可想而知,他连忙跪在地上大喊道:“陛下!请陛下三思!请陛下三思!陛下!不能这样做!太祖太宗的祖制。小小的妖魔鬼怪,不足为虑。一旦动用刀兵,不仅武夫重新夺权,大宋社稷亦会不稳!陛下!陛下三思啊!”
  什么妖魔鬼怪。晏殊并不在乎,他就怕赵祯食髓知味,真的重用起武人来。
  而这是很可能发生的。毕竟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情况。契丹人与西夏人全欺负过大宋了,而大宋是怎么转危为安的呢?
  那绝不是什么岁币的功劳。只有军队能打,岁币才有用。如果军队不能打,再多岁币也没用。
  这一点,主持军事改革的晏殊比哪个都要清楚。所谓的“岁币”其实不过是文官们抢功的行为。
  打仗,他们不行。教化?那更是在开玩笑。
  所以他们才忽悠大宋上下弄出了岁币,然后他们得这和平之功。
  打赢了也给钱,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檀渊城下打败了20万铁骑,然而最终却签订了对宋不利的檀渊之盟。虽然史官对其评价很高,认为北宋王朝用每年30万银绢,结束了长达25年的战争,换来了宝贵的和平,赢得了难得的发展环境,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但是游牧民族人不事生产的,20万大军的军事失败,他们自己就好受了。
  汉朝打败了匈奴,说是军事上的胜利,但是如果汉朝也像宋人一样,不断给岁币,不断给胡人叙命,就是终汉一朝,也不可能会有匈奴灭亡的一天。
  打胜了,还要给钱给好处,这也是最最特殊的东方独有了。
  整个世界史都难以找出第二例来。
  因为其它地方的人“蠢”?
  他们不明白打胜了仗要求赔偿,发展本国的硬实力,是“愚蠢”的?应该给敌国钱粮,让他们发展起来,再打一仗的“政治智慧”果然是亚洲独有的啊!
  因为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忽悠的过去。


第278章 政治才重要
  后世那么明显的真理……削弱敌人,发展自己。在这时代更是可以开出“发展敌人,削弱自己”的理论,而且说的还让大部分人信了,这样的人绝对是个人才,而且是顶级的人才。
  “武夫夺权?”
  赵祯愣了下来,他没想到他所敬重的老师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基本上已经是在咒他这个皇宫失天下了。
  “老师,你也是知兵的。如果没有他们,这汴京城恐怕已经被打了下来吧!”赵祯说。
  “不!陛下,不会的……”晏殊脱口而出,然后他愣了。
  因为赵祯正一脸玩味的看着他。
  他难道知道了?
  晏殊心中一动。
  然后就听赵祯说:“那朕的皇宫呢?他们说来就来?谁来保护朕?保护朕的皇儿!”
  赵祯的脸色很恐怖,就像所有护崽的野兽一样。
  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赵祯对下面的人很仁,哪怕是有人造反,要夺这大宋天下。他不仅不杀那人,反而让其做官,保护了那人。
  为什么?
  一个,要么他就是史书上写的“仁”,仁到了骨子里了。
  但是他是一个皇帝,一个靠着伪装熬死了刘太后的皇帝。
  这么一个人,心中就没有一点儿戾气?这怎么也不可能吧!
  如果不是真正的“仁”,那就只能是伪装的“仁”,只不过他是伪装了一辈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晏殊不想这么怀疑赵祯,但是赵祯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个被一直人为绝后的皇帝。
  汝南王府虽然干的极为隐秘,但是让晏殊这种拥有了几乎半个朝廷势力的人,他又怎么会一无所知。
  诚然,他是不知道汝南王府会怎么做。他甚至没有深挖,不知道是不是汝南王府的势力,但是这只是因为他没有深挖罢了。
  当年的赵光义可没开个好头儿,宋太宗赵光义是宋太宗赵匡胤的弟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其在位期间,御驾亲征消灭北汉,基本完成了中原地域的统一。因此后世有人称赞其为一代英主。但事实上,赵光义却并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伟大、光荣、正确,而是一彻头彻尾的小人。首先是赵光义的皇位来的有点莫名其妙。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基本都是父死子继。但宋太宗赵匡胤死后,皇位却是由他的弟弟赵光义来继承的。
  根据赵光义自己的说法,宋朝杜太后(赵匡胤、赵光义的生母)认为后周灭亡皆因幼主临朝,所以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于其弟,史称“金匮之盟”。但此说法疑点重重,宋太祖在位时期从来没人听说过有这么一份盟约。而且太祖去世时,次子赵德昭已25岁,最小的儿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完全有能力继承大统。
  赵光义继位后,短短几年时间,太祖在世的几个儿子也都相继死去。
  此外,赵匡胤的离世也存在很大的疑点。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赵匡胤召其弟赵光义进宫饮酒,共宿宫中。隔日清晨,赵匡胤暴死,享年50岁。赵匡胤死前,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一个晚上就突然暴毙,身边又只有赵光义一人。他说自己没有加害兄长,你信吗?
  当年的文官什么都没说,但他们却都记在了心里。此后,大宋皇室一直在死后代。文官们不仅没有追查到底过任何一次(从真宗到最后,一直在死,甚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