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聊斋仙境-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确实不应该认识。一个长在金华,一个长在深宫大院,怎么认识?
  不要说皇帝,就是曹金花都觉得自己伪装的很的,沈石根本不知道她的身份。
  唉!她真的是想多了。不说沈石那双眼,曹金花露出这么多的破绽,王府的官船都随便上不说,还与王妃打成一片……
  这得是多瞎,才会认为汝南王府折节下交,任她乱来?
  当然,有了这双眼睛就更方便了。可以一眼看穿赵祯的身份。虽然他的龙气不咋的,但那是宋朝的格局所限。龙气是真的。所以,他是哪个,沈石自然就是知道了。
  汴京城外,皇家御马场。即便没有赵祯邀请,沈石也想去看看。他的马到底有多好。自己认为好,不是真的好,比过才知道。所以赵祯的邀请正和他意。
  一行人向御马场进发,赵祯的大伴陈琳暗示手下先行一步。
  干什么?
  首先,皇帝来了,要通知一下。御马场,赵祯也没去过,他要马,都是别人牵了送过来,从没有他自己去选的道理。而养马的官又不大,没有上朝的资格。所以赵祯是刷不了脸的。
  他这趟又是微服,皇帝仪仗也没打。万一到了马场,人家不认识他,不让他进,就搞笑了。
  其次,皇帝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御马场的牌子也是要摘掉的。
  当一个好大伴,也是很辛苦。
  人艰不拆。
  沈石看到了,却没有故意去问那人去干什么,也是因为此。就连曹金花与赵宗景被陈琳故意派人与沈石隔开,避免他们揭了皇帝的底,沈石也权当没有看见。
  一路上,光赵祯与沈石聊了。
  “小哥儿这马养的极好,手下有懂马的?”
  “懂不敢说。不过……”沈石随手指了一下自己一个手下说,“你来说说。”
  皇帝问话,沈石不亲自回答,却让手下来回答,这让赵祯的随护勃然大怒。
  赵祯却没有计较,同样伸手一指,不过他却没有指沈石指的那个,而是使坏的指向另一个道:“好!你来说。”
  “行,你来说。”沈家部曲,赵祯可指使不动,沈石也没有拒绝,直接换了人。
  本身便是在装逼,告诉赵祯自己这儿才有养马的高手。他随手指向自己非指定的高手,而是另一个,这逼格就更高了。
  自己指定,只能说是有高手。而赵祯随手一指,这可就是人人都是高手的逼格了。
  有这么多的高手在。赵祯舍得不让沈家养马吗?
  “是,公子。”沈家部曲只对沈石行礼,并没有理赵祯,而沈石也没有出声……反正是你在装的,我不出声,是在帮你。
  “三十二相眼为先,次观头面要方圆。相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眼似悬铃紫色浸,睛如撒豆要分明。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寿多龄。鼻纹有字须长寿,如火如公四十春。寿旋顶门高过眼,鬃毛茸细万丝分。面如剥免肋无肉,鼻如金盏食槽横。耳如柳叶根一握,颈长如凤似鸡鸣。口叉??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莲形。口无黑靥??长命,唇如垂箱两合停。”
  “嘶……这,这莫非是有名的《伯乐相马经》?”
  本来没人觉得沈石的人可以说出什么来,但是一开口,他们却是惊了。
  因为这歌诀,他们没听说过。随赵祯来的人,不敢说人人相马师,但是相马的歌诀,他们是熟背的。
  以上七言八十句的歌诀中,不仅说的正确性他们当场就可以证明。另有部分语句使用的数字或比哈过于空泛,其确切含义很难界定,这需要领悟。至于,还有部分描述将毛色与凶吉联系在一起,这更是让他们惊叹。
  当然,这歌诀可不是什么《伯乐相马经》。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古籍中列名可考的养马、相马、疗马经典著作就有32种,百余卷之多。遗憾的是,这些由先贤们积累总结的宝贵经验,包括最著名的《伯乐相马经》等大部分都早已失传。沈石会的,也就是明代改编更名为《宝金歌》。这也是后世养马师常用的歌诀。
  如果宋代人知道明代的歌诀,那才是不可能的。
  不过既然他们说是《伯乐相马经》,这逼格就又升了一等。沈石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而且沈石的马,也配的上这逼格。
  说话功夫,御马场便到了。
  牌子已经摘了。甚至还有马官儿早等着伺候。但凡是技术官儿,那都是“奇技淫巧”,算不了人才。无论哪个官儿,又或是官的亲戚来,他们都要伺候。
  皇家御马场,也就是名字好听。就像是大宋的禁军一样,多少官儿拿他们当佣人用。
  所以御前侍卫们把牌子一亮,他们就照办,帮着演戏道:“我们马场是对外开放的。一人一次五贯。如果要挑选更高级的纯种马,或教练教学,则另外计费。”
  嘶……这说词,还真是做买卖的了。
  “好,给他。”赵祯大手一挥,付了账。
  沈石看的眼角直抽抽。
  赵祯见了,得意一笑道:“小哥,怎么了?京城商业繁华。而且他们这也算是为国出力。辽国拥有成群的战马,几万几十万不止。身为大宋的子民,和辽国势同水火,国仇家恨,别看两国没有大战,但是几乎每年都有辽兵南下打草谷!他们是把大宋当成了韭菜,一茬一茬收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何等耻辱!我华夏子孙,中原上国,几时受到过这种羞辱?”
  “此等马场对外开放,使百姓习马,便是为国为民,当为善政。”
  不知道这是不是官方的宣传。反正沈石在公孙策那听过,现在又听赵祯这么说……
  好吧!您高兴就好。
  而且,您这么为国为民,我这儿有好马,您要吗?
  这真是太顺利了,顺利到赵祯用他沈家买马已经板上钉钉了,不然他现在的话就是在放屁,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第133章 眼哪?
  “大家是第一次来吧。”
  养马官儿看了看赵祯一行人,除了御前侍卫的牌子。他一个都不认识。
  当然不认识了。赵祯又不用亲自在御马场找马骑,都没见过,又怎么会认识。
  然而,话又说回来。养马官的脑洞再怎么大开,也不会想到不认识不是因为他没骑过这里的马,而是因为他是皇帝。
  所以养马官儿并不殷切,仅仅是没有表现出厌烦罢了。毕竟这儿这御马场,除非官家外,其他人都是来占官家便宜的。理论上,他们是不用招待的。
  “来来,这里的马,我熟的很。”赵祯介绍。
  养马官:装逼。
  “选什么马,大家问我就好。”赵祯又说。
  养马官:忒不要脸了。
  这是一个小插曲,只是养马官没有说出来,别人也就不知道,少了点儿乐趣。
  “啊,这里真漂亮啊。”
  曹金花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走在青色草地上,看着周围一望无际的马场,惊讶道。
  远处,为露的霞光中,马匹在小丘上吃草,几头奶牛在山坡下舒懒地躺着,偶尔听到马的几声嘶鸣。一碧万顷的草场被这些牲畜点缀的生趣盎然。火红的太阳在草场上挂着,开阔平缓的大地反射着遍野的绿色。没有高楼,没有民房,没有商铺,没有喧器,有的只是点缀在绿色海洋中的几座养马官们的居所。在这样没的环境下,确实是让人心旷神怡,忘记了汴京的喧嚣,仿佛是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
  能在汴京郊区建起这样一块宽阔的马场,已经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了,而是皇帝点头的问题了,不过沈石毫不在意这些。
  赵祯要装就让他装好了。人家一个皇帝已经很努力装作一个普通人,一点儿漏洞,暇不掩瑜。
  在赵祯的殷切下,他的人很给面子,都去挑选他指定的马。而且御马场的马确实认识他,一点儿也不怕他。
  不过赵祯选的马都是烈马,这让养马官很是担心。这些个官宦家属,他见的多了。一心以为自己是什么真正的骑手。马不烈不骑。可是烈马又岂是他们所能驾驭的?
  到时候摔着了。养马官与马都要倒霉。
  对,说的就是你。那个介绍最殷勤的……赵祯。
  “这匹烈火是我们马场中最温顺的母马,就连皇帝都骑过它。”养马官看的分明,不要看赵祯说的头头是道,但他就不像是个骑手。所以养马官介绍一匹温顺的马。
  “你是说这是最温顺的马?”赵祯一听,面色变了。
  原本他是兴致勃勃的看着这匹红色母马,还想去摸它。毕竟是自己骑过的。但是当时他骑的时候,宫里人是怎么说的?
  他们说的可是这是御马中最“好”的马,而不是什么最“温顺”的马。
  烈火确实温顺,丝毫不介意有人喂它,曹金花试了一下,它就伸出长舌一口卷起。
  赵祯的脸色就更差了,死盯着陈琳……这个老今货竟然一直在骗自己。
  “这位员外,您要不要挑选别的呢?我们这边有给少年骑乘的蒙古马和矮种马。”
  养马官看出赵祯不满意,又立即介绍其他的马。只不过前题条件没有变过……介绍的全是不容易出事的马。
  “不用了。”
  赵祯摆了摆手手。
  他不是任性的皇帝。他是很生气一直给他温顺的马骑,但是他也明白陈琳是为他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是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
  见赵祯拒绝,养马官一愣。到这儿来,哪有来不骑马的,尤其还是男人。
  他尝试着解释道:“员外,我们这里的骏马都很温顺的,尤其矮种马,非常矮,您骑上去不会出一点事情。”
  他现在只担心赵祯非要骑烈马。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因为烈马异常伤人。
  而看赵祯有这么多人护着,家境绝对不凡。不要说摔,就是被吓到了,他都担不起。
  养马官的表现,陈琳与赵祯的侍卫们看在眼中,都觉得极好,有分寸。这是万岁爷,当然要以安全为优先了。
  至于沈石与曹金花。沈石是看不出表情,曹金花则是那个乐呀!
  咯咯,皇帝又怎么样?现在不也是只能骑温顺的马。
  她只觉得被赵祯逼迫的气全都出了,简直比看到一碧万顷的草场,还要让人心旷神怡,舒心的很哪。
  赵宗景也差不多,不过他含蓄的多,不像曹金花这么明显,这么过分。
  “我说不用了。”
  养马官哪壶不开提哪壶,他又怎么开心的起来。
  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骑烈马有危险,他也懂的,但是你能不能不要三番五次的说。
  就像是没有耕坏的田,只有累死的牛一样。
  这是真理,也有着很好的劝人效果。没人会不承认。可要是有人不断说,不断说,而且还是在一个秒男面前不断说……
  你这到底是几个意思?
  “我要烈马,最烈的马!”
  男人就不能说自己不行。
  见此,养马官只好闭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轻视。
  “最烈的马,您身后不就是吗。”养马官指了指沈石的马。
  养马官甚至觉得这老员外真能装逼,装逼都跑到御马场来了。
  怎么着?是想说御马都不如你家的马吗?
  养马官虽然不想承认,但是事实如此。
  赵祯回头一看,差点儿气乐了。
  他这趟来的目的就是用御马把沈石的马比下去,但是这养马官这么一说,岂不是他都不用比了。干脆认输是了。
  “你这儿就没有比它们还烈的马?”赵祯问道。
  “确实没有比员外您带来更好的马儿。”养马官实话实说。而且养马官打的主意,未免没有几分让他装逼,让他飞,让他赶紧滚蛋。
  如果有时间,他还可以赶过去。说不定尚书公子还没走,他还可以混个人情。这养马的官儿他也想换一换了。
  咳咳……这就是脸熟的好处。尚书公子,那是拼命巴结的对象。都想升官儿,都想换工作。
  至于这马场真正的主人,赵祯皇帝陛下。对不起,没见过。不好使,至少现在是。


第134章 毒?还是宝
  “真的没有?”赵祯已经忍不住的怒气了。
  “真的没有。”
  “其实还是有的。”
  在养马官回答时,同样有一个声音说。
  “又是你。”
  养马官显然认识来人。“好你个崔生,养马养的家道中落。是我可怜你,收留了你。你怎么可以乱来。”
  “好,好!我不管了。”养马官儿丢下他,走了。
  崔生,名叫铭,是个秀才,只是他好马,也就养起了马。当然,如果说的高大上点儿,说是想做事,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秀才做事,真成的没多少。崔铭也是。
  气走了养马官,他立即解释道:“以前也不是没看过牧民们养马,觉得都很容易,把马放在草场里,除非是恶劣的天气,其他基本不用管,哪里还知道有那么多工作要做。”就是因为这种不可预测的原因,沈铭在养马上不断投入,日常的管理也不如以前精细,后来为了养马,资金出现问题,他就开始卖地。几年下来,他为了养马,从原来的一千亩地到现在的80亩。
  他也就成了有名的败家子。受人嫌弃也是正常。
  “你说有好马,马在哪?”赵祯问道。现在的赵祯就是一个心思……赢。
  “啊!那马是小生的马,太烈,不好与其他马在一起。大家跟我来。”
  去的路上,赵祯一心找马。沈石则与崔铭闲聊着。直到他说他去了新疆,发现了一种草,马很爱吃。
  沈石立即惊讶道:“苜蓿。”
  “咦?你也知道苜蓿?”崔铭见沈石一口叫出名字,开心道。
  知道,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苜蓿。
  苜蓿在后世可是有名的“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
  而且新栽种的苜蓿也能耐受严重的夏天干旱。苜蓿茎枝收割后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可收割干草1次至13次之多。可收割的次数及每个生长季节的总产量主要决定于生长季节的长度、对土壤的适应性,阳光是否充足,尤其是生长季节降雨及灌溉的数量和分布。绿叶的苜蓿干草营养丰富,为牲畜所爱食,含约16%的蛋白质及8%的矿物质,又富含维生素A、E、D及K。
  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质、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E及铁等多种微量营养素,不仅可用于家畜饲养,也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人们主要食用苜蓿早春返青时的幼芽,苜蓿芽营养成分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且仅有很少的糖类,热量非常低,是一种上佳的高纤维低热量食物。
  崔铭不仅去过新疆还发现了苜蓿。沈石立即问道:“你可带回了种子。”
  “是的,我带回来了。”
  “可不可以分我一些。我可以付银子。”沈石开心道。
  想养好马,苜蓿是少不了的。只不过这在后世所有马场、养殖场都在用的草料,在古代可不好找。有了苜蓿,一些蛋肉都可以省下不少。
  “不不,这草虽好,但是却是有毒。”崔铭黯然道。这又是他的一次投资失败。
  苜蓿芽虽然很有营养,但含天然有毒成分,是刀豆氨基酸,即有毒碱性氨基酸,可能引起哺乳动物的自体免疫疾病,使具免疫系统丧失调节机能,误将自己体内的细胞当成抗原,而产生抗体来对抗,毁坏自己身体产生疾病。而且摄食苜蓿芽大量后,可能会破坏各种血球细胞,减少各种血球数,如贫血或自血球稀少、血小板稀少。病患因此容易感染,且易出血等症状。有些可能有关节痛、光敏感的反应。
  但这在现代已经完美解决了,青贮法就可以。青贮法可使饲草细胞继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质,同时,自然附着的酵母菌,霉菌、腐败菌和醋酸菌等好氧性微生物利用饲草渗出的可溶性碳化水化合物等养分,进行生长繁殖,加上饲草中的糖、水分和一定的湿度,为乳酸菌生长繁殖创造了适宜环境,当乳酸菌大量繁殖,在数量上逐渐占绝对优势,并产生大量乳酸,当PH值下降,从而抑制其它微生物活动。当PH值下降到4。2以下时,毒不仅没了,牧畜更加容易入口。
  “多谢崔公子,不过这事我有办法。”沈石并没有退缩,反而更想要了。
  见沈石这么想要,崔铭也是很开心的。不过他还是善意提醒道:“说实话,喜欢上养马后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人,祖上的家业都让我败光了。剩下的80亩地,也让我种上了毒草。”
  拥有千亩良田的大地主,到现在一无所有,只能求人给口饭吃。崔铭免不了惆怅。
  “什么?你已经种了80亩的苜蓿?好好!这可是宝贝啊。卖我吧,我要了。”
  沈石大喜过望。
  其实历史上中原没少引进过苜蓿,只不过一直没有有效的去毒手段,这才没有成功。
  不然,但凡有一例成功。中原不敢说就不会受到游牧民族的入侵了,但是马就不会那么缺了。
  毕竟又是鸡蛋又是肉的,哪怕是中原的富饶,也没办法养太多的战马。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说的大一些,为什么亚洲的马不断退化,蒙古马大行其道,便是蒙古马不挑食,养殖的费用低。
  这也就是说苜蓿的发现与应用,是可以改变亚洲马状态的革命。说是功德无量,有些夸张,但是功德绝对是有的。
  “你要买?”崔铭这时候才认真打量沈石,心想:这是自家人找来的豪客吗?
  他知道家里人一直在帮他戒马,但是没办法,就是喜欢看马奔驰,看自己的马在草场上撒欢跑的样子,这个爱好基本上戒不了了。
  但是似乎也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了。
  “如果你是个真心爱马的人,我愿意把我的马转给你。”崔铭认真说。
  他已经坚持不住了。80亩的苜蓿,已是他最后的豪赌。他又怎么知道看上去那么热情的牧民,帮他收集草种,卖给他,却没有告诉他这草是有毒的。
  他已经身无分文,地中长出的草,他就是想雇人除,都没那个银子。
  至于他自己除……
  这么说吧。他除的还没有苜蓿自己长的快。


第135章 他在装逼,他要飞
  “多谢!多谢了!马没养好,牧草也没弄好,但是我真的有好马。而且我这马……走,我带你去看看。你要是看的上眼,它就是你的了。”
  苜蓿这是绝对的好东西。
  读书人地道啊!卖自己好东西,还要多给匹好马。
  “没了马,那你今后怎么办?”弄的沈石都不好意思了。
  “现在,我除了养马,又喜欢上画画。我养不出好马,但是我却可以画出好马。我现在明白了,好马并不一定要是自己养出来的。我现在只求画好马,把自己的马画了之后保存下来,有另一种成就感。”
  崔铭是真的想开了。这事不是别人劝的,而是他的人生体悟。特别是买牧草籽上。他按照书上说的,以诚待人,千金市马骨……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棒喝。看上去老实巴交的牧民竟然坑他。
  当然了,他大可不必灰心丧气,因为这样的事,他不是头一个,而且人家坑的比较有名的还是汉武帝。
  与汉武帝比起来,他被坑再正常不过了。
  ……
  “什么这就是传说的汗血宝马?”
  只见一匹纤细的枣红大马被崔铭牵了出来,介绍这就是汗血宝马。赵祯……不,所有人都惊了。
  崔铭骄傲的介绍:“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故称汗血宝马。我在西北曾经救过一西域商人,从他手中买到了这马。沈贤弟,你可看的上?”
  这大概是崔铭这辈子干过的最骄傲的事了。
  “这马太珍贵了。”
  沈石不想坑老实人。
  “真的是汗血马?来来,快扶我上马。”
  赵祯却不管这些,只想尽快的感受一下汗血宝马。马,从来都是他的心上事。好马,就更是了。
  “员外,员外。这马骑不得。此马还未驯化。”
  崔铭见沈石这边的中老年人赵祯要去骑它,赶紧劝阻道。
  他能养下这匹马,已经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至于驯化,那是超出他能力的事。
  “不用担心。我这儿有好的驯马师。”赵祯根本不听,执意上马。
  他的执念与崔铭不太一样,但都是执念。
  所以……
  “停下,快停下来。”
  赵祯出糗了。被硬安上了马鞍,骑了上去,并不等于这马就听他的了。
  马一奔驰起来,赵祯便慌了,脸都白了,仆伏爬在了马鞍上。他哪儿骑过烈马,身为皇上他一直骑的都是最温顺的母马。那些个侍卫拼命叫停,拼命追。
  然而马并不听他们的,他们的马也追不上千里马。
  “怎么办?怎么办?”崔铭急的连连搓手,这马他也命令不了。
  “放心吧!我来。”
  沈石翻身上马,对自己的马说:“马儿,接下来看你的了。”
  马发出骄傲的嘶鸣,撒开双蹄便追了上去。一边追,还一边叫。
  那是马语。差不多也就是在喊:“停下来,停下来!”
  不过汗血马显然不太听沈家这匹马王的话。正所谓马似流星人似箭,它这边正开心呢,只觉得身轻如叶,飘飘欲仙,奔驰如风。又哪儿会停的下来。
  “看来这马确实没有驯化。马儿,追上去。”
  沈石让马追上去,突然身体凌空而起。倾刻间,已经上了汗血马背。
  “停下。”
  声如宏钟,语带神音。
  震慑。
  一种小戏法,修道者常年深山修道,震慑野兽的戏法就是这么来的。
  之所以叫戏法,而不是法术。是因为这本身就与与马戏团训练野兽的鞭声是一个性质的东西。除非沈石可以做到大音若希,不然它就是一个戏法。
  虽然仅仅是戏法,但确实管用。汗血马渐渐降速。沈石从赵祯身后牵过缰绳。可以明显感受到他战战兢兢地爬上马背。我紧紧的抓住缰绳,全身伏在马背上,心里发怵,身上直冒汗,生怕从马上摔下来。
  沈石从马背下跳下来,赵祯更是发出了女子式的尖叫声:“不要!”
  “员外放心,我不走远,我来为你牵马。”
  不要?不要也不行。他也可没有抱着一个大男人骑马的心态,哪怕他是皇帝也不行。而且他的马王也不答应。
  这马之所以是马王,就是它聪明、粗暴。就认准了沈石。除了沈石,旁人不让骑。
  同样,如果沈石骑了别的马,它也会很生气,甚至跑过去咬那匹马。
  总之它就是沈家这批马的霸王。
  在沈石的帮助下,赵祯小心翼翼的在马背上直起身子,他两腿紧紧夹住马鞍,双手扶着马脖子,既害怕又兴奋。
  “风驰电掣,风驰电掣啊!方才不像一匹马载着你在走路,只像一只神鹰载着你在凌空!”
  没有了危险,赵祯忍不住夸赞叫道。
  沈石没有出声。赵家的皇帝们就这尿性,可以说是他们人人都有一颗艺术的心,所以看待事物,不像皇帝,更像是文艺青年似的。
  当然,如果不是沈石出手,他这会儿非摔的七荤八素不可。脑震荡都是轻的。
  这汗血马野性未除,可不会管他是不是皇帝。当然它也根本不知道皇帝是什么。
  沈石只能在前面牵着,小心压着马的速度,制止马的野性,让它尽可能迈着小跑的步子。
  而赵祯……嗯……不怕死。一点儿也没注意到他的侍卫们被汗血马甩在了后面,还没追上来。他竟然还嘴巴隔一会儿说一声“驾”。
  拜托!你根本骑不了快马,驾什么驾啊。
  当然,这马没驯过,也不明白“驾”的意思。汗血马全当自己背上的人瞎哼哼,是一个字也不懂其意思的。
  沈石也就不去管他了。他开心就好。
  这时,突然有几匹高头大马小跑过来。
  “小弟!”
  来人远远的打招呼,竟然是沈安才兄妹。
  他们说出来玩,沈石一直以为是什么诗会。再不,就青楼花酒,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会出现在这儿。
  莫非大宋的商业真就这么繁华,已经有了现代马术俱乐部的雏形?


第136章 古人装逼式
  沈安才兄妹在这儿,那么沈月娇也一定在了。
  果不其然,只见他们身后,沈月娇骑着一头通体黑亮的纯种马,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见到沈石后,还故作惊讶:“沈石,你怎么没骑啊?”
  “不会是怕了吧?连我一个女人都敢骑马,你怂什么?”
  “小弟还是孩子呢。”沈月娥皱皱眉头,她不明白月娇为什么不喜欢他。
  “孩子?姐,我才是孩子吧。”沈月娇撇了撇嘴,说,“你看看他,咱们约他,他没时间,他自己却跑来给一老头子牵马。真是丢咱们沈家的人。”
  什么?老头子?
  赵祯有点儿不开心。他才三十几岁,还算不上老头子吧!
  不过他见沈月娇是个小女孩子,没有出声。
  沈石眉头先是一皱,然后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赵祯今个儿可真是不断被坑了。重要的是他还有苦难言。是他自己要装员外的,不是吗?
  “哈哈,月娇妹妹,谁又惹你生气了?”
  这时一匹大红色的高头大马奔驰而来,马背上的人一身白净的公子装,很是英俊不凡。
  他的到来,让沈月娇的眼睛都成了心形。倒是沈月娥有些不安,似乎并不喜欢这个公子哥儿。
  “子贤,你看看我这哥哥。他不陪人家来玩,却自己跑来给你老头牵马。”沈月娇撒娇道。
  老头?她又说了。
  “哥哥?”唐人贤眉头一挑。这是他特有的雄性动物抢夺母兽的动作。
  沈月娥立即解释道:“唐公子。这就是我们方才说过的本家堂弟沈石沈文学。”
  沈月娥之所以解释,是不想让唐人贤误会。毕竟沈石才入官场,得罪了尚书大人,可不是好玩的。
  “哦?原来是沈贤弟啊!”
  知道沈石是他们的堂弟,唐人贤的态度当场大变,亲近不了。他同时打量了一下马上的老者。
  咦?不认识。
  这是废话。他要是认识,他就不是尚书公子,而是唐大人了。
  “喂!老头儿,你官居几品?”
  不认识,也就不会比自己爹的官大,唐人贤问赵祯问的很不客气。
  老头!第三次了。而且还是“老头儿”。
  赵祯的脸色已经铁青。只不过这次出来,是他自己说不露身份的,再气也只能忍着。“没品。”
  他是皇帝,自然是没有品级的,最大的。
  “哦,原来是个白衣。”
  然而唐人贤可不这么想。在他看来,没品就是没官身。没官身,那更是屁都不是。
  “你这老头倒是会倚老卖老。你可知为你牵马的可是朝廷命官!”
  老实说,在唐人贤看来,沈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