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聊斋仙境-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石弟,大哥说的有理。养马虽好,却不是一个出路。弟弟还是在文官路上发展的好。”
  沈月娥也劝道。
  她是真的为这个弟弟好。说句诛心的话,如果本家弟弟成了朝堂一员,她这个姐姐也少有人欺负。再遇上那些个登徒子,她也不用再耐心周旋,可以依据弟弟官位的大小直接甩脸子了。
  这就是文官的待遇。大家肯定文官,朝堂上对文官也多有照顾。而武将,那些个做实事的吏们,又是个什么待遇。都长眼睛,都看的到。
  这些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空谈误国,但是空谈者得位重,这也是事实。
  不仅沈安才他们心有戚戚焉,就是沈家那帮养马的部曲也是心神不宁。他们听了,也不得不开始担心朝廷要是强征怎么办?
  再殷实的家也挡不住朝廷的强征。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它很大可能是会发生的。
  “哈哈。你们放心,这样的事,可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沈石笑了。
  他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不过他们确实不用担心。怎么说,沈石也是一个修炼有成的修士。想抢他的东西,也要看那人有没有这个本事。
  沈月娇笑了笑,没搭理。这还用她说吗?这是明摆着的。世界就是这样。至少大宋的世界是这样,所有人都要听大人的。也就是听文官的。
  养马厉害又怎么样?大人说一句“征了”,哪个敢不给?
  是,是有那些个呆子、傻子敢硬抗,但是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她也不说。说多了也没用。人一旦傻了,自己是不愿意醒的。
  沈月娇的认知对普通人有用,但放在沈石身上就不准了。
  真正的修道之士,一旦步入了道境,几乎可以说是仙凡有别了。这样一个还会怕官儿,怕官儿的强争?这才是笑掉人的大牙。
  见沈石不以为然的样子,沈月娇眼中不由闪过一丝鄙视。在她看来,这就是小地方乡下人。在乡下,他也许有权有势,不管做什么,都无比顺利。现在他是目空一切,但这是帝都有的是人让他碰壁的。
  “大哥,咱们今天有什么安排啊?”三观已经形成,沈月娇显然已经没有了再说下去的兴致,不耐烦的道,“上次你答应过我有时会一定要带我去的,什么时候兑现?”
  沈月娇的话让沈月娥为此皱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沈月娇便是最明显的一个。
  诗人的诗会,参加者出名的并不仅仅是诗人,同样还有一大帮子小姐们。
  男人们借诗会扬名,以成就“名士”。小姐们同样可以借助诗会成就其慧制兰心,提高自己的价值。
  沈月娥知道自己这妹妹人小,心却大。一心嫁入尚书府。不顾婚约,一心嫁入豪门,本就不符合儒家的道德理念。她还乱点鸳鸯谱,想让自己这做姐姐也嫁入豪门。为此……不惜做小。这就让沈月娥接受不了了。
  说白了,她一点儿也不想跟这妹妹一起出席什么诗会。
  “月娇莫要胡闹,弟弟刚来,你便去参加诗会。弟弟人生地不熟,你要留他一人不成?”沈月娥说。
  “这有什么。他也可以一起去啊!”沈月娇眨着双眼,诉说着自己的无辜。
  “而且我听说,今天的诗会,不少人都要去的。”
  这才是沈月娇的目的,她的“不少人”,其中肯定是有尚书公子的。
  小小年纪就知道抢男人,不得不说不愧是九到十二岁就开始结婚的时代。
  从这个角度说,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诞生了程朱理学的土壤。
  不来这个世界,永远不会明白对、性的追求,这时代开放到了什么地方。
  为什么聊斋世界的女鬼一开口便是长夜漫漫,孤枕难眠,愿伺君就寝。什么翻墙头,爬窗的,就更加不用说了。
  就连程朱理学的创始人朱子不也是爬了儿媳妇的灰。
  “想去,你们就去吧,正好我还要到吏部点卯。”时代不同,看法也是不同。
  这本就没什么,一帮子少年想出去玩,不再家呆,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虽然她是小了点儿,霸男人也霸的早了点儿,但是这就是这世界的风土人情。九岁都可以结婚,十几岁知道霸男人,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反正沈石是不奇怪的。
  而且正好,他也要到衙门口去一趟。就像他说的,他已经到了,家也回过了。现在便要去报备一下了。
  不管他这官儿是怎么来的。一些规矩还是要守的。
  “你看,姐姐,他自己有公事。咱们又去不了衙门口,去吗,去吗!”
  沈月娇对着沈月娥撒娇。年纪再小,她也明白,那诗会,没有哥哥姐姐带着,她自己是没办法进去的。
  当然了,她也总是有办法进去的。这一点她深信不疑。


第124章 东京第一天
  吏部,沈父是不用去的,他的差遣是包拯安排的,并不用向朝廷点到。不像沈石,皇帝赐下,吏部有名,到了京是必须点到的。
  他们去参加诗会,沈石去点卯。大家各干各事去了。
  同时,赵祯也知道沈石进了京。在城卫司,赵祯还是有人的。
  “那包拯带来的马,你看过了,怎么样?”
  赵宗咏的这案子,赵祯是不信的。他可是汝南王府的小王爷,以宗正管马的大宋潜规则来看,汝南王府什么样的马没见过。抢马?而且还是什么金华马场的马?
  金华在哪?
  哦,余杭边上。
  呵呵,余杭也产好马?
  赵祯当然是不信的。
  不信归不信,但是自己的相公们要审这个案子,作为大宋的董事长,对自己请的项目经理们,这点儿面子还是要给的。反正金华这等小地方不会有什么好马。
  “回陛下。确实是好马。眼似悬铃紫色浸,睛如撒豆,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寿多龄……”
  “好了,好了。无须说这么多。你只要告诉朕那马是不是千里马?”赵祯无所谓道。在他看来,除非是千里马,否则赵宗咏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还说什么抢夺。
  “这……回陛下。是不是千里马,小人还未摸骨,不好说。但是它们每一匹都是日行五百里以上的良驹,这是肯定的。”
  想知道马是不是千里马,从古至今都有这门技术。相马,没那么深奥,一个是看,一个是摸,和这年头的大夫诊病差不多,传承和自家经验各占一半,没有其他的捷径可循。
  虽然沈家部曲守的严实,他没有亲自摸过与骑过,但按照他的经验来看,这批马绝对是上等的好马无疑。
  “嘶……比朕的御马如何?”
  城卫司的判断,让赵祯的心咯噔一下。如果真的是好马,那么……那么他也说不好了。
  赵祯虽然不明白高贵的人不抢东西,是那东西不值得的抢,一旦东西的价值足够,高贵?那是什么的俗语,但是他却明白自己家的人。东西只要够好,他们并非是不会抢的圣人。
  “回陛下,比御马要优。”城卫司想了一下,回答。
  不是他不给皇帝赵祯面子,而是因为事实如此。先不说赵祯到底有没有千里马,就算他有好了。
  只能养在深宫中的千里马,那还会是千里马?
  他这会儿骗赵祯是容易,但是赵祯总会见到金华的那批马的。只要看见,那精气神,那光滑发亮的皮毛……只要眼睛不瞎,都看的出是御马根本比不上的。
  “这……这可如何是好?”赵祯忍不住道。
  城卫司不出声了,绝对不去掺和这里面的事。一边是相公们,一边是汝南王府,小小的城卫司,哪个都惹不起。毕竟他们这城卫司也不过是因西夏入侵,从而暂时建立的衙门,连个顶头上司都没有。他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归哪个管?
  是算军丁,还是算衙役?
  不说赵祯担心自家亲戚很有可能确实做了什么不可说之事,另一边沈石带着几个部曲,打马进城,去点到。
  沈家人住的是效外,这时代可没有什么公交车,不骑马,这路子可不近。
  沈石也是想快点儿办事的心思,只不过他这一快,却快出毛病来了。
  到了吏部,便让等着。一等便是一个时辰。
  唯一的好处是他穿的是文官服,可以坐着等,不像那些武职,连个座位都没有。
  又等了一会儿,沈石忍不住起身问道:“这位大人,不知道还要再等多久?”
  “等多久?我可不知道,这要看大人什么时候有时间?”那人眼也不始说道,“你看,这么多人不都在等着吗?”
  我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所有世界都一样,但凡官方,办起事来那个拖拉。
  说真的,外官到京点到,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我某某,什么官,在哪儿任差。于什么时候接的公文,路上走了几天,到京住哪。”
  “哦,知道了。”
  记下来,这就完事了。
  这有多难?又有多大的工作量?
  但是人家就真的可以办个几天出来。这一点,即便是后世,其实也差不多。
  “卟嗤……”
  突然,外面传来笑声。一回头,沈石就看到了男儿装的曹金花。
  她笑着走进来。“我一猜你就在这儿,走的可真够慢的。我已经到了两日了。”
  说是给沈石当间谍,刺探赵宗咏,但是她却没想到走水路的他们,可比沈石早到京。
  这刺探的小秘密没人说,她也是难受的厉害。这两天,吏部、沈家全都是她盯着的地方。
  知道沈石进京了,她跑的比谁都快。看到沈石坐冷板凳,她直接忍不住地笑了。这两天的等待,看到傻傻的沈石,别提她多开心了。
  曹金花并不是在幸灾乐祸,而是……怎么说呢。这样的沈石才更有人味儿。
  做事,击杀敌人的沈石不是不好,同样让她心动。但是那种心动,却是难以靠近,高山仰止的激动。
  今天,她看到的是沈石人的一面,更是她可以切入的一面。她当然要开心。
  “走!我带你去见他们郎官儿。”
  自己看中的男人被人当傻子,受到了冷落。她曹金花又怎么会不出手。
  “你是何人?吏部也是你可以闯的地方?”
  曹金花带人便向里走,当场便激怒了吏部的属官。
  吏部是什么地方?这是管官儿的地方。任你是一方大员,地方名士,到了这儿都得照他们的规矩来。
  这是他们的骄傲,他们也确实值得骄傲。
  手握地方大权,皇帝座上宾……他们都管得,又怎么会不骄傲?
  “闪开!”
  他们骄傲,曹金花更加骄傲。根本不理,带人继续闯。
  她是谁?曹金花。
  姐姐是皇后,舅舅是大宋首富。互于她的胆儿……
  带上丫环敢下金华。押运物资,半夜爬上郡王的官船,甚至主动当间谍……
  说是胆大,已经是低看她了。至少她也混的上个“我家有人,任性”。


第125章 忙
  曹金花任性,不过官儿更任性。也不再劝,直接便让衙门的差人动手。
  如果沈石只是个书生的话,他们非吃亏不可,但是沈石不是书生,他是修士。
  只见他手一扇,差人们根本近不了身,便被他的掌风扇偏了一边,根本碰不到人,更不用说拿人了。
  至于他们身上,以及这官衙的官气,对于沟通天地是有阻碍,但是对于沈石这样,进化自身,一切伟力归于自身的三教正统修士来说,这点儿官气真心不算什么。
  官气这东西说白了,也就是力量的一种。不懂,被压制,吃定了……怎么被克也不奇怪。可要是懂了,也就是那样。
  “你们怎么回事?快,快把他赶出去!老爷正忙着呢。”
  赶?怎么赶?这人会妖术。还没近身,便被一股力量推开了。
  沈石护着曹金花向里面走,离的近了,鼻尖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女子的清香。
  “看来她扮男装,也有好处,至少不用受化学物质的毒害了。”沈石看到曹金花的素颜,突然想起来。像是胭脂水粉都是含铅的,这样的化妆品用的多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咦?也许可以试着卖卖香水、化妆品什么的。”
  纯化学的化汝品在后世没人喜欢。后世反而流行起来纯天然的化妆品,像是酒精淬取的香水,除污的火山灰、海藻泥,贴脸的黄瓜片……卖的不要太疯狂。
  更重要的是它们完全没什么技术含量,火山灰、海藻泥,挖就有了,至于什么什么科技,国际领先什么的……信了才有鬼,它们能洗干净就不错了。
  黄瓜是种的,可以吃,可以敷脸,搞搞自己也成。
  唯一有技术含量的也就是香水了,酿酒,提纯成酒精。古代是没这技术,但是蒸馏提纯法,有多难,但凡学过化学的,有人不懂吗?
  这些都是可以赚钱的。
  沈石随意想着,他与曹金花很快便冲到了正堂,侍郎们办公的地方。
  呵呵,三个人。
  一个在品茗,一个在品茗读书。最后一个在做事,他在看报纸。
  当然,他看的报纸并不是后世的娱乐八卦,又或是财经马报什么的,他看的是官府的邸报。
  朝廷有什么新政,都会写在上面。所以说他是在做事。当然,他做的事与吏部的“办公”还是不同的,但谁也没说他是在办公。
  “尔等是何人?”一个年转的官站了出来,义正词严道,“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打扰大人办公,该当何罪?”
  “办公?我怎么没看到?”曹金花一点儿也不怂他们,她也义正词严道,“他在外面等一天了,你们也不见,却躲在这里饮茶看书,你们想做什么?”
  “放肆!”那个官儿恼了。
  “哎哎,曹公子,别气别气。您不就是想我们为您朋友办公吗。我们这就办,这就办。”
  其他二人不像年轻官儿,他们一眼便认出曹金花来,不管是做皇后的姐姐,还是大宋首富的哥哥。曹金花可不少人追求,就是已经死会的人,曹金花也是需要被记住的一分子。
  也就是年轻人,眼皮子浅,不认识她。
  两个认出的,一个安抚曹金花,一个挥手让差人退下,立即为沈石入档。
  外地官儿上京,都有这个必须步骤。这也是朝廷考查官员的一个标准。
  一天的路,花两天,花三天,花十天半个月才到……这都是不同的。
  “你是北地的官吧?”
  为沈石入档的官员,一边为沈石入档,一边努力“闲聊”着。
  说是闲聊,却是大有目的。沈石可是曹金花“带来”的。他是曹金花的什么人?是她的亲戚、朋友?还是这个假小子看上人家,转了性。
  时间久了,许多人都忘了曹府的三小姐,直接拿她当“三少爷”看了。
  今天这一幕,不管是为了八卦心,还是为了深刻认知沈石这一号人物,“闲聊”都是必要的。就连其他人,也忍不住伸长脖子去听。
  “不是。我是金华人士,文学差遣。”沈石上报自己的资料。
  “什么?你不是北边来的?”
  那官手一抖,差点儿画花了档案。
  同时,受到安抚,捧着香茗的曹金花听到,看他惊讶的样子,忍不住问道:“这南边北边,还有什么说法吗?”
  安抚她的官,很殷勤的解答:“曹公子,您是有所不知。可恶的西复强盗侵入浙江北路,扫荡的十室九空,丢官去职的更是不在少数,更有不少人被西夏人掳去…”
  他的解说,说白了,就是目前浙江缺了一批官,然后大宋上下便活动开了。
  乡下的,像是什么海之南、云之南的,哪个不想往北调。北边,靠近西夏与辽国的,太危险,同样想南下。浙江靠近首都与余杭富饶地方,当然是好地方。没有差遣,等官的,就更不用说了。
  “曹公子,您也看到了。为了这事儿,吏部的大人们弄的头都大了。只留下咱们几个小的,在这儿周旋。”
  说是周旋,就是得罪人的差事。连吏部的尚书大人们都不得不躲的,可想而知这帮跑官潮的恐怖。
  如果不是他们仨官小,也没什么靠山,他们也是不想留在这的。
  “你这人也是。你既然是浙江来的官,你说你骑什么马啊。你又不是北方的官儿,备什么马?下次来,你应该坐轿子。这样,我们也不会误会了。”
  和着,这一个时辰竟然是因为马。
  不过他虽然说是埋怨,其实也是在指点沈石。这不仅仅是看在曹金花的面子上,同样也是看在沈石是文官的份上。
  如果沈石是武官,他们才不会说这个,因为说了也没用,武将骑马,文官乘轿,朝廷制度。
  也就是北边的官儿,时刻面对契丹人的入侵,他们备有马匹,不乘轿,全部骑马,情有可还。
  这是大宋,文官哪怕违了祖制,只要可以活命,朝廷少有杀头的。可要是落到了契丹人的手上,那就不好说了。
  被杀!比死更惨!选哪个?


第126章 神骏
  “好了,好了。本公子不怪你们,你们回去吧!”
  沈石不是为跑官来的,他本就是浙江的官儿,身上有着差遣。吏部办起公来,又快又好。前后不到一刻钟,便办好了。这一刻钟,其中有十分钟是填写档案的时间。剩下的五分钟是他们送他们出去的时间。
  “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倒是三人中的年轻官儿看不明白。怎么说他们也是京官儿,见官大三级啊。
  “你啊,你啊。这趟差事办下来,说不定你我便要外放了。结个善缘。”年老成精,语重心长。
  “真的?太好了。为官家牧守一方,我辈之愿耳!”
  年轻的血气方刚,充满干劲儿,以及读书读来的傻劲儿。他还以为背了这么大的黑锅后,还可以外放一方,为天子牧民?
  他应该庆幸他是个读书的。大宋不杀文人啊!
  赵祯死后的谥号可是“仁宗”,是华夏唯一得此封号的皇帝。像是不久前,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CD太守,有“把断剑门烧栈阁,CD别是一乾坤”之句。CD太守吓得冷汗直冒,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简直是大逆不道,死罪啊!太守便绑了那个读书人,押送京城,请朝廷制裁。这种有煽动造反嫌疑的读书人,历代都是掉脑袋的大罪。宋仁宗却不以为意,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做官心切,写首诗泄泄愤,他想做官,就满足他吧。”结果,这个读书人不仅未被追究,反而被授予司户参军的职位。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这么一位皇帝在位,自然是华夏之福。按照历史记载,西元1063年,一个好人去世了。消息传开,首都开封成了一座哭城:衣衫褴褛的乞丐大哭,斯文的书生大哭,做买卖的小贩大哭,甚至连稚气的孩子也大哭。第二天,焚烧纸钱送别皇帝的烟雾飘满了城市上空,天日无光。消息传到敌国,辽国皇帝也大吃一惊,泪流满面,表示要为他建衣冠冢,寄托哀思。他是谁?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心中的偶像乾隆最佩服的三个帝王之一。乾隆最佩服的三个帝王是:他爷爷康熙,唐太宗李世民,还有宋仁宗。
  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继帝位时年仅13岁。初由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明道二年(西元1033年)太后死,1033年开始亲政。宋仁宗在位几十年,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使宋朝达到一个发展的顶峰。宋仁宗知人善用,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因造就了一世繁华被认为是“最成功的皇帝”,他所处的时代,也被誉为“文人最好的时代”,在“唐宋八大家”里,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宋仁宗时期;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都出现于他那个时代。从贫民到敌人都舍不得他死,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堪称帝王楷模。他能得到这样的奖赏,正是一个“仁”字成就了他。
  有这么一个当头的,年老的官也忍不住日行一善,多说了一句:“他自身有差遣。与人为善,也是与己方便。”
  这是他为官的经验之谈。
  作为一个年老成精的存在,在同一个黑锅下,这话他本不应该说。毕竟善缘就这么点儿,一个用,与三个人分着用,那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可他毕竟还是说了。
  “大人,大人。轮到我们了吗?”
  不过三人一露面,外面跑官的,便全都围了上来。打断了他的话。
  “不要急,不要急。大家一个一个来。今日时辰已经不早了,马上就放衙了。大家还是明日请早吧!”
  这些人一围上来,他又恢复了公事公办的态度。
  不然怎么办?
  不要说他们手中没有派官的权限,就是有,也派不了这么多的人。
  更何况他们没有。西夏人一去,浙江北路的官儿便早让相公们,大人们拿了过来。哪儿轮的到他们来报。他们就是仨背黑锅的。
  另一边。
  “怎么样?在东京,就没我曹公子办不成的事儿。”
  出了吏部,曹金花吹起了牛逼来。
  老实说,不知是常年女扮男装,还是她生长的环境所致。她更愿意显示自己强势的一面。
  这大概是京师人的通病:“有事儿,您说话。”
  “这事儿包我身上了。”
  “你在说这个事啊!我知道,我与你说……”
  总之,上到天文,下到地理,特别是大人物与自己几房小妾说过的话,就没他们不知道的。
  曹金花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所以她也就张口就来。
  说了,她又有点儿后悔、不安,解释道:“不过你不要误会。仗势欺人什么的,我是不会做的。我可不是那些大街上招摇撞市的纨绔。像是我这样的,家里什么都安排好了。琴棋书画,读书识字。对了,还有科考。肯定是要有科考的……”
  “呵呵。”沈石乐了。
  她?曹金花还要科考?不是说她不能考,但是她刚刚那番话,绝对不是她的心里话,而应该是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至于沈石的笑,也不是在嘲笑她,而是善意的笑。
  “那么,帮了我这么大忙的曹公子。小生要怎么回报您哪?”沈石微笑着,就当是信了她的说词。
  “嗯……”她思考着。
  国舅府,姐姐是皇后,哥哥是首富,她要什么呢?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
  至于马桶。这就是一时的新鲜。当她见识过了,也用过了。新鲜感一去,也就那样。
  “马。你有马。你教我骑马吧!”
  看了一圈,这儿最醒目的除了沈石,便是这几匹高头大马了。
  这些马刚到沈石手上时,并没有这么高大,但是备不住吃的好,再偶尔吞上一口灵气……这本就是促进身体进化的力量。
  现在哪怕是它们的原主人找来,也会惊叹它们现在的神骏。


第127章 善意
  老头中气十足,“咱这是神骏,千里马。想骑咱这宝马,你至少要懂马。”
  这个老头是沈家的部曲,按照他的说法,当年他爷爷是给皇帝牵过马的,皇帝夸他爷爷马伺候的好。从此之后,他家就成了马迷。
  当然,说到那匹皇帝的御马,就不得不说起杨家将。
  杨家将在北宋时期,抗击辽兵,所向披靡,辽兵节节败退。辽国萧太后为鼓励士气,亲临幽州前线,与宋军对峙。萧太后想出“以退为进”的计策,借口谈判,请宋朝君臣赴金沙滩商议,想诱出宋帝与杨家军,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一举擒下宋帝与杨家将。
  杨业识破诡计,因长子杨延平长得与皇帝相象,便向宋太宗建议由延平穿上皇袍,假装皇帝与辽国萧太后谈判。奸臣潘仁美却极力劝阻,说有损国体。最后在杨业的力谏下,宋太宗同意由杨延平代替自己,率军远赴金沙滩。而萧太后也命天庆王代替自己,率领辽国精兵赴金沙滩,积极备战。
  金沙滩上,宋辽两军对峙,杀机四伏。左路军的大郎杨延平看见天庆王在山上坐观杨家军困兽之斗,旁若无人谈笑风生,非常生气,提弓拉弦,一箭射死天庆王。因为此时,惹恼了辽兵,杨大郎被乱枪挑死。
  历史上只写了杨大郎的死,却没有写那匹御马,那匹千里马的下场。但是以当时乱枪刺死的情况,那马肯定是活不成的。
  马通人性,人也爱马。受到皇帝褒奖,立志成为一个养马人的沈老伯的爷爷,因千里马之死,大受打击。痛哭流涕,更是从此有了一个规矩……人选马,马也选人。
  而且由于北宋不断战败,难有好马,就是有好马,也轮不到沈家。沈老伯才一直没有用武之地。直到沈石击败契丹千人队,搞来了北地马。这老头当夜就搬去跟马一起住。
  跟马一起住,他不仅没有厌烦,反而由于这些马一天一个样,简直像是由他养出来似的,他也就更爱马了。马到哪去,他就到哪去。马儿来了东京,他同样是跟了过来。
  像这样的好马,如果不是沈石带着人来。想骑着玩儿?看老头不啐你一脸。
  曹金花有点儿害怕。老头是关西人。一个是山东大汉,一个是关西大汉,都是非常有名的汉子产地。
  纯正的关西腔,咆哮起来,确实有点吓人。
  曹金花脸皮抽动,不由地抓紧了李破的袖口。
  她这个动作,说多娘有多娘。看在沈老汉的眼中,那是真正的娘炮。一个娘炮还想骑这样的好马?
  沈老伯很是不屑。
  唉!这就是个倔老头。沈石踌躇了一下,并没有生气,还是瞬间堆起笑脸,硬着头皮上去,拱了拱手,“沈老伯,她就是想骑骑马。”
  不要看马是沈石的,但是老头固执起来,沈石的面子也不卖。
  当然,如果沈石告诉他实情,比如这马不是他养的。这马是吞吐了天地灵气……这样的秘密,老头绝对会把沈石当祖师爷供起来。
  但是这样一来,有关灵气,有关修炼,他肯定是要学的。可问题是他学不了。
  人教创于老子,而且还是早期以剑游历洪荒的老子。这时期的修炼法门,根本不会考虑吸收天地灵气的问题。只有更好更快更纯的区别。因为那个时代,灵气多的随便便吐纳了。
  后来阐教收徒,注重资质、出身,就是受这个时期老子的影响。
  人人都知道老子注重毅力,但是同样的,老子也从不去教感应灵气的法门。
  比如铁拐李,原名李玄本来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男子,在一个山洞中修行道术,并且已经达到了很高造诣,他甚至能够使灵魂和肉体分离。有一天,李玄(铁拐李)在石笋山修炼闲暇之余在山上漫步游赏,骤听仙乐嘹亮,抬头一看,空中祥云缥缈,霞光万丈,瑞彩千条,近空出现一头青牛和一只仙鹤,上面各自坐着太上老君和宛丘两位仙祖,铁拐李慌忙跪拜道:“不知仙祖驾临,未能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