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照临四方-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我自己的力量,秋婶你不用担心,走吧,你带路,有了这个符箓力量的加持,我们赶路的速度会快上很多。”李云妙看出了她的担心,她虽然不知道张秋信仰的什么神明,但她在西域多年,对此类教派的经义还是有所了解。

    尽管她觉得这些神明都是骗人的货色,最多就是修行者在装神弄鬼,愚弄百姓,可她也不好对张秋说明,对凡人来说,有个精神寄托之处,能让他们苦难的生活多几分安宁。

    张秋试着走出去几步,果然是健步如飞,这不是夸张的修饰,而是她真实的感受。

    “神明的力量就是伟大,什么时候我能得到圣母的垂青呢?”她想,不过她很快就将这一念头给打散了。

    对一个真正的信徒来说,对神明的忠诚,践行神明的教义才是正途,至于法力,至于垂青,那只是神明对虔诚信徒的奖励,不可强求。

    两人赶了一日路,就到达了目的地清凉山。

    清凉山很险峻,刀劈斧削,奇峰怪石,壁立千仞,高大的古木将其覆盖,山中飞鸟猿猴,豺狼虎豹不时出没。

    “秋婶,这么危险的地方,你在其间如何保得安全?”李云妙不解道?

    “山间豺狼虎豹再凶险,也没有人间的恶鬼残忍啊。”张秋感慨道。

    乱世之中,人命不如狗!

    李云妙沉默。

    两人在山中稍作歇息,便又再次踏上旅程。

    李云妙边走边放出神念,看能否找到合适的居住之地。

    过了小半日,两人已经深入到了山中,山深林密,阳光难进,落叶堆积了厚厚一成,踩上去发出吱吱的声响。

    这时李云妙的神念关照中,出现了一个灵气聚集之所。

    她仔细一看,原来悬崖峭壁上竟然有一个洞穴!

    “就这里吧,真是天造地设,钟灵毓秀的一个好去处!”她给张秋指出了此地,张秋也一脸欣喜。

    李云妙张口吐出虚落剑丸,剑丸化作三道青光,朝着峭壁飞去,只见峭壁上烟尘四起,不过一个呼吸,原本平直陡峭的悬崖就被李云妙开出了一条路来。

    “这比镇上秦法师的神通都还要强啊。”张秋感慨道。

    她正欲沿路攀爬上去,李云妙却伸手阻止了她。

    限于这个悬崖的陡峭,就算李云妙开出了一条路,实际上仍是非常难行的,李云妙打算安顿好张秋之后,四处走走,为了避免自己走后,张秋没法下来,她才特意开辟出一条路来。

    只是现在上去却没必要那么麻烦,她一手揽住张秋的腰,然后只见其脚下一阵青烟升起,张秋发现自己二人竟然漂浮起来了。

    李云妙带给她的震惊实在太多了,她颤声道:“李姑娘,你竟然会飞,你莫不是传说中的仙人么。”

    她话音刚落,两人就已经飞到到了洞口,李云妙将其放下,笑道:“秋婶,你们这边也有仙人的传说么?我可不是仙人,只是有幸修行过几年罢了。”

    张秋道:“仙人只是传说罢了,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谁真见过仙人的身影,倒是神明,常常都有神迹显现。”

    “这样啊。”

    两人朝着洞内看去,里面竟然不是一片漆黑,反而有一道光柱从洞顶垂落,李云妙用神念一探,发现这光竟是从外界照进来的。

    原来这洞顶上有一口弯弯扭扭的竖井,光就从里面进入山洞之中。

    而且这个洞穴看来颇为广大,一眼都望不到底。

    李云妙取出张秋此前准备好的火把,将其点燃,举在手上,火光把洞穴照的透亮。

    两人一路往里走,忽然听到哗哗声,叮咚清脆。

    张秋喜道:“我好像听到了流水声,这可真是大造化,让我们寻到一处神仙居所!”

    单纯一个山洞并不稀奇,可一个在山壁上有水源的山洞就不一样了,不仅能避免野兽的轻饶,还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

章十二 朱鹮

    没走多久,两人就发现了那处水源,这是一处泉水,水不断从地底下冒出来,然后顺着洞中的一条水沟流走。

    至于最终流向哪里,却是不得而知。

    李云妙捧起尝了一口,清冽甘甜,让人神清气爽。

    “不错,乃是上好的山泉。”她赞道。

    张秋也喝了一口,对此深表赞同。

    两人沿着水沟有往前走了一阵,在昏暗火光的映照下,李云妙发下前方的石壁上似乎有什么图案。

    走近了一看,这些图案不似画作,倒更像文字,但李云妙并不识得这种文字。

    她望向张秋道:“秋婶,你知道墙上这些文字写的是什么吗?”

    张秋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识字。

    李云妙无奈,只能四处观察,以期能有其他发现,但是除了一块光滑的大石头外,她并没有发现其他人类的痕迹。

    这些文字很不简单,她虽然不认识,但能感受到其中有道韵流转。

    不管是什么文字,终究是人类或者其他具有智慧的生物根据自身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创造出来,用来描述他们的思想和事迹的。

    所以其中自然而然就具有大道神韵。

    只是这些文字经过千百年的演化,逐渐面目全非,使后来人难以直接从里面感受到道韵。

    因而越是古老,越是由大能之辈创造的文字,也就越是直接,就算后来人不曾学过这种文字,单从精气神里也能感受到书写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修道者所用道文就是如此。

    只是道文虽然阅读容易,但想要书写,却需要极高的修为,就算是炼气九层温养宗师,也非得要把周身法力转化为仙气之后,才能书写一些简单的道文。

    而现在李云妙面前这些文字,就是一种简化的道文。

    尽管说是简化,但其在结构和笔画上却比道文复杂,因为大道至简,道文是字型最简单的,这种文字也能表达出一些简单的神韵,可并不完整。

    必须掌握某种特殊的规则才能将其翻译出来。

    “看来曾经有修士在此居住过。”李云妙暗忖道。

    两人将这个洞穴都查看了一遍,再无其他发现。

    在洞口,李云妙拿出一些锅碗瓢盆摆好——这是张秋在知道她有芥子藏须弥的本事之后又加进来的东西。

    又拿了些食物出来,她可以数日不饮不食都无事,张秋却仍是一介凡躯,这一天她只吃了些干粮,干粮虽能果腹,但终究难以让人保持充沛的体力。

    “秋婶,你在这里做些吃的,不要出去乱走,我去周边看看,顺便带些野味回来。”李云妙在洞口布下一个障眼法,嘱咐道,然后便驾着雾出去了。

    她凝煞刚刚结束就被空灼道人掳走,后来又身受重伤,还没来得及熟悉自己的进步,如今正好趁此机会演练一番。

    她召出虚落剑丸,护在身旁,夹着雾朝着山巅继续去了。

    驾雾对法力消耗颇多,速度也不甚快,而且飞得越高就越是吃力,李云妙不过飞起数十尺,就不得不停下来,盘膝在树梢上稍事歇息。

    待法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她才又启程,继续往山顶上去,不过她这次并没有用驾雾之法,而是靠着两腿往上爬。

    她轻身功夫好,耐力又强,虽然林间藤蔓盘旋缠绕,还有许多带刺的之物,却也困不住她,反而比驾雾之时快得多。

    “看来这驾雾实用性还是不强,哪怕法力深厚如我也难以长久使用。”

    这座山不高,至少没有她们玉门派所在祁连大雪山高,没多久,李云妙就已经登顶。

    山顶上云雾缭绕,矗立着几块几丈高的大石头,石头中央长着一棵巨大树木,至于是什么树,她却认不得。

    她一跃而起,跳上其中一块大石头,俯瞰山脚之下,只是放眼望去,除了云雾,便是满目的翠色,景色虽美,但她这些年四处行走,却也见过不少,此地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就在她准备打道回府,将要跳下石头之时,忽然远方传来一道鸟鸣。

    李云妙放眼望去,只见一只白色的大鸟朝此地飞来,这大鸟身上大部分羽毛呈白色,还有一张尖长的细喙,颈部周围的羽毛以及喙的上端是灰黑色,眼睑,喙尖以及脚踝则是鲜红色。

    “这莫不是一只朱鹮成精了,不然怎么会长得这么大?”李云妙暗道。

    这只大鸟长得很像朱鹮,但却比朱鹮要大得多,它那一对翅膀展开来,起码有两丈长,背上就是两三个人席地而坐,中间再放张小桌子,都能摆得下。

    “正好我还缺个代步的座骑,这大鸟生的如此神俊,若能收服了,倒是正好。”李云妙暗道。

    她用望气术一看,这鸟果然是成了精的,如今已经过了胎动,在打熬穴窍了。

    “难怪生的如此巨大。”

    禽兽之属与人不同,对人类来说,炼气胎动,不过是刚入门,可对禽兽来说,光是初开灵智就要耗去他们无尽岁月,而且这还是只有极个别的幸运儿才有的机缘。

    只有打开了灵智,它们才能真正踏上修行之道,而它们又不懂道法,只凭本能修行,绝大多数都止步与胎动境界,除了生得神俊些,个头力气较他们的同类大些外,其它方面与他们的同类也都差不多。

    能独自修炼到入窍境界的,这天赋必然不会差了。

    当然,还有一类妖物就是空灼道人那样的异物,但这些异物钟天地之灵秀,先天上却比披毛带甲的鳞羽之辈要强得多。

    因此李云妙当即向那巨鸟传出一道神念,说明来意,道是希望这巨鸟作她的护山神鸟,而她则愿意指点其修行,助其得道。

    李云妙这般做法在修道界中很是常见,许多有志于长生久视,却苦于没有大道真传的妖物都愿意投靠一大门派,做个护山神兽,或是追随其派中弟子。

    但李云妙遇到这只朱鹮却是不同,此地处于西域,道法不传,也没有道家弟子,自然也没有投靠大派这等风气。
………………………………

章十三 收服白翼

    那朱鹮自由惯了,也无求道之心,只道是天地广阔浩瀚,它每日朝食北海醴泉,暮宿苍梧佳木,逍遥快活,好不自在!

    听李云妙说要收它作坐骑,它如何愿意?不仅不愿,还认为这是对它的一种侮辱,当即运转妖力,朝着李云妙俯冲过来。

    “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只好打到你愿意为止了!”李云妙清喝一声,虚落剑丸便一分为三,迎上了朝她冲来的朱鹮。

    朱鹮感受到了虚落剑丸中的危险气息,慌忙朝旁边避让,但李云妙对虚落剑丸如使臂指,仅凭朱鹮这点微末道行,如何能躲得开?

    只见三道青光一闪,朱鹮的两只爪子便被斩下。

    李云妙凌空虚度,身形闪过将这一对爪子抓在手中。

    而朱鹮受此重创,当即疼痛难耐,连平衡都难以保持,就连它一直引以为傲的美丽长喙都被李云妙给削下半截来。

    它自知不敌,便想逃走,李云妙怎么会让它逃走,当即一跃而起,骑到了它的脖子上,揪着它的羽毛道:

    “你服还是不服?若是不服,那就死!若是服,我就把你爪子和喙给接上。”

    朱鹮虽然贪恋自由,但它还是更珍惜生命些,此时保命要紧,它不得不从。

    见它服软,李云妙当即从它的背上跳下,让其落到地上来给它治伤。

    她取出一粒九花玉露丸,将其碾成粉末,敷到朱鹮的伤口上,然后再将其断爪续上,施以法力,这一对断爪竟然很快就弥合在一起。

    依样将朱鹮的喙也接上之后,李云妙道:“你且在此休息一刻钟,伤好后便随我下山。”

    朱鹮被她的强大实力和神奇手段慑服,不敢再有移动,侧躺在大石之上静心调息。

    李云妙又道:“我知道你心怀怨恨,但他日,你定会知道今日遇到我是多大的好事,我也不与你多言,只消待我成就金丹之后,你愿去愿留,都随你意。”

    朱鹮虽然不知道金丹是个什么东西,但听李云妙说任它来去自由,心里还是安定了些。

    它心道:“若真有那日,我定然远走高飞,离你越远越好。”

    李云妙又通过神念传给朱鹮一篇功法。

    “这是我玉门派专门给门中禽鸟之属脱去妖躯,化形所用的功法,你且照着它练,有不懂的就来问我,当比你自己所创的粗浅法门好上不知多少倍。”

    朱鹮将妖力照着法门所载经脉运转,果然修炼效果比它平日好少不少。

    “这人倒还算不错。”但这个法诀就让朱鹮兴奋不已,它似乎也懂得了李云妙先前所说那番话是个什么意思。

    朱鹮伤养好后,通过神念道:“主上且先等我一等,我那巢中还有些好东西。”

    然后便飞上那株大树。

    原来它的巢就筑在这大树之上,先前它之所以一声长鸣,就是见李云妙接近了它的巢穴,想要吓她一吓,使其离开,哪知它不吓还好,一吓反倒让李云妙注意到了它,使自己失去了自由。

    不一会儿,朱鹮就连叼带抓,弄下来一堆东西,李云妙一看,原来大多都是珍惜的药材,其中还有一个果核,以及一块拳头大小的火红色石头。

    那果核她看不出来是什么品种,但那块石头她却认得。

    那是一块天陨火石,和炼制她的虚落剑丸的是同一等级的天材地宝,用来炼制法器是最好不过。

    “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好东西,我也不要你的,暂且替你收着,等日后你修为高了,自己再想办法将其炼制成合用的法器。”李云妙袖子一抖,将朱鹮的一地宝物给收起。

    “你给自己取名字没有?”

    “白翼。”

    李云妙看了一眼它那一对巨大的翅膀,道:“倒是名副其实。”

    有了白翼,李云妙的下山之途变得相当地快,她还顺手打了几只野猪,一并带着,留给张秋做食物。

    她回到洞府时,张秋正在洞口吃饭,她见到一只白色的大鸟飞来,吓得赶紧往洞里跑去,洞口狭小,白翼要想进去,必须要把翅膀收了才行。

    “秋婶不必害怕,这是我新收的一个坐骑,名叫白翼。”李云妙从白翼背上跳下来,朗声道。

    张秋听到李云妙的声音,这才放心,从洞里走了出来。

    她如今是越来越佩服李云妙了,连这么大的怪鸟都能收服,她在鸟辈上的模样,可真似云中仙子一般。

    “可惜了,她已经加入了其他教门,否则让其拜在圣母门下,定能又为教中增加一大人才。”

    张秋将两只野猪取了出来,道:“秋婶,我打了两只野猪,应该够你吃一段日子了,这段时间你就先呆在这洞中,我出山去看看外面的情况,过段时间再来接你。”

    这两只野猪加起来足有七八百斤,再加上他们带出来的粮食,足够张秋吃上一两个月了。

    这山洞的深处相当寒冷,猪肉放在里面短时间内也不会变质,何况他们还带了大量的盐,可以将其制成腌制品。

    “李姑娘要到外面去?”张秋现在倒不担心李云妙的安全了,她是法师,连白翼那样的巨鸟都能收服,能伤得到她的人恐怕少之又少。

    “不知你能不能到白杨镇去,帮我看下陆冲?”她还是很担心陆冲的,此前他留下那是迫不得已,可如今她知道了李云妙的本事,自然希望她能帮忙照顾下。

    “行。”李云妙答应了下来。

    反正她不论去哪里都一样,去陆冲那儿也正好可以看下这方人战争的模样,何况陆冲还是其救命恩人的儿子。

    见李云妙答应下来,张秋脸上也露出一丝喜色。

    “果然遵循圣母的教导是没错的,我救了云妙姑娘,却也让冲儿的性命多了一分保障。”她如今对青莲圣母的信仰愈发的虔诚了。

    此时已是十月,但是此地丝毫没有秋冬季节的凉意,就连草木也依旧青葱,李云妙坐在白翼背上,俯瞰着下方的大地,此方地势平坦,与她去过的江汉江南繁华之地相比也毫不逊色,但繁华程度却比这两地差了很多,她飞了老远,也不曾见过人烟。
………………………………

章十四 天助

    在李云妙看来,这些地方只消稍作开垦,就是良田沃土,若是在九州,早就有人迁徙来此居住了。

    白翼的速度比李云妙用神行术还要快些,再加上它在天空飞行,不用绕路,因此,李云妙傍晚从山中出发,第二天早上就到了白杨镇外。

    “暂时先委屈你下。”李云妙将白翼收到她的洞府灵墟当中。

    灵墟就是李云妙日常储物所用法器,做成一个白玉手镯模样,被其戴在右腕,是玉门祖师极玄子为其所炼,用的是天罡级数的弥罗大千万有真法。

    如今灵墟祭炼层次尚低,白翼进去后虽然能够生活,但却没法修炼,而且里面一片荒凉,也没什么景致,空间相对与白翼的身材来说又显得过于狭小。

    只是李云妙此时要进镇,却没法带着它,那么大一只鸟,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

    此时白杨镇已经被封锁,门口有卫兵看守,等闲人士不得进出。

    这当然难不住李云妙,她施了个隐身法,用穿墙术直接穿到了镇内。

    大战即将来临,镇中有门路的人早在风声传出时就收拾好细软避难去了,消息不灵通的人则只能被困城内。

    百业萧条,路上行人寥寥,即使偶尔出现一两个,也大多面色凝重,脚步匆匆。

    李云妙不好向人问路,好在白杨镇也不大,她沿着路随意走了几步,就找到了白杨军的驻地。

    白杨军是白杨镇的实际掌控者,而白杨镇又是商贸重镇,因此这白杨军的府衙也是修得大气磅礴,高大华美,通体以白色巨石筑成,足有五六丈高,除了宗教寺庙,李云妙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建筑呢。

    当然,这和大秦的风俗有关,李云妙一路走来,这白杨镇中的房屋几乎都是两三丈高,上下两层都可住人。

    与九州的官府不同,这白杨军的府衙门口并没有挂着什么牌匾来昭明身份,李云妙之所以知道此地就是白杨军的府衙,乃是因为她发现这栋大楼外面聚集了很多人,她走近了一听,果然此地就是白杨军府衙。

    聚集在此的人群都是路过此地的商旅,白杨军要和西边来的盗匪打仗,就把他们扣留了下来,更主要的是把他们的货物另行存放了,说是方便统一管理,但明眼人都知道,若是战事吃紧,他们那些货物还能不能要回来就难说了。

    因此这些人聚集在府衙外面抗议,要求把货物退回来,否则以后宁肯绕远路,也不会再走白杨镇这条商道了。

    在李云妙看来,这些人的抗议毫无意义,白杨军敢这样做,定然是吃定了他们都是散户,没有多大的靠山,能运的货物也不多,就算不走这条商道,对白杨军来说也没有多大损失,真正的豪商巨贾,恐怕早就把货物都给运走了。

    甚至扣留这些小商人货物的主意就是当地的大商人出的,这些小商人本钱小,抗风险能力差,恐怕单这一次的损失,就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

    “唯自助者天助之。”

    “自身力量弱小,终究受制于人,道德公义在利益面前实在难以靠得住。”李云妙不经感慨。

    不过她也不会上去多管闲事,她与谢浔不同,对江湖侠义没什么兴趣,她所追求的,只有道,只有长生,其他事情,若是与她无关,她很少会放在心上。

    她到府衙中逛了一圈,并没有发现什么,这时她才想起自己并不知道陆冲分属哪一营哪一队,她没问,张秋也没说。

    她并不识得大秦的文字,否则还可以去弄个花名册来看下。

    “那就一个一个找吧,反正这镇子也不大。”她望气术一望,这城中的练武之人的位置全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她的眼前。

    “看来这大秦的武风较中原更甚,单是入窍高手都有这么多。”看着眼前密集的青蓝二气,李云妙感慨到。

    中原武林,就算是扬州这样的商贸重镇,繁华名都,入窍高手也不过三五人,而其城中人口之多,百倍于白杨镇。

    这白杨镇虽然也可以说是繁华,但是其规模毕竟很小,也不是附近的政治中心,可即便如此,这白杨镇中竟也有二三十个入窍高手,至于胎动之辈,更是足有几百个,可以说,这白杨军随便一个士兵,放到中原都是好手。

    此前李云妙望过陆冲的气,是胎动巅峰的修为,原本她以为这样的武功在一个小小的白杨镇应该比较显眼才是,哪知道胎动巅峰的高手居然也有一百多位。

    事实也是,这大秦的灵气浓度较中原似乎也更高,即使在这城镇之中,李云妙依然能够轻松地沟通天地元气,就算是修炼,虽然效果不如山中,可也勉强能够满足需求了。

    而在中原,凡俗中几乎见不到感应境以上修道者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灵气浓度太低。

    灵气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凡人越多的地方,其浓度就越低,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天子龙气聚集之所。

    因而感应境的修道者到了大城市当中,就很难与天地元气相沟通,不仅本事无法施展完全,更重要的是,其根本没法在这种环境中修炼。

    凡间武者很难突破到感应境,有一部人是因为自身没有修道天赋,根本没法突破到感应境,还有一些人则是因为常年呆在城市之中,缺乏灵气,没法天人交感。

    可让李云妙奇怪的是,虽然这白杨城中入窍高手很多,就连入窍巅峰的也有八九位,却连一个感应境都没有。

    “或许是此方的天地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吧。”她摇摇头,将此事放到一旁。

    开始在那一百多胎动巅峰的高手中寻找起陆冲来。

    让她欣慰的事这些人虽然散落在小镇的各方,但活动范围却都有限,大大方便了她找人。

    她有神行术,绕来绕去尽管麻烦,却也没花费她太多时间。

    最后,在排除了八九十个人之后,她在小镇的西面找到了陆冲。
………………………………

章十五 中州洛阳

    离开秋风寨后,谢浔等人一路顺利,没有再遭遇其他变故,沿着河水溯游而上,在一月之后,便抵达了洛阳。

    洛阳又称中州,以其地处九州中央之故,三代时便已建城,自古就是帝王之乡,历朝历代,莫不建都于此。

    虽然此时的大周天子居住在西京长安,但洛阳也是名副其实的东都,城中亦有皇城殿宇,百官衙门,大周开国以来,也有半数的天子长期在此理政。

    要知道,洛阳的繁华比之此时的长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少经战乱,又连通着大运河,南北货物均能方便地运到此地。

    相比之下,长安在肃宗时,便每况愈下,朝廷在边境接连败仗,原先归附的周边各部落纷纷叛变,调转矛头,侵扰大周边疆,以致长安到西域的商道也时续时断,大不如前。

    更为重要的是,长安还两度为西戎所破,虽然当时朝廷在洛阳,并未受损,又很快将其夺回,但被贼人掠夺之后,也是一片衰败迹象。

    至于将朝廷从洛阳迁回长安,乃是前任天子做的事,他认为边防不固,乃是朝廷距边疆太远,对边境情况了解不够及时,决策错误太多之故,再加上洛阳乃富贵温柔乡,在此呆久了,文武百官缺乏危机感,不如迁回长安。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他当时的话。

    只可惜他的雄心壮志大概就在初登基的那一时,又或者朝廷官僚集团过于强势,他也无能为力,最后他还是和他的父辈一样,整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

    至于以长安为天子行在到底对防备边患有用没有,应该说还是有用的,至少这些年除了新皇登基时,再无被异族打到长安来的境况。

    尽管这仍旧让不少人提心吊胆,以致在上次北狄退兵之后,摄政的太后便提出要迁回洛阳。

    至于最后为何没有迁成,大概是朝廷机密之事,坊间并无流传。

    洛阳不愧是九州最古老的城市,城墙高大雄伟,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城楼之上大旗迎风招展,拿着长枪的士兵则金盔英甲,个个健壮魁梧,腰板挺得笔直,用锐利的眼神扫视着下方来往的民众。

    就连守门的士兵,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不吃拿卡要,也没有奉承谄媚。

    当真是首善之都!

    谢浔早在路上就将夜矶巨弓给收到了九柳袋中,这东西可带不进洛阳城中!

    张不平和灵烟问起,他便只推说找了个地方藏起来,等出城再取,二人倒没起疑。

    可即便如此,谢浔等人在入城时还是遇到了麻烦。

    原来他虽然把夜矶给收起来了,可青乌还背着呢,青乌乃是巨剑,重达三十六斤,背在背上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那守城的卫兵觉得此剑违禁,任谢浔如何分说,还是不要他进去。

    最后还是城门卫队的队长杨林出来才把谢浔放进去了。

    杨林从谢浔的巨剑猜出他大概是谢家之人,因为谢家人巨剑乃是身份标志,而他正好和谢鸣有旧,便卖了个人情。

    至于说谢浔这青乌巨剑能不能入城,其实还不好界定,因为按大周律,民众是可以佩剑的,至于这剑,并没有规定外形和尺寸,只是这城门卫兵的职责之一就是防备危险之器入城,像谢浔这种重剑,一剑下去,就算是身披重甲的猛将也受不住,说是危险之器,也一点没错。

    向杨林道过谢,谢浔几人就进了城中去。

    中原武风浓厚,又是数千年的古都,不少名门大派根基都在洛阳,比如与谢家同为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

    依照原本的计划,到了洛阳,灵烟便该与谢浔分别,但那是谢赫害怕麻烦谢浔之故,可一路下来,谢浔和灵烟还颇为合得来,这话自然也就不再提。

    虽然谢浔赶路着急,但到了洛阳,也不可能就这么匆匆离开,他们打算在城中游玩一日再离开。

    几人在城中一路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皇城脚下,皇城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比周围的建筑要高出不止一筹,几人对皇城的壮阔雄伟啧啧称赞,毕竟都是第一次见。

    等离宫门更近了些时,谢浔忽然感觉自身气息仿佛被什么东西压制住了。

    他离远了一点,用望气术一看,只见皇城之上,一条巨大五爪金龙盘踞其上,见首不见尾。

    谢浔暗忖:“都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此话却是不假,只是这龙气如此虚幻,不知是天子在西京的缘故,还是这大周气数将尽?”

    这皇城都有禁军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