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骁雄-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十年后,老道已经是绝世高手,而疯和尚依旧是疯和尚,你知道为什么?”
李风云大为惊讶,原来醉道人晋升为绝世高手只是这十年中的事,难怪之前江湖中对醉道人此人一直一无所知。
“因为野狐禅的一句话!”醉道人接着道,“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老道发现原来走的路是错的,如果按那条路走下去,老道恐怕这一辈子都休想成绝世高人。
于是,老道自废武功,从头重修。”
李风云大惊,醉道人说得很轻巧,“自废武功,从头重修”,李风云却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老道现在已经六十多岁,这意味着十年前,他已经五十多岁,五十多岁的人,“自废武功,从头重修”。这表示老道要放弃一切,破釜沉舟,非有大毅力,大决心的人绝对做不到。而且那时,他已经是一名一流高手,实力堪比长白老怪。
自废武功,从头重修,说起来容易,破釜沉舟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就因为它是个案,而不是普遍的规律。
如果破釜沉舟就能成功,那天下早有无数人效仿项羽,断掉后路。
实际上,项羽是幸运儿,他成功了。而他在他背后,有无数的人却失败了,他们所做的事情被当做笑话流传,渐渐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从古至今,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被废掉武功,从头重修的人可谓是银河星烁,数不胜数,但是成功的又有几人?
李风云知道的也只有李苍穹和眼前的醉道人。
醉道人呵呵笑道:“你莫用这怪异的眼神来看老道,这是一件很傻的事情,不过事实证明老道做对了,也证明野狐禅的眼光的确高人一筹。
不过,小子,你若是认为老道是因为这件事才佩服野狐禅,那你就错了。天下有这等眼光,有这等见识的人不止他一人,至少你那师父,当时已经教出两位绝世高手,眼光绝对差不了,可是老道依旧不服他。
老道不信,他若遇到跟老道同样的情况下,他也敢自废武功,重头再修。”
难怪老道敢说,在这世上他佩服的人只有两人,果然,他有他骄傲的资本。五十多岁时自废武功,重头再修,而且还成功了,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睥睨群雄。
听到这里,李风云忍不住插言问道:“难道野狐禅也曾自废武功?”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第一天才
醉道人哈哈笑道:“不错,的确如此,而且不止一次,是两次,试问天下除了他,还有谁有此魄力,有此胆略?
你师父算是人中龙凤,少年时也曾被人废去武功,但那也只是被迫,而不是他自愿。朝闻道,夕死可矣,你师父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这也是老道最佩服野狐禅的一点。”
想想李老爹晚年颓废的情形,李风云不觉认为醉道人说得并没有错。
李苍穹虽然是天下公认的武圣,当世武功最高的人,但心性,这方面似乎有所不如。
“这也是老道为何说野狐禅的资质可谓是天下第一,当然,你师父的资质也是百年难得一遇,但是老道私下认为,仍旧比不过野狐禅。
如果说当今天下的八大绝世高手,加上永固宫的那位小姑娘,谁最有可能破出绝世高手的境界,老道以为,恐怕就属野狐禅了!而且,老道认为,他迟早会达到那一步。”醉道人语出天惊。
“这是为何?”李风云不解,“因为他天资天下第一么?”
论进入绝世高手的时间,玉虚道人和了然大师远比野狐禅要长的多。说这两人中的哪一位突然哪一天破出了绝世高手的境界,李风云都不会感到奇怪。
实际上,这八大绝世高手武功境界都差不多,难分伯仲,这八人中,最终有没有谁能突破这一境界,又会是谁会突破这一境界,都很难说。
“不是因为他的天资有多高,而是因为他足够的纯粹!”醉道人答道,“就比如你,如果你能掌握随意进入在你所说的空冥之境的方法,你认为,成为绝世高手还会有问题吗?
这也是老道之所以佩服你师父的地方。他居然能找出一种方法,让他的徒弟能提前进入与天地合一的状态,而且,进入这种状态的方法还是可以再现的,这岂能不教人敬佩?从古至今,恐怕也只有他一人做到了这一点。”
因为纯粹,所以伟大。
李风云低头沉思。
“如果你也与老道这般,看着野狐禅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那么,你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虽然他成为绝世高手时,年纪比你两位师兄,还有耶律明都要大。”
醉道人接着说了下去:“老道说的这一切,你可能不信,其实野狐禅没有师父,从没有人教过他高深的功夫,他这一身的绝世武功,其实都是他自己一点一滴悟出来的!”
“什么?这怎么可能?”李风云惊掉了眼珠。
一个没有名师指点的人,怎么可能成为绝世高手,这就像是一个神话传说一样教人难以想象。
“事实便是如此,他原本出身于一个占卜算卦的世家,只会一套强身健体用的最寻常的拳法,叫“野球拳”。这套拳法连三流武功都算不上,简直是不入流。
从占卜算卦中,他悟出了武功的基本原理,在原有的野球拳基础上,反复删改,才有了他今日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即使是现在,他的绝技也是那套野球拳。
在没有加入我轩辕台之前,他几乎没得到像样的机遇,但是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他依旧练成了一流高手。
所以他才给自己取了‘野狐禅’这个外号,意思便是,他修炼的并非什么正路子的武功,而是一些自己胡乱琢磨出来的偏路子,三脚猫功夫。
所以,他才会两次练偏,不得不废去自己的修为重新再来,所以他才会比别人更晚才踏入绝世高手的境界。
也因为此,他的见识比其它人都要广阔许多,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问题。”
醉道人解释道。
李风云完全惊呆了,他完全没有想到,野狐禅的过往居然是这样,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名师指点,更没有像样的武功,只凭一部野球拳,居然练成绝世高手。
野球拳是流传在乡间的一种健身的拳法,说是拳法,实际上并无太大的攻击力,甚至算不上是一门武功。在清平镇就有人练,主要是用来打熬筋骨气力的。稍微有点基础的人,都不会考虑这套拳法。
如此说来,醉道人说野狐禅是天下第一天才,一点也不过份。
从古至今,能像野狐禅那般崛起的武林高手,世上能有几人?反正李风云除了野狐禅外再想不起还有哪一个。
比起野狐禅来,李风云的基础实在是太丰厚了。
讲完野狐禅的事情,醉道人抖了抖身上的衣袍,笑道:“叨扰这些时日,老道也该走了!”
李风云有些不舍,道:“老道如若没有其他事情,何不多留一段时日?小子还有许多不懂之处还要请教前辈。”
醉道人哈哈笑道:“老道来定州原本只想瞧瞧如今你这臭小子,是不是真如野狐禅说的那般。见到你居然自创出那招‘风云起’,像模像样,起了爱才之心,一时兴起,现身相见,打算指点你一番。没想到居然在你这儿呆了三四天。
武学研究得越深,问题就越多,这是必然的。
不过,臭小子,那些问题,先别忙着问别人,自己先仔细想想,对你有好处,自己想通的问题,你的体悟才会更深。实在想不通的,再去问别人。日后老道若是有空,还会来指点你。
如今眼看契丹大汗耶律德光就要退出中原,老道要赶去盯住耶律明,以防出现什么意外。耶律明这家伙,算是契丹国的死忠,为了契丹,什么事情他都干得出来。”
醉道人笑了笑,解释道:“这是老道与野狐禅早就分好的,他盯住萧齐瑞,老道盯住耶律明,不许他们直接插手这场战事。否则,绝世高手一旦插手战事,这场战争会惨烈很多,结局也很难预料。”
这一点李风云很明白,绝世高手就像是高悬于头顶的屠龙宝刀,不用则已,一用必定会出大事。
晋国之所以在对契丹的战争中占尽劣势,就是因为没有一名肯死心塌地为晋国效力的绝世高手。
醉道人和野狐禅就不说了,能够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玉虚真人与了然大师不问世事,闭关自修,指望不上他们。
路惊鸿根本不管中的事情,他毕竟是南唐扬州人,对晋国有多少好感都很难说。
唯一倾向晋国的恐怕只有燕无双,或者燕无双倾向的并非是晋国,而是中原的百姓。
燕无双本是幽州人,而燕云十六州就是被石敬瑭亲手割让给契丹的。若说燕无双对晋国的朝廷有多少好感,几乎是不可能。要想燕无双向石家效忠更是不可想象。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军议
张家庄那场战事过去了足有两三个月,契丹入寇中原,前后两次南进,算上中间休战的那半年多,这场战事已经打了接近一年半的时间。
契丹这头北国苍狼也疲惫了,耶律德光率领着八万契丹铁骑,押着从中原劫掠来的无数金银财宝,缓缓北撤,似乎准备回到塞外舔噬伤口。
杜重威尽起定州二十万大军,在契丹军身后遥遥北进,收复失地。
这场烽火眼看就要熄灭下来,河北的黎民百姓或许又有几年的安定日子可过。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本来耶律德光率领的八万契丹虎狼之师已经撤到虎北口(注1),眼见就要出关,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忽然之间又调转马头,转身又重新扑向中原。
得到探报后,杜重威大惊,一时摸不清楚契丹军的来意,急聚众将议事,李风云也列席会议。
军议明显分成两派,一派激进主战,一派持重主退。
主战的一方认为如今已经集中了二十万大军,其中骑兵也有一万五千多,而契丹军只有八万铁骑,加上一些新降军也才十一二万,实力不如晋军。而且此时,将士士气高昂,一举收复河北之声,喧嚣其上,这时再退,实在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此时正应与契丹军针尖对麦芒,扬大晋之国威。
就算不主动攻击契丹军,也该扎营驻守,岂能将刚刚收复的国土转手让人?就像檀州之战一样,消磨尽契丹人的锐气。锐气一尽,契丹人自然不得不撤回北地。
而主退的一方则认为当河北之地多为平原,适合契丹骑兵作战,而晋军虽有二十万之众,但大多是步卒,对上骑兵本来就吃亏。虽有一万五千骑兵,但分属数家诸侯,而且战力参差不齐,原不及契丹骑兵精锐。从整体战力上来看,晋国最多只能说与契丹相齐而已。
而另一方面,这二十万大军,是由见过战阵,与契丹铁骑血拼过的将士组成,可以说是晋国的精锐所在,如若战胜还好,但若是战败,在契丹铁骑的追击下,能撤出多少人来,实在难说,很有可能一战而全军覆灭。
这些精锐之师若是就这般全部折损在这里,中原的形势就会立刻急转直下。河北之地尽落敌手不说,河南、河东也会岌岌可危。
这中原还哪有能力再凑出三十万勤王之兵?
胜,只能伤其皮毛;败,则有亡国之险。
何去何从,几乎不需要多考虑。必须退,择险要之地防守。契丹骑兵耐久战,相持一久,契丹人必定退兵。
双方争吵得很激烈,各有各道理,让人感觉委实难以抉择。
李风云战功虽高,但资历却浅,这种场合是容不得他说话的。
不过就李风云的本心来说,他是主战的。他的心性如此,即便是在最危险的时刻,他所想到的也是进攻,而不是防守。
历数李风云历次经历的战事莫不是如此:
第一场战事,在那个无名小村庄中,他想的是如何伏击杀了那近五十名契丹铁骑。
第二场战事,在那个山坡上,万般危急之时,他想到的是如何偷袭敌军主帅萧远奇,如何利用马群,马踏契丹铁骑。
第三场战事,在镇州城外,他作势围着四座城门打转,调动杨光远的兵力,直接导致了镇州东门大捷。后来又奇袭南门,杀散那堵住南门的一千仆从军,只可惜杜弘琏不许他们进城,这才导致后来的损失惨重。
第四场战事,是镇州城墙之战,他死战不退。
第五场战事,是西出镇州求援之战,更是没有退路。后来在树林中伏击杨光远的大将杨瞻,直杀得杨光远的骑兵彻底没了士气。
第六场战事,是忻州之战,他率领数十名高手,乔装成契丹仆从军,计斩萧远楚,挽救了危在旦夕的忻州城,并逆转了形势,大胜契丹。
第七场战事,更是李风云得意之作,献计刘知远,火烧耶律安端的粮草大营,导致耶律安端的大军彻底溃败。挫败了耶律安端的西路军。
第八场战事,奇袭斜阳道,从背后进攻杨光远的大将杨瞻,大败杨瞻,间接导致了镇州大捷。
第九场战事,火烧马家口,以小股兵力引开敌军重兵,偷袭得手,导致后来耶律麻答登录黄河北岸失利,郓州北津大捷可以说与李风云火烧马家口是分不开的。
第十场战事,就是偷袭耶律麻答的军营,搅动契丹军军心,导致炸营,大败耶律麻答。
第十一场战事,便是潜入小阳岗,仅凭他一个人烧了小半个粮草大营,并刺探到了契丹军佯装后退,实欲围歼晋军的图谋。拯救了三十万晋军。
第十二场战事,就是张家庄之战,一人单骑杀入重围,救出了皇甫遇三千兵马,后来更是单骑突入契丹军,万军丛中追杀耶律天德,直杀得契丹军闻风丧胆。
这样的李风云,有怎么可能接受退兵的决议?
如果是李风云,他会尽可能想办法重挫契丹铁骑,而不会是靠死守耗走契丹大军。
只可惜杜重威毕竟不是李风云,他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就比如他在镇州城,明明可以重挫杨光远,打破杨光远的包围,却偏偏选择困守愁城一样。
这场军议,直吵到日落时分,杜重威才最终接受了退守的决定,命令各营将士,即刻准备,次日起营退守定州。又商讨了一番各部撤退事宜,军议草草结束。
军议结束后,杜重威将李风云留下,道:“风云贤侄,很失望,对吧!”
李风云点点头,道:“当今的局势哪有他们说的那般不堪?此地的地形也非他们说的那般多我军全然不利。只要运用得好,这一仗未必就会输。千里奔袭,必撅大将军。契丹军来势甚猛又快,如果能选择好伏击地点,未必不能打一场大胜仗。”
杜重威叹了口气道:“本帅怎会不知这个道理?风云,你道刚才军议中那些主战的人,就真心想战?那些主退的人真的是想保存这二十大军的实力?”
李风云一愣,问道:“难道不是?”
注1:虎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古北口。
………………………………
第二百六十章 各怀鬼胎
杜重威呵呵苦笑了数声,道:“哪有那般简单,若真是那样,契丹又岂敢举倾国之力入寇我中原?
别人不说,就说河东节度使,北面行营都副招讨使刘知远刘帅,这此军议他虽没说话,但是与他走得比较近的几位节度使可都说了话,他们的意见都是主退的。
他们既然这么说,那说明刘知远的意见也是主退的。刘帅与本帅有相救之恩,他的意见,本帅又怎能不听?”
李风云奇道:“刘帅为何要主退?”
杜重威叹了口气道:“风云贤侄,你看问题还是太浅,老夫便与你说说吧!
风云,你说这场中原与契丹的大战,刘帅与本帅,谁立下的功勋更大?”
“自然是刘帅!”李风云答到。
杜重威点点头,又问道:“论威望,论实力,论控制地盘的大小与重要性,刘帅与本帅哪个更强一些?”
李风云略一思考,答道:“也是刘帅!”
杜重威又问道:“论与陛下的关系,刘帅与本帅哪个更近一些?”
这个李风云可不知道,只得摇摇头。
杜重威笑了起来,道:“差点忘了,朝堂之事,你可不熟。老夫告诉你,刘帅是先帝的妹婿,很早之前就跟着先帝,忠心耿耿,是先帝的心腹重将,否则也不会把河东重地托付给他。论关系,他可比本帅要近得多!
既然如此,为何这次北面行营都招讨使的位置,圣上交给本帅而没交给他?”
李风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经杜重威这么一提,也觉得十分奇怪,想了一会儿,答道:“也许是皇上觉得杜帅的能力在刘帅之上吧!”
杜重威哈哈大笑道:“哪有此事?是圣上对刘帅起了猜忌之心呀!”
李风云奇道:“可是皇上是刘帅的外甥呀?他怎会猜忌刘帅?”
“外甥?是干外甥才对!”杜重威道,“先帝也是后唐明宗皇帝的女婿,与后唐末帝算起来,也是干妹夫,李从珂不是一样对他起了疑忌之心,最终逼得先帝不得不起兵自保?”
事关本朝先帝,杜重威说得很含糊,但是李风云听懂了他的意思。
石敬瑭是李从珂的干妹夫,但是夺起江山来,石敬瑭比谁都狠。造反不说,借契丹兵,割让燕云十六州,称臣认干爹,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要知道,当时的契丹与后唐,可是世仇,彼此敌视。
李风云心中不觉一寒,问道:“杜帅的意思是,皇上任命杜帅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是想打压刘帅?”
“不止是打压!”杜重威点点头,“而且想在本帅与刘帅之间挑起矛盾,利用本帅去制衡刘帅,本帅与刘帅之间能反目成仇是最好不过。这一点,本帅清楚,刘帅同样清楚!这些话,老夫本不该说,只不过老夫把你当做亲侄儿,才剖析给你听。你心里知道就成,莫要对外人说起。”
李风云心中又是一股寒意升起,暗道:“原来其中还有这些算计,我倒是从未想过。契丹鞑子都还没有逐出中原,他们之间却彼此算计起来,这算什么?难怪晋国会打不过契丹。
慢着,老丈人说把我当亲侄儿,难道不是女婿?”
“但是,值此危难之际,老夫又岂能跟刘帅闹翻?所以,老夫必须要听从刘帅的意见。”杜重威接着解释道,“而刘知远为何要选择主退,老夫也能想得明白。”
“为何?”李风云好奇心又起。
“无非是养寇自重那一套!”杜重威笑道,“如果这一战重挫契丹军,甚至将契丹打残,得利的是谁?只有圣上,圣上声望必定大振,直追先帝,根基也算牢固起来。而大晋再无外患之忧,至少数年之内没有外患之忧,那么,圣上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李风云摇摇头,谈到这些,他完全不懂。
“是削藩,解除心腹之患!
而削藩首先要对付的又是谁?自然是刘知远。
刘知远兵精粮足,手握七万重兵,把持河东龙兴之地,威望又高,又功高震主,赏无可赏,这样的权臣,圣上怎会放心?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帝王心术。
像刘知远这样的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杀。”
杜重威眼中放出寒光来。
李风云倒吸了一口凉气,开封那个小皇帝真有那么狠毒吗?隐隐中,李风云信了杜重威九成。自小在清平镇长大的李风云,又怎会不知晓人心之狠毒?
“本帅能想到这一点,刘帅刘知远又怎能想不到?所以,在刘帅心中,是不想把契丹人打得太狠,让耶律德光知难而退就可以了。
这样,契丹的威胁犹在,圣上也不敢将他怎么样。如果把他逼急了,谁能保证他不会做另一个先帝?
这就是刘光远的养寇自重之策。”
李风云心中已经信了,暗叹一声,人心若此,中原哪有取胜的希望?纵使这次耶律德光南征不成,总还有下次,下次不成,还有下下次。长此以往,中原终有防不住的一天。
这便是庙堂之上的食肉者么?难怪说食肉者鄙,他们心中除了他们自己,哪还有想过底下的老百姓一丝一毫呀!
突然之间,李风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刘知远这般想,难道他这位老丈人心里就干净?杜重威想登基做皇帝的心思,李风云早就知道。刘知远被除掉了,下一个该轮到谁?不用想,必定是他的准老丈人。
所以,杜重威才不愿与刘知远闹翻,他们现在根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刘知远抱有养寇自重的心思,杜重威何尝没有?刘知远不愿重创契丹人,杜重威同样也不愿重创契丹人。
这样的人担任正、副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李风云对中原的命运感到悲观,没有什么信心。
再想远一点,杜重威为何要对他说这番话?真的是把他当成亲侄子,想要点拨他吗?李风云还没有那么幼稚。
杜重威打得心思,恐怕是想要挑拨李风云与刘知远之间的关系,把他死死地绑在自己的船上罢了。其中还有可能,是想挑拨李风云与开封那个小皇帝的关系。
而开封那个小皇帝重赏李风云,未必就是真赏识他的才华,更有可能是要分离杜重威的势力。
人心,果真经不起解析。
李风云感到一阵空虚,他不知为谁而战,又为何而战,以前所做的那一切似乎并无意义。
………………………………
第二百六十一章 为何而战
杜重威不知李风云的心思,见李风云沉默不语,低头沉思,叹道:“风云,回去好好想想。这次军议,商讨的其实并非是军略,而是在协调各方的利害。
老夫也是逼不得已才做出这等决定,也是无奈之举啊!
老夫算是明白了当初景延广为何避战不出。”
因为纯粹,所以强大!
忽然之间,李风云又想起了醉道人说的那句话。
离开杜重威的帅帐,李风云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一般。
“李兄弟,啥事这般郁郁寡欢?难道担心没仗打?”一只大手拍在了李风云的肩膀上。
李风云抬头望去,原来是王重胤王大哥。
李风云勉强笑了一下,道:“王大哥,我在想我究竟是为何而战!”
“为何而战?”王重胤一愣,随即笑道,“当然是为了扬名立万,名垂青史了,还能为什么?你这小子,居然会想这些?”
“就只是为了这些?”李风云问道。
“别想了,老想这些会把人想傻的,这些问题,应该留给那些大头巾去想。哦,老哥忘了,你还是鲁国公冯道的学生,算起来,你是半个大头巾。哈哈哈哈!”王重胤随口开了个玩笑,“走,咱们哥俩去喝两杯。郭威郭将军送来了几坛山西汾酒,不可不尝。这件事可别让大帅知道了,不然非打老哥板子不可。”
“山西汾酒,好酒啊!”符彦卿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了,身边还有张彦泽,“好东西当然要大家分享,可不能躲在营中自己一个人享用。”
王重胤哈哈大笑,道:“就知道躲不开你们两位,一起去吧!”
符彦卿望了李风云一眼,奇道:“风云老弟,何事这般不开心?这段日子,你立的战功比咱们三人加起来还多,所欠缺的只是资历,日后裂土封侯是必然的事。”
王重胤笑道:“小兄弟在想究竟为何而战的事情。”
符彦卿、张彦泽哑然失笑。
张彦泽笑道:“你这个小都尉,想得可真多,自然是为大帅而战。大帅出钱出粮草,供养咱们,对咱们又有知遇之恩,不为大帅而战又为谁战?大帅一句话,风里火里,俺张彦泽都去了!”
张彦泽原本与李风云的关系并不太好,瞧李风云不起。不过,李风云一系列战绩打下来,张彦泽服了,尤其是张家庄一战,军中传得神乎其神。即便猛如张彦泽,也自忖没那个胆量敢单枪匹马杀入重围,有能单刀赴会在契丹铁骑丛中追杀其主帅。
张彦泽与李风云关系不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杜弘琏,不过自从杜弘琏重伤,被杜重威禁足之后,张彦泽无形之中渐渐与杜弘琏生疏了许多。说到底,他真正效忠的是杜重威,杜弘琏只不过是他铺的一条后路。
所以,此次在定州,在王重胤、符彦卿有意的撮合下,张彦泽与李风云的关系有很大的改善。
符彦卿一拉李风云,道:“走,不说这些,喝酒去!酒虫都爬到嗓子眼了。”
四人在王重胤帐中开怀痛饮,安排撤退事宜,自然有手下负责,不用他们操心。
酒过三巡,四人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已经月上枝头,跟这三个粗莽的汉子在一起,李风云的心胸开阔了许多,心情也好了很多。
毕竟次日要起营拔寨,四人也不敢喝得很多,略带一些酒意,就纷纷告辞离开。
一路上,符彦卿与李风云相伴回营。
带着满身酒气,符彦卿对李风云道:“风云老弟,你这些想法,我也曾经有过。今天老哥就跟你说说掏心窝的话。
咱们这些武人,把性命拿出来拼杀,若说不图些什么,那也未免太自欺欺人了。老哥也不妨直说,老哥为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
恐怕大多数人都是这般。当然,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忠。
忠于大帅,忠于朝廷,忠于金銮殿上的那张龙椅。至于那龙椅上坐的是谁,倒是无关紧要。谁坐在上面,咱们就忠于谁!
正所谓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风云老弟,人生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站错位置,更不能跟大势做对。
老哥这些话,你能听得明白么?”
李风云点点头,符彦卿的意思,他当然明白。符彦卿在提醒他,不要对杜重威有任何想法。
看来这个符彦卿,果然是心细如发。
李风云对杜重威心中有所不满,杜重威没有看出来,以为已经安抚住了他。王重胤、张彦泽更没看出来。唯独只有符彦卿,从李风云的言行中,看出端倪,并特意说了这席话。
从心底来说,李风云对符彦卿十分感激。
为何而战,杜重威手下三员虎将,各有所答。
三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走到了杜重威的帐下。
王重胤为的扬名立万,名垂千古,所以自律极严,也最得李风云的好感。所以,凡是不利于他名声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哪怕那事情是杜重威要求他做的。难怪杜重威对王重胤既爱又恨,既倚重又疏远。
张彦泽则是杜重威的死忠,要报答杜重威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杜重威让他做的事,无论是什么事,他都会一往无前,绝不推脱,是杜重威的一把刀,也是杜重威最信任的心腹手下,杜重威使起来最得心应手。
符彦卿与他们两人都不同,他比这两人要清醒冷静得多。他知道他追求的是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也清楚如何去获取这些东西,而且他善于审时度势,看得清天下大势。相比之下,他比王重胤、张彦泽要高出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