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骁雄-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了燕无双和路惊鸿验证的过程,他无论如何也难以将那个穷困潦倒的糟老头子与武圣李苍穹联系在一起。
  可是又如何,纵使生前李苍穹声名显赫,名满江湖又怎样,到最终还不是终日喝着最廉价的酒,醉醺醺地死在一间破旧的木屋中?
  最后陪伴在他身边的,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死后连一口薄木棺材也没有,用草席一裹,草草葬在这荒野之地,坟前只有一块烂木板充当墓碑。
  李风云忽然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讽刺意味。人的一生,能做到李苍穹那般,应该是到了顶峰了吧,可是有谁料得到,这样一位风云人物竟然有这样一个悲凉的结局。
  也许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死,谁都避免不了,无论是孤独终老还是儿孙满堂,无论是风光大葬还是晚景凄凉,又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人死如灯灭,死了死了,一死万事了。世上的一切又与他有何关系?
  可笑一世荣华,可笑盖世功名,有什么用处?
  只为后人记住他,只为青史中的几句好话,付出一生的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真的值得么?想到此处,李风云不觉万念俱灰。
  既然如此,还不如一辈子过得没心没肺,逍遥自在,岂不快哉!
  “你在想什么?”路惊鸿的一句话惊醒了李风云。
  李风云叹了口气道:“我在想人这一辈子究竟是为了什么,老爹……师父也不落了这个下场。”
  “莫想那么多,容易入魔!”路惊鸿道。
  李风云心头一惊,他如今想的不正和第一次入魔时梦境中的一切正有相合之处么?没想到差点被心魔所趁。
  “师父临走前有什么话嘱咐过你吗?”路惊鸿随意的问道。
  李风云摇摇头,答道:“老爹……师父走的前一天还好好的,看不出什么问题,没料到晚上就那么静静地去了,他没留下什么话。”
  “唉!”路惊鸿长叹一声,沉默了许久,又问道:“师父生前还留下些什么旧物么?比如什么喜爱之物?”
  李风云想了想,道:“师父没有什么喜爱之物,除了酒,他生前的所有东西都在那里,你也看到了,一把火烧光了。”李风云指着木屋的原址。
  “如果说他留下什么,恐怕只要那把破柴刀,可惜,那破柴刀也变成了宵练刀。宵练刀虽好,但我始终觉得,还是原来那把破柴刀更亲切些!”李风云感叹道。
  路惊鸿盯着李风云望了半天,方才道:“宵练刀是师父留给你的,我会取回来给你,你记住,宵练刀是本门的圣物,不许遗失了,也不许送于别人,明白吗?”
  李风云点点头,他早料到是这样。
  大概过了一个多时辰,燕无双回来了,扛着一棵足有四尺粗,一丈多长的一根木头,显然是刚砍下来的,还带着一股木头的清香。
  “只能找到这棵了!”燕无双手一挥,从剑囊中飞出一柄淡青色宝剑,燕无双一把抓在手中。
  李风云吓了一大跳,心道:“天下难道真有一门功夫,可以御剑?”
  仔细一看,李风云明白过来,原来那口宝剑的剑柄上连着一条鹿筋,鹿筋的尾端套有一只圆环,刚才燕无双看似只是一挥手,宝剑就从剑囊中飞出,实际上,是燕无双用食指套住那圆环,扯动鹿筋,将宝剑拽了出来。
  难怪燕师兄能同时使七把宝剑,想必是七只手指上各扣一个圆环,这样来御使七把剑吧!
  李风云暗中猜测。
  “刷刷刷”,剑光闪动,木些乱飞,才不到半炷香工夫,那根木头已经变成了一具棺材,内外都光滑无比,也不知道燕无双仅凭一把剑是如何做到的。
  李苍穹的骨头已经被路惊鸿尽数捡了前来,用清水清洗得干干净净。
  点燃了三支香,师兄弟三人小心地将骨头放入棺材之中,这才合上棺材盖,入土为安。
  埋葬好师父,那块石碑被立了起来,燕无双正要在石碑上刻字,李风云忽道:“老爹生前既然不愿再用‘李苍穹’这名字,就让他以李老爹的身份静静的去吧!也省得再有人来打他的主意!”
  燕无双、路惊鸿没有反对,剑光闪动,那宽大的墓碑上只留下五个大字“李老爹之墓”。
  夕阳的斜晖映照过来,墓碑拉出长长的影子,显得孤寂而又萧瑟。
  ………………………………


第百四十七章 南下
  李苍穹、燕无双、路惊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燕无双没有说。
  埋葬好李苍穹,燕无双转身离去,临走时只拍了拍李风云的肩膀,没说一句话。
  李老爹的身份终于确定下来了,李风云真的可算是李苍穹的弟子,虽然从来没拜过师,但燕无双、路惊鸿算是正式认可了他这个师弟,以后在江湖上应该可以横着走了。
  不知为何,李风云并没有因此事高兴起来,相反,心中沉甸甸似乎压着一大块石头。
  李苍穹,也就是李老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何到了晚年不肯与两个徒弟相认,反而每天用劣质的土酒灌醉自己?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摆摆手,路惊鸿道:“李师弟,你若有事,你先走吧,我打算在这里陪师父一段时间!”
  李风云想了想,心中着实想念杜如月,拱了拱手,告辞离去。
  去了一趟清平镇残余乡民躲避的一个寨子,原来认识的人已经剩下没几个了,虎妞也嫁人了,与李风云见面时还有几分羞涩,再不是当初那个打诨骂俏的小姑娘了。
  李风云心中更是失落,问疯和尚道:“你还回中原么?”
  “不回了!”疯和尚摇摇头,“没什么意思!无非是你杀我,我杀你!”
  李风云无语,转身离去。
  再回到镇州,郭威的兵马还在休整之中,虽然是一场大胜,郭威也损失了一千多精兵,杜重威更损失了近五千精兵,但收获巨大,阵斩杨军近一万人,俘获杨军一万八千多人。杨光远的精锐几乎被一网打尽,只有不到八千人逃脱,那些降军大多溃散。
  郭威收编了三千多名杨军,杜重威收编了一万五千人。
  这些都是经过战阵的兵卒,稍加整训便可成为精兵。
  李风云因求援之功、破忻州城两场大功、破斜阳道杨瞻军升为上府折冲府都尉,乃实授的正四品上武官。
  至于散官和勋职,杜重威没有权利授予,还要奏请皇帝后才能确定下来,估计上轻军都尉的勋职少不了,这是正四品的勋官。至于散官,应该也不会低于正四品上的忠武将军。
  所率风云营在此次作战中,骁勇无比,立下赫赫战功,也扩编为上府折冲府,可编六团共计一千四百人,兵员已经完全补充完整,多为抓获的俘虏。
  张俊因战功升为上府左果毅都尉,从五品下实授武官。
  贺弛、王成都被李风云要了过来,贺弛升为上府右果毅都尉,从五品下实授武官。
  王成则升为上府别将,正七品下实授武官。
  姚贯这名从清平镇出来的三流高手,还有郭胜远,被任命为上府长史和兵曹。
  张松、元霸、赵无忌、肖景云、王大山分别升任校尉,各领一团兵马。
  剩下一团兵马为李风云的亲军,由李风云亲领,平时由张俊代领,基本上都是跟李风云走过来的老人。
  各团旅率、队正及其他官职都由战功者及有威望者充任。
  白福通、佘破财、玉堂春等人虽然战功不少,但是都不愿为官,暂时都留在李风云的帐下。
  李风云那把幽影刀当初被遗失在战场上,战后也被郭威捡回来,交还给了李风云。
  到此时,离镇州南门外那场大战过去差不多半个多月。
  郭威的兵马整训得也差不多,向杜重威请辞,准备南下戚城(注1),会合刘光远,截断耶律德光的后路。
  郭威邀请李风云同行,李风云有些犹豫。
  从心里来说,他想留在镇州,与杜如月在一起。
  可是当初他去忻州求援之时,忻州之战的战事一了,刘知远只休整了三日,便派出郭威率一万将士前来镇州。
  如今郭威即将率军离开,邀请他一齐去助威,他却推诿不去,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哈哈哈哈!”杜重威大笑道:“风云,去吧,年轻人就该多闯闯!”
  杜重威既然已经开了口,那就相当于军令,李风云只得答应下来。
  杜重威又道:“郭将军,如有需要,直管说,本帅也可调一只大军随郭将军一齐南下!”
  郭威道:“杜帅,那倒不必,不过末将有一事相求,还希望杜帅能袭击契丹军的后路,断其粮草,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这是自然!”杜重威笑道,“王重胤、符彦卿两位将军何在?”
  “末将在!”
  “末将在!”
  王重胤、符彦卿两人出列插手施礼道。
  “令你各带五千精兵,相机袭取契丹军德州、贝州之地,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杜重威传下将令。
  王重胤、符彦卿两人领命归列。
  “张彦泽将军何在?”杜重威又大声道。
  “末将在!”张彦泽出列施礼。
  “本帅命你点齐一万将士,收复赵州、定州、深州等地,王重胤、符彦卿两位将军的后路,就靠你来保护,粮路的安全也由你负责。”
  “末将得令!”张彦泽精光爆现,抱拳归队。
  杜重威又朝郭威抱拳道:“郭将军,你看如此安排可妥当?”
  郭威哈哈笑道:“刘帅能得杜帅相助,此战必胜!”
  次日,李风云带着风云营启程,杜如月前来相送,自从那日杜如月私自随李风云出城,被孙婆婆抓了回来后,就被看管得很严,孙婆婆几乎寸步不离其左右。
  两人在孙婆婆严厉的注视下,只说了几句体己话,便匆匆告辞。
  一路上,李风云六神无主。
  见李风云这般模样,郭威叹了口气,道:“李老弟,你怪老哥么?”
  李风云奇道:“郭将军,我怪你做什么?”
  郭威道:“老哥也不瞒你,其实老哥心里清楚,你不大想随老哥去太原,你心里放不下那位郭姑娘。正因为如此,老哥才硬拉着你,要你去太原,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风云眨了眨眼睛,不解的问道:“郭将军,你这是何意?”
  “老哥有句掏心窝的话,不知李老弟肯听不肯听。”郭威问道。
  李风云犹豫了一下,道:“郭将军有话不妨直说。”
  “郭姑娘怎样,老哥不清楚!不过,老哥以为,你实在不宜跟杜重威走得太近!”郭威低声道。
  李风云一愣,问道:“这是为何?”
  “以李老弟的精明,应该不会看不出杜重威心存异心吧?”郭威缓缓道,“老哥认为,老弟跟杜重威走得太近没有什么好处,杜重威不是一个能容人的人。你跟郭姑娘在一起,无论结果怎样,都不会有很好的下场。”
  李风云笑了笑,摇摇头:“郭将军你这样说便不对,杜帅心里怎么想,我可管不着。这天下,手握重兵的将军,又有几个没有异心的?关我什么事?我只想跟如月在一起。
  就算杜帅真的想当皇帝,那又怎么样,我看未必比开封城中的那小皇帝差。只要能跟如月在一起,杜帅真要造反,大不了我就跟他一起造反。皇帝轮流坐,谁说就轮不到杜帅?”
  郭威慌忙看了看四周,见无人注意他们,这才放下心来,摇了摇头,轻叹一声,策马离开。
  话都说到了这般地步,他还能说什么呢?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该做的也都已经做了,李风云不肯听,又有什么办法?
  注1:本文因情节的需要,对耶律德光第一入侵中原的时间与真实战况略作修改。
  ………………………………


第百四十八章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郓州,太平军节度使治府。
  隋开皇十年(注1)置郓州,隋大业二年(注2)改郓州为东平郡。唐乾元元年(注3)复称为郓州。
  郓州州境东西约一百八十七里,南北约二百六十四里,巨野泽就在郓州的境内。
  巨野泽,又称大野,由济水汇聚而成,秦末时的名将彭越就是从这里起兵反秦,后世著名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就是指着一块。
  太平军节度使李守贞在书房内走来走去,如今东都开封的局势已经不是那么严峻了。
  檀州周围的晋兵太多了,耶律德光也是头皮发麻,他没料道不过数月之间,檀州周围居然聚集了三四十万兵马。
  这些兵马战力实在不强,若是野战,耶律德光有把握一战而胜之。
  但是那个景延广实在太可恶了,牛皮吹得响响的,真的打起来了,却只知道凭寨而守,并不许众将出击。
  若是一个个击破晋军的营寨,不知要杀到几时。而且,就算破尽了晋军的营寨,精锐的皮室军还能剩下几人?
  数万人马扔在了河北,耶律德光如今手上的兵马也不足七万。
  好在耶律安端带来了他四万残兵败将。可是耶律安端的兵马不能轻易动用,四万人马被安置在黄河以北,与刘知远四万大军对峙,防止后路被刘知远截断。
  耶律德光无法攻破像乌龟一样躲在龟壳里不敢出战的景延广,不得不转过头来攻打戚城。
  高行周(注4)吃了契丹铁骑一次亏,也不肯轻易出兵与契丹铁骑交战,只是固守戚城。
  战局僵持在那里,谁也奈何不了谁。
  陛下对景延广很不满意,各路诸侯及文武官员弹劾景延广的奏章几乎将石重贵淹没,更有甚者,甚至拿大战之时,景延广没有回去守孝为借口。
  指挥不动部属的景延广在石重贵眼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内庭已经有消息传来,陛下有意将景延广贬斥到洛阳。
  听到这个消息,李守贞就知道,大晋完了。
  景延广的战术并没有错,李守贞自忖若是他处在景延广的位置上,未必做得比他更好。
  就算景延广做错了,石重贵也不该这么做。如今大晋还忠于石重贵的大将还有几人?景延广得罪了那么多人,为的是谁?还不是为了石重贵能坐稳江山么?这般处置景延广,岂不是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李守贞跟景延广的关系并不好,在契丹人入侵中原之前,景延广也曾数次打压过他。
  如果他按永固宫主给他的建议,此时若举起恢复后唐的大旗,情况也许会改变,那些貌似忠贞,实际上还在左右观望的诸侯,或许就会纷纷倒戈。
  这样做了,毫无疑问,他李守贞相当于帮了耶律德光一把,也许他李守贞的大旗可以因此插上了开封城的城头。
  这样做真的合适吗?且不说李家与契丹的恩怨,他要是这么做了,千古罪人的名声也同样也会落在他的头顶之上,可谓是失尽天下民心。石重贵之所以要对契丹这般强硬,不就是想要挽回因石敬瑭而失去的民心吗?
  可是回头想一想,失尽天下民心又如何?石敬瑭能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他为何不可以将半个河北献给耶律德光?
  只要登上帝位,失去的还能夺回来,即便夺不回来,向南看,不是还有江南(注5)膏腻之地可供他夺取么?长江未必能打得过去,但小小的淮河难道能拦得住中原将士的步伐?
  但是世上事真能那般如意么?中原战乱已久,积弱已久,毫无疑问,石重贵被干掉以后,又会是一场血肉横飞的诸侯大战,他李守贞在诸侯中并不算最强的,即使有契丹人在背后支持,也未必能稳操胜券。
  论威望,刘志远、高行周、杜重威都要比他李守贞高。
  还有一个赵延寿,虽然威望不足,但论实力却仅次于刘知远,而且耶律德光对他的支持,只会比他李守贞强,不会弱。
  此时起兵,胜算又有几何?
  更重要的一点,李守贞实在不愿做石敬瑭,因为,他本是后唐李嗣源的第二十四子,靠着隐姓埋名,奋勇厮杀才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与契丹有着血海深仇。
  “想好了么?李从中,只要你打出大唐的旗帜,你是先帝的二十四子,永固宫会全力支持你。”永固宫主缓缓地道。
  李守贞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的身份不能暴露。刘知远大胜耶律安端,杜重威新近又大败杨光远,耶律德光这次入侵中原,注定是要失败。我不能跟他们一起陪葬。
  我瞅着耶律德光也有退意,此时绝不是起兵的好时机。
  况且,我李家向来与契丹有仇……”
  永固宫主眼光黯然:“做大事,总这般瞻前顾后怎么能成?你若起兵,我有把握说动杜重威响应,哼哼,他不响应也不成,你与他是儿女亲家,石重贵那小子会放过他?
  除此之外,我有八成把握说服高行周与你呼应。”
  李守贞有些吃惊:“高行周你也能说得动?有传言他将会取代景延广的位置,担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永固宫主冷笑一声:“他可以背叛我大唐,为何不能背叛伪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如果那么好当,景延广就不至于落到如今这地步。
  忻州之战让刘知远如日中天,他又立下什么功勋?贸然出击被契丹人包围,若不是石重贵相救,恐怕早就被赵延寿抓了俘虏去了。
  论资历、论威望、论功勋,他都无法跟刘知远相提并论,他做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岂会服他?最终不免会落得景延广这般的下场。
  这一点,这只老狐狸心里清楚得很。
  而且,他也有把柄在我的手中,容不得他不起兵。
  只要你、杜重威、高行周三人起兵了,天下不知多少望风使舵的诸侯都会跟在你身后起兵。刘知远被契丹人和杜重威牵制住,不敢南下。
  高行周这只老狐狸不敢跟你争,开封城就是你囊中之物,大事可成!”
  李守贞考虑了半晌:“不成,还是不成,高行周即便肯起兵,也必是看准了时机才会起兵,这只老狐狸,狡猾得很。耶律德光若是败了或是撤了,我独木难支,高行周未必不会反戈来攻我邀功。
  至于杜重威,此人志大才疏,总想躲在后面捞好处,未必就一定会出头。
  即使成了,赵延寿打死打活,不就是想当中原的皇帝,他又岂肯放弃?
  还有刘知远,此人十分难对付。”
  永固宫主道:“天下哪来十足的把握?走一步看一步罢了!赵延寿即便要与你争天下,那还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你与高行周联手,难道还对付不了赵延寿?
  刘知远一时会被杜重威缠住,构不成威胁。解决了赵延庆之后,再与杜重威联手,刘知远再厉害,怎么可能一家斗得过三家?太原不过是弹丸之地,何惧之有?
  事后,高行周、杜重威那边各给他一大块地方,封他们为王,正好让他们在北边抵挡契丹人,天下事可定。再慢慢振作图强,我大唐基业中兴可望。”
  “若是契丹人不肯走呢?”李守贞问道。
  “契丹人怎会不肯走?”永固宫主冷笑道,“莫看南唐、西蜀他们现在跟耶律德光勾勾搭搭,他若真想入主中,他们必然会起兵相抗,纵使他们不想起兵,我也有法子逼得他们不得不起兵。这个你无须担心。”
  李守贞沉思了许久,仍旧只是摇头。
  永固宫主长叹一声:“我能帮你,也只有这些了。你若把握不住,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好好想想吧!”
  顿了顿,永固宫主又问道:“天尧你也该管教管教,整天花天酒地,教我如何放心将如月交给他?”
  “我对不住他娘……”李守贞叹道,“他是在报复我,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
  永固宫主皱了皱眉毛,道:“如果你连你的儿子都管不住,教我如何放心将这天下交给你?你这婆婆妈妈的性子,又如何能担当得起大任?”
  李守贞不语。
  永固宫主跺脚离开,程姨追了出来,劝道:“宫主何必生气,从中自小就仁厚,他的难处……”
  “他有什么难处?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优柔寡断,此番若事不成,就只因为他。父皇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枉费了我等这么多年来的心血。”永固宫主怒道。
  微微平息了一下心头的怒气,永固公主又吩咐道:“程姨,你去将李天尧那小子抓起来,打断他两条腿,看他还敢不敢眠花宿柳。他爹不敢管这个纨绔子弟,就由我这做姑姑的来管!”
  李守贞呆坐在桌案前,心头万般不是滋味。永固宫主说得不错,可是他过不了心底的那一关。
  正在这时,一名部属急匆匆闯进书房,大声叫道:“李帅,不好了,耶律麻答昨夜突然袭取了博州,抢占了马家口。”
  “什么?”李守贞腾地站了起来。
  注1:隋开皇十年,即590年。
  注2:隋大业二年,即606年。
  注3:唐乾元元年,即758年。
  注4: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质,妫州怀戎军人,五代名将,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天平节度使,累封至齐王。病逝后,追赠尚书令、秦王,谥号武懿。其子高怀德后随赵匡胤陈桥兵变,成为宋初的开国元勋。笔者认为高行周谈不上对谁有忠心,因此文中对此进行虚构。
  注5:江南,指江淮之地。
  ………………………………


第百四十九章 分兵
  博州位于河北,于郓州遥遥相望。
  郭威指着地图道:“博州与郓州隔河想望,马家口是黄河北岸的关键渡口,耶律麻答率数万大军于前天突袭博州,夺取了马家口,这是要夹击李守贞的意思。
  郓州若失,耶律德光南下的路就已经打开。朝廷只怕很难再调集一只大军去围堵耶律麻答。
  朝廷目前都是依靠黄河布置防务,重兵集结于檀州一带,内地空虚。
  如果耶律德光与耶律麻答相互配合,利用骑兵的优势穿插侧击,整个河南将无宁日。
  如果耶律麻答再大胆一些,绕行突袭开封,无论攻不攻得下开封,我大晋的士气必定大受影响,军心不定。
  檀州一线的兵马必定会抽调一部分回援开封,一旦大军动起来,没有营寨可做依靠,耶律麻答又有骑兵的优势……”
  说到这里,郭威摇了摇头,不肯再说下去。
  众将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李风云道:“刘帅呢?刘帅不是已经杀到耶律德光背后,难道不能分出一只兵马,突袭耶律麻答,夺回马家口?”
  郭威不语,赵匡胤解释道:“谈何容易,耶律安端看死了刘帅,刘帅在忻州城下虽大败耶律安端,但耶律安端手下仍然有精兵四万,基本上都是契丹铁骑,战力依旧不凡。
  刘帅虽手上也有四万精兵,但都是步卒,如果分兵出击,至少要分出两万甚至更多精兵,才会有用。而且分出的兵马很可能被耶律安端、耶律麻答夹击。没有坚固的营寨,步卒很难跟契丹精骑相抗衡。
  更有甚者,耶律安端若是趁机袭击刘帅大营,刘帅兵力不足,大营很可能被。
  刘帅大军若是被击败,河东局势必定糜烂,太原恐怕会不战而下。河北单靠杜重威大帅只怕支撑不下去。
  同样,也会影响到河南檀州一线,导致军心浮动。到时,耶律德光无论是增兵檀州、戚城一线,强行击垮朝廷的大军,还是继续渡过黄河,杀往郓州,都对大晋十分不利。
  现在只能看李守贞能否守得住黄河一线了!
  耶律德光果真厉害,居然在不动声色中聚集了数万契丹铁骑,恐怕他早就开始准备,是我等轻视了他。难怪杨光远只求来两千援兵,原来耶律德光布下了这么一个大局。
  唉,只可惜我军重兵都布置在河南檀州一带,河北、河东如今可战之兵又寥寥无几!”
  李风云明白了形势险峻,挠了挠脑袋,奇道:“不是还有我们这一万多人马么?咱们调头向博州进发,五天应该能到博州吧!也许能解眼前的危机,郭将军,你不是说契丹军未必发现了我们这一路人马吗?”
  众将都转过脸去望着李风云,李风云不解,问道:“难道我说错了吗?还是说五天的时间足够让耶律麻答渡过黄河?”
  郭威长叹一声,怔怔地想心事。
  赵匡胤继续答道:“那倒未必,黄河水流湍急,想搭建浮桥不是那么容易,耶律麻答只能靠舟船将兵马运送过去,没有五六天是做不到的,黄河也不是那么好渡的。况且对岸还有李守贞的太平军。
  只是,事情没那么简单。
  我军接到的将令是潜行合击耶律安端,并非是攻击博州。军中最重纪律,如果我们擅自篡改行军方向,私自出击,就算打胜了,恐怕也要问罪。
  而且,我们只有不到一万三千兵马,未必打得动耶律麻答。更不要说想要不动声色的靠近博州了。”
  李风云奇道:“情况都这般紧急,当然是要顾眼前了。若是开封丢了,就算再次打败耶律安端又有什么用?
  至于打不打得过,总要打过了才知道,最不济也能拖住那个什么耶律麻花,让他没那么轻松度过黄河去。”
  赵匡义皱皱眉头,道:“军令如山,岂可儿戏?”
  郭威低头不语,只是看向地图。
  赵匡胤忽然道:“刘帅的将令,我们不得不尊,不过风云兄弟不是刘帅的部下,也并未领刘帅的将令,杜帅也交代过他便宜行事。”
  又指着地图道:“若只是袭扰敌军,我想一千骑兵因该是够了!只要能拖个两三天,我想,刘帅的将令也该到了吧!”
  此语一出,众人眼睛一亮,齐齐望向李风云,连郭威也抬头望了过来。
  李风云哪会不明白赵匡胤的意思,哈哈大笑道:“小子向郭将军求个人情,想借一千骑兵去博州周围打探一下军情,不知可否。”
  郭威微微一笑,道:“去博州打探军情,一千骑兵哪够。这样,我拨出两千骑兵,再加上一千二百匹备用马给你,再加上你本部兵马,速将博州的军情打探清楚明白!匡胤,你也一起去协助风云。”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郭威手下的骑兵不过才两千,等于全数借给了李风云。又拨出了一千二百匹备用马,那就意味着,李风云手下的风云营人人有马,纵使这些人马上交战不行,但利用马匹跑路总该可以。
  事不宜迟,众人又计议了一番,定下方略,一面急向刘知远部报告,一面分兵两路,李风云、赵匡胤率领两千骑兵、风云营分道朝博州而去。
  马家口,耶律麻答立马黄河岸边,手握马鞭,望着滚滚黄河水,谈笑风生。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顺利,博州夺下了,黄河渡口夺下了,两日时间,从周边搜集到了数千只小传,一次能将数千将士送到对岸。
  而李守贞显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带来一万步卒隔岸与他相持。其他的兵马正从各个州县源源调来。
  纵然李守贞将手下的三万精兵都调来又如何?耶律麻答麾下集中了不下八万铁骑,几乎将河北的兵力抽调一空,只要渡过黄河去,李守贞的三万精兵不过是他的一碟开胃小菜。英勇悍猛的契丹骑兵又岂是南蛮子三万人可以匹敌的?
  在河北见识了晋军的战力后,耶律麻答自傲,在他看来,只要首批送过去三五千契丹铁骑,列阵野战的晋兵绝不是他的对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